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建筑对其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以西安为例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以历史名城西安为例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以历史名城西安为例摘要: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建设的前提,好的城市风貌一定有好的规划做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城市规划将会影响一座城市的发展,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解决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并具有未来性,能够合理的安排各种设施以及建筑,帮助城市形成美的体验,从而带动这个城市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就目前而言,由于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我们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并分散在不同的城市中,所以此次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例探讨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引言近些年,历史名城在随着城市发展的建设中,逐步发展壮大,但由于一些文物古迹的原因,不能毫无限制的进行建设,需要考虑这些建筑的背景以及目前的损耗情况,需要在保护古建筑的情况下庆幸下一步的城市规划,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速度,但同时,也为城市建设带来了更深的文化内涵。
本篇主要以历史古都——西安为例,从西安近些年的规划与城市未来的发展,以及对城市规划的建议等几个角度,利用历史文献与现状调查的方式了解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一、城市规划的研究现状(一)城市规划的发展西安作为历史古都,存在大量历史遗迹,所以在城市规划方面,需要着重考虑历史原因,近些年,随着西安市中心人口密集程度的提升,需要不断扩大城市的建设范围,目前西安的规划主要以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为核心,以城市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将传统的文物古迹作为保护对象,并以体现西安特色为主旨,妥善处理城市发展与保护结合的关系。
在老(明)城内,保护历史街区、人文遗存,形成“一环(城墙)、三片(北院门、三学街和七贤庄历史文化街区)、三街(湘子庙街、德福巷、竹笆市)和文保单位、传统民居、近现代优秀建筑、古树名木”等组成的保护体系,合理调整用地结构,改善老城的城市功能,增强老城活力。
(二)城市规划的作用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发展两个方面。
从西安古城的城市布局看统治阶级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从西安古城的城市布局看统治阶级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在唐朝,西安还叫长安。
去到那最昌盛的国度,去看看那最旖旎的时节,去看长安的城市规格规划。
说到都城规划,我便想起隋唐时期的都城在史书上记载共有五个,但实际上真正按照都城规格进行规划且能体现都城作用的只有长安和洛阳这两个城市。
西安这个城市是我国历史时期较为重要的都城,且对研究隋唐时期都城的营建和空间分析有着重要的考究作用。
翻看有关隋唐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隋唐长安与洛阳两京它们都是经过重新选址新建的都城,而要探究这两个城市的规划理念就必须要对其立都环境进行分析,并对其都城的营建过程进行细致的梳理。
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情况而言,长安城和洛阳城都具有良好的优势。
长安城建于现黄河中游光中平原之上,在隋唐时期便位于龙首原南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非常有利于城市设计者的城市规划。
而在气候方面,长安城刚好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量适中,且由于当地的地形因素,使得当地的大陆性气候区更为温暖湿润,气候十分宜人。
再者就是土壤方面,作为农耕大国的中国,土壤的条件十分重要。
该地区的土壤主要为黄壤,再加上良好的气候条件,这里也便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而这次也将为都城提供充足的供给。
还有就是山川方面,在古代都城建设选址中,一般山川条件优者比较占优势。
山川不仅关系着都城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的供给问题,而且更与都城的军事安全问题息息相关。
在《通志》中有这样的评价“建邦设都,皆冯险阻,山川者,天之险阻也。
城池者,人之险阻也,城池必依山川以为固”。
古代的都城规划理念是非常之严谨的,在都城的选址、规划、迁入、扩建等方面,都有着统治者明确的意志体现。
首先,在其都城的规划理念中,便强烈的凝聚着皇权权威。
统治者在都城的规划建设上可不仅仅将其建设为一个简单的个人生活的空间,期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显现作为帝国的权利和威严象征。
如隋唐都城——长安和洛阳,既然作为隋唐王朝的象征,那么在规模建设上便要起到维护皇权,震慑人民的作用。
古代建筑和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与古代 建筑相互影响, 共同塑造了城市 的风貌和特色
城市规划对建筑的影响
城市规划决定了建筑的布局和形态 城市规划影响了建筑的功能和用途 城市规划对建筑的风格和特色产生了影响 城市规划对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了影响
建筑对城市规划的反馈
建筑风格影响城市风貌 建筑布局影响城市空间结构 建筑功能影响城市规划功能分区 建筑技术影响城市规划技术手段
古代欧洲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实例
罗马帝国:罗 马斗兽场、万 神庙等著名建
筑
中世纪欧洲: 哥特式教堂、 城堡等建筑风
格
文艺复兴时期: 佛罗伦萨、威 尼斯等城市的 规划和建筑风
格
巴洛克时期: 凡尔赛宫、圣 彼得大教堂等
著名建筑
古代亚洲其他地区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实例
