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设计
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授课提纲

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授课提纲理论授课学时:55学时实验(实习)学时:一周授课班级名称:牧医高职09-1班授课班级人数:24人授课教师姓名:王煦王传锋教师所属系(部):动物科学系教师所属教研室:畜牧、兽医教研室伊犁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2月25日《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授课提纲一.课程说明《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为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应用性、技术性强,是将来进行牛羊养殖和组织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工具。
本学期计划授课学时为55学时。
二、课程性质《养牛与牛病防治》是畜牧兽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程。
主要内容是阐述现代牛生产中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从事牛生产与牛病防治及其技术指导、教学,并适应家禽业发展的需要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实用性强,技术性强及综合性强,要求专业基础扎实。
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多,基本理论少。
生产实际要求较高:要求能较熟练地掌握基本的牛生产与疾病防制技术,较熟练地使用理论知识开展生产实践活动及指导生产和规范生产。
三、大纲说明(一)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牧医高职专业的学生(二)教学建议用于本课程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应以文字教材为基础,掌握牛生产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结合观看挂图、录像材料,参观牛生产场,进一步了解掌握生产实际中的技术、要求及各种措施,并在生产实际中,多观察、多了解,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参与一些饲养管理工作。
四、课程授课(一)本学期授课理论学时55学时,技能训练一周(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分配表五.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养牛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世界养牛生产发展趋势:我国养牛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二章牛的品种(2学时)教学目的:能准确叙述最基本概念,了解和掌握牛品种的不同分类方法,识别牛主要品种,并说出原产地,外貌特征和主要生产性能,及改良效果。
教学内容:第一节乳牛品种一,中国荷斯坦奶牛二,荷斯坦奶牛三,娟珊牛第二节肉用品种1,夏洛来 2,安格斯 3,锲安妮娜 4,皮埃蒙特第三节兼用品重1、西门塔尔2、新疆褐牛3、瑞士褐牛第三章牛产品评定(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牛肉,牛乳,产品的一般知识,掌握产品检验检查的基本技能技术。
《牛羊病防治技术》课程标准

牛羊病防治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
其功能是为了满足现代畜牧业对生产一线的工人及技术操作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牛羊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牛羊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临床症状、发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掌握牛羊常见寄生虫的病原、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及防治措施;掌握牛羊常见营养代谢病、中毒性疾病、内科病、外科病与产科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学会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
达到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工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会在牛羊的生产及过程中及时发现、诊断疾病,并对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会瘤胃穿刺术。
3.会牛的常用给药方法。
&4.会制订防疫计划。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项目一牛羊常见传染病防治技术任务一牛羊共患传染病掌握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巴氏杆菌病、破伤风、炭疽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任务二牛常见传染病掌握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牛恶性卡他热、犊牛大肠杆菌病、牛放线菌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及预防措施。
任务三羊常见传染病;掌握羊产气荚膜梭菌病、羊痘、羊链球菌病、山羊传染性胸膜炎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项目二牛羊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任务一牛羊共患寄生虫病掌握肝片吸虫、绦虫病、包虫病、脑多头坳病、血茅线虫病、食管口线虫病、肺线虫病、蜻病、阔盘吸虫病、蝉病、双腔吸虫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
任务二牛寄生虫病掌握伊氏锥虫病、牛泰勒虫病、犊新蛔虫病、牛皮蝇蛆病、牛梨形虫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养牛与牛病防治》课件

牛肉消费
牛肉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肉类来 源,其消费量逐年增长,尤其在 西方国家。养牛业的发展与牛肉
消费需求密切相关。
