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睾AUA指南
隐睾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隐睾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隐睾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畸形,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临床医生对隐睾的认识存在不足,诊疗欠规范,治疗方案差异较大,并且在治疗时机、手术策略、激素干预与否等方面存在争议。
因此,我们结合最新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隐睾诊疗指南。
隐睾在足月男婴1岁时发病率约为1%~4.6%,而早产儿隐睾发生率明显增加。
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其隐睾发生率高达60%~70%。
临床上将隐睾分为可扪及和未扪及两类,其中约80%的隐睾可扪及。
是否可扪及和其具体位置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体格检查是确诊隐睾和鉴别回缩性的唯一方法,也是区分可扪及和未扪及的可靠方法。
超声对体积测定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仅靠超声检查诊断隐睾和选择手术方式。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检查对于隐睾的诊断价值不大。
为提高体检阳性率,我们强调多人、多次、多体位重复体检。
检查时将患儿置于平仰卧位或双腿交叉卧位,在腹股沟区采用"挤牛奶样"手法从内环口向阴囊方向推挤。
若能将推入阴囊,但松手后又退缩回腹股沟区,称为滑动性,属于隐睾范畴;若松手后能在阴囊内停留,称为回缩性,非真性隐睾。
检查者应避免手温过低,因冷刺激致过度提睾反射而影响检查结果。
对于未扪及的隐睾,需要进行仔细的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缺如或萎缩。
最常见的异位位于Denis-Browne小窝。
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是确定腹腔内隐睾、缺如或萎缩的可靠手段。
若发现双侧未扪及或任何提示性分化异常的情况,均需尽早进行内分泌检查和遗传评估。
治疗应该在6个月龄开始,最好在12个月龄前,至少在18个月龄前完成。
治疗时机会影响到成年后生成、激素分泌以及肿瘤发生。
回缩需定期监测并持续至青春期,直到不再回缩且停留在阴囊内,无需药物或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的成功率不确切,而且用药后成功降至阴囊的患儿中约20%再次出现回缩至腹股沟区。
隐睾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隐睾的症状与治疗方法隐睾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问题,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它是一个状况,其中睾丸没有下降到阴囊中。
虽然这可能不会造成太多痛苦或不适,但它可能对男性的生育能力和整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学习隐睾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症状隐睾是一个容易发现的问题,因为睾丸并不在阴囊中或没有降到仅在阴囊底部的位置。
在新生儿中,睾丸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应该下降。
如果您的孩子在一岁前仍没有下降,或者您发现自己的睾丸没有下降,那么您可能正在经历隐睾。
治疗方法治疗隐睾的方法通常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方法。
前者的目的是通过手术将睾丸直接移动到阴囊中,从而解决问题。
这种手术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开放式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开放式手术需要在阴囊中进行,而腹腔镜手术则需要进行小切口。
无论选择哪种手术,手术风险都很小,手术恢复时间也很短。
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可以进行日间手术,手术后当天可以回家。
另一种治疗隐睾的方法是荷尔蒙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比手术更简单,特别是在幼儿时期或其他情况下无法进行手术的情况下。
荷尔蒙治疗的目的是刺激睾丸向下移动。
这种治疗的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
有时,荷尔蒙治疗可能无效,因此手术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总结隐睾是一种很普遍的生殖系统问题。
虽然它可能不会造成太多痛苦或不适,但它可能对男性的生育能力和整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学习隐睾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手术或荷尔蒙治疗是治疗这种问题的两种常见方法,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医生会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案。
【疾病名】隐睾

【疾病名】隐睾【英文名】cryptorchidism【缩写】【别名】incomplete orchiocatabasis;睾丸下降不全;隐睾症【ICD号】Q55.2【概述】隐睾系指一侧或双侧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同侧阴囊内,又称睾丸下降不全,是小儿最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疾病之一。
