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中医问小便异常
中医诊断学基础讲义 第五章 问诊

表现
病因
惊恐而心悸,或心悸易惊,恐
惊悸
外受异常刺激
惧不安
若无明显外界诱因心跳剧烈, 惊悸进一步
怔忡
上至心胸,下至脐腹
发展而来
特点
时发时止,全身情况较好,病 情较轻
病情较惊悸严重,持续时间较 长,常见于器质性病变
4.胁胀: 自觉胁肋部胀满不舒,与肝胆病有关 5.脘痞: 胃脘部胀满不舒 ⑴食积胃脘:脘痞伴嗳腐吞酸、进食尤甚 ⑵脾胃气虚:脘痞、伴食少便塘 ⑶湿阻中焦:脘痞伴纳呆呕恶、苔腻 ⑷饮停于胃:脘痞纳少伴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痰涎 ⑸胃阴亏虚:脘痞干呕,饥不欲食 ⑹肝气犯胃:脘痞伴胸胁胀满 6.腹胀: 自觉腹部胀满不舒 ⑴鼓胀:腹大胀满如鼓,皮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 —①酒食不节②情志所伤③虫积血癥 7.身重: 自觉身体沉重,如负重物-水湿泛滥、气虚不运 ⑴湿邪困阻:身重伴脘腹胀满、苔腻 ⑵水湿泛溢肌肤:身重伴浮肿尿少 ⑶脾气亏虚:身重伴嗜卧、倦怠乏力 ⑷热病后期,邪热耗伤气阴:身重乏力
二.问目 目病与心、肝、肾三脏病变关系密切 1.目痛: ⑴肝火上炎:两目胀痛,兼面红目赤,急躁易怒 ⑵风热火毒上扰:目赤肿痛,兼羞明多眵 ⑶气血不足或阴虚火旺:两目隐痛,渐发势缓,干涩 2.目眩: 自觉视物旋转动荡,或眼前如有蚊蝇飞动感 ⑴实证、虚实夹杂:①肝阳上亢②肝阳化风③痰湿上蒙清窍
63
⑵虚证:气虚、血虚、阴精不足,目失所养 3.目昏: 目昏指视物昏暗,模糊不清 4.雀盲(夜盲): 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后视力明显减退,视物不清 5.歧视(复视): 指视一物成二物而不清的症状 以上三种眼病总由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目失所养,常见于久病或年老体弱之人
A.肾精亏虚失养
B.寒湿侵袭阻络
C.瘀血阻滞经络
中医诊断学:问诊考试题

中医诊断学:问诊考试题1、单选妇女怀孕厌食、呕恶称为()。
A.少食B.厌食C.恶阻D.恶食E.纳呆正确答案:C2、单选瘀血疼痛的特点是()。
A.胀痛B.刺痛C.重痛D.隐痛E.空痛答(江南博哥)案:B3、单选下列各项,不属目眩临床意义的是()。
A.风热上袭B.痰湿上蒙C.肝火上炎D.肝阳化风E.阴精不足正确答案:A4、单选患者,男,28岁。
2天前与朋友聚餐后出现腹痛,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大便中夹有脓血,此为()。
A.肛门气坠B.肛门灼热C.里急后重D.溏结不调E.排便不爽正确答案:C5、单选便血鲜红,粪血不融合者,为()。
A.远血B.近血C.痢疾D.肛裂E.痔疮正确答案:B6、单选患者,女,20岁,未婚。
月事非时而下,量多如崩,色鲜红,质稠,伴心烦,口渴,便干溲黄,面部痤疮,舌红苔薄黄,脉数,此属()。
A.肾虚不固B.瘀阻胞络C.阴虚火旺D.脾虚不摄E.热伤冲任正确答案:E7、单选下列几种证候中,寒热往来见于()。
A.表寒B.里寒C.表热D.里热E.半表半里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寒热往来见于病在半表半里。
其余均不能出现寒热往来。
8、单选经行小腹胀痛,行经后痛减者,多属()。
A.血虚B.肾虚C.寒凝D.血热E.气滞正确答案:E9、单选手足心汗出量多的临床意义是()。
A.阴经郁热B.阳经郁热C.血虚D.气虚E.阳虚正确答案:B10、单选饭后神疲困倦易睡,兼食少纳呆,少气乏力者,其临床意义是()。
A.脾气虚弱B.湿邪困脾C.心肾阳虚D.邪闭心神E.痰热内扰正确答案:A11、单选小便不通,点滴不出,是()。
A.癃证B.闭证C.淋证D.尿少E.遗尿正确答案:B12、单选口燥咽干,但不多饮,兼见潮热、盗汗、颧红,原因是()。
A.内有痰饮B.内有瘀血C.内有食积D.阴液耗伤E.内有积热正确答案:D13、单选肺阴亏虚,虚火灼络所致胸痛的特点是()。
