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电气系统安全分析与完善
浅析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也正在不断提升其水平,使得其在工业制造、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对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进行了浅析,并从技术创新、应用发展等方面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相关领域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帮助。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发展趋势。
正文:一、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1. 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近年来,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涌现,推动了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使得其在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工业制造领域,其对于生产效率、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 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工业制造、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工业生产、城市交通、电力系统、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高铁、核电等重大项目中的应用,更是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开发应用环境成熟。
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开发上有着完善的开发环境和成熟的开发工具,例如PLC程序开发、界面设计、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的工具和软件已经非常完善,这对于工程师的开发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和帮助。
二、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1. 技术创新是发展的关键。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控制器、数据分析等技术也不断涌现。
其中,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将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电器自动化控制系统将会更加微型化、网络化,实现对于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2. 智能化方向发展是普遍趋势。
精编大亚湾核电站电气系统简介资料

31
厂用电设备布置
核岛部分各厂房主配电系统布置:
-3.40m:在NX厂房170房,布置有热洗衣房辅助配电盘9LKP。 0m:NX中布置有9LKZ、1-2LKJ、9LNF等配电盘,KX中布置有1-2LKL配电盘; DX厂房内设有1-2LHP/LHQ的柴油机及其附属的供电盘1-2LLG/LLW;另外,固体废物处 理厂房QS中还设有0 LKS配电盘。 3.8m:主要是电气厂房LX和连接厂房WX的蓄电池装置,两台机共有26组直流蓄电池布置 于此层。 7.2m:在LX和WX的该层中,布置了全厂大部分的配电开关柜,包括6.6KV中压柜,380、 220V低压柜和相当数量的直流配电柜。 15.5m:在LX和WX厂房该层中,布置了一些相当重要的交直流系统,如四组不间断电源 LNA、LNB、LNC和LND等。
香港电网和广东电网供电。
22
联络变压器
23
四. 厂内外供电网络
功能:
在各种工况下(正常或事故工况下),为电站的附属设备提供安全可 靠的电源,并为与核安全有关的系统和设备提供应急电源,以保证核 电站的安全运行。
电源:
厂外主电源(500/400KV电网);
主发电机;
厂外辅助电源(220KV电网);
常规岛厂房的主配电系统布置:
常规岛的主配电系统主要集中在汽机厂房MX的MB区的20m层,有大多数380V交流柜和 LAB、LBM的蓄电池与直流柜,两个公用开关柜9LKK、9LKN设在1MB502房间内。配电 盘1-2LLP/LLR设置在LX7.0m层中。
基于GO法的核电厂电气主接线系统可靠性分析

基于GO法的核电厂电气主接线系统可靠性分析摘要:GO法是一种以成功为导向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将GO法用于核电厂电气主接线系统的故障率分析中。
推导了多状态可修系统故障率的GO法计算公式,根据所建立的主接线系统的完整GO图进行定量计算。
通过将GO法分析结果与故障树法结果的对比,验证了GO法在多状态复杂系统故障率分析领域的正确性。
