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调查报告
无偿献血调查报告结果与分析(5篇范文)

无偿献血调查报告结果与分析(5篇范文)第一篇:无偿献血调查报告结果与分析调查结果和分析:根据我们在长沙大学里面调查的献血的现状能够清晰反映出当前大学学生献血积极性、献血渠道、以及献血过程中发现的并需要改进的不足。
通过对学生献血现状进行剖析,可以找出其中的一些问题,经过相关资料的查询与探讨,研究整合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达到本次调研宣传无偿献血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的目的。
1、不同性别、学历、年龄下的献血情况经调查发现,有献血经历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我们根据调查人群的特征,分别从性别、学历和年龄三方面对学生献血现状进行讨论。
经过对比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献血经历的学生所占比重也随之增长,可以看出除了学识对一个人献血积极性的影响,年龄所指向的阅历也是影响献血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阅历不仅仅是丰富的生活经历与经验,可以引导人更加正确地对待献血活动,阅历的增长同样能够提高一个人的精神层面,让人更热衷于公益活动。
但经过以上三项的分析发现,不论从什么角度,有献血经历的学生总少于没有献血经历的学生,这也正反映了学生们对于无偿献血这项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献血常识了解程度献血常识是大学生应该清楚了解的知识,但是当前的大学生中有不少人不清楚献血的相关常识或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对献血常识的了解与否一方面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参与献血活动的积极性,许多学生不愿意尝试自己所不了解并且可能带有危险性的事物;另一方面也可能给积极参加献血的学生带来不少的安全隐患。
3、对献血的益处的了解使身心放松”以及“促进新陈代谢”这两项则只有不到40%的同学了解,对于其他选项的了解程度就没有这之前的三项高。
来自官方的说法是,献血的好处大致有以下几点: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可防心脏病、防癌;降低血液粘稠度,使人轻松、清醒;献血救人,促进心理健康;可延年益寿(平均年龄增加2.5岁)。
第二篇:会计模拟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会计模拟实验模拟的是新纺有限公司12月份的全部账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账簿体系,完成了一个月的基本经济业务处理。
大学生无偿献血社会调查报告

3.从调查报告数据分析,没有参加过无偿献血的同学有45%的原因是因为身体状况不适合献血、内心恐惧,害怕献血或者是有低血糖,贫血等原因不适合献血;其中因为家人反对约占11%,因为现在还有很多人对无偿献血有很多的误区,认为无偿献血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阻止孩子献血。没参加献血是因为没时间的同学占了16%,我个人认为这个理由有些牵强,大学生的课相对于高中初中的课程相比是很少的,而且周末的时间也是十分充裕的,所以没时间这一问题应该是不会存在的。 还有一些同学是因为担心采血器具不卫生,会传染疾病而不愿献血,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因为在我国无偿献血采血器具是十分规范干净的,这种情况是不用担心的。
其他:
33%
四.调查的分析
1.“对于无偿献血的态度”的结果表明,有66%的同学是支持无偿献血的,其中非常支持的有27%,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于无偿献血还是持支持的态度的。其中有27%的同学是中立的态度,可能是他们对这无偿献血还不是很了解,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所匮乏。另外的7%的同学持不太支持的态度可能是因为对无偿献血有一些负面的认识,不清楚无偿献血的真正意义。
无偿献血是一项文明社会,社会倡导的以奉献爱心为永恒主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无偿献血活动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的行列中来。
调查背景: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大学生无偿献血调查报告

大学生无偿献血调查报告大学生义务献血现状及其心态的调查报告大学生义务献血现状及其心态的调查报告从卫生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来说,我们国家无偿献血事业已经得到大部分人的认识,献血者人群不断增加,但是我们国家离国际的差距和西方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为积极应对“献血荒”,清楚地认识其严重性并采取可行措施,我们进行了大学生义务献血现状及其心态的调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一·调查方式及范围: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二:调查内容:1.献血现状:比较发达的国家献血者占人口总比例应该是4.5%左右,中等发达国家献血者占总人群人口比例是1%多。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最低的安全标准献血者占人口的1%左右,我们国家这个比例应该是0.8%多。
香港是1952年开始推行无偿献血的,当时由于旧的传统观念,只有两位华人献血。
几十年过去了,620万人的香港,由最初的每年只有1000多人献血到现在的每年有18万人献血,无偿献血已成为许多港人的自觉行动,其华人的比例由过去的3%猛增至97%,基本满足了香港的免费用血。
1974年,台湾无偿献血在5%,成分输血为0,献血员只有3749个。
1994年,台湾130万人次全部是无偿献血,占总人口的5.9%,成分输血为92.1%。
具体从大学生方面来看,先从性别比例看,男大学生的献血比例明显高于女大学生;从年龄比例看,80后大学生献血比例要高于90后大学生;从年级献血比例看,大学生献血人数从大一、大二、大三、大四逐渐递增。
这可能与女生身体和生理状况、胆小怕疼、顾虑等有一定关系;年龄越大,年级越高,献血的机会相对多,接受宣传相对多,献血常识了解相对多,思想更成熟,社会责任感增强,均促使了个人参与到献血的队伍中。
而对同一地区的高校学生而言,无论来自何学校,何专业,何地方,学生进入大学后其起点都差不多,同时在相对平等地摄取相关信息和参与无偿献血的机会与途径,故对献血行为影响不显著。
学校献血调研报告

学校献血调研报告学校献血调研报告一、前言学校献血是指在学校组织的献血活动中,学生自愿无偿捐献自己的血液,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