【流行病学】隐睾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
据报道新生儿隐睾的发病率约占4%,早产儿为30%,体重不足1800g的早产儿高达60%~70%,1岁时降至0.6%~0.8%,青春期隐睾发病率约为1%,成年人为0.3%。
表明在出生后睾丸仍可继续下降。
据Scorer统计,出生后隐睾自行下降时间主要在生后3~6个月内,6个月后隐睾继续下降的机会明显减少。
Kleinteich等统计一组3612小儿中28人(0.8%)在满1岁时仍有隐睾,这一数字与青春期隐睾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说明1岁以后隐睾几乎不会自行下降至阴囊。
隐睾发生率单侧多于双侧,约为5∶1,右侧隐睾占70%,左侧占30%。
有遗传倾向,父子间发病率为1.5%~4%,兄弟间为6.2%。
【病因】由于胎儿期睾丸正常下降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隐睾的病因学也有多种说法。
1.内分泌学说 有学者通过内分泌功能测定,认为隐睾可能是青春期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衡,黄体生成素(LH)-间质细胞(leydies cell)轴分泌不足,导致血浆睾酮降低,因为睾丸下降与睾酮水平密切相关,也有学者测定隐睾患者睾酮水平正常,提出主要是5α-还原酶缺乏,使双氢睾酮产生障碍,或是靶器官雄激素受体不足或受体基因突变等因素,妨碍睾酮与靶细胞受体蛋白结合。
某些垂体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紊乱疾病如Kallmann综合征(LH-R H不足),无脑畸形垂体发育不全等多伴有隐睾症,也表明垂体促性腺激素及雄激素之间与睾丸下降有一定关系。
近来有人在隐睾患者血中发现抗促性腺激素细胞抗体,提出隐睾可能是患者垂体自身免疫性疾病。
AUA 2021中文

良性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的管理:AUA指南2021本修订指南的目的是为继发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LUTS/BPH)的男性下尿路症状的有效循证手术治疗提供有用的参考。
指南摘要,因为它们出现在泌尿外科®杂志(2021)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一种组织学诊断,指的是前列腺过渡区内平滑肌和上皮细胞的增殖。
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可能是渐进的,是患者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的重要诊断。
在治疗令人烦恼的LUTS 时,重要的是医疗保健提供者要认识到膀胱、膀胱颈、前列腺和尿道的复杂动态。
此外,症状可能是由这些器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全身性疾病(例如代谢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尽管对于因BPH (LUTS/BPH)而患有LUTS 的男性,药物治疗更为普遍(通常是一线),但仍有临床情况表明手术是LUTS/BPH 的初始干预,应建议使用,前提是其他医学合并症不排除这种方法。
希望修订后的指南将为男性LUTS/BPH的有效循证管理提供有用的参考。
有关指南中详细介绍的过程的摘要,请参阅随附的算法。
方法论对于BPH的外科治疗,明尼苏达州证据审查小组检索了Ovid MEDLINE,Cochrane图书馆和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AHRQ)数据库,以确定2007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索引的研究。
自2018年首次发布以来,本指南于2019年进行了修订,其中包括截至2019年1月发表的文献。
在2019年9月之前进行了额外的文献检索,并作为2020年修正案的基础。
该指南于2021年进行了额外修订,以收录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发表的合格文献。
对于BPH的医学管理,明尼苏达州证据审查小组检索了Ovid 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AHRQ数据库,以确定2008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发表和索引的合格研究。
完成了更新的检索,以捕获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之间发表的研究。
隐睾的概述

隐睾的概述隱睾是最常见的男性生殖器异常疾病,隐睾的诊断和正确合理的处理对预后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关于隐睾的文献温习,并作一概述。
标签:隐睾;诊断;治疗隐睾(cryptorchidism,Undescended testes,UDT)是最常见的男性生殖器异常疾病。
约3%正常男性新生儿会发现隐睾,而早产儿中高达30%[1]。
单侧隐睾较双侧多见,单侧右侧较左侧多见。
1. 隐睾的分类隐睾包括:睾丸下降不全、睾丸异位、睾丸缺如。
睾丸下降不全指睾丸未能通过腹股沟管沿腹膜鞘突下降至阴囊底部,停留在下降途中某一位置,包括停留在腹腔内;睾丸异位指睾丸离开正常的下降途径,位于途径以外的位置,如会阴部、股部、耻骨上或对侧阴囊;睾丸缺如指:一侧或双侧无睾丸,约占隐睾的3-5%。
2. 隐睾的病因目前认为隐睾与内分泌调节异常、雄激素受体异常、解剖结构异常、遗传、环境等单一或多因素相关。
有研究发现MIS(苗勒管抑制物)可诱发睾丸下降,可调节生殖细胞生长,MIS功能异常,亦可能诱发隐睾【2.3】。
