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大师作品分析

合集下载

景观设计大师介绍及作品分析教案

景观设计大师介绍及作品分析教案
第17页/共24页
第18页/共24页
第19页/共24页
启发
俞孔坚作为当代中国景观设计行业的领军 人物,其思想理念能够给人很多启发,归 纳如下:
设计是去解决问题,不是再去创造问题。创新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的 创新。
景观设计行业必须与时俱进,要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景观设计必须承担起更加重大的责任——协调人
第4页/共24页
留美期间,俞孔坚以“土地为本,顺应生态”的研究思路,继续专研景观设 计学和景观生态学。师从Carl Steinitz等大师,首次接触地理信息系统,并深 受Ian McHarg的影响,使俞孔坚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园林走向了大地——完
《 整意义上的景观。期间发表论文 Infinity in bottle ground: understanding th 》 《 Chinese garden 1993 Cultural variations in landscape preference: comparisons 》 《 among Chinese sub-groups and Western design experts 1995 Security patterns 》 in landscape planning with a case in south China 1995
第5页/共24页
北大/土人期间,创办北大景观设计研究院和土人景观设 计公司,跨越学界、商界。俞孔坚尖锐地批判国内轰轰 烈烈的城市化运动、城市化妆运动,通过对当代中国城 市化建设和精神文化缺失的反思,明确定位当代景观设 计学的使命:重建“天地—人—神”和谐,是人类生存 的艺术。提出“反规划策略”,构建EI保障城市生态安 全,重建人与土地的精神联系。发表相关论文《谨防城 市建设中的“小农意识”和“暴发户意识”》《国际城 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 景观设计学》等,并进行了多个项目实践。

玛莎舒瓦茨景观设计分析

玛莎舒瓦茨景观设计分析

69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联邦法院广场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联邦法院广场
这个广场具有明显的极简主义和大地艺术的特征,在明 尼阿波利斯市以直线、方格为特征的城市景观中,它的景观 极具个性。“创造一个标志,一段记忆,一个场所”。她的 设计是要提供一个引人注目的、可识别的景观以吸引这个城 市的居民,使他们在忙碌的路边能够驻足小憩,并留下记忆。
最引起争议的是施瓦茨在整个庭院 中呈阵列放置了300多个镀金的青蛙, 有的在斜坡草地或砾石上,有的漂浮在 水面上,这些青蛙的面部都对着坡地上 的钢网架球,好像在表示着尊敬。据说, 青蛙的造型来自于凡尔赛花园中的托拉 娜喷泉。
这个设计以理性的几何形状如 方形、矩形和圆形组织构图,互相 错位重叠,用夸张的色彩、冰冷的 材料创造出欢快而奇特的视觉环境, 虽然其怪异的风格不易理解,但是 与购物中心的建筑风格倒也十分和 宜。
亚利桑那MESA市艺术娱乐中心
“异质晶族”的模式来安排整个构成模式。中心构架包括造型统一、坚 固优美的外型,其内部则盛装着一块充满奇妙色彩的“宝石”。
亚利桑那MESA市艺术娱乐中心
这个结构设置为城市建造了一面街道景墙,缓解了城市密度不协调的问 题,同时也对空间进行界定。通过一条精致步道,同时它也将人们自然 地引入3个剧场。
案例目录
巴克利银行总部
雷克雅未克艺术展 曼彻斯特城交易所广场
面包圈花园(1978) 迈阿密国际机场的隔音墙(1996)
里约购物中心(1988)
垂柳花园
加州科莫斯城堡(1991) 纽约亚克博 . 亚维茨广场(1996)
爱尔兰都柏林大运河广场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联邦法院广场(1998)
1、面包圈花园(1978)
亚利桑那MESA市艺术娱乐中心

