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分国制及郡名
六年级地理日本知识点讲解

六年级地理日本知识点讲解日本,位于东亚的岛国,由四大岛(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国)以及其他近7000个小岛组成。
它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有关日本的地理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东经124度至153度,北纬24度至46度之间。
它以弯曲的形状,将太平洋与东海分开。
日本的地理位置使其受到台风和地震频发的影响。
二、四大岛1. 本州(Honshu):本州是日本的最大岛屿,也是人口最多的岛屿。
东京、大阪和京都等大城市都位于本州。
2. 北海道(Hokkaido):北海道是日本最北部的岛屿,寒冷的气候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许多游客。
3. 九州(Kyushu):九州位于本州的南方,以其温暖的气候和丰富的农业而闻名。
4. 四国(Shikoku):四国是日本的第四大岛,以其壮丽的风景和古老的宗教寺庙而著名。
三、地形和地貌日本由多山的地形特征而闻名。
由于地壳运动,日本的地表地貌多样,既有山地、高原,也有平原和海岸线。
1. 高山:日本的高山地区包括日本阿尔卑斯山脉,其中最高峰是富士山(Mt. Fuji),它也是日本的象征之一。
2. 平原:位于本州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之一,也是日本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3. 海岸线:日本拥有长达3万公里的海岸线,海岸地带是日本的经济中心,也是重要的港口和渔业资源地。
四、气候和自然灾害日本的气候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北部寒冷、南部温暖的亚热带气候。
1. 季风:日本受到季风影响,夏季潮湿而炎热,冬季干燥且寒冷。
2. 台风:由于其地理位置,日本每年都会受到多个台风的影响,给当地带来强风和暴雨。
3. 地震和火山: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
日本拥有数量众多的火山,其中包括富士山、桃太郎山和鹿儿岛。
五、人口和城市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尽管地形崎岖不平,但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城市地区。
1. 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东京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拥有繁忙的商业中心和先进的科技产业。
日本地名简单梳理

日本地名简单梳理小小的日本,地名却是一个大问题。
国人通常所知的按照岛屿把日本分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地方。
这当然也没错,不过就是有点太粗线条了。
日本从大化改新后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地方区划经历了很多次重大的改动和重组。
每一次大的政治变动之后地名和区域规划都或多或少发生一些变化。
本次,主要相对日本的地名,主要是个地方的市及以上的地名做一简单的梳理。
当然在日本县以下的市、町、村都是平级单位,并没有隶属关系。
