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教育人生何以可
以爱育爱,谱写教育人生

以爱育爱,谱写教育人生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但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几十年来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我的教育梦想简单而又朴实,那就是:以爱育爱,谱写教育人生。
还记得初中毕业时,被列入重点高中保送名单里的我,却选择报考师范学校,将来成为一名小学教师。
让我毅然决然选择教育这方热土的是记忆深处、一直影响着我、指引着我的小学班主任——陈秀清老师。
小时候家境贫寒的我,父母收入微薄,姐弟几个年龄非常接近,几个孩子都在上学是父母沉重的负担。
最难为情的是每到开学报名时,爸爸总要为姐弟几个的学费伤透脑筋,是陈老师,每次都主动地把钱先垫上,才让正为学费犯愁的爸爸舒展了眉头。
当我还在为没能及时交上学费而羞愧难当时,慈祥的她总用手轻轻抚摸脸上还擒着泪花的我说:“人穷志不穷,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难忘的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那天,同学们都穿着漂亮的新衣服,是陈老师,把她亲手裁剪、缝制的花裙子为我穿上,让我和同学们一起上台表演《哇哈哈》,这对于平时很少有新衣服穿的我来说,是多么珍贵的礼物啊!那一刻,我觉得有老师的疼爱,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爱是可以传递的,陈老师对学生的爱,如蒙蒙细雨滋润着种子的梦境,如融融春意暖洋洋地慰藉心灵的祈盼。
我立志像她一样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把这伟大的爱传递给我的学生。
小时候的坚持到长大后的如愿以偿,弹指一挥间,我已在三尺讲台上站了二十个年头,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一样也没少尝。
记得刚毕业时分配到了一所边远的农村学校,那时候的晋江人很排外,农村尤为严重。
我曾为不懂事的学生叫骂而伤心,为宿舍门上“装饰着”学生粗暴的脚印而无奈,为辛苦赚来的第一份工资买来的崭新自行车被学生用刀片划破座垫而心疼……但这一切都没有使我灰心气馁,反而更加坚定我为人师的决心,古人云“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做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演讲稿经典范文5篇

做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演讲稿经典范文5篇做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演讲稿1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老师们,大家好!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超越物质的人生追求,是一个人的精神归宿。
“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饥餐胡虏肉”是岳飞的幸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藏之深山,传之后世”是司马迁的幸福,“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是范仲淹的幸福,“晨兴理荒穗,带月荷锄归”是陶渊明的幸福,是的,文臣以政治清明为幸福,武将以立功沙场为幸福,史家以作品传世为幸福,隐士以回归田园为幸福;米开朗基罗用了四年时间完成《创世纪》时年仅37岁,但看上去俨然成了一个面容憔悴躯体佝偻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是他却告诉教皇说自己是幸福的,南丁格尔放弃自己优裕的贵族生活到战场上去做一名护士,饱受艰辛,但她也是幸福的,所以,幸福与物质无关,与索取无关,幸福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精神慰藉,是人一生奋斗的最后归宿,是一种感觉,体验这种感觉的程度是由一个人为他所从事的事业的付出程度决定的!老师们,同志们,今天我想告诉大家,“幸福的人都有相同的理由,他们你的幸福源自于对自己职业理想的追求,而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这些不幸和我们的职业无关,我们不要把生活之中的各种不幸都带到职业中去,我们从事的职业是世界上最高贵的职业,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高于动物是因为人类拥有智慧,而哪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不是从老师那里学会的呢?古代出现过几次以拜师为耻的事件,然而“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事实证明,谁离开了老师谁将自取灭亡!我们的这一职业是无可取代的,不管是和平还是战争,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任何一个时候都是社会之中最重要的职业,而我们就是这个职业的从业者,我们是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苏霍姆林斯基的事业传承者我们在和杨振宁、魏书生为着同样的理想并肩奋斗着,我们是无比骄傲的,是最最幸福的!可是有时候我们会感到有压力,会觉得烦躁,会觉得工资太低,并因此觉得不幸福,但是,这些和我们的职业无关,任何一种职业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只是一种精神倦怠,我们都是老师,应该能够为自己做好这种倦怠的调节,我们都明白,这个社会上从各种方面来比较不如教师这个职业优裕的太多太多了,简单的一个方面,整个中国只有教师每年可以全额带薪休假三个月,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偷着去乐的一件事。
教育格言大全

教育格言大全教育格言大全1、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2、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3、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
我认为只有此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一切。
4、在集体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个孩子,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对自己都有信心。
5、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6、教学相长,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学到很多。
7、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们在成长!8、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
9、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10、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11、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