牛文化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牛被视为神 圣的动物,具有特殊地位。印度 是世界上最大的牛饲养国之一, 牛在印度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牛的种类与特点
黄牛
分布广泛,适应性强, 肉用性能良好。
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和水源,增强牛只抵抗 力,降低患病风险。
03
养牛的技术与管理
牛的饲养技术饲ຫໍສະໝຸດ 选择根据牛的品种、生长阶段 和生理需求,合理选择饲 料,确保营养均衡。
饲养方法
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如 分群饲养、定时饲喂、合 理饮水等,以提高饲养效 果。
饲料加工
根据需要,对饲料进行适 当的加工,如粉碎、混合 、调制等,以提高饲料的 适口性和消化率。
选择合适的药物
合理用药
根据牛病种类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注 意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和兽医指导用药,避免 过量或不足量使用。
药物残留控制
预防性用药
注意药物残留问题,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和 停药期。
在某些情况下,预防性用药可以有效降低 牛病的发生率。
牛病的疫苗防控
疫苗种类
针对常见牛病,如口蹄疫、牛瘟等,有相应 的疫苗可供使用。
牛的繁殖技术
选种选配
选择优良品种和合适的配种方案,以 提高繁殖效率和后代品质。
人工授精技术
繁殖管理
加强繁殖管理,如发情期观察、配种 记录等,以提高繁殖效果和减少繁殖 障碍。
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优良公牛的 配种效率和母牛受胎率。
牛的日常管理
环境卫生
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以减少
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设计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提高疫情处置效率和效果。
05
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饲养管理
根据牛的生理特点和生长规律,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案,包括饲料配制、饲喂方式、饮水卫生等方面的规划。
疫病防治
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疫病防治方案,包括定期免疫接种、驱虫、消毒等方面的措施。
养殖模式与技术
养牛业发展及现状
牛病种类与特点
牛病种类繁多,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代谢病等,其中某些疾病如牛瘟、口蹄疫等对养牛业造成严重威胁。
防治手段与问题
现有防治手段主要包括免疫接种、药物防治、饲养管理等,但存在防治效果不佳、药物滥用等问题。
牛病防治现状及挑战
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养牛与牛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养殖效益和牛病防治水平。
xx年xx月xx日
《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设计》
目录
contents
养牛与牛病防治概述牛的饲养管理牛病防治技术与措施牛病防疫体系建设与监管课程设计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
01
养牛与牛病防治概述
养牛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规模,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养牛业历史与规模
养殖模式以家庭牧场和规模化养殖场为主,主要采用拴系饲养、放牧饲养等饲养方式。
建立健全基层兽医防疫工作制度,包括检疫、监测、疫情报告等方面的制度。
防疫制度建设
开展疫病监测和净化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有效控制疫病的传播和扩散。
疫病监测与净化
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进行介绍,包括监督范围、监督内容、监督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动物卫生监督
案例三:基层兽医防疫工作实践
《养牛与牛病防控》课件——42牛的繁殖规律

牛的发情与发情周期
牛的发情持续期
发情持续期指从发情征状出现,到征状消失所持续的时间。 母牛的发情持续期短则6小时,长达30小时,90%的母牛发情
持续期为10—24小时,平均为18小时。 奶牛一般10h~36h,青年牛短8h~18h,经产牛较长,黄牛
24h~48h,受品种、年龄、季节、营养水平的影响。
牛的发情与发情周期
发
情
期
各
发情周期
阶
段
的
发情周期的计算是从一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
划
情开始,或者从一次发情结束到下次发情结束所
分 及
间隔的时间为一个发情周期。
其
所
占
发情前期
发情期
比 重
示
发情后期
休(间)情期
意 图
牛的发情与发情周期
发情前期(1~3天)
卵巢上的功能黄体已经退化,卵巢 上新的卵泡开始生长发育,卵巢略有增大, 生殖器官充血,子宫颈口稍开张,腺体活 动逐渐增加,母牛尚无性欲表现,无明显 的外部发情征状。
牛的发情与发情周期
排卵时间
母牛通常是在发情开始后24~30小 时或发情结束后10~15小时排卵,而且 90%为单侧排卵。
牛的发情与发情周期
产后发情
母牛产后需要有一段生理恢复的过程, 而主要的是让子宫和卵巢功能有一段恢复 时间,约需45天时间。产后第一次发情的 间隔时间奶牛为30~72天,肉牛46~104天, 黄牛58~83天,水牛42~147天。
母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ld,其变化范围 为18~24天,一般青年母牛比经产母牛 要短。
牛的发情与发情周期
荷斯坦奶牛21天,青年母牛17~19 天,老年体弱母牛22~25天
养牛与牛病防治

四、网络教学平台
网址 • 中央电大主页网址
• 中央电大“电大在线”网址
或
• 中央电大形考平台网址
– 或
刘大明
导学提纲
1 2
课程介绍
各章节学习内容及要求 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网络教学平台 形成性考核成绩分配
3
4 5 6
关于本课程的考试
一、课程介绍
㈠课程性质
• 《开放教育学习指南》课程是中央广播电 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的一门入门课程、基 础课程,是专科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专 科起点本科各专业非开放教育专科毕业学 生的必修课。 •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开放教育的基本理念、 特点和参加开放教育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技 能。