关键词:可靠性;电气主接线;GO 法;故障率发电厂、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是电力系统中实现电能汇集和分配的枢纽环节,其可靠性指标计算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由于电气主接线是电力系统接线的主要部分,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以及对发电厂、变电所的电气设备选择、配电装置布置、继电保护和控制方式的拟定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并不多;而解析法通过对系统中各元件状态的搜索,列出全部可能的系统状态,采用组合法求解最小割集,但随着现代核电站规模的日趋庞大和主接线系统元件的增多,导致状态组合及模型复杂度以指数形式增加,应用常规可靠性分析方法存在困难。
一种新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GO 法)目前已在核电、设备性能分析、电网配电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
一、概述典型的“二进二出”的3/2 主接线联接图如图所示。
GO 法分析电气主接线系统可靠性的优点有:①适用于电气主接线这种多状态、有时序、有信号反馈系统的可靠性分析;②GO 图模型紧凑,易于检查与更改;③GO 法以成功为导向,可直接进行系统正常工作或故障概率定性和定量分析。
难点有:①电气主接线设备连接导通关系复杂,在不同支路中可能存在同一个设备中有不同流向电流流过的情况,按照传统GO 图单方向一一对应的方法建模无法将主接线工程图转换成GO 模型;②电气主接线系统中设备正常工作与否除受自身性能影响外,还受到与之相连其他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建立GO 图模型时引入条件信号表示对设备之间正常工作的相互影响,这里的影响包括设备故障与设备检修等多种设备状态。
核电厂常见电气事故与应对措施探讨

核电厂常见电气事故与应对措施探讨摘要:核电厂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事故,或者发生事故时不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很可能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针对常见的电气事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到针对性的应对解答策略。
关键词:核电厂;电气事故;应对策略引言核电厂的用电系统作为厂内重要的附属设备,是保证核电厂正常运行的有力工具。
通过用电系统的发电机、封闭母线、出口断路器以及高厂变等配电装置来实现厂内电流的传输。
在核电厂的生产过程中,有很多电动机拖动设备需要使用到电,还有反应堆、汽轮机以及发电机等重要设备都需要电力的支撑完成作用任务。
可见,为了保证核电厂的正常运行,对核电厂的常见电气事故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只有在这些分析和研究之上,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的用电措施以及应对方法,以确保核电厂的用电安全和正常运行。
1.常见的核电厂电气事故种类1.1设备功能事故这主要是由于电气设备本身的质量不符合国家有关的质量标准而导致的,或者是电气设备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受到外界的物理损害,并在试验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但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经过内外作用的共同影响致使设备出现功能性的事故,造成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1.2单相接地事故在核电工程的建安阶段,极易引发核电厂用电系统单相接地事故。
这主要是由于人体的意外性触碰带电体,或者是电力电缆的绝缘层破损、电缆的屏蔽层处理不当等因素造成的。
在发生单相接地事故时候,可通过对该回路保护装置的报警信息和故障录波电压波形图进行分析来确定回路具体的故障位置。
单相接地事故又可以划分为金属性接地以及非金属性接地这两种类型。
发生金属性接地故障时,该相的相电压为零,其他两相的相电压为线电压。
因此,私用录波电压波形图的判断方式就可以很容易判断出故障的具体位置。
然而,在实际的核电厂用电系统中,经常发生的都是非金属性的接地故障,一般都是电缆绝缘缺陷下的弧光接地故障。
在弧光接地故障发生时相电压不为零,这主要是由于零序电压保护装置的设定一般为15V,在发生弧光接地事故的初期是探测不到的,只有当电气事故扩大化之后才会出发报警系统。
211086323_应对先进核电厂纵深防御要求的电气系统配置方案与优化研究

应对先进核电厂纵深防御要求的80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工艺流程与应用中国设备工程 2023.03 (下)受核反应堆运行的潜在危害。
早期的纵深防御体系由3个层次组成,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形成了目前经典的5层次的纵深防御体系。
但当前纵深防御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改进与增强,层层加码,导致了繁复的设计,并带来了沉重的成本压力,降低了核电在电力市场的竞争力,也制约了系统简化和技术创新,暴露了一定的局限性。
核电厂电力系统对所有纵深防御层级都是必不可少的支持系统。
按纵深防御层次进行电气系统电源的梯次配置,可以与厂用电设备所执行的功率相匹配,保证不同防御层次使用的厂用电设备的供电连续性,使核电厂的各种厂用电设备在相对应的电源保障下有效应对异常和事故工况。
本文阐述了核电厂纵深防御概念的产生、发展和进化的过程,梳理了相关法规和导则中针对电气系统纵深防御的总体性要求,并给出了先进核电厂电气系统多层次电源配置方案。
