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然地理介绍

四川自然地理介绍
四川自然地理介绍

四川自然地理介绍

一地质

四川省地处中国西南部,东接重庆,南连贵州和云南,北衔甘肃和陕西,为中国西北和西南两大区的结合部。

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地跨我国第二、三级地形阶梯,地形高差悬殊,气象复杂多变,地层岩性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较为频繁,为我国地质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且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的特点。

二地貌

四川地貌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势高低起伏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1地貌东西差异大。一龙门山、大凉山的主脊线为界,四川地貌可以分为东低西高截然不同的两大地理区。东部是四周山地环绕、中间低陷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但地势低矮,是中国地势划分的第二阶梯中相对凹下的部分。西部是大幅隆起、地域辽阔的高原和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属于中国地势划分的第一级阶梯。

2地势高低起伏悬殊。四川跨越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等四大地貌区之间。第四纪以来,由于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的迅速下切,致使四川山脉连绵,江河纵横,地表此起彼伏。四川地势此起彼伏之悬殊是四川自然景观和农作物都具有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地面高低悬殊,在重力梯度、水力梯度的作用下,极易形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这也是四川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平原(坝子)、丘陵、山地和高原等四大类,以及除海洋外全国其他地貌类型在四川几乎都有分布。

三气候

四川地处亚热带,由于面积辽阔,东西不地貌差异大,地表起伏大,地形复杂,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特征。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气候复杂多样,二是气候差异显著。

1气候复杂多样。四川是中国气候带最多的省份之一,东部盆地属于湿润温暖的东南季风气候,西北部是长冬无夏的高原气候,西南部是冬干夏湿的西南季风气候。四川气候的复杂也体现在气候垂直分带类型多。

2气候差异显著。据热量、降水、日照的差异,四川的气候可大致分为三大区域,分别是四川盆地区、川西南山地区、川西高山峡谷高原地区。

四川盆地区气温高,雨量多,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盆地区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无霜期长,霜雪少见。同时盆地区降水也较丰沛,但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

川西南山地区冬暖夏凉,四季不分明,但干湿季明显,垂直变化大。

川西高山峡谷高原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低,霜雪多,雨量少,日照丰富,多风较干燥,冬寒而夏凉。

四水文

四川河流以长江水系为主,结构复杂,东西差异明显。受构造和地貌的影响,东部四川盆地的河流呈不对称向心状水系。

四川水资源丰富,省内大部分地区位于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河流水系发育良好。水资源以河川径流量最为丰富。由于四川河流均发源于川西北高原或盆地边缘山地,谷坡陡,河床窄,落差大,险滩多,流速急,水能资源丰富。

同时,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四川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因而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大。总的来说是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地区差异大。

五生物

四川复杂的气候类型,地形结构以及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特异的生态环境,为各种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好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四川植物资源分布广,种类丰富,藏量大,例如四川是我国药用植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其中药材资源具有种类多、分布广、蕴藏量大、南北兼备的特点无论是种类还是产量都名列各省区前茅。另外,四川还是我国油料植物的重要基地之一,主要油料有:油桐、油茶、胡桃、花生大豆、油橄榄、花椒以及红花等。

四川的动物资源种类亦繁多,按资源保护及利用的途径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国家和省级保护动物,例如“国宝”熊猫;二是毛皮、革用类动物;三是药用动物,例如麝香和鹿茸;四是渔猎动物;五是食虫、捕鼠动物;六是羽用动物。

六土壤

四川地貌的差异使得省内的水热状况发生重新分配,导致并影响着四川气候、植被和土壤的地域性分异,因而出现以下各种不同的土类:在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主要为黄壤;再川西南山地河谷主要为红壤;在川西北高山高原森林与草甸及草垫草原下主要为暗棕壤、山地草甸土和高山草甸土。再从山体高度来看,在盆地边缘山地的垂直温暖带、温带的生物、气候条件影响下发育着黄棕壤、棕壤或暗棕壤,而在西北高山高原的对应位置上则是褐土和棕壤。

