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原理与应用

合集下载

如何运用调查和研究提升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如何运用调查和研究提升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如何运用调查和研究提升新闻报道的准确性新闻报道是传播信息、揭示真相的重要途径,然而,过去往往存在报道准确性不高的问题。

为了提升新闻报道的准确性,调查和研究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调查和研究来提升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一、调查的重要性调查是新闻报道准确性的基石。

通过调查,记者可以深入了解事件的细节和背后的真相,从而减少误差和主观臆断。

调查的过程包括收集事实、采访相关人士、查阅文献资料等,这些方法可以提供客观、全面的信息,使报道更加真实可信。

二、准确性调查的方法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允许记者亲身参与、观察事件,获得第一手资料。

例如,在报道一起地震事故时,记者可以赶到灾区亲眼目睹受灾情况,与灾民进行采访,了解灾区的实际情况。

2. 采访相关当事人:与事故或事件相关的当事人是获得事实的重要来源。

记者可以通过面对面的采访,获取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观点。

这样,报道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地呈现事情的来龙去脉。

3. 调查文献资料:新闻报道需要提供充分的背景信息和专业知识支持。

记者可以调查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相关政策等,从而在报道时能够揭示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对事件进行准确的解释。

三、研究方法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记者更加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获取证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1. 统计研究:统计研究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来揭示事件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对于一项社会现象的报道,可以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支持报道的准确性。

2.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可以通过实验或实际观察来验证某种观点或假设。

记者可以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某些重大事件进行实际观察或实验,对事实进行客观验证。

3. 专家意见:在报道某些复杂、专业性较强的话题时,记者可以寻求专家的意见和评价,引用专家的观点来支撑报道的准确性,并且在得出结论之前对不同专家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

四、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问题在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中,记者也要注意遵守职业道德和记者伦理准则。

新闻传播技术实验报告

新闻传播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领域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为了深入了解新闻传播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我们开展了本次新闻传播技术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新闻传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2. 掌握新闻传播技术的操作方法;3. 提高新闻采集、编辑、发布等环节的效率;4. 分析新闻传播技术对新闻行业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新闻采集技术(1)实验目的:了解新闻采集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新闻采集的方法。

(2)实验内容:运用手机、摄像机等设备,对校园活动进行现场采集。

(3)实验步骤:a. 确定新闻主题,制定采访提纲;b. 准备采访设备,如手机、摄像机等;c. 按照采访提纲进行现场采访;d. 对采集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剪辑。

2. 实验二:新闻编辑技术(1)实验目的:了解新闻编辑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新闻编辑的方法。

(2)实验内容:运用剪辑软件对采集到的新闻素材进行编辑。

(3)实验步骤:a. 安装并熟悉剪辑软件;b. 对采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排序;c. 根据新闻主题进行剪辑,包括画面、音频、字幕等;d. 完成新闻编辑,导出成品。

3. 实验三:新闻发布技术(1)实验目的:了解新闻发布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新闻发布的渠道和方法。

(2)实验内容:将编辑好的新闻发布到社交媒体、官方网站等渠道。

(3)实验步骤:a. 确定新闻发布渠道,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网站等;b. 制作新闻发布内容,包括标题、正文、图片等;c. 将新闻发布到选定渠道;d. 监测新闻传播效果,包括阅读量、转发量、评论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新闻采集、编辑、发布等环节的基本技术,提高了新闻生产效率。

实验成果如下:(1)采集到校园活动新闻素材;(2)编辑完成新闻视频,时长约5分钟;(3)将新闻发布到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

2. 实验分析(1)新闻采集技术:手机、摄像机等设备在新闻采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新闻采集的便捷性和效率。

热点新闻话题网路挖掘与分析

热点新闻话题网路挖掘与分析

热点新闻话题网路挖掘与分析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传统的报纸、电视转向在线新闻、社交媒体等,信息获得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挖掘和分析网络上的热点新闻话题,就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网路挖掘技术的基本原理网路挖掘是一种通过对网路上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其中蕴含的信息和知识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过滤、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和模型评估等环节。

其中,数据采集是网路挖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爬虫等程序,自动地从网络上爬取相关的新闻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热点新闻话题网路挖掘与分析的技术方案1.建立数据抓取系统根据特定的关键词,设置相应的搜索引擎,并使用网络爬虫程序自动地抓取新闻数据。

