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庆阳市旅游业发展前景
2024年甘肃省文旅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甘肃省文旅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文化旅游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巨大的文旅市场潜力。
本文将对甘肃省文旅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
2. 甘肃省的旅游资源甘肃省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包括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文化等文化景观,以及嘉峪关长城、张掖丹霞地貌、鸣沙山月牙泉等自然景观。
这些景点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3. 文旅市场发展趋势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国内外游客对于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需求不断增加,甘肃省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具备了吸引游客的条件。
另外,文化旅游融入了时尚元素和新兴技术,如互联网、VR等,为游客提供更多种类的旅游体验,为文旅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4. 甘肃省文旅市场的优势甘肃省文旅市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丰富的旅游资源:甘肃省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
•地理优势: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毗邻多个省份和自治区,交通便利,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甘肃省政府积极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旅游环境和游客体验。
5. 挑战与对策甘肃省文旅市场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旅游设施不足、环境保护问题等。
针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大投资力度:加大对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强化环境保护:保护好旅游资源,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可持续发展。
6. 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甘肃省文旅市场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多元化产品:推出更多具有特色和创新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加强宣传和推广:加大对甘肃省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服务水平。
7. 结论甘肃省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在文旅市场的发展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庆阳产业发展现状

庆阳产业发展现状庆阳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
庆阳市地势北高南低,气候多样,资源丰富,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庆阳市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农业发展庆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发展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种植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土豆等粮食作物和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
畜牧业以养殖猪、牛、羊等为主。
庆阳市的农业产值在全市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农民带来了不错的收入和生活条件改善。
二、工业发展庆阳市的工业发展比较快速,已经形成了以冶金、煤炭、电力、建材等行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冶金工业是庆阳市的支柱产业,有庆钢集团等一批大型钢铁企业。
煤炭工业也有较大规模,庆阳市是甘肃省重要的煤炭供应基地之一。
电力和建材工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动力。
三、旅游业发展庆阳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旅游业也逐渐兴起。
庆阳市有梁家河、太白山等自然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此外,庆阳市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如岷县的宝积寺等,对历史爱好者来说是一处绝佳的游览地。
庆阳市政府也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发展,建设了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四、现代服务业发展庆阳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蓬勃,金融、物流、教育、医疗等行业都有较好的发展。
庆阳市的金融业发展较快,有多家银行和证券公司在此设立分支机构。
物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经济的运行提供了支撑。
教育和医疗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为庆阳市的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体而言,庆阳市的产业发展现状较为乐观,农业、工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庆阳市仍然面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庆阳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庆阳未来的发展趋势

庆阳未来的发展趋势
庆阳市作为甘肃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庆阳市将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力度,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
同时,加强对农业、能源和旅游等传统支柱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
2.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庆阳市将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力度,包括道路、桥梁、水务、电力、通信等方面。
提升城市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3. 推动科技创新:庆阳市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