A.胸痛,壮热面赤,喘促鼻煽B.胸痛,壮热,咳吐脓血腥臭痰C.胸痛,潮热盗汗,咳痰带血D.胸背彻痛剧烈,面色青灰,手足青冷E.胸部憋闷作痛,痛引肩臂,时痛时止正确答案:C14、单选因肝阳上亢而致的头晕,其临床表现是()。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教研室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一、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1、整体审察2、诊法合参3、病证结合历年考试题1、属于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是A.以常达便B.见微知著C.司外揣内D.四诊合参E.以上均非答案:D第二单元一、问寒热恶寒:病人自觉寒冷,加衣近火,不解其寒。
多因外邪袭表。
畏寒:病人经常怕冷,加衣近火,可减其寒。
多因阳失温煦。
发热: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全身或局部有发热的感觉。
1、恶寒发热概念:病人自觉寒冷,同时伴有发热的感觉,即寒热并见。
意义:主表证。
历年考试题1、疾病初起,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A.疟疾病证B.湿温病证C.外感表证D.半表半里证E.阳明病证答案:C2、但寒不热概念:但感恶寒而无发热。
意义:主里寒证。
分类:(1)新病恶寒:实寒证。
(2)久病恶寒:虚寒证。
历年考试题1、久病畏寒,临床多见于那种证候A.气虚B.阳虚C.表寒D.实寒E.以上均非答案:B3、但热不寒概念:病人但感发热而无怕冷叫但热不寒。
分类:①壮热。
②潮热。
③微热。
(1)壮热概念:病人高热,持续不退(39度以上)。
病机:里热亢盛,蒸达于外。
意义:主里实热证。
(2)潮热概念:指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
日哺潮热:热势较高,日哺热甚。
属阳明腑实。
午后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属湿温病,湿遏热伏。
夜间潮热:入夜低热,骨蒸发热。
属阴虚火旺。
(3)微热概念:轻度发热,热势较低,多在37-38 度之间。
意义:温热病的后期和某些内伤杂病。
分类:①阴虚发热。
②气虚。
③小儿夏季热。
历年考试题1、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者属于A.阴虚潮热B.阳明潮热C.湿温潮热D.气虚发热.E.阳明经热答案:C2、发热每于劳累后发生或加重,乏力,自汗,气短者,其证型是A.阴虚B.肝郁C.气虚D.血虚E.阳虚答案:C3、小儿夏季长期发热,秋凉自愈,其病机是A.气虚B.血虚C.阴虚D.气血两虚E.气阴两虚答案:E 4、往来寒热概念: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是半表半里证的表现。
中医诊断学之问诊

胃脘嘈杂
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痛非痛、热辣不宁+情 绪抑郁、胸协胀满、嗳腐吞酸
肝气不舒、郁久化热、横逆犯胃
偏嗜食物
异食症
虫积
口淡
脾胃虚弱 寒湿内阻
口苦 口甜
实热证
+心烦失眠 肝火上炎 胆气上泛
心火上炎
+甜而黏腻、脘闷不舒
脾胃湿热
+食少神疲
脾气亏虚
口味
口酸
+口气酸臭 +泛吐酸水
伤食 肝胃郁热
口咸
肾阴不足 肾阳不足
内热加重,蒸津外泻
战汗
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
外感热病或伤寒邪正剧烈斗争
疾病发展转折点
亡阴
汗热质黏如油,烦躁口渴、脉细数或疾
阴液大伤,虚热蒸腾、逼迫枯竭之阴液外泻
汗
特殊出汗
绝汗(脱汗)
病情危重情况下,大汗不止
亡阳
冷汗淋漓、面色苍白、肢冷冷微
阳气亡脱、津随气泻
黄汗
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
风湿热邪交蒸
冷汗 热汗
所处之汗有冷感 所处之汗有热感
湿热泄泻
泻下臭秽、呕吐酸腐、腹胀纳呆
伤食泄泻
腹痛作泻、泻后痛减情志抑郁
肝郁乘脾
痛泻药方
大病黄褐如糜而臭
