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

合集下载

读书心得——生态批评视角下《老人与海》的悲剧解读

读书心得——生态批评视角下《老人与海》的悲剧解读

读书心得——生态批评视角下《老人与海》的悲剧解读生态批评从文学作品中挖掘生态价值,有利于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对待自然的行为和态度,建立和谐的生态观。

学者梁军指出,生态危机下的生态批评理论一方面是为了丰富文学研究,挖掘文学作品新的内涵,拓展文学视野;另一方面还肩负着社会责任。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书中描绘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位坚强刚毅、勇敢正直的古巴渔民。

《老人与海》一直被人们视作体现自我价值、征服自然的圭臬。

随着生态批评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对这类“以人为尊”的作品以另一个角度去审视,在肯定其人文价值的前提下,开始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基于此,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审视《老人与海》这部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对文本中悲剧结局进行研究,更要从其生态问题中得到启示,唤醒人类对自然的保护和尊重。

一、生态危机背景下的批判文学: 生态批评(一)“生态批评”概述生态批评是在愈加严重的生态危机背景下产生的,起源于美国比较文学学者约瑟夫·W.米克1974年出版的《生存的喜剧: 文学生态研究》。

生态批评探究的是文学与自然的关系,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审经典文学作品,目的是发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意义,重视生态文化,进而关注生态环境,重审人类、文化、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

以生态批评视角解读英美文学作品,能够重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思考导致环境恶化的原因,揭露和批判导致环境恶化、引发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人类中心主义。

值得注意的是,生态批评与人类中心主义对立,并非与人类对立,其反对的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破坏行为,而非反对人类对自然的一切索取行为。

可见,生态批评是有选择的批评,其体现在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中也较为客观,即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的前提下,对过度的反生态思想进行批评。

(二)“生态批评”的发展历程西方生态批评理论发展至今,历经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生态中心主义型生态批评;第二阶段被称为环境公正生态批评。

《老人与海》的文学解读与教学解读

《老人与海》的文学解读与教学解读

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小说中表现出的生命意义和尊严。在捕鱼的 过程中,老渔夫将马林鱼视为尊严与荣誉的象征,他愿意冒险、坚持不懈地与鱼 斗争,体现了人类追求尊严和生命的意义。这让学生思考人类对生命的尊重以及 我们如何面对挑战和困难。
再者,《老人与海》也引发了学生对成功与失败的思考。尽管老渔夫在捕鱼 中失败了,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信念和尊严。相反,他在失败后依然保持 了自己的尊严和坚韧,这是人类所应该具备的素质。这让学生明白成功并不是最 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品格和精神面貌。
孔乙己这一形象,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普遍性。他代表了晚清时期一类沉 迷于科举、食古不化的书生形象,他的不幸遭遇反映了封建文化、道德观念对个 体的异化和扭曲。同时,孔乙己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不理解, 这种人际关系的普遍性使得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深入感受小说的内涵。
教学解读
在课程教学中,《孔乙己》一直被视为经典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孔乙己》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外国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中, 《老人与海》是一部深受师生喜爱的经典外国小说,它描绘了主人公圣地亚哥与 海洋中的大马林鱼不懈斗争的故事,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然而,当前高中语文 教学中对于《老人与海》的解读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寻找有效的 解决策略。代主义解读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颇具影响力的现代文学作品。本次演 示试图从神话原型批评和现代主义解读的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
首先,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来看,《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 个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他是一位老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 湾流中搏斗。虽然他经过了艰难的考验,但最终却没有成功,只带回了鱼头、鱼 尾和一副毫无价值的光秃秃的鱼骨架。这个故事与许多古老的神话和英雄传说有 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解读《老人与海》

解读《老人与海》

解读《老人与海》《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老渔夫与一条大马林鱼搏斗的故事。

这部作品以其简练的文字、深刻的主题和对人性的探讨而著称,被誉为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老人与海》进行解读: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以及文学价值。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主人公桑提亚哥的性格特点。

