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_刘昌年
我国省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

摘 要 :高 新技 术 产 业是 国 民 经 济 的战 略 性 先 导 产 业 , 已成 为 各 国和 地 区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战略 重 点 。 选 取 了 高新 技 术 产 业 从 业人 员数 等 1 2项指 标 ,构 建 了高 新技 术 产 业 竞 争 力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并利 用 因子 分 析 法 和 聚 类 分 析 法
.
n t n la d rg o a c n mi .T i p p r h o e 2 id c tr oe tb i ih—tc n u t c mp ttv n s v l a ai a n e i n l o o c hs a e o s s 1 n iao st sa l h a h g o e c s e h i d s y o eiie e se a u r
2 年 2 0 第期
s 瑟 霪 。 R , 。。 i d 喜 。 。 。n
文章 编 号 :10 7 9 (0 1 2— 0 6— 5 0 0— 65 2 1 )0 07 0
我 国 省域 高 新 技 术 产业 竞 争 力 评价
陈 良,孙 红梅
( 西科 技 大 学管 理 学 院 ,陕 西 西安 陕 7 02 ) 10 1
. .
Ke wor y ds: hg — tc n usr, o eiie e s ; i d x s se ;f co n lss; cu l ra ay i ih e h i d ty;c mp ttv n s n e ytm a tra ay i l se n lss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
许多国家都开始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计划,希望在这个领域中取得一席之地。
因此,如何创造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许多公司和政府机构关注的重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竞争优势是企业或国家在特定领域内相对于竞争对手所拥有的能力或资产,使其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在高新技术领域中,主要的竞争优势包括技术实力、创新能力和品质卓越。
这些优势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并迅速地占领市场。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如何创造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
技术实力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石,因此企业需要在技术研发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
企业需要与行业内其他企业保持竞争,并且需要保持领先地位。
此外,通过培训和吸收优秀人才也可以提高技术实力。
创新能力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企业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可以通过与其它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品质卓越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企业需要确保产品和服务的品质。
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企业可以确保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评估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SWOT分析和竞争力模型。
在SWOT分析中,企业需要评估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企业可以找出自身的优势并针对性地开展业务。
在竞争力模型中,企业需要评估其在市场上的地位,并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企业可以评估自己的竞争优势。
总之,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或国家在特定领域内相对于竞争对手所拥有的能力或资产,使其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创造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包括技术实力、创新能力和品质卓越,而评估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则需要使用SWOT分析和竞争力模型等方法。
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段婕;王艳红
【期刊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44)002
【摘要】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文中从显性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个方面构建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1~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评价,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总页数】8页(P119-126)
【作者】段婕;王艳红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经济研究中心;西北工业大学人文经法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4
【相关文献】
1.刍议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 [J], 姚林香;车文军
2.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J], 武海峰;牛勇平
3.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单项指标分析 [J], 许凌燕
4.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测度与评价 [J], 郑明慧;任桂芬;张然
5.我国高技术产业生态位评价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赵长轶;王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

A Study of the Competitiveness Assess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
作者: 胡振华 贺艳琼
作者机构: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出版物刊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9-72页
主题词: 产业集群 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
摘要:根据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自身的特征,可以从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两方面来构建其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高新技术产业评价模型。
通过运用该模型对长沙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实际评价,发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能力和制度竞争力两个方面。
