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春香传》读后感 精品

合集下载

东方文学史读后感[1]

东方文学史读后感[1]

《简明东方文学史》读后感(马翔宇)在过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全世界各个民族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时间内,各自创造出水平不一,内容悬殊的文化,而文学则是表现这些不同文化的标志之一。

东方是世界闻名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发源地之一,在西方文学盛行的今日,我们应看到,除了西方文学之外,还有东方文学这朵奇葩在灿烂的开放。

想要了解东方文学,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东方文学发展的历史。

东方文学的发展史是一个由简至繁的过程,共有三个时期。

在东方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是古代文学,由史诗文学以及与宗教相关的文学组成,他们产生于西亚北非和印度。

史诗文学的代表有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波斯的《阿维斯塔》印度的《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在这之中,印度的两大史诗相较于前者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写作技巧加深,写作手法增多,对人物的描绘更加丰满细腻,使其产生了鲜明的性格,另外其故事宏大,场景繁多,所以成为史诗文学的典范。

在宗教文学方面,埃及的《亡灵书》以色列的《旧约圣经》与印度的《梨俱吠陀》较为人们所知,其中《旧约圣经》的诗歌部分文学价值和水平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从总体上来看,东方的古代文学多是由诗歌组成的,并以反映历史和描写神话为主,当然这其中也适当的结合了民歌,社会风俗,规范礼仪等内容,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

东方文学的中古时期是其发展的高峰,在此阶段中大量的名篇佳作相继问世,各民族的文学作品全面发展异彩纷呈,这表明了东方文学体系的日臻完善。

中古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诗歌的成熟,一是寓言故事的完善,还有是人物传记以及各种剧本小说的出现。

印度是第一个发展中古文学的国家,《五卷书》是一件代表作品,其后出现的伽梨陀娑则是东方文学史上第一位具有世界意义并有据可考的著名作家。

伽梨陀娑的《沙恭达罗》,《优哩婆湿》,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两个著名剧作,他的抒情长诗《云使》也是一篇杰出的作品,伽梨陀娑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将人物的形象描绘的饱满生动,把情节刻画的细腻精致,所以他的作品就成为了千古名篇。

春香传电影观后感

春香传电影观后感

春香传电影观后感《春香传》电影观后感《春香传》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该片改编自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经典小说《红楼梦》。

作为一名《红楼梦》的忠实读者,我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

观看电影后,我被它精心构建的故事情节、优秀的演员表演和精美的场景布置所深深折服。

首先,电影的剧情非常忠于原著小说,并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和改编以适应电影表现方式。

《红楼梦》是一部极富想象力和哲理的小说,它通过一段富有戏剧性的家族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制度的残酷。

《春香传》将小说中的复杂情节梳理清晰,使得观众更易于理解。

其中,对于主角贾母、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呈现更是异常精彩。

导演通过精心的剪辑和镜头运用,将小说中众多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观众更有代入感。

其次,电影中演员的表演也是令人赞叹不已。

导演张艺谋选用了一批优秀的演员,他们塑造了各自角色的独特魅力。

首先是对贾母一角的塑造,演员深情质朴的表演赋予了贾母这一角色更多的人性和温度。

其次是贾宝玉的扮演者,他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贾宝玉的纨绔和多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对于林黛玉的饰演更是妥帖入心,从外貌到内心的表达都非常到位。

观众几乎可以看到林黛玉在电影中呼吸、思维和情感的流动,这是演员出色的表演所带来的魅力。

此外,电影的场景布置和服装设计也是十分精美。

《红楼梦》中的场景描述丰富多样,电影巧妙地还原了小说中的宏伟府邸和精致景致。

室内的金碧辉煌,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的设计;而室外的园林景观则充满了诗意和画意,给人以沉浸其中的感觉。

与此同时,演员们身穿华丽的古装,每一套服装皆充满质感,体现了当时社会贵族的财富和地位。

总的来说,《春香传》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

它忠实呈现了原著小说的精华,并通过优秀的演员表演和细腻的场景布置打造出了一场视觉盛宴。

观影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红楼之中,与贾宝玉、林黛玉一同经历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了《红楼梦》,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春香传论文

春香传论文

春香传论文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论《春香传》主题思想中的三大特性内容摘要:《春香传》是朝鲜具有高度艺术性和鲜明民主倾向的一部作品,以歌颂真挚爱情、谴责封建暴政等为主题思想,通过作品内容描绘了才子佳人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和封建官僚的黑暗统治,又通过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否定不合理的封建等级制度,表达人们的心声。

《春香传》中的主题蕴涵于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和形象描绘之中,具有内含意蕴的丰富性、特定的社会性和鲜明的时代性、阶级倾向性。

关键词:《春香传》主题思想三大特性正文:《春香传》是18世纪的朝鲜长期流传于民间的优秀古典文学作品,19世纪由着名艺术家申在孝整理编订,是朝鲜文学中最宝贵的遗产。

该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写了退妓之女清明游春于巧遇两班之子,二人相互倾慕,私自结为夫妇。