桑提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英雄形象,他勇敢、坚韧、智慧和充满爱心。

在与大马林鱼搏斗的过程中,他展现出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顽强精神和不屈意志。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也看到了桑提亚哥内心深处的孤独、无助和对生活的无奈。

这种复杂多面的性格使得桑提亚哥成为了一个立体、真实的人物形象。

其次,我们来关注一下《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

这部小说以一场捕鱼比赛为背景,讲述了桑提亚哥与大马林鱼的较量。

在这场较量中,桑提亚哥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捕获了大马林鱼。

然而,在将大马林鱼带回港口的过程中,他却遭遇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最终,虽然桑提亚哥成功地将大马林鱼带回家,但却在途中失去了它。

这个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展现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渺小和无助。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

这部小说主要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在与大马林鱼的搏斗中,桑提亚哥展现出了人类面对自然力量时的顽强精神和不屈意志。

然而,最终他还是败给了自然规律,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人类在自然面前究竟有多大的力量?此外,这部小说还通过对桑提亚哥的内心世界的描绘,表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勇敢、坚韧、智慧和爱心。

这些品质使得我们相信,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类也能够战胜命运,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最后,我们来谈谈《老人与海》的文学价值。

这部小说以其简练的文字、深刻的主题和对人性的探讨而著称,被誉为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示了海明威独特的文学风格,还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浅析《老人与海》的悲剧性色彩

浅析《老人与海》的悲剧性色彩

浅析《老人与海》的悲剧性色彩耿亢【摘要】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提倡“硬汉”精神,传统的捕鱼方式受到了机器的冲击,圣地亚哥单人独船在人与鱼的较量中彰显出顽强的人格和浓厚的悲剧色彩。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1页(P96-96)【关键词】硬汉;传统与现代;悲剧色彩【作者】耿亢【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是一部充满象征意味的具有浓厚海明威风格的小说。

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本文通过对《老人与海》的文本细读,并结合海明威的生活经历和美国的社会现实,探究在这本薄薄的小说里蕴含的深沉的悲剧意味和感伤情怀,挖掘那潜藏在文本之下的“冰山”。

一登场的圣地亚哥年纪就是一个老人,他浑身上下都是苍老的,除了像海水一样蓝的眼睛闪烁着不服输的光芒。

但是圣地亚哥作为一个老人的形象,不管他多么勇敢、怎样的不服输,都无法逃避这种日薄西山的趋势,圣地亚哥身上带有这种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走向死亡的悲剧性色彩,这就给整部小说带上了忧伤的底蕴。

圣地亚哥坚守的是传统的捕鱼方式,一条小船、一根鱼叉、一张网,靠着勤劳和对海洋和鱼群的熟悉来捕鱼,圣地亚哥深深的为自己的捕鱼技巧感到自豪。

但是,现代化的捕鱼方式已经侵袭着传统捕鱼方式,机器捕鱼可以走的更远、无视天气状况,甚至捕鱼着不需要对鱼群有着多么深入的了解就可以捕到更多的鱼,年轻人已经开始用机械捕鱼了。

圣地亚哥单人独船,深入大海八十多天,捕获了一只大马林鱼,最终只带了鱼骨架回去。

这种悲壮的行为带着些许凄凉的色彩。

《老人与海》的主人公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工业文明时代,海明威所倡导的个人英雄和冒险行为被秩序、纪律、规范所取代,现代人丧失了老一辈人身上的纯粹果敢的野性,成了现代文明束缚之下的牺牲品。

《老人与海》深切表达着对逐渐消逝的传统精神的留恋,这是社会文明剧烈变化和极速向前发展所带给海明威的迷茫,因此转而怀念过去。

老人与海的悲剧审美

老人与海的悲剧审美

老人与海的悲剧审美一、美的根源美与艺术, 特别是悲剧的结合, 赋予美学以新层次的内涵。

当现代文明不断演化发展, 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冲突凸显出来的时候, 和谐不再是美的唯一概念, 人们不再满足于平衡、对称、静谧, 而是把目光投向内心的痛苦和冲突, 与外部世界的抗争。

