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成为体育教学内动力论文
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和激发文论文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摘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兴趣培养激发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并伴有积极性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
学生的认识兴趣是推动学习的最活跃最有力的内部动因,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也总结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由于青少年学生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情感容易外露,自制力较差等特点,因此,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提高体育课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1.兴趣的培养1.1兴趣是从事体育运动的内部动力之一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运动的兴趣的特征,并掌握培养这种兴趣的方法。
由于兴趣是学习和活动动力之一,所以应考虑和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但是反对一切从兴趣出发或迁就学生的兴趣,对那些对体育不感兴趣而不参加的学生,更要注意正面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应当服从于任务,同时,兴趣又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引导和培养。
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兴趣紧密联系,动机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体育教师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的教学,要揭示体育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及意义,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投入国家建设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联系起来。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身体好与学习好、工作好的辩证关系,把体育课学习和基础文化课联系在一起。
1.2兴趣主要在运动实践中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既有直接兴趣,又有间接兴趣。
在学期开始时,向学生介绍课的意义宣传课的任务、要求及考核项目和标准。
在讲授教材时内容安排上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地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看到和达到预想的效果,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1.3严密而生动的课堂组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只要精心编排,认真去组织才能为教学内容服务。
体育(心得)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论文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常有部分学生上体育课不主动,一到操场就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对老师布置的练习内容也缺乏积极性、态度不够端正,很多同学都是应付一两下就过去了。
这就对搞好体育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所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想而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兴趣,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促进体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兴趣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的社会实践培养起来的,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如何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的平衡,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
以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去,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渐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从而达到培养运动兴趣、培养运动能力的目的。
二、从学生自身的成功体验激发兴趣心理学研究证明,成功体验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悦的情绪感受。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产生一种“精益求精”的自我激励、自我要求的心理。
成为促使学生进一步好学、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原因。
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体育教学论文《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增强自信心。
这对于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和运动技巧,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作用极其巨大。
因此,一个体育教师应在每一次教学中重视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开展体育思想教育,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兴趣源于对事物的充分认知。
要想在体育课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必须从引导他们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入手,做好体育思想教育。
体育,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所以在体育课教学中首先要从一个国家和人类的体育历史出发,充分挖掘体育历史中蕴藏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其次要从祖国的体育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上,引导学生去深切体验。
如我国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这一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便是教育学生的最好体裁。
体育老师要从申奥、备奥和办奥等几个重要的环节,指导学生认识体育本身,理解这件体育盛会中所展现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从百余年前李长春悲怆的奥运历程到今天的体育骄子之扬眉吐气,历史的沉重和今天的辉煌,学生如同身受,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便油然而生,从而产生历史责任感和对体育活动的由衷热爱。
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对身边熟知的不同人群的对比,通过对日日相处的同学们的体育锻炼情况和身体状况的统计分析,找出差异,分析原因,让他们从自身的状况产生学习体育的内在需求,最终转化为学习的巨大动力。
可见,体育思想教育并非是空洞的大道理,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把教育做得更加全面,一定会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体育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结构呆板、形式简单、内容单一。
虽然重视了体育基本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体育的人文教育和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
让“兴趣”成为体育教学的助推器

让“兴趣”成为体育教学的助推器摘要利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初中生体育学习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了排斥心理。
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文章阐述了影响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主客观因素,并且对如何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几条的建议,希望能够引导初中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从而促进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兴趣;培养众所周知,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
当学生觉得喜欢所学的知识时,就会集中精力学习,这样学习起来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的体育课程枯燥无味,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学手段单一,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丧失了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为了能够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体育教师要用尽一切办法培养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兴趣,以此提高学生体育课程中的学习效率。
