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44光的色散教案 精品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4光的色散教学设计-word文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4光的色散教学设计-word文档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4.4光的色散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白光的组成,了解物体颜色的成因,体验色光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用实验让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色光的混合知识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使学生对探索自然充满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

(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

2.难点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科学探究法。

教具准备演示实验:水槽、平面镜、光碟、两个相同的三棱镜、投影仪、铁架台、光屏。

学生实验:三只聚光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胶片、光屏、放大镜、颜料盒、调色板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什么灯光照明最合适?生甲:用柔合的灯光最合适。

生乙:用柔合的白色灯光最合适。

师:对,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

你知道吗?一朵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可爱,可是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彩。

所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柔和的白光最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白光的色散现象。

二、新课教学导入课前要求你们做课本P66图4—28实验,实验观察:太阳光经玻璃、水反射和折射后产生的现象,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看到了白色的太阳光变成彩色的了。

师:做这个实验,最好在阳光下进行。

纸板离盛水脸盆近了,光斑展不开,现象不够明显,远了,光斑亮度不够,现象也不明显,所以实验时要进行调整,获得较好效果、师:将光碟放在阳光或日光灯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观察从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还是白光吗?有几种颜色,分别叫什么?七色光从第二个三棱镜射出后,是什么颜色的光?生甲:从第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不是白光,是七种颜色的光,分别叫红、橙、黄、绿、蓝、靛、紫。

生乙:七色光从第二个三棱镜射出后又变成一束白光。

师: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七种颜色的光汇合后变成一条白色光带,叫色光的复合。

4.4光的色散—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4.4光的色散—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第四节光的色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谱、单色光、复色光、三原色光等概念;(2)初步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解释简单的有关物体的颜色现象。

2、能力与方法:(1)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实验能力,渗透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2)通过小组实验、观察、讨论活动,能归纳决定的物体的颜色主要规律;(3)学生能根据实验目的、步骤和要求,使用给定的实验器材,完成较简单的实验任务;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初步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亲和感;(2)养成主动关注周围世界,乐于思考和想象的学习习惯;(3)形成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光的色散及色的复合。

2、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现象的基本方法。

难点: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实验。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学生活动1】猜猜图片是什么?【思考】绿色太阳是怎样形成的?据美国每日科学网报道,1979年7月,波兰快艇运动员乌尔班奇克率领“晨星”号帆船从旧金山往太平洋波利尼西亚方向驶去。

到达萨摩亚群岛后,舵手突然高呼:“快看,那边有个绿色的太阳”,大家举目望去,那绿色的太阳呈现了二三秒钟,转眼即逝。

几天后的傍晚,舵手和另外两个船员再次看到了绿色太阳,时隐时现,像是在和船员们捉迷藏。

【学生活动2】看图片思考:➢彩虹是怎么产生的?➢红花绿草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二、新课教学1、光的色散【探究活动】动画:用三棱镜对着太阳光,透过三棱镜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现象:出现一个彩色的光斑。

结论:➢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的现象。

➢单色光:不能分解为其它颜色的光。

例如:红光、蓝光、绿光等➢复色光:能分解为其它颜色的光。

例如:太阳光、白光等➢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备课教学设计:4.4光的色散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备课教学设计:4.4光的色散
要求: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现象和结论等,字数不限。
4.利用网络资源或书籍,了解光的色散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激光技术、光纤通信等,撰写一篇科普短文。
要求:短文需包括光的色散在相应领域的具体应用、原理和意义,字数在500字左右。
5.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探讨光的色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6.总结反馈,巩固提高:在教学结束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的疑问,巩固学生对光的色散知识的掌握。
7.作业布置,拓展学习:布置与光的色散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教学评价,持续改进: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实验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色散现象、光谱、牛顿光的色散理论等知识点。
2.梳理光的色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强调学习方法,提醒学生注重实验观察、思考原理、学以致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光的色散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4.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光的色散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教育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创新。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光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倡导节能减排、绿色生活。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讨论成果,形成文字报告,字数不限。

4.4光的色散 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4.4光的色散 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4.4光的色散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第四节《光的色散》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了解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了解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影响。

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2.难点: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教学用具】教具:投影仪、三棱镜、自制纸玫瑰、自制追光灯、自制演示用暗箱学具:自制小暗盒、红、绿、黑、白纸片,白光手电筒、光的三原色及合成实验器、手持直视分光镜、有色眼镜【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小魔术:纸花变色。

颜色的瞬间变化引起学生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兴趣。

为什么花儿的颜色看起来变了呢?2.欣赏图片组合,感受光的神奇。

为什么风雨之后才见彩虹呢?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授课过程(一)光的颜色1.光的色散(1)复习:三棱镜及其对光的折射作用,演示作图。