他们渴望看到灵与肉的冲撞, 现实与理想的厮杀, 并享受由之带来的心灵激荡和强烈震撼。

美的根源是什么, 赫拉克利特强调美就是对立面的斗争, 这一艺术理论与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剧作是一致的。

悲剧最早来自于酒神狄奥尼索斯崇拜的祭祀活动, 而酒神崇拜涉及到生命周而复始的循环: 出生, 死亡, 再生。

这本身就是人类渴求生存, 抗拒死亡的意志表现, 是人类对于生存状态的抗争, 表达了对于自身文化的价值肯定和终极关怀。

悲剧的本质是矛盾冲突, 没有了矛盾冲突,悲剧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古希腊悲剧通常表现的是一种抗争, 如普罗米修斯对神旨的违逆、俄狄浦斯对中始终乐观、坚定, 对未来充满自信和希望。

超越了自己之后, 他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老人, 而是英雄的化身, 成为海明威“重压下的优雅”的模范诠释。

悲剧人物的悲剧性在于他反抗的是命运之手操纵的看不见的力量, 这种力量往往更为强大, 超出他的能力。

明知是不可战胜的, 还要一往直前, 义无反顾, 这是悲剧主人公的可歌可泣之处, 也是悲剧美的来源。

这种精神上的胜利和战斗的过程远远超越了结果, 是永恒的人类精神的映射。

正是在这种与主宰着整个人类的力量的斗争中, 人的主体性的力量才被发挥到了极致, 人们才在悲剧人物的身上发现了自己所蕴藏的全部能量。

悲剧人物的伟大行为为生命赋予了新的含义: 生存的意义不是简单的生活, 而是为了反抗, 为了生存的意志和尊严。

二、审美心理古希腊悲剧遵循的审美心理过程是: 痛感→快感→美感。

“在古希腊悲剧审美中, 痛感是指悲剧事件和行为在冲击人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官的时候, 在生理上给人们造成的一种不适、难受和疼痛感; 快感是指悲剧事件和行为对人们的审美期待的阻碍和压抑, 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欲望, 实现了个体生命力的舒展所获得的满足感; 美感则是指悲剧事件和行为唤起了人类思维和情感, 使情绪得到缓和, 肯定了人的本质力量, 从而产生的满足感。

解读《老人与海》的悲剧意义

解读《老人与海》的悲剧意义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毕业论文题目:解读《老人与海》的悲剧意义姓名:张晏德班级:08外本11班专业:英语届别:2012届指导教师:杨旭2011年11月20日《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完成的一部很出色的作品。

它简单的故事情节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古往今来,对他这部作品做过的研究与探讨有很多,人们多是赞扬与讴歌这位“英雄式”的老人,他的硬汉精神,他的优雅风度及他那昂扬的生命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但从这本书中我们同样也能读出他悲剧的意味,筋疲力尽的老人到最后一无所获,在鲨鱼来袭时,孤身一人与之舍命搏斗,这些无不透露出一种悲剧意味。

本文从《老人与海》悲剧的一面对其进行解读。

分析了人物外貌,人物语言,人物生活条件等方面蕴涵的悲剧色彩及《老人与海》所展现的悲剧形象。

通过悲剧层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作者笔下的老人是个悲剧人物,但他的精神与风度却让人钦佩,他这种所谓的“重压下的优雅”却值得人们学习。

关键词:《老人与海》,悲剧意义,悲剧色彩,悲剧形象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s a very good work wrote by Hemingway. The simple story contains profound life truth. There are many studies and explanations about his works through the ages, most people commend and sing the praises of this old man of “heroic spirit”. His unyielding spirit, his grace and his great vitality leave a deep impression on people. But we can also read its tragedy from this book, exhausted old man gets nothing at last, when the sharks attack, he fights against them lonely. All of these reveal a tragic meaning.This paper aims to analyse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from its tragic aspect. It analyses the tragic color which lies in hero’s appearance, hero’s words and hero’s life conditions and the tragic figure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tragedy, we can see that although the old man in the author’s writing is a tragic figure, his spirit and demeanor is worthy of admiration, and hi s “grace under pressure” is deserved to learn.Key words:The Old Man and the Sea, tragic sense , tragic color, tragic figure摘要 (i)Abstract (ii)一、引言 (1)二、《老人与海》的悲剧意义 (1)2 《老人与海》这本书的悲剧色彩 (4)(1)人物外貌体现的悲剧色彩 (4)(2)人物语言传达的悲剧色彩 (6)(3)人物生活条件折射的悲剧色彩 (7)3 《老人与海》悲剧形象 (8)三、结论 (9)参考文献 (12)解读《老人与海》的悲剧意义一、引言《老人与海》无疑是海明威最杰出的作品,也是美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浅析《老人与海》的英雄精神与悲剧特质