因此,全省可划分为三个地带,东部盆地湿润森林土壤地带、西南山地河谷森林土壤地带以及川西北高山高原半湿润半干旱森林于草甸草原土壤地带。

沈阳市自然地理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沈阳市区位于辽宁省辽河平原中部。在东经122度25分9秒至123度48分24秒,北纬41度11分51秒至43度2分13秒之间。东临抚顺市,南与本溪市和辽阳市相辖,西与台安、黑山两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相邻。全区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北部。全市海拔最高点447.2m,位于法库县庙台山;海拔最低点 5.3m,位于辽中县于家房镇。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境内除有辽河、浑河、绕阳河、柳河等四条大型河流穿过外,还有四条中型河流和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18条小型河流流经本地区。 全市区辖新民市,辽中、康平、法库四个县(市),和平、沈河、皇姑、大东、铁西、五个城区及东陵、浑南、于洪、苏家屯、沈北五个郊区个区,总面积为12980km2,其中市区面积为303.6km2;总人口1002.6万,其中市区人口504.9万人. 1.1社会经济概况 沈阳市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辽宁省省会所在地,东北地区政治、文化、金融、交通、信息和旅游的中心,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通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招商引资和引进新技术的力度不断加大,使沈阳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了青春,现已建起了工业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国际大都市,为沈阳地区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所辖的新民市、辽中、法库、康平县现有耕地面积748.68万亩,又是国家的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359.2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0元,农民人均收入9129元,人均GDP约9300美元,已接近发达国家人均水平。 沈阳还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已建成了现代交通网络。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通往全省各市和北京、天津、长春、哈尔滨等地都可“朝发夕至”。铁路有5条干线在此交汇并连接着8条支线,通向全国各地;同时也是国际联运通往朝鲜、俄罗斯的必经之路。沈阳的航空是东北第一大的航空港,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航线连接着58个国内城市和韩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泰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东北地区对外交往的门户。

长春自然地理概况

长春市自然地理概况 7.,7王蔚 长春的气候 长春市的气侯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侯类型。东部和南部虽距海洋不远,但由于长白山地的阻档,消弱了夏季风的作用;西部和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松辽平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畅通无阻,各季风的势力影响很大,故气侯部的特点是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4.8℃,最高39.5℃,最低零下39.8℃夏季气候凉爽,绿树成荫,素有“塞北春城”之称。冬季白雪皑皑,玉树琼枝,一 派“北国风光”!!! 地理 长春市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褶皱系松辽拗陷的东部边缘,城区下部分布着深厚的白垩系泉头组,为一套红色较粗粒碎屑岩,均为不透水层或含水性极微层,地层深厚,岩层致密,倾角很小。此外,第四世纪沉积相当普遍,洪积层上部为黄土状物质,下部为红色粘土或砂粒层。新构造运动以来,地体微升,地表受流水切割,沟谷发育,形成微波状台地平原。二级阶地黄土状亚粘土厚15?5米,抗压强度20?5吨/平方米,是较佳的天然地基。一级阶地(二道区)亚粘土层地基抗压强度8?1吨/平方米,但地表下2?米深处有一淤泥夹层,不适于天然地基,下部是砂、沙砾层,抗压强度25?5吨/平方米,距地表6?1米以下是基岩,对大型、特大型建筑基础置于基岩上最为有利。 长春市的地貌特点是远依山,近傍水,以平坦的台地平原为主。主要地貌类型为:(1)低山丘陵;(2)台地平原;(3)冲积平原;(4)火山锥体!!! 长春各类资源 土地:长春市地域辽阔,土地资源较丰富,共有土地面积188.81万公顷,其中耕地110 .79 万公顷,占全部土地面积的58.7%;土地肥沃,一般黑土层厚达0.6~1.0米。 森林:长春市林业用地324102公顷,其中林地223999公顷,灌木林地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软件工程试题续

一单项选择题 1(A )是为了确保每个开发过程的质量,防止把软件差错传递到下一个过程而进行的工作。 A质量检测B 软件容错C 软件维护D 系统容错 2 “软件危机”是指( C ) A计算机病毒的出现B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犯罪活动 C软件开发和维护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D人们过分迷恋计算机系统 D3 DFD中的每个加工至少需要( B ) A 一个输入流 B 一个输出流 C 一个输入或输出流 D 一个输入流和一个输出流 4OO方法建模不需要建立以下哪种模型(C )。 A.对象模型B.功能模型C.数据模型D.动态模型 5 UML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哪种软件开发方法( C )。 A.基于瀑布模型的结构化方法。B.基于需求动态定义的原型化方法。 C.基于对象的面向对象的方法。D.基于数据的数据流开发方法。 6 按照层次来划分,UML的基本构造块包含:视图图和(B)。 A)功能模型B)模型元素C)示例D)视图元素 7测试的关键问题是( D ) A 如何组织对软件的评审 B 如何验证程序的正确 C 如何采用综合策略 D 如何选择测试用例 8 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的共同特点是(D) A.不能嵌套使用B只能用来写简单程序C.已经用硬件实D.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12 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是(C)。 A)数组递推排序B)递归递推迭代C)顺序选择循环D)过程子程序分程序 13 传统的详细设计的工具主要包括(A)。 A)程序流程图B)数据结构设计C)模块和接口D)DFD图 14 从测试阶段角度,测试正确的顺序是(A),同时给出所选择的正确策略含义和被测对象的 什么?①单元测试②集成测试③系统测试④验收测试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15 从事物的组成部件及每个部件的属性,功能来认识事物这种方法被称为( A)的方法 A面向对象B面向数据C面向过程D面向属性 16 单元测试的测试对象是(B)A系统B程序模块C模块接口D系统功能 17 对象的三要素是(C)。 A)窗口、事件、消息B)窗口、数据、动作C)属性、方法、事件D)数据、函数 18 对象模型技术是1991年由Jame Rumbaugh等5人提出来的,该方法把分析收集到的信息 构造在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中,将开发过程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A)和实现4个阶段。A)对象设计B)类的设计C)模块设计D)程序设计 19 对象实现了数据和操作的结合,使数据和操作(C)于对象的统一体中。 A.结合B.隐藏C.封装D.抽象 C20 对象是面向对象开发的基本成分,每个对象可用它的一组(A)和它可以执行的一组操作来定义。A.服务B.参数C.属性D.调用 22 根据用户在软件使用过程中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而进行的维护活动称为(C ) A纠错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C改善性维护D预防性维护 23 黑盒测试侧重于( A )。 A.软件的整体功能B.有关代码的知识C.以上都是D.以上都不是