不久京师,命梦龙随行,春香、梦龙不得不依依惜别。

而下卷写新任到任后强迫春香为其守厅,春香不从,被迫下狱,命在旦夕。

梦龙在京应试,罗御使,暗察南原。

他查明卞学道作恶真相,微服亲赴卞学道寿宴,丢下一首予以抨击。

事后,将卞学道革职惩处,春香、梦龙重获团圆,共赴京师。

一、内含意蕴的丰富性。

在读者们看来,《春香传》这部作品是朝鲜的一对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实际上这部作品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才子佳人故事。

在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中,只有那些能提出一定社会问题的作品才最有意义,《春香传》也是如此。

这部来自于人民又为人民所喜爱的作品,它内含意蕴的丰富性即:既讴歌了心地纯洁、感情真挚、敢于反抗恶势力的成春香对除恶扶弱的李梦龙坚贞不渝的爱情,又鞭挞了以卞学道为代表的封建官僚.来反映黑暗的封建统治;既否定了以卞学道为代表统治下不合理的封建等级制度,又表达了人民希望有李梦龙这样"青天”官吏的心声。

因此,它在朝鲜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成为朝鲜国语文学中一块褶褶生辉的瑰宝。

二、特定的社会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春香传》故事的雏形早在民间就有所流传,纯祖时期的赵在三在《松南杂识》中记载「南原府使李道会眄童妓春阳,后为李道令守节,新使卓宗立杀之。

儒家思想对朝鲜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朝鲜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朝鲜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影响□孙世玮/文本文以朝鲜古典文学作品《仙女红袋》中的两位女鬼,《谢氏南征记》主人公谢贞玉、乔彩鸾,《春香传》主人公成春香为例,浅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代表性女性形象及特征,进一步思考并解读女性形象所表现出的审美意识和价值立场,探寻“尊儒”社会背景下,朝鲜女性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观念等。

朝鲜古代时期,男性掌握朝政、民生、思想等,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毫无人身权利可言,“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

鉴于此,古典文学的创作者群体几乎全是男性作家。

在畸形的文学创作背景下,朝鲜古典文学作品中作为主人公的女性形象少之又少。

特别是17世纪中期以前,整体忽视对女性的观察、对女性形象的表述。

即便在后世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其女性形象也较为残缺,女性的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往往被儒家礼教、伦理道德所束缚。

1 以三个文学作品为例,分析女性的形象及特征1.1 秀外慧中,有人格魅力《仙女红袋》中的两位女鬼原是富豪张家的女儿,姐姐18岁,妹妹16岁。

二人青春年少、貌美如花,文才兼备、能吟诗作对。

谢贞玉出身于清正廉洁的官宦家庭,自幼聪慧灵敏,且德言容工,样样出色。

她“姿色出众,诚天人谪降,世无与比”,“女工之事,无所不善,又博览经史”。

又性格柔顺、孝顺懂事,后嫁于礼部尚书刘熙之之子刘翰林为妻。

她“事舅姑以孝,待婢仆以恩,奉祭祀以诚,治家以法。

”[1]上敬公爹和寡居姑母,下掌中馈,夫君爱重,待人宽和,颇具女子之德,是封建社会中难得的官夫人。

成春香是是艺伎月梅之女,虽身份低微却行端品正。

自幼聪颖过人,学优同窗,知书达礼;侍奉双亲,孝顺懂事。

1.2 性格坚毅,勇于面对命运的不公谢贞玉面对妾室乔彩鸾陷害,小人董清、冷振的多次追杀,与麟儿骨肉分离,蒙受冤屈导致被夫家休弃,只得流离颠沛,种种情况与之前安稳富贵的生活天差地别。

但谢贞玉坚毅勇敢,没有一味寻死逃避,而是在林英、妙姬等人的帮助下坚强度日。

成春香“自幼刚强有志,气量过人”“从不喜那儇薄之辈”,又性格刚毅,不做矫柔姿态。

浅谈《春香传》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春香传》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春香传》中的女性形象摘要:《春香传》是韩国的古典名著之一,被誉为韩版的《红楼梦》、古朝鲜的《罗密欧与茱丽叶》,深获韩国人民的喜爱。

《春香传》的故事,无论是在文学方面的艺术还是思想方面的内涵,都对今后的朝鲜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当时朝鲜的社会为背景,通过分析《春香传》里面的女性形象,来讨论春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所遭遇的磨难,在对于爱情的看法和坚持中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并以此来映衬当时的社会官场问题以及当时的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希望能通过本次浅析,唤起人们对韩国经典文学的关注。

关键词:春香传反封建主义女性形象一、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1.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简述《春香传》的女主人公是艺妓月梅之女成春香。

在当时,艺妓属于低贱的社会身份,但其女儿春香却被当地的人称赞为女中豪杰。

年轻时期的春香的母亲,给南原的成道使做过相当于侍妾,等到春香出世后她父亲就死在任途上了。

她父亲死后她母亲就因为艺妓的身份遭受到了家族的唾弃。

她母亲的悲惨遭遇,对春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春香并没有因此而自甘堕落,在广寒楼偶遇翰林之子李梦龙后,她突破了身份悬殊的束缚,毅然决定要与李梦龙结为夫妇。