一、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原因1.重文轻体的传统观念的影响首先,社会、家庭重文轻体的错误思想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许多人认为体育课就仅仅是让孩子玩儿,不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智力发育。
其次,许多学生本身也抱有这样的思想认识,他们认为进行体育活动就是浪费时间,甚至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宁愿在教室看书或者做作业也不去上课。
而且体育课程中的基本内容就是跑、投、跳等,这些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些技术、技能,还要消耗大量体力,一些平时不注重锻炼的学生无法承受体育课较大强度的运动,怕苦怕累。
正是因为学生怕苦怕累,进行基本的体育活动练习时经常只在一边观看,逐渐也就失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2.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现在的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自身素质也就比较差。
再加上国家体育达标的各项标准要求也较高,学生对体育课也就只能望而却步了,大大打消了学习体育的兴趣。
二、能够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办法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活跃课堂氛围的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的激发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的激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的激发成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从如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是初中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
体育运动作为学生心理、生理、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要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合理安排体育课程。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才能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参与多种多样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以丰富学生的体育运动体验,培养他们对于各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对于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也十分重要。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活动、游戏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足球课上可以引入“抢旗”游戏,让学生在追逐彩旗的过程中提高球技和配合能力;在篮球课上可以设置篮球大挑战,通过不同难度的篮球技巧让学生相互竞争,激发他们对于篮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师还可以将体育教学与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对于提高体育运动兴趣也有着重要影响。
体育意识是指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了解和理解程度,也是学生自觉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观愿望和表现。
只有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普及体育知识、讲解体育规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的体育项目和明星运动员,让学生了解到各项运动的魅力和价值;在课外时间,学校可以组织体育知识竞赛、观摩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和快乐。
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兴趣论文

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兴趣论文摘要: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就好比是植物生长时需要的阳光和雨露,适当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喜欢表扬是学生共同的特点,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他们大部分性格任性、感情脆弱、自尊心又特别强。
针对他们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就应该以激励、表扬为主,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的潜力在肯定中充分激发,使他们的兴趣在赞赏中迅速培养起来。
这样的体育教学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反,一味批评、指责会挫伤其积极性,彻底摧毁其对体育的兴趣。
体育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如何使这门艺术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其关键还在教师的“教”字上。
而体育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们对其的兴趣,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搞好体育教学的前提和关键。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根据20几年的教学体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运用正确、优美的示范和形象生动的讲解教师在体育课中正确、优美的示范能够在视觉上增加学生的感观认识,形象生动的讲解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快速三步转身上篮动作时一气呵成,就给了学生以美的享受。
如长跑中的弯道跑,一般学生都会以直道跑的姿势进行弯道跑,教师在讲解时,结合实际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示范会更易理解和掌握要领。
但在日常教学中,还应立足体育课实践,依据体育教学的特点,使其语言运用具有明显的针对性,生动的情景性并富有感染力,善于联系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
此外,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少斥责,不讽刺,使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成长,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顺利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并培养起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二、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孩子往往喜欢感情用事。
因而,他们喜欢哪个老师,也就喜欢他所教的学科。
可利用孩子这一感情特点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应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敬而远之的“严师”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朋友式的和蔼可亲的老师形象。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的激发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
兴趣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程的基础。
只有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才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乐趣和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的了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适合的训练内容和方法。
对于喜欢篮球的学生,可以设置篮球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培训;对于喜欢跑步的学生,可以组织长跑比赛,激发他们的竞争欲望。
通过了解和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主要来源于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程的期望。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和挑战,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兴趣。
在组织活动时,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和挑战,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和发挥自己的能力。
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让他们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自信心是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挑战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无论学生的表现如何,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过分强调成绩和比赛结果,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态度。