米易县:米易县-概况,米易县-自然地理 米易县

米易县:米易县-概况,米易县-自然地理 米易县 话题:米易县安全知识老人健康果树种植米易县 米易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南角,是攀枝市的北大门,幅员面积2152.695平方千米,境内东西最大跨距52.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73.2千米,成昆电器化铁路、214省道及在建的西攀高速纵贯南北,县内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全县辖12个乡(镇),县政府所在地攀莲镇南距攀枝花市78公里、北距西昌市157公里。在这片资源独特、富饶美丽、欣旺发达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彝、傈僳、回、白等25个民族的21万米易人民。米易县_米易县-概况[https://www.360docs.net/doc/641635262.html,)米易县位于青米易县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南角,是攀枝市的北大门,幅员面积2152.695平方千米,境内东西最大跨距52.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73.2千米,成昆电器化铁路、214省道及在建的西攀高速纵贯南北,县内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全县辖十二个乡(镇),县政府所在地攀莲镇南距攀枝花市78公里、北距西昌市157公里。在这片资源独特、富饶美丽、

欣旺发达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彝、傈僳、回、白等二十五个民族的21万米易人民。米易县1952年建县,50多年来,米易已从1个不毛之地发展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小康县。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8177万元、三次产业之比为25.8:43.8:30.4,地方财政收入85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73元。民族风情浓郁。米易县历史悠久,古为邛都部落,古老的文明历史,迷人的边地风情孕育了丰富奇特的人文资源。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清真寺望月楼和何家坝新石器时代遗址,有绚丽多彩、原始古朴的傈僳族文化和彝族风情。基础设施完善。米易县城坐落在安宁河畔,近年来市政建设步伐加快,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城北新区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交通十分便利:成昆铁路和214省道沿安宁河纵贯全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县城南距攀枝花市80公里,北距西昌市150公里。纵贯米易米易县的西攀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米易占据3个出口。通讯便捷:拥有2.1万多门国际、国内直拨电话,无线市话小灵通、全球通移动电话、宽带互联网已开通使用。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特别是西攀高速公路的建成,白马钒钛磁铁矿开发建设的兴起,米易基础设施将更为配套完善,城市规模将迅速扩大,县域经济将得到更大发展,米易将成为攀西地区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和商品集散地。米易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干雨季分明而四季不分明,河谷区全年无冬,气温日

1 四川地理概况

第一章四川地理概况 一、单项选择题 1.四川省总面积位居全国第()位。 A三 B 四 C 五 D 六 2.四川建制始于()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3.将川陕路分设益、梓、利、夔四路,总称四川路,始有四川之名是在()时。A秦代B汉代C宋代D元代 4.四川现有()个世居的少数民族。 A 10 B 12 C 14 D16 5.()铁路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A宝成 B 成昆C成渝 D 达成 6.()铁路称中国第一路。 A宝成 B 成昆 C 成渝 D 达成 7.四川盆地的最高点是() A华蓥山B大巴山C邛崃山D龙门山 8.被称为中国的山水画和历史文化长廊的长江三峡,位于() A盆地东缘山脉B盆地南缘山脉C盆地西缘山脉D盆地北缘山脉 9.卧龙、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位于() A巫山B龙门山C邛崃山D大巴山 10.四川的风景区中,被称为“中国百慕大”的黑竹沟风景区位于()地区。 A大、小凉山B沙鲁里山C大雪山D岷山 11.四川最长、最宽的山系是() A大、小凉山B沙鲁里山C大雪山D岷山 12.冰川、湖群最集中的地区位于() A大、小凉山B沙鲁里山C大雪山D岷山 13.四川最高的山峰,有“蜀山之王”美誉的是() A贡嘎山B沙鲁里山C大娄山D岷山 14.四川西部所谓的“关内”与“关外”,其界线是() A大、小凉山B沙鲁里山C大雪山D岷山 15.四川最高的山峰海拔是()米。 A 5576 B5575 C 7556 D 7655