在经历了平成大合并之后,村和町的数量已经极大的减少了,但同时又衍生出了很多的新地名,有时候日本人自己也弄得不是很清楚。
本文谈不上对地名的深入研究,只是对其做一简单梳理。
在方便自己看书的同时如果能够帮助其他人对日本地名有一个更好的了解笔者就非常荣幸了。
同时谈到日本的人名有时候会和自己出生地或者其他相关连得地方有很大关系,所以弄清楚地名有时候也可以方便对人名的理解。
按照日本通常的地理八分法分类,把日本可以分为以下八大块:北海道、东北、关东、中部(此概念又可细分为北陆、甲信越、东海)、近畿、中国、四国、九州等等。
下面将对以下地区的地名,主要是市以及市以上的县进行梳理。
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属于日本,一都、二府、一道中的那个道。
此“道”乃是模仿律令制时期五畿七道设置。
日本大化革新时模范唐代地方建制,就有了“道”这一地方区划。
留存现在还在正式使用道,也就只有北海道了。
北海道的实际正式开发一直要到明治维新之后,北海道在明治维新之前一直是一个蛮荒之地。
此岛原为阿依努人居住,日语称阿依努人为蝦夷(えぞ、えみし)近世日本不管是镰仓、室町还是江户时代,实际最的高统治者将军,全称是征夷大将军,要是没有这些少数民族估计还得另外想一些称号。
北海道面积广阔,东北6县加新潟県,才能和其抗衡。
当然北海道除了本岛以外还有不少离岛,这里就不再赘述。
札幌市:(さっぽろ),北海道道厅所在地。
人口190万,居日本第五位、政令指定城市。
日本分国制及郡名

日本分国制及郡名分国制起奈良时代,根据曰本天武天皇所创的“近畿七道”作行政分区而划分,共有六十六国。
战国六十六国:关东八分国房总三国——下总、上总、安房上野、下野、常陆、武藏、相模奥州六分国陆前、陆中、羽前、羽后、岩代、磐城东海七分国伊豆、骏河、远江、三河、尾张、美浓、伊势(志摩)申信越三分国甲斐、信浓、越后北陆六分国越前、越中、加贸、能登、若狭、飞弹近畿十分国近江、山城、大和、伊贺、河内、和泉、摄津、纪伊、丹波、丹后中国山阴五分国石见、出云、伯耆、因幡、但马山阳八分国周防、长门、安艺、备后、备中、备前、播磨、美作九州肥前、肥后、丰前、丰后、筑前、筑后、萨摩、曰向、大隅四国伊予、土佐、赞岐、阿波三岛种子岛、隐岐岛、对马岛近畿以东为东国近畿以西为西国(2)近畿。
近畿地区9国,田产总计300万石。
分别是丹波国、丹后国、山城国、南近江国、北近江国、伊贺国、纪伊国、和泉国、慑津国。
(3)九州。
九州有9国,田产总计290万石。
分别是:大偶国、萨摩国、曰向国、丰后国、丰前国、筑前国、筑后国、肥前国、肥后国。
(4)四国。
四国地区有4个国,田产总计120万石。
分别是:伊予国、土佐国、阿波·淡路国、赞歧国。
(5)东海280万石。
美浓国、尾张国、伊势国、三河国、远江国、骏河国。
(6)北陆180万石。
越前国、加贺国、能登国、越中国、越后国。
(7)山阳道+山阴道(偶不喜欢用中国这名称)280万石播磨、备前、备中、备后、安芸、周防、长门、丹波、丹后、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隐岐。
(8)甲信120万石。
北信浓国、飞弹国、南信浓国、甲斐国。
(9)关东300万石。
上野国、武藏国、伊豆国、上总国、下总国、常陆国、下野国。
(10)东北地区250万石。
岩代国、陆前国、羽前国、陆奥国、羽后国。
所谓的“关东八国”,实际上并不在五畿七道的划分之内。
室町时代,幕府将军为了强化在关东地区的管辖,在镰仓设立了关东将军一职,管辖相模、武藏、安房、上总、下总、下野、上野、常陆、伊豆和甲斐十国,这才有了比较模糊的“关东地区”的定义,而到了江户时代,拿掉了伊豆和甲斐,剩下的关东平原上八国才被统称为“关八州”。
日本的行政区分

