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排尿的评估

合集下载

排尿的评估及异常护理课件

排尿的评估及异常护理课件

留置导尿的注意事项
• 1.双腔气囊导尿管固定应注意膨胀气囊不 能卡
• 在尿道内口,以免压迫膀胱壁使黏膜损 伤;
• 2.留置尿管如采用普通尿管,女病人应剃 去阴
• 毛,以便胶布固定;
健康教育
• 1.导尿目的、意义、护理方法、 鼓励参与;
• 2.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饮水、运 动);
• 3.保持引流通畅;
• 颜色:
新鲜尿液呈淡黄或深黄色
• 透明度: 新鲜尿液清澈透明
• 酸碱反应: pH4.5~7.5,平均为6,呈弱酸

(二) 异常排尿的评估
1、多尿: 24h尿量经常 > 2500ml 原因: 大量饮水;妊娠; 内分泌代谢障碍或 肾小管浓缩功能不全。
2、少尿: 尿量 < 400ml/24h 或尿量 < 17ml/h。 原因:发热、液体摄入过少、休克等 病人体内血液循环不足。
• 目的: • 1. 解除尿潴留 • 2. 协助诊断: • a.留置无菌尿标本(尿培养) • b.测量膀胱容量、压力
操作: 1.评估
a.病情、临床诊断、导尿的目的 b.意识、生命体征、心理情况 c.合作理解程度 d.膀胱充盈及局部皮肤情况 2.计划 用物、病人、环境及操作者准备
导尿的注意事项
• 1.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 • 2.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并防着凉; • 3.膀胱过度充盈者缓慢排尿﹤1000ml/次; • 4.老年女性应仔细辨认尿道口、免误入阴
一、排尿的评估
• (一) 排尿的评估内容 • (二) 异常排尿的评估 • (三)影响排尿的因素评估
(一) 排尿的评估内容
• 1、尿量、次数 • 2、外观颜色 • 3、气味 • 4、酸碱度 • 5、比重
• 1.次数:白天 3~5 次,夜间 0~1 次

排尿形态改变的效果评价

排尿形态改变的效果评价

排尿形态改变的效果评价排尿形态改变的效果评价一、引言排尿形态改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排尿过程中形态上的改变,包括尿液颜色、气味、质地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是正常生理过程中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某种疾病或症状的表现。

对于排尿形态改变的评价,既可以从生理角度出发,也可以从医学角度进行评估。

二、生理角度评价1. 尿液颜色尿液颜色是判断排尿形态改变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尿液呈淡黄色或无色。

如果尿液呈现深黄色或浓烈的颜色,可能表示身体缺水或某种疾病存在。

通过观察尿液颜色可以初步判断个体水分摄入是否足够,并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

2. 尿液气味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尿液应该没有异味或只有轻微的氨味。

如果尿液散发出刺鼻、恶臭等异常气味,可能表示存在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观察尿液的气味可以帮助提前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

3. 尿液质地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尿液应该是透明的,不含有悬浮物或沉淀物。

如果尿液出现混浊、有颗粒状物质或沉淀物等异常情况,可能表示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形成或其他疾病。

观察尿液的质地可以帮助初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泌尿系统问题。

三、医学角度评价1. 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是评估排尿形态改变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尿液进行化学分析和显微镜检查,可以了解尿液中有无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等异常物质,并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疾病。

2. 尿培养如果在尿常规检查中发现有细菌存在,可能表示患者存在泌尿系统感染。

为了确定感染的病原菌和抗生素敏感性,可以进行尿液培养。

尿培养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3. 影像学检查对于某些严重的泌尿系统疾病,如结石、肿瘤等,尿常规检查和尿培养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

这时,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评估排尿形态改变的效果。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波、CT扫描、MRI 等,可以直观地观察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情况。

四、综合评价在评价排尿形态改变的效果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生理角度和医学角度的评估结果。

排尿活动的评估及异常时的护理

排尿活动的评估及异常时的护理

排尿活动的评估及异常时的护理1.1 多尿多尿是指24小时的尿量经常超过2 500 ml者。

暂时性多尿由于饮水过多、妊娠;病理性多尿见于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后期肾脏浓缩功能发生障碍;内分泌代谢障碍见于糖尿病及尿崩症患者,前者由于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大量葡萄糖从肾脏排出,使尿液渗透压升高,阻碍水分重吸收,大量水分随糖排出而致多尿;后者由于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肾小管重吸收发生障碍,也表现为多尿。