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各国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评价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
本文将对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创新能力评价进行研究,探讨评价指标、方法和影响因素。
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1. 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评价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
可以从新产品开发、研发投入、技术引进与转化等方面来衡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 组织创新能力组织创新能力是指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在管理系统、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能力。
可以从管理创新、组织学习、团队合作等方面来评价企业的组织创新能力。
3. 市场创新能力市场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和快速响应能力。
可以从产品不断更新、市场开拓和营销策略等方面来评估企业的市场创新能力。
4. 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是指企业获取、传播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可以从知识产权管理、知识流程和创新团队等方面来评估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
二、创新能力评价方法1. 主观评价方法主观评价方法主要基于专家评价或企业内部员工的意见,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来获取数据。
然后通过计算指标权重和评价得分来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
2. 客观评价方法客观评价方法主要基于实际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等方法来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
例如,可以利用财务数据、专利数量、市场份额等指标来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
3. 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是将主观评价方法和客观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得分。
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
三、影响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1. 技术基础技术基础是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必须具备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专业的人才,才能够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
2. 管理体系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创新管理、知识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
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测度与评价

数 分 析
实 水 平 。发 达 国 家 出 口量 的 相 对 减 少 很 大 内容 摘 要 : 文 章 立足 于 高技 术 产 业 的 特 有 属 性 , 不 仅 采 用 传 统 的 竞 争 力 指
数 来 进 行 规 模 竞 争 力 的 分 析 ,还 引进 技 术 舍 量 竞 争 力 概 念 从 技 术 水 平 角 度 对我 国 高技 术 产 业 的 竞 争 力 水 平 进 行 测 度 和 评 价 ,使 得 测 度 的 结 果 更 加 客
高技术产业 国际市 场占有率是指 高技 术产 业出 口数额 占世界 高技 术产 业总出 口 数额的比重 ,是衡量一 国高技术产业 出口 竞争优势的常用指标。国际市场 占有率越
高, 则 表 明 该 国 该 产 业 的 国 际 竞 争 力 越强 。
的贸易竞争优 势指数 ,X 表示 i 国i 产品的 出1 3 数额 ,M. 表示 i 国i 产 品的进 1 2数额 。 计算结果显示 ,从T C角度看我 国高技 术产 业的国际竞争 力正逐步 得到增加。瑞 士、 爱尔兰等国家T C指数 1 2 年来一直都是 正数 ,说 明其高技术产业的出 1 2额一直都 大于进 口额 ,处于高技术产业国际贸易的 优势地位。2 0 1 1 年,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T C 指数 为0 0 8 5 , 爱尔兰的T C指数却为0 5 5 6 , 我国的台北也 高达 0 . 3 2 5 , 显然我 国的高技 术产业虽然已经达 到顺差 ,但仅 具有低比 较优势。 根据 图2 可 以看出 , 我国电子计算机及
不均衡的弊端。 ( 二 )高技 术产业 贸 易竞争优 势指数
分辘
贸 易 竞 争 优 势 指 数 是 一 国某 行 业 进 出
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浅析——基于垂直专业化、利润创造视角

型产业 国际竞争力分析模 型, 提出提升我 国技术密 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路径。因此 , 目前关于高技术 产业竞争力评价 的分析研究大都 忽略了产业发展 和竞 争力提升是为 了增加利润创造 能力的根本 目 的。本文从垂直专业 化和利润创造 能力 两方面对 我 国高 技术产 业 的 国际竞 争力进 行分 析 。
k  ̄ 1 . / I q牛 z月 弟 1期
第2 7卷
总第 1 5 7期
我 国高技术产业 竞争 力评价浅析
基 于垂直专业化 、 利 润创 造 视 角
董翔 宇 王 明友
( 沈 阳大 学经 济学院 。沈利用我 国高技术产业 2 0 0 0 -2 0 1 1年相关截面数据 , 通 过构 建 垂直专业化 、 价值增值 能力 、 产 品盈利 能力、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 利 润创 造 ; 高技术产 业; 提 升对策
1 高技术产业竞争 力理论研 究综述
高技术产业 是资本 、 技术、 知识 高度 密集的产 业, 具有高附加值 、 高增长率和高风险等特点 , 已经 成为衡量一个 国家经济 和科技 发展水平 的重要标 志。我国的高技术产业起 步较 晚, 虽然 近几年发展 比较迅速 , 但有其严 重 的不合理性 。在此形 势下 , 认清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 , 探索提高
算 公式 为 :
CST ,
度进 口中间 品的 系数矩 阵 , 是r t X1 维度 的各 产业 出 口向量 , t表示 产业部 门数 量 , I A 。是 r t x t维度 的 I 国内直 接消耗 系数 矩 阵 , , 是n x n 维度 单位 矩 阵 , ( ,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研究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研究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进步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力量,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探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力,分析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现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43.3万家,其中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行业表现突出。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中国政府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科技创新基金、创新人才引进等,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优势1. 人才优势: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等。
