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催化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学反应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了应用型高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介绍我校在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和实践。

首先,我们将解析该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

其次,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政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

最后,我们将介绍学生在该课程中的创新实践和成果。

一、思政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其思政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反应工程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主要包括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反应动力学、反应器的类型及其设计、反应器的热力学计算、反应工程的优化等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和应用技术,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思政教育的加强在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思政教育:1. 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将化学反应工程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化学反应工程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我们还会通过讲解一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工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验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探索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

同时,我们还会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三、创新实践和成果在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和实践项目。

通过学生的创新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依托特色实验室建立应用化学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

依托特色实验室建立应用化学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

4 展 望
在有机 化学实验中 , 学生经基 本操作技能 实验 、 综合 实验 以及设计性 实验 训练 , 町以较 为全 面的掌握有机化学 实验 的基 本操作 ,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 能力 ; 同时实验教 学也从 教 师指导学生基本操作 , 引领 学生分析 、懈决实践问题 , 到 进 而到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实现 学生为主 体的教 学方式转化 。 多年来的实践研究表明 , 学生在有机化 学实验的基 本操作 和综合实验部分掌握得很好 , 而设计性实验部分表现欠佳。£ 要原因是学生在化学专业知识 水平、文献检索能力、实验没计 方案评价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 制约了没计性 实验的创 新性 。 随着化学实验示范中心 的建设,正确地给有机化学实验定 位 ,有利于促进其 与化学学科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和 专业化 学实验 的相互融合,协调统 一 为培养创新人才服 务, 地 实现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 一综合 一创新 ,到化学学科实验 的基 础 一综合 一创新 ,并与学生课外科研活动 、教 育研究、毕业论 文等形成一 个整体,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独 立设 计和 操作 , 实验 L 出现 的问题 由学 生自己提 出并设法解 } I 决 。由于学 生设计实验难 免有 不成熟之 处,即使 是某一细 *, 如合成 方法、分离 方法、以及试剂用量等 , 均会给实验造成 ‘ 定的影响, 师指导学生对 实验 结果 分析 1 教 J寸沦, 书本知识 将 与实践结果有机 结合起来 , 从感性认识 到理性 认识 , 利干学 有 生科 学素质的提 升。
21年 第 3 0 1 期
18 7 www d h m.o g c e c m
第3 8卷 总 第 2 1 5期
依 托 特 色 实验 室建 立应 用化 学 专 业

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3篇)

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背景、目标、实践措施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背景1.时代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学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教育改革: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1.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通过改革,使中学化学教学更加科学、合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改革,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

三、实践措施1.转变教学观念(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调化学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科技等领域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创新教学方法(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3.改革评价方式(1)多元化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学生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

(2)加强教师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与实践探讨

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与实践探讨

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与实践探讨
应用化学专业是一门应用科学专业,主要研究化学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领域。

近年来,随着化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化的需求增加,应用化学专业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应用化学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应用化学专业的建设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应用
化学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增加实践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应用化学专业的建设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
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对于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也不例外。

应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提
供更多的科研机会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还应注重应用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的核心环节,通过实践
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也可以
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催化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催化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卜一 +
“ + * +
” +
“ +
” +
” +
“ 十
一 +
一 — — 卜“ — - ” +
“ 十
“ — - 卜” + ” — ・ 卜“ — 卜“ 十
“ ・ 卜
果 不 错 。 当然 , 这样 的 课 堂改 革是 为了让 学 生熟 悉 一 种新
的方法 , 毕竟大家都没有工作过 , 没有临床经验 , 不是很清 楚现在护理领域存在哪些问题或哪些理论急需验证 , 所以 最后选到的题 目并不是非常好 , 但 这并不影响同学们学习 的热 情 , 而且 今 后必 定会 学 以致用 。此外 , 教学 时我 们要 充 分 考 虑 到今 后 护 理 专 业 人 员 在 工作 实 践 中可 能 会 用 到 的 些方法 , 并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比如 , 面对多种多样的护
参考文献: f l 】 李新辉 , 闯丽, 陈丽丽. 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训方法的改进
U 】 . 护理 学杂 志 , 2 0 0 9 , 2 4 ( 1 6 ) : 8 7 — 8 8 . 【 2 】 李芳 兰. 护理专业护生科研 意识 与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叫. 家 庭护士 , 2 0 0 8 , 6 ( 4 ) : 9 2 6 — 9 2 7 . [ 3 】 李亚洁 , 王 秀岚 , 刘 立捷 . 顺应 现 代 护理 发 展 趋 势 , 拓展 护理 科 研 选题 范 畴 U 1 l 当代 护 士 , 1 9 9 9 , ( 8 ) : 1 6 — 1 7 . 【 4 】 肖顺 贞. 护理 研 究 【 M】 . 北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2 0 1 1 : 2 .