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区和科技产业化基地,打造创新型经济发展新引擎。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庆阳市将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大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问题的解决力度,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5. 拓展对外开放:庆阳市将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拓宽对外开放渠道。
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
业升级和优化,提升庆阳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总体来说,庆阳市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经济结构、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拓展对外开放。
这些努力将为庆阳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于庆阳市旅游业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思考

关于庆阳市旅游业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思考旅游业是当今市场条件作用下的新兴产业,是一个非常宽广的行业,它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旅游业企业的经营管理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在目前的大背景下庆阳市旅游业企业面临许多的问题,那么庆阳市旅游业企业要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不断地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标签:庆阳市旅游业企业经营管理问题思考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是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为核心,并以此使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产业,它涉及多种行业群体,构成复杂。
因此,旅游企业是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并专门为旅游者提供导游、咨询、交通、住宿等服务的经营性组织。
一、庆阳市旅游业企业现状分析现有2A级以上国家旅游景区10处。
其中:4A级景区1处:周祖陵;3A级景区3处:陇东古石刻艺术馆、华池南梁纪念馆,环县东老爷山森林公园;2A级景区6处: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西峰区东湖公园,镇原县潜夫山森林公园,华池县双塔森林公园,合水县夏家沟森林公园,正宁县调令关森林公园。
现有国内旅行社、国际旅行社分公司和国内旅行社服务网点47家。
其中,国内旅行社28家,国际旅行社分公司16家,国内旅行社服务网点3家。
现有二星级以上旅游饭店13家。
其中,四星级4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6家。
2012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90万人次,同比增长20.8%;旅游业总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21.4%。
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整体发展形成新格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促进旅游产业开发的一系列重要规划、意见和方案,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快速兴起,旅游部门与外宣、文化、商务等部門合作交往日益密切,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加强,更加优化了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合力兴旅”的发展格局。
二是景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庆阳2024工作计划

庆阳2024工作计划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划庆阳市在2024年的工作计划。
庆阳市作为甘肃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
为了促进庆阳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城市改造,本文档将提出具体的目标和策略,以实现2024年的发展计划。
2. 经济发展2.1 城市工业升级计划 - 强化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和优化,推动转型升级。
- 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环境的改善。
- 拓展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促进产业互联互通。
2.2 旅游业发展计划 - 提升庆阳市的旅游形象,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 开展品牌推广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 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2.3 农业现代化推进计划 -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品质。
- 推动农民转产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拓展农产品市场。
3. 社会进步3.1 教育改革计划 - 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 加强教师培训和教育设施建设。
- 推动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3.2 卫生健康改善计划 -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3.3 社会治安综合管理计划 -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预警机制。
- 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建设,提高社会安全感。
- 深化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能力,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4. 城市改造4.1 交通规划 - 完善城市道路和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流动性。
- 推动公共交通便利化,鼓励绿色出行。
-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和拥堵。
4.2 城市环境改善计划 - 实施城市绿化计划,打造生态城市。
- 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市容市貌。
4.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高铁时代庆阳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选择--银西高铁开通对庆阳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银西高铁,即银川至西安高速铁路,途经陕西、甘肃及宁夏三省区,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之一“福银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长618公里,陕西(163.4公里)、甘肃(272.7公里)、宁夏(182公里),设计最高时速为250千米/小时(预留350千米/小时提速条件)。