在抓取数据的同时,需要考虑一些实用性问题,如如何去重、如何筛选有效信息、如何提高搜索准确率等。

2.数据预处理对于抓取到的数据中包含的无用信息,如广告、音视频等进行去噪处理。

在进行数据清洗的过程中,要注意保留有用的信息,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特征提取从抓取到的新闻数据中提取出表达新闻本质内容的特征,如新闻分类、热度评估、关键词、摘要等。

这些特征提取的过程,可以采用文本处理技术,如分词、词频统计、情感分析等。

4.模型训练在特征提取的基础上,可以建立不同的模型,如贝叶斯分类器、支持向量机、深度神经网络等,并对这些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以达到更准确的预测结果。

5.结果评估在完成模型训练后,需要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评估的具体方法可以采用交叉验证、ROC曲线、精确率、召回率等指标。

四、网络热点新闻话题的挖掘与分析1.话题聚类将新闻数据按照相关性进行聚类,可以发现话题分布的情况,以及每个话题的热度和影响力。

2.关键词分析通过关键词的频率和出现的位置判断话题热度,并且可以通关关键词分析新闻话题的趋势。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新闻传播是指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一系列的原则和规律,它们是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一、真实性原则新闻传播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

新闻应该忠实地反映事实,准确地传递信息。

新闻媒体应该通过严密的调查和审查确保报道的真实性,不进行虚假宣传或捏造事实。

真实性是新闻传播的基础,它关系到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和媒体的影响力。

二、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新闻传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新闻报道应尽可能客观、中立地呈现事实,避免个人偏见和立场的介入。

媒体应该通过多方面的报道来展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让受众有更全面的了解。

客观性原则要求媒体与公众保持距离,不对事实进行主观解读和评判。

三、全面性原则新闻报道应该具有全面性,涵盖多个角度和多方面的信息。

新闻媒体应当充分挖掘和报导事件的各个维度,传递公众所需知识的全貌。

全面性原则要求媒体不仅关注事件的表面现象,更要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为受众提供更深入的理解。

四、时效性原则时效性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原则之一。

新闻应当及时报道,使受众能够第一时间获得信息。

媒体应该对新闻事件进行及时监测和采访,确保报道的实时性。

时效性原则要求媒体具备敏锐的新闻触觉,将信息快速传递给公众,以满足大众迅速获取信息的需求。

五、适度原则适度原则是指新闻传播应该适度地进行,不过度渲染或夸大事实。

新闻媒体应该克制自己的主观情感,以确保报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适度原则也要求媒体在报道敏感或具争议性的话题时保持慎重,不引发社会不稳定或公众恐慌。

六、平衡原则平衡原则要求新闻报道要平等地覆盖不同的利益群体和观点。

新闻媒体应该确保各方面意见的表达和辩论空间的开放,以促进公众的理性思考和辩论。

平衡原则还要求媒体避免报道偏颇或片面的新闻,以免误导公众或造成社会冲突。

总结: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是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时效性、适度性和平衡性。

媒体应该遵循这些原则,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公信力。

《新闻学概论》课件

《新闻学概论》课件
新闻传播的效果
新闻传播的效果指新闻信息对受众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是衡量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标准 。
新闻传播的影响
新闻传播不仅影响受众,还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发 展的重要力量。
01
新闻报道与写作
新闻报道的原则与要求
真实性原则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准确,不 能夸大、缩小或歪曲事实,要
特写
着重描写新闻事件中的某个侧面或细节,强 调视觉和感官效果。
评论
针对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发表观点和看法, 强调分析和思辨能力。
01
新闻伦理与法规
新闻伦理的概念与原则
新闻伦理的概念
新闻伦理是新闻传播行为的道德准则,用于指导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履行职责 ,遵循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
《新闻学概论》ppt 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新闻学概述 • 新闻传播原理 • 新闻报道与写作 • 新闻伦理与法规 • 新闻媒体与社会
01
新闻学概述
新闻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新闻学的定义
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 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
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 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 基本实践。
新闻学的学科特点
应用性
01
新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新闻报道、新闻写
作、新闻编辑等多个实践领域。
综合性
02
新闻学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传
播学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时代性
03
新闻学的研究与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需要不断更

