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教材)宇宙生命之谜名师推荐1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第【1】篇〗宇宙生命之谜【教材分析】《宇宙生命之谜》一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科普文章,意在通过阅读理解,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领悟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火星的情况及其成果,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学生对有关生命科学的理论、术语的理解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

【学习目标】1. 借助汉语拼音、通过查字典等方法,认读“发达、理论、枯萎、干燥、抵御”等22个词语及“谜、尚、氧”等11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4. 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1.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能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并提取有效信息。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1.在进入今天的课文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对宇宙了解多少呢?老师这里有几个圆圈,把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宇宙填入相应的圆圈内,试试看吧!(课件出示:先出示图,再出示答案)课件出示:2.找一位学生上台来写出自己的答案。

3.宇宙是浩瀚无边,而地球只是其中的一粒微尘。

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4.生齐读课题。

5.我们要探索宇宙生命中的什么谜题呢?同学们预习过课文,知道吗?预设: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6.是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究这个谜题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1宇宙生命之谜 名师教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1宇宙生命之谜 名师教案

精品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并修改后使用!11 宇宙生命之谜一、课前解析为了解决“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疑问,一位同学找到了《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探索与研究。

文章语言严谨、准确,逻辑性强,文中又不乏一些生动的描写,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关注课文中的批注:课文有六处随文批注。

这六处旁批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是以一位学习伙伴的角色呈现了他带着疑问阅读文章、解决困惑的思考过程。

六处批注首先展示了怎样根据疑问一步步阅读的过程,同时也分享了“有目的地阅读”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浏览、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重要信息、概括主要意思、查找资料。

关注阅读策略:本文课后有两道思考题,第一道是对“带着疑问阅读时你是怎么做的?”进行提问,并分享了一位同学的阅读做法,做法中既有对阅读过程的梳理与小结,又有对文中的旁批进行补充说明,带给学生启发。

第二道是安排了两个新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带着疑问阅读”的方法再一次进行阅读实践,实现对阅读策略的巩固练习。

关注综合运用: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有目的地阅读”要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当的阅读内容,还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

同时,像浏览、提取重要信息、寻找中心句等方法,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已经学习过了,加上课文旁批的补充说明。

这些对于深入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将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学生的学习难点在于阅读方法的恰当选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怎样使用这些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会写“谜、尚”等12个生字。

会写“发达、理论”等21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宇宙生命之谜》名师教学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宇宙生命之谜》名师教学课件

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更有趣的是,1877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猜测
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
变了颜色。

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探测器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1971年,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探测器进
生物的存在。这证明,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科学家又提出,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层
的探测器。 9. 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11 宇宙生命之谜
这一段对解决问题很重要,画出关键词帮 我理清了生命存在的条件。
•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 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 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 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 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 问题。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疑问:宇宙中, 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 存在?
11 宇宙生命之谜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 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11 宇宙生命之谜

谜底
11 宇宙生命之谜
浏览了这一段后,发现它对了解地球 之外是否有生命没有帮助。
•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的世界”。 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 盛会……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 的。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 个吸引人的问题。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说课(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说课第【1】篇〗《宇宙生命之谜》一文是第十一册语文教材新选的课文,这是一篇介绍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科普文章,意在通过阅读理解,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领悟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火星的情况及其成果,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学生对有关生命科学的理论、术语的理解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

这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文章,文中的科学术语也比较多,学生要学起来是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本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揭题:1、出示课题《宇宙生命之谜》,“谜”用红色,大字写出来,并加上“?”,并问学生:到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2、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其中29位学生说有,13位说没有)3、当学生发生争论时,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答案。

二、设疑: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找出到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的依据。

2、学生交流生命存在的条件:(1)、适合的温度,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

(2)、必要的水分。

(3)适当成分的大气。

(4)要有足够的光和热。

2、师按离太阳的远近画出围绕太阳运动的九大行星的示意图: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3、让学生再读课文,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说说在围绕太阳运动的九大行星中,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哪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

4、学生通过读课文后交流: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至400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140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那么,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1课 宇宙生命之谜第一课时 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1课 宇宙生命之谜第一课时 教学课件
另据最新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最新研究称银河系可能存在两千 亿颗类地行星,这些星球上都有可能存在着生命物质。
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 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若把臭氧层的臭 氧校订到标准情况,则其厚度平均仅为3毫米左右。臭氧含 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不同。紫外辐射在高空被 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 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 用,对生物大有益处。
rǎng yǔn
zào yǎng
土壤 陨石 干燥 氧
我会写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初读课文 其他星球到底是否有生命的存在?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
朗读链接
同学们,我们的问题是什么?
其他星球到底是否有生命的存在?
浏览第1 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和 解决疑问是否有关系。
阅读课后题第一个泡泡,你知道了什么?
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 中的“随堂练”中的基础练 习的内容。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1课 宇宙生命之谜课前预习课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0 宇宙生命之谜
课前预习
我们身处的宇宙
点击 图片 播放
助读资料我先看
据美国科学家研究,仅我们银河系估计就有200亿颗行星像地 球(之前曾说有20亿、600亿颗等等,总之数量十分惊人),这些行星都 有支持生命存在的条件,这意味着在距地球不远处,可能存在外星生 命。而宇宙中像我们银河系那样庞大的河外星系目前已经发现了数十 亿个之多!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宇宙中适合生命生存的星球也是不计其 数的!