日本の行政区分一、一都、一道、二府、43県二、九つの地方北海道地方、東北地方、関東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中国地方、四国地方、九州地方、沖縄地方第五課奈良1.一、奈良紹介位置:近畿中央部(近畿:皇居の所在地に近い国々の意。
)京都、大阪、滋賀、兵庫、奈良、和歌山面積:3690平方メートル人口:144万人奈良時代:七代、710-784、奈良時代の平城京1.二、観光名所1.東大寺世界最大木造建築。
745年聖武天皇(しょうむ)創建、754年鑑真により戒壇院設立。
鑑真:唐の学僧、日本律宗の祖、753年来日、東大寺、唐招提寺を建立。
2.法隆寺607年聖徳太子創建聖徳太子:冠位十二階、憲法十七条を制定、遣隋使派遣、仏教興隆に尽力、多くの寺院建立、「三経義疏」を著す。
(574-622)3.奈良国立公園4.平城宮5.飛鳥(明日香)奈良盆地南部、推古朝前後の時代、都として、断続的に宮殿が造営。
6.薬師寺7.第六課東北一、東北地方位置:本州東北部、福島、宮城、岩手、青森、山形、秋田の六県で構成、奥羽地方ともいう、南東北:山形、宮城、福島北東北:青森、岩手、秋田気候:太平洋側と日本海側では、相違が明瞭気温が低め、春の訪れが遅く、夏が短い二、名所1、白神山地青森県、世界自然遺産に指定、世界最大級のブナの原生林http://hom e.pom /tr aveltow n/27511412、十和田湖(とわだこ)青森、秋田の境にある、周辺は美林、カルデラ湖3、松島宮城県、日本三景の一(天橋立、松島、厳島)松島八景:四大観、雄島夕照、瑞厳寺晩鐘、霞浦帰雁、塩釜暮煙4、猪苗代湖福島県中央、面積は琵琶湖、霞ヶ浦、サロマ湖に次いで日本第4位、標高514、日本一高い別名:天鏡湖三、県庁青森――青森秋田――秋田岩手――盛岡宮城――仙台(東北大学)山形――山形福島――福島四、その他東北新幹線:東京――盛岡青函トンネル:津軽海峡横断、海底鉄道トンネル、1988年完成、全長53、85km、世界最長トンネル、第七課北海道一、北海道紹介位置:日本最北端、本州と津軽海峡で、樺太と宗谷海峡で隔てる、日本海、太平洋、オホーツク海の3海に囲まれる。
日本的行政区划

1.日本の行政区域について知識を了
解する。 2.有名な都市を認識して、了解する。 2.日本の交通情況を身に付ける。
三大都市圏
東京 名古屋 大阪
_______は日本で一番大都市だ。
第二番はどこ?
日本には人口100万以上の大都市が11あ る。 北から札幌、東京、横浜、川崎、名古屋、京 都、大阪、神戸、広島、福岡、北九州だ。 東京は日本の首都で、一番大きい都市だ。 札幌は北海道にあり、福岡は九州にある。
面積 437キロメートル 人口 317万人
面積223キロメート人口 約267万人
面積 326キロメートル 人口 227万人
日本は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京都府 と大阪府)、四十三県に分けます。 また、地方に分けます。 北海道地方、東北地方、関 東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中国地方、四国地方、 九州地方と沖縄地方です。
面積2188 キロメートル 人口1333万人 (2014) 旧名 江戸
一番長い川は だ。 長さは キロメートルだ。 一番高い山は富士山で、高さは だ。 日本の は山地だ。 日本は南北に 国です。 四季が している。
Hale Waihona Puke メートル一番長い川は信濃川だ。 長さは367キロメートルだ。 一番高い山は富士山で、高さは3776メート ルだ。 日本の70%は山地だ。 日本は南北に細長い国だ。 四季がはっきりしている。
日本行政区划变迁简介

作者: 尚好
出版物刊名: 现代日本经济
页码: 58-58页
主题词: 行政区划分 北海道 日本政府 冲绳 日本古代 明治时期 行政法令 变迁 简介 正式