从传播学视角谈内容分析法的应用

从传播学视角谈内容分析法的应用

从传播学视角谈内容分析法的应用一、内容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通过系统分析文本、图像或声音等传播形式的方法,旨在揭示其中隐含的含义和规律。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两个方面: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是指对样本中出现的特定现象进行计数和统计,以揭示其分布和频率;定性分析则是对样本中的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和分析,以揭示其中的内在意义和趋势。

在传播学领域,内容分析法可以应用于新闻报道、广告策划、影视剧制作等各种传播活动中。

通过对这些传播形式进行内容分析,可以揭示出其隐含的传播目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从而为传播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二、内容分析法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在新闻传播中,内容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可以揭示出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角度和偏向,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

这对于了解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以及媒体对公众舆论引导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分析法还可以应用于新闻报道的语言和符号分析。

通过对新闻报道中所使用的语言和符号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隐喻、象征和暗示,从而为新闻传播的文化解读提供重要的线索和参考。

在广告传播中,内容分析法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广告内容进行定量分析,可以揭示出不同广告媒体对产品品牌、消费者群体和市场定位的偏好和策略。

这有助于了解广告传播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趋势,为广告策划和营销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五、内容分析法的意义和挑战内容分析法在传播学领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内容分析法的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客观性,而这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受到一些局限和偏差的影响。

内容分析法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而这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着一些技术和方法上的困难。

新闻学概论教案(全)

新闻学概论教案(全)