(2)演示:光的色散。

先介绍实验改装后器材组合,之后观察屏幕上的七色光带。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__红__、_橙___、_黄___、__绿___、_蓝___、_靛____、_紫___七种颜色的光?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3)学生活动:用手持直视分光镜观看七色光带,加深对白光是七种色光混合的认识。

(4)学以致用:你在生活中是否看到过自然界中的彩虹?如果看到过?请你回忆一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看到彩虹的?谁充当了三棱镜的作用?2.色光的三基色(1)过渡:播放有关美丽中国的视频短片,既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能从电视可以让我们不出家门就可以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可以看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提出问题:电视机是怎么发出这么多种多姿多彩的光的?(2)图片展示:电脑屏幕上被放大的三色光点。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备课教学设计:4.4光的色散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备课教学设计:4.4光的色散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备课教学设计:4.4光的色散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

2.掌握计算光的折射角度和色散角度的方法。

3.能够分析光的色散现象对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

2.计算光的折射角度和色散角度的方法。

3.光的色散现象对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掌握计算光的折射角度和色散角度的方法。

2.分析光的色散现象对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2.实验观察与分析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彩虹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光的色散现象吗?了解它是如何形成的吗?2.1 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定义:光经过折射后,根据不同频率的光波传播速度不同,从而发生弯曲现象,使无色光分解为七色光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提示学生观察彩虹的颜色,解释光的色散现象。

2.2 计算光的折射角度和色散角度的方法•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和斯涅尔定律的公式。

•提供实例进行计算练习。

3. 实验探究(30分钟)3.1 准备实验材料•白色光源(例如白炽灯)•三棱镜•物体(例如塑料玩具、水晶球等)3.2 进行实验1.将白色光源放置在适当位置,以确保光线可以通过三棱镜。

2.将物体放在白光束的路径上。

3.调整三棱镜的角度,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并记录发现。

3.3 实验分析与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并分析产生色散的原因。

•提问:光的色散现象对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提供一些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与光的色散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作业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种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其中光的色散现象的影响,并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理论讲解、实验探究和练习讨论结合的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4.4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4.4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能够辨别不同颜色的光,并理解色散的本质。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色散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实例中,如彩虹、棱镜等,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己。同时,我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关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获知识和快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4.4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四章第四节“光的色散”。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光的色散是什么现象?”,“光的色散有哪些应用?”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色散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教师讲解光的折射规律,如斯涅尔定律等,让学生理解色散的物理本质。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44光的色散学案 精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44光的色散学案 精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4.4光的色散学案一:自主学习:1.白光不是单色光,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色光的三基色是指:___________颜料的三原色是指: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1.[想想做做]在做好“色散”的演示实验后,为增加学生对色散的兴趣和体验.可让同学们分组做一下“分解太阳光”的实验.“分解太阳光”的活动内容是利用平面镜和水来使白光色散的一个方案.把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很醒目.学生分组实验按课本图4-30,深盘中盛上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到白色的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现象:2.[活动和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内容]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而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蓝.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是否相同呢?要解决此问题,同学们首先要弄清楚以下问题:(1)如何得到红、蓝两种单色光?如何实现色光的混合?(2)如何得到红、蓝两种颜料?如何实现颜料的混合?带着这两个问题,同学思考了一会儿,设计出方案:(1)得到单色光和实现单色光混合的方案:(2)得到单色颜料和实现颜料的混合方案.同学们设计出实验方案,接着进行实验:(1)色光的混合填写下表:色光的混合(2)颜料的混合填写下表颜料的混合[结果]通过探究活动,我们明确了以下两点:①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颜料的三原色为___、____、____,而色光的三原色为___、___、____..②它们混合的原理不同颜料的混合原理是:.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三:知能应用,巩固提高例:问:雨过天晴,天空中常会出现一道漂亮的虹,虹是怎样形成的?1.问:我们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用什么灯光照明最合适?2.问:一朵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照射十分鲜艳,可用蓝光去照射它时,却失去了光彩,这是为什么?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紫光与黄光混合可以得到红光B.白光是七色光中的一种C.任意一束光射到三棱镜上都会发生色散D.蓝光不可能用其它光混合得到4.请你分析:生活中黑色花为什么非常少见?。

八年级物理全册 4.4 光的色散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 4.4 光的色散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四节光的色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三、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手电筒、三棱镜、玻璃砖、彩色透明纸等。

2、演示实验器材:强平行光源、三棱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创设情景法、分组实验法等五、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什么灯光照明最合适?学生回答。

(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一朵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可是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彩。