摘要: <正>现在日本的行政区划分为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
都、道、府、县下为市、盯相当于我国的镇)、村。
这种府县制区划始于明治时期的1890年5月,是日本政府以行政法令形式对原来的二府七十二县进调整而正式改划成三府四十三县的。
从此基本上莫定了现在的区划基础。
持续千年的日本古代行政区划“五饭七道”,是指现在的本州、四国、九州三大岛的行政区划,不含北海道和冲绳。
日本概况之日本地理

1.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岛、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约3900个小岛屿组成。
日本总面积为37.78万平方公里,只有中国面积的1/26。
2.日本的区域划分分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划两种。
行政区划为都、道、府、县制。
全国共有41个行政区域,即一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京都府、大阪府)、43县。
3.面积最大的是北海道,相当于东京都的37倍,最小的是大阪府,相当于北海道的1/45。
4.日本分为八大地方,即北海道地方、东北地方、关东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中国地方、四国地方、九州地方。
5.北海道旧称“虾夷”。
奶酪业是北海道的产业特色,日本全国新闻用纸的二分之一来自北海道。
札幌市是北海道道厅所在地。
6.东北地方6县包:青森、岩手、宫城、秋田、山行、福岛。
岩手县面积最大。
7.水稻生产占有重要地位。
苹果总量占全国的70%。
福岛的桃、梨,山形的葡萄和柿子,阿武隈山地的烟草等。
8.日本三景:宫城县的松岛、广岛的宫岛、京都的大桥立。
9.关东地方1都6县:东京都、茨城县、枥木县、群马县、琦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
关东地方主要城市有东京、横滨、川崎。
10.中部地方9县:新泻、长野、富山、石川、福井、山梨、岐阜、静冈、爱知。
主要城市为名古屋。
11.沿海有新泻平原、浓尾平原、富山平原是日本列岛最宽最高地区有“日本屋顶”之称。
12.静冈县的富士山为日本最高峰,海拔3776米。
13.近畿地方5县2府:滋贺、三重、奈良、兵库、和歌山及京都府、大阪府。
主要城市有京都、大阪、神户、奈良。
14.京都三祭:5月“葵祭”、7月“祗园祭”、10月“时代祭”。
15.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古称难波,有桥都、水都之称。
16.中国地方5县:鸟取、岛根、冈山、广岛、山口。
主要城市广岛市。
17.四国地方4县:德岛、香川、爱媛、高知。
18.九州地方8县:福冈、佐贺、长崎、大分、宫崎、熊本、鹿儿岛、冲绳。
两大城市是北九州市和福冈市。
北九州盛产大米。
福冈市在古代曾是日本通往亚欧大陆之间的交通要塞。
【九上历史最新教学课件】第11课 古代日本

新课导入
2020年2月,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赠给湖 北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物资外包装的标签 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 是日本长屋王赠与唐代僧人袈裟上绣的文字。
一、大和政权与“部民制”
公元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