业务能力提高 , 做到一专多能, 可随时指导学生学 习, 并且
在课 堂之外 设计 一系 列实 验 , 以补充 理论 教学 内容 。 三、 取得 的成效 该课程 的教学改革反馈意见表明,学生对多样化 的教 学方 式持 支持 态度 , 自己动手 搜索文 献使 他们 的学 习积 极 性较改革前有所提高 。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 提高护理研究的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科研意识及检索文献 进行 选题 的能 力 , 学 生综 合素 质 的提 高 大大缩 短 了理论 教 学 与护理 实践 工作 间 的距 离 。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既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本文基于新时代化学化工行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及质量保障等方面介绍了天津城建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举措和成效,并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引言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创新型人才日益成为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当前,我国正朝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正在从“规模化”向“高质量”转变。

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新突破、新跨越,都亟需大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纷纷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强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升至战略高度。

1化工技术概述化工技术是一种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改进化学反应,从而降低在化学品制造工艺中所产生的废料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推动国家的发展和化工行业技术进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过程中,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推动生产的发展,始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

目前,化工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化学技术的高效应用是提升化学产品的生产效能,降低对生态系统的危害,降低其对人体的危害的最有效方法。

发展化学工业的重点是:第一,将化学工业技术应用到具体的化工生产中,能够大大推动化学工业发展观念的形成和普及,对化学工业的有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和理论指导意义。

第二,要继续加强化工技术在工程界的运用,从而使产品在加工中产生的毒性和危害性大大降低。

2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优势2.1提高化学生产效率化学工程技术为化学生产领域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如科学利用化学工程技术能够显著增强化学生产效率。

