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盱眙县新马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检测物理试题
江苏省盱眙县新马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新马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检测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Cl、 HBr 、SO2 、CO2 中的一种或几种。
将气体通入到适量氯水中,恰好完全反应,不再剩余气体。
将所得的无色溶液分装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酸化的AgNO3 溶液和酸化的BaCl2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气体中一定有SO2 ,一定无HBr B.原气体中可能有SO2 C.原气体中一定有HCl D.不能确定有无HCl,但一定无CO2 2. ①酸性:H2SiO3<H2CO3<H2SO4<HClO4 ②碱性:KOH>NaOH>Mg(OH)2>Al(OH)3 HF>HCl>H2S>PH3 F->Cl->Br-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都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溶于水 B.硅 C. D.NaOH 4.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22485反应后质量/g待测24014试判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有8 g Na2O2、Na2O、Na2CO3、NaOH的混合物与200 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 A.8 gB.15.5 gC.11.7 gD.无法计算 6.根据下表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LMQRT原子半径/nm0.1600.1430.1120.1040.066主要化合价+2+3+2+6、—2—2A.R与T形成的化合物RT3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剧烈程度为LGa C.电负性:As>Ga D.砷化镓晶体中含有配位键 E.GaP与GaAs互为等电子体 (4)N、P、As处于同一主族,其氢化物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江苏省盱眙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检测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盱眙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检测物理试题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一炮艇在湖面上匀速行驶,突然从船头和船尾同时水平向前和向后各发射一发炮弹,设两炮弹质量相同,相对于地的速率相同,船的牵引力和阻力均不变,则船的速度的变化情况是A .速度不变B .速度减小C .速度增大D .无法确定2.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大小不变的力,当其夹角由00逐渐增大到1800的过程中,合力的大小将A 、先增大后减小B 、先减小后增大C 、逐渐增大D 、逐渐减小3.摩托车从静止开始,以a 1=1.6 m/s 2的加速度沿直线匀加速行驶了t 1=4 s 后,又以a 2=1.2 m/s2的加速度沿直线匀加速行驶t 2=3 s,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托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为A.6.4 m/sB.8 m/sC.9 m/sD.10 m/s4.用导线制成的矩形线圈长2L ,以速率v 穿过有边界的宽为L 的匀强磁场,如图所示,那么在图中正确表示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5.如右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 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 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1a 、2a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则有 ( )A ..10a =,2m M a g M+= B .10a =,2a g =C 1a g =,2a g =D .1a g =,2m M a g M+= 6.1998年9月23日,铱卫星通讯系统在美国和欧洲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原计划的铱卫星系统是在距地球表面780 km 的太空轨道上建立的一个由77颗小卫星组成的星座,这些小卫星均匀分布在覆盖全球的7条轨道上,每条轨道上有11颗卫星。
由于这一方案的卫星排列与化学元素铱原子核外77个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图景类似,所以简称为铱星系统。
自然界中有两种铱的同位素,质量数分别为191和193,则A .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之比为191∶193B .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之比为57∶58C .这两种同位素的质子数之比为191∶193D .这两种同位素的质子数之比为57∶587.如图所示。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新马中学高一数学下学期期初考试试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新马中学高一(下)期初数学试卷一、填空题1.(3分)已知△ABC中,;则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 2 个.考点:解三角形.专题:计算题.分析:由AB,AC及sinB的值,利用正弦定理求出sinC的值,由AB大于AC,利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可得C大于B,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到C的值有两解,进而得到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两解.解答:解:∵AB=c=3,AC=b=2,sinB=,∴由正弦定理=得:sinC===,又c>b,∴C>B,∴C=30°或150°,则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2个.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属于解三角形的题型,涉及的知识有:正弦定理,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正弦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2.(3分)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20 (用数学除答)考点:二项式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中,令x的幂指数等于0,求出r的值,即可求得常数项.解答:解:由于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T r+1=•(2x)6﹣r•(2x)﹣r=26﹣2r••x6﹣2r,令6﹣2r=0,求得 r=3,∴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20,故答案为 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展开式中某项的系数,属于中档题.3.(3分)数列{a n}的首项为a1=2,且,记S n为数列{a n}前n项和,则S n= .考点:数列的求和.专题:计算题.