公元3世纪,这些小国逐渐统一。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三世一身法》
大化改新功臣中臣镰足被赐姓藤原氏,此后200余年,藤原氏一族世代为外戚, 专擅国政。每当天皇幼少、病弱或是女帝当政,藤原氏就以摄政掌权。天皇亲 政后,藤原氏又改任关白,成为变相的摄政,继续掌权。藤原氏被称为“摄关 家”,取代天皇成为真正的统治者。
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
5世纪,本州中部的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后汉书·倭传》
(239年)十二月,诏书报倭女
王曰:“……今以汝为亲魏倭王,
假金印”印
授汝。 ”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
一、大和政权与“部民制”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 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 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如果你是大和政权的“大王”, 你会怎样发展日本的早期经济?
发展农业、渔业, 引进中国、朝鲜移民技术。
一、大和政权与“部民制”
地位: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 似于奴隶。
农业: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 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 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
手工业: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依其 特长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治部等。
法典——《十七条宪法》。
645年,大和皇族改革派发动宫廷政 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分国制及郡名分国制起奈良时代,根据曰本天武天皇所创的“近畿七道”作行政分区而划分,共有六十六国。
战国六十六国:关东八分国房总三国——下总、上总、安房上野、下野、常陆、武藏、相模奥州六分国陆前、陆中、羽前、羽后、岩代、磐城东海七分国伊豆、骏河、远江、三河、尾、美浓、伊势(志摩)申信越三分国甲斐、信浓、越后北陆六分国越前、越中、加贸、能登、若狭、飞弹近畿十分国近江、山城、大和、伊贺、河、和泉、摄津、纪伊、丹波、丹后中国山阴五分国石见、出云、伯耆、因幡、但马山阳八分国周防、长门、安艺、备后、备中、备前、播磨、美作九州肥前、肥后、丰前、丰后、筑前、筑后、萨摩、曰向、大隅四国伊予、土佐、赞岐、阿波三岛种子岛、隐岐岛、对马岛近畿以东为东国近畿以西为西国(2)近畿。
近畿地区9国,田产总计300万石。
分别是丹波国、丹后国、山城国、南近江国、北近江国、伊贺国、纪伊国、和泉国、慑津国。
(3)九州。
九州有9国,田产总计290万石。
分别是:大偶国、萨摩国、曰向国、丰后国、丰前国、筑前国、筑后国、肥前国、肥后国。
(4)四国。
四国地区有4个国,田产总计120万石。
分别是:伊予国、土佐国、阿波·淡路国、赞歧国。
(5)东海280万石。
美浓国、尾国、伊势国、三河国、远江国、骏河国。
(6)北陆180万石。
越前国、加贺国、能登国、越中国、越后国。