于2021年1月建成通车,将西安到银川的乘车时间由十四个小时缩短至三个小时左右。
银西高铁的开通,直接将庆阳以及周边的宁县、庆城、环县纳入高铁网络,庆阳与西安的时空距离压缩至一小时左右。
庆阳嵌入陕西板块的独特地理位置,在银西高铁开通后将会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银西高铁开通给庆阳带来的机遇银西高铁的开通,正值庆阳老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也是在“十三五”规划收官,全面谋划“十四五”规划之时,这不仅是庆阳老区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将给庆阳提升区域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协同创新以及改善城乡结构、带动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带来诸多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极大激发全民发展信心对于甘肃省惟一的革命老区庆阳来说,银西高铁的建成通车真正实现了庆阳市高速铁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使庆阳成为重要的交通节点,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生活,提升了生活品质。
高铁开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它本身所肩负的经济使命,成为老区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的一条信心之路、希望之路。
必将极大地提振老区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预期,极大地鼓舞从南到北干部群众的士气和干劲,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庆阳的知名度。
(二)全面重构区域发展格局庆阳自古就是“北控河套、南屏关中”的地理要冲,银西高铁的建成通车,在使庆阳成为连接宁夏、陕西两个省会城市交通要道的同时,必将从时间和空间上拉近与西安、银川等大城市的距离,推动庆阳与关中平原经济圈经济社会的快速融合。
浅析庆阳市旅游业发展前景

浅析庆阳市旅游业发展前景内容提要:庆阳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应该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本文主要从庆阳市经济发展现状与旅游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庆阳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特点以及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庆阳市旅游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字:庆阳旅游业旅游资源招商引资商务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旅游业前景对策与措施一、庆阳市独特的旅游资源1、辉煌壮丽的历史画卷我国出土最早的第一块有确切地点和层位的旧石器,是法国神甫桑志华在庆城县城北约55公里处一个叫辛家沟的黄土层中发现的。
这三件人工打制的旧石器中,石片刮削器属于旧石器中期,距今约10万年左右。
石核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8万年至1.5万年。
这是我国境内首批出土的旧石器,也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标本。
它揭开了我国旧石器时代工具研究的序幕,彻底否定了“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和“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说法。
上述旧石器,一件石核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两件石片刮削器保存在天津自然博物馆。
庆阳出土的旧石器文物,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实物依据。
1982年,庆阳地区博物馆的文物工作者对宁县董庄遗址进行了大面积考古发掘,发掘资料表明,这是一处距今约六千多年的原始村落遗址。
董庄先民的社会形态属母系氏族社会,当时的社会经济是以定居农业为主,兼有渔猎和采摘,制陶业相当发达。
考古资料表明,庆阳市境内距今4000年—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多达上千处,按已发掘的董庄遗址和阳洼遗址的居室和墓葬等资料推算,每个原始居民聚落的平均人口在25人~30人左右,那么这一时期的远古庆阳居民有30000人左右。
这表明,此时的古人类已经是主宰庆阳大地的主人,人类文明的曙光已经来临,被称为人文始祖的伏羲、炎黄民族部落就在这一历史阶段相继形成和发展起来。
2、“香包刺绣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皮影之乡”2002年端阳节,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在庆阳举办,近百名民俗学专家云集庆阳,深入民间调研采风。
庆阳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探析

庆阳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探析作者:贺丽丽来源:《管理观察》2013年第24期庆阳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红色遗址、遗迹十分丰富,具有较大开发价值。
为了推动全市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庆阳市制定出台《庆阳市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突出庆阳“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之源、硕果仅存根据地、长征落脚点、抗日出发点”四大特点,集中打造“红色南梁”旅游品牌,全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产业。
本文从庆阳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入手,提出庆阳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庆阳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1.1庆阳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1)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丰富而典型庆阳市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1934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庆阳华池县南梁创建了西北最早的红色政权——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开辟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在这里战斗生活,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长征度过六盘山后曾在区内进行过短期的革命斗争。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稳固的立足点,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全国唯一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的重心北移并构建新的战略布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抗日战争乃至全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片热土,养育了革命,也造就了一大批革命干部,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铸就的老区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庆阳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庆阳市委党史研究室普查,至2010年底,全市较有价值的革命遗址遗迹246处,其中具有很大开发价值的革命遗址遗迹60多处。