新闻学概论教案(一)第一章:新闻的定义与功能1.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的定义与特性掌握新闻的功能与作用认识新闻与信息、宣传、广告的区别1.2 教学内容新闻的定义:新闻的内涵与外延新闻的特性:真实性、时效性、客观性、公正性新闻的功能:报道、传递、引导、监督、教育新闻与信息、宣传、广告的区别与联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的定义、特性、功能及区别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案例,加深对新闻特性的理解讨论法:分组讨论新闻的功能与作用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的定义、特性及功能案例分析:评价新闻案例是否符合新闻特性小组讨论:评估新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新闻学概论教案(二)第二章:新闻传播与媒介2.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掌握新闻媒介的种类与特点认识新闻传播与媒介的关系2.2 教学内容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传播过程、传播模式新闻媒介的种类: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介的特点:受众、覆盖范围、传播速度等新闻传播与媒介的关系:相互影响与制约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与新闻媒介的特点比较法:比较不同新闻媒介的优缺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传播案例,理解新闻媒介的作用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与新闻媒介的特点比较分析:评价不同新闻媒介的优缺点案例分析:分析新闻传播案例,理解新闻媒介的作用新闻学概论教案(三)第三章: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3.1 教学目标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学会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了解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准备、提问、倾听、观察等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倒金字塔、叙述、议论等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相互依赖与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模拟采访:分组进行模拟采访练习写作训练:练习新闻写作,提高写作能力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模拟采访评价:评价模拟采访的技巧与效果新闻写作评价:评估新闻写作的质量和表达能力新闻学概论教案(四)第四章: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4.1 教学目标掌握新闻编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学会新闻评论的写作技巧与要求了解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的关系4.2 教学内容新闻编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新闻评论的写作技巧与要求:逻辑性、针对性、准确性等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的关系:相互联系与作用讲授法:讲解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的基本原则、技巧与要求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案例,加深理解写作训练:练习新闻评论写作,提高评论能力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的基本原则与要求案例分析评价:评价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案例的质量新闻评论写作评价:评估新闻评论的逻辑性、针对性及准确性新闻学概论教案(五)第五章: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5.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伦理的基本原则掌握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认识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5.2 教学内容新闻伦理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保密、隐私、避免偏见等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责任感、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案例,加深理解讨论法新闻学概论教案(六)第六章:新闻报道与新闻体裁6.1 教学目标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类型了解新闻体裁的种类与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新闻体裁进行报道6.2 教学内容新闻报道的基本类型:动态报道、深度报道、批评报道等新闻体裁的种类: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新闻体裁的特点:格式、结构、语言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类型与新闻体裁的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报道案例,加深对新闻体裁的理解写作训练:练习不同新闻体裁的写作,提高写作能力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报道的基本类型与新闻体裁的特点案例分析评价:评价新闻报道案例的体裁选择与运用新闻写作评价:评估不同新闻体裁的写作质量和表达能力新闻学概论教案(七)第七章:新闻摄影与视觉传播7.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掌握新闻摄影的技巧与方法认识视觉传播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客观性、美学性等新闻摄影的技巧与方法:构图、用光、拍摄角度等视觉传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图片的选择、布局、搭配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与技巧实践操作法:进行新闻摄影实践,提高拍摄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摄影案例,加深对视觉传播的理解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与技巧实践操作评价:评价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与效果案例分析评价:分析新闻摄影案例在视觉传播中的作用新闻学概论教案(八)第八章:新闻机构与新闻业8.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机构的基本类型与组织结构掌握新闻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认识新闻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挑战8.2 教学内容新闻机构的基本类型: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业的发展历程: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演变新闻业的现状与挑战:竞争、商业化、伦理道德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机构的基本类型与新闻业的发展历程比较法:比较不同新闻机构的特点与运作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业的发展案例,加深对现状与挑战的理解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机构的基本类型与新闻业的发展历程比较分析:评价不同新闻机构的特点与运作方式案例分析:分析新闻业的发展案例,理解现状与挑战新闻学概论教案(九)第九章: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9.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法规的基本内容掌握新闻自由的概念与原则认识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的关系9.2 教学内容新闻法规的基本内容:审查制度、版权保护、记者权益等新闻自由的概念与原则: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采访自由等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的关系:相互制约与平衡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法规的基本内容与新闻自由的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的案例,加深理解讨论法:讨论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与挑战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法规的基本内容与新闻自由的原则案例分析评价:评价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的案例处理讨论评估:评估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新闻学概论教案(十)第十章:新闻教育与新闻从业者10.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教育的基本内容与重要性掌握新闻从业者的基本素质与要求认识新闻业的发展与新闻教育的关联10.2 教学内容新闻教育的基本内容:新闻理论、新闻写作、新闻摄影等新闻从业者的基本素质与要求:专业知识、职业素养、技能等新闻业的发展与新闻教育的关联:培养新闻人才、新闻学概论教案(十一)第十一章: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11.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掌握新闻事业在社会中的作用认识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1.2 教学内容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新闻事业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新闻事业在社会中的作用:监督、引导、教育、娱乐等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技术进步、市场竞争、伦理道德等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新闻事业的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事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案例讨论法:讨论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新闻事业的作用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具体新闻事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讨论评估:评估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新闻学概论教案(十二)第十二章:新闻与全球化12.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特点掌握新闻在全球化中的作用与影响认识全球化对新闻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12.2 教学内容新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特点:跨越国界、多元化、传播迅速等新闻在全球化中的作用与影响:塑造国际形象、影响国际关系等全球化对新闻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市场竞争、文化冲突、伦理道德等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特点及新闻在全球化中的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在全球化中的影响案例讨论法:讨论全球化对新闻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特点及新闻在全球化中的作用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具体新闻在全球化中的影响讨论评估:评估全球化对新闻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新闻学概论教案(十三)第十三章:新闻业的发展趋势13.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新媒体对新闻业的影响认识新闻业未来的发展方向13.2 教学内容新闻业的发展趋势: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等新媒体对新闻业的影响: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拓宽了新闻来源等新闻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融合、创新、可持续发展等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业的发展趋势及新媒体对新闻业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媒体对新闻业影响的案例讨论法:讨论新闻业未来的发展方向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业的发展趋势及新媒体对新闻业的影响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具体新媒体对新闻业影响的案例讨论评估:评估新闻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闻学概论教案(十四)第十四章:新闻实践与新闻职业14.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实践的重要性掌握新闻职业的基本规范认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责任14.2 教学内容新闻实践的重要性:培养新闻素养、提升新闻技能等新闻职业的基本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责任: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实践的重要性及新闻职业的基本规范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责任案例讨论法:讨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责任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提问新闻实践的重要性及新闻职业的基本规范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具体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责任案例讨论评估:评估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责任新闻学概论教案(十五)第十五章:新闻事业的未来15.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掌握新闻事业的发展策略认识新闻事业的发展前景15.2 教学内容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新闻事业的发展策略:创新、转型、拓展等新闻事业的发展前景:影响力、可持续性、社会责任等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事业的发展前景案例讨论法: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新闻学概论》共有五个章节,分别是新闻的定义与功能、新闻传播与媒介、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新闻编辑与新闻评论、新闻机构与新闻业、新闻法规与新闻自由、新闻教育与新闻从业者、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新闻与全球化、新闻业的发展趋势、新闻实践与新闻职业以及新闻事业的未来。