提出基于风险指引型纵深防御体系与基于采用智能化设备提升安全能力的电气系统优化,目标是在满足电厂安全指标的同时满足纵深防御充分性的基础上,优化电气系统纵深防御的层次设计。
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供后续新堆型的电气系统设计及电源配置参考,并有助于合理且经济的确定核电厂电源配置体系。
1 研究方法1.1 核电厂纵深防御概念的发展纵深防御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早期的纵深防御理念主要体现在设置多重物理屏障,通过事件预防、纠正偏差、事故防护等手段,提供足够的安全裕量,用以抵御所谓“极不可能的”的事故,即设计基准事故(DBAs)。
1975年Brown’s Ferry 核电厂的火灾事故以及1979年的三里岛核事故从某些方面推进了纵深防御概念的发展与改进。
早期三个层次的纵深防御体系逐渐开始明确。
得益于概率风险分析的提出及应用,在吸取了导致堆芯融化的三里岛事故和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经验教训后,1996年INSAG-10将纵深防御概念拓展了两个层次,形成了五层次体系。
浅谈核电调试问题的设计分析和处理

浅谈核电调试问题的设计分析和处理摘要:核电调试是确保机电设备得以实现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将以核电厂调试目的、调试文件管理、调试结果分析及处理进行阐述,以辅助给水系统(ASG)为例介绍主要调试内容,而后针对调试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期更好地确保核电厂运行得以稳定推进。
关键词:核电;调试;设计分析;优化处理引言随着我国核电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型核电厂建设开始启动。
然而我国对于核电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对相关技术和管理标准的制定较为薄弱,再加上受资金及人力等方面的限制,致使我国核电站在设计、建造以及运营阶段均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核电厂调试工作与核电厂设计存在较大差别。
因此,为了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及后续工程的顺利推进,必须要加强调试工作。
1核电调试目的通过调试工作可以有效的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保证核电站运行过程中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保证反应堆设备功能、性能和质量的可靠性,以确保核电站的正常运行。
另外,在核电厂建造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核电厂运行阶段对各类设备进行选型及布置,以便实现机组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提升。
核电厂建造完成后需进行调试工作,这是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前必须经历的一项重要工作。
调试阶段主要涉及机械、电气、仪表、自动控制等方面的优化技术,以确保机组在规定周期内实现稳定运行和安全运行。
此外,还需通过对各项参数进行调试和试验确认后才能投入正式生产。
调试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核电厂能够在规定周期内实现稳定运行,同时还需确保电厂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一些缺陷和风险。
通过调试工作可以有效的发现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保障核电站正常运行。
2调试文件及修改2.1 系统设计手册系统设计手册是核电厂调试文件的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机组系统设计、调试程序编制原则,调试大纲以及详细的试验大纲。
在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核时,必须保证其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导则》和《中国民用核安全法规》要求。
核电安全级电气设备安装要求分析 贾天赐

核电安全级电气设备安装要求分析贾天赐发表时间:2018-10-25T17:13:33.8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作者:贾天赐刘洪洋[导读] 核电设备与普通的电气设备是不同的,其造价不仅昂贵,核电系统对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中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摘要:核电厂的用电系统作为厂内重要的附属设备,是保证核电厂正常运行的有力工具。
通过用电系统的发电机、封闭母线、出口断路器以及高厂变等配电装置来实现厂内电流的传输。
在核电厂的生产过程中,有很多电动机拖动设备需要使用到电,还有反应堆、汽轮机以及发电机等重要设备都需要电力的支撑完成作用任务。
可见,为了保证核电厂的正常运行,对核电厂的常见电气事故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只有在这些分析和研究之上,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的用电措施以及应对方法,以确保核电厂的用电安全和正常运行。
