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总结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
它标志着中国封建
帝制的结束,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在这次伟大的革命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总结。
首先,辛亥革命的背景是清朝内外交困。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朝政府的
腐败和外国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出现了严重危机。
这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客观条件。
其次,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是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
这次起义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再次,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结
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此外,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表现在辛亥革命后期的混战和军阀混战。
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动荡不安,各地军阀割据,国家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这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最后,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上
了近代化的道路,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也为中国的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奠定了基础,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
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深刻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辛亥革命小结

《辛亥革命》课堂小结
粥店办事处粥店中学曹萌 2011年8月5日13:29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让我们把思绪回到那百年前神州大地的武昌城,我们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隆隆的炮声,一副英雄的面孔仿佛又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是他们为真理与民主自由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行动,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我们应该永远缅怀他们。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依据本课所学知识) 2、你有什么启示?(可依据你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评价来总结)
3、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到来之际,你会用哪种独特的方式来纪念它?
教师总结:1、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国家为人民,不惜流血牺牲奋斗的理想,今天已成为现实,辛亥革命先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和丰富的思想资源,成为激励后人继续探索民族解放道路的精神动力。
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缅怀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辛亥革命爆发后,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破坏,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经验不足和妥协,导致革命果实被窃取。
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帝制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失败也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那么,中国革命到底应向何处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那么这个任务将由谁来担当呢?我们将在下一节中探究这个问题。
总结辛亥革命

总结辛亥革命一、背景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它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以推翻满清王朝为目标,最终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因满清王朝的腐败和内忧外患,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这使得革命形势日益严峻。
二、推动因素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进行,有一系列的推动因素。
首先,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知识分子的兴起,他们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开始对满清王朝的统治提出质疑,并倡导民主与科学。
同时,新式军队的兴起也为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武力保障。
此外,满清王朝内忧外患的局面让很多人看清了统治者的腐败和无能,使他们对革命有了更大的支持。
三、领导者和组织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和组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孙中山作为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者,在统一战线的组建和革命的推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组建了同盟会,积极推动革命进程。
同时,黄兴、宋教仁等人也是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他们在领导和组织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革命的进展及结果辛亥革命始于起义,终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革命进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挫折,但通过不断的斗争,最终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
辛亥革命的成功,意味着中国政治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五、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深远而重要的。
首先,辛亥革命的成功在世界上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它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其次,在国内,辛亥革命的成功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此外,辛亥革命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端,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六、结语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标志着满清王朝的结束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步。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领导者的智慧和组织的力量。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应当缅怀辛亥革命的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现代化成果,并勇于开拓未来的发展道路。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辛亥革命
理本课线索
记必背重点
辛亥革命
奠基:革命
志士的奋斗
(1)1906年冬,萍浏醴起义,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2)1907年,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秋瑾在绍兴准备策应;
(3)1907年,孙中山、黄兴发动广西起义;
(4)1911年4月,黄兴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黄花岗七
十二烈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
民的斗志
标志性事件:
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主要力量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结果
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月11日,起义军成
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影响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
到11月下旬,全
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
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
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
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易误警示
1. 孙中山没有亲自参与武昌起义,但他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
2. 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制度。
3. 康有为主张维护君主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废除君主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知识拓展
辛亥革命的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辛亥革命总结

辛亥革命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
其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辛亥革命期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观念。
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制帝的复辟,如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但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做了思想的准备。
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自古以来,皇帝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连皇帝都可以被打到,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的呢?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悟,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二.辛亥革命在经济上的影响在经济上,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腾飞,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引向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兴中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指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进一步“民生主义”关于土地问题的解决。
之后南京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工商业发展的规章制度,颁布了若干提倡和保护工商业的法令。
制定了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刺激了人们发展民族工商业工业的热情,鼓励人民兴办实业,从事农垦;奖励华侨回国投资;要求各省成立实业公司,鼓励民间成立实业团体。
在革命政府的奖励、推动下,一个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来临。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关于辛亥革命心得体会总结