分析新闻作品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分析新闻作品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分析新闻作品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一、对新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具体分析。

①分析新闻作品内容。

②分析新闻作品形式。

⑴对新闻结构的分析;⑵对新闻表现手法的分析;⑶对新闻语言的分析。

③对新闻结构的分析。

二、对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

2、研究、评析新闻作品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3、如何分析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洁净,是它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

分析新闻主题,要注意把握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意义,看其是否正确和深刻。

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统帅和灵魂。

分析新闻主题,还要注意它是否鲜明和集中。

分析新闻主题,还可以与新闻作品所选择的角度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有些新闻作品反映同一新闻主题,但由于它们各有其不同的新闻角度,而未让人们感到千文一面,相互雷同。

怎样分析新闻作品的表现形式新闻报道具有多种体裁,如消息、通讯、特写等。

不同新闻体裁,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其表现主题、选用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表现手法和新闻语言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因此,分析新闻作品形式时,要根据不同的新闻体裁作具体分析,才能做出中肯的评价。

①对新闻结构的分析。

新闻结构使新闻作品的各个部分成为有机的整体,它是表现新闻内容、体现新闻主题的重要表现手段。

分析新闻作品的结构时,要注意其是符合遵循结构安排的原则和要求,根据新闻作品的具体内容,安排一个既能恰当反映新闻事实,又能充分显示新闻主题,并易于读者理解的结构形式的。