关键词:核电安全级;电气设备;安装要求核电设备与普通的电气设备是不同的,其造价不仅昂贵,核电系统对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这主要是由于核电设备与核安全有关的设备的正常运转具有直接的联系,对核电站的正常运行也具有非常大作用。
因此,核电设备的质量应该需要通过我国核安全中心的质量鉴定和安全评估,其设计也应该需要通过严格的设计验证才行。
正是由于核设备与常规设备的差异性,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核级产品的相关设计院及制造商应严格依照国家核监管部门的要求取得相应的设计权限和生产权限,进而保障我国核电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1核电设备的安全分级核电设备的安全分级简单来将就是确定相关核电设备的的具体等级,也就是确定核电站设备反应堆紧急停堆和维持反应堆的安全停堆状态、堆芯和安全壳厂房的冷却以及放射性物质的封存和限制等安全功能,依据设备执行安全功能的重要性来确定该设备的具体等级。
一般性,满足上述三大安全功能的设备则是符合设备安全的一般准则。
在安全分级中,目前主要将设备分为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这两种,而电气设备的安全分级主要分为安全级(也就是1E级)和非安全级(非1E级)。
核电站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核电站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核电站作为一个复杂的工程系统,其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一直是一个关键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可靠性分析的角度,探讨核电站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一、可靠性分析的意义可靠性是指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连续正常运行的能力,是评估系统正常运行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核电站中,电气控制系统对于核电站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可以为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有效支撑。
二、可靠性分析的方法1.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通过对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模式进行分析,找出故障的根本原因,以及故障对系统的影响程度,从而为系统的维修和优化提供支持。
2. 可用性分析:可用性是指系统在给定时间内正常工作的概率。
通过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可用性进行分析,可以评估系统的可靠程度,发现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 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树分析是一种用来识别和分析系统故障的方法。
通过构建故障树,可以分析系统故障的可能性和潜在原因,为系统的故障预防提供参考。
三、影响电气控制系统可靠性的因素1. 电气设备的质量:电气设备的质量是影响电气控制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合理选择和采购高质量的电气设备,可以大大提高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2. 维护保养:定期维护和保养电气控制设备,及时检修和更换老化的设备,对于保障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3. 环境因素:核电站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大量的辐射和高温等不利因素。
这些环境因素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四、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改进1. 引入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引入对于提高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具有积极作用。
例如,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远程监测技术等,可以提高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 安全培训与操作规范: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可以降低人为操作导致的故障和事故的发生,提高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策建议MODERNENTERPRISECULTURE如何保证核电站的安全,防止出现一些核电站的故障,从而影响相关人员的安全,这是有关人员在运行核电站时要思考的问题,在这样大型的机器设备下,保证其安全性是需要遵守的最基本的原则,在核电站中,电气系统是影响其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保证整个电气系统的运行科学化,规范化,实现电气系统的安全性,从而提高整个核电站的安全性。