12、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13、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14、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15、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16、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17、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老师的影子。
18、尊重和爱护孩子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19、要得到孩子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20、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汇之处是爱的圣地。
21、教师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她)永远消耗自己,照亮别人。
22、愚蠢的教师只会传授真理,聪明的教师应教孩子发现真理。
23、感人肺腑的谈话,能医治孩子心灵的创伤。
24、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
25、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6、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27、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28、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孩子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孩子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教育何以能关涉人的幸福——以教育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为视角

、
幸福— — 教 育的 终极 价 值追 求
何谓 幸福 ?不 同 的人 对 它有 不 同 的理 解 ,古 往 今来 人 们 都在 不停 的 对它 进行 解 读和 阐释 。古希腊 哲 学 家亚 里 士 多德 认为 ,幸福是 至善 ,即生 活 的完 满和 自我 的完
过的 “ 渴求 ” ,而教师迅速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则是当前 教师获得成功的最有效的手段 ,教师 “ 喜优弃差”的现 象也极为突 出,当我们把教 育当成 自己谋求金钱 、名
教育何 以能关涉人 的幸福
— —
以教 育过程 与结果 的统一为视 角
朱 晓敏
( 南大学教 育学院 , 庆 西 重 401) 0 7 5
【 摘 要】
幸福 ,是人 类所 追求的 终极价值 目的。教 育作 为一种 “ 成人 ”的 活动 势必要 关 涉对
学生幸福 的生成 。而功 利主 义价值观 导致 了教 育 的异 化 ,以至 于教 育过程 和教 育结果相
多 痛苦 、压抑 ,和 不 幸 。【 实 ,教育 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 ,教育之于幸福既是一
种应 然追 求 也是 一 种实 然存 在 。
育 结 果 的 幸 福 在 很 多 时 候 并 不 是 非 此 即 彼 、 势 不 两 立 的 ,也并 非 是教 育 结果 的幸 福 须 以牺牲 过程 的 痛苦 为惨 重代 价 。
二 、 当前教 育 中幸 福 的失 落
福 ,诺 丁斯 曾说 过 : “ 福 与 教 育具 有 内 在 的 一致 性 : 幸 幸福 应 当成 为教 育 的 目的 ,而好 的 教育 增进 个 人与 公 共 幸福 。 1 功 利主 义价 值 观 的盛 行 导致 了学 生学 习过 ”[ 1 而 果 ◆ 的 幸福 往 往是 以过 程 的牺 牲为 代 价 ,笔 者试从 教 育过 程 与 结果 的统 一 为视 角 来探 讨教 育 与幸 福 的关 系 。
四有教师演讲稿:教育是一种幸福

四有教师演讲稿:教育是一种幸福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四年级一班的班主任李老师。
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教育是一种幸福。
幸福在于教育的过程和结果。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亲历了许多学生的成长和变化。
每当看到他们充满自信地在舞台上演讲、看到他们获得优异的成绩、看到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讨论,我都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自己的潜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教育是一种幸福,因为它能够改变命运。
许多学生来自于困境和贫困家庭,他们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拥有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条件。
然而,通过教育,他们有了追求梦想的机会,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力量。
我见过许多这样的学生,他们努力学习,不断超越自己,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进入了理想的学校。
对于我来说,看到他们享受到了教育的红利,我感到非常幸福。
教育是一种幸福,因为它塑造了孩子们的品格和价值观。
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道德观念。
我常常与学生们分享关于诚信、友善、勇气等品质的故事和经历,希望通过这些教育,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当看到他们都能遵守规则、彼此关心、乐于助人时,我感到深深的幸福。
教育是一种幸福,因为它能够促进社会进步。
教育不仅对个人有益,也对整个社会有影响。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提升,还具备了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而作为教育者,我们正是塑造这些人才的火种。
当看到学生们成为有能力、有担当的社会栋梁,我感到无比幸福。
教育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这份责任的重大。
我要以身作则,给学生们做出榜样。
我要尽心尽力地教育、关心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我这里获得教育的幸福。
我要激发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要传递正能量,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我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关于幸福教育故事

