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产生不同的色觉是由于三种视锥细胞兴
奋程度的比例不同:
0:0:97 蓝色感觉
99:42:0 红色感觉
31:67:36 1:1:1
绿色感觉 白色感觉
四 、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一)视力(视敏度)
概念:眼分辨细小结构的能力。 衡量标准:以人能看清最小视网膜像为标准
视力表制定: 人眼在5米处看清:第10行E字时,视角为1’,视力
(1)色素细胞层:保护作用,防止强光刺激。输送 营养物质。 (2)感光细胞层 (3)双极细胞层 (4)神经细胞层
2.感光细胞及其特曾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在视网膜分布 很不均匀 黄斑: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多 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无视杆细胞
周边部视杆细胞多,视锥细胞少 盲点:无感光细胞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所含的感光色素不同 视杆细胞只有视紫红质,视锥细胞有三种
分布密度和对触、压觉的敏感程度: 鼻、口唇、指尖高 胸、腹部次之 手腕、足最低
2.触觉域和两点辨别阈:将两个点状刺激同 事或相继触及皮肤,人体能分辨出这两个刺 激点的最小距离。成为亮点辨别域。
逐渐增高 手指 口唇 脚趾 足背 腹 胸 背
(二)温度觉
冷觉和温觉合称温度觉,它们各自独立。 温度超过30-46C0热点,皮肤感觉热,温度在升高, 只有痛觉,温度低于30C0,冷觉。
传导纤维
躯体传入纤维 (快痛Aδ,慢痛C)
自主N传入纤维
2 牵涉痛
①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
过敏现象。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患病器官 心
胃、胰 肝、胆 肾脏 兰尾
体表疼痛 心前区 左上腹 右肩胛 腹股 上腹部
部 位 左臂尺侧 肩胛间
沟区 或脐区
医学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本 节
➢眼为什么能看见物体?
涉 ➢有些人的眼看东西模糊可能有哪些原因? 及
的 ➢为什么有的动物白天能看见,晚上看不见?
一 有的却白天看不见,晚上能看见?
些 问
➢盲点和色盲是怎样产生的?
题 ➢……
视觉怎样产生的?
视觉器官 视网膜: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眼)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视觉产生过程:
2、瞳孔的调节
瞳孔大小变动范围:1.5-8.0mm
随物距远近而变化 随入射光线强弱而变化
瞳孔对光反射:指瞳孔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发生变化 的反射活动。
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反射性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意义:①减少入眼的光线量。 ②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3、双眼球会聚---辐辏反射
双眼注视近物时,发生的眼球内收 和视轴向鼻侧集拢的现象。
成像大小计算:
AB(物体的大小) ab(物像的大小)=
Bn(物体至节点的距离)
×nb(节点至视
网膜距离)
▲(三)眼的调节 :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和两眼球会聚。
1、晶状体的调节
视近物时增加屈光度仍能看清物体。 主要由晶状体弹性决定。
视近物(物距≤6m) →物像模糊→视觉皮层→中脑 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 睫状神经节→睫状(环行)肌收缩→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变凸(前凸为主)→聚焦点前移至视网膜→ 成像清晰
❖ 无光照时:cGMP控制的钠通道与钠泵平衡 维持RP,-30mV。
❖ 光照时:cGMP分解,钠通道关闭,导致超 级化,-60mV。
❖ 超级化的大小随光照的强度改变。
光照
无光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变视紫红质Ⅱ(中介物)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ppt课件

第二节 视觉器官
2.远视 :前后径过短,折光力过弱。 远点消失、近点远移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3.散光
角 膜 呈 非 正 球 面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二、眼的感光功能 (一)视网膜结构特点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主要途径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 声波→外耳道→鼓膜→鼓室空气→圆窗→内耳 2.骨传导 声波→颅骨振动→颞骨岩部耳蜗内淋巴振动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三、内耳的感音功能 (一)耳蜗的结构特点: 三个腔:前庭阶、蜗管和鼓阶。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第三节 听觉器官 第四节 前庭器官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概述
感觉: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感觉的产生:感觉器官 传入通路 感觉中枢 (感受器)
感受器: 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 装置。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三)暗适应和明适应