一、对核电站的电气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由于核电站相比于其他的大型设备来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保证核电站的安全性是建立核电站的初衷,保证核电站的安全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主要基于对核电站电气系统的维护,保障整个电网安全的运行。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协调的机制对核电站和电网之间进行有效的科学化管理,在核电站电气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要对核电的设计调试工作等加大关注度,同时有关人员在进行调试等工作时,要严格的按照技术所要求的规范进行操作,防止一些非规范型的操作出现,导致一些非必要性的损失,除此之外,也要保证通讯设备畅通性,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跟上级领导反应或者是跟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更快速的解决出现的问题和故障。
目前的核电站的电气系统存在着像协调机制不够合理,故障处理措施不够科学全面,设备老化等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影响核电站的安全性是致命的,一旦某个方面出现了问题,很大程度上得影响了电气系统的安全性,所以在对整个核电站安全性考虑中这些方面应该是重点方面,最大化的实现这些方面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实现电气系统的安全性,从而提高整个核电站的安全性,二、电气系统对于核电站的安全的必要性基于对目前核电站电气系统安全性的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电气系统的安全性是保证整个核电站安全性的关键,核电站的内外电网以及电源都对于核电站运行起着支撑作用,确保电气系统设备的安全性,建立电网和核电站之间的协调机制,将核电站的安全性提高一个档次。
以下将对点击系统对于核电站安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一)电源停机对安全性的影响在核电站的运行过程中,不免会出现核电站和电网之间解列的问题,使得整个核反应堆停止了运行,出现该问题时,我们要确保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比较少,避免出现新和融化等现象,一旦出现了该现象,很容易就会出现事故,以此同时还要做好部分电源切断工作,一些电源不能进行切断,这些是为了保障一些必要设备可以运行,最后再慢慢的进行整个核反应堆的停止工作,将核电站和电网的解列故障的危害性降到最低。
(二)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排放量对安全性的影响在核反应中最需要避免的就是一些放射性物质的排放,这些放射性物质对人身体十分有害,在实际过程中,由于设备的损坏,放射性物质很容易出来,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的工作,同时有关人员还要对核反应堆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量进行控制,除此之外,当出现啦设备外壳损坏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对电源及时的切断,将反应堆冷却下来,这样也可以避免放射性物质的排放,这也需要我们在电气系统上做出更多的改善和创新,从而提高核电站整个的安全性。
(三)余热导出核安全不能仅仅通过反应堆的停堆来进行有效的安全保证,核反应产生的剩余热必须由反应堆出口进行顺利的导出,即从第一个回路出口导入到第二个回路当中,以此来确保反应堆余热散出的安全方面。
在剩余的热能导出方面,工厂所用电力的效率对于确保余热量往返通道的安全功能的可靠运行起着至关的重要作用。
三、核电站电气系统的安全管理电力系统是保障核安全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影响着核安全主要设备的性能,同时也是发电机、涡轮机等设施运行的基本条件。
例如在核电厂发生事故时,为了避免事故危险增大,停堆是防止核泄露,保障核安全的一个主要手段,只有可靠的停堆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核事故。
在这种情况下,电力系统可以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
直接能够稳定的支持停堆所需主要操作来源的电源,并且可以有效的保障电源的安全,间接的提高停堆速率,进一步对事故进行有效控制。
因此,电力系统对核安全具有重核电站电气系统安全分析与完善胡彬 张路宇 海南核电有限公司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8-179-021792019.8MEC1802019.8MEC 对策建议MODERNENTERPRISE CULTURE大影响,因为电力系统影响到核安全,所以在日常的电力系统维护过程当中,需要进一步优化其安全技术研究的技术手段,以确保其电力系统中的技术含量,提高有关的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与知识体系,从而在技术上优化核电厂的电力系统,并最终提高核电站的电力系统的水平,以使其达到安全管理的要求。
以核电站安全壳墙外的安装电气贯穿件过程为例,电气进尺应在压力下进行,应保证通过焊接在安全壳中的密封性。