大肠湿热
大便灰白如陶土
阻塞性黄疸
肝胆疏泻失职
痢疾
黏冻、脓血便
肠癌
湿热毒疫
完谷不化
脾肾阳虚 伤食
溏结不调
肝郁 脾虚
时干时稀 先干后稀
便血
近血 远血
大肠湿热、大肠风燥 脾胃气虚、瘀阻胃肠
肛门灼热
大肠湿热 热迫直肠(热结旁流)
风寒表证
中医诊断学--问诊

热——发热
体温高:正气抗邪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体温不高: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
壮热: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体温在39度以上 ———阳热内盛,正邪相争 潮热:按时发热或热甚,如潮汐之有时。 微热:病人自觉发热, 热度较低,体温不超过38度 ———正气不足
(四)
问寒热的注意事项
寒热的轻重; 出现的时间; 持续时间的长短; 兼症情况。
42
2、胸痛
属心的病变—— 胸痹 真心痛
属肺的病变—— 支饮 肺热 肺痈 肺痨
43
3、胁痛
与肝胆病变有关: ----肝郁气滞 肝胆湿热 肝胆火盛 悬
饮
44
4、脘腹疼痛
部位划分 —— 大腹 小腹 少腹 胃脘
临床病证 —— 虚证:气、血、阴、阳虚 实证:寒邪、热邪、食积、 气滞、 瘀血、虫积等
寒
虚 热
实
47
四、问头身胸胁脘腹
(一)
头晕:自觉旋转,重者感受自身或
肝火上炎 肝阳上亢 痰湿内阻 瘀血阻络 (二) 胸闷: 胸中有痞塞满闷之感,亦称 胸痞 —— 心血不足 心血瘀阻 痰湿阻肺
48
景物旋转 ——
(三) 心悸: 患者经常自觉心跳、心慌、惊动不安,不 能自主的症状. 区别--惊悸:由惊而致心悸易惊,恐惧不安者 怔忡: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脐腹者 常见病证 —— 营血亏虚 阴虚火旺 心阳虚 心气虚 水气凌心 心血瘀阻 (四) 胁胀:胁一侧或两侧胀满不舒 常见病证 —— 肝气郁结 肝胆湿热
30
2
3
表证辨汗:
局部辨汗
表证有汗 - 外感风邪 表证无汗 - 外感寒邪
头汗:汗出仅见头部 ——虚阳上越、湿热、热邪 半身汗:汗出仅见身之上、下、左、右一侧 ——邪气阻络 心胸汗:心胸部汗出过多 ——心肾不交、心脾两虚 手足心汗:汗出仅见手足心 ——阴经郁热 阳明热盛 中焦湿热
《金匮要略》对小便失常的辨治解读

消渴
小便多是消渴病的特征之一。 – “气盛则溲数”、“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 斗。” • 气有余便火,水为火迫而偏渗 于膀胱,故小便频数,肾阴阳 两虚,则气化失职,既不能蒸 腾津液以上润,又不能化气化 以摄水,故饮一斗,小便亦一
消渴病小便多的证治。 –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 …… 肾气 丸主之”。 – 治法宜调补肾中阴阳,恢复其蒸 津化气之功,方用肾气丸。肾气 丸常用治肾虚的糖尿病、尿崩症 等。
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证治 –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 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 湿热挟瘀者,用蒲灰散泄热化瘀利 窍,用滑石白鱼散养阴通瘀、利尿 止血、脾肾亏虚者,用茯苓戎盐汤 健脾益肾,利湿清热,三方均可治 疗淋证
病例介绍
蒲灰散加味治疗前列腺肥大急性尿潴留。 治疗7例,轻者服药4~6剂,重者服药 10~16剂,有效。 姚某,男,69岁。患前列腺肥大,排 尿不畅近5年。6天前因劳累回家当晚解 不出小便。次日住院入外科,经肌注青、 链霉素,口服乙烯雌酚,同时导尿并留 置尿管。治疗5天后拔出尿管,仍不能 自行小便,再次插管排尿,第6天转中 医治疗。刻诊:小便6天未行,少
小便不利
– “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
猪苓汤主之” • 此为水热互结伤阴,治法当滋阴 液,清气热,利水湿,方用猪苓 汤,临床用于水热互结伤阴的肾 炎、肾结核、肾盂肾炎、泌尿系 感染、肾结石、尿路结石、乳糜 尿有尿频尿急尿血者。