3隐睾的诊断隐睾的诊断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隐睾的定位诊断直接影响着隐睾的治疗。
B超因简便、无创、可重复为首选辅助检查,高位隐睾因腹腔脏器的遮挡,B超易误诊为无睾症。
MRI可清晰区分睾丸和周围组织,效果较好。
CT因辐射大、对儿童腹腔结构辨别效果欠佳,故少用。
睾丸动静脉造影和精索静脉造影可准确寻找睾丸位置,但因其为有创操作,临床上不常规用于婴幼儿。
腹腔镜探查能直接了解有无睾丸、大小、位置,同时可提供治疗。
4.隐睾的危害隐睾与生育能力直接相关,若不及早治疗,影响睾丸的生长发育,导致不育。
隐睾患者较正常人发生甚睾丸恶变的几率是25-48倍,约10%的睾丸肿瘤是由隐睾引起的[4]。
隐睾患者通常伴有外生殖器发育异常,长此以往,患者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疾患[5]。
5.隐睾的治疗睾丸自行下降一般可发生于出生后6个月内,1岁后目前认为自行下降的可能性低,隐睾的治疗目标:达到解剖的复位,挽救患者的生精功能。
隐睾-2024鲜版

2024/3/28
1
2024/3/28
目录
CONTENTS
• 隐睾概述 • 隐睾治疗方法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心理支持与辅导 • 家庭护理与健康教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2
01
隐睾概述
2024/3/28
3
定义与发病原因
2024/3/28
定义
隐睾是指睾丸未正常下降至阴囊, 而是停留在腹股沟管或腹腔内,是 小儿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疾 病。
24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隐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医疗数据分析将成为隐睾疾病研究的重要手段,有助 于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2024/3/28
针对隐睾疾病的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将逐渐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带 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19
家庭护理要点指导
2024/3/28
保持患儿局部清洁和干燥
01
家长应定期为患儿清洗外阴部,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防止感
染。
避免局部受压和摩擦
02
避免让患儿穿紧身裤或长时间骑自行车等活动,以免局部受压
和摩擦。
观察病情变化
03
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睾丸位置、大小、质地等,
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定期随访
患儿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医 生会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
案和调整措施。
复查安排
根据医生建议,患儿需按时进行 复查,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 查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
化。
及时就医
如患儿出现睾丸疼痛、肿胀、发 热等异常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其
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15CPUA-AUA隐睾指南

因此,对不可触及的隐睾,诊断性腹腔镜或开放手术探查是必须的。 腹腔镜探查因其创伤小以及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成为不可触及隐睾的
诊断金标准。
隐睾的诊断与评估 (六)
对所有双侧睾丸不能触及的男性表型新生儿,应建议请合
适的专家(小儿泌尿和小儿内分泌)会诊,以评估可能存
在的性别发育异常(DSD) (标准,证据级别:A) 。 当隐睾合并有较重程度的尿道下裂时,应评价是否存在性 别发育异常(DSD)的可能(标准,证据级别:C) 。 对双侧睾丸不可触及且未合并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的男孩, 应检测苗勒氏管抑制物(MIS或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及 更多的激素检测以评估无睾症(可选,证据级别:C) 。
隐睾的诊断与评估 (四)
应该转诊六个月后有新诊断隐睾(获得性)的患儿至外科
专家处就诊。(标准;证据级别:B)
获得性隐睾是指已经下降睾丸的上升,而不能重新回复到阴囊内。其 患病率为1–7%,高峰年龄约8岁;在有近端型尿道下裂、回缩性睾丸
史的男孩,其发生风险增加。初步研究表明,其也存在与原发性隐睾
激素治疗与生育保护:激素治疗可能对保护生殖细胞成熟和/或精子 的产生有预防性作用。小样本研究显示,睾丸固定术联合新辅助
LHRH或GnRH治疗的患者与单纯行睾丸固定术相比较,其成年早期
的精液分析显示了更好的精子计数和精子形态学表现(p<0.001)。 但尚不清楚这些睾丸组织学上的效应能否持续到成年并改善其生育能
隐睾健康教育

隐睾健康教育一、概述隐睾又称睾丸下降不全,指出生后睾丸未降入阴囊而停留于正常下降途中,即停留在腹膜后,腹股沟管或阴囊入口处。
二、治疗原则手术(睾丸下降固定术,如发现睾丸下降可不能下降引入阴囊,必要时可施行睾丸切除术)。
三、术前护理1、术前晚进清淡及易消化食物,如面条、粥等。
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
以免术中吐引起息2、术晨换上于净舒适的质内衣,取下物品,如手表,假牙、费重物品交家属保管。
3、入手术室前应排空膀胱、大便。
术晨遵医嘱静脉或肌肉给药后,卧床休息等待手术室工人接入手术室。
