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合集下载

生理学——呼吸(一)

生理学——呼吸(一)

第五章呼吸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原理(一)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原动力: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所引起的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

1.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胸廓节律性的扩大或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主要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主要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肌辅助吸气肌: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等(仅在用力呼吸时起作用)(1)呼吸运动的过程:(2)呼吸运动的型式: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胸式呼吸: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一般情况下:腹胸混合式呼吸特殊情况:①仅胸式呼吸:妊娠后期女性、腹腔巨大肿块、腹水、胃肠道胀气、腹膜炎等因膈肌运动受限,主要依靠肋间外肌舒缩运动呼吸。

②仅腹式呼吸:胸腔积液、胸膜炎、婴幼儿等因胸廓运动受限,主要依靠膈肌舒缩运动进行呼吸。

2.肺内压❖吸气:肺容积增大,肺内压随之降低,低于大气压后,气体进入肺,随着肺内气体的增加,肺内压逐渐升高,至吸气末,肺内压升高到与大气压相等,吸气停止;❖呼气:肺容积减小,肺内压随之升高,高于大气压后,气体流出肺,随着肺内气体的减少,肺内压逐渐降低,至呼气末,肺内压降低到与大气压相等,呼气停止。

❖总结:肺内压:吸气——先降低后升高;呼气——先升高后降低。

3.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随呼吸运动而发生周期性波动。

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较大气压低3~5mmHg,平静吸气末,较大气压低5~10mmHg。

胸膜腔内压在平静呼吸时,始终低于大气压,若以大气压为0计,胸膜腔内压为负压。

用力呼吸时,胸膜腔内压波动幅度增大。

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压。

胸膜腔内压由肺回缩压决定。

胸膜腔负压的意义:①不仅扩张肺,而且使肺能随胸廓的张缩而张缩;②作用于胸腔内的腔静脉和胸导管,使之扩张,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保持负压的前提:胸腔保持其密闭性。

(二)肺通气的阻力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1)顺应性顺应性:是指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难易程度。

生理实验报告肺通气(3篇)

生理实验报告肺通气(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了解肺通气的生理机制,掌握肺通气功能的检测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肺通气的生理现象,分析影响肺通气的因素,从而加深对呼吸生理学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肺通气是指气体在呼吸过程中从外界吸入肺泡,再从肺泡排出体外的过程。

肺通气的动力来源于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其影响因素包括呼吸膜的厚度、呼吸膜的面积、通气与血流比值等。

通过测量肺通气量、最大通气量等指标,可以评估肺通气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肺活量计、肺功能仪、生理盐水、吸氧管、吸痰管、鼻导管等。

2. 实验仪器:计算机、生理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呼吸机、血压计、心电图机等。

四、实验方法1. 受试者取坐位,平静呼吸5分钟,待呼吸平稳后,开始实验。

2. 使用肺活量计测定受试者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和用力呼气量(FEV1)。

3. 使用肺功能仪测定受试者的最大通气量(MVV)。

4. 测量受试者的呼吸频率(R)、潮气量(VT)和每分钟通气量(VE)。

5. 观察并记录受试者在实验过程中的生理现象,如呼吸音、呼吸幅度、呼吸频率等。

6. 分析影响肺通气的因素,如呼吸肌力量、胸廓形态、呼吸道的通畅程度等。

五、实验结果1. 肺活量(VC):男性受试者平均为(4.2±0.5)L,女性受试者平均为(2.8±0.3)L。

2. 用力肺活量(FVC):男性受试者平均为(3.5±0.4)L,女性受试者平均为(2.3±0.2)L。

3. 用力呼气量(FEV1):男性受试者平均为(2.8±0.3)L,女性受试者平均为(1.9±0.1)L。

4. 最大通气量(MVV):男性受试者平均为(100±10)L/min,女性受试者平均为(80±5)L/min。

5. 呼吸频率(R):男性受试者平均为(16±2)次/min,女性受试者平均为(15±1)次/min。

6. 潮气量(VT):男性受试者平均为(0.6±0.1)L,女性受试者平均为(0.4±0.05)L。

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解析2018版 05呼吸

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解析2018版 05呼吸

第五章呼吸考查内容:1. 肺通气的原理:动力和阻力,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 肺换气: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4. 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存在和运输形式,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 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知识点1:肺通气的动力一、直接动力:肺内压-大气压二、原动力:呼吸肌的舒缩活动A型题1.(1990)肺内压在下列哪一个呼吸时相中等于大气压:A 吸气初和呼气初B 呼气初和吸气末C 呼气初和呼气末D 吸气初和呼气末E 呼气末和吸气末答案:E 层次:记忆考点: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解析: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差值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肺内压小于大气压,产生吸气;肺内压大于大气压,产生呼气。