在保证电路密封性的基础上,还应分析核电厂的特殊条件,从电气系统安全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做以下工作:1.开箱的接收和检查。
在开箱的接收和检查阶段,对接线的终端状态进行检查,如果终端已经存在且无破损,则可以简单地进行连续性试验、读取对应数据,并与出厂数据进行对比,确认电器贯穿件合格后才能在反应堆安全壳墙上进行安装。
2.泄压。
压力表是一个精确的工具,因此,为了保证安装前的安全,必须进行无压力试验应注意压力表密封的临时措施,以确保降压措施的有效性。
建议在安装前暂时拆卸可拆卸的接线盒和安装装置于安全壳两侧。
3.吊装。
在安装阶段,将贯通部件送入填充部位,将工具固定在焊接端位置。
在吊装工作的流程当中,请注意到保护套在过程当中不要受力,从而避免安装时始末端遭到损坏。
4.焊接。
焊接阶段应当要严格要求相关焊接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证焊接人员的专业性,在待焊表面应保持百分百的人工目视检验、从而有效的进行液体的渗透检验,技术人员在施焊完成一道之后,应当对所焊接部分进行百分百的二次液体渗透检验。
检验无误后立即进行焊口防腐的相关处理。
5.有关贯穿件的保护。
当贯穿建施工完成之后,我们要对其进行一个良好的保护,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其可以发挥出预想的价值。
可以制定专门的工作人员推贯穿件的一些功能,例如保护建的状况和它的压力等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
由于反应堆的厂房墙体具有较为特别的结构,有一些地方的墙体与具有很大的厚度,所以在堆外侧有可能会发生墙体内被镶入贯穿件压力表的现象。
所以要想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就必须在土建进行浇筑之前,对支模误差进行一个严厉的要求,确保贯穿件预埋管口与安全壳可以保持一个平齐的状态,只有这样做才能够有效地减少上列现象的产生,从而提升我们的安全管理质量。
四、有关核电站电气系统安全管理的完善建议当核反应堆产生一些电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安全性就会受到影响,由于这些故障问题会引起反应堆的温度过高,从而有很大可能性会产生一些安全事故。
1.检查核电站丢失场外电源的危险,在事故发生之前制定好一系列的应急方案,与电网进行结合,制定有关电网恢复的方法,保证厂外电源的安全可靠。
2.对核安全的场外电源相关工作进行严厉的要求和规范,对施工过程进行制度化的监督管理,防止因为人为的原因而产生有关场外电源的安全问题,从根本上保障设备的安全与员工组织与管理的高效性。
3.将核电站与电网之间的沟通进行结合,试图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密切程度,设置更加安全的管理方案,使用更为科学的技术方式,为核电站场外电源供电的安全与稳定性提供帮助,从而提升电网核电站的安全思维,防止由于主供电源和辅助电源产生同一时间失电的危急状况。
4.完成系统风险的防范工作。
虽然目前我国核电站的所设置的一些应急安全方案,大多数都符合国家的要求标准,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最普遍的就是缺少抵御多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对风险进行预算和审查,保证对风险防范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增强,通常我们所采取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采取增高海堤的方法,设置一些挡水墙体,放置一些防止洪水淹没的设施,增加设立的安全壳事故过滤排放系统的数量等。
通过采取这些方法来进一步的提升核电站的安全功能,从而将其多重灾难防范叠加能力进行提高。
5.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核电站的安全救援制度规定。
如果某个核电站再发生电源事故时,它的应急电源无法使用,那么该核电站就必须实施一些紧急的应对处理。
当核电站发生一些安全事故时,那么甚至会给全球范围内的电路产生很大的威胁。
所以国家的有关安全部门必须要要求这些核电站能够设立一些应急措施,当发生事故时,国家相关部门与核电站的不同企业之间进行相互的联系,从而加强他们的合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处理好紧急问题。
五、结语当核电站发生一些安全事故时,我们使用一些被动安全系统的应对措施来改善其安全依靠性。
我们可以使用地心引力等物理现象来对反应堆进行冷却处理,这样的应对措施就不仅仅停留在依靠电网,电池供电和柴油发电等来给核电站提供备用电力的方法上。
同时我们所使用的被动安全系统并不依存于其他设备和组件,也不需要使用操作人员,或者浪费一些备用电力,它只依赖于一些引力驱动设施来时,整个反应堆的温度处于一个较为冷却的状态内。
使用被动安全系统可以为核电站的工作人员节省一些时间,让这些人员能够利用时间去处理应急电源和备用电源等,从而使反应堆的冷却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快速的休整好,保证反应堆的热量能够被导出。
参考文献:[1]孔宪文.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核电[J].东北电力技术,2003,24(12):39-42.[2]刘映尚,张伯明,谢昌渝.具有大型核电站的电力系统的安全策略和措施[J].中国电力,2003,36(5):20-23.[3]吴达.核电厂安全级交流配电系统特殊设计原则的分析与应用[J].发电设备,2008,22(1):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