病例介绍
猪苓汤治疗产后癃闭。治疗20例,其中 服药1剂后能自行排小便14例,服2剂者 4例,服3剂者2例。 李某,27岁,产后第2天尿闭,予新 斯得明,普鲁卡因加庆大霉素耻骨联合 上封闭,2次,并小腹部热敷、针刺, 服氟哌酸、呋喃坦啶等,导尿4天。小 便仍不能自行排解,兼小腹胀满,口渴 欲饮,心烦、乏力。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题库考点及答案解析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题库考点及答案解析1、单选下列各项,不会出现大便稀溏的是()。
A.肝郁脾虚证B.脾不统血证C.寒湿困脾证D.胃阳虚证E.脾阳虚证正确答案:B2、单选患者头晕胀痛,痛如刀劈,面红目赤,口(江南博哥)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失眠,恶梦纷纭,胁肋灼痛,吐血、衄血,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其临床意义是()。
A.肝郁气滞证B.肝火炽盛证C.胆郁痰扰证D.肝胆湿热证E.湿热蕴脾证正确答案:B3、单选下列各项,属于肾阴虚证临床表现的是().A.头晕胀痛B.面红目赤C.口干口苦D.胁肋灼痛E.耳鸣如蝉正确答案:E4、配伍题湿热蕴脾证的临床表现可见()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可见()A.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黄短少B.身目发黄,胁肋胀痛,大便不调C.身热起伏,肌肤发黄,小便短赤D.腹痛下痢,赤白黏冻,里急后重E.阴囊湿疹,瘙痒难当,小便短赤正确答案:C,B5、单选下列几项中,不属于肾虚症状的是()。
A.腰膝酸软B.耳鸣耳聋C.牙齿动摇D.小便频数而短赤E.阳痿遗泄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肾虚在临床可表现为头目眩晕,面色白或黧黑,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凉,精神委靡,男子阳痿早泄、滑精精冷,女子宫寒不孕,五更泄泻,小便频数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
尿频急痛属膀胱湿热的表现。
6、单选肝胆湿热证的常见脉象是().A.沉细数B.弦细数C.濡数D.弦滑数E.滑数正确答案:D7、单选患者体胖痰多,身重困倦,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以刺痛为主,舌质晦暗或有青紫斑点,脉细涩,其临床意义是()。
A.心肺气虚证B.心气虚证C.肺气虚证D.心脉痹阻证E.脾肺气虚证正确答案:D8、单选可与心悸、气短共同诊断心阳虚的是()。
A.自汗神疲B.畏寒肢冷C.头晕眼花D.身倦乏力E.心胸憋闷正确答案:B9、单选肾阳虚证的诊断要点是()。
A.形寒肢冷,面白神疲B.滑精早泄,小便频数C.精冷不育,腰膝酸软D.下肢水肿,按之凹陷E.大便稀溏,排便不爽正确答案:C10、单选患者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胁痛,舌红少苔,脉细数,其临床意义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小便异常,常见尿量异常、尿质异常、排尿异常三类证象。
肾系经隧是由肝系之膜构成,三类证象虽然都是水液失调,实与尿路痉挛、松弛、受压有其密切关系。
少阳三焦是将肾系与其余四脏连为一体的大腑,是水津升降出人之路。
水液能在三焦运行,需要五脏相互协调/才能运行不息,通调无滞。
任何一脏功能失调,都会引起水津通调失度。
水津随其卫气升降出人,卫气发生病变,出现气虚、气滞、气陷,都可引起小便失调。
所以小便异常,应当联系五脏与卫气进行分析,才能揭示致病机理。
除此以外,肾系血瘀、血溢,液结成石,阻塞尿路。
精壅精室,压迫尿路;或尿路痉挛,妨碍尿液下行;尿路松弛,肾关失健,也可引起小便失调。
所以,五脏皆能令其小便失调,非独肾也;气血精液皆能令其小便失调,非独津也。