而在吸气末和呼气末时,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2.(1991,2004)肺通气的原动力是:A 气体分压大小B 肺内压变化C 胸内压变化D 肺本身的舒缩活动E 呼吸肌的舒缩活动答案:E 层次:记忆考点:肺通气的原动力解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运动是产生肺通气的原动力。

三、呼吸运动的型式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平静呼吸(12~18次/分;吸气主动,呼气被动);用力呼吸知识点2:胸膜腔内压一、形成原因: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大气压-肺的回缩力= -肺的回缩力条件肺的容积< 胸廓的容积→ 肺处于扩张状态→ 肺回缩力胸膜腔密闭A型题3.(2001)吸气时吸气肌收缩,胸内压将:A 等于零B 负值减小C 更负D 等于肺泡内压E 等于大气压答案:C 层次:应用考点:胸膜腔内压的形成原因解析:胸膜腔内压等于-肺回缩力。

吸气时,肺容积增大,肺回缩力相应增大,导致胸膜腔内压负值增大,实际压力降低。

二、生理意义维持肺的扩张状态促进静脉血和淋巴回流X型题4.(1993,2005)胸膜腔内负压有助于:A 保持胸膜腔的密闭B 肺的扩张和实现肺通气C 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D 胸腔大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答案:BD 层次:记忆考点:胸膜腔内压的生理意义解析:胸膜腔内负压有助于维持肺的扩张状态,促进静脉血和淋巴回流。

肺功能评估分级标准

肺功能评估分级标准

肺功能评估分级标准
肺功能评估分级标准通常有以下几种:
1. 肺功能根据肺活量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五级。

具体如下:
1级:肺活量基本正常,最大通气量和肺活量接近正常。

2级:肺活量稍减退,最大通气量预计值只有20%\~25%的降低,可以平地走路无症状,但上楼梯可能会出现呼吸异常。

3级:肺活量显著减退,最大通气量预计值可有50%\~60%的降低,平地走路出现呼吸困难,但慢行多不受影响。

4级:肺活量严重损害,最大通气量预计值可有70%\~80%的降低,走路更缓慢,短时间就出现气急,通常不能继续步行。

5级:呼吸衰竭,最大通气量预计值最大降低大于80%,静息状态下即出现呼吸困难和气急。

2. 肺功能根据肺通气情况可分为五级:
一级:基本正常,最大通气量和肺活量接近正常。

二级:稍减退,最大通气量预计值只有20%\~25%的降低。

请注意,具体的分级标准可能因评估方法和研究目的而有所不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分级应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如有关于健康的疑问,请咨询专业医疗意见或医生。

5生理学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第五章呼吸

5生理学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第五章呼吸

生理练习题第五章呼吸一、名词解释1、呼吸2、肺通气3、呼吸运动4、肺内压5、胸内压6、弹性阻力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8、潮气量9、肺活量10、肺通气量11、生理无效腔12、肺泡通气量13、通气/血流14、血氧饱和度15、氧解离曲线二、填空题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又包括和。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3、肺通气的阻力有和两种。

弹性阻力用来度量,它与弹性阻力成关系。

4、肺的弹性阻力来自和,尤以为主。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它以单分子层覆盖在肺泡液体分子层上,具有作用。

6、肺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它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口径的影响,其中是影响其阻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7、肺总量等于四种基本肺容积:、、与之和。

8、功能残气量等于与之和。

9、生理无效腔等于和之和,其中正常人接近于零,因此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后者正常成人约为 mL。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和。

11、正常成人的通气/血流比值为。

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增大,相当于;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减小,则相当于产生。

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缺氧。

12、O2和CO2都以和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运输,以为主。

13、O2主要以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形成和。

1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和血红蛋白自身性质。

15、氧合血红蛋白呈色,去氧血红蛋白呈色。

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黏膜、甲床或皮肤将呈紫色,称为。

16、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和,可感受动脉血中的变化。

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可感受的变化。

17、当动脉血中CO2浓度,H+浓度升高或O2分压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三、选择题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动力1、推进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A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B、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的压力差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D、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2、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D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B、肺的扩大和缩小C、胸廓的扩大和缩小D、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3、以下过程属于被动过程的是( C )。

肺通气名词解释生理学

肺通气名词解释生理学

肺通气名词解释生理学
肺通气一般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通气功能一般是指衡量空气进入肺泡以及废气从肺泡排出过程中的动态指标,通常指的是肺的呼吸吐纳功能,是肺的生理状态,所以肺通气一般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

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气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而胸廓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实现通气的动力,外界的空气被人体经呼吸道吸入到肺内,此过程只是一个气体进入肺的过程,并不包括气体的交换。

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检查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一秒率和肺泡通气量。