分析:观察已知可得,两式相减可得{a n}是从第二项开始的等比数列,代入等比数列的前n和公式求解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当n两式相减得,从而有,数列 a n从第二项开始的等比数列,公比为∴S n=a1+a2+a3+…+a n=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由数列的递推公式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运用递推公式时,要检验a1的值是否适合a n(n≥2),而本题中的a n是从第二项开始的等比数列,在求和时,要分组进行求和.4.(3分)按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算,若输出k的值为2,则输入x的取值范围是<x≤82.考点:循环结构.专题:图表型.分析:由框图知,此程序输出的k是循环次数,循环退出的条件是x>244,由此关系得出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依题意可知,解得:<x≤82.故答案为:<x≤82.点评:本题考查循环结构,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框图得出其运算律,从而得到x所满足的不等式,解不等式求出要求的范围,由运算规则得出不等式组是本题的难点,题后应好好体会此关系的转化.5.(3分)(2010•湖北)已知椭圆的两焦点为F1,F2,点P(x0,y0)满足,则|PF1|+PF2|的取值范围为[2,2),直线与椭圆C 的公共点个数0 .考点:椭圆的应用;椭圆的简单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当P在原点处时(|PF1|+|PF2|)mim=2,当P在椭圆顶点处时,取到(|PF1|+|PF2|)max=,故范围为.因为(x0,y0)在椭圆的内部,则直线上的点(x,y)均在椭圆外,故此直线与椭圆不可能有交点.解答:解:依题意知,点P在椭圆内部.画出图形,由数形结合可得,当P在原点处时(|PF1|+|PF2|)min=2,当P在椭圆顶点处时,取到(|PF1|+|PF2|)max为,故范围为.因为(x0,y0)在椭圆的内部,则直线上的点(x,y)均在椭圆外,故此直线与椭圆不可能有交点,故交点数为0个.答案:[2,),0.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性质及其应用,画出图形,数形结合事半功倍.6.(3分)若直线m被两平行线l1:x﹣y+1=0与l2:x﹣y+3=0所截得的线段的长为,则m的倾斜角可以是①15°②30°③45°④60°⑤75°其中正确答案的序号是①或⑤(写出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考点:平行截割定理;直线的倾斜角.专题:计算题;综合题;压轴题.分析:先求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结合题意直线m被两平行线l1与l2所截得的线段的长为,求出直线m与l1的夹角为30°,推出结果.解答:解: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为,由图知直线m与l1的夹角为30°,l1的倾斜角为45°,所以直线m的倾斜角等于30°+45°=75°或45°﹣30°=15°.故填写①或⑤故答案为:①或⑤点评:本题考查直线的斜率、直线的倾斜角,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7.(3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a+b=9,则c= 6 .考点:解三角形.专题:综合题.分析:根据再结合平方关系sin2C+cos2C=1可求出sinC,cosC,然后再根据面积公式和条件求出ab的值,追后再根据求出的cosC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出C的值.解答:解:∵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0<C<∵sin2C+cos2C=1∴sinC=,cosC=∵∴absinC=∴ab=20∵cosC==∴=又∵a+b=9解得c=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了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属中档题,较易.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得出0<C<进而根据平方关系sin2C+cos2C=1求出sinC,cosC,而此题的难点是根据条件a+b=9和所得出的结论ab=20将式子=等价变形成=!8.(3分)(2010•浙江)已知平面向量,,||=1,||=2,⊥(﹣2),则|2+|的值是.考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分析:先由⊥(﹣2)可知•(﹣2)=0求出•=,再根据|2+|2=42+4•+2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知•(﹣2)=0,结合||2=1,||2=4,解得•=,所以|2+|2=42+4•+2=8+2=10,开方可知|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四则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属中档题.9.(3分)已知函数,则满足f(x)≥1的x的取值范围为.考点:指、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专题:计算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通过x的范围,分别求出不等式f(x)≥1的解集,然后求出并集即可.解答:解:当x≤1时,2﹣x≥1,解得﹣x≥0,即x≤0,所以x≤0;当x>1时,,解得x≥,所以x.所以满足f(x)≥1的x的取值范围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集合的并集,对数、指数不等式的解法,考查计算能力.10.(3分)已知双曲线C:的右焦点为F,过F的直线l与C交于两点A、B,若|AB|=5,则满足条件的l的条数为 3 .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专题:计算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分类讨论,确定双曲线的几何量,利用|AB|=5,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若AB都在右支若AB垂直x轴,a2=4,b2=5,c2=9,∴F(3,0),∴直线AB方程是x=3代入,求得y=±,∴|AB|=5,满足题意;若A、B分别在两支上,∵a=2,∴顶点距离=2+2=4<5,∴满足|AB|=5的直线有两条,且关于x轴对称综上,一共有3条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双曲线的对称性,考查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考查了学生分析推理和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11.(3分)(2010•天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3 .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专题:计算题.分析:正视图和侧视图的高是几何体的高,由俯视图可以确定几何体底面的形状;本题也可以将几何体看作是底面是长为3,宽为2,高为1的长方体的一半.解答:解:由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底面为直角梯形,则正视图和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高为1,结合三个试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底面为直角梯形的直四棱柱,所以该几何题的体积为;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基础知识,和主题体积的计算,属于容易题.12.