16.境内河流众多,有大小河流近千条,号称“千水之省”的是() A湖北B湖南C四川D广东 17.四川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条。 A 15 B 19 C 22 D 24 18.下列河流中,其长度最长的是() A岷江B金沙江C沱江D嘉陵江 19.()是古代四川最早开发通航的大江,经隋、唐、宋、明、清历代开发整治,成为“蜀麻吴盐自古通”的重要水道。 A岷江B金沙江C沱江D嘉陵江 20.碧峰峡、中岩风景区等景观位于() A岷江水系B金沙江水系C沱江水系D嘉陵江水系 21.金沙江的最大的支流是() A大渡河B涪(fu)江C通天河D雅砻江 22.四川堰塞湖中最年轻的湖泊是() A泸沽湖B邛海C马湖D叠溪海子 23.泸沽湖、邛海、马湖和叠溪海子四个湖泊中,面积最大的是() A泸沽湖B邛海C马湖D叠溪海子 24.《峨眉山月歌》中描绘的景色属于() A金沙江水系B岷江水系C沱江水系D嘉陵江 25.九寨沟—黄龙旅游线上重要的景点叠溪海子,按照湖泊的成因判断属于() A构造湖B堰塞湖C冰川湖D河迹湖 26.()景区是继九寨沟、黄龙后,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推出的第三大旅游精品区,将成为阿坝旅游“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大冰川”四大品牌之一。 A贡嘎山冰川B海螺沟冰川C达古冰川D螺髻山冰川 27.四川省众多的山地瀑布中,瀑宽140米,被称为我国最秀丽的宽瀑是() A九寨沟诺日朗瀑布B牟尼沟扎嘎瀑布 C西岭雪山大飞水瀑布D银厂沟百丈瀑布 28.在四川省众多山地瀑布中,瀑高304米,堪称四川瀑布落差之最的是() A九寨沟诺日朗瀑布B牟尼沟扎嘎瀑布 C西岭雪山大飞水瀑布D银厂沟百丈瀑布 29.()是目前我国水龄最长、天然的分子团最小、含氕(pie)量最低、富氧、弱碱性、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均衡丰富的冰川泉水。 A镇江中泠泉B北京玉泉C达古冰川泉D江西庐山谷帘泉 30.()被誉为“地球之肾”。 A冰川B湖泊C森林D湿地

四川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思考题2014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2014年64课时) 绪论: 1、地理学、自然地理学? 2、地理环境分为哪三类? 3、说说人为环境列入自然地理环境的理由? 第一章:地球 1、地球与其他行星最显著的区别?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大小、运动和海陆分布对地理 环境特征的形成有何影响? 2、地理坐标?地球表面经度和纬度是怎样划分的? 3、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4、为什么说生物圈是重要的地理圈层之一。 第二章:地壳 1、矿物、岩石概念; 2、写出7种主要造岩矿物的名称。 2、节理与节理的区别?莫氏硬度和10种标准测试矿物名称? 3、沉积岩有哪些特征? 3、构造运动、地质构造概念。 4、地质构造的四种类型是什么? 5、正断层、逆断层概念。 6、主要地震带包括哪几个?地震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7、简述板块学说的要点,板块边界的类型。 8、新生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三章:大气圈 1、干洁空气、饱和水汽压、露点温度? 2、地转风、热成风? 3、为什么迎风坡多雨? 4、为什么暴雨总是发生在暖季? 5、设地球表面的大气压为1013.25hPa,地球表面积5.1亿km2。求:大气总质量(以吨 为单位,重力加速度g=9.8m/s2)?提示:1hPa=102N/m2 6、为什么在对流层顶,低纬度温度(-85℃)小于高纬度(-53℃)? 7、气候和天气的区别? 8、霜和霜冻的区别及霜冻的预防 9、季风?为什么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 10、气象学中按照温度和运动情况将大气分为哪5层?简述对流层的主要特点? 11、你的家乡是哪种气候带?哪种气候型?说说你感受的气候特点、自然景观。 12、论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中国自然地理状况要点归纳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 第二讲中国自然地理状况 一、知识要点归纳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 (一)地形概况:以上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的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为 1000米~2000米 第三级阶梯:东部的丘陵和平原,海拔 在500米以下 1.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2/3 天山-阴山 东西走向昆仑山-秦岭 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主要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最高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 四大高原黄土高原:世界黄土分布最广的高原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4.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松嫩平原 东北平原辽河平原 三江平原 5.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三大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南北气温大约相差50℃ (二)气候概况冬季南北温差很大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在秦 岭-淮河一线 原因:纬度位置及冬季风 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的影响 七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上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