学校献血活动的开展,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社会参与能力。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学生们对学校献血活动的参与情况、态度和主要影响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推动学校献血事业的发展。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随机选取的100名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访问,调查问卷包括学生的个人背景信息、学校献血活动的参与情况、理由、影响因素等内容,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结果分析1. 学生的参与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6%的学生曾经参与过学校组织的献血活动,其中23%的人参与了多次。
然而,仍有24%的学生从未参与过学校献血活动。
2. 学生参与的理由对于为何参与学校献血活动,多数学生表示出了积极的态度。
他们认为献血是一种爱心行为,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是一种贡献社会的方式。
同时,有些学生参与是因为获得了额外的福利,如奖学金或证书。
3. 未参与学校献血的原因对于为何没有参与学校献血活动的学生,25%的人表示是由于身体原因不适合献血,而其他学生则表示是由于没有足够的了解或时间参与。
4. 影响学生参与的主要因素问卷调查显示,影响学生是否参与学校献血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对献血活动的了解程度、对献血的意愿、献血福利等。
其中,学生对献血活动的了解程度是影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四、对策建议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学校献血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讲、宣传海报、校内活动等形式,增加学生对献血活动的了解和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献血的意义和作用;2. 提供奖励措施:针对参与学校献血活动的学生,可给予适当的奖励,如奖学金、荣誉证书等,以增加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3. 定期开展献血活动:学校应定期组织并公开公示献血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方便学生参与,避免时间和地点的冲突;4. 关注学生健康状况:学校需要做好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在献血前进行筛查,以确保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关于人们对无偿献血认知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无偿献血认知的调研报告上周五在学校进行了无偿献血的活动,许多同学都积极的参加奉献自己的爱心, 于是围绕着无偿献血,我们调查了人们关于无偿献血的态度。
调查主要基于五一期间我们随着北邮红十字会去北京市密云县中心血站的志愿者活动,在志愿者工作过程中,我们详细地询问了血站工作人员关于无偿献血的知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不仅圆满完成了社会实践,更加对无偿献血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不足的是在志愿者活动期间我们并没有采访一些去献血的人(也是一点小遗憾),随后我们在网上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主要是关于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知,调查过程中共收到有效问卷72份。
一、调查背景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人口献血率为4.54%,中等收入国家为1.01%;当前中国人口献血率仅为0.84%,美国则高达6%。
在低人口献血率的表象背后,还隐藏着更危险的信号:近两年全国各地“血荒”现象大面积的升温,昆明告急、南京告急、青岛告急、北京告急……血荒触目惊心。
6月14日为世界献血日。
世界献血者日的关注焦点是完全出于利他目的而献血的自愿无偿献血者奉献的拯救生命的礼物。
无偿献血是一项文明社会,社会倡导的以奉献爱心为永恒主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无偿献血活动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的行列中来。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
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
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无偿献血是一项文明社会社会倡导的以奉献爱心为永恒主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
大学生做为社会的主要群体肩负国家未来的建设,是无偿献血的主力,更要用行动点燃爱心之火,积极加入无偿献血者的行列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关于无偿献血的调查报告

关于无偿献血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无偿献血是一项文明社会倡导的以奉献爱心为主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无偿献血活动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要群体肩负着国家未来的建设,是无偿献血的主力,更要用行动点燃爱心之火,积极加入无偿献血者的行列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为此,我们特别针对我校学生对无偿献血事业的看法做了这次调查,意在了解学生们的想法,根据调查反映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帮助。
二、调查概况调查地点: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调查对象: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学生调查人数:200人调查方式:访问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4月16日—4月20日三、调查内容1、您的年级是2、您是否参加过无偿献血3、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参加无偿献血4、您参加无偿献血的原因5、关于无偿献血您最关注的方面6、您没有参加无偿献血的原因7、请问您了解无偿献血的渠道8、您认为无偿献血的不足在哪里9、您认为怎样才能提高大家的献血热情?10、您对待身边无偿献血人的态度11、影响您对无偿献血看法的因素12、您认为我校无偿献血的人数会怎样变化?四、原话展示1、“真正做到公开透明,让公众了解血液的真正去向和用途。