浅析《老人与海》的英雄精神与悲剧特质

浅析《老人与海》的英雄精神与悲剧特质作者:翁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8期摘要:《老人与海》是由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二十世纪完成的一部巨作,其在世纪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该作品的情节相对来说较为简单,讲述了老渔民圣地亚哥在一次外出捕鱼的经过,在经历八十四天都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始终不放弃,依然乐观,终于在第八十六天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然而却遭到了鲨鱼群的攻击,老人用尽浑身解数与群鲨搏斗的,然而当圣地亚哥回到家中的时候,大马林鱼却只剩下了鱼骨的故事。

情节虽然不甚复杂,不过我们透过老渔人圣地亚哥,却能感受到无畏的英雄气概,不过其中也不乏悲剧色彩。

关键词:英雄精神;悲剧特质;坚持不懈;大无畏;徒劳无功[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39(2013)-18-0-01一、英雄精神1.1坚持不懈在整篇的小说中,谈及老人的英雄精神时最明显的便是坚持不懈了。

首先是老人外出捕鱼之后的连续的八十四天都没有捕到鱼,这样的局面不要说对于一个年迈体弱的老头了,就是自信满满的年轻人恐怕也很难在坚持下去。

八十四个日日夜夜,是老人英雄般的信念在支撑着自己,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不要放弃,胜利就在眼前。

终于在第八十五天捕到了大马林鱼,为了这条大马林鱼,老人与之搏斗了三天,从这也能看出老渔人的坚持不懈,锁定目标之后,老人知道遇上再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下去,就算与一条大鱼搏斗三天也是不在话下。

终于在老人的全力拼搏下,征服了大马林鱼,命运好像给老人开了一个玩笑,老人又遇到了鲨鱼的围攻。

在老人已经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放弃,这位英雄再次耳朵选择了坚持,坚持自己的目标与群鲨搏斗。

虽然到家中的时候,老人剩下的只有一大条鱼骨,不过老人这种坚持不懈的英雄气概却表现的格外强烈。

1.2不畏艰险在外出捕鱼的过程中,连续的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到老人来说或许已经到了绝境,毕竟他只是一个年老体弱的老渔民。

海明威的小说悲剧艺术

海明威的小说悲剧艺术

86海明威的小说悲剧艺术尹虹霓 阿坝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摘要:海明威笔下所写的小说悲剧属于一种艺术,其一般通过人与时代的对立、人与人的对立和人与自然的对立给予有效的展现,除了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外,还给人以巨大的情感共鸣,以更好的展现出悲剧美学的全貌。

本文将会对海明威悲剧色彩小说进行介绍,并从抽象悲剧艺术、脆弱人性的悲剧技术、宏伟的时代悲歌三个方面来对海明威的小说悲剧艺术进行探究,以更好的加深人们对海明威的小说的了解和掌握。

关键词:海明威;小说悲剧艺术海明威被认为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既对20世纪世界时局动荡给予了有效的浓缩,而且还对“人性”的崇高敬意给予了有效的谱写,并在历史发展中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中悲剧艺术是海明威小说作品中经常采用的表现形式,他把小说的创作与20世纪时代背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既能够将精神境界的审美有效的呈现在小说作品之中,同时也可以将人类美好的渴求毁灭在社会矛盾之中,更好的突出小说悲剧艺术,加深人们对小说作品的理解和掌握。