关于辛亥革命心得体会总结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
它不仅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也对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和思考,我深切体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和教益。
一、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的重要性辛亥革命的爆发,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的觉醒不无关系。
在清朝末期,中国的国力日渐衰落,列强的压迫和剥削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鲁迅先生说:“在那从来没有民主制度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有了革命。
”这句话表明,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一直存在,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来发泄。
因此,在辛亥革命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让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和帝国主义的控制,必须进行彻底的革命,建立独立、民主的新中国。
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必要性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历史上世界上任何一处都无有轨电车、汽车、电影和剧院,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这些都已经发展起来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正式启动。
辛亥革命在带来政治上的改变的同时,带来了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大量变革。
三、民众智慧的重要性辛亥革命凝聚了广大民众的力量,这是革命成功的关键。
辛亥革命的领袖和中坚力量都来自于民间,这些人大多数都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他们却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主意识和牺牲精神,他们的智慧加上自己的实践,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民智慧。
因此,辛亥革命表明,民族复兴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和力量,必须以民众为中心,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四、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和技术的必要性辛亥革命中,中国的英雄们对西方现代文化也有了深刻的了解,以及对于现代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接受,这对于后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掀起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现代文明的追求,大量国内外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技术也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
这充分说明,中国必须积极地与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和技术进行交流合作,才能推动现代化进程。
第9课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起义主要力量:湖北新军
3、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
4、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为“辛亥革命”
5、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第9课辛亥起义
领导人
影响/评价
萍浏醴起义
刘道一、蔡绍南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同盟会声望大振。
安庆起义
徐锡麟、秋瑾
广西起义
孙中山、黄兴
广州黄花岗起义
孙中山、黄兴、赵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盖,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辛亥革命会议总结归纳