印度泰姬陵: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的建筑杰作,体现了印度伊斯兰文化的融合 柬埔寨吴哥窟:柬埔寨古代高棉帝国的宗教建筑,展现了高棉帝国的繁荣与文化 缅甸蒲甘:缅甸古代蒲甘王朝时期的佛教建筑群,反映了蒲甘王朝的宗教信仰与文化 日本京都:日本古代平安时代的首都,体现了日本古代城市规划的理念与技术
对旅游开发的贡献
古代建筑和城市规 划是旅游的重要资 源
古代建筑和城市规 划可以吸引游客,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古代建筑和城市规 划可以提升城市的 文化品位和形象
古代建筑和城市规 划可以带动相关产 业的发展,如餐饮、 住宿、交通等
感谢观看
汇报人:稻小壳
古代建筑和城 市规划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古代建筑风格
03
古代城市规划理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文化传统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文化传统对城市规划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然而,在规划城市的同时,我们不可忽视的是文化传统对城市规划的深远影响。
首先,文化传统对城市规划起到了引导作用。
城市的规划不仅仅是简单地建设房屋和道路,还融入了历史和文化的因素。
文化传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使其更具特色和内涵。
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为例,诸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古城墙等,都是依据当时的文化传统进行规划设计的。
这些文化传统的符号和意义以及对历史的回顾,使得城市规划更具魅力和独特性。
其次,文化传统对城市规划产生了城市形态的影响。
文化传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特征。
这些特征会体现在城市的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
比如,中国南方一些古城的布局多采用了“水乡城市”模式,河流、河道和人工湖泊将城市分割成许多小岛,这种布局反映了当地水乡文化的特点。
在西方,一些古老的城市通过保留历史建筑和风格独特的街道布局,延续了传统建筑风貌,使城市保留了浓郁的历史氛围。
文化传统也对城市规划的功能和用途产生了影响。
不同文化传统所强调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会影响到城市规划者对城市功能的选择。
比如,一些古老的亚洲城市注重商业和市场活动的发展,因此在规划布局上会刻意保留一些临街商铺和传统市场。
而一些欧洲城市则更强调公共空间和文化设施的建设,这样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因此,文化传统不仅仅是由城市规划的象征性元素构成,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城市的功能和用途。
此外,文化传统还对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规划城市时要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均衡发展,而文化传统正是一个潜在的平衡的资源。
通过保留和借鉴传统技术和智慧,我们可以为城市规划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比如,古老的城市布局通常考虑到空气流通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些都可以为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然而,文化传统对城市规划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大遗址在西安城市新定位下的作用探讨

措, 陕西省政府于 20 09年颁布 了《 陕西省人 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的决定》 指 出进一 , 步 强化和 发 挥 西 安 作 为旅 游 中心 城 市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建设 国际一 流旅 游 目的地 城市 。 国际旅游 目的地 就是 国际上公认 的旅 游首选 城
收稿 日期 :000 -0 修 回日期 :000 - 2 1-52 ; 2 1-91 0
基金项 目: 陕西省重大科 技攻关项 目(0 9 0 -3 20 K 1 ) 4 作者简介 : 朱晓渭 , , 男 陕西渭南人 , 西北大学博士生 , 从事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 。
1 4
化 胜地 , 出了建 设 国际旅 游 目的地城 市 的发 展 理 提
屹立 于世 界城市 之林 。 20 09年 6月 2 5日, 国务 院批 复颁 布 的《 中一 关 天水 经济 区发展 规划》, 出 了西安 打 造 “ 指 西安 国际 化 大都市 ” 的新 定 位 , 安 至此 明确 提 出 了 自己的 西
址保护利用的步伐 , 也取得 了显著的成效。遗址公
西 北 大 学学 报 ( 学 社会 科 学 版 ) 哲 21 00年 l 月 , 4 1 第 O卷第 6期 , o .2 1 , o.O N . N v ,00 V 1 , o6 4
Junl f ot et nvrt( hlspyadSc c ne dtn ora o r w s U ie i P i oh n oi Si csE io ) N h sy o l a e i
市, 如国际大都市、 国际风景名胜地和国际历史文化 胜地 。值得一提的是 , ]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 l 5 界年会 曾为提高西安 国际知名度也建议把西安建设 成为“ 具有历史 文化特色 的现代化 国际大城市” 。 西安依 据 自己特有 的旅游 资源优 势—— 国际历 史文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现代城市规划的结合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现代城市规划的结合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风格,代表了中国建筑文化的最高成就。
现代城市规划则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逐渐形成的,其目的是为了创造更适宜生活、工作和交流的城市环境。
两者看似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融合在一起却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城市美学。
本文将就中国古建筑文化与现代城市规划的结合进行讨论。
一、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周代的建筑风格受到了西周时期商代和西周时期的影响,融合了中原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文化。