一、海明威悲剧色彩小说概述通过对海明威的小说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我们的时代里》是第一部小说作品,而《激流中的岛屿》是最后一部小说作品,不管是短篇还是长篇小说,也不管是何种题材的作品,悲剧性都是其共同的特征,并且可以认为悲剧是海明威小说的共同主题。

《太阳照样升起》是一部长篇小说,弥漫着非常浓厚的悲剧气氛,从小说的扉页中可以了解到其来源于《传道书》中所描述的一段文字,其寓意是大地亘古不变,而人世世代代的代谢,太阳匆匆落下,最终回归到其升起的地方,风一会儿往北吹,一会儿往南吹,不停的旋转,好像可以吹到很远的地方,而实际上最终又会回到原来的轨迹。

从这里可以发现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为了暗示人生不仅是徒劳的,同时也是虚空的,但是其悲剧既是注定又是永恒的。

在《太阳照样升起》中对“迷惘的一代”的形象给予了成功的塑造,战争已经把美国战后一代人们的希望无情的蹂躏,导致他们显得还是那么的空虚、迷惘,只希望能够痛快地活在当下,不愿意对明天会如何给予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2 从《小王子》看成人世界的身份危机3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写作技巧4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及翻译策略5 论被动句的翻译6 On the Female Image in The Oval Portrait7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哈利波特》小说中魔法生物名的翻译8 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9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Group Work in Oral English Classe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10 论《兔子归来》中黑人民权意识的觉醒11 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对比研究12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13 中美时间观念的跨文化研究14 从现代性角度浅议商标名的改写技巧15 从《瓦尔登湖》看“天人合一”与梭罗超验思想16 论《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身份的建立17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18 英汉广告互译的顺应化研究19 天使还是悲剧制造者——浅析安吉克莱尔对苔丝悲剧的影响20 极权主义下人性的扭曲——用福柯的空间理论解读乔治·奥威尔的《》21 《苔丝》中的女性与自然22 儿童英语游戏教学23 《潜鸟》女主人公——皮格特•托纳尔悲剧的探析24 爵士时代下的狂欢化精神——解析豪华宴会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写作手法以及作用25 Olympic Economy26 论中学英语互动教学27 英汉语言中红色联想意义的比较28 A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Written Errors Committed by Chinese English Majors29 A Study on the Game Teaching Strategy for English Young Learns30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31 试析《珍妮姑娘》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根源32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ubtitle of Ashes of Time Redux33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第一人称叙述策略34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American-Context Chinese Movies35 中美幽默的比较36 《基督山伯爵》中等待和希望的哲学37 试析英汉颜色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异同38 Analysis of Cross 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Failure39 英语学习中语法的功能40 《秀拉》的女性主义解读41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42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43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灶神之妻》44 缺乏包容性:浅析简爱中女主人公的性格塑造45 论《重返巴比伦》中女性的身份的自我建构46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47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蝇王》中杰克的形象48 从《在路上》解读“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与主题4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urtes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50 金钱决定婚姻51 女性意识的觉醒——评《雨中的猫》中的人物对比描写52 翻译的对等性研究及其应用53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成长54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55 数字“三”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方法56 论中西方交际方式的差异57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看唯美主义58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59 论汉语成语中数字英译的语用等效性60 《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性格分析61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62 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自然观63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写作手法64 英汉委婉语中体现的文化异同65 Elements on the Growth of Mary in The Secret Garden66 译者的身份67 论性别歧视68 浅析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69 谁在说话?——论作者-叙述者和译者-叙述者在原本和译本中的叙述声音的不同处理70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71 对《璃琅三部曲》中爱尔兰人的人性分析72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幽默73 足球评论员的评论语气对球迷看球的影响74 A Tentative Probe into the―Three Beauties‖ Principle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75 浅析美国嘻哈文化影响下的美国俚语76 An Analysis of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the English Past Tense77 论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创作及其特点78 商务谈判口译的语用失误的成因及负面影响对学习的启示79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80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看商标名称的英译81 英汉产品简介的对比分析82 习语的文化现象及翻译策略研究83 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浅析及对策84 Shaw and the Discussion Play85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86 Americans’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s Viewed from Two Movies Mulan and Kung Fu Panda87 《嘉莉妹妹》之悲剧性——基于嘉莉与赫斯特伍德的比较88 从文化视角谈中美儿童家庭教育观和教育方法的差异89 伊恩•麦克尤恩作品《赎罪》中的成长主题探析90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91 由英汉亲属称谓语看中英文化差异92 开放式教学理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模式探索93 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94 认知语境对文学文本翻译策略的影响95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翻译96 六种颜色词语的英汉互译探索97 跨文化交际在宝洁公司营销战略中的应用98 自救或被救: 小说《红字》分析99 