1. 暗适应 人从亮光处进入暗处,最初视物不清,
经一定时间才恢复暗视力 2. 明适应
人从暗处进入亮光处,最初一片耀眼 光亮,片刻才能恢复明视力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 听觉器官
外耳、中耳为传音功能 内耳 生理学 第(耳九章 蜗感觉器)官为的功感能 音功能
生理学课件: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2. 耳蜗微音器电位 cochlear microphonic potential(CM)
⑴定义: ①耳蜗受到声波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
构所记录到的,与声波频率及幅度完全一致 的电位变化;
②是多个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复合表现。
⑵特性: ①等级式反应; ②无真正阈值; ③无潜伏期和不应期; ④不易疲劳,不发生适应; ⑤对缺氧和深麻醉相对不敏感。
卵 圆 窗 膜
长臂:断臂=1.3:1
中耳增压
18.6
鼓膜 :卵圆窗膜
1.3
听骨链杠杆作用
24.2
总增压效应
(18.6 x 1.3)
(三) 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
1. 气传导 (气导)
声波
2. 骨传导 (骨导)
↓
颅骨
↓ 声波→外耳→鼓膜→听骨链→ 卵园窗→耳蜗
→淋巴液→基底膜 → 听毛细胞→微音器电位→
判断眼调节能力大小的指标。 近点越近,弹性越好,调节力愈强。
10岁儿童 近点 9cm
20岁青年
11cm
60岁
83cm
老视
(2)瞳孔的调节:瞳孔缩小 瞳孔近反射或瞳孔调节反射
意义:视近物瞳孔缩小,减少折光系统球面像 差和色像差,视网膜成像更清晰。
(3)视轴会聚:辐辏反射 convergence reflex
部开始,向蜗顶 传播;
2.声波频率不同,
行波传播的远近
不同。
蜗底
声波频率愈高→行波 传播愈近→最大振幅靠近 卵圆窗即蜗底;
声波频率愈低→行波 传播愈远→最大振幅靠近 蜗顶。
蜗底受损影响高频音听力 蜗顶受损影响低频音听力
3.中枢对声音频率(音调)的分析:
(1)每一频率声波在基底膜上都有一 个最大振幅区→此区毛细胞受刺激最强 →该处的听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最多。
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讲义-09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人体主要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躯体感觉(包括皮肤感觉与深部感觉)和内脏感觉等。
第一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一般生理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构成各种复杂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有眼、耳、前庭、嗅上皮、味蕾等器官,都分布在头部,称为特殊感觉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与特异敏感性各种感受器只对一定性质的刺激高度敏感,这种特性称为特异敏感性。
每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引起感觉。
引起某种感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和感受器电位各种感受器把作用于它们各种形式的刺激的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过程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受刺激时,在感受器细胞或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相应的电位变化,前者称为感受器电位,后者称为启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慢电位,具有局部兴奋的特征。
当它引发传入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时,才标志着这一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功能的完成。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各种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就是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觉的性质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高级中枢的部位。
(四)感受器的适应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继续存在,但由其所诱发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逐渐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
第二节视觉器官人脑所获得的关于周围环境的信息中,大约95%以上来自视觉。
引起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是眼,它由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和作为附属结构的折光系统等部分组成。
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nm的电磁波。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ppt课件

眼经过调节后,只要物体离眼的距离不小于近点,也能在
视网膜形成清晰的像。
非正视眼:屈光不正(ametropia)
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平行光线不能在 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称为非正视眼,即屈光不正。