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充足的科技人才储备。
2. 市场优势: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为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提供了强劲动力。
3. 政策优势: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税收优惠、创新基金、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活动和发展。
4. 技术优势: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关键领域的技术研发取得了重要突破,如人工智能、5G通信、生物医药等。
这些技术的突破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三、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1. 市场竞争压力: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企业的激烈竞争压力。
如何保持创新能力,并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成为了关键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 4 ( General,No. 246 ) Apr. 2014
。 刘照
德 ( 2009 ) 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高新技术产 业竞争力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出发 , 对 广东等 11 个省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 价
[4 ]
。张小薇 ( 2009 ) 等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
价方法研究了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 状
[5 ]
。陈皓 ( 2012 ) 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
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统计数量 。 参与研究开发的人员的统计数量 。 研发人员数 / 年末劳动人员数。 科技研发机构的统计数量 。 用于新产品开发的投入经费的统计数量 。 高新技术产业当年总产值的统计数量 。 高新技术产业中新产品产值的统计数量 。 专利申请的件数。 新产品产值 / 当年价总产值。 科研经费支出 / 科研人员数量。 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数量 / 内资企业数量。 专科以上学历毕业人数 / 年末常住人口数。 普通高等院校的统计数量 。
其中,( 1 ) 式为外生变量的测量模型, ( 2 ) 式为内生变量的测量模型, X, Y 为观测变量, ξ 为外生潜在变量,η 为内生潜在变量,Λx, Λy 为 X,Y 的因子载荷,δ,ε 为观测变量的测量误差。
表1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级指标 备 注
研发经费支出 ( 万元) X11 研发人员数 ( 人) X12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发 展 竞 争 力 产业发展 潜在竞争力 X3 产业产出 竞争力 X2 产业投入 竞争力 X1 研发人员所占比重 ( % ) X13 科研机构数 ( 家) X14 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 ( 万元) X15 总产值 ( 亿元) X21 新产品产值 ( 亿元) X22 专利申请数 ( 件) X25 新产品贡献率 ( % ) X31 科研人员人均科研经费金额 ( 万元) X32 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占内资企业比重 ( % ) X33 每万人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人数 ( 人) X34 普通高校数量 ( 所) X35
引
言
当前,高新技术产业是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
新技术 产 业 是 指 研 究 开 发 ( R&D ) 经 费 ( 直 接 R&D 费用加上间接 R&D 费用) 占总产值的比例、 直接 R&D 经费占产值比重和直接 R&D 占增加值 比重 3 个指标远高于各产业平均水平的产业。 我 国以 OECD 的认定标准为基础, 结合我国国情, 确认航空航天制造业、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 造业等 8 大类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本文认为, 高新技 术产业是指那些知识、 技术密集度高, 发展速度 快,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效益, 并具有一定市场规 模和对相关产业产生较大波及效果等特征的产业 , 具有高成长性、 高风险性、 高驱动性、 战略性等 特征,其中技术创新和创新能力的攀升是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产业竞争力是指一国或某一地区的特定产业 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 满足市 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 实 质是指企业或产业能够以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有效 的方式持续生产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品 ,并由
领域,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富有活力的增长点。 高 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推动国家 “创新驱动 ” 战略的实施, 以及助推我 国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转变具有举 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经济基础、资源禀赋、 历史文化等因素,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发展十 分不平衡,这就使得一国整体的升级战略对各区 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不适用。 因此, 对我国 目前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做出客观 、公正的评价, 客观揭示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发展中的问 题,针对不同区域提出相应的对策, 对我国高新 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 。
— 28 —
第 4 期( 总第 246 期) 2014 年 4 月
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1 ]
No. 4 ( General,No. 246 ) Apr. 2014
此获得满意的经济收益的综合能力 。 高新技术 在评价方法选择上, 考虑到评价指标的复杂 性和关联性,以往研究所采用的层次分析方法或 者因子分析方法等都不能很好的对高新技术产业 的竞争力现状进行有效评价。 为此, 本文采用因 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 。 首先 运用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探索性分析、 然后用结 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对全国 30 个省市、 自 治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聚类分析 , 希冀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做出较为准确的综 合评价。