(3分)有下列叙述①集合A=(m+2,2m﹣1)⊆B=(4,5),则m∈[2,3]②两向量平行,那么两向量的方向一定相同或者相反③若不等式对任意正整数n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④对于任意两个正整数m,n,定义某种运算⊕如下:当m,n奇偶性相同时,m⊕n=m+n;当m,n奇偶性不同时,m⊕n=mn,在此定义下,集合M={(a,b)|a⊕b=12,a∈N+,b∈N+}中元素的个数是15个.上述说法正确的是③,④.考点:平行向量与共线向量;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①A=∅,m+2≥2m﹣1,解得m≤3,因此不正确;②零向量与任何向量平行,故不正确;③当n为偶数时,原不等式可化为;当n为奇数时,原不等式可化为,即可得到实数a的取值范围;④当a与b的奇偶性相同时,(a,b)可取(1,11),(2,10),…(11,1)共11个;.当a与b的奇偶性不相同时,(a,b)可取(1,12),(12,1),(3,4),(4,3)即可判断出.解答:解:①∵集合A=(m+2,2m﹣1)⊆B=(4,5),∴,解得m∈[2,3];或m+2≥2m﹣1,解得m≤3,综上可知:m≤3,故不正确;②因为零向量与任何向量平行,故不正确;③当n为偶数时,原不等式可化为,∴a,即a<;当n为奇数时,原不等式可化为,即,∴a≥﹣2.综上可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因此正确;④当a与b的奇偶性相同时,(a,b)可取(1,11),(2,10),(3,9),(4,8),(5,7),(6,6),(7,5),(8,4),(9,3),(10,2),(11,1)共11个;.当a与b的奇偶性不相同时,(a,b)可取(1,12),(12,1),(3,4),(4,3).综上可知:集合M={(a,b)|a⊕b=12,a∈N+,b∈N+}中元素的个数是15个,因此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③④.故答案为③④.点评:熟练掌握集合间的关系、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向量共线、新定义的意义等是解题的关键.13.(3分)(2010•四川)如图,二面角α﹣l﹣β的大小是60°,线段AB⊂α.B∈l,AB 与l所成的角为30°.则AB与平面β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考点: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过点A作平面β的垂线,垂足为C,在β内过C作l的垂线.垂足为D,连接AD,从而∠ADC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连接CB,则∠ABC为AB与平面β所成的角,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求出此角即可.解答:解:过点A作平面β的垂线,垂足为C,在β内过C作l的垂线.垂足为D连接AD,有三垂线定理可知AD⊥l,故∠ADC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为60°又由已知,∠ABD=30°连接CB,则∠ABC为AB与平面β所成的角设AD=2,则AC=,CD=1AB==4∴sin∠ABC=;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直线与平面所成角,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属于基础题.14.(3分)下列结论:①已知命题p:∃x∈R,tanx=1;命题q:∀x∈R,x2﹣x+1>0.则命题“p∧¬q”是假命题;②函数的最小值为且它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③“a>b”是“2a>2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④在△ABC中,若sinAcosB=sinC,则△ABC中是直角三角形.⑤若;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①④⑤.(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序号填在横线处)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专题:计算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分析:①由命题p:∃x∈R,tanx=1是真命题;命题q:∀x∈R,x2﹣x+1>0是真命题.知命题“p∧¬q”是假命题;②当x=0时,=0;③“a>b”是“2a>2b”充要条件;④在△ABC中,由sinAcosB=sinC,知a2=b2+c2;⑤tanθ=2,知sin2θ=2sinθcosθ=2×=.解答:解:①∵命题p:∃x∈R,tanx=1是真命题;命题q:∀x∈R,x2﹣x+1>0是真命题.∴命题“p∧¬q”是假命题,故①正确;②当x=0时,=0,故②错误;③∵“a>b”⇔“2a>2b”,∴“a>b”是“2a>2b”充要条件,故③错误;④在△ABC中,∵sinAcosB=sinC,∴a•=c,∴a2=b2+c2,∴△ABC中是直角三角形.故④正确;⑤∵tanθ=2,∴sin2θ=2sinθcosθ=2×=,故⑤正确.故答案为:①④⑤.点评: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是基础题.解题时要注意不等式和三角函数等知识点的合理运用.二、解答题15.设抛物线y2=4px(p>0)的准线与x轴的交点为M,过点M作直线l交抛物线于A,B 两点.若直线l的斜率依次取p,p2,…,p n时,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对称轴的交点依次为N1,N2,…,N n,当0<p<1时,求的值.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专题:计算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分析:根据题意,设直线l的方程为y=p n(x+p),与抛物线方程联解算出AB的中点坐标为(,),从而得到AB中垂直方程,然后在此方程中令y=0,得到得当斜率时N n的横坐标为.由此代入算出关于p的表达式,证出成公比为p2<1的等比数列,利用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算出S的值.解答:解:∵抛物线y2=4px(p>0)准线为x=﹣p∴M(﹣p,0),可得直线l的方程为y=p n(x+p)与抛物线y2=4px消去x,得y2﹣+4p2=0设A(x1,y1),B(x2,y2)可得y1+y2=,y1y2=4p2,所以x1+x2=(y12+y22)=∴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即(,)因此,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x﹣]令y=0,得x n=,得当斜率时,.因此,|N n N n+1|=|x n+1﹣x n|=,所以,所以是以为首项,以p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且0<p2<1,故=.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简单几何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与等比数列的通项与求和公式等知识,属于中档题.本题综合了几何与代数中的主干知识,是一道不错的综合题型.16.一木块如图所示,点P在平面VAC内,过点P将木块锯开,使截面平行于直线VB和AC,应该怎样画线?考点:棱锥的结构特征.专题:操作型.分析: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去确定.解答:解:过平面VAC内一点P作直线DE∥AC,交VA于D,交VC于E;过平面VBA内一点D作直线DF∥VB,交AB于F,则DE,DF所确定的截面为所求.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和实际应用.17.(2013•长春一模)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AA1C1C⊥底面ABC,AA1=A1C=AC=2,AB=BC,且AB⊥BC,O为AC中点.(Ⅰ)证明:A1O⊥平面ABC;(Ⅱ)求直线A1C与平面A1AB所成角的正弦值;(Ⅲ)在BC1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OE∥平面A1AB,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确定点E的位置.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专题:计算题;证明题.