通过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信心和兴趣。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体育教学不应仅仅是教师的一方面灌输,更应该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期望,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相关推荐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摘要:随着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带入到教学的情景中,激发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
本文主要阐述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对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深析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具体表现,全面的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中学体育教学;应用在中学的教学中,体育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体育的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体魄,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将兴趣教学法运用到中学体育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体育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体育教学更加丰富有趣味。
本文结合自已在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对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浅析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表现(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兴趣教学法,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教学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灵活的采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喜爱运动的习惯。
采用兴趣教学法,激发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吸引不积极参与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一个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都可以收获知识和得到体育锻炼。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观看国际的足球比赛,排球比赛等体育项目,然后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体育的魅力,从内心里喜爱体育,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形式教学中消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出适合体育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兴趣教学法在体育教学的应用,主要是对学生的心理、身体素质、个性进行分析,在根据这些特征对学生进行引导,先让学生对某个体育项目有个基本的了解,在根据学生对其感兴趣的程度,结合自身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兴趣成为体育教学的内动力
兴趣是构成人与人之间个性差异的一种心理因素,是人对于客体的特殊认识倾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在体育活动中,兴趣是推动人们积极参与活动的最活跃的因素,对激发人们情绪和提高锻炼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心情舒畅地学习锻炼,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
一、正确目标的设置,形成兴趣导向
有的放矢,方能引领全局。
体育课的活动目标能否正确设置,直接关系到质量和效果。
正确、有效的目标能集中人的能量,激人奋进,是行为的重要推动和指导力量。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因合理的目标体验到成功,自信心就会增强,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也就容易形成。
教师在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中,目标要定位在通过较大努力就可达到。
这种目标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可以激发孩子们不服输的斗志,形成兴趣导向。
笔者在六年级武术操训练中,利用计时来考察学生掌握动作情况,并对最快的孩子进行奖励。
分组练习时,一个个积极投入,生龙活虎。
看到表演的学生自信满怀,神气十足,其
他人的学习热情都被点燃了,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自然形成。
二、内部需要的引导,奠定兴趣基础
人的需要分内部和外部两种,其中内部需要是指个体因素对某种东西的缺乏而引起的生理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
作为体育教师,如果能从内部需要进行有效引导,就可以轻松地把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起来。
比如喜欢打篮球的人,几天不打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此时,他对篮球的兴趣相当浓厚。
对于内部需要的引导,笔者主要抓住以下三点:
(一)针对孩子好奇心,培养参与兴趣
体育运动的主要特点是挑战性和趣味性,失去这两者,就会枯燥无味。
然而,教学目标太具体,完成难度太大,学生也会感到体育课没劲,导致失去兴趣。
作为教师必须引入愉悦式的教学,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其积极性,能够从体育活动中享受到乐趣。
为此,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巧设“谜语式”活动,满足乐趣需要。
如六年级加速跑训练课中,教师在操场的不同角落放上物品,学生分组接力,快速搜寻本组目标。
因为各小组谜底写在纸条上,只有最后一个接力选手才有机会知道。
因急于知道本小组的物品,所以各个选手都卖力地跑,完全投入。
整个比赛激动人心,扣人心弦,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用集体力量,培养体育兴趣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离开群体,人就容易产生孤独感。
英
国小说家笛福制造了孤独人鲁滨逊,因为不忍心主人公过于寂寞而安排“星期五”与他作伴。
如果没有陪伴,长期孤独中的鲁滨逊就会失去人的特征。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集体力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有些同学喜欢体育运动,就是希望成为集体的一员。
教师要尽一切办法创造各种条件满足学生的需要。
笔者曾在田径加速跑教学中,改变原来单一的、机械地重复奔跑,而是用瓶子作道具,学生进行等数分组30米往返推瓶、立瓶大战比赛。
诸如此类的体育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满足了学生为集体而奋斗的荣誉感,培养了体育兴趣。
(三)挖掘满足感,激发运动兴趣
知足常乐,并非豁达人信条,每个人身上都可以挖掘出来。
自我价值感是人们最珍惜的精神财富。
当自己的能力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自身价值得到承认时,人的满足感就会增强,进一步施展才华的愿望更加强烈。
因此,体育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运动能力不断提高,从中获得满足感,激发运动兴趣。
课堂教学中,尽量减少失败与损伤,给心灵脆弱的学生减压。
多采用激励措施,降低运动要求与起点,加大表扬力度,让孩子们知道通过努力,就能成功。
有了成功感,就能建立积极的心理意识,相信自己可以把握命运,使自己的运动才能与自我价值得以展现,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如让不喜欢推铅球的学生去练习哑铃操,安排对排球不感兴趣的孩子踢球或打篮球,给不
善跑步的同学布置武术操练习任务。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运动中得到满足,很容易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三、外部条件的开发,拓展兴趣空间
虽然内部需要决定人的精神状态,但外部条件的变化仍不可忽视。
外部条件的开发,是引导心理产生动机的外部原因。
行为可由需要引起作用,外部环境因素非常重要。
优越的运动设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还可以拓展他们体育兴趣的空间。
笔者通过多年探索,对学校的外部条件开发,罗列如下:
(一)结合本校实际,建立校运动队,培养骨干队伍。
学校体育教师积极创建参与各项竞赛的机会,为运动队展示自我提供平台,在校内营造浓厚的运动氛围,给运动员建立市场。
(二)邀请兄弟学校教师或学生运动队到校表演,与本校运动队比赛,组织学生观摩,让运动者相互间对抗、竞争、协同,从而满足他们接受新事物刺激的需要,提高运动兴趣。
(三)加强教师间集体备课,研究体育课堂有效性。
消灭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感到练习内容丰富、新鲜,激发学生练习动机,培养参与意识。
(四)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的教学风格要独特,语言风趣、幽默,示范动作规范而富有艺术感染力,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激发热情。
(五)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给学生自主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与锻炼,不仅有利于体育兴趣的培
养,更有利于终身锻炼意识的形成。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必须牢记教学课堂是主阵地。
为此,开发多样运动方式,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激发自主锻炼意识。
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精心安排好每堂体育课,让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这样,当兴趣成为体育教学的内动力时,我们的课堂就会变成学生的舞台,体育精神也就融注进每个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