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
汉代时期,建筑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建筑材料多采用砖石和木材,并出现了殿堂式和楼阁式建筑风格。
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高峰时期,唐代建筑物矗立于河南洛阳、山西泰山等地,那些塔楼和寺庙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宋代时期,建筑风格更加崇尚自然和平和,塔楼和寺庙逐渐退去,后期主要建造的是经商、居住和休闲的建筑群。
二、古建筑文化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一种重要参照,特别是在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领域。
古建筑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一样,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古代文化事件的宏观发展以及中国当代建筑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在现代城市规划中,许多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已经发挥了作用,特别是中国的古都和历史名城,如北京、上海、南京、重庆等城市。
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和拆建风格的风格、文化重要性和景观特征越来越得到重视,尤其是在旅游业的发展中。
对于这些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必须针对不同的规模和发展阶段,不断创新和完善政策、思路和方法,寻求合理保护、利用和发展古建筑文化。
其次,许多城市的新城区和发展区正在规划和建设中。
在这些区域的规划中,古建筑文化已经成为了设计师和规划者的重要参照,可以看到许多城市规划中融入了古建筑的元素,如北京的颐和园、上海的城市留白、南京的总部基地等。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影响完整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对现代城市建设的影响完整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对现代城市建设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自古代城市建设开始,中国就开始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社会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中华文明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孕育了众多的古代城市,其中有许多经典范例,这些经验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对现代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代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是一个综合性文化创作的体现,它的特点是对地理环境、社会文化、人群活动、经济发展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使城市能够在物质和文化等不同层面上蓬勃发展。
例如,南京明代古城墙,紫禁城,都是由大量的木材、石材和黄土建造而成。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造的特点还在于其注重城市空间和景观分析,这一点尤其对现代城市的城市景观设计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古代城市建设对现代城市的社会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城市管理的经验和制度也有助于现代城市管理的改善。
例如,古代中国城市中的城管体系,对现代城市中的城管体系有着显著的启示作用。
在古代城市中,合适的城市管理制度和方式能够制约人们的不当行为,维护城市的社会秩序和市容环境。
这对于现代城市的社会管理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后,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影响了现代城市的文化传承。
古代城市建造中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理念,算得上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中,这些传统设计元素得到继承和传承,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更好地发挥中国城市文化的特色和优势。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对现代城市建设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经验、城市管理制度和方式的启示以及文化传承的价值都深深地影响了现代城市的建设和运营。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可以说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个灵感来源和文化支撑,这也是中国城市文化在当代振兴和推广的一个重要方向。
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西安作为中国古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应该体现出对古都的传承和发展。
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应以“继承、创新、包容、可持续”为设计理念,充分发挥西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首先,西安的城市规划要注重古都文化的传承。
西安作为一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如兵马俑、大雁塔等。
设计师要尊重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使其成为城市的亮点和特色。
严格控制高层建筑的建设,保持与历史建筑的和谐统一,保护古建筑的完整性和原汁原味。
在城市布局中要保留历史街区和古代城墙的元素,使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同时,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节日和活动,使居民和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和感受到西安的历史文化。