1.2 少尿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 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 ml者。

见于心脏、肾脏、肝脏功能衰竭和休克患者。

1.3 无尿无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100 ml或12小时内无尿者,也称尿闭。

见于严重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患者。

1.4 膀胱刺激症膀胱刺激症的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1)尿频:由于膀胱炎症或机械性刺激引起,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

(2)尿急:由于膀胱三角或后尿道的刺激,造成排尿反射活动特别强烈,患者突然有强烈尿意,不能控制需立即排尿。

(3)尿痛:由于病损处受到刺激引起,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产生疼痛。

1.5 尿失禁排尿失去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称尿失禁。

婴幼儿(2岁以下)有尿失禁现象,是由于控制尿道外括约肌的神经元尚未发育完全。

而成人尿失禁,常由于控制膀胱的脊神经受损、尿道外括约肌受损、创伤、脊髓疾病等引起。

尿失禁可分为:(1)真性尿失禁:即膀胱内稍有一些存尿,便会不自主地流出,膀胱处于空虚状态。

由于脊髓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质之间联系受损,如昏迷、截瘫,使排尿反射活动失去大脑皮层的控制,膀胱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

或因手术、分娩导致的膀胱括约肌损伤或支配括约肌的神经损伤、病变所致的膀胱括约肌功能不良。

(2)假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即膀胱内贮留部分尿液,当膀胱充盈达到一定压力时,即可不自主溢出少量尿液。

当膀胱内压力减低时排尿即停止,但膀胱仍呈胀满状态而不能排空。

由于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活动受抑制,膀胱充满尿液内压增高,迫使少量尿液流出。

排尿形态改变的护理评价

排尿形态改变的护理评价

排尿形态改变的护理评价篇一:排尿形态改变是泌尿系统的重要症状之一,常常反映出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统器官的健康状况。

在护理评价中,排尿形态的改变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排尿形态改变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排尿顺畅程度:排尿顺畅程度是评估排尿形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的排尿应该是顺畅、规律的,不需要用力憋尿或过度用力。

如果排尿不畅或者需要过度用力,则说明可能存在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等问题。

2. 尿量:尿量是评估排尿形态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的尿量应该是适中的,不会过多或过少。

如果尿量过多或过少,则说明可能存在尿路感染、肾功能损害等问题。

3. 尿色:尿色是评估排尿形态的第三个重要指标。

正常的尿色应该是淡黄色或无色的。

如果尿色发红、发黄或有异味,则说明可能存在尿路感染、结石等问题。

4. 排尿时间:排尿时间是评估排尿形态的第四个重要指标。

正常的排尿时间应该是相对固定的,不会过长或过短。

如果排尿时间过长或过短,则说明可能存在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等问题。

在护理评价中,针对排尿形态的改变,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并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

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加强对患者排尿形态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排尿形态异常的变化。

篇二:排尿形态改变是泌尿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在护理评价方面,需要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排尿形态改变的评估在评估排尿形态改变时,需要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以及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然后需要观察患者的排尿过程,包括排尿力度、射程、尿线粗细、尿滴沥等情况。

同时,还需要检查患者的尿道口是否有分泌物、红肿等情况。

2. 排尿形态改变的护理措施针对排尿形态改变的护理措施,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来确定。

如果患者有泌尿系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需要采取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或物理治疗,如热敷、理疗等。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饮酒、少吃刺激性食物、保持私处清洁等。

常见症状评估—排尿异常症状的评估(健康评估课件)

常见症状评估—排尿异常症状的评估(健康评估课件)