二级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

二级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

摘 要 : 对 师 范院校 应 用化 学 专业 的发 展 方 向和 特 色 , 们对 二级 学院化 工 原理 实验 教 学进 行 了探 讨 与 实践 , 化 工原 理 实验 针 我 从 教 学计 划 , 内容体 系、 学方 法和 考核 体 系等 多方 面进行 了一 系列改 革与 建设 , 高 了 学生 的 实践 能 力 、 强 了学生 的 工程 意识 。 教 提 增 关 键 词 : 工 原理 ; 化 实验教 学 ; 学 改革 教 《 化工原理》 是化学工程与工艺 、 应用化学 、 高分子 材料与工程等专业 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 主动性 和创 造性” 的精 神 , 结合实际教 学体 的一 门专业技术基 础课 程 , 其教学水平 、 学 内容 、 教 教学方法及 教学质量 会 , 本文探讨 了对化工 原理实验教学 改革 的思路 。 被 视为衡 量相关 学科本科教育水准 的重要 因素及评价指标 。该课程 的主 2 . 1编写实验讲义, 培养学生的 自 学能力加强实验前预习 要 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中物理操作过程为背景 ,按照其操作原理的共 性归 实验讲义是学生预习实验 , 开展实验 的重要依据 , 是教学指 导思想 、 纳为若干” 单元操作 ”主要研 究各单元操作 的基本原理 、 , 典型设备 的结构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的综合体现。 为了适应新世 纪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 的 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 以及选 型旧。 化工原理属于工程科学 , 自然科学 需要 , 用 以加强理论 知识和工程能力 的培养 、 充分重视实验 技巧 与测试技 的原 理考察 、 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 , 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实验 术的训练 、 研 现代实验技术的传输和创 新理念 的树立为指导思想 。 结合先进 研究 。 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原 理教学 的—个重要环节 , 验证化 工原理 的实验装置 ,以化 工单元操作实验研究 中常用 的基 础实验技术为主要 内 不仅 的基 本理论 , 加深对学生课堂教学 内容的理解 , 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对未来 容 , 并结合 《 原理》 化工 课程教学 内容 , 我校学生的实 际情 况 , 针对 重新编 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实验方法 、 实验技能 的基本训练 , 培养其独立组织 和完 写 了实验讲义。实验讲 义将每—个实验进行了详细 的说 明,包括实验 目 成 实验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工 作作风 和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 , 为其将来 的 , 内容 , 实验 实验原理 , 实验流程 , 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 验数据记 录 实 实 从 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 实际问题奠定 良好的基础 。应用化学专业在 表 , 设备性能及主要技术参数 , 思考题共七个部分组成 。通过近两年 的实 师范类学校 中属于理学专业 ,如何开展 三本 应用化学专业学 生的化工原 验教学 , 将每个实验操作中容 易出错 的地方做 了归纳总结 , 新讲义 内容覆 理实验教学改革 , 当前本科 院校发展 中最为重要 的课题之一。 是 我们 在教 盖 面广 , 写详细 、 , 编 具体 便于学生 自 , 作和实验 , 学 操 为学生 自主学 习提 学实践 中, 工原理实验 的教 学计划 , 对化 内容体 系 、 学方法和考核体 系 供 了参考资料 。 教 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2 2调 整教学计 划, 让学生充分体现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 1目 前化 工原理实验教学 中存在的 问题 根据现在 的教学计划 , 的教学提前于实验课—个学期 , 的结 理论 这样 1 . 1学生的学 习积极 l和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 的调动 生 果 是等 到学生做实验 时 , 课的内容基本上 忘记 了 , 理论 包括理论 基础 , 基 导致学生不够重视 的主要原因有 : 设备数量有 限, 实验 —般每个实验 本公式 以及数据处理等 ,导师老师反复讲授原来应在 理论课 上学习的 内 只有 两套仪器设 备 , 学生人数多 , 实验 分组人数较 多 , 78 导致 每  ̄ 个人一 容 , 实验结束之后 , 学生又会 因为忘记 了公式之 间的换算 以致 不能很好的 组, 只有 1 人真正动手 , 其余学生在旁观望 , 引发学生学 习积极性 降低 ; 将数据处理完整 , 加上三本学 生原来 的基础相对较 差 , 对这些 数据的处理 理论 与实践脱节 , 教学计划 实验课程滞后 , 验与理论课不是 同步完成 , 就 更加困难 , 实 基于此 , 我们应该 调整教学计划 , 使理论 学习与实验 操作 同 等到学生做 实验 时, 沦课的 内容已差不 多忘记了 , 上一些学生对专业 步进行 , 理 加 效果更好 。 