案例赏析彼得沃克作品

案例赏析彼得沃克作品

谢谢
斯坦福大学图书馆
我旳感悟
彼得•沃克全部旳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旳需要。虽然在最具艺术气息旳设计中 要秉承功能第一旳概念。
景观设计在保护环境旳条件下最终是为人而设计旳,营造合适人活动旳空间 要充分考虑人体尺度,在整体规划旳前提下,要做好细节部分。
有水旳地方就有活力,彼得沃克对于 舒适旳亲水性空间旳处理措施,也是值 得学习旳。
设计思想
极简主义(Minimalist),又称最低程度艺术,它是在早期构造主义旳基 础上发展而来旳一种艺术门类。 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它主要经过某些绘画和雕塑作品得以体现。不久, 极简主义艺术就被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玛萨·舒瓦茨(Martha Schwartz)等先锋园林设计师利用到他们旳设计作品中去,并在当初社会 引起了很大旳反响和争议。
唐纳喷泉
概述:
• 唐纳喷泉是彼得沃 克1984年设计旳作 品,位于哈佛大学 校园内旳一种交叉 路口,是一种由1 59块巨石构成旳 圆形石阵,全部石 块都镶嵌于草地之 中,呈不规则排列 状。石阵旳中央是 一座雾喷泉,喷出 旳水雾弥漫在石头 上,喷泉会伴随季 节和时间而变化, 到了冬天则由集中 供热系统提供蒸汽, 人们在经过或者穿 越石阵时,会有强
烈旳神秘感。
设计思绪:
• 唐纳喷泉立足于夏天能够使用,冬天也是一种景观,不会消失。彼特所设计 唐纳喷泉没有水池,只是石头平铺在地面上,夏天喷头喷出雾状旳水,冬天 使用建筑排放旳暖气喷雾,形成了独特旳一处景观喷泉。
哈佛大学唐纳喷泉
• 它是一种非老式式旳喷泉 景观,呈现四季变化
哈佛大学唐纳喷泉
• 简洁,同步富有秩序旳当 代感,还能够从这个喷泉 感受到清新、高雅旳古典 美,既有金属材质旳精湛 工艺,也有通灵天地旳自 然魅力;

0308景观设计大师及作品分析

0308景观设计大师及作品分析

料仓花园
大师简介——生平
彼得·拉茨(Peter Latz)1939出生于德国达 姆斯塔特,1964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工大景 观设计专业,1968年建立自己的设计事务 所,1983年在卡塞尔市建立自己的住宅。 德国当代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他用生态主义 的思想和特有的艺术语言进行景观设计,在 当今景观设计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铁路公园分析
铁路公园与高架步行道系统相结合在东西方向上穿越整个园区,通过 楼梯和台阶与其他空间层次想联结。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视野,且利用 水平线元素连接各个独立的工业设施。
铁路竖琴
水公园分析
公园标高最低的层次, 由净化水渠、净水池、冷却 池等水体构成。净化水渠是 对山东向西流经整个厂区的 埃姆舍河进行净化的河道。 水渠两岸栽植了自由生长的 植被,每隔一段距离布置有 台阶和平台以满足游人亲水
净水池
水池及水生植被
道路系统分析
包括公园 步行道和自行 车路。将原来 零散分布的城 市街道联结整 介成完整的交 通系统
人行道路
公园道路
自行车道路
公共区域分析
包括金属广场、考 珀活动场地、熔渣 公园、料仓花园、 开放绿地等公共开 放空间。
金属广场
考珀活动场局部
露天影剧院全景
设计作品 埃姆舍公园(IBA Emscherpark)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Landschaftspark Duisburg Nord) 港口岛公园(Buergpark Hafeninsel)
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设计
杜伊斯堡全景
景观层次梳理与整合
整个公园分为四个景观层面
铁路公园
水公园 道路系统
公共区域

大师作品分析_考夫曼沙漠别墅(完整版)

大师作品分析_考夫曼沙漠别墅(完整版)
• 另一个方面,理查德•诺伊特是在美国 最早从事德国风格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他强调探索,设计的核心是生活的本质。 通过不同地点人的生活需求,提供他们 所需要的设计方式,才是建筑设计的核 心因此他在设计现代住宅的时候,充分 考虑环境与室内的关系密切内外关系一 达到他真正居住的本质目的。从下面要 分析的考夫曼沙漠别墅就可以看出他的 设计风格。
细部分析
• 设计中有很多地方都是敞 开的模式,目的很明确, 为了让室内的人能清晰的 看见外部的沙漠景观,在 此处,走上这个外部楼梯, 可以到达二层的室外凉亭, 人置身在这里就可以全方 位观赏高低不平的山和沙 漠,这一点从某种程度上 也增强的内部外部的联系, 达到了设计者的设计目的 的初衷。
结构分析
• ,设计了游泳池,满足了主人 的需求,我们觉得游泳池不仅 是起到了娱乐作用,同时进一 步增强了内部视野,对于天空 的视野。
细部分析
• 很明显,建筑以风车 状发散开来,平面组 合大致为十字形,从 南向北大致分为三大 块,车库,起居室, 客房,三者之间的联 系就是室外的走廊, 在走动中还可以欣赏 贯穿内外的景观,同 时内部空间分布也很 独立。
• 考夫曼沙漠别墅是在二战后为 比兹堡百货公司所有者考夫曼 及其家人和客人冬季度假而从 中找到更轻盈,宽阔的感觉而 设计建造的
• 别墅以起居室的四分之一角为 中心向外延伸的横向和纵向的 轴线,主卧,客房,车库等如 风车状包围着起居室。
• 别墅二层的突出部分能加少阳 光直射,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大 了建筑内部的视野。诺伊特拉 设计的住宅和其所处环境之间 的边界,破减少至最低的限度。 这就使得建筑周围的天然景色 可以进入房间,或者说融入进 这个房间。
模型制作过程及展示
The End~
考夫曼沙漠别墅实景