降水特点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集中夏秋季节 降水年际变化:北方较大,南方较小 2.降水和干湿地区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 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P>800mm) 半湿润地区(P>400mm) 半干旱地区P<400mm 干旱地区P<200mm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3.气候特征暖热多雨 雨热同期 气候复杂多样 4.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频繁 (三)河流和湖泊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 淮河、长江、珠江 外流河和外流区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1.河流概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 气候的影响,各大河的水文特征有很大的差别内流河和内流区:塔里木河为最大,内流区占1/3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内流湖和外流湖 分类咸水湖和淡水湖 2.湖泊概况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最大的湖泊 两大湖泊分布区鄱阳湖、洞庭湖、 东部平原湖区太湖、洪泽湖 巢湖 3.主要河流流程最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 中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最广(180万平方千米) 流量最大(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的占1/2 蕴藏巨大的水能 长江流域的主要水电站(见附图) 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黄金水道里程的2/3

成都地区主要高校目录表格

成都地区主要高校目录表格 2012年版本成都市区(无规则排名)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大学(华西校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商学院 四川大学华西青羊校区四川管理职业学院(成都校区)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成都第五冶金职工大学(跳蹬河校区) 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校区)成都第五冶金职工大学(水碾河校区) 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成都广播电视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广播电视大学直属郭家桥分院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成都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管理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九里堤校区成都广播电视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西华大学(人南校区)成都广播电视大学信联创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四川省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 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金牛校区)成都交通学校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校区)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成都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成都工业学院【电子高专】成都市职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中山职业技术学校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人南校区)四川省工贸学校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白果林校区)四川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校区)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 成都医学院(天回校区)西部信息工程学院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成都校区)成都发动机公司职工大学 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职工工学院 温江区(无规则排名) 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四川管理职业学院(温江校区)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东星航空旅游专修学院【四川航空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温江校区)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成都嘉华建筑专修学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高级技工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成都嘉华建筑专修学院 龙泉驿区(无规则排名) 四川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四川天一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东校区)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成都大学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大学附设华西卫生学校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四川省卫生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龙泉校区)四川省卫生学校 成都航天职业技术学校(龙泉校区)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龙潭校区)

四川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四川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2003年 1地理环境决定论对文化区形成的意义 2自然因素就是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 3您认为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并简要解释原因 4什么就是人口构成?它的主要内容 5什么就是民族?民族形成发展特点? 6伊斯兰教起源于何处目前分布的大致范围 7什么就是城市中国与国外城市的分类与理解有何不同 8什么就是旅游资源如何分类 9解释政治地理单元它就是如何形成的 1 0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 二论述 1如何理解城市化,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化主要特征,并结合合格地区实际整出优化城市化进程的思路 2 分析我国加入WTO后,如何有效利用西部地区自然资源 2005年 1民族98 2种族 3政治地理单元 4旅游资源 5人口构成 6行为地理学 7聚落 8可持续发展 二简答 1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城市景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区? 4影响国家权利的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 1论述城市建设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请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说明种族主义的错误性,反动性? 2006年 1人文地理学 2人口移动 3文化景观 4基督教271 5行为空间 二简述 1简述语言传播的影响因素 2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技术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使工业分布发生了哪些变化? 4简述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339 三论述 1城市景观重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从人文地理角度分析怎样才能建设富有地方自然,人文特色的城市景观223