(7)山阳道+山阴道(偶不喜欢用中国这名称)280万石播磨、备前、备中、备后、安芸、周防、长门、丹波、丹后、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隐岐。
(8)甲信120万石。
北信浓国、飞弹国、南信浓国、甲斐国。
(9)关东300万石。
上野国、武藏国、伊豆国、上总国、下总国、常陆国、下野国。
(10)东北地区250万石。
岩代国、陆前国、羽前国、陆奥国、羽后国。
所谓的“关东八国”,实际上并不在五畿七道的划分之。
室町时代,幕府将军为了强化在关东地区的管辖,在镰仓设立了关东将军一职,管辖相模、武藏、安房、上总、下总、下野、上野、常陆、伊豆和甲斐十国,这才有了比较模糊的“关东地区”的定义,而到了江户时代,拿掉了伊豆和甲斐,剩下的关东平原上八国才被统称为“关八州”。
如果硬要把关东八国套在五畿七道里的话,应该是下野和上野两国属东山道,其余则属东海道。
其次,东北地区的奥州,其实是专门指陆奥国的,也就是今天的青森、岩手、宫城、福岛四个县,所谓的“羽前、羽后”实际上已经是出羽国了,也就是所谓的羽州,即今天的秋田、山形两个县,这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所谓“奥州六分国”是错误的说法,最起码也应该叫“奥羽六分国”才算恰当。
而且实际上,在古代日本的行政区划上,地广人稀的东北地区只分陆奥和出羽两国而已,而且他们都是属于东山道的。
所谓的“甲信越地区”自然也属于是通称了,实际上,甲斐属于东海道,信浓属于东山道,而越后则属于北陆道。
此外,飞驒国(注意,绝对不是飞弹国哦!“驒”发的是tuo也就是“驼”的音)从来没属于过北陆,那里可是如假包换的东山道。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废藩置县,同为东山道的飞驒与美浓两国合并为岐阜县,试想,如果飞驒位于北陆道的话,那为什么不跟越中或者加贺合并?对于近畿地区,楼主一会十国,一会九国,含混不清,最后干脆把近江一分为二,搞出了“南近江国”和“北近江国”这种称谓,估摸着应该是刚玩完信长之野望13吧?实际上,近江只有5国,即山城、摄津、和泉、河和大和。
其他地方咱先放一边吧,直接跳到九州岛去。
乍一看楼主这次没有错误,九州岛上确实是9个国,但实际上,楼主还是错了。
所谓九州,实际上是11国,还包括北边的壹岐、对马两个岛屿。
至于名为九州,因为最初的九州,是不包括萨摩和大隅两国的,这两国最初是隼人的地盘,奈良时代之后才陆续并入日本并设置的,但“九州”这个名字却一直保持沿用了下来。
不过,楼主其实还是值得表扬的,最起码山阳八国没有任何错误!这样一来,楼主的这个表就全乱套了,出云来重新统计一下吧:近畿5国:山城、摄津、和泉、河和大和。
(这5国尽管很小,却是住着天皇的地方,所以很重要,合称“畿”,与此相对应的,其余7道所有地方统称为“畿外”。
东山道8国:陆奥、出羽、下野、上野、信浓、飞驒、美浓、近江。
东海道15国:常陆、下总、上总、安房、武藏、相模、甲斐、伊豆、骏河、远江、三河、尾、伊势、志摩、伊贺。
北陆道7国:越后、越中、能登、加贺、越前、若狭、佐渡。
(楼主把佐渡国彻底忽略不计了,拿豆包不当干粮)南海道6国:纪伊、淡路、赞奇、阿波、土佐、伊予。
(楼主这次倒没有无视小岛淡路,而是组合了个“阿波·淡路国”糊弄了过去)山阴8国:丹波、丹后、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隐岐。
(似乎这里“道”字打不出来啊……可也难怪,但真佩服楼主不知道他咋弄上去的)山阳道8国:播磨、美作、备前、备中、备后、安艺、周防、长门。
西海道11国:对马、壹岐、丰前、丰后、筑前、筑后、肥前、肥后、日向、大隅、萨摩。
总共68国。
除了这些之外,当然还有一个道,不过这个地名出现的就很晚了。