分析:(1)由题意可知:平面AA1C1C⊥平面ABC,根据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以得到,只要证明A1O⊥AC就行了.(2)此小题由于直线A1C与平面A1AB所成角不易作出,再由第(1)问的结论可以联想到借助于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定参数,转化成法向量n 与所成的角去解决(3)有了第(2)问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此题解决就方便多了,欲证OE∥平面A1AB,可以转化成证明OE与法向量n垂直解答:解:(Ⅰ)证明:因为A1A=A1C,且O为AC的中点,所以A1O⊥AC.(1分)又由题意可知,平面AA1C1C⊥平面ABC,交线为AC,且A1O⊂平面AA1C1C,所以A1O⊥平面ABC.(4分)(Ⅱ)如图,以O为原点,OB,OC,OA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可知,A1A=A1C=AC=2,又AB=BC,AB⊥BC,∴,所以得:则有:.(6分)设平面AA1B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则有,令y=1,得所以.(7分).(9分)(10因为直线A1C与平面A1AB所成角θ和向量n与所成锐角互余,所以.分)(Ⅲ)设,(11分)即,得所以,得,(12分)令OE∥平面A1AB,得,(13分)即﹣1+λ+2λ﹣λ=0,得,即存在这样的点E,E为BC1的中点.(14分)点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关系、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考查数形结合、评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18.(2004•湖南)如图,已知曲线C1:y=x3(x≥0)与曲线C2:y=﹣2x3+3x(x≥0)交于O,A,直线x=t(0<t<1)与曲线C1,C2分别交于B,D.(Ⅰ)写出四边形ABOD的面积S与t的函数关系式S=f(t);(Ⅱ)讨论f(t)的单调性,并求f(t)的最大值.考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函数类型;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Ⅰ)先求出两曲线的交点O、A坐标,由直线x=t(0<t<1)与曲线C1,C2分别交于B,D表示出BD的长,利用四边形ABOD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BO的面积+三角形OBD 的面积;即可表示函数f(t)的关系式;(Ⅱ)令f'(t)=0解得t,分区间讨论f(t)的增减性得到哦f(t)的最大值及此时t的值即可.解答:解:(Ⅰ)由得交点O、A的坐标分别是(0,0),(1,1).,即.(Ⅱ).令f'(t)=0解得.当,从而f(t)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当,从而f(t)在区间上是减函数.所以当时,f(t)有最大值为.点评:考查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函数关系的能力,以及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增减性,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的能力.19.画出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考点: 五点法作函数y=Asin (ωx+φ)的图象. 专题: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分析: 三角函数作图的三个主要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关键是五个特殊点的选取. 解答: 解:(1)列表如下:0 π2π xf (x ) 0﹣(2)描点、连线(如图)点评: 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20.(2013•韶关三模)已知函数f (x )=aln (1+e x)﹣(a+1)x ,(其中a >0),点A (x 1,f (x 1)),B (x 2,f (x 2)),C (x 3,f (x 3))从左到右依次是函数y=f (x )图象上三点,且2x 2=x 1+x 3.(Ⅰ)证明:函数f (x )在(﹣∞,+∞)上是减函数; (Ⅱ)求证:△ABC 是钝角三角形;(Ⅲ)试问△ABC 能否是等腰三角形?若能,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考点: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综合题;转化思想. 分析: (Ⅰ)∵f(x )=aln (1+e x)﹣(a+1)x ,欲证函数f (x )在(﹣∞,+∞)上是单调减函数,只须证明其导数f′(x )<0即可; (Ⅱ)先设A (x 1,f (x 1)),B (x 2,f (x 2)),C (x 3,f (x 3))且x 1<x 2<x 3,欲证:△ABC 是钝角三角形,只须证明其中一个内角为钝角即可,结合向量的坐标运算,只须证明:即得;(Ⅲ)假设△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只能是,再利用平面内两点的距离公式将点的坐标代入计算,如出现矛盾,则△ABC 不可能为等腰三角形,如不矛盾,则△ABC 能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Ⅰ)∵f(x )=aln (1+e x)﹣(a+1)x ,∴恒成立, 所以函数f (x )在(﹣∞,+∞)上是单调减函数.(3分) (Ⅱ)证明:据题意A (x 1,f (x 1)),B (x 2,f (x 2)),C (x 3,f (x 3))且x 1<x 2<x 3, 由(Ⅰ)知f (x 1)>f (x 2)>f (x 3),x 2=(4分)可得A (x 1,f (x 1)),B (x 2,f (x 2)),C (x 3,f (x 3))三点不共线 (反证法:否则,得x 1=x 3)∴∴(6分)∵x 1﹣x 2<0,x 3﹣x 2>0,f (x 1)﹣f (x 2)>0,f (x 3)﹣f (x 2)<0,∴,∴即△ABC 是钝角三角形(8分)(Ⅲ)假设△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只能是即:(x 1﹣x 2)2+[f (x 1)﹣f (x 2)]2=(x 3﹣x 2)2+[f (x 3)﹣f (x 2)]2∵x 2﹣x 1=x 3﹣x 2∴[f(x 1)﹣f (x 2)]2=[f (x 3)﹣f (x 2)]2即2f (x 2)=f (x 1)+f (x 3)①(11分)而事实上,②由于,故(2)式等号不成立.这与(1)式矛盾.所以△ABC 不可能为等腰三角形.(13分) 点评: 本小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
江苏省盱眙县都梁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都梁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
此题共23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69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
选对得3分,不选、多项选择、错选均不得分。