2 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征?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2007年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 2伊斯兰教 3人口移动4现在农业业134 5种族主义97 6 环境决定论 二简述(12/题 60分) 1什么就是胡焕庸线结合该线说明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及其影响 2 简述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动力及其模式218 3 分析语言传播的影响248 4简述国家的政治地理特征 5 工业分布发生了哪些新变化180 这种变化对中国经济的有什么影响 三论述(30/分题60分) 1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与第四的客源地市场,)什么就是旅游业,旅游开发对中国的影响(环境,经济,社会,文化) 2010年 一、名词解释 1等级扩散 2旅游资源 3聚落 4文化景观: 二、简述题 1人口迁移的空间与时间形式 2 分析现在农业的基本特征 3简述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4如何理解民俗与环境的关系请简要说明 三、论述 1结合实际分析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174 2分析旅游开发对区域成生的影响310 2011年 1人文地理学 2文化决定论3第四产业(173) 4城市体系(222) 5国家权力(331) 6行为地理(357) 二、简答 1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导入,使人文地理学跟传统的人文地理学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2 简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人口转变模式2 3农业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共经历了那些阶段 4简述当代城市化的特征210 5结合师姐三大宗教的起源于发展,分析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69 三、论述 1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186 2 结合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谈谈您对西部旅游发展的瞧法 2012年 1人文地理学2环境决定论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经管系考核制度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学生干部考核制度一.考核目的: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本系学生干部自身的管理,提高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发挥更高的工作效率,做到对全系学生干部的管理有明确依据,特根据《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及《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学生干部考核制度》制定《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学生干部考核制度》。二.考核组组成人员:团总支书记副书记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团总支学生会组织部。三.考核对象:经济与管理系团总支学生会全体干部各行政班团支部干部班委干部。 四.考核时间:每学期考核一次,在本学期期末进行评分。五.考核等级:65分以下为不合格65分以上为合格85 分以上为优秀。六.考核规则:每位学生干部原始分为75,按以下条例相应加减分数。评分在65 分以下者 为不合格,免去相应学生干部职务,由表现好的同学接任,评分在65 分以上者为合格,可继续担任职务;评分在80 分以上为优秀,可作为评优或升职的重要标准之一。 七.考核标准: (一)思想道德(10 分)采用逐渐法,每位干部干事的满分为10 分,参考以下条例,酌情扣分,扣完为止。 1、有不热爱祖国的行为。(扣2 分) 2、不讲文明、不尊师重教、随意说脏话。(扣2 分) 3、不热爱集体、不关心班级。(扣1 分) 4、不遵守学院规定,穿背心,拖鞋随意进入公共场所。(扣2 分) 5、扰乱课堂秩序。(扣2 分) 6、不爱护公务、随意吐痰、乱扔垃圾。(扣1 分) (二)工作态度(20 分)采用逐减法,每位干部,干事的满分为20 分,参考以下条例,酌情评分,扣完为止。 1. 工作期间能经常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交流思想。(3 分) 2. 例会制度 (1)每次例会必须认真完成会议记录,以便会后更好的开展工作,且记录内容充实。(2 分) (2)每次例会不得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两次视作缺席一次)。(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 分,无故缺席扣5 分。) (3)请假必须以书面形式为准(口头请假无效),3次请假作为1次缺席,3 次缺席作为自动辞退。(4)每次会议记录必须每月上交一次,由组织部及办公室检查。(1 分) (5)会议记录必须内容准确,不可乱写记录。(1 分) 3. 值班制度 (1)值班人员按照值班表认真做好值班工作,担负起责任。(2 分) (2)值班人员必须正确登记值班情况,以便随时检查值班情况。(1 分) 3)值班人员无故不值班,如发现三次作自动辞职处理。 (无故不值班一次扣五分)三)工作计划的考核(15 分) 采用基本分加减法,基本分7 分 1. 每学期无工作计划(扣5 分) 2. 团总支学生会所有干部要在学期开始前针对自己所在部门,职务,根据本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计 划。(1~5 分) 3. 各干部要求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开展本学期工作。(1~5 分)(四)工作总结的考核 采用基本分加减法,基本分7 分 1. 每学期无工作总结(扣5 分) 2. 每学期末团总支学生会所有干部必须要在学期结束前针对自己所在部门,职务,根据自己在本部的工作 情况上交一分总结。(1~5 分)

四川自然资源

四川自然资源 气候资源 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由于复杂的地形和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气候复杂多样。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在地形作用下,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土地资源 四川地域辽阔,土壤类型丰富,垂直分布明显。平原,丘陵主要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等,是全省农作物主要产区。高原、山地依海拔高度分别分布不同土壤,其中多数有利于不同作物的生长。 水和水能资源 四川有河流1400多条,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43条,蕴藏了充足的水资源和巨大的水能资源。省内河流年径流量约3000亿立方米,居全国之冠。主要河流多流经峡谷,汹涌湍急,形成优质能源。全省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5,其中可开发的有9200多万千瓦,居全国首位。特别是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约占全省水力资源的2/3,可建1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的站址有200多处,百万千瓦以上水电站的站址有20多处。 四川的地下热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全省光发现温泉(群)354处,地下热水钻孔114个。在众多的温泉中,水温90°C以上的沸泉群1处,60°C—90°C的高温泉40处,40°C—60°C的中温泉134处,水温25°C—40°C的低温泉119处。四川的地下热水及地热能开发利用有广阔的前景。 矿产资源 四川是中国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现已发现矿产123种,探明储量的达89种,其中45种在全国名列前五位。据不完全统计,除石油、天然气外,有矿产地5712处,其中矿床1153处,大、中型矿床491处。 植物资源 四川地处亚热带,加以地貌和气候多样,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全省维管束植物种属约占全国的 1/3。全省森林面积746万公顷,是全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主体部分,长有许多珍贵树种。森林多分布于江河中上游,具有极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效益。全省有天然草地1638万公顷。资源植物约在4000种以上。 动物资源 四川幅员辽阔,且受冰川大面积破坏性的影响较小,现代生态环境优越,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仅脊椎动物就有1100余种,占全国的40%,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55种。举世闻名