所以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柔合的白光最合适,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折光的色散现象。

(二)、新课教学1、光的色散学生完成实验4-30(上次作业),观察太阳光经玻璃、水反射和折射后产生的现象:看到了白色的太阳光变成了彩色。

师:将光碟放在阳光或日光灯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观察从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还是白光吗?有几种颜色?学生回答:白光从第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变成了彩色,具体的是七种颜色的光,从上至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师:再观察这七色光经过第二个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又变成了一束白光。

讲述: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七种颜色的光汇合后变成的白色光带,叫色光的复合。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关于彩虹。

雨后的天空悬浮有大量的细小水珠,太阳光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它被分解成绚丽的七色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4.4光的色散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光组成的。

2.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探索自然充满兴趣,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

难点:光的色散实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复习提问:
1.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教师活动2:
师: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单色光不能分解,那么是否是单色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
[演示1]照下图甲那样,让一束光穿过狭缝射在棱镜上,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

光的色散
[演示2]照上图乙那样,把另一个相同的棱镜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一个棱镜旁边(两个棱镜要靠得近些),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又能看到什么?
实验现象:
(1)在演示5中,学生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后,不但改变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在演示6中,学生可以看到彩色光带将重新会聚成白光.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把感性认识理性化.师生共同活动得出以下结论:
(1)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
(2)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学生活动:根据师的问题讨论思考,进入新课。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三、合作共建,解决疑难
1.[想想做做]
在做好“色散”的演示实验后,为增加学生对色散的兴趣和体验.可让同学们分组做一下“分解太阳光”的实验.“分解太阳光”的活动内容是利用平面镜和水来使白光色散的一个方案.把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很醒目.
学生分组实验
按课本图4-30,深盘中盛上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到白色的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现象: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
2.[活动和探究]
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内容]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而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蓝.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是否相同呢?
[过程]问题提出后,许多同学不知怎么回答才好.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然后找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要解决此问题,同学们首先要弄清楚以下问题:
(1)如何得到红、蓝两种单色光?如何实现色光的混合?
(2)如何得到红、蓝两种颜料?如何实现颜料的混合?
带着这两个问题,同学思考了一会儿,设计出如下方案:
(1)得到单色光和实现单色光混合的方案:①分别用红色和蓝色的透明胶片挡在两只手电筒的前面,观察它们射出的红光和蓝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
②在白色圆形硬纸板的一面上用蜡笔分别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把它安装在陀螺上,使陀螺快速旋转,造成色光的混合,观察板上的颜色.
(2)得到单色颜料和实现颜料的混合方案.
拿红、蓝两种水彩作单色颜料,拿毛笔将二者在白纸上混合以实现颜料的混合.
同学们设计出实验方案,接着进行实验:
(1)色光的混合
①在白色圆形硬纸板的一面上用蜡笔分别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把它安装在陀螺上,使陀螺快速旋转,造成色光的混合,观察纸板上的颜色.
②改变两种颜色的深浅程度,当陀螺快速旋转的时候,观察纸板上颜色的变化.
③照①②的方法可实现绿蓝、红绿两种色光的混合.
④填写下表
色光的混合
(2)颜料的混合
①用两支毛笔分别蘸上红色水彩,蓝色水彩在白纸上混合时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
②二者的比例不同时混合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
③用同样的方法实现绿蓝、红绿两种水彩在不同比例时混合的情况.
④填写下表
颜料的混合
[结果]通过探究活动,我们明确了以下两点:
①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原色不同
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青,而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②它们混合的原理不同
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了另一种颜色.
四、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例:问:雨过天晴,天空中常会出现一道漂亮的虹,虹是怎样形成的?
答:根据三棱镜对太阳光的色散原理,我们知道,雨后的天空还悬浮有许许多多的小水珠。

太阳光照射到水珠上折射进入水珠内,从水珠的另一边又折射出空气中,此时的水珠就像三棱镜一样,将太阳光分解成七色光,这样,就形成了虹。

1.问:我们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用什么灯光照明最合适?
4-30 答:一幅美术作品可能包含各种各样的颜色,要能真实反映作品的色彩,照明光源应含有各种颜色的光,而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因此,用白光照明最合适。

2.问:一朵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照射十分鲜艳,可用蓝光去照射它时,却失去了光彩,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红色月季只反射红光,蓝光射上去后反射的将不再是红光,所以就失去了色彩。

五、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二者的混合原理不同.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P65作业1~4题;
2.预习“第五节凸透镜成像”。

七、板书设计
§4.4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二、色光的混合
三基色:红、绿、蓝
三、物体的颜色
四、颜料的混合三原色:红、黄、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