”——机电学院张同学2、“我觉得学校的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都不知道献血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经管学院李同学3、“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科学献血知识,让同学们正确认识献血的利与弊。
”——资环学院孟同学4、“谁知道怎么无私奉献的血液是不是真正得到了合理使用呢?我们不希望再看到类似郭美美的事件再次发生。
”——测绘学院王同学5、“我想献血为别人做点贡献,可是家里反对我献血,认为这对身体不好,所以我从没献过。
”——文法学院于同学6、“虽然是无偿献血,但是学校给予的奖励也太少了吧,献完血都得休息几天然后吃点有营养的,学校有必要给大家点物质奖励。
”——地质学院曹同学7、“在我看来,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献血常识。
无偿献血现状调研报告

无偿献血现状调研报告无偿献血现状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无偿献血是指个人主动无偿捐献自己的血液,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物质支持。
为了解我国无偿献血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旨在对无偿献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职业、性别和地区的群体。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的献血意愿、献血频率、献血动机以及对无偿献血的认知程度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 献血意愿:调查结果显示,60%的受访者表示有献血的意愿,其中大多数受访者愿意定期献血。
2. 献血频率:调查结果发现,绝大部分献血者(70%)只献过一次血,仅少部分人(5%)有长期无偿献血的习惯。
3. 献血动机: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献血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帮助他人(60%),其次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25%),还有一部分人出于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15%)。
4. 对无偿献血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80%)对无偿献血事业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正确回答无偿献血的相关问题,但仍有一定比例的人对无偿献血存在误解。
四、问题分析1. 献血频率低:大部分献血者只献过一次血,缺乏长期无偿献血的习惯,导致献血量不足,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2. 献血动机单一:绝大部分献血者出于帮助他人的动机献血,缺乏其他激励因素,导致献血意愿不稳定。
3. 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存在误解:部分人对无偿献血事业存在误解,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献血意愿和行为。
五、建议1. 宣传教育:加大对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度,减少对无偿献血的误解。
2. 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适当的奖励措施,鼓励献血者多次献血,形成无偿献血的习惯。
3. 定期活动:组织定期的公益献血活动,增加献血者的参与度,提高献血频率。
4. 全民参与:鼓励各行各业的人员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5. 加强管理:加强对无偿献血活动的管理,确保献血过程安全有序。
无偿献血调查报告

无偿献血调查报告无偿献血调查报告近年来,无偿献血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无偿献血的现状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本报告将围绕调查结果展开,探讨无偿献血的意义、挑战和发展前景。
一、调查结果调查共涵盖了1000名受访者,其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
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受访者(48%)曾经参与过无偿献血,而另外52%的受访者则表示尚未有无偿献血的经历。
对于已经参与无偿献血的受访者来说,他们主要的动机是帮助他人(68%)和回馈社会(22%)。
而尚未参与无偿献血的受访者则表示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信息(42%)和担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36%)。
二、无偿献血的意义无偿献血作为一种自愿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无偿献血可以挽救生命。
血液是人体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些严重疾病患者来说,输血是维持生命的关键。
通过无偿献血,我们可以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及时的救助。
其次,无偿献血有助于促进社会团结和共享责任。
当一个社会中有更多的人愿意无偿献血时,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更加关爱他人,更加团结。
这种精神的传递可以激发更多人参与公益事业,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三、无偿献血的挑战尽管无偿献血的意义不可忽视,但我们也要面对一些挑战。
首先,缺乏相关信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人尚未参与无偿献血是因为缺乏了解。
因此,宣传和教育工作的加强是必要的,可以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的认知度。
其次,个人健康问题也是一些人犹豫无偿献血的原因。
虽然无偿献血是安全的,但个体差异和担心对健康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无偿献血的科普,向公众解释献血的过程、安全性和对身体的影响,以消除他们的顾虑。
四、无偿献血的发展前景无偿献血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无偿献血的操作过程将更加便捷和安全,吸引更多人参与。