中国自然地理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25分,每小题5分) 1、溶沟与石芽 溶沟一般长数米至数十米,宽0.05—0.5m,深0.15—1.5m,其断面呈“V”型或“U”型。石芽顶部多呈平滑的形态。溶沟、石芽构成的棋盘格状地面比较常见,多发育在石灰岩分布区的平缓山麓地带。 2、径流系数 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数计,表示降水量中形成径流的比例,其余部分水量则损耗于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 3、沙尘暴 沙尘暴是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 的天气现象。西北地区的人们常根据沙尘暴出现时天色昏暗的程度形象地称之为“黑风”。 4、泥漠 泥漠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荒漠。它形成于干旱区的低洼地带或封闭盆地的中心,这里是洪流从山区搬来的细粒粘上物质淤积的地方。变干时发生多边形网状裂隙,形成龟裂地。 5、地域分异 景观作为一种系统除具有整体性,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地域性即地域分异的规律性。它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整个景观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二、影响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有哪些?(25分) 丹霞地貌是指发育在中生代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厚层而坚硬的红色粗、中粒碎屑岩系之上,在构造运动及间歇抬升的作用下,受流水侵蚀及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形成顶平、坡陡、麓缓的地貌形态。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 (1)红色砂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又是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主要指发育于中生代至新生代早第三纪的红色、紫红色砂砾岩为主,夹有泥岩、火山碎屑岩等,在流水及重力崩塌作用下形成的丹霞地貌。大约在1亿年前,山地隆起时,下陷地区形成山间盆地。周围山上的泥沙碎石被流水带到盆地内部沉积下来,形成了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及砾岩、砂岩、粉砂岩。由于当时地球上的温度比较高,盆地内部降水较少,形成一种高温、干湿季节分明的气候环境,F e2O3在沉积物中大量富集,成为赤红色。直到距今约3Ma以前,形成了一套厚度约数千米粗细相间的红色沉积地层,地质学上称为第三系地层。

内 江 市 主 要 自 然 地 理 特 征 概 述

目录 Contents 说明 1 前言 1 一、实习的目的 1 二、实习的时间 1 三、实习的意义 1 四、实习路线 2 五、实习任务 2 正文 3 一、内江市基本情况简介3 综合情况 3 历史革源 4 自然地理特征、资源 4 文化4 二、内江市主要河流水文条件(以沱江例) 5 基本简介 5 降水 5 径流与含沙量 6 沱江内江段特征 6 三、主要绿化植被简介7 基本情况7

主要植物:(主要介绍常见的几种类型7 1、银杏7 2、榕树7 3、雪松8 4、刺桐9 5、铁树9 6、小叶杜鹃9 7、其他植物10 四、资中溶洞(地下喀斯特地貌) 10 基本简介10 特点11 总结11

内江市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概述 —以植被、水文、地貌(喀斯特)为主 说明:本次《自然地理学》短途实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从内江市区到内江郊区三元塔①,主要内容为:内江市基本情况的介绍、沱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内江市区主要景观绿化植物的类型与特点。第二、主要为内江市资中县圣灵山(将在后面对圣灵山做简单介绍)喀斯特地下地貌(溶洞)的现场学习与研究。前后一共历时两天。 前言 一、实习的目的 《自然地理学》的实习是我们学院历来的实习安排,我们都知道《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就必须亲身实践,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所以本次实习的目的就在于加强对《自然地理学》的学习和对于一些基本的植被、水文、地貌知识的了解,增加自身的知识面。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为自己的专业学习与以后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实习的时间 2013年11月10日、2013年11月24日(前后共两天) ①三元塔坐落在内江市城南3.5公里的沱江右岸三元山上,始建于唐代,明末倒毁,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重修,历时3年竣工。塔基为正方形石座,塔身10层、8面体,高62.7米,底层正面开圆形石拱门,其余每层皆开亮窗,塔内有140级石梯转至顶层。全塔系大型青砖砌成,飞檐翘角,巍峨壮观。其楹联为: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此联为谐音联:“江围”谐“姜维”,“旅步”谐“吕布”,“槽巢”谐“曹操”。

国内哪些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有自然地理学

国内哪些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这三个专业且比较容易考上? (0705) 地理学(共10个一级学科招生单位,有一级学科博士点)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 (070501) 自然地理学(共49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B)、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B)、山东师范大学、烟台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B)、广州大学、西南师范大学(B)、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新疆大学(B)、新疆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聊城大学、长安大学、湖北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海南师范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070502) 人文地理学(共50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B)、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B)、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B)、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B)、青海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华侨大学、南昌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广州大学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共49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B)、安徽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B)、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B)、长江大学、中南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东华理工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林学院、青海师范大学 注:B是指有博士点的 数学不好不碍事,只要不是太差就行,好好努力,是在不行就考自然地理学或人文地理学,不过个人还是建议考地理信息系统,就业前景要比那两个好一些!