幸福教育故事:一起成长的快乐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所小学,小学里有一个特殊的班级,班上的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的来自富裕的家庭,有的来自贫困的家庭,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来自留守儿童家庭。
这个班级的老师是一位富有激情和爱心的教育者,她深信教育的力量可以改变孩子们的未来。
她决定在班上实施“幸福教育”,旨在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学会感恩、自信和乐观。
老师开始组织各种活动,如感恩教育、团队合作、才艺展示等。
她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现自己的才华。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逐渐学会了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
有一天,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寻找身边的幸福。
孩子们纷纷回家,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幸福。
有的孩子发现,家人的陪伴是幸福;有的孩子发现,朋友的关心是幸福;有的孩子发现,老师的鼓励是幸福。
在班会上,孩子们分享了自己的发现,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和喜悦。
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幸福观:幸福不是金钱和物质的堆砌,而是源于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班级的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自信、快乐和积极向上。
他们的成绩也逐渐提高,班级的整体氛围也越来越和谐。
其他班级的老师也开始关注这个班级的变化,纷纷前来学习“幸福教育”的经验。
这个小学也因为“幸福教育”的成功而受到了当地教育局的表彰。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实施“幸福教育”,希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快乐中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快乐教育幸福成长

快乐教育幸福成长快乐教育是指通过积极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培养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方式逐渐被人们所否定,取而代之的是注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个性和兴趣的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的重点在于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与传统教育强调的机械式的知识灌输相比,快乐教育更加注重孩子的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实践,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记住学到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快乐教育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现代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团队合作任务,孩子们能够从中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领导能力和合作精神,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快乐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学习应该是一种愉悦的过程,而不是枯燥乏味的任务。
快乐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他们更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快乐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然而,快乐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快乐教育强调的是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别化的教学安排,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更高。
另一方面,快乐教育需要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这对于学校和家庭来说都是一个考验。
因此,实现快乐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在实施快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引导孩子成长的重要指导者。
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快乐教育是培养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
它注重发掘和培养孩子的个性、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播种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

播种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每个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在当代社会,教育的意义更加彰显,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育人格、塑造品质的过程。
而一份好的教育,不仅给予孩子们知识,更是播种着幸福的种子,将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什么是播种幸福的教育,以及如何在享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幸福。
什么是播种幸福的教育呢?在我看来,播种幸福的教育应当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
它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品德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有道德、有才华的人。
幸福的教育应当是一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追寻自己的梦想,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幸福的教育应当是一种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么,如何在享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幸福呢?教育者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和尊重。