例如,血液筛查技术的不断提升,可以更好地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看法的调查报告指导教师:***学生:张中国周兴旺李语欣学号:张中国********周兴旺20116777李语欣20116748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专业:材料化学2011年12月9日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看法的调查此次调查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进行,调查对象为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大一、大二的学生。
我们利用自编问卷(见附表一)对100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大一学生65份,大二学生35份。
一.调查背景: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人口献血率为4.54%,中等收入国家为1.01%;当前中国人口献血率仅为0.84%,美国则高达6%。
在低人口献血率的表象背后,还隐藏着更危险的信号:近两年全国各地“血荒”现象大面积的升温,昆明告急、南京告急、青岛告急、北京告急……血荒触目惊心。
6月14日为世界献血日。
世界献血者日的关注焦点是完全出于利他目的而献血的自愿无偿献血者奉献的拯救生命的礼物。
无偿献血是一项文明社会,社会倡导的以奉献爱心为永恒主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无偿献血活动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的行列中来。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
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
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无偿献血是一项文明社会社会倡导的以奉献爱心为永恒主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
大学生做为社会的主要群体肩负国家未来的建设,是无偿献血的主力,更要用行动点燃爱心之火,积极加入无偿献血者的行列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二.调查目的:1.将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向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大学生随机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反馈学校,以提高学校对大学生无偿献血教育并鼓励大学生进入无偿献血活动中来。
2.培养自身调查和采访能力,感受收集资料的过程,从复杂的数据和资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在困难中提高社会实践调查的能力。
同时学会并把相关信息用文字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从文字和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3.借此向社会倡导无偿献血的社会风尚。
让愿意献血的大学生顺利实现捐血救人的愿望,向公众诠释无偿献血的意义。
4.向社会大众广泛宣传普及献血小常识(很多大学生愿意参加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由于调查的随机性很强,是小范围调查,所以不能保证其普遍性)。
三.调查地点: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四.调查对象:重庆大学大一、大二学生五.调查方式:分发调查问卷六.调查时间:12月1日到12月4日七.调查主要内容;1.了解大学生无偿献血的情况(调查问卷1、4题涉及)2.了解大学生无偿献血的出发点(调查问卷5题涉及)3.随机调查大学生对献血有关基本常识的了解(调查问卷9题涉及)4.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态度和看法(调查问卷8、10题涉及)5.分析没有参加无偿献血的原因(调查问卷7题涉及)6.分析家长对孩子参加无偿献血的态度(调查问卷2、3题涉及)7大学生对社会一些做法的看法(调查问卷15题涉及)8大学生对重庆大学无偿献血的宣传的认可度和建议(调查问卷12、13题涉及)八.调查具体情况1.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的情况从问卷看,大学生未曾参加无偿献血的比例将近90%,说明在大学生中无偿献血行为并不是很普遍。
图表一参加献血的学生中只献过一次的占了献血人数的45.5%,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占54.5%。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从问卷看,其中大二比例高于大一。
2.人们参与无偿献血的出发点:参与过无偿献血的人群对于促使其无偿献血的原因主要有几点:54.4%的献血者是因为对社会的责任感,受他人献血行为的影响,并且认为献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还有36.3%献血者出于日后对自身的考虑,如:无偿献血后的用血偿还政策,获得献血证,血液免费检测等等。
84.6%的已献血者表示愿意定期参加无偿献血并有信心带动他人去献血。
3.随机调查大学生对献血有关基本常识的了解:仅有13.3%的大学生做对第9题,反应了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知识不是很了解,今后学校应该加强通过各种形式向大学生宣传有关献血的知识,同时社会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各种各样其他的有利于献血知识宣传的途径,比如电视、网络、报纸等等,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相辅相成,有关无偿献血的知识才能更快更及时更方便地被社会大众获取。
4.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态度和看法而支持献血的占95%,不支持的占3.75%无所谓的占1.25%图表二5.没有参加无偿献血的原因在100份调查中不参加献血中有13%的未想过献血,10%是因为怕疼,38%对卫生条件不放心,15%是时间不合适,20%身体条件不允许,4%是因为其他原因包括献血点的缺少,和献血的出行不便。
另外,人们参加献血的阻力主要表现在自身对献血的恐惧心理,害怕被传染疾病等。
说明出于人们对献血的安全性和还是存在不小的疑虑。
6.家长对孩子参加无偿献血的态度0%5%10%15%20%25%30%35%40%45%家长献过家长未献不清楚系列1图表三家长支持家长不支持决定权在自己其它图表四调查显示,9%的被调查者家人支持无偿献血,近80%的家长给予意见,决定权在自己。
家长献过血的支持孩子献血的比例较高,献过血的家长受文化教育程度较高。