武夷山自然地理概况

武夷山自然地理概况 武夷山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ha,核心次面积36400ha,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ha。区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照日数递增率为小时/百米,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气候特点。 武夷山植被的概况如下: 一、植物概况武夷山已知植物3728种,有中国特有属27属31种,许多如银杏等为 单种属孑遗植物3728种,有28种珍稀濒危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如鹅掌楸、银钟树、南方铁杉、观光木、紫茎等。区内发育有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和杜英科(Elaeocarpaceae)树种。11月7、8日:黄岗山简易公路、桃源浴,沿途认识植物。其中,桃源浴18种植物的科名、属名: 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 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⑧、名称:黄瑞木,科属:山茶科,产地分布:产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形态特征:落叶灌木,叶片绿色,株高3~4米。 二、武夷山群落类型:武夷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最高海拔2158 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6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一)、针叶林: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主要有一个点:黄岗山山麓海拔1890米处的黄山松群落。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黄岗山,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 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2、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二)、阔叶林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

四川巴中地理简介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简介 平昌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北纬 31°16’-31°52’,东经106°15’-107°34’。东接万源、宣汉,南抵达州、渠县,西邻营山、仪陇,北连通江、巴中;与达川火车站相距100公里,与达州河市机场相距110公里。南北长69.8公里,东西宽69公里,总面积2229.12平方公里。县地自古以来就是达县通往通江、南江、巴州三区县的咽喉。地处两江之口的江口镇,素有“川北重镇”之称。 平昌县全境地质属四川东部地台区,县境内地质构造介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川东新华夏系构造和仪陇、巴中、平昌莲花状构造复合交接部位。县境地貌属四川盆地外围山地区,大巴山山地。山脉呈西北至东南走向,略呈向西南方向凸出的弧形,山顶有平坦顶面,最高海拔1338.8米,最低海拔350米,相对高差500米,大多数山高700-1000米,农耕地一般在海拔700米左右;县境丘陵分布在海拔380-480米之间的白

衣、岳家、高峰、金龙、元沱等地,面积30万亩,占总面积的9%。地表形态为高丘地貌长条形。 平昌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多年日平均气温为16.8℃,除北部低山区外,都能稳定通过在0℃以上。县境降水,主源于太平洋暖气流夹带的大量水汽,在大巴山的阻滞和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年降水夏多,冬少,常出现冬春偏旱,夏秋偏涝现象。县境内年平均日照时数1366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12毫米,全年雾多,风速小,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县境内属渠江水系,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33公里。河流总长度747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1条,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河流11条,流域面积2229.12平方公里。河流在洪水期猛涨猛降,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丰富。其中巴河,源于南江县玉泉乡分水岭,从巴州区复兴乡进入县境澌岸乡木连溪,经雷山、兰草、白衣等地至元石乡的黄梅溪出境,入达县江陵乡。流域面积17666平方公里,境内主河道长79.3公里。通河,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广家店乡长梁,从通江县爱国乡入境,进入澌滩乡,经云台、元山、江口镇等汇入巴河,境内河道长43.8公里,流域面积8958平方公里。这是一块绿色宝地,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地表水、地下水均没受到污染。

河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王梦頔 学号:20134150147

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20134150147王梦頔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北界、,西连,南临,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 省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以下将分别以生物、水文、气候、土壤、地貌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从生物方面看,省因南北气候不同,东势高差悬殊,因而动植物资源具有种类多、地域差异性较明显的特点。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全省分别隶属于5 个自然地理区:华北平原半旱生落叶阔叶林区、冀晋山地半旱生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区、北亚热带岭、大巴山混交林区。 据统计,全省植物种类约4200 种,其中树木约400 余种;高等植物约有197 科,3600 种,其中草本植物约占三分之二,木本植物占三分之一。自然植物资源中主要用材树种有15 种,木本油料

树种有7 种,淀粉植物树种5 种,药用植物约800 多种。栽培植物资源中主要粮食作物有7 种,经济作物有7 种,果树资源有20 余种。省各类陆栖脊椎动物共有400 余种,占全国动物种的20 % 。其中哺乳类60 余种,鸟300 种,爬行类35 种,两栖类23 种。 从水文方面看,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境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黄河横贯中部,境干流711公里,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5。省境中南部的淮河,支流众多,水量丰沛,干流长340公里,流域面积8.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2。北部的卫河、漳河流入海河。西南部的丹江、湍河、唐白河注入汉水。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水力资源蕴藏量490.5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5千瓦。目前,全省已修建水库为2347座,总库容270亿立方米。农业有效灌溉面积479万公顷。中国跨世纪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已于2001年度全部竣工。 从气候方面看,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属于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这样的带来的结果是春季干旱而风沙较多,夏季炎热且降雨大,秋季晴天多日照充足,冬季寒冷且雨雪较少。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到16℃之间。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1951年1月12日,);极端最高气温44.2℃(1966年6月20日,)。全省气温分布大体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与平原间差异比较明显。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至240天。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南部及西部山地较多,大别山区可达1100毫米以上。全年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