其中南梁“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连湾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山城堡战役遗址、抗大七分校遗址、大、小凤川的营房旧址等13处遗址遗迹先后被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宁宫河邓小平旧居等26处遗址遗迹先后被市、县命名为文物保护单位、党史教育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庆阳市旅游业发展前景内容提要:庆阳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应该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本文主要从庆阳市经济发展现状与旅游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庆阳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特点以及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庆阳市旅游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字:庆阳旅游业旅游资源招商引资商务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旅游业前景对策与措施一、庆阳市独特的旅游资源1、辉煌壮丽的历史画卷我国出土最早的第一块有确切地点和层位的旧石器,是法国神甫桑志华在庆城县城北约55公里处一个叫辛家沟的黄土层中发现的。
这三件人工打制的旧石器中,石片刮削器属于旧石器中期,距今约10万年左右。
石核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8万年至1.5万年。
这是我国境内首批出土的旧石器,也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标本。
它揭开了我国旧石器时代工具研究的序幕,彻底否定了“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和“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说法。
上述旧石器,一件石核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两件石片刮削器保存在天津自然博物馆。
庆阳出土的旧石器文物,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实物依据。
1982年,庆阳地区博物馆的文物工作者对宁县董庄遗址进行了大面积考古发掘,发掘资料表明,这是一处距今约六千多年的原始村落遗址。
董庄先民的社会形态属母系氏族社会,当时的社会经济是以定居农业为主,兼有渔猎和采摘,制陶业相当发达。
考古资料表明,庆阳市境内距今4000年—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多达上千处,按已发掘的董庄遗址和阳洼遗址的居室和墓葬等资料推算,每个原始居民聚落的平均人口在25人~30人左右,那么这一时期的远古庆阳居民有30000人左右。
这表明,此时的古人类已经是主宰庆阳大地的主人,人类文明的曙光已经来临,被称为人文始祖的伏羲、炎黄民族部落就在这一历史阶段相继形成和发展起来。
2、“香包刺绣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皮影之乡”2002年端阳节,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在庆阳举办,近百名民俗学专家云集庆阳,深入民间调研采风。
采风归来,他们兴奋地称:“庆阳是民俗文化的博物馆”。
庆阳香包内容丰富,取材宽泛。
天地万物,山川日月,无所不包。
以其古拙质朴、富有原始文化遗存和手法奇特而区别于国内其他香包,有四大特点:一是原始生态文化味浓。
庆阳位于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远古文化积淀深厚,很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二是表现手法奇异多样。
庆阳香包刺绣手法多变,不讲透视,不求比例;不讲形象,只求神似。
三是比喻象征,托物言志。
祛邪祈福,是庆阳民俗文化的永久主题。
以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言志则是庆阳香包的主要表现手法。
四是审美观点独特。
它不从物质生活着眼,而从意念出发,采用意象手法夸张造型,幻化姿态,多变视点,随意创作,与专业美术有天壤之别。
庆阳剪纸内容丰富多彩。
有表达吉祥喜庆、反央传统民俗的“二龙戏珠”、“骆驼进宝”、“吉兽图”、“麻姑献寿”;有反映生殖繁衍、美好爱情的“孔雀戏牡丹”、“蝴蝶恋花”、“喜鹊踏梅”、“鱼儿钻莲”;有保佑平安康乐、祈求神兽降福的“老虎下山”、“狮子滚绣球”、“抓髻娃娃”、“送福娃娃”;有民间故事“刘海戏金蟾”、“武松打虎”、“王祥卧冰”;有表达对劳动果实喜爱的麦穗、谷穗、瓜果、桃杏等等。
这些作品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习俗,充满着她们对生活的理解、感受、热爱和追求。
2002年6月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庆阳剪纸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庆阳市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民间剪纸之乡”。
庆阳的皮影艺术,是与陇东道情并蒂绽放的“姊妹花”。
它们共生共荣,根深叶茂。
庆阳皮影雕刻精细,风格古雅,兼收并蓄庆阳民间剪纸、石刻、雕塑等艺术手法,创造了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造型和风格。
20世纪80年代末,庆阳皮影戏曾应邀出访意大利,在罗马、米兰、威尼斯等十三个世界文化名城演出,外国朋友称赞演唱者为“来自东方的魔术般的艺术家”。
同时赞叹:“中国农村了不起,真不愧是文明大国”。
庆阳皮影艺人把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艺术风采展示给世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随着庆阳皮影戏在国内外的多次演出和展示,名声大震。
中国民俗学会已将环县命名为“皮影之乡”。
3、历史悠久的窑洞文化陇东黄土高原是天下黄土最深厚的地方,境内董志原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原,是民居窑洞最多最稠密的地方。
这里村庄鳞次栉比,窑洞密密层层,如挂在云霓中的洞天神府,似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颗颗明珠。
人文始祖轩辕皇帝,在这里留下了衣冠冢、轩辕洞;祖国的医圣岐伯留下了老洞、药王洞,周先祖十多代人在这里创业,开辟农耕,留下了“陶复陶穴”的史迹。
千百年来,庆阳人以窑洞为居室,视窑洞为保护神。
窑洞代表了富有,代表了文明。
有日本专家来庆阳考察时感慨道:“这些窑洞除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外,还是养生保健的理想境地。
因为土窑中空气湿润,湿度宜人,一年四季变化不大;况且空气新鲜,无任何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能防御放射性元素的侵害,这真是养身长寿的绝佳之地”。