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A .速度B .周期C .向心力D .向心加速度2.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一定做直线运动B .物体在受到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C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D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3.如下列图,细杆上固定两个小球a 和b ,杆绕O 点做匀速转动,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 .a 、b 两球角速度相等B .a 、b 两球线速度相等C .a 球的线速度比b 球的大D .a 球的角速度比b 球的大4.同一遥感卫星离地面越近时,获取图象的分辨率也就越高.如此当图象的分辨率越高时,卫星的A .向心加速度越小B .角速度越小C .线速度越小D .周期越小5.在地球外表沿水平方向发射一个飞行器,不计空气阻力,如果初速度为7.9km/s 〔第一宇宙速度〕,如此此飞行器A .会落回地面B .会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C .会绕地球做椭圆运动D .会挣脱地球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6.炮弹从炮口射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角,如下列图,把这个速度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如此竖直分速度的大小是A .v sin αB .v cos αC .v /sin αD .v /cos α7.引力常量为G ,地球外表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如此地球质量为A .2gR M =B .gR G M =C .G gR M =D .GgR M 2=8.某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该小船要渡过一条河,渡河时小船船头垂直指向河岸.假设船行至河中间时,水流速度突然增大,如此A .小船渡河时间不变B .小船渡河时间减少C .小船渡河时间增加D .小船到达对岸地点不变9.关于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 .向心力的方向是不变的B .向心加速度方向与线速度方向一样C .向心力的方向是变化的D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方向一定不同10.如下列图,质量相等的A 、B 两物块置于绕竖直轴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两物块始终相对于圆盘静止,如此两物块A .线速度一样B .角速度一样C .向心力一样D .所受的静摩擦力一样11.某同学为感受向心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做了一个小实验:绳的一端拴一小球,手牵着在空中甩动,使小球在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如下列图〕,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 .保持绳长不变,增大角速度,绳对手的拉力将不变B .保持绳长不变,增大角速度,绳对手的拉力将增大C .保持角速度不变,增大绳长,绳对手的拉力将不变D .保持角速度不变,增大绳长,绳对手的拉力将减小12.如下列图,质量为m 的物块,沿着半径为R 的半球形金属壳内壁滑下,半球形金属壳竖直固定放置,开口向上,物块滑到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v ,假设物体与球壳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此对物体在最低点时,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 .受到的摩擦力为μmgB .受到的摩擦力为 R v m 2μ C .受到的摩擦力为2()v m g R μ-D .受到的摩擦力为2()v m g Rμ+ 13.如下列图,竖直放置的两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内有一个红蜡块能在水中匀速上浮.在红蜡块从玻璃管的下端匀速上浮的同时,玻璃管向右运动.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 .假设玻璃管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此蜡块的合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B .假设玻璃管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此蜡块的合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C .假设玻璃管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此蜡块的合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D .假设玻璃管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此蜡块的合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4.如图是宇航员 “太空行走〞的情景.当他出舱后相对飞船静止不动时,如此A .他处于失重状态B .他处于超重状态C .他处于平衡状态D .他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15.假设某人到达一个行星上,这个行星的半径只有地球的一半,质量也是地球的一半,如此在这个行星上此人所受的引力是地球上引力的A .2倍B .1倍C .1/2D .1/416.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 .合运动的时间等于两个分运动的时间之和B .匀变速运动的两个分运动一定也是匀变速运动C .曲线运动的两个分运动可能都是直线运动D .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如此合运动必是直线运动17.车以一定速率通过拱桥时,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 .在最高点汽车对桥的压力大于汽车的重力B .在最高点汽车对桥的压力等于汽车的重力C .在最高点汽车对桥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D .汽车以恒定的速率过桥时,汽车所受的合力为零18.如下列图,用长为L 细线拴一个质量为M 小球,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细线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θ,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下说法错误的答案是A .小球受到重力、线的拉力和向心力三个力B .向心力是细线的拉力和小球所受重力的合力C .向心力大小等于细线对小球拉力的水平力分力D .向心力的大小等于θtan Mg19.如下列图,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小球A 沿轨道滑下,离开轨道末端〔末端水平〕时撞开接触开关S ,被电磁铁吸住的小球B 同时自由下落,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H 做同样的实验,发现位于同一高度的A 、B 两个小球总是同时落地,该实验现象说明了A 球在离开轨道后A .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 .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C .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D .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20.对人造地球卫星,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由v =rω,卫星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B.由r v m F 2=,卫星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C.由2r Mm G F =,卫星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向心力减为原来的41D.由r v m F 2=,卫星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时,向心力减为原来的21 21.质量为m 的汽车以速度v 经过半径为r 的凸形拱形桥最高点时,对桥面压力大小为〔地球外表的重力加速度为g 〕A .r v m mg 2+B .r v m mg 2-C .mgD .rv m 222.如下列图,甲,乙两人分别站在赤道和纬度为45°的地面上随地球一起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此甲、乙在上述过程中具有一样的物理量是A .线速度B .周期C .向心力D .向心加速度23.如下列图,以初速度9.8m /s 水平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撞在倾角为030的斜面上,如此物体在空中飞行的时间是 ( )A .33sB .233sC .3S D .2s二、填空题〔此题共2小题,第24题5分,第25题5分,共10分〕24.如下列图,AB 为一斜面,小球从A 处以v 0水平抛出,落地点恰在B 点,底角θ=30o ,斜面长为L =40m ,小球在空中的飞行时间为_________ s ,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_________m/s 〔g=10m/s 2〕。