病因、临床表现
5.溢出性尿失禁 尿液从过度充
盈的膀胱中滴出。常见于下尿路 梗阻,如前列腺增生、膀胱颈梗 阻等
问诊要点
(一)尿失禁的临床表现特点及严重程度 (二)尿失禁对病人的影响 (三)相关病史、用药史 (四)诊疗、护理经过
尿潴留
• 定义:膀胱涨满而尿液却不能排出。 • 分类:急性尿潴留
慢性尿潴留
前列腺增生 尿道损伤和狭窄 膀胱尿道结石
盆腔肿瘤 妊赈子宫 直肠内粪块 尿道损伤
麻醉手术后 神经系统损伤 松弛平滑肌药物
低钾 高热 手术切口疼痛 昏迷 排尿习惯改变
泌尿道机械性梗阻 动力性梗阻
无法用力 不习惯卧床
尿潴留
评估要点
• 相关病史及诱因 • 临床表现特点 • 对人体的影响 • 诊疗护理经过
病因及发病机制
• 暂时性:摄入过多水分等或使用利剂尿等 • 长期性:
内分泌代谢障碍:尿崩症、糖尿病等 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多尿期等 精神性多尿
临床表现--伴随症状
• 伴烦渴、多饮 ——尿崩症 • 伴多饮、多食及消瘦 ——糖尿病 • 伴高血压、周期性麻痹——原醛 • 伴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慢性肾炎、肾盂
尿痛
临床表现--伴随症状
• 尿频、尿急、尿痛伴发热、脓尿 ——急性膀胱炎、阴道炎、TB
• 尿频、急伴排尿终末疼痛 ——输尿管末端结石
• 男性尿频伴进行性排尿困难 ——50岁以上—前列腺增生 50岁以下—前列腺炎
尿失禁
• 定义: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
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 流出。
病因及发病机制
• 肾前性: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休克、大出血、重度失水、心功能不全、 肾病综合征、烧伤等

排尿异常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

排尿异常的观察与护理ppt课件

(一)尿液性质的异常

颜色 透明度 酸碱度

气味Biblioteka 比重尿液的鉴别正常尿
(淡黄色或深黄色)
血尿
(洗肉水色)
乳糜尿
(乳白色)
血红蛋白尿
(浓红茶色或酱油色)
胆红素尿
(深黄色或黄褐色)
颜色异常
血尿 颜色深浅:与尿液中含红 乳糜尿 血红蛋白尿 胆红素尿 细胞量多少有关 尿液里含有淋巴液 浓茶色、酱油色 深黄色或黄褐色 洗肉水样 乳白色 隐血试验呈阳性 常见:阻塞性黄疸和肝细 常见:急性肾小球肾炎、 常见:丝虫病 常见:溶血、恶性疟疾 胞性黄疸 输尿管结石、泌尿系统肿 瘤、结核及感染
5.比重异常

比重增高: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等。 比重降低:常见于尿崩症、慢性肾功能不全。
排尿形式的异常
多尿
少尿 无尿
24h尿量>2500ml 原因: 正常情况:大量液体、妊娠等 异常情况:糖尿病、尿崩症、肾衰竭等 24h尿量<400ml,1h<17ml 原因: 发热、液体摄入过少、休克等体内循环不足 常见:心脏、肾脏、肝脏功能衰竭等病人 24h尿量<100ml,12h无尿者 原因: 严重血液循环不足、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所致 常见:严重休克、急性肾脏功能衰竭、药物中毒等病人
排尿活动异常
尿失禁 尿潴留
尿路刺激症
u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u分类: 真性尿失禁:膀胱处于空虚状态 u 尿液大量存留于膀胱内不能自主的排出 假性尿失禁 :充溢性尿失禁 u 分类: 压力性尿失禁:多见于中老年妇女 机械性梗阻:泌尿系统梗阻性病变 u 主要表现为尿频 、尿急、尿痛,多伴有血尿 动力性梗阻 :中枢神经性病变 u 分类: :多见于不适应环境的改变 其他原因 尿频 尿急:病人突然有尿意,不能控制需要立即排便 尿痛: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产生疼痛 u原因:泌尿系统感染

轻度排尿障碍的标准

轻度排尿障碍的标准

轻度排尿障碍的标准轻度排尿障碍是指个体在排尿过程中面临一些轻微的困扰或不适,表现为排尿频率增加、尿流量减少或尿急等症状。

这类排尿障碍的标准主要是通过对排尿相关的症状和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如下方面:1. 排尿频率增加:轻度排尿障碍的一个主要症状是排尿频率增加。

个体排尿的次数比正常情况下要多,可能表现为每日排尿次数超过7到8次。

这可能是由于尿液量减少或者排尿间隔缩短所致。

2. 尿流量减少:另一个常见的症状是尿流量减少。

个体排尿时,尿液的流出速度较慢,可能表现为尿流变细、尿流变弱等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问题导致的。