主要是检查呼吸道通畅程度和肺容量的大小,有助于早期发现肺气道病变,判断病情的严重性、病因、病变部位及预后,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必要检查。

若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予以针对性治疗。

肺通气功能检查

肺通气功能检查

肺通气功能检查介绍肺通气功能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肺部功能的临床检查方法。

通过测量呼吸系统的各项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肺部的通气情况,评估肺部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检查方法肺活量测定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在最大吸气或最大呼气后能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肺活量测定旨在评估一个人的呼吸肌力和肺泡容积。

常见的肺活量测定方法包括:•肺活量测定(VC):通过要求患者深吸气后尽力呼出,测定呼出的最大气体容积来评估呼出活动的能力。

•肺容积测定(RV):通过测量患者在最大吸气或最大呼气后剩余的气体量来评估肺泡容积。

呼气流量测定呼气流量测定可以用来评估气道通畅度、呼吸道狭窄以及呼气阻力。

常见的呼气流量测定方法包括:•呼气流量-体积曲线测定(FEV):通过记录患者在规定时间内的呼气流量和呼气体积,绘制呼气流量-呼气体积曲线,评估肺部通气功能。

•峰流速测定(PEF):通过测量患者在最大吸气后呼气时的最大流速来评估呼气功能。

气体交换功能测定气体交换功能测定可以帮助评估肺部气体交换功能,了解患者的呼吸机能。

常见的气体交换功能测定方法包括:•肺弥散功能测定(DLCO):通过评估肺泡-血液界面上气体的弥散能力,测定肺泡一氧化碳摄取能力来评估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测定(PETCO2):通过测量患者呼气末的二氧化碳分压来评估肺部的通气功能。

临床意义肺通气功能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医生:1.评估患者的肺功能:肺通气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肺活量、气流速度、气体交换等指标,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肺功能状态。

2.诊断呼吸系统疾病:肺通气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纤维化等。

3.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通过测定肺部功能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肺部疾病的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4.肺功能监测:肺通气功能检查可以作为一种肺功能的监测手段,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

结论肺通气功能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手段,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肺部通气情况,评估肺部疾病及其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第九版生理学第五章 呼吸

第九版生理学第五章 呼吸

液体中的气体分压也称为气体的张力
动脉血 混合静脉血 40 46 组织 30 50
血液和组织中气体的分压(mmHg) PO2 PCO2 97~100 40
生理学(第9版)
二、肺换气
(一)肺换气过程
气体的分压差的作用 O2:肺泡血液 PCO2:血液肺泡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示意图
生理学(第9版)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生理学(第9版)
一、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
(一)气体的扩散
气体分子从压力高压力低扩散,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的容积称为气 体扩散速率(diffusion rate, D): 气体的分压 (partial pressure, P) 气体的分子量 (MW)和溶解度S
扩散面积(A)和距离(d)
过程:呼吸肌收缩/舒张胸廓的扩大/缩小肺内压/压力差
吸气(主动):膈肌、肋间外肌收缩
呼气(被动):膈肌、肋间外肌舒张 型式: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平静呼吸/用力呼吸
生理学(第9版)
一、肺通气的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2. 肺内压 (intrapulmonary pressure):肺泡内气体的压力(随呼吸运动而变)
1. 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平静呼吸时肺和胸廓的总顺应性(CL+chw)为0.1L/cmH2O
2. 非弹性阻力(inelastic resistance)
惯性阻力+黏滞阻力(小,忽略不计) 气道阻力:80%90% (气流速度、气流形式、气道口径R∝1/r4)
生理学(第9版)
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比顺应性 平静呼吸时的肺顺应性 (L/cmH分+肺表面张力 肺泡II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肺表面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2.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1)生理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每次呼吸使肺 泡内气体更新 换气1/7
8
(2)肺泡通气量
概念:每分吸入肺泡的新 鲜空气量。或是指实际能 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 效通量。
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
意义:反映肺通气的实际效能。
9
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13
一、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
(一)气体的扩散
气体扩散的动力:气体分压差。


气体扩散速率: 指单位时间气体扩散的容积。
14
影响气体扩散速率的因素
△PO2比△PCO2大约10倍
S O2比SCO2小约24倍
扩散
MW O△2比PM*TW*ACO2之比约3S2:44 系数
经D计∝算-:---二---氧---化--碳的* 扩--散---系---数-- 是氧气
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更利于气体交换
11
开心一刻
四只老鼠吹牛: 甲:我每天都拿鼠药当糖吃;乙:我一天 不踩老鼠夹脚发痒;丙:我每天不过几次 大街不踏实;丁:时间不早了,回家抱猫
去咯。
第三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本节主要内容: 1.呼吸气道各个部位的气体分压情况。 2.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基本原理。 3.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重点)
17
(二)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1.气体扩散系数(或扩散速率)
△P*T*A D∝ ------------
d
S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W)1/2
扩散 系数
18
2.呼吸膜的生理状态 ----面积和厚度
肺纤维化、肺水肿 时 呼吸膜增厚
肺不张、肺实变、肺 气肿或肺毛细血管关 闭和阻塞均使呼吸膜 扩散面积减小
4
气道 狭窄 对用 力呼 气量 的影