其次,西安的城市规划要有创新意识。
西安是一座拥有全国最大高科技产业园区--西安高新区的城市。
高新区是西安发展新兴产业和培育创新型企业的重要地区,也是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高新区的发展需求,提供充足的土地和配套设施,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通过创新的建筑设计、先进的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使西安成为科技创新和创意产业的中心。
第三,西安的城市规划要注重社会和谐,实现包容性发展。
西安是一个多民族和多文化融合的城市,要注重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和谐共处。
在城市规划中要有适应性和包容性,充分考虑各个群体的需求,创造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建设多功能的社区,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区管理和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同时,要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加强城市绿化和景观规划,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西安的城市规划要注重城乡统筹,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居民到城市工作、生活的数量日益增加,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生活需求。
建立健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提供良好的农民工就业和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都建筑对其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以古都西安为例
城市是人类历史的承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独特的资源。
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中,从城市发展的高度进行考虑,将有利于提高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有利于城市整体健康而持续地发展。
建筑是构成城市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很重要的内容。
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被保护的建筑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和由于各种原因而需要保护的其他建筑物两大类。
保护这些历史建筑遗产的建筑意义在于,它们对构成和表现城市某方面的特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古都西安为例。
从了解古都西安的几处历史性地标建筑开始,进而了解现代西安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受到此类古建筑的影响而采取的一些积极措施,如大明宫遗址保护、西大街建设、皇城保护计划等等。
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到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每一个具有古老文化遗产的城市或者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并由此为自身的发展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又结合现代的理念,持续不断地发展。
西安城市发展的定位是将自己打造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并成为西安人的精神象征等等。
以下分几个层次,阐述古都西安在保护其古建的情况下,进行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
一、古都西安的几处地标性建筑
1.大雁塔
历史地位: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位于西安市区南郊,为唐代长安城内保留至今的重要建筑之一,也是今天西安市的标志。
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塔的特征: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3年(公元625年),塔高64米,底边各长25米,为7层现状之塔。
塔身结构为砖砌单层塔壁,塔内各层架木楼板,设木楼梯直通顶层。
塔外壁砖砌立柱,表现开间数目。
各层挑檐用砖砌作叠涩牙子。
塔顶为宝瓶葫芦。
大雁塔造型雄伟稳健,风格朴实。
▲大雁塔近景▲大雁塔远景▲大雁塔底层门楣石刻
2.小雁塔
历史地位:小雁塔位于西安市南门外的荐福寺内,属于保护比较好的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建筑之一。
塔外形特征:小雁塔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砖塔。
各层挑檐用砖砌作叠涩,下檐砌菱角牙
子,外壁南北开辟券门。
塔身逐层递减,叠涩渐次收分,小雁塔的塔形秀丽,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
▲小雁塔塔身细部▲小雁塔近景▲小雁塔中景
3、钟鼓楼
历史地位:钟鼓楼都位于西安城内中心区,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钟鼓楼建筑。
1996年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为游客云集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钟楼建筑描述: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原址在城内的广济街口,与鼓楼并肩屹立,明万历十年迁建到东南西北四街的交叉口。
清乾隆五年重修,至今仍保留明代建筑的特征。
钟楼为砖基座木结构的楼阁建筑。
基座平面为方形,每边长35.5米,高8.6米,面阔、进深各三间,周回廊。
下檐斗拱为三踩单昂,上檐斗拱为五踩双昂。
梁枋彩绘华丽,隔扇雕饰精美。
屋顶为重檐三滴水攒尖顶,覆绿色琉璃瓦,置鎏金宝瓶刹。
整体造型端庄优雅。
鼓楼建筑描述: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位于西大街北口。
清康熙三十八年和乾隆五年曾两度重修,至今仍较完好地保留明代建筑的面貌。
鼓楼也是砖基座木结构的楼阁建筑,通高33米。
基座平面为长方形,底边长52.6米,宽37.8米,高近9米,中央辟南北向券洞贯通街道,形制如同门楼。