自古日本人一直视那里为化外之地,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给起,而是被和当地的原住民一并混称为“虾夷”,顶多后面再加个“地”字客气一下,称“虾夷地”。
后来到了明治二年,政府军平定了“虾夷国”(有谁不清楚这段历史的,请回头去看看《新选组!!土方岁三最期的一日》恶补一下)以后,开始在那里改置行政区了。
至于说如何定名,也曾几经酝酿,一开始是叫“北加伊道”(“加伊”是虾夷的谐音),也许是觉得不太好听吧,商量了半天没有被正式通过,最后定名为“道”——既然东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全有了,就差北边没有“海道”,那就它吧!不过比较戏剧性的是,没几年新政府废藩置县,原来的五畿七道名字全取消了,所谓的东海道、西海道、南海道等,全都成了历史地名,反倒是新出现的这个“道”,因为建制时间太短,政区规划还处于试验阶段而未被触动,居然最后留存和固定了下来,一直留到今天。
各国的郡一般来说每个郡的人口是差不多的,领地面积也差不多,平原领地与山区领地面积相差会比较大,因为山林是无法耕种的,也就无法养活太多人口,而海边的领地,人口与平原领地相同的情况下石却很低,是因为盐碱地粮食产量不高,但渔业却能养活很多人口。
而渔业是不算在石里的。
山城国二十一万六千石(8郡)乙訓郡野郡愛宕郡紀伊郡宇治郡久世郡綴喜郡相樂郡大和国四十四万四千石(16郡)添上郡添下郡平群郡廣瀬郡上郡下郡忍海郡宇智郡吉野郡宇陀郡城上郡城下郡高市郡十市郡山邊郡飽海郡河国二十万八千石(15郡)錦部郡石川郡古市郡安宿郡大縣郡高安郡河郡讃良郡茨田郡交野郡若江郡澀川郡志紀郡丹比郡八上郡和泉国十三万三千石(4郡)大鳥郡和泉郡日根郡泉南郡摂津国二十九万九千石(13郡)住吉郡百濟郡東生郡西生郡島上郡島下郡豐島郡河邊郡武庫郡莵原郡八部郡有馬郡能勢郡伊贺国九万五千石(4郡)阿拜郡山田郡伊賀郡名張郡伊势国五十七万二千石(13郡)桑名郡員辨郡朝明郡三重郡河曲郡鈴鹿郡庵藝郡安濃郡一志郡飯高郡多氣郡飯野郡度會郡志摩国一万七千石(3郡)答志郡佐藝郡英虞郡尾国五十二万石(8郡)海部郡中島郡葉栗郡丹羽郡春部郡山田郡愛知郡智多郡三河国三十五万石(8郡)碧海郡賀茂郡額田郡幡豆郡寶飫郡設樂郡八名郡渥美郡远江国二十八万石(13郡)濱名郡敷智郡引佐郡麁玉郡長田郡磐田郡豐田郡山香郡山名郡周智郡佐野郡城飼郡蓁原郡骏河国十七万二千石(7郡)志太郡益頭郡有度郡安倍郡廬原郡富士郡駿河郡伊豆国七万二千石(3郡)田方郡那賀郡賀茂郡甲斐国二十四万二千石(4郡)山梨郡八代郡巨摩郡都留郡相模国十九万四千石(8郡)足上郡足下郡餘綾郡大住郡愛甲郡高座郡鎌倉郡三浦郡武蔵国八十四万石(23郡)久良郡都筑郡多磨郡橘樹郡荏原郡豐島郡足立郡新座郡入間郡高麗郡比企郡横見郡埼玉郡大里郡男衾郡幡羅郡榛澤郡那珂郡兒玉郡賀美郡秩父郡飾郡新羅郡安房国九万一千石(4郡)平群郡安房郡朝夷郡長狹郡上総国三十七石八千石(11郡)市原郡海上郡畔蒜郡望陀郡周准郡天羽郡夷灊郡長柄郡山邊郡武射郡埴生郡下総国二十九万六千石(10郡)飾郡千葉郡印幡郡匝瑳郡海上郡香取郡相馬郡猨島郡結城郡岡田郡常陆国七十五万六千石(11郡)新治郡眞壁郡筑波郡河郡信太郞茨城郡行方郡鹿島郡那珂郡久慈郡多珂郡近江国八十三万二千石(12郡)志賀郡栗太郡甲賀郡野洲郡蒲生郡神崎郡愛智郡犬上郡坂田郡淺井郡伊香郡高島郡美浓国五十八万一千石(21郡)多藝郡石津郡不破郡安八郡池田郡大野郡本巣郡席田郡方縣郡厚見郡各務郡山縣郡武藝郡郡上郡賀茂郡可兒郡土岐郡惠奈郡中島郡海西郡羽栗郡飛騨國八万三千石(3郡)大野郡益田郡荒城郡信浓国五十四万七千石(10郡)伊那郡諏訪郡筑摩郡安曇郡更級郡水郡高井郡埴科郡小縣郡佐久郡上野国四十六万八千石(14郡)碓氷郡片岡郡甘樂郡多胡郡緑野郡那波郡群馬郡吾妻郡利根郡勢多郡佐位郡新田郡山田郡邑樂郡下野国四十六万四千石(8郡)足利郡梁田郡安蘇郡都賀郡寒河郡河郡芳賀郡鹽屋郡那須郡陆奥国八十二万二千石(56郡)白河郡