景观园林设计原理 著名景观大师作品分析

景观园林设计原理 著名景观大师作品分析

5,景观盒——最少量的设计
在自然化的地形和林地、以及乡土植物所构成的基底之上, 分布了8个5m见方的景观盒。它们是公园绿色背景上的方 格点阵体系,融合在自然之中,构成了“自然中的城市” 肌理。同 时,野生的芦 苇、水草、茅 草等自然元素 也渗透进入盒 子,使体现人 文和城市的盒 子与自然达到 一种交融互含 的状态。
作品赏析之挪尔堡公园设计

挪尔堡公园位于哥本哈根城市西北部,是该地区唯一的大型 开放空间。由于该公园原为铁路交通的附属区域,使得它保 留了狭长和大曲线的空间整体特征。该区域从20 世纪30 年 代开始作为公园使用。2004 年,霍耶在挪尔堡公园的项目 设计竞标中提交的两个设计方案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 该项目于2006 年开始建设,2007 年9 月完成并投入使用 (图5)。该公园新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居住在附近地区的 居民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交流环境,成为可以开展多项 活动的现代公园。霍耶说:“我希望这个公园成为人们相互 见面和相互了解、彼此能看得见的地方。总之,我们生活在 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在公共空间中看到其他人,同时 也能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
丹麦当代著名景观设计师 ——斯腾·霍耶
斯腾·霍耶(Steen A.B.Høyer),景观设计师、艺术家, 现为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学院规划与景观系首席景观教授、 丹麦国家艺术基金会公共艺术委员会成员。霍耶1947 年出 生于丹麦哥本哈根,1972 年毕业于丹麦皇家建筑学院,并 成为丹麦国家艺术研究院雕塑委员会成员。1981 年担任丹 麦城市与景观学术研究委员会主席,1994 年开始担任丹麦 皇家艺术学院建筑学院景观系主任,教授。霍耶多次获得丹 麦以及国际景观设计竞赛大奖,并在荷兰、北欧四国、法国、 意大利、土耳其以及美国等地进行学术演讲。1996 年其景 观设计项目“大地与光之雕塑”获得丹麦文化部勋章,2005 年获得丹麦皇家艺术勋章,2008 年获得丹麦国家终身成就 奖。

景观大师劳伦斯哈普林及其作品分析22页PPT

景观大师劳伦斯哈普林及其作品分析22页PPT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景观大师劳伦斯哈普林及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品分析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谢谢!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景观设计作业——大师作品分析美国风景园林大师乔治·哈格里夫斯的简介Georg Hargeaves,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哈格里夫斯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风景园林系主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哈格里夫斯有着近程式的自然观。

通过对史密森作品的学习而开创了一种开放式景观设计新语言,在这种语言中“各种元素诸如水,风和重力都可以进入并且中影响到景观,”展现出他对自然因素独到的感受。

烛台角文化公园“风之门”,麦斯比公园“大地之门”。

作品充满诗意。

哈格里夫斯的作品被誉为“诗意的景观”,他的作品总给人意象不到的感受,这与他独特的设计理念分不开的。

作品分析简介广场公园(Plaza Park)位于圣·何塞市市中心,占地3.5英亩(约1.4hm2)。

建于1986-1989年。

投资额190万美元。

这里既是人们日常休闲的场所,也是节日举行庆祝集会和演出活动的舞台,公园的周边为艺术博物馆、旅馆、会议中心和商务办公楼。

设计通过叠加的手法,将一个新公园覆盖在原来的老公园上。

设计保留了场地上所有成熟的树木,运用各种隐喻的手法,使用地域性的,具有文化历史内涵的语言,使这个公园以一种地域性的风格来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