谜底
shàng

六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1宇宙生命之谜(课件)

六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1宇宙生命之谜(课件)
第2—9自然段
默读课文其他旁批,说说你得到了哪些帮助。 阅读策略、梳理思路、提醒了该注意的地方。
查找信息
课文会怎样解答这个疑问呢?借助旁 批建议,看看我们接下来应该如何读。
默读课文第二处旁批,说一说:从这处 旁批中你读懂了什么?
阅读时注意找每个自然段的关键句。
如何找关键句? 关键句一般在开头或结尾。
(1)浏览全文,聚焦第3—9自然段。 (2)默读第3—9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说说科学家 的判断过程。
① 科学家首先列出天体上有生命存在的四个必要条件。
② 科学家通过观测、考察、分析等科学活动,从其他 星球得到了越来越精准的信息,对照四个必要条件, 判断其他星球是否可能有生命存在。
(3)为了完成这个问题,我们是怎么阅读文章的?
有些段落也可能没有关键句,怎么办? 找一个个并列的关键词或根据内容概括。
默读第2—9自然段,用“____”画 出各段的关键句或关键词。
段落 2
3
4
5 6 7 8 9
关键词句 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足 够的光和热。 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不可能有生命 存在。 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探测器对火星的观测推翻了人们的猜测。 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陨石上的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 自主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
◇ 问老师、家长有什么相关的书籍可以阅读
思考:如何查找资料更有针对性。
◇ 核实材料中的例子是否真实 ◇ 核实材料中的数字是否准确 ◇ 对比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成果之间的异同
回顾总结
第2课时

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我们在 阅读时是如何做的?结合课后思考题第一题和 旁批提示,谈谈自己的启发。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宇宙生命之谜》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宇宙生命之谜》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宇宙生命之谜》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教材解析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课文先由古代神话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接着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先指出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分析得出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然后利用探测器在火星登陆,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进行分析测试);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

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内心世界较为丰富,对宇宙之谜怀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比较容易。

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法,比如浏览课文、寻找中心句、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等,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进行比较、判断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要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相关问题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从而提取有效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建议本课的教学重在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运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明确阅读目的;再带着阅读目的自主阅读,尝试找到答案,并交流阅读方法;接着引导学生关注旁批,看看学习伙伴是如何进行阅读,完成阅读任务的;然后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阅读过程,对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进行梳理;最后根据课后提出的两个问题,采用适当的策略阅读本文,寻找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够区分说明性语言与描述性语言的差异。

3.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

4.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与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宇宙生命、外星人、太阳系、火星、载人航天技术等资料相结合。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10《宇宙生命之谜》名师精品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10《宇宙生命之谜》名师精品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10《宇宙生命之谜》名师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宇宙生命之谜》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课选自课文《宇宙的奥秘》,主要介绍了地球以外的生命是否存在以及科学家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和研究。

文章内容丰富,富有启发性,既能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向往和好奇心,又能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对于宇宙生命的存在与否,他们可能还存在着疑惑和不确定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生命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宇宙生命是否存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向往和好奇心,导入新课《宇宙生命之谜》。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标出关键词和难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共同探讨宇宙生命是否存在。

4.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5.思考与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解决疑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 的能耐 ,把好 端端的 东西破 坏了, 还居然 翻出新 意。还 有秋风 中的那 些树木 ,原本 蓊蓊郁 郁的, 可是经 不住风 的手轻 轻地摇 晃,三 摇两摇 的,就 只剩下 一副骨 骼了。
(重点)
激趣导入 谈一谈:你喜欢的科幻电影有哪些?
排排顺序
一、请用“<”为下列词语排序。
太阳系 地球 宇宙 银河系 正确顺序:地球 < 太阳系 < 银河系 < 宇宙
自学生字
发达 理论 类似 猜测 起源 枯萎 磁场 适当 提供 能源 倾角 昼夜 干燥 抵御 揭开 神秘 观测 拍摄 斑点 沙漠 考察 氧气