四、术后护理1、术后取去枕平卧位6小时,6小时后血压平稳可枕头。
2、术后六小时禁食禁饮,六小时后可开始进水,如无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逐渐流质、半流质、普食。
3、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渗液的颜色及量。
若有,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更换敷料。
4、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对有镇痛泵患者,注意检查管道是否通畅,评价镇痛效果是否满意;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5、手术当天平卧位为主,术后六小时可侧卧或者半卧位;术后第一天半卧位为主,增加床旁活动。
五、出院指导1、术后3个月至半年复查一次。
定期B超检查,以了解术后睾丸血运,生长情况和手术效果。
2、饮食方面选择富有营养、易消化、清淡可口,色香味均佳的饮食,以增进食欲,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3、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及轻度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4、服装方面最好穿纯棉类的宽松内裤保持局部温度适宜,会阴部体温不可过高。
参考文献:《泌尿外科护理工作指南》拟定人:徐** 审核人:童** 修订日期:2020年月拟定日期2020年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UA指南】隐睾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目的隐睾症或未降睾丸(UDT)是男性内分泌腺最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也是出生时最常见的生殖器疾病。
治疗隐睾症病的主要原因包括生育潜力损害、睾丸恶性肿瘤、扭转和/或相关的腹股沟疝风险增加。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隐睾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目前在美国的标准治疗方式是睾丸固定术(orchidopexy,文献中也称orchiopexy),即将睾丸固定于阴囊内,而较少倡导激素疗法。
然而,对于易感个体而言,即使将睾丸成功重新定位于阴囊,该方法可能会减少但不是能够完全阻止这些潜在的长期后遗症的发生。
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专业人士和初级保健从业者提供关于隐睾症的管理与治疗共识,使用对象包括各种医学专业(小儿泌尿外科、小儿科内分泌科、普通儿科)从业人员。
方法该指南的主要证据来源于'隐睾症的评估和处理(2012年)'报告,而作为美国医疗保健研究和质量局(AHRQ)比较有效性审查的一部分,该报告对资料进行了系统审查和数据提取。
通过对MEDLINE、护理及相关健康文献累计索引(CINAHL)和EMBASE的严格检索,该报告所采纳的资料来源于1980年1月至2012年2月间出版的与隐睾症有关的英文研究文献。
为了获取最近发表的文献并扩大 AHRQ 原始报告中的证据来源,美国泌尿学协会(AUA)对 PubMed 和EMBASE 进行了额外的补充搜索,以寻找自1980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所发表的与隐睾症相关并且进行了先验性(由因及果)分析的相关综述性文献。
全部资料包含704项研究结果,经过有效剔除后,在指南中被按照“标准(Standards)”、“建议(Recommendations)”或“可选(Options)”的不同方式来表述。
当针对某项特定的临床措施的证据足够充分时,分别以A (high, 高)、B(moderate, 中度)或C(low, 低)来表示推荐强度的等级。
在缺乏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则分别以“临床原则”和“专家意见”作为补充信息。
隐睾症的定义隐睾症,或称未降睾丸(UDT),即睾丸未能下降到阴囊的位置,通常指已经存在但位于阴囊外的睾丸,但也可能最终以确认睾丸缺失为结果。
所谓睾丸缺失,通常是指睾丸正在或已经萎灭的过程,且有证据表明其初始的存在,但在发育过程中很可能由于血管扭曲或其它血管因素而消失。
先天性隐睾症是指从出生之时起即位于阴囊以外的睾丸。
获得性隐睾症则指出生时睾丸位于阴囊内,但其后被发现位于阴囊以外的位置。
隐睾的具体位置可以是阴囊前(阴囊入口处或其上方),腹股沟浅袋(腹股沟外环口的远或侧方,腹直肌前方),腹股沟外环(或耻骨前),腹股沟管,甚至异位至会阴(最常见),或者腹膜腔(腹股沟管内环,膀胱、髂血管或肾脏附近)。
获得性隐睾症指睾丸位置出现上升,即在出生后的某个时间出现自发的睾丸从阴囊内向阴囊外的明显位置变化,也包括腹股沟手术诱发的这种睾丸位置改变。
回缩性睾丸是指在查体时睾丸初始即位于阴囊外或很容易自发地离开阴囊的一种状态(通常与剧烈的提睾反射相关),但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并且至少可以暂时性的无张力且稳定地停留于阴囊内。
萎缩性睾丸是在腹股沟区或睾丸手术后出现的睾丸体积的明显缩小,也包括由于长时间处于阴囊外或原发性的发育不良所致的睾丸体积缩小。
Guideline Statements指南荟萃Diagnosis诊断1. Providers should obtain gestational history at initial evaluation of boys with suspected cryptorchidism. (Standard; Evidence Strength: Grade B)1. 对疑似隐睾症的男孩进行初步评估时需了解其母的妊娠史。