3. 尿急:尿急是指个体有一种强烈的尿液排出欲望,但同时又无法控制的感觉。

轻度排尿障碍的个体可能会经常出现尿急症状,导致需要立即寻找厕所进行排尿。

尿急可以是临时的,也可能是持续的。

4. 尿失禁:轻度排尿障碍的个体可能会经历轻度的尿失禁,主要表现为在无法抑制排尿的情况下,会不自主地失禁一部分尿液。

这可能发生在尿急症状、咳嗽或打喷嚏等活动中。

5. 无痛性:轻度排尿障碍的个体通常没有疼痛或不适的感觉。

症状主要集中在排尿过程中的不适和困扰,而不涉及到排尿时的疼痛或疼痛感。

总结起来,轻度排尿障碍的标准主要包括排尿频率增加、尿流量减少、尿急、尿失禁和无痛性。

尽管这些症状并不是严重的,但它们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遇到这些症状时,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取咨询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可以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治疗。

评估排尿情况

评估排尿情况

评估排尿情况排尿是正常人体代谢产生废物与过剩水分的过程,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从排尿情况来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可以反映出许多潜在的身体问题。

下面将从排尿频率、排尿量、排尿形态和排尿症状四个方面对排尿情况进行评估。

首先是排尿频率。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的排尿次数在4-7次之间,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是身体问题的表现。

排尿频次增多可能是尿路感染、尿道刺激或尿液负荷增加的结果,也可能与神经系统或肾脏问题有关。

排尿次数过少则可能是体液摄入不足、尿液浓缩、尿液排出受阻等原因导致。

其次是排尿量。

正常情况下,每次排尿的量因个体差异而异,平均为200-300毫升。

排尿量过多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尿症,如多尿症、尿糖增高、心脏、肾脏等慢性疾病;排尿量过少可能是尿液浓缩、排泄减少、尿液积聚等原因导致。

再次是排尿形态。

正常情况下,尿液呈淡黄色至琥珀色,透明度好,无异味。

异常的排尿形态可能是身体机能异常的表现。

尿液呈深黄色可能是脱水或尿液浓缩的结果;尿液浑浊可能是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细菌感染等导致的变化;尿液发黑可能是排泄某种药物或食物色素的结果。

最后是排尿症状。

正常情况下,排尿应该是顺畅无阻的,不伴有疼痛、灼热、刺激感、尿失禁等症状。

异常的排尿症状可能是尿道感染、前列腺疾病、尿路结石等引起的。

排尿时伴有疼痛可能是尿路感染,灼热、尿频可能是尿道感染;尿失禁可能是尿路神经调节异常的结果。

总的来说,评估排尿情况能够提供许多有关个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如果出现排尿频率异常、排尿量异常、排尿形态异常或排尿症状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了解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饮水、避免过度压力和长时间尿液滞留等都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排尿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三小讲课
时间:2015.6.15
地点:外三科示教室
内容:异常排尿的评估
主讲人:贾志雪
签名:
异常排尿的评估
1、多尿多尿指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者。

原因:正常情况下饮用大量液体、妊娠;病理情况下多由内分泌代谢障碍或肾小管浓缩功能不全引起,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等患者。

2、少尿少尿指24 小时尿量少于400ml 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

原因:发热、液体摄入过少、休克等患者体内血液循环不足。

心脏、肾脏、肝脏功能衰竭者。

3、无尿或闭尿无尿或闭尿指24 小时尿量少于100ml 或12 小时无尿液产生者。

原因:严重休克、急性肾衰竭、药物中毒等患者。

4、膀胱刺激征膀胱刺激征的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原因:主要有膀胱及尿道感染和机械性刺激。

5、尿潴留尿潴留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当尿潴留时,膀胱容积可增至3000-4000ml,膀胱高度膨胀,可至脐部。

患者主诉下腹胀痛,排尿困难。

体检可见耻骨上膨隆,扪及囊样包块,叩诊呈实音,有压痛。

产生尿潴留的常见原因有:1,机械性梗阻:膀胱颈部或尿道有阻梗性病变,如前列腺肥大或肿瘤压迫尿道,造成排尿受阻;2:动力性梗阻:由排尿功能障碍引起,而膀胱、尿道并无气质性梗阻病变,如外伤、疾病或使用麻醉剂所致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活动障碍或抑制,不能形成排尿反射。

3: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外力排尿或不习惯卧床排尿,包括某些心理原因,如焦虑、窘迫等使得排尿不能及时进行。

由于尿液存留过多,膀胱过度充盈,致使膀胱收缩无力,造成尿潴留。

6、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排尿不自主流出。

尿失禁可分为:1 真性尿失禁,2 假性尿失禁,3 压力性尿失禁。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