5.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例如, 我们生 活世界 中的具 体的文 化要素 、文化 特质、 文化形 式即使 在文化 模式的 常规期 或稳定 期也会 或快或 慢地变 化,一 些习惯 、惯例 、文 也会自 己经历 生灭的 变化。
板书设计
课时作业
1.在正确的读音下划横线。 恒星( héng huán) 分析(xī xì) 摄相(shè sè) 2.看拼音写词语。
mí yǔ jiē kāi pāi shè gān zào ( 谜 语 ) ( 揭 开) (拍 摄 ) ( 干 燥)
cí chǎng cháng é tàn suǒ ( 磁 场 ) (嫦 娥) (探 索 )

1.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 起深刻 的文化 转型。 所谓文 化转型 ,是指 特定时 代、特 定民族 或群体 赖以生 存的主 导性文 化模式 为另一 种新的 主导性 文化模 式所取 代。

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 机一样 ,并不 是经常 发生的 社会历 史现象 ,无论 是个体 的文化 习惯的 改变、 价值信 念或信 仰的改 变,还 是特定 群体或 特定社 会某些 文化特 质或文 化理念 的一般 意义上 自觉的 或不自 觉的更 新,都 不能算 作文化 转型.
课时作业
3.按要求查字典。
查加点的字 大写 部首 再查 字典里的相应义项
字母
几画
揭开谜底 J 扌 9 使隐瞒的事物显露
举世闻名 J 丶 8

稀薄
B 艹 13
密度小;不浓
4.多种途径了解火星,阅读与火星相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与 火星相关的资料。在阅读相关书籍时尝试写批注。
今天的你们很棒哟! 明天继续加油!!
关注课内批注
1.告诉我们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内容可以快速过目。 (无关内容 快速过目)
关注课内批注
2.提醒找关键句、关键词,每段往往有概括意思的一句话。 (重点内容 做好标记)
关注课内批注
3.提示大家发现重点段落应该精读,并划出关键词提取信息。 (精读重点段落 提取关键信息 )
小组合作
学习目标:
认识批注
什么是批注?
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 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我们在阅读过程 中,将重点内容圈圈点点,如果心有所感想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及时用 三言两语做一些记录,有助于我们对课文深入的研讨和理解。
批注小知识
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 (书页旁边),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批注的目的
速读课文
二、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哪些内容? 1.天体上生命存在具备的四个条件; 2.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3.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 4. 科学家近距离的观测,揭开了火星神秘的面纱; 5.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
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

3.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 导性文 化观念 、文化 理念、 价值体 系、文 化习惯 的总体 性的、 根本性 的转变 ,才是 我们所 说的文 化转型 。

4.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 最深刻 的文化 转型就 是现代 化进程 中的文 化转型 ,即传 统农业 文明条 件下自 在自发 的经验 型的文 化模式 被工业 文明条 件下的 自由自 觉的理 性文化 模式所 取代。 这即是 人们通 常所说 的文化 的现代 化或人 自身的 现代化 。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注释。 2.提要: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 3.批语:读书时,产生的各种思想、见解、疑问。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提醒自己。
批注小知识
常见的批注符号 “~~~”波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 。 。”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1.为了寻找“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证据, 你会重点读哪几段?
2.为什么说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 是火星?请在文中划出来,并做好批注。
交流汇报
一、生命存在至少应该具备哪四个条件? 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
个条件,生命才能生存: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二是必 要的水分,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 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
10.宇宙生命之谜
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读2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关注课文旁边的批 注。 3.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选择性地阅读课文重点段落。 4.多角度、多层次进行阅读,激发对科学的热情和好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记理解文章的字词和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关注课文旁的批注,理清文章思路,研讨重点段落。
交流汇报
二、 除了地球外的八大行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大吗? 分 析结果:可能性不大!
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 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的行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 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 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6.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 不能再 平常的 事物, 便有了 某种诗 意。你 瞧,那 晚风中 的炊烟 ,怎么 看都像 是一幅 悬腕挥 就的狂 草,云 烟乱舞 ,该虚 的地方 虚,该 实的地 方实, 那是我 们在绢 和纸上 无法做 到的, 可谓真 正的“ 天书” 了。

7.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 满荡田 田的莲 叶便乱 了。然 而,乱 是乱了 ,但却 乱出了 味道。 究竟是 什么味 道呢?我 也说不 清。看 来这世 界上的 许多事 情,就 像这风 中的“ 乱荷” ,有一 种不触 动情欲 的美, 大美。
自学词语
沧海一粟 :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起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 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为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地球自转轴:具体是指地球自转所绕的轴,其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其南 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 宇宙线:亦称为宇宙射线,是来自外太空的带电高能次原子粒子。它们可能会 产生二次粒子穿透地球的大气层和表面。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