学 习本身就 不感兴趣 , 整个实验课程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 数据处理繁 2 3增加实验设备套数 , 提高设备 的现代化程度 杂, 由于化 工原理理论课 程 的公式 、 为经 验 陛或半经验 性的 , 多 公式多且 在实验教学 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学生 的知识 面 , 购买 了仿真 都有一定 的适用范围 , 导致计算较多且复杂 , 学生存在畏难 晴绪 。 实验软件 , 在做每 —个实验前 , 让学生先进行仿真模拟实验 , 每人一机 , 单 1 . 2实验教学计 划严重滞后 , 学生学 习效果差 独操作 , 习时间结束 , 软件评分系统 , 算机评分 , 学生对 待练 进入 由计 了解 应用 化学专业三本学生 由于本身 的基 础相对二本较 差 , 而我们 的教 实验的掌握的程 度 , 熟悉基 本操 作之后才能进行实验室进行现场操作 目 。 学 计划又将其实验课程 设置滞后 于理论 课— 学 期 ,在教学过程 中我们 通过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 , 丰富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 内容 , 提高 了教学 发现学生原来 的基本原理 , 基本公 式 , 重要的反应关 系式几乎忘记 , 致使 质量。仿真实验及现 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 , 了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系 提高 联 学生在处理数据时困难重重 ,同时化工原理课程又是一 门工种 陛非 常强 了工厂操作实际 , 了理论课及专业课程的学习 ; 促进 设计研究型实验 的开 的课程 , 学习对于理论与实践 存在—定 的差异 , 整个学习效果较差 。 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由书本到现场操作 的探索过程 , 了学 强化 培养 1 生的综合 能力 , - 3学 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 生 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 工程观 点的培养强化了工程意识促进学 生思 长期 以 , 来 化工原理实验 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验证化工过程理论 , 增强 维 由理科思维转换为工科思维 , 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 了解决 工 提高 典型设备感 陛认 识 ; 在实验教学 由教师事先设计好 , 学生只是按部就 班 , 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为将来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 良 的基 础。 好 动动 阀门 、 , 开关 读读温度 、 和流量 , 的兴趣不 高 , 压力 学生 例如离心泵 特 2 4增加实验 课程学时数 , 建立真正独立 的教学秩序 性 曲线测定 实验 , , 泵 管路和仪表 均事先安装好 , 仅仅按操作 步骤打 学生 在没有从理论课程 中脱 离之前 , 实验课时数 只有 2 课时 , 8 实验项 目 开 和关 闭阀门 , 记录数据 即可 , 缺少学生 自己组装 管路环节 , 导致学 主要是一些基础性实验 。近年来 , 往往 我们不断加大实验室 的建 设投入 , 增 新 生做完实验后还是没有 明白为什么这样做 ,没能很好 地开发学生的动手 了大批 实验装置 ,而且主要集 中在 综合性实验 和一 些新的单元操 作上 , 能力 和创造能力 , 不利于培养创造性和具 有独立工作能力 的开拓性 ^ 。 如 : 制备与分离 、 透蒸发 、 、 才 液膜 渗 变压 吸附 、 催化精 馏 、 鼓泡分 离等实 验装 1 实验课程学时少 , 的动手能力得不到进一步加强 4 学生 置, 现在的实验项 目达到 1 个 , 2 同时引进 了计算机仿真软件 , 了计 算 开设 根据新 的教学计 划 , 工原理》 《 化 理论教学 学时化工专业 为 7h  ̄ 0( 下 机 实验 仿真 。现在 , J 我校化工原理实验课时 由最初 的 2 课 时增加 到 目前 8 册) , 实验教学学时为 4h 4 。对于从 事化工 专业的学生来说 , 实验课时严重 的 4 课 时 , 过增加化工原理实 验项 目和实验课 时 , 4 通 强化 了学生 的工程 偏少 。化工原理是实践 f 艮 的一 门技术课 , 强 实验课是需要课堂教学 的, 意识和提 高了解决实际 问题 的能力。 尤其是一些 新兴 的领域 中, 出现 已经 教授或探讨工程 问题 的实验研 究方法论 , 实验规划和流程设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化学专业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作者:袁宁刘淑琴丁宸辰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21年第18期摘要:高等学校肩负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任,培养方案体系中的创新教学模块对提升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结合本校的创新教学实践,对应用化学专业创新教学的主要环节(科研导论、大创训练、学科竞赛与学术研究)进行了论述,并从学生、教师与制度三个层面进行了反思。