学生是教育的受益者,他们需要被理解、被尊重、被关爱。
只有在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才能够健康成长,获得幸福感。
教育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能够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而不是简单地被要求死记硬背。
教育者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获得幸福感。
教育者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生导师。
他们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幸福感。
家庭和社会也应当为学生的教育提供良好的支持和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社会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舞台。
家庭和社会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资源,让他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和支持,从而获得幸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的教育人生何以可能——给教师的建议马克思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为任何沉重负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作出的牺牲。
那时我们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千万万人。
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发挥作用。
当我们离开人世时,高尚的人们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热泪。
”教师选择教育职业是与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密切相关的。
选择教育并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这本身就需要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
教师从事的主要是精神性劳动,教师幸福主要表现为一种精神性的幸福。
这种精神性的幸福激励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促使教师品行的提升和人性的丰满,激发教师释放生命的潜能,展现生命的魅力和实现教师生命的价值。
这种“幸福”的精神力量不仅是具有统驭作用的生命力量,也是教师对自我生命的肯定、把握和确证;不仅是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也是教师工作成功的标志和创造并拥有美好教育人生的根本保证。
与所有人一样,教师追求人生幸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何以可能?笔者认为,追寻幸福的教育人生,就教师自身而言,需要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将外在的诉求与内在的尺度、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体现和弘扬教师职业价值和生命价值。
一、克服职场生存病态,形成追求人生幸福的积极态度没有追求就没有幸福。
消极、被动、不合理的追求会导致幸福病态并与幸福之途南辕北辙,不正常的教师职场会使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迷失。
当下我国教师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种种幸福病态,集中表现为教师主体不健康的幸福观和求福行为。
“幸福的最大病态是享乐主义。
在这种状态下,幸福等同于俗福。
”陈腐文化中及时行乐、崇尚俗福的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拜金主义及奢靡风气等,使得幸福病态成了当今社会一个普遍性的事实,并有不断加强的可能与趋势。
许多教师在对待个体人生幸福的态度上也不同程度地沾染了幸福病态。
一些教师无视幸福的精神性和超越性,只讲俗福而不求雅福,轻则降低了幸福的层次和强度,重则走向了幸福的反面。
与享乐主义并存的是节欲主义。
不少教师自闭于对现实的顺从,人生目标不高,成就动机低下,他们对生活欲望的克制蕴含着“退而求其次”的无奈和宿命;他们对幸福的渴望不是积极地正向“趋乐”,而是消极地从反面“避苦”。
加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崇尚节制的传统,主张“存理去欲”,认为教师欲为人师表,就须清心寡欲,以苦为乐。
于是,一些教师便形成无欲无求的自我暗示,没有主动发展的欲求。
这不仅扼杀了教师主体追求幸福的意志努力,而且必然带来另一种病态,即以精神胜利法来寻求自欺和解脱。
教师对幸福消极等待而不是积极追求本身就是一种生存病态。
积极追求个人幸福的教师因创造出与自己内在尺度相符合的环境或对象而获得的幸福感,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得以印证和发展的深层次的愉悦感,来得强烈和久远,并且会给与之相关的其他个体追求幸福创造机会和条件,有助于增加人群总体的幸福程度。
相反,消极等待所获得的幸福则主要体现了一种外在利益,是即用即无的,它不经意地出现也会在不经意间消逝。
况且,等待而来的幸福是主体无法把握的,也是没有保证的,更不会成为教师任职的持久动力。
幸福不是上天的恩赐,幸福只能在主体积极的追求过程中获得,甚至可以说,幸福就是主体的一种积极追求。
罗素曾说过:“我们的冲动和欲望是创造我们幸福的要素。
”显然,教师职业并不必然是幸福的,它的幸福依赖于教师的积极创造,依赖于教师能否在教育过程中将自己与教材、与学生、与职场环境达致完美的融合。
教师幸福也并不是给定的人生幸福,而是由教师自己把握并通过个人主观努力去积极争取和追求的。
二、完善自身心性素养,形成属于“我”的幸福尺度追求幸福是一个人的主体性不断增强、人的本质和生命境域不断拓展的过程。
“幸福是一种能力。
”幸福能力是人最本质、最核心、最内在的主体能力,是人的心性能力和生命力量的集中展示。
心性是指个体心灵层面的素质面貌,是人的生命力量和能力素质的内在根基。
一个幸福的人,必然是能够感受创造与成功的快乐且心性素养较高的人,反之,一个缺乏幸福体验的人,要么生存技能低下,要么就是幸福的内在尺度尚未形成,心灵脆弱。
教育不只是教师谋生的手段,也是其参与社会创造、实现自我理想的有意义活动,是教师追寻个人幸福生活和谋求自身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
如今,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如欲顺应这一趋势,广大教师就需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力求在谋生与专业发展的统一中完善自身的心性,为追求职业幸福奠定基础。
这种完善不仅意味着教师教育能力的增强,而且也意味着教师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而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本身就能带给人幸福感。