圣·何塞市拥有300多年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要久远。

最早是由印第安人在此挖出了自流井,从而发展农业,最终形成了城市。

道路分析场地是一个狭长的长方形,不仅是一个大的交通岛,而且是周围艺术博物馆会议中心旅馆等一些重要建筑的环绕中心。

道路的布置看似随意,以斜交的直线道路系统为框架,实际上是周围主要建筑物的人流线路。

道路是沿着人们在公园两侧的公共建筑间穿越的路线来设置一条宽阔的园路构成公园东西方向的长轴,沿路边设置了许多维多利亚风格的灯柱和木质座椅,这些旧式的灯具和座椅隐喻着城市300年的历史。

哈格里夫斯设计了一条从端点开始就斜交的直线道路,从公园的一端延伸到公园的另一端,为了避免直线单调,在道路中部使用道路高差和铺装加以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系网络2班
ITeamfjl
20125528234
目录
一、彼得沃克作品分析 (3)
1、彼得沃克简介 (2)
2、彼得沃克作品 (3)
(1)、哈佛大学唐纳喷泉分析 (4)
(2)、柏林索尼中心分析.......................................................................................................
(3)、日本埼玉广场分析.........................................................................................................
二、户田芳树作品分析 (4)
1、户田芳树简介 (5)
2、户田芳树作品 (5)
(1)、绿色津南中央庭园分析 (6)
(2)、蓼科高原艺术之林雕塑广场分析 (6)
三、二者对比及总结 (6)
一、彼得沃克作品分析
1、彼得沃克简介
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
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
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
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
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

他有着丰富的从业和教学经验,一直活跃在景观设计教育领域,1978-1981年曾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主任。

1983年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伙人景观设计事务所。

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

彼得·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践经验。

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需求,施工技术精湛。

人们在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到简洁现代的形式、浓重的古典元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他将艺术与景观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赋予项目以全新的含义。

2、彼得沃克作品
(1)哈佛大学唐纳喷泉分析
唐纳喷泉位于哈佛大学的一个交叉路口,是一个由159块天然石块组成的圆形石阵和中心的雾喷泉,所有石块都镶嵌于草地之中,呈不规
则排列状。

喷泉喷出的水雾弥漫在石头上,喷泉会随着季节和时间而变
化,到了冬天则由集中供热系统提供蒸汽,人们在经过或者穿越石阵时,
会有强烈的神秘感。

哈佛大学唐纳喷泉充分展示了沃克对于极简主义手法的纯熟。

巨石阵源自他对英国远古巨石柱阵的研究。

同时质朴的巨石与周围古典建筑
风格完全协调,而圆形的布置方式则暗示着石阵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纳喷泉被看做是沃克的一
件典型的极简主义园林作
品。

作品利用四季和时间
产生的变化可以极大地丰
富景观,使简单的设计充
满趣味和魅力。

这个充满
神秘感的小景,排列的石
块、微微发光的雾气、折
射而捉摸不定的光线、隐约出没的形体,使这里充满生气与吸引力。

(2)柏林索尼中心分析
柏林索尼中心位于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北部的一块三角地上,索尼中心
公共空间丰富多彩并且其尺度极富人
性化,在设计上,彼得沃克通过用简单
的植物种植和一些工业材料以简单、重
复的塑造以使得索尼中心极具空间感
与神秘感,这里,人们在转换空间时就
能看到不同的景观。

环境中材料的使用
与建筑相呼应,细部体现为玻璃、金属
材料、石材和植物的巧妙组合和衔接,在不同的区域种植了不同的植物,
如椴树、白桦、杨树等,这些都是当地的乡土树种。

中心广场是环境中最精彩的区域,这里,彼得沃克采用了重复构图形式
的三维空间概念。

建筑的
首层和地下层之间是一个
半月形花坛,与半月形图
案相交的,是一个圆形的
水池,水池大部分位于广
场上,一部分悬在地下采
光窗上,成为建筑地下层透明的屋檐。

在楼下电影媒体中心的酒吧里可
以欣赏到水池带来的奇妙的光影变化。

索尼中心的整体设计简约、干净、利落、巧妙,如同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给人的印象一样,严谨但不古板,谦虚内敛又不乏亲切之感(3)、日本埼玉广场分析
日本埼玉广场始于1994年,位于日本东京琦玉县,它是东京新城分中心的一个主广场和步行
中心。