近视 远视 散光
ppt课件
24
25
常见的屈光不正及矫正方法
折光异常 产生原因 成像位置 矫正方法
22
概念:瞳孔的大小随光照强度而变化。强光下瞳孔 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的现象。 特点:具有双侧效应(互感性对光反射)。 意义:①调节光入眼量 , 使视网膜不因光线过强受 到损害,也不因光线过弱而影响视觉。 ②判断麻醉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ppt课件
22
3.双眼球会聚(convergence reflex)
1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ppt课件
1
目的要求
2
掌握: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调节;近点的概念;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敏度、暗适应和明 适应、视野的概念。 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基底膜的振动和行 波理论。 熟悉:视紫红质的光化学特性;三原色学说;耳廓 和外耳道的集音作用;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耳 蜗的生物电现象。
概念:每种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形式。
如:眼的适宜刺激:一定波长的电磁波 耳的适宜刺激:空气振动的疏密波
非适宜刺激也可引起反应,但需刺激强度大
ppt课件
8
9 ㈡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transducer function)
各种形式刺激
感受器 换能
传入神经动作电位
过程:刺激→过渡性电位变化→传入神经AP
(即感受器电位or发生器电位)
一种慢电位,具有局部兴奋的性质: ①不具有“全或无” 的特征;②可总和 ③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生理第09章 感觉器官功能

⑵功能作用:
能如实地把声波振动传递给听小骨。
听小骨:
⑴结构特点:
由锤骨-砧骨-镫骨依次连接成 呈弯曲杠杆状的听骨链。
⑵功能作用:
增强振压(1.3倍),减小振幅(约1/4),防 止卵圆窗膜因振幅过大造成损伤。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气传导 + 骨传导
听觉:气传导 + 骨传导
•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骨链 卵圆窗 耳蜗 螺旋器 耳蜗神经 听觉中枢 听觉
折光能力↑
物像前移落在视网膜上
视觉清晰
视近物时晶状体和瞳孔的调节
晶状体调节的能力有一定的限
近点:是指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的距离
(表示晶状体调节的能力)
近点越近,说明晶 状体的弹性越好。
2.瞳孔调节:瞳孔近反射 瞳孔光反射瞳孔近反射:当视近物时,• 晶状体的凸度增加的同时伴有双侧瞳孔缩小。
意义:调节入眼光量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及色像差。
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 球的形态异常,平行光线不 能在视网膜上产生清晰的 物像 , 称为屈光不正 ( 非正 视眼)。
常见的有: 近视 远视 散光
二、眼的感光功能
1、视网膜结构
光感受器: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2、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两种感光细胞的结构、功能比较
项
结
构 特 征 种族差异 功
目
布
能
作 用
3、感光细胞内的光化学反应与换能
• • • • 视紫红质
强光 弱光 补充
视蛋白+视黄醛
维生素A
( 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
感光细胞内的光化学反应 膜电位变化 冲动 视觉中枢 视觉
视神经
4、色觉:
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的比例不同,产生的色觉也不同。
生理学第九章__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及答案

底膜的
。
49.耳蜗毛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的电位与一般细胞不同,因其顶端的浸浴液为
,
使该处膜内外的电位差可达
mV 左右;而毛细胞周围的浸浴液为
,该处膜
内外的电位差只有
mV 左右。
50.前庭器官包括
、
和
,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都称
为
。
51.椭圆囊和球囊的适宜剌激是
,壶腹嵴的适宜剌激是
。
52.味觉的感受器是
,四种基本味觉是指
3
n
61.视近物时使之成像聚集在视网膜上的主要调节活动是: A.角膜曲率半径变大 B.晶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增大 C.晶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变小 D.眼球前后径增大 E.房水折光系数增高
62.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 A.睫状肌收缩,虹膜环形肌收缩及瞳孔缩小 B.睫状肌放松,虹膜环形肌收缩及瞳孔缩小 C.睫状肌和虹膜环形肌均放松,瞳孔散大 D.睫状肌收缩,虹膜辐射肌收缩,瞳孔扩大 E.睫状肌舒张,虹膜辐射肌收缩,瞳孔扩大
,平时处于
,当吞咽或呵欠时
。
46.声波由外界传入内耳的两种传导途径包括
和
。正常听觉的引起主
要通过
传导实现的。
47.骨传导是指外界空气的振动,直接引起
的振动,最终引起
振动的
传导途径。
48.按照行波学说的观点,声波频率愈低,行波传播的距离愈
,最大振幅愈靠
近基底膜的
;声波频率愈高,行波传播的距离愈
,最大行波振幅愈接近基