• 我坚信,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学习,你们 一定学有所成,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 贡献。
一、课程介绍
㈡教学目标
学习环境 • 了解和熟悉开放教育的学习环境 学习理念 • 建立与开放教育相适应的学习理念 学习技能 • 掌握开放教育的学习技能
自主学习 • 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 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一、课程介绍
㈢学时与学分
绪 论 开放教育概述
第二章 学籍、考试与毕业 第三章 开放教育的学习准备 第三章 开放教育的学习准备
了解开放教育课程学习的主要环节;掌握利用各种 第四章 开放教育的学习方法 媒体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导助学方法。
第五章 网上学习技能
二、课程学习内容
绪 论 开放教育概述
二、课程学习内容
章节目录
绪 论 开放教育概述
第一章 开放教育的学习环境
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计划(共五则范文)

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计划(共五则范文)第一篇: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计划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返乡农民工,农民技术员、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养殖大户、乡镇企业技术工人、高中毕业生和创业者。
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根据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培养有一定政治觉悟,理解惠农政策,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养殖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养殖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掌握养猪技术、养禽技术、奶牛生产技术、牛羊生产技术和特种经济动物生产技术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3、能够承担猪、禽、奶牛、牛羊和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养殖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畜牧科技推广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一)文化基础课程1、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
2、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民素质教育、讲授社会主义新型牧场建设与提高职工科技文化素质的关系,新型养殖业的发展形势和任务,应具备的素质和对政策的理解,做好现代养殖业。
(二)专业基础课程1、养殖技术基础讲授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禽繁育基础、环境卫生基础和生态养殖技术知识。
2、应用文写作,讲授常见生活应用文体、工作应用文体、经济文体和公文文体的格式,写作方法和要求,培养学员对常见应用文的写作和使用能力。
3、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讲授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农业法的基本法律,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农村市场主体的法律制度,农业生产安全法律制度,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
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设计共60页文档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设计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
建 设 规 划
课 程 设 计
目 录
课程设计实例:奶牛挤奶技术
导入 资讯 计划
实施
教
学
条 件
课
程
基 本 信 息
进行现场教学,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挤奶厅实际操
作,对照计划,进行挤奶实训,填写完成“奶牛挤奶技术
报告单”,教师巡回指导。
教 学
效
果
课
程 性 质
课 程 特 色
课 程 目 标
评价 拓展
课
程
建 设
特 色
课
程
建
课 程 设 计
设 规 划
目 录 教
3.
课
师德建设
学
条 件
程
基 本 信 息
教 学
效
果
课
程 性 质 课 程 特 课 程 目 标 课 色
程
建
课 程 设 计
设 规 划
目 录 教
课
4.
团队成果
近五年来课程团队主编、副主编、参编的教
学
条 件
程
基 本 信 息
教 学
材、著作共23部,其中,担任主编8部,副主 编6部,参编9部。同期共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
目 录 教
学
课 条 件
程
基 本 信 息
五 教学条件
1 2 3 4 教学团队 实训条件 教材建设 网络资源
教 学
效
果
课
程 性 质
课 程 特 色
六 教学效果
1 成绩考核评价方法 2 教学效果
课 程 目 标
课
程
建
课 程 设 计
设 规 划
目 录 教
学
课 条 件
程
基 本 信 息
七 课程特色
果
课
程 性 质 课 程 特 课 程 目 标 课 色
程
建
课 程 设 计
设 规 划
目 录
(三)教材建设
本课程重视教材建设,在长期的教学和实践中形成了具有 鲜明特色且密切服务于本课程的教材体系。教材编写除专业 教师参与外,还有行业企业专家参加;有国家级规划教材, 也有校本教材、辅助教材。形成了适时改革教材内容的长效 机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
效
果
课 程 特 色
课
程
建 设 规 划
课 程 设 计
目 录
1.
队伍结构
(1)“双师”结构-主讲教师
教
学
条 件
课
程
基 本 信 息
教 学
效
果
课
程 性 质 课 程 特 课 程 目 标 课 色
程
课 程 设 计
学历层次高、“双师”比例100%
建 设 规 划
目 录 教
课
1.