楼为二层,高23米,平面长方形,面阔七间41.2米,进深三间22.2米,周回廊。
下檐斗拱为三踩单昂,上檐斗拱为七踩单翘双昂。
整体结构采用通柱,梁架为彻上明造,用材硕大,加工精细。
屋顶为重檐三滴水歇山顶,覆绿色琉璃瓦,梁枋遍施彩画。
建筑造型端庄凝重、气势宏伟。
▲钟楼▲鼓楼
4、西安城墙
历史地位:西安城墙位于市区,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州府级的城墙。
1961年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和修复,再现了历史的雄伟身姿。
城墙格局:城墙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4256米,底宽16~18米,顶宽12~14米。
护城河环绕城墙。
四座城门顶上设城楼,外侧有瓮城和箭楼,箭楼前又有闸楼和月城,构成重城三楼的防卫体系。
整个城墙上下通达,四面呼应,将西安府城构筑成了一座坚固严实的城防建筑。
现存建筑以西门较为完整,门楼面阔七间,进深二间,周回廊,重檐三滴水歇山顶,高度36米。
箭楼面阔十一间,外侧单檐歇山顶,内侧双檐廊三滴水歇山顶,高度33.4米,厚重的墙身上整齐地排列着66孔箭窗。
▲南门闸楼▲城墙和护城河▲西门箭楼山墙
二、现代西安城市规划的定位
古都西安是立足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通过深入挖掘历史资源,营造文化环境,沿续历史文脉,从而提升城市品质。
1、古城西安的历史规划形制
西安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赋予了这座城市辉煌的历史。
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要最大程度地做到延续历史文脉,让历史文化在现实中得到传承和发展,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周礼-考工记》记载,古城市的规划结构鲜明,九重城环套,全城划分为面积相等的九个区域,按方位分清主次,官城为全城的重心,城内道路网络及其他各区均环绕官廷区,以突出宫廷区的核心地位和主轴线的主导作用。
唐长安城规划的理念和实践对中国后世都城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影响了当时亚洲地区许多国家都城的规划建设,对唐以后西安城1000多年的发展也一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历经磨难,沧海巨变,长安几度兴衰,但时至今日,重点保护的周丰镐京、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官等遗址,和现在仍保存完整的明城墙,都充分展示着西安古都历史深厚、理念科学、空间合理、布局严整,气势恢宏、手笔大气的规划理念和神韵。
▲唐长安城坊图▲现代西安城市平面图
3、古城西安四次城市总体规划:
为了保持西安城市历史的延续性,保护好几千年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西安城市规划始终贯彻保护古城风貌与推进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方针。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的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定位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四次城市总体规划,深刻影响着西
安的城市发展与走向,也改变着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其中2008年5月6日国务院批复了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本次规划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重点突出了城乡发展一体化、城市特色塑造、资源配置科学合理、配套设施安全高效以及人居环境改善与提升五大特色,旨在建设一座古城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现代化大都市。
通过历次总体规划的实施,西安的城市发展始终遵循两大基本原则,一是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延续人类历史文明的同时,使城市得到可持续发展;二是以满足人的生产、生活需求,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宗旨,建设市民幸福满意城市。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
4、西安老城作为西安建成区的核心,其规划定位表现在:
(1)中国重要的历史标志
(2)西安人重要的精神象征
(3)旅游服务中心
(4)西安历史、文化、民风、民俗集中体现区
三、古城西安规划新发展
古都西安是中国古代都城从形成到鼎盛时期的典型代表,有着严谨合理的城市规划理念,这个理念在历代的城市建设中不断完善,一直引导城市的建设、发展并使之不断走向辉煌。
古城保护新发展的主要项目:唐皇城复兴计划、大唐芙蓉园建设工程、大雁塔北广场、钟鼓楼广场、顺城巷保护与改造工程、唐大明宫御道、恢复建设大唐西市、环城西苑、三唐工程(位于大雁塔东侧的唐华宾馆、唐歌舞餐厅、唐代艺术博物馆,简称三唐工程)
▲唐城复兴计划图▲大唐芙蓉园
▲大雁塔北广场▲钟鼓楼广场
▲顺城巷保护与改造工程▲唐大明宫御道
▲大唐西市▲环城西苑
四、古城西安规划发展中的重要思路
1、历史文脉的延续:通过深入挖掘历史资源,营造文化环境,沿续历史文脉,从而提升城市品质。
2、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的活力:如大雁塔广场建成后,成为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休闲场所和旅游的著名景点,大大提升了城市历史地段市民的生活品质。
像这类的产业发展,在古都西安的其他地段也有所发展,成为城市规划的一个有效的发展方向之一。
3、吸收继承借鉴历史文化因素:城市的发展必然要在历史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这就要求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以抛开历史文化因素,而应将历史与现在很好地结合起来,为现代城市发展创造活力。
4、通过城市规划与古建筑的要求相结合,我们将会看到历史的阔廊重檐,红柱青瓦的古典建筑美学,感受辉煌历史的深邃与美感,以及古今交融、动静相宜的古都意象和人文之都、活力之都、和谐之都的韵致和魅力。
通过城市复兴规划,将让西安这座承载着数千年华夏文明辉煌与荣耀的城市大踏步迈向城市精神的振兴之路,迈向以规划创新拓展城市的道路,迈向特色城市发展之路,成为一座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现代城市。
参考书目:
《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陕西》
《中国建筑史》
《城市规划原理》
(注:文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