江苏省淮安市新马中学高一物理测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新马中学高一物理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向心力,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向心力公式F=m,可见轨道半径增大到2倍时,向心力减小到原来的B.根据向心力公式F=mrω2,可见轨道半径增大到2倍时,向心力增大到原来的2倍C.根据向心力公式F=mvω,可见向心力的大小与轨道半径无关D.根据卫星的向心力是地球对卫星的引力F = G,可见轨道半径增大到2倍时,向心力减小到原来的参考答案:D2. (单选)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可能发生变化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的动作时,其重心在体内的位置不变参考答案:B3.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加速度a越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越小B.若加速度a逐渐变大,斜面对球的弹力不变C.若加速度a逐渐变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减小D.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大于ma 参考答案: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滑动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功B.合外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由知,只要知道W和t就可求出任意时刻的功率D.从P=Fv知当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成反比参考答案:D5. 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C.平均速度是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D.某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是这段位移跟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参考答案:AD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如图2所示,木块在水平桌面上移动的速度是v,跨过滑轮的绳子向下移动的速度是______(绳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参考答案:vcosα7. 一物体受到三个共面共点力、、的作用,三个力的图示如图所示(图中小方格边长相等),则、的合力为的_____倍。
江苏省盱眙县新马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检测历史试题

新马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检测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
”下列文物中可以见证此话的是A.秦武士佣B. 唐白瓷长颈瓶C.唐大雁塔D.元吹笛、击节板陶俑2.巴黎公社是A.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权B.无产阶级的临时政府C.巴黎自治政府D.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3.1936年11月,国民党当局以“危害国民罪”逮捕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等人,历史上称为“七君子事件”。
七君子被捕前曾组织了A.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B.东北抗日联军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D.全国各界救国会4.清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
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此话属于对孝文帝改革的:A.客观表述B.客观记载C.客观评论D.主观评论5.隋唐时期,中国与天竺的交往A.主要是经济交流B.以佛教为纽带C.以互派留学生为主D.受到皇帝的压制6.古典主义文学喜剧大师是A.莫里哀B.弥尔顿C.笛福D.哥德7.2009年春节期间,一条有趣的祝福短信十分流行:“佳节来临,恭祝家庭顺治,生活康熙,人民雍正,学业乾隆,成绩嘉庆,前途道光,财富咸丰,德才同治,心情光绪!”根据相关的基本文史常识判断:康熙、雍正、乾隆等称号应属A.国号B.年号C.谥号D.庙号8.《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
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款200帕。
要是首陀罗骂了,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
此规定说明了A.四个种姓的职业世袭不改变 B.四个种姓的宗教生活界线分明C.四个种姓的宗教权利不平等 D.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9.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A.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 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D.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10.能够体现国共紧密合作的事件①百团大战②平型关战役③雁门关战役④枣宜会战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11.下列哪项不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相同观点A.反对专制王权B.反对特权等级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实行法治12.“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人,尽是姊妹之群。
江苏省盱眙县新马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二物理试题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对于万有引力的表达式F =G 122m m 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式中的G 为万有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得出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B .当r 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C .m 1和m 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而与m 1、m 2是否相等无关D .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2.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B 曲线运动的速度可以是不变的;C 曲线运动的速度的大小一定在变化;D 曲线运动的速度的方向一定在变化。