本文对应用化学专业创新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应用化学创新教学大创训练学科竞赛中图分类号:642;O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6(c)-0175-05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ule in the training scheme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Combined with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practice of our univers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links of innovative teaching of Applied Chemistry specialty (Introduction to scientific research, big innovation training, discipline competi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and reflects on it from three aspects: students, teachers and system. This paper has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ve teaching of Applied Chemistry Specialty.Key Words: Applied Chemistry; Innovative teaching; Innovative training; Subject competition創新教学对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驱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期收稿日期:2018-12-05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应化专业催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YX17043);民族院校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YX17044)作者简介:蒋青青(1986—),女,山东郓城人,讲师,主要从事催化研究。

应用化学专业催化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蒋青青(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催化化学是一门内容丰富,实践性、实用性、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课,根据催化化学课程内容的特点以及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本单位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配套实践课程、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催化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探讨,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催化化学;实例教学;实践课程;双语;考核方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21X (2019)05-0199-02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撑产业之一,化学工业的发展程度是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志。

纵观化学工业的发展,催化剂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超过90%化工产品的生产与催化技术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催化剂就没有现代的化学工业。

催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加工、能源、高分子材料、制药以及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是现代化学工业的核心技术。

因此,化学化工等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催化化学”这门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催化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催化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催化剂设计和制备方法,催化剂在典型化工过程中的作用,熟悉催化剂测试和表征的常用方法,为培养化工专业工程师提供坚实的催化理论基础。

催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催化理论与物理化学、化学工程、有机化学、精细化工等专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内容繁多并且杂乱,以学生的知识水平难以把握相关的知识和理论。

笔者在教学期间,不断有学生反映该课程学习有一定难度,理解深度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催化化学》学时有限,只有32学时,课程学时较短而需要讲授的内容却十分复杂,如何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尽可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爱上这门略显枯燥而又非常主要的催化化学课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1整合教学内容催化化学专业性强,研究进展和知识更新快,覆盖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领域,涉及物理化学、化学工程、有机化学、精细化工等学科,由此而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也日益增多,需要经常更新教学内容。

为了使本校应用化学专业的本科生较好的学习和掌握催化课程的内容,尤其是对实际化学工业生产中所涉及的催化原理及技术有较好的理解,让部分学生成为具有坚实的开发、研究和使用催化剂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部分学生胜任催化领域研究工作,为此,我们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并重新编写了教学大纲,尝试构建一套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安排4学时,以代表性工业催化剂的应用示例(例如合成氨过程,石油化工过程,煤化工过程,医药合成过程等)以及催化诺贝尔奖示例(交叉偶联反应,不对称合成等),让学生对催化研究的重要性有所了解,提高学生探究催化知识的热情,并产生浓厚的学术兴趣。

第二部分安排26学时,主要讲授催化剂相关的基本概念,吸附原理,催化剂评价指标,以及酸碱、金属、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络合物催化剂的不同催化机理。

通过该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催化作用的基本原理,催化反应类型,催化剂制备和表征技术,使学生对催化科学理论有一定的了解,为从事催化领域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部分安排6学时,主要进行专题讨论,将光催化、电催化、单原子催化、酶催化等催化领域最新科研动态讲授给学生,为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将来的研究生工作提供前沿信息,为英文文献的阅读打下基础。

2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因此,对于催化化学这门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来说,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形式的改革。

第一,引入启发式教学,例如在讲到超薄二维半导体在光催化研究中的应用时,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此结构的催化剂会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让学生总结并理解影响催化反应活性的影响,例如超大比表面积,超多吸附位点,以及超短的电子空穴传输路径等,并引起学生对于石墨烯以及类石墨烯催化剂材料的关注。

第二,引入案例式教学,针对教学内容中某一章节内容的知识点,通过案例为线索,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比如,在讲授分子筛择形催化这一部分内容时,以PX (对二甲苯)的制备工艺为案例,讲述了分子筛催化剂的组成、催化剂性能和择形催化反应机理,通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在ZSM -5分子筛孔道内的中间态变化过程,让学生形象的认识择形催化,并介绍重要工业原料PX 的生产工艺流程。