②对新闻表现手法的分析。

新闻作品的内容需要采取一定的表现手法把它反映出来。

成功的表现手法有助于准确而生动地表现思想内容,增强新闻作品的说服力、感染力。

③对新闻语言的分析。

记者写新闻报道,离不开语言。

语言运用得好或差,对新闻作品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

因而它是分析新闻作品得失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有哪几种所谓对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指的是把不同的新闻作品按照一定的要求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什么是媒介批评? (一)媒介批评的名称来源 (二)媒介批评的定义 一)名称来源 西方:Media Criticism、Press Criticism
台湾:媒介批评 大陆:从避免使用批评到呼吁媒介批评 1995,吴迪:《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北京广播学院学报》No.5) 1997年初,《新闻出版报》开设《新闻传媒评论学》专栏,清华大学刘建明主持 1998年,刘建明在《当代传播》(双月刊)主持《传媒评论学》 2001年1月,刘建明:《媒介批评通论》 2001年6月,王君超:《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
(三)媒介批评的作用 (一)媒介批评在中国大陆兴起的原因 不均衡的媒介权力 ;无规范的媒介行为 ;滞后的媒介管理制度 ;新兴的传播技术 二)媒介批评的职责 观察与监督、 沟通与制衡、 探索与建设 (三)媒介批评的作用
影响媒介领导人的决策; 监督新闻报道的道德规范 ;提高报道水准 ;帮助公众正确认识 媒介,培养正确、健康的媒介观 四、我国的媒介批评 历史
–媒介应当扮演的社会-文化角色
戈尔茨坦(Goldstein, 1989)《谋杀信使:媒介批评100年》
–有关隐私的报道 –新闻工作者及其偏见 –媒介的权力与限制 –提高记者素质 –新闻工作者表现现实的技巧
四、作为新闻专业自律的媒介批评制度
(一)新闻评议会 (二)专业协会及其章程 (三)内部督察员 (四)专业批评性期刊:新闻学评论
• 加拿 大的 Media Watch(National Watch on Images of Women in the Media) http://www. Media watch .ca 二、媒介批评的主体
(一)媒介自身 (二)学术界 (三)公众
(一)媒介的自我批评 1.媒介自我批评的必要性 –媒介批评是新闻专业自律的重要手段 –专业自律的目的:保护新闻自由不自律则他律 1.媒介自我批评的必要性 施拉姆(美国著名新闻传播学家): 用心鼓励或督促媒体作负责任表现的工具有三种:政府、 媒体自身和一般大众。政府是“剩余责任的承受者” 。 2.媒介自我批评的优越性 • 提高效率、增强效果 • 维护专业自治与权威 3.媒介自我批评的局限性 • 新闻人常陷入常规,无暇反思 • 新闻人的反思往往由于缺乏距离而不具批判性 • 经常性的自我批评会影响工作效率
(三)公众的批评 • 个人 • 单一问题利益团体 –“反伪科学奥斯汀协会” –“美国家庭协会” • 专门的媒介批评组织 –“媒介准确性”组织 –“新闻报道公正与准确”协会 • 加强对公众的媒介素质教育 郑贞铭(台湾学者):
透过教育途径,以强化现代公民对媒体的认识,进一步有欣赏媒介、批评媒介与监督媒 介的知识,建立社会的控制系统,以鞭策新闻界的更大进步。 加强对公众的媒介素质教育
案例分析请关注陈永洲事件和新闻战线的走转改活动。
B 卷题型稍有不同,可能有论述等,比如会对新闻舆论监督问题做相关深入讨论。
一、从分析向批评的转换 从分析向批评的转换是新闻事业和新闻研究发展的共同要求。 不仅需要微观的作品分析,更需要宏观的系统分析,分析新闻工 者、媒介,及其各种社会 关系 ;不仅需要客观中立的分析,更需 要基于一定立场与价值的批评。 批评意味着反省、质疑,甚至批评的标准也在批评之列。
更少:公开性和话语权
第二章西方的新闻媒介批评
一、缘起与发展 二、媒介批评的主体(来源) 三、媒介批评的主要内容 四、作为新闻专业自律的媒介批评制度 五、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范式
一、缘起与发展 1.早期哲人与文学家的批评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美国报人的宗旨,是以粗暴的、毫不做作的、单 刀直入的方法刺激他们所反对的人的感情,不以道理诲人,甚至攻击人家的私人生活,揭露 他们的弱点和毛病。”(P209)
二)学术界的批评 1.学术研究不等同于媒介批评 • 学术研究强调学科建设与统一 • 媒介批评来源广泛、目的各异 1.学术研究不等同于媒介批评 • 学术研究强调客观、价值中立 • 媒介批评往往持有一定立场和价值标准 2.学术研究对媒介批评的贡献 –用实证研究结果支持批评的观点 –给批评者提供新的论据
–提出新的问题、新的观点 3.学术批评的局限性 –受制于专业术语,影响有限 –受制于研究者的批判精神,数量有限
刘建明(2001):分析媒介现象,反思新闻报道的得失,评价记者的作品,从而形成相应的 新闻观念 我们的定义 (1)依据一套价值体系,对大众传媒的新闻实践的诠释与评价。 (2)批评的主体包括新闻媒介自身、研究媒介的学术领域、以及作为媒介消费者的公众、 社会机构、团体等。 (3)批评的对象包括新闻从业人员的活动及其产品。 三、为什么要进行媒介批评? (一)媒介批评在中国大陆的兴起的原因 (二)媒介批评的职责
2、霍尔的大众文化理论中关于媒介扮演的三种关联角色 建构社会知识;形成规范、反映价值;塑造共识与合法性。
3、 社会责任论对新闻业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报刊必须把事实当作事实,把意见当作意见;提供一个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描绘出社会各个成员集团的典型图画;要负责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 使人们便于获得当天的消息。