3.下列器件中,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是A. 验电器B.电容器C. 电感器D.电热水器4.如图是单摆振动时摆球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取重力加速度g =π2 m/s 2).①求单摆的摆长l ;②估算单摆振动时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单位用弧度表示).5.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 ,b 射向水面A 点,经折射后组成一束复色光,则A .在水中a 光的速度比b 光的速度小B .以水下S 点为光源向水面发射复色光,a 光更容易发生全反射C .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做实验,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 光的间距D .若a 、b 两束光的入射角均增加相同角度,经水的折射后仍能组成一束复色光6.把磁铁靠近铁棒,铁棒会被磁化,这是由于:A.铁棒两端出现电荷;B.铁棒受到磁铁的吸引力;C.铁棒内的磁畴取向大致相同造成的;D.铁棒内的磁畴取向杂乱无章造成的。
7.如图所示,a、b、c、d四个单摆,紧紧地系在同一条线上,四个摆中a、c摆长相等,当使a摆振动以后,则b、c、d三个摆也振动起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三摆振动周期相同B.b、c、d三摆中振动周期最大的是b摆,最小的是d摆C.b、c、d三摆中振幅最大的是b摆,最小的是d摆D.b、c、d三摆中振幅最大的是c摆8.如图所示,传送皮带不动时,物块由皮带顶端A从静止开始下滑到皮带底端B用的时间t,则A.当皮带向上匀速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大于tB.当皮带向上匀速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一定等于tC.当皮带向下匀速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可能等于tD.当皮带向下匀速运动时,物块由A滑到B的时间可能小于t9.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P、Q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E P和E Q,电势分别为U P和U Q,则A.E P>E Q,U P>U QB.EP>EQ,UP<UQC.E P<E Q,U P>U QD.E P<E Q,U P<U Q图像如图10.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 t所示。
江苏省盱眙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检测物理试题

物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两个水平恒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突然撤去其中一个力,另一个保持不变,它可能做( )A.匀速直线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减速直线运动D.曲线运动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与转台之间能出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物体重力的k倍,它与转轴OO/相距R,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
当转速增加到一定值时,物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
在物块由静止到开始滑动前的这一过程中,转台对物块做的功为A.0 B.2πkmgRC.2kmgR D.kmgR/23.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曲线运动中,质点速度的方向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B、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D、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4.如右图所示,木块b放在一固定斜面上,其上表面水平,木块a放在b上。
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a,a、b均保持静止。
则木块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A.2个B.3个C.4个D.5个5.物理学中存在着许多物理规律,准确地认识物理规律的本质,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的物体,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A.可能增大 B.可能减小C.一定增大 D.一定减小6.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力是物体获得速度的原因7.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在t秒内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是:A.mg2t B.mg2t/2 C.mgt/4 D.mgt8.如图为航空员在进行体能训练的示意图,航空员双手握紧转筒上的AB两点在竖起面内顺时针转动。
已知两臂夹角∠AOB>90°,当OA臂由水平转到竖起的过和中,手臂OA的作用力F A和手臂OB的作用力F B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A增大、FB减小B.FA减小、FB增大C.FA先增大后减小、FB减小D.FA先增大后减小、FB先减小后增大9.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第II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10.有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它们的质量之比为,运行速度之比为,则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周期之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马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检测物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某质点同时受到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个力作用而作匀速直线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撤去某一个力,则该质点()
A.一定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B.一定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C.其轨迹可能是抛物线
D.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B.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与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物体间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和弹力的方向一定垂直
D.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必须分解为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3.在越野赛车时,一辆赛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从俯视图中可以看到赛车沿曲线由M向N 减速行驶。