队伍结构
(2)专兼教师比例合理
学
条 件
教 学
效
果
课
程 性 质
力。
课 程 特 色
课 程 目 标
课
程
建 设
课 程 设 计
转盘式挤奶
双列式挤奶
规 划
目 录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
学
条
课
程
基 本 信 息
(1) 教学方法
根据任务特点不同,采用“理实一体化”为主体 的教学模式,灵活选择使用现场教学、直观教学、案 例分析、项目化教学、分组讨论、
件
教 学
效
果
课
程 性 质
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5篇。完成多项教学
改革、研究及技术科研项目,多项获省市奖励, 成绩斐然。
课 程 特 色
课 程 目 标
课
程
建
课 程 设 计
设 规 划
目 录
(二)实训条件
教
学
条 件
课
程
基 本 信 息
教 学
效
果
课
程 性 质 课 程 特 课 程 目 标 课 色
程
建
课 程 设 计
设 规 划
程
建
课 程 设 计
设 规 划
目 录
课
( 2电化教学 )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虚拟现实技术教学
网络教学
教
学
条 件
程
基 本 信 息
教 学
效
果
课
程 性 质 课 程 特 课 程 目 标 课 色
程
建
课 程 设 计
设 规
计算机+多媒体
划
目 录 教
学
课 条 件
程
基 本 信 息
五 教学条件
1 2 3 4 教学团队 实训条件 教材建设 网络资源
目 录 教
学
课 条 件
程
基 本 信 息
教 学
效
果
课
程 性 质 课 程 特 课 程 目 标 课 色
程
建
课 程 设 计
设 规 划
目 录 教
学
课 条 件
程
基 本 信 息
一 课程基本信息
教
二 课程性质
1 课程定位 2 岗位分析
学
效
果
课
程 性 质
三 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2 能力目标 3 素质目标
1 知识目标 2 能力目标 3 素质目标
课 程 特 色
课 程 目 标
课
程
建
课 程 设 计
设 规 划
目 录 教
学
课 条 件
程
基 本 信 息
教 学
效
果
课
程 性 质 课 程 特 课 程 目 标 课 色
程
建
课 程 设 计
设 规 划
目 录 教
学
课 条 件
程
基 本 信 息
一 课程基本信息
教
二 课程性质
课 程 设 计
手工挤奶操作
机械挤奶操作
规 划
目 录
课程设计实例:奶牛挤奶技术
导入
教
学
条 件
课
程
基 本 信 息
教
资讯 计划 实施
评价
各小组完成并书写实践报告,然后小组间互相评 价完成情况,最后教师评价,总结手工挤奶、机械挤 奶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如挤奶前准备是否到位,
学
效
果
课
程 性 质
课 程 特 色
1 课程定位 2 岗位分析
学
效
果
课
程 性 质
三 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2 能力目标 3 素质目标
课 程 特 色
课 程 目 标
课
程
建
课 程 设 计
设 规 划
目 录 教
课
专业培养 目标
学
条 件
程
基 本 信 息
教
课程面向 岗位
学
效
果
课
程 性 质 课
课 程 目 标
相关 课程
程 特 色
课
消毒是否严格、挤奶后是否有记录等。
课 程 目 标
课
程
拓展
课 程 设 计
建 设 规 划
目 录
课程设计实例:奶牛挤奶技术
通过任务——奶牛挤奶技术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机 导入 资讯 计划 实施 评价
拓展
教
学
条 件
课
程
基 本 信 息
械挤奶的原理、奶牛的泌乳规律,能进行机械挤奶。但是在 正式工作岗位上还是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所以需要学生 们了解更多的机械挤奶的方法方式,做到真正具有顶岗的能
课 程 特 色
课 程 目 标
习或参观学习,有3名老师分别到中国
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进修。
课
程
建 设 规 划
课 程 设 计
目 录
2.
团队建设
教
学
课 条 件
程
基 本 信 息
教 学
效
果
课
程 性 质 课 程 特 课 程 目 标 课 色
程
建
课 程 设 计
设 规 划
目 录
2.
团队建设
教
学
课 条 件
程
基 本 信 息
课 程 特 色
课 程 目 标
课
程
建
课 程 设 计
设 规 划
目 录 教
学
课 条 件
程
基 本 信 息
四 课程设计
1 2 3 4 5 教学理念与思路 教学内容的构建 教学内容组织 课程模式设计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 学
效
果
课
程 性 质
课 程 特 色
课 程 目 标
课
程
建
课 程 设 计
设 规 划
通过案列、视频/、现场等导入情境,提出问题。
课 程 特 色
课 程 目 标
发放挤奶任务报告单,布置任务。
课
程
建 设 规 划
课 程 设 计
目 录
课程设计实例:奶牛挤奶技术
导入
资讯
教
学
条 件
课
程
基 本 信 息
1 3
2 3
通过PPT让学生了解机械挤奶的优点。
教 学
效
果
课
程 性 质
计划 实施 评价 拓展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理解奶 牛的泌乳规律。 结合资料单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机械 挤奶前的注意问题。 用示范教学法演示手推式挤奶机操作原理及 方法。
课 程 设 计
设
主讲教师(30~39岁)
规 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