63.眼的最大调节能力由下列哪项表示? A.瞳孔缩小的程度 B.能够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C.晶状体曲率半径的变化 D.视网膜像的大小 E.视角的大小
64.眼经充分调节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之点,称为: A.主点 B.节点 C.焦点 D.近点 E.远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张志鹏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述 视觉器官 听觉器官
第三节
第四节
前庭器官
第一节
概述
感觉: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感觉的产生:感觉器官 传入通路 (感受器) 感觉中枢
感受器: 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 装置。 感觉器官: 感受器+附属结构 眼、耳、舌、鼻、前庭器官
第一节
概
述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适宜刺激
眼:光波 (二)换能作用 (三)编码作用 耳:声波
(四)适应现象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人体大约有 70 %以
上的信息来自视觉。
眼的适宜刺激:波长
380 ~ 760nm 的电磁波。 折光系统 感光系统
第二节
视觉器官
可见光 眼的折光系统
折射成像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二、眼的感光功能
(一)视网膜结构特点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两种感光细胞的结构、功能比较
项 目
适宜刺激
视锥细胞
强光
视杆细胞
弱光
光敏感度
专司视觉 分 辨 力 感光色素 种属差异
低(强光→兴奋)
明视觉 + 色觉 强(分辨微细结构)
高(弱光→兴奋)
暗视觉 + 黑白觉 弱(分辨粗大轮廓) 只有视紫红质1种
有感红、绿、蓝光色素3种 鸡、鸽类
鼠、猫头鹰
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暗光下 视紫红质 明光下 缺乏维生素A 夜盲症 视蛋白+视黄醛 暗适应延长
第二节
视觉器官
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人视网膜中有三种不同视锥细胞,有三种视色素,
以一定比例使三种视锥细胞兴奋,产生不同色觉 缺乏某种视锥细胞—色盲 视锥细胞功能减弱—色弱 多为先天因素 多为后天因素
第三节
听觉器官
外耳、中耳为传音功能 内耳 (耳蜗) 为感音功能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一、听阈与听域
人耳的正常听阈和听域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二、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一)外耳的功能
1.耳廓: 收集声波;判断声
源方向
2.外耳道:声波传导;共鸣 腔作用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二)中耳的功能
1.鼓膜:
鼓膜:卵圆窗=59.4∶3.2mm2=18.6∶1 2.听骨链: 锤骨柄(长臂):砧骨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臂)=1.3:1 总的增压效应:18.6×1.3=24.2倍
第二节
视觉器官
2.瞳孔的调节
强光照射 瞳孔缩小
弱光照射 瞳孔扩大
第二节
视觉器官
3.双眼球会聚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三)眼的折光异常 1.近视 :前后径过长,折光力过强。 远点、近点都近移
第二节
视觉器官
2.远视 :前后径过短,折光力过弱。 远点消失、近点远移
第二节
视觉器官
3.散光
角 膜 呈 非 正 球 面
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视N AP 视觉中枢→视觉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眼折光能力最 强的部位是空气-角 膜界面。 ∴不戴潜水镜潜 水时,水中视物模糊, 原因是空气-角膜界 面的折射率↓所致。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眼的调节
第二节
视觉器官
1. 晶状体的调节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第二节
视觉器官
近点
能看清物体最近的距离
第三节
听觉器官
3.咽鼓管 维持鼓室内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的平衡。 潜水、飞机降落时→鼓室内压<外界→鼓膜内 陷→耳鸣、听力↓、疼痛甚至鼓膜破裂。 耳咽部慢性炎症时→咽鼓管粘膜水肿 ,管腔狭 窄或闭锁→鼓室内的气体被吸收→鼓室内压力↓→
鼓膜内陷→耳闷、耳鸣及重听的症状。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主要途径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 声波→外耳道→鼓膜→鼓室空气→圆窗→内耳 2.骨传导 声波→颅骨振动→颞骨岩部耳蜗内淋巴振动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三、内耳的感音功能 (一)耳蜗的结构特点: 三个腔:前庭阶、蜗管和鼓阶。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三、与视觉有关的生理现象
(一)视力(视敏度)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二)视野
鼻侧小,颞侧大
白色兰色红色绿色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三)暗适应和明适应 1. 暗适应 人从亮光处进入暗处,最初视物不清, 经一定时间才恢复暗视力 2. 明适应 人从暗处进入亮光处,最初一片耀眼 光亮,片刻才能恢复明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