窑洞作为民居之宅,从上古直传了数千年,至今庆阳人还住着窑洞,是中国著名的“窑洞民居之乡”。
二、庆阳旅游业发展现状1、庆阳旅游业的发展实施政府主导,品牌带动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以周祖陵、公刘庙、陇东民俗博物馆、南梁红色革命之旅为龙头,努力打造麦黍农耕文化和红色之旅品牌。
以"黄、红、绿、古"为代表的周先祖农耕文化游,黄土风情游,红色之旅游,森林生态游,文物古迹游,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风情游和淡季旅游的体系产品,推动旅游产品上档次、上质量、上规模,吸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心理需求的游客前来消费。
积极引导旅游商品开发商和经营者,在巩固发展本地特色的皮影、剪纸、刺绣等旅游商品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
庆阳旅游资源品位高、潜力大,具有人文景观、生态景观和民俗风情俱佳结合的特点。
我国出土最早的第一块旧石器,就发掘于华池县的赵家岔,彻底打破了中国文化西来之说和中国没有石器文化的论调。
西峰"南佐疙瘩渠"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环江翼龙"化石、第四世纪早期的"黄河古象"化石,使世界为之瞩目。
秦直道跨越庆阳境内200多公里。
北魏永平二年开凿的北石窟寺,规模宏大、造型精美,是全国石窟艺术中的珍品。
轩辕黄帝曾活动于庆阳境内,周先祖不窋在庆阳创造灿烂的古代农耕文化。
2、自2003年以来,庆阳市旅游开发投资近3.2亿元,是前20年投资的总和,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7.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7074万元。
以革命遗址为主的红色旅游,以民俗文化为主的黄土风情旅游,以子午岭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和以文物古迹为主的名胜景点旅游产业的开发,成为新的旅游业发展增长点,带动经济全面提速发展。
全市有较大的旅游景点14处,12家国内旅行社,一家国际社门市部,2家旅游公司,有6条旅游精品线路,14家星级涉外旅游饭店。
较大的宾馆、饭店、招待所和培训中心有8000多张床位,全市旅游业直接就业人员5000人左右,从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已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网络。
三、庆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1、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接待能力有限。
从目的地的角度分析。
基础设施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即人们通常归之为基础设施的一般性的基础设施或公共事业服务设施,包括目的地交通系统、公共治安情况、供水系统、电讯服务系统等;还有一类是为目的地正常运转提供同样重要的辅助性服务,只为一小部分游客提供,包括零售服务、商业购物区、食品店、停车场等。
很显然,拥有一些高质量舒适度的基础设施目的地,其竞争力会大大增强,在旅游目的地,游客似乎都倾向于关注基础设施是否安全可靠,环境是否情节,设计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方便,设施是否是否容易获得,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的影响是否严重,道路标志是否容易识别等诸方面的因素。
目前,庆阳市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原因一是经济发展缓慢,能投入的资金有限,其二可能是相关部门不能适应需求,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合理规划,极大阻碍了本市的旅游接待能力。
2、产品开发滞后,资源特色挖掘不够,品牌意识薄弱。
旅游产品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旅游产品主要表现为旅游服务。
这里的服务指的是旅游企业的工作人员借助一定的设施及使用一定的手段向旅游者提供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方便利益之和。
在坚持以市场导向为其根本原则的旅游业中,保证产品质量、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同实现旅游业的经济效益是完全一致的。
庆阳市旅游产品表现出结构单一,缺乏特色,甚至质量低下,这样的旅游产品没有竞争力,显然不能是旅游者感到满意,便不能维持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从而也就无法实现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3、从业人员素质低,观念落后。
现代旅游企业将“一切为旅客着想”、“客人总是对的”这些口号作为旅游业服务的宗旨,其实质就是要求服务人员要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
因此,旅游职业除了对服务人员在气质、性格、情感、意志和能力等方面有要求外,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我市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与要求相差较远,缺乏主动开发市场的观念,对旅游的认识水平较低,重视不够,没有把发展旅游业放到改变经济运行、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良好的旅游服务形象没有形成。
其次,作为景区周围的居民,不能正确的对待这一新兴产业,在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区域,休闲度假旅行甚至被看做是荒唐无意义的。
而对于政府实施的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计划,公众的参与性不强,甚至出现反对的情况。
旅游开发也因此受到约束。
此外,管理的高级人才的缺乏等都严重地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在旅游企业活动中,服务人员本身就是资源。
职工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不能正视这种客观差异性,就无法充分发挥职工的能动性。
作为管理人员,不仅要学会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其能时刻一饱满的精神状态工作,而且在遇到挫折困难时能正确对待,防止因此产生愤怒、怨恨和不满,将这种情绪带入工作当中。
四、针对庆阳市旅游业发展提出的相关策略1、首先依据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优先发展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开发(1)在现代旅游中,除少数极端情况外,各种类型的旅游活动都伴有消费行为的发生,旅游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就表现在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收入。
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要求旅游业必须提供足够的设施设备和消耗物资,旅游业也因而成为其他行业产品的消费市场,从而刺激和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
此外还可以为政府得到更多的税收。
而接待地经济的发展又会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
(2)庆阳是甘肃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长庆油田的主产区,石油资源储量28.47亿吨,2003年原油产量为186万吨;西峰油田已探明三级地质储量4亿多吨,开发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