《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和野性100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101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02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103 浅析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运用104 《可爱的骨头》的电影改编分析105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106 怎样结束诗歌:罗伯特•洛威尔的结尾107 中西戏剧发展快慢对比及其原因108 归化和异化在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109 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技巧11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rotagonists’ Growth in Native Son and Invisible Man111 “上”和“下”的意象图式及概念映射112 论英语奢侈品牌的文化及其翻译113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书信研究114 通过阅读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115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词汇差异116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117 A Lost New Woman in Patriarchal Society–Esther Greenwood’s Madness in Sylvia Plath’s The Bell Jar118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中国式英语119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回避方式120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121 澳大利亚文学中的丛林文化—以亨利•劳森《赶牲畜人的妻子》为例122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123 汉语新词及其英译策略研究124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125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126 浅析造成盖茨比悲剧的因素127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身份的矛盾性128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爱情观129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130 从“房间”意象看英国当代社会悲剧——哈罗德•品特作品解读131 唐诗意象英译中的文化障碍和策略132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133 从心理学角度探析爱米莉的爱情悲剧134 浅析《白牙》中爱的力量135 Human Nature and Redemption——Thoughts on Reading The Kite Runner136 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137 A Script-based Study of the Female Theme in Scent of a Woman138 模糊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研究139 南方时代变迁中的胜利者与失败者——《飘》中主要角色的性格与命运对比140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141 “合作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42 对话中语用意义的理论视角143 旅游景点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144 异化的美国梦:小说《教父》的主题解读145 英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146 从目的论视角看英汉成语的直译和意译147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148 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149 张爱玲与简奥斯汀的讽刺艺术比较150 分析《白鲸》中亚哈之死151 公示语翻译失当分析——以电影票等的顾客分析为例( )152 《魔戒》中的现实主义初探153 中美商务接待文化差异154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155 从《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156 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157 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以xx初中为例158 从跨文化的角度看翻译的归化与异化159 On Application of TBLT to Junior High School Oral English Teaching160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161 女性主义解读《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角162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Daniel Defoe’s Roxana and Emily Zola’s Nana163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164 论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化妆品说明书翻译165 从心理分析角度分析《屋顶丽人》中汤姆的升华166 中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167 A Brief Study on Brand Name Translation168 An Analysis of Imprisonment and Liberation in Great Expectations169 英汉习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转换170 论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171 英语写作中教师的书面反馈172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73 《老人与海》和《热爱生命》的生态比较174 从礼貌原则看中英委婉语的差异175 角色中体现的悲剧主题——《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之对比分析176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177 《七宗罪》的人性解剖178 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翻译的跨文化研究179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悲剧人生的分析180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181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182 A Comparison of Advertising Culture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183 英汉”黑色”的隐喻的对比研究184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185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186 《宠儿》女主人公赛斯人物形象分析187 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188 浅析英语体育新闻的汉译策略189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190 李清照“声声慢”英译本的对比研究191 论英语商务合同中状语从句的翻译192 论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日常生活的影响193 走出迷茫,寻回丢失的信念——富兰克林给毕业者的条忠告194 通过《荆棘鸟》来探究考琳麦卡洛的内心世界195 On Sister Carrie’s Broken American Dr 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196 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97 分析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悲剧意识198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199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200 试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冲破种族主义桎梏追求自由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