下图中分别画出了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F的四种方向,你认为正确的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一定作直线运动
B.若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总在同一直线上,则该物体可能做曲线运动
C.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
D.物体在始终与速度垂直的力的作用下一定作匀速圆周运动
5.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支架质量为M,支架顶端用细线拴着的摆球质量为m,现将摆球拉至水平位置,然后从静止释放,摆球运动过程中,支架始终不动,则从释放至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有()
A.在释放瞬间,支架对地面压力为(m+M)g
B.摆动过程中,支架对地面压力一直增大
C.摆球到达最低点时,支架对地面压力为(2m+M)g
D.摆动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是物体的运动方向;
B .曲线运动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即为该点的切线方向;
C . 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可以变化,但速度方向一定不改变;
D .速率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 7.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甲m 和乙m ,并且甲m =2乙m ,它们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
因数相同,当它们以相同的初动能在桌面上滑动时,它们滑行的最大距离之比为( ). A .2:1
B .2:1
C .1:1
D .1:2
8.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变速运动—定是曲线运动 B .曲线运动—定是变速运动
C .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
D .曲线运动也可以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9.关于曲线运动的条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变力作用才可能做曲线运动
B .物体受恒力作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
C .物体不受力也能做曲线运动
D .物体只要受到合外力就一定做曲线运动
第II 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
10.在测定某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中,待测金属丝的电阻R x 约为5 Ω,实验室备有下列实验器材 A .电压表(量程0~3 V ,内阻约为15 k Ω)
B .电压表(量程0~15 V ,内阻约为75 k Ω)
C .电流表(量程0~3 A ,内阻约为0.2 Ω)
D .电流表
(量程0~0.6 A ,内阻约为11 Ω)
E .变阻器R 1(0~10 Ω,0.6 A)
F .变阻器R 2(0~2000 Ω,0.1 A )
G .电池组E(电动势为3 V ,内阻约为0.3 Ω) H .开关S ,导线若干
(1)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填代号) . (2) 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差,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出本实验的电路图. (3)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 。
﹙大、小、无法确定﹚
(4)若此电阻为金属丝绕制而成,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11.一艘宇宙飞船飞近某一新发现的行星,并进入靠近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绕行数圈后,着陆在该行星上。
飞船上备有以下实验器材
A.精确秒表一只
B.已知质量为m 的物体一个
C.弹簧秤一个
D.天平一台(附砝码)
已知宇航员在绕行时及着陆后各作了一次测量,依据测量数据,可求出该星球的半径R 及星球的质量M 。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
⑴两次测量所选用的器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用序号表示) ⑵两次测量的物理量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该数据写出半径R 、质量M 的表达式。
R= _____ ___,M= 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2.如图5所示,长为m L 5.0=的轻杆OA 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A 端连着
一个质量为kg m 2=的小球,取2
/10s m g =。
(1)如果小球的速度为3m/s ,求在最低点时杆对小球的拉力为多大?
(2)如果在最高点杆对小球的支持力为4N ,求杆旋转的角速度为多大? 13.(12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通过轻绳悬挂在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轻绳与斜面平行,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1)求系统静止时,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和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
(2)当系统以多大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恰好为零?
14.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上的1/4圆弧轨道AB 光滑无摩擦,轨道半径为R ,O 点为圆心,A 点距地面高度为H.质量为m 的小球从A 点由静止释放,通过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3mg,最后
落在地面C 处.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通过B 点的速度;
(2)小球落地点C 与B 点的水平距离s; (3)比值
H
R
为多少时,C 与B 点的水平距离s 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CCCB 6-9 BDBB
二、实验题
10.(1)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填代号) ADEGH (2) 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差,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出本实验的电路图.
(3)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 小 。
﹙大、小、无法确定﹚ (4)金属丝的直径为 0.700 mm , 11.(1) A (2分) , B C (2分)
(2) 周期T (1分) 物体重力F (1分)
(3)m FT 224π (3分) G m T F 344
316π(3分)
12.解:(1)最低点受力如图
L v m
mg T 2
=-……………(2分) N
L v m mg T 562
=+=……………(2分)
(2)最高点受力如图
L m N mg 2ω=-……………(2分)
s rad
mL N
mg 4=-=
ω……………(2分)
13.略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