埼玉广场所处地理
位置极为特殊,广场中的
街道,来来往往的车辆很
多,拥挤不堪,作者通过
提升广场将行人活动与混
乱的高速交通分离,实现
了人车分离。

作者造园手法巧妙,通过将极简主义与日本的禅宗园林思
想巧妙的融合,创造出了简答而不失禅意的空间,使得整个作品简洁自
然。

在植物的处理上,作者使用了格栅,将水渗入种植池然后在其下设计排水。

人们在坡道的上端就可以看到栅格下方的种植池的土壤,很好
的向人们展示了他们的设计。

这样的设计,既解决了植物用水,有解决
了广场排水。

作者在设计上运用了单一的元素进行大量的重复,在单一元素的重复中,作者的极简主义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户田芳树作品分析
1、户田芳树简介
户田芳树是日本著名的景观设计师。

1947年生于广岛县尾道市;1970年毕业于东
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后到日本都市设计就职。

1980年成立
(株)户田芳树风景计画研究所。

1989年凭借“诹访湖畔
公园”项目荣获东京农业大学造园大奖。

1994年凭借“科
利亚庭园”获日本公园绿地协会奖。

1995年主创的修善寺
“虹之乡”项目荣获造园协会奖。

2、户田芳树作品
(1)、绿色津南中央庭园分析
绿色津南中央庭园位于新泻县中鱼沼郡津南町秋成,作品以“流水”为主题,围绕水这一主线,设置溪流与水池,做成“动”与“静”两种不同的水景。


中,“静”水中的倒影,成为作
品中最有特点的景观。

作品中,中央庭院与其宾馆
相连,利用目的是为在大面积
的设施群中创造出心情愉快,
轻松的绿色空间。

作者还将下
游的水潭做成简单的圆形湖面。

此湖把周围丰富多样的自然景
色映照在湖面上,形成更为丰
富的景观。

其间缓缓的斜坡上
蜿蜒的溪流,湖面简洁的配置
其中,主景是天空和映照有自
然景色的睡眠,尽量避免了繁
琐的造型。

在该作品中,作者很好的将
周边美丽的自然景色融于庭园
之中,其中,自然蜿蜒的小溪,映照于水面的树木和起伏的山脉。

大面积的缀坡草坪,这些与日本传统园林的形式多少有一点区别,突出了开放、明快、简洁、轻松的环境氛围,是周边自然环境与人工景观有机结合的范例。

(2)、蓼科高原艺术之林雕塑广场分析
位于长野县茅野市蓼科高原艺术之林雕塑广场,蓼科高原艺术之林雕塑的面积并不是很大,作者运用巧妙的造园技术,很好的利用其不大的空间,将具象的、近乎真人尺度的雕塑作品合理的融合入其中。

作者还合理地划分了不同主题、类型、风格的雕塑分区,使每个雕塑无论是从观赏角度或与周边雕塑作品的联系等方面,都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程度。

在雕塑的数量上,作者做了严
格的控制,并通过分
析各种原因,运用多
种造园手法,使得景
观极具连续性。

整个设计理念以
雕塑欣赏为主轴深化处理,使雕塑成为风景要素,强调了雕塑作品的功能,在作品中,水潭、流水、小路等自然景物对空间景观进行了分割和连接,使得整个作品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三、二者的区别与总结
彼得沃克是“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一般以简洁自然为主,经常使用单一的元素重复,在简单的表达中表现出不简单的一面出来,在彼得沃克的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简洁现代的形式、浓重的古典元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他将艺术与景观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赋予项目以全新的含义。

彼得·沃克设计的环境中贯穿着人们的活动,提供了有实用功能的必需设施。

同时,它又超越了这些层次,激发了人们本能的反应,向那些虚幻的相关文化提出了挑战。

总的来说,彼得沃克在作品中将极简主义运用得相当出色,使得他被人认为极简主义的代表者。

而户田芳树的设计理念是“看”、“体验”、“描述”,作品中充满了流畅的曲线、大面积的
缓坡草坪、通畅简捷的空间、散置的构筑物、蜿蜒的小溪流水以及似水墨画般的水中倒影。

这些作品在表现“自然的再现”、“自然的体验”的同时,更注重对“自然的描述”。

所以,户田芳树在设计中更加注重自然的再现与自然的体验。

户田芳树在简明、有力的空间中溶入柔和与温馨的意蕴;生态型设计、以追求细节上的完美体现品质,在他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无限的“生命力”。

总的来说,彼得沃克和户田芳树二者有所区别,但其二者的作品都是以自然为主,在自然中体现出其所想表达的内容来,二者风格各异,但都不愧是景观设计界的大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