(1)尿量异常①尿量增多:口渴、尿多,昼夜尿量超过2 500毫升,谓之消渴。
尿中含糖者谓之糖尿病,无糖者谓之尿崩证。
多由肾阳虚损,不能化水为气,蒸腾四布使然。
故景岳云:“阳不化气则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则有降无升,所以直人膀胱而饮一溲二,以致源泉不滋(指肾阳不能化水为气上升于肺),天壤枯涸者,是皆真阳不足,火亏于下之消证也。
”但亦不能专责肾阳不足,气虚不能固精、摄精(指谷精)也难辞其咎,两种机理并存,尤为常见。
此外,一般小便清长量多,畏寒怯冷,也是肾阳亏损,肾气不因所致。
②尿量减少:小便昼夜少于400毫升,谓之尿少。
小便少而短赤,为热盛伤津,或吐泻失水,或过汗伤津所致。
若尿少而见浮肿,则是肺、脾、肝、肾四脏功能异常,即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失气化,肝失疏调,水液内停所致。
(2)尿质异常①尿浊:尿液浑浊,或白如米泔,或凝结如脂,排尿时无痛感,谓之尿浊。
兼见形寒怯冷,腰膝酸软者,为肾阳不足,气化失司。
脂液下流;兼见神疲食少,小腹下坠者,为脾虚气陷,气不固摄谷精,精微下泄;小儿尿如米泔,则因食积阻滞,运化失常,谷精随其水液下注前阴。
所以小便浑浊,阳虚不能转化谷精,下泄而浊者有之;气虚不能固摄谷精,下泄而浊者有之;脾功能障碍,谷精下泄者亦有之。
②尿血:尿中带血,尿色变红,或夹血块,谓之血尿。
兼见尿频、尿急、尿痛,为邪客肾系,气郁化热,由气人血,热迫血溢,成为血淋;兼见潮热盗汗,为痨虫侵人肾系,化热伤阴,肾水亏虚,阴虚火旺,灼伤血络,此为肾系自病。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尿道涩痛,兼见口舌生疮,舌尖红降,为心经湿热从三焦下注前阴,热迫血溢,是心病及肾,心肾同病。
兼见发热口苦脉象弦数,为肝经血热,迫血外溢,是肝病及肾,肝肾同病。
小便呈洗肉水样,色淡微红,兼见面色苍白,食少神疲,为脾气虚弱,统摄无权,是脾病及肾,脾肾同病。
③小便夹精:尿中夹有精液,或尿后精液自出,谓之小便夹精。
兼见尿浊、尿痛,舌红苦黄,是湿热蕴结下焦,扰动精室.;兼见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是肾阴亏损,虚火扰动精室;兼见形寒怯冷,腰膝酸软,是肾阳虚衰,肾气不固,封藏不密;兼见食少便溏,少气懒言,是中气下陷,气不摄精。
(3)排尿异常①小便频数:兼见尿急、尿痛,舌红、脉数,是邪侵肾系,气郁化热,湿热蕴结,尿路挛急所致。
病在气分,谓之气淋,热人血络,谓之血淋;感冒咳嗽,兼见小便频数,是肺失宣降,水道失调;兼见小便清长,夜尿增多,则病性属寒,是肾阳不足,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
②小便不通:小便不通,谓之癃闭,寒热虚实皆能致之。
骤感风寒,肺卫闭郁,尿路挛急而闭,病性属寒。
湿热蕴结,精室肥大,压迫尿路而闻,病性属热。
肾阳衰惫,气化无权;或中气下陷,清阳不升而闭,病性属虚。
血瘀成癓,液结成石,阻塞尿路而闻,病性属实。
此外,肾功能衰竭,气化不行,水停为肿而呈小便不通,间亦有之。
③小便涩痛:急欲小便又欲便不能而呈尿频、尿急、尿痛,是小便不畅。
医'学教育网收是因尿路率急使然。
盖五脏经隧均由肝系之膜构成,经隧感受刺激而呈挛急,于是频急而痛见矣!若小便不利兼见尿来中断,因结石阻于膀胱下口者有之;精室肥大压迫尿路者亦有之。
④余沥不尽:尿后点滴不尽,是因肾气虚损,不能固摄膀胱所致。
⑤小便失禁:小便失去控制而自遗,谓之小便失禁。
为肾阳虚衰,肾气不固,膀胱失约。
若病人神志昏迷而小便自遗,是因心神失其主宰,病势垂危。
⑤遗尿:梦中小便自遗,谓之遗尿,小儿多见,成人偶亦有之。
兼见食少神疲,是肺脾气虚,气不摄津;兼见形寒怯冷,是肾气未充,膀胱失约;两种机理并存,尤为多见。
如果不是梦中遗尿,而是咳则尿出,妇女可见此证。
是因肾的气化不及,水液内停,从三焦上逆犯肺而咳;复因肺气虚损,咳时耗气,津无气摄而遗。
所以咳是肾失气化,水泛高源,病本在下而病标在上;遗尿是因肺气虚损,不能摄津,病本在上而病标在下。
是下病及上与上病及下两种机理并存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