除专业知识的内容讲授外,我们将增加英文文献阅读讨论部分。

催化理论和催化技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而国际上催化领域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都发表在主流英文期刊上面,英文文献阅读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每两周给学生发放一次最新的文献资料,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一篇,组成一个小团队,通过文献阅读、总结,举行小型报告会的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另外,还增加了互动的环节,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能力,达到本门课程的授课目的,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3配套实践教学课程《催化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实践性和理论性紧密联系的课程,但大多数学生没有从事催化剂相关领域工作的实践经历,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直接填鸭式的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反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对本课程的兴趣。

因而构建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课程实践体系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述问题可通过学院安排的石化实习基地与专业综合实验与来解决。

首先是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我院与中国石化荆门石化有限公司建立了实习基地,为校外实习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991·蒋青青:应用化学专业催化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DOI:10.19319/ki.issn.1008-021x.2019.05.084山东化工72学时的荆门石化实习,学生先后参观了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催化加氢、加氢精制等大型工业催化过程,通过石化行业的考察,学生意识到从上游的油品生产到下游的聚乙烯,聚丙烯的制备,绝大部分过程都有催化剂的参与,也能更深刻的理解催化剂在整个化工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的衣食住行每一件事都离不开催化剂在背后的作用,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其次通过综合实验、专业实验共计96个学时的自主选题实验,让学生了解催化相关前沿研究内容。

鼓励学生结合兴趣自主选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一方向的研究工作。

例如,本实验室长期开展光催化转化二氧化碳、电催化分解水的相关研究工作,每年提供4 6个位置让本科学生参与到相关研究中。

让学生们通过参与项目研究,使其在催化剂组分的设计、催化剂的制备、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表征、数据整理和分析、撰写论文等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提升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

4改革考核形式课程的考核能够直接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源自应试教育的考核模式还停留在“课堂授课-布置作业-期末考试”的单调模式,这种不仅枯燥无味,学生通过硬性记忆完成考试,很多时候并没有理解课程内容,考试结束后学习内容全部忘记,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和要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教学改革要同时对课程授课方式和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考核方法采取期末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

期末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考试题型则主要以主观讨论题为主,目的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减少客观题,避免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另外一部分成绩为综述撰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催化领域,写一篇综述,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平时考核成绩主要由课堂表现组成,占总成绩的20%。

通过课堂小论文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5总结催化化学课程专业面广、实践性强,涉及化学、化工、材料等学科,并与化工过程、国民经济发展关联紧密,催化知识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从事化工生产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为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一定的改革探索,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引入案例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方法,配套实践课程、改革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措施,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生评价到:对催化反应工程有了一个系统、具体的了解,而不再是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论与实践得到了最好的结合,学生的评价是对我们辛苦工作最好的肯定。

参考文献[1]尚亚靖.《工业催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4,42(20):245-246.[2]杨胥微,王振旅,徐家宁,等.“催化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191.[3]李川,吴凤义,程群群.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催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巢湖学院学报,2013(15):151-153.[4]邢闯,吕鹏,盖希坤.项目与案例式教学法在《工业催化》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128-129.(本文文献格式:蒋青青.应用化学专业催化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9,48(5):199-200.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櫩)(上接第198页)课程实训室建设过程中适当的补充实训涉及的试剂、药品的危险性的提示,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做好防护。

2)节能意识:工厂生产中、节能、节料意识深入人心,从装置的设计渗透到操作过程中,以往在课程的教学中仅是有所涉及,通过搜集的案例,在离心泵操作讲授中补充透平的使用,换热器操作中加入加氢裂化工艺中热能的合理利用的案例,提高学生的节能意识。

3)承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在生产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大大小小的事故,内、外操人员必须及时准确的反应,才能防止事故的扩大。

在实践过程中发生一起事故:内操发现了分馏塔液位过低,经排查外操发现塔底阀存在漏点,与内操通报,上报工艺员,及时解决了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