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追求幸福的教育人生和完善自身心性素养并谋求自身的发展本质是同一的,教师自我发展正是以自身生存价值和人生幸福的实现为旨归的,而教师自身生存价值和人生幸福的实现和提升即是教师个体自由的获得。
教师职业有其特殊性,需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多重角色。
由于现时我国“教师的行为多是出于对角色、规范、要求、职业责任的意识,最多是出于职业良心,它没有与人的生命意识联系起来”201,于是,“扮演”成了教师职业生活的惯常方式。
在“扮演”中,教师的角色自我不断膨胀,而个性自我则日渐萎缩,教师生活的内在价值基础日渐动摇和脆弱。
在“扮演”中,一定社会通过角色规范影响着教师幸福标准的形成,教师依据一种被教化和灌输的幸福标准来体验自己的幸福。
实质上,这只是他人评说中的没有自我内核和内心根基的幸福。
由外部规定的幸福标准剔除了教师主体的价值尊严,漠视教师主体在创造和享用幸福过程中的能动地位,试图以幸福的外在尺度来代替教师的内在尺度,生生制造了“自己的幸福别人说了算”的悖论。
面对幸福,教师主体无条件的丧失了自己独有的内在标准,无法构建起强有力的内在尺度结构。
一方面,教师主体对自己究竟是否幸福无法自知,要么内心焦虑地艳羡别人,要么内心麻木地悲天悯人;另一方面,教师主体的幸福体验因受到外部给定的幸福标准的强制,难以深入内心而不强烈,不持久,不足以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抚慰,不能唤起生命力量的涌流。
教师人云亦云地生活在别人的话语中,而无法体验和把握自己的幸福。
“教育不是教师的一种角色扮演,而是它的一种个性存在。
”210因此,教师幸福的实现要摆脱有心无力的神往心态,力戒对外部力量驱使的听任,更要深入到教师个体心灵层面,形成属于“我”的幸福尺度和自主的创造、感受、享用幸福的心灵图示。
三、领悟职业使命的真谛,引领学生走向幸福人生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培养人的特殊职业,“人梯”“蜡烛”“春蚕”等隐喻性词汇表明,教师职业具有奉献、付出等特点,作为一个专门性职业,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和自我奉献的同时也享有职业权利并获取相应的回报。
这种回报不只是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也应该包括工作的快乐和自我实现的愉悦等更高层面的精神性幸福。
教师从自己独特的工作对象——活生生的人(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使人“成其为人”。
这一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丰富、智力的成长、还有情感的浸润、意志的砥砺、人格的完善、体魄的健全和心灵的圆满,进而体验到精神上的无限幸福。
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是教育活动的本质属性。
教师职业的真谛乃是教书育人、精神成人,即引导未成年个体精神世界的生长生成,启迪他们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美好情怀,诸如爱、希望、信心、善良、诚实、正直、幸福感等,给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
对教师来说,幸福意味着工作的成功,意味着获得满意感、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这主要表现为教师自身与学生两方面的成长与进步,尤其是后者更能给教师带来满足和幸福。
教师个体价值的实现暗含着频繁的转嫁过程。
教师常常通过特殊的教育关系——师生关系来体验幸福,教师幸福不只是教师个人的事,它必然包括学生的幸福。
有了幸福的教师,才可能有幸福的教育,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而学生的幸福正是教师幸福感获得的源泉。
很难想象,一个幸福感匮乏,幸福能力低下,不能积极追求人生幸福的教师能够给予学生幸福人生的指引,能够成就学生的幸福。
教师幸福是教育幸福的前提,是引领学生走向幸福人生的重要资源。
学生的幸福人生只能在幸福的教育场景中展开,而幸福的教育场景不是教师置身事外设计出来的,离不开教师本人幸福生活的演绎。
在幸福教育中同样遵循的真理是:身教重于言教。
在此意义上,教育生活中学生的幸福主要是由教师“操纵的”,教师在这方面具有主导性。
教师领悟其职业使命的真谛,引领学生走向幸福人生,是教育职业赋予的神圣使命,是当好一名教师的必然要求。
四、追求教师的“自我实现”,体现教师的生命价值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要,当代教师的这种需要更加强烈。
他们迫切需要不断补充知识存量,完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视野,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自我的价值。
而知识的补充提升,一方面,能使教师更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增强他们的教学效能感和教育教学的信心,增加对工作的积极情绪体验;另一方面,可使教师的自我需要与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相适应从而达到和谐状态。
这两方面都能够生成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虽然现实中仍有部分教师生活拮据、清苦甚至寒酸,但这并不排斥教师能从职业生活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
当教师超越了纯物质欲望的追求而把自己所作的工作与学生成长联系在一起,与个人收获的快乐、自我价值的显现联系在一起时,他就会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感受到幸福和美的存在。
于是在不经意间,他便成了校园优美环境的欣赏者,学生良好举止的赞赏者,课堂生命活力的激发者,教师职业的吟颂者。
选择教职,教师已倾注了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诉求。
然而,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有着七情六欲的人。
教师要在一个普通人的层面上善待自己,成就自我,而后才有资格去作一名好教师,才有可能展开成为“圣人”的努力。
教师惟有在理想与现实的吻合中追求“自我实现”,才可能“诗意地栖居”,感受现实教育生活的幸福。
教师幸福来自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教育活动总是带着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的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生命活动,是学生生命意义的有机构成。
教师全身心投入——理想、信念、情感,苦着学生之苦,乐着学生之乐,但教育并不应以教师的牺牲来造就学生,而是教师和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活动;学生的成长也并不是对教师幸福的剥夺,而是教师职业意义的体现、教师生命的延续。
一个幸福的教师通过给予学生快乐并得到快乐回报而感到幸福并体味着自己生命的价值。
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
“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
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