3. 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竞争力结构方程概念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可同时处理多个测量变量, 可
可以得出产业投入、 产业产出、 产业发展潜力对 产业竞争力的贡献, 同时考虑了三者之间的相互 影响; 与因子分析相比, 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判断
以将潜在变量模型与路径分析巧妙的结合起来 , — 30 —
第 4 期( 总第 246 期) 2014 年 4 月
其中,B 表示内生变量的载荷矩阵, τ 表示 外生变量的载荷矩阵,ζ 为误差向量。 结构方程模型为验证性模型,需要建立在一定 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本文先应用 SPSS19. 0 软 件对 数 据 进 行 探 索 性 因 子 分 析, 然 后证。 3. 2 指标变量选取 为了客观反映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情
[3 ]
可以得到以下假设: 假设 1 : 产业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 增强起着重要作用,R&D 投入强度与产业竞争力 正相关。 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资金, 人力的 投入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产业的产出水平 。 与传统产业投入不同, 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更多的 R&D 资金投入。智力资本的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 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假设 2 : 产业产出是高新技术产业经营绩效 的直接反映,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决定 因素,产业产出强度与产业竞争力正相关 。 自主创新能力是体现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 重要因素,专利的申请数量可以反映一个地区高 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新技术、 新工艺只 有得到应用才能创造价值, 新产品的产值可以反 映出新技术、 新工艺的价值创造情况。 而总产值 可以反映出高新技术产业的经营情况 。 假设 3 : 产业发展潜力是高新技术产业持续 发展的重要保障, 它反映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前景,发展潜力与产业竞争力正相关。 新产品贡献率表明新产品产值在高新技术产 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新产品贡献率越高, 说明产 — 29 —
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1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及述评
20 世纪 60 年代, 美国首先 提 出 “高 技 术 ”
( High - tech ) 一 词。1988 年, 我 国 的 “火 炬 计 划” 将高技术扩展为高技术和新技术, 简称高新 技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OECD) 认为高
收稿日期: 2013 —12 —23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 项目编号: 12YJA630069 ) ;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项目编号: 10JD015 ) ; 江苏大学 高级人才项目 ( 项目编号: 1281160023 ) 。 作者简介: 刘昌年,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博士。研究方向: 创新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张银银,江苏大学管理 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刘昌年 张银银 ( 江苏大学,镇江 212013 )
〔摘 要〕 本文从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出发 , 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
应用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从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和发展潜力 3 个方面 对全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现状进行了评价 。结果显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入 、 产出均对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增强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而产业发展潜在竞争力对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 的助推效果不明显。此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竞争力水平差异较大 。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结构方程模型 DOI: 10. 3969 / j. issn. 1004 - 910X. 2014. 04. 004 〔中图分类号〕 F276. 44 〔文献标识码〕 A
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苏沿海城市为例对高新 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
[6 ]
。
综上可见,鉴于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 标的复杂性, 截至目前, 对其竞争力的评价还没 有一套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多数学者侧重从高 新技术产业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来设计 评价指标体系, 对产业投入、 产出、 发展潜力的 研究较少。而产业的发展恰恰是一个投入产出的 动态变化过程, 产业发展潜力则是一个产业是否 可以持续发展的重要表征, 因此, 本文从产业投 入、产业产出和产业发展潜力 3 个方面对高新技 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
第 4 期( 总第 246 期) 2014 年 4 月
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 4 ( General,No. 246 ) Apr. 2014
业的潜在竞争力就越强, 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在高 新技术企业中的比重逐年增加, 是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高等院校毕业人才和普通 高校的数量则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潜在发展提供了 智力资本的保障。 结构模型是用来描述潜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的验证性模型,方程表达式如下: η = Bη + τξ + ζ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