高野郡菊多郡磐前郡磐城郡楢葉郡標葉郡行方郡宇多郡曰理郡伊具郡田村郡會津郡耶麻郡磐瀬郡安積郡安達郡信夫郡伊達郡刈田郡名取郡宮城郡黒川郡賀美郡富田郡玉造郡丹取郡岡郡上治郡栗原郡讃馬郡新田郡長岡郡田夷郡遠田郡小田郡登米郡志太郡桃生郡本吉郡牡鹿郡氣仙郡多賀郡/階上郡岩井郡平泉郡膽澤郡江刺郡和我郡/薭縫郡斯波郡香阿郡岩手郡鹿角郡九戸郡糟部郡肥郡津輕郡磐城国岩崎郡、石城郡出羽国八十七万石(12郡)最上郡村山郡置賜郡雄勝郡平鹿郡山本郡飽海郡河邊郡出羽郡秋田郡渟代郡由利郡若狭国九万八千石(3郡)遠敷郡大飯郡三方郡越前国六十八万六千石(9郡)敦賀郡丹生郡南條郡今立郡足羽郡大野郡坂井郡吉田郡加賀郡加贺国四十四万五千石(4郡)江沼郡能美郡加賀郡石川郡能登国二十一万石(4郡)羽咋郡能登郡/鹿島郡鳳至郡珠洲郡越中国五十三万六千石(4郡)礪波郡射水郡婦負郡新川郡越后国四十万六千石(8郡)頸城郡古志郡魚沼郡蒲原郡沼垂郡磐船郡刈羽郡三島郡佐渡国二万石(1郡)加茂郡丹波国二十八万五千石(6郡)桑田郡船井郡多紀郡氷上郡天田郡何鹿郡丹后国十二万三千石(5郡)加佐郡與謝郡丹波郡中郡竹野郡但马国十二万三千石(5郡)朝來郡城崎郡美含郡二方郡七美郡因幡国十三万一千石(8郡)巨濃郡法美郡八上郡八東郡智頭郡邑美郡高草郡氣多郡伯耆国十三万一千石(4郡)河村郡久米郡八橋郡汗入郡出云国二十二万三千石(10郡)意宇郡能義郡島根郡秋鹿郡楯縫郡出雲郡神門郡飯石郡仁多郡大原郡石见国十三万七千石(4郡)安濃郡邇摩郡邑知郡鹿足郡隐岐国四万一千石(2郡)知夫郡周吉郡/隱地郡播磨国五十二万一千石(12郡)明石郡賀古郡印南郡飾磨郡揖保郡赤穗郡佐用郡宍粟郡神崎郡多可郡賀茂郡美囊郡美作国二十二万七千石(6郡)英多郡吉野郡勝田郡苫田郡久米郡大庭郡备前国二十八万九千石(8郡)和氣郡磐梨郡邑久郡赤坂郡上道郡御野郡津高郡兒島郡备中国二十万七千石(10郡)都宇郡窪屋郡賀陽郡上方郡下道郡河上郡淺口郡小田郡後月郡哲多郡/英賀郡备后国二十三万八千石(14郡)安那郡深津郡神石郡奴可郡沼隈郡品治郡葦田郡甲奴郡三上郡惠蘇郡御調郡世羅郡三谿郡三次郡安藝國二十五万九千石(9郡)沼田郡賀茂郡西條郡安藝郡佐伯郡山縣郡高宮郡高田郡豐田郡周防国十六万四千石(6郡)大島郡玖珂郡/熊毛郡都濃郡佐波郡吉敷郡周防郡长门国十三万四千石(6郡)厚狹郡豐浦郡美禰郡大津郡阿武郡見島郡纪伊国三十九万五千石(7郡)伊都郡那賀郡名草郡海部郡阿提郡/在田郡日高郡牟婁郡淡路国六万三千石(2郡)津名郡三原郡阿波国十八万六千石(9郡)板野郡阿波郡美馬郡三好郡麻殖郡名方郡勝浦郡那賀郡海部郡讃岐国十七万一千石(11郡)大郡寒川郡三木郡山田郡香川郡阿野郡鵜足郡那珂郡多度郡三野郡豐田郡伊予国三十八万一千石(13郡)宇摩郡神野郡周敷郡桑村郡越智郡野間郡風早郡和氣郡温泉郡久米郡浮穴郡伊豫郡喜多郡/宇和郡土佐国二十万二千石(7郡)安藝郡香美郡長岡郡土佐郡吾川郡高岡郡幡多郡筑前国五十二万二千石(15郡)怡土郡志摩郡早良郡那珂郡席田郡糟屋郡宗像郡遠賀郡鞍手郡嘉麻郡穗浪郡夜須郡下座郡上座郡御笠郡筑后国二十六万二千石(10郡)御原郡生葉郡竹野郡山本郡御井郡三瀦郡上妻郡下妻郡山門郡三毛郡丰前国三十二万一千石(8郡)田河郡企救郡京都郡仲津郡築城郡上毛郡下毛郡宇佐郡丰后国二十七万四千石(8郡)日田郡球珠郡直入郡大野郡海部郡大分郡速見郡國埼郡/國東郡肥前国五十六万一千石(11郡)基肄郡養父郡三根郡神埼郡佐嘉郡小城郡松浦郡杵島郡藤津郡彼杵郡高來郡肥后国五十七万四千石(14郡)玉名郡山鹿郡菊池郡阿蘇郡合志郡山本郡飽田郡託麻郡益城郡宇土郡八代郡天草郡葦北郡球麻郡日向国十二万石(5郡)臼杵郡兒湯郡那珂郡宮崎郡諸縣郡大隅国十七万石(8郡)菱刈郡桑原郡囎唹郡大隅郡姶羅郡肝屬郡能滿郡帖佐郡萨摩国二十一万五千石(13郡)出水郡高城郡薩摩郡甑島郡日置郡伊佐郡阿多郡河邊郡穎娃郡揖宿郡給黎郡谿山郡麑島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