(标准;证据强度:B级)2. Primary care providers should palpate testes for quality and position at each recommended well-child visit. (Standard; Evidence Strength: Grade B)2. Primary care providers should palpate testes for quality and position at each recommended well-child visit. (Standard; Evidence Strength: Grade B)2. 初级保健工作者应在每次接诊常规体检的男孩时,对睾丸的质地和位置进行检查。
(标准;证据强度:B级)3. Providers should refer infants with a history of cryptorchidism (detected at birth) who do not have spontaneous testicular descent by six months (corrected for gestational age) to an appropriate surgical specialist for timely evaluation. (Standard; Evidence Strength: Grade B)3. 对于有隐睾病史(出生时即被检测到)的婴儿,如果在六个月内没有自发性睾丸下降(经妊娠年龄修正),应当将其转介给适当的外科专家,以便及时进行评估。
(标准;证据强度:B级)4. Providers should refer boys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newly diagnosed (acquired) cryptorchidism after six months (corrected for gestational age) to an appropriate surgical specialist. (Standard; Evidence Strength: Grade B)4. 对于在出生后六个月(经妊娠年龄修正)的男孩,在有新发(即获得性)隐睾症的可能性时,需将其转介给适当的外科专家。
(标准;证据强度:B级)5. Providers must immediately consult an appropriate specialist for all phenotypic male newborns with bilateral, nonpalpable testes for evaluation of a possible disorder of sex development (DSD). (Standard; Evidence Strength: Grade A)5. 对于双侧未能触及睾丸的男性新生儿,应当立即咨询相应的专家,以评估是否存在性发育障碍(DSD)的可能性。
(标准;证据强度:A级)6. Providers should not perform ultrasound (US) or other imaging modalities in the evaluation of boys with cryptorchidism prior to referral as these studies rarely assist in decision making. (Standard; Evidence Strength: Grade B)6. 在转诊前,没有必要对隐睾症男孩进行超声波(US)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因为这些检查很少有助于诊疗决策。
(标准;证据强度:B级)7. Providers should assess the possibility of a disorder of sex development (DSD) when there is increasing severity of hypospadias with cryptorchidism. (Recommendation; Evidence Strength: Grade C)7. 对于同时伴发尿道下裂的隐睾症患儿,需要高度重视存在性发育异常(DSD)的可能性。
(建议;证据强度:C级)8. In boys with bilateral, nonpalpable testes who do not have 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 (CAH), providers should measure Müllerian Inhibiting Substance (MIS or Anti- Müllerian Hormone [AMH]) level), a nd consider additional hormone testing, to evaluate for anorchia. (Option; Evidence Strength: Grade C)8. 对于双侧不能触及睾丸的男孩,如果无先天性肾上腺增生(CAH)应检测Müllerian抑制物(Müllerian Inhibiting Substance ,MIS;或抗-Müller [Anti-Müllerian Hormone ,AMH])激素水平,并考虑进行相关其它激素检测,以评估是否存在无睾畸形的可能。
(可选;证据强度:C级)9. In boys with retractile testes, providers should monitor the position of the testes at least annually to monitor for secondary ascent. (Standard; Evidence Strength: Grade B)9. 对于有回缩性睾丸的男孩,需要观察睾丸的位置变化,至少每年1次,以监测是否有继发性睾丸上升的可能。
(标准;证据强度:B级)Treatment治疗10. Providers should not use hormonal therapy to induce testicular descent as evidence shows low response rates and lack of evidence for long-term efficacy. (Standard; Evidence Strength: Grade B)10. 不应使用激素疗法来诱导睾丸下降,因为有证据表明该疗法的反应率低,并且缺乏长期有效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