5
(二)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1.肺通气量 (1)肺通气量
是指每分钟进或 者出肺的气体总 量,其等于呼吸 频率乘以潮气量。
6
(2)最大随意通气量 Maximal ventilatory capacity
概念:是指在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 吸人或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意义:反映单位时间内全部通气能力达到的通气 量;可评价一个人能进行多大运动量的生理指标 之一。 (3)通气贮备百分比=(最大通气量—每分肺泡通 气量)×100%÷最大通气量。正常值:≥93% 。
25
第三节 气体在血中的运输
本节主要内容: 1.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重点) 2.氧与血红蛋白结合特点。 3.血气分析常用指标:血氧容量、血氧含量、
血氧饱和度。(重点) 4.氧解离曲线的特征。(熟悉) 5.二氧化碳解离曲线特征。(了解)
26
一、氧和二氧化碳在血中存在的形式 物理溶解(少量) 化学结合(主要)
19
3.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VA/Q)
(1)概念:是指 每分肺泡通气量和 每分肺血流量之间 的比值。 (2)正常值:0.84
20
(3)肺通气/血流比值生理意义
>0.84时,说明肺泡通气过剩,血流不足,意味 着肺泡无效腔增大。
<0.84时,说明肺泡通气不足,血流过剩,意味着 出现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d的20倍
(MW)1/2
D O2比DCO2小约2倍
15
(二)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
1.呼吸气和肺泡气的成分和分压
氧气分压:大气→肺泡气→动脉血→组织细 胞; 二氧化碳分压:组织细胞→混合静脉血→肺 泡气→大气; 氧气分压差>二氧化碳分压差。
16
二、肺换气
(一)肺换气过程
O2与CO2的扩散迅速,仅需0.3s就达平衡。而正常情 况下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的时间约0.7s,所以当血液 流经肺毛细血管全长约1/3时,已经完成肺换气过程。
2. Fe 2+与氧气是结合,属氧合反应, 不是氧化反应。
3.1分子Hb可结合4分子O2。 每1克Hb可以结合
1.34~1.39ml的O2。 4.氧离曲线呈S形。
30
氧与血红蛋白结合的变构效应
促进盐键断裂
去氧Hb+氧气
(T型,呈 蓝色)
促进盐键形成
氧合Hb
(R型,呈 现鲜红色)
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肺容积和肺容量
1
(一)肺容积和肺容量
1、肺容积
(1)潮气量 (2)补吸气量 (3)补呼气量 (4)余气量
2、肺容量
(1)深吸气量 (2)肺活量与用力呼气量 (3)功能余气量 (4)肺总量
2
肺活量 ( vital capacity; VC)
概念:尽力吸气后,再尽 力呼气所能呼出气体的最 大量。
无效腔增大→肺泡通气量↓ →动脉血 PCO2↑、PO2 ↓ →刺激化学感受器→呼吸加 深加快。
10
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比较
呼吸频率 潮气量 肺通气量 肺泡通气 (次/min) (ml) (ml/min) 量
(ml/min)
16
500
8000
5600
8
1000
8000
6800
32
250
8000
3200
21
老鼠没女朋友特别郁闷,终于一只蝙蝠答 应嫁给他,老鼠十分高兴。别人笑他没眼 光,老鼠说:你们懂什么,她好歹是个空姐。
肺内部不同部位的VA/Q不一样
肺尖的VA/Q最 高,达3.3
肺底VA/Q最小, 仅0.63
23
三、组织换气
组织换气 与肺换气 相似
24
小结
本节课重点内容: 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量等概 念;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概念;通 气/血流比值的理解。
VC=TV+IRV+ERV。
正常值:男3500ml;女 2500ml。
意义:反映肺一次通气有最 大能力。
缺陷:不能充分反映肺组 织弹性及气道通畅程度。
3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
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 大气体量。 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FEV) 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定 时间(分别是1、2、3秒末)内所能呼出的气体 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83%;96%;99%
二、氧的运输 主要形式:物理溶解
(1.5%)和氧合血红 蛋白(HbO2,98.5%)
27
(一)Hb的分子结构
28
(二)Hb与O2结合特征
Hb + O2
暗红色
PO2高的(肺) PO2低的(组织)
HbO2
鲜红色
缺O2
去氧Hb含 量> 50g/L
发绀
29
Hb与O2结合的特征
1.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主要 受PO2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