辛亥革命会议总结归纳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它彻底推翻了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在辛亥革命的过程中,会议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和决策机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对辛亥革命会议的背景、重要内容和影响进行总结归纳。
一、辛亥革命会议的背景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当时清朝内外交困,国内百姓生活困苦,社会民众对于统治者的不满情绪高涨。
为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国,各地爆发了一系列抗清起义。
为了有组织地进行革命斗争,中华革命党决定召开辛亥革命会议。
二、辛亥革命会议的重要内容1. 决定建立临时政府:辛亥革命会议通过选举产生了中国临时政府的代表,正式决定建立临时政府,成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基地。
2. 讨论革命纲领:辛亥革命会议围绕着如何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建立新中国的原则和目标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最终,会议通过了《辛亥革命宣言》,明确提出打倒满清、建立民主共和、平等博爱的口号。
3. 组织军事力量:在辛亥革命会议上,与会者还讨论了如何组织和调集军事力量,为推翻满清统治进行武装斗争。
同时,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义,并分配任务和责任。
4. 协商国家大计:辛亥革命会议强调了国家大计的重要性,讨论了中国领土完整、民族和平等的问题。
在会议上,与会者还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性。
三、辛亥革命会议的影响1. 推进了革命进程:辛亥革命会议的召开为革命行动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成为辛亥革命的推进者和组织者。
通过会议的讨论和决策,革命力量得以集中,行动更加有序,为革命成功奠定了基础。
2. 提出了革命原则和目标:辛亥革命会议通过《辛亥革命宣言》提出了明确的革命原则和目标,为革命运动提供了明确的导向。
这为后来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石。
3. 促进了民主意识的觉醒:辛亥革命会议的召开推动了民主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广大民众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会议的决策内容传播开来,引发了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为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
其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辛亥革命期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观念。
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制帝的复辟,如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但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做了思想的准备。
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自古以来,皇帝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连皇帝都可以被打到,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的呢?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悟,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二.辛亥革命在经济上的影响在经济上,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腾飞,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引向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兴中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指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进一步“民生主义”关于土地问题的解决。
之后南京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工商业发展的规章制度,颁布了若干提倡和保护工商业的法令。
制定了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刺激了人们发展民族工商业工业的热情,鼓励人民兴办实业,从事农垦;奖励华侨回国投资;要求各省成立实业公司,鼓励民间成立实业团体。
在革命政府的奖励、推动下,一个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来临。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上的影响在思想文化,辛亥革命也开创了一代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
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新思想,开始吹拂古老的中国大地,砸碎了“忠君尽道”的封建专制文化的枷索,人们开始用新的道德观念和新的价值观念思考问题认识社会,封建道德日益为人们所遗弃。
如:以公元纪年,改用公历;下级官吏见上级官吏不再性跪拜之礼;男子以“先生”,“君”的互称取代“老爷”等称呼;男子剪辫,女子放足之风迅速席卷全国等等。
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为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党的崛起奠定了思想根基。
辛亥革命它播撒了民主主义的种子,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一次大解放,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不过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封建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偏激思想,对文化的发展有些不良影响。
不过,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
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斗争目标,但是当时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不够强大,参与的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
而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族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
辛亥革命中混进了很多旧官僚,不利于革命发展。
辛亥革命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建构社会结构。
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官僚,各地士绅。
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
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辛亥革命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后期军阀割据,相互混战,没有使中国社会成为一个和平的社会。
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从此流传广远,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人们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
它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却始终鼓舞着中国人民在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上继续前进。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上: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经济上: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在革命政府的鼓励下,一个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潮在全国兴起,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来临。
辛亥革命也开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第一次腾飞,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引向了近代化发展的道路。
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中国掀起了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的高潮,1915年,新文化运动,提出科学、民主才能救中国。
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新思想,开始吹拂古老的中国大地,砸碎了“忠君尽道”的封建专制文化的枷索,人们开始用新的道德观念和新的价值观念思考问题认识社会,封建道德日益为人们所遗弃,思想界得以解放,为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党崛起承传中山先生志业奠定了思想根基。
风俗习惯上: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改变愚昧落后的生活习俗,颁布了剪发辫、易服装和废止缠足的法律。
强令男子剪掉发辫,女子停止缠足。
同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
还规定,民间普遍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还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社会习尚的变化更是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南京政府宣布政府官员都是“人民公仆”革除等级森严的“大人”“老爷”称谓,改以“先生”,“同志”相称,剪发辫,废跪拜,改用握手敬礼,这些自由、平等、民主的精神折射出辛亥革命在又一文明领域的开拓。
还有辛亥革命所传承的精神也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
辛亥志士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置生死安危于不顾,置功名利禄于度外,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他们气壮山河、感动天地的英雄事迹,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
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主要表现在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情怀,“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的献身精神,关心民生疾苦、立志为百姓谋福祉的高尚品德,顺应时代潮流、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
这些思想成为推动人们投身革命的巨大精神力量。
直至今天,革命先辈留下的精神遗产仍然没有失去思想光辉,仍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总之,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文化自由化,风俗习惯平等化,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积极影响:第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
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西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简练总结正面: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推翻清朝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在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民族复兴的伟业,孙中山先生76年前的临终遗言,依然震聋发聩;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愿望。
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
这既是百年来波澜壮阔的人民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中国现代化事业和民族宏伟事业的新的开端。
在新世纪新起点,让我们认清辛亥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并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将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推向胜利吧!!!首先,在政治上,辛亥革命敢于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拉下马,把反动的封建帝制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这本身就是一种壮举。
辛亥革命为此后的革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例如,建立全国的、统一的、新型的政党来组织阶级队伍,掌握革命领导权;创造革命理论制定革命纲领以明确革命方向,指导革命斗争;引进先进革命学说对阵旧制度;用武装斗争,暴力革命反对反革命等等。
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组织建立资产阶级内阁、国会,颁布《临时约法》,创立民国,开创了民主共和新局面。
辛亥革命所引领的政治风暴使一切专制的制度再抬头成为不可能,也许真正的民主共和尚未建成,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民族独立,人民民主的政治理念已经形成。
在辛亥革命后的斗争岁月,中国人民努力践行着孙中山梦寐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国”。
其次,在经济上,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腾飞,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引向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兴中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指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进一步“民生主义”关于土地问题的解决,又把经济建设与变更国体等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