(四)新闻学评论 •《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
•《美国新闻学评论》 •《圣路易斯新闻学评论》
四、作为新闻专业自律的媒介批评制度
• 媒介的悖论与两难:只有自由的媒介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但是,当它毫无拘束时,又 如何保证它为社会服务呢?
• 布朗:没有控制的管理(control without controlling)
20世纪初,报刊刊载媒介批评文章,评论新闻活动的非理性现象
在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学研究的期刊上,也发表了大量的批评文章
批评的异化 :“反右”、“文革”中,业务批评变成政治评判
现状
1.专业刊物、书籍 2.有此功能的机构: 中宣部新闻局的阅评小组 ;中央电视台的“媒介分析小组”
主要问题: “三少”: 少深广、少学术、少知识更新
–马克·吐温(1875年):“那个可怕的势力,这个国家的舆论,是由一帮无知而又自大的笨 蛋来编造,他们既不会挖渠,又不会做鞋,就干上新闻这一行走向贫民窟。
1.早期哲人与文学家的批评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美国报人的宗旨,是以粗暴的、毫不做作的、单 刀直入的方法刺激他们所反对的人的感情,不以道理诲人,甚至攻击人家的私人生活,揭露 他们的弱点和毛病。”(P209)
1953年成立报业评议会 1991年改为报刊投诉委员会
二)专业协会及其章程 –1918年《法国记者职业责任宪章》 –1998年,爱沙尼亚、印度尼西亚等国 –90年代,高潮:37个国家。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1991年1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1994年4月第一次修订 –1997年1月第二次修订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新闻工作者必须在宪 法和法律的范围活动,自觉遵守宪法、法 律和宣传纪律 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五、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六、发挥团结协作精神
周刊上发表总题为《美国报纸》的文章,共15篇。
–历史上最有名的媒介批评家之一,如利布林(A. j. Liebling),1945年开始为《纽约客》 (New Yorker)的
《任性的媒介》(“The Wayward Press”)专栏写作, 直到1963年去世。 3. 50、60年代专业批评刊物――新闻学评论
二)媒介批评的定义 参考定义 王君超(1999):媒介批评是为保证大众传播媒介系统的良性发展,保证它与周围运行环境 处于良性的互动关系,而对传播媒介本身及其产品所作的自觉的、客观的批评。
展江(1998):媒介评论就是知识界在文化和伦理的范围内对传媒进行价值评判、意义诠释 和一般评论的一种特殊的舆论监督形式。
• 兰贝斯 :媒介批评的目的就是提供相当于执照的责任机制,同时能避免正式的政府权力 的干预。
五、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范式 美国新闻史
(一)专业主义:对抗商业主义 (二)基本范式:客观性原则 (三)范式修补:社会责任论 (四)改革萌芽:公共新闻学Βιβλιοθήκη (一)专业主义:对抗商业主义
• 走向成熟的媒介批评:反对煽情主义和商业主义 • 批评者的建议:捐赠基金报纸与政府管制 • 妥协与折中:新闻专业主义 • 专业管理模式之争
二)基本范式:客观性原则 • 客观性理念的起源 • 完善客观性理念 • 挑战客观性理想 • 批判客观性意识形态
三)范式修补:社会责任论 • 媒介批评与责任概念的提出 • 哈钦斯委员会的批评与建议 • 对哈钦斯报告与社会责任论的批评
四)改革萌芽:公共新闻学 源起 • 1988年,美国乔治亚州哥伦比亚市的 Ledger-Enquirer
4、客观报道的写作原则是什么? 第三者的写作角度 ;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 引语的运用; 对等原则原则; 完整(多维的背景材料)。
5、 如何看待记者与新闻来源的关系?记者为什么依靠新闻来源? 1、提供新闻选择的标准;转移信息提供的责任;提供评判记者专业水平的标准; 加大工作弹性。 2、1.新闻掮客——制造“能见度”。2.新闻操纵。3.“收编”记者。
–最早的新闻评论是40、50年代由新闻工作者 George Seldes 主办的《事实上》(In Fact)。 –最有名的是1961年创办的《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q 发刊词:评价各种形式新闻报道工作的表现,指出其缺点和力量所在,并协助确定或者重 新确定新闻工作的正直无私和认真负责的准则…… 4.网络媒介批评 –传统媒介批评杂志的网络版 –原创的媒介批评网站 • Slate • Salon • Online Journalism Review 4.网络媒介批评 –经常批评媒介、具有政治倾向的组织的网站 • 美国的 FAIR(Fairness & Accuracy In Reporting)
(三)内部督察员 • 美国: “新闻督察员组织” (1980年) –Organization of News Ombudsmen “Oh, No” (哦,不) –2000年,全美1,489份日报,只有37份加入 –作用: • 对新闻实践的促进; • 影响新闻工作者对自己报纸服务质量的评价; • 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公关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