7大学生我们无偿献血,医院收费的看法深恶痛疾支持可以理解随便图表五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人不赞同医院收费,但医院的做法有一定的道理,我们不应该过于否认医院的这种做法,8.大学生对重庆大学无偿献血的宣传的认可度和建议①对重庆大学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看法0%5%10%15%20%25%30%35%40%45%非常好不错一般很差系列1图表六②对重庆大学是否开无偿献血知识的课程的看法70%60%50%40%30%20%10%0%开课程不开课程无所谓图表七加大学校宣传力度,让大学生了解无偿献血,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普及“献血无损健康,献血有益健康”的科学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大学生献血意识。
学校可以开几个学时的课程,让大学生无偿献血基本常识有一定的了解。
九.解决措施:无偿献血是一种主动向他人奉献自己力量的公益活动,侧面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素质的总体水平,无偿献血与计划献血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无偿献血是自本着自愿原则而且不寻求任何报酬的公益行为,所以无偿献血工作进行的好坏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公民的帮助他人的意识能否提高,这也应该成为促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另外,学校上相关的宣传增多,近年来有关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开展的越来越出色,这得益于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学校的重视,使得无偿献血的大学生的志愿者服务团队规模在不断壮大,这有利于宣传活动在虎溪校区涉及到更多的地区;其次,宣传方式的多样化也促进了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现在的大学生可以通过流动献血车、献血网站、报纸、宣传单、电视广播等各种各样的途径了解到无偿献血的一些相关的知识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这同样有利于宣传涉及到拥有各种不同喜好的人群。
最后,宣传活动的内容更加详细也更加丰富,同时志愿者在相关方面的讲解也更加生动耐心。
以上这些因素使无偿献血的宣传活动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大的提高,也就促进了整体的献血事业。
最后社会方面:无偿献血”硬件”设施和相关服务水平的提高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近年来血液中心的献血设备不断的提高,同时相关医疗服务人员和志愿者的服务态度和水平不断提高,使越来越多的献血者献血时能处于一个非常良好的环境下,使更多的献血者对献血工作增添了信心,那么必然会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献血中来而且同时也使一些献血者再次甚至多次献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所以综合以上三点因素,我校无偿献血事业的良好发展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然而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同时关注到社会上一些负面因素,前面已经提到过,在本次社会实践宣传和做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对无偿献血存在着一些误区甚至抵触心理,这是我校无偿献血事业今后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些误区比如献血危害健康论,不是个别情况,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情况,关于这些问题的由来,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一个直接的原因源于公民对血库的“信任危机”,在我国相当一部分艾滋病病人是因为输血或采血而被感染。
有关部门统计数据中,艾滋病经血液途径传播的比例占到了l1.2% (包括采血、血液和血制品感染),仅次于注射吸毒的感染率l7%。
加上体制的不完善,人们对因献血而感染艾滋病的恐惧被不适当地扩大。
其次,对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不够,公众对献血了解不多,容易被传统观念误导,认为献血有害身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些地方存在在献血工作机制上存在着重要问题,比如计划指标式的做法导致的不正常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变相有偿卖血或者强制献血,扭曲了无偿献血这一公益事业。
另外高额补贴或休长假等刺激方式,更带来“献血有害健康”的误导。
造假现象也增加了传染病血液传播的概率。
这些不良的后果的影响范围被报刊媒体不断扩大,最终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公民对献血的疑虑甚至抵触。
现在人们存在着对献血的四种疑虑:献血对健康有害吗;献血安全吗?会不会染上疾病;我的血用在哪儿了,会不会挪作他用;修复这些疑虑,我小组认为基本的一点是不变的——我们要用更热情更高效的宣传、更优质的服务、更良好的形象来增加大学生和普通市民的信任,并且严厉抵制那些“献血危害健康论”的鼓吹者,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方针。
此外政府要有足够的投入并在制度和机制上进一步严格规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必不可少。
唤起人们的爱心参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长时间内的不断努力。
1.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让大学生和普通公民了解无偿献血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在街头献血车、采血点利用宣传画及各种献血照片展示进行,无偿献血志愿者从公益角度宣传,组织参观学习,普及“献血无损健康,献血有益健康”的科学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献血意识。
2.改善献血环境和条件,提高硬件设备,吸引更多的献血者(给献血点提得建议)应该通过有关工作,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营造温馨、宽松的献血环境,比如可以在成分血采集点布置花卉盆景、提供看电视、上网的一系列的免费服务等等一系列的人性化设施,当然最重要的是必须提高血液捐献设备的水平。
3.提高学校无偿献血宣传团队综合素质,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学校无偿献血宣传团队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无偿献血宣传团队必须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提供详尽的讲解和周到的服务,打消献血者的顾虑,增强他们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