但在当时摇摇欲坠的李氏王朝,其统治者仍维持着森严的等级制度,所以他们的结合遭到了封建势力的强烈反对。

春香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和人格,在百般阻挠中仍然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痛恨当时黑暗的社会,与其做了正面的斗争和反抗,所以被人们称赞为女中豪杰。

2.女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春香传》是以男女的爱情为情节的主要线索,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坚贞,成功地塑造了坚强、善良的女主人公形象。

春香热情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勇于和各种社会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体现了女性追求爱情的勇气和自我解放的觉醒。

她对封建的反叛主要体现在与男主人公梦龙以及卞学道的激烈冲突上。

她坚信,“使道必然没有好下场”、“无罪之人总有翻身之日”。

春香充满抗争精神的控诉,正好表达了当时朝鲜人民对积怨已久的朝鲜封建制度的痛恨。

春香传读后感

春香传读后感

春香传读后感作为一本风靡一时的武侠小说,《春香传》以其独特的情节、精彩的描写和大胆的思想,深受读者喜爱。

作为一个读者,我也深深地被这部小说所吸引,感受颇多。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背景和简介。

《春香传》是古龙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叙述了主人公春香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到一位拥有千人追求的女子之间的成长历程和生命奋斗。

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爱情、友情、背叛、离合和追求自由的主题。

故事中的角色性格鲜明,起伏波动,而又无不深刻,令人难忘。

在我的阅读体验中,我被小说中的情节和语言所深深打动。

首先,古龙先生的语言非常有力,色彩丰富,富有诗意。

他的文字能够将人物、场景和氛围描写得细腻入微,令人身临其境。

其次,小说中的情节十分有趣,离奇又不失真实。

故事情节发展合理,跨越多个场景,令人目不暇接。

最后,小说的人物刻画高超,主人公春香的性格鲜明,既柔顺又坚强,优雅而不失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姿态,深深地打动了我。

除此之外,小说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春香传》不仅是古龙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武侠文化的代表之一。

小说中凝聚了作者对于自由、爱情、友情、背叛和成长的思考,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在阅读《春香传》的过程中,我也有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首先,小说中主人公春香和她周围的人物,不仅有一些传统的武侠小说中的特征,同时也具备一些现代女性的元素。

她们不仅有侠女的胆识、激情和皎月之辉,还有着自由、独立和现代女性的通透、自立、尊严、宽容和理性。

因此,我认为《春香传》并不仅仅是一本武侠小说,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总之,《春香传》是一部值得我们阅读和品味的好书,它不仅具有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而且也表现了当代中国女性在成长和追求自由上的认识和探讨。

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阅读《春香传》,感受其中的思想和情感,感悟其中的真谛,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得以更深入地成长和悟道。

《春香传》读后感

《春香传》读后感

《春香传》读后感《《春香传》读后感》这是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春香传》读后感视角一:才子佳人小说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春香传》和中国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说有很多类似之处:春香与梦龙是渴求爱情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但不为世俗所容,遭到了男方家长的极力反对。

好在最后梦龙一举中第,回乡之后终与春香成婚,这就使整部剧变成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的爱情剧。

文中的春香之母月梅是塑造较为真实的人物形象之一,也是封建家长中的一员。

月梅在女儿认识梦龙之后,对二人当面说明门户之见是一道重重的阻隔,若二人想在一起,梦龙必须摒弃门户之见;在梦龙要与春香分手时,月梅拿先前告诫梦龙之语来讽刺梦龙;在春香入狱之后,月梅对化作乞丐前来探望的梦龙非常鄙夷;而在梦龙摆明自己的全罗御史身份之后,态度立马又变得巴结起来。

可以看出,月梅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真实,描绘出了封建时代退妓家长的真实性情。

而侍女香丹和仆人房子在春香与梦龙感情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类似于中国作品中的“红娘”,在故事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由于房子的引荐,梦龙得以与春香相见相识;由于香丹在牢狱之外对梦龙颇有照顾,使得梦龙救春香这一出闹剧又锦上添花。

视角二:烈女形象新论《春香传》的传统主题是作者站在平民阶层的立场上,热情地赞颂了青年男女为摆脱封建身份制度的束缚而结下的平等、真挚的爱情。

不过,随着时间的变化,《春香传》这一作品的主题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17世纪出现完整故事的《春香传》,其全称是《烈女春香守节歌》,从其名字我们可以看出,最初人们歌颂的主要是烈女春香,突出的是其节烈品格。

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春香这一形象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比如在日本占领朝鲜时期,春香就是作为反抗暴力的形象出现的。

《春香传》的主人公春香虽被誉为千古烈女,但她并非一开始就以烈女见称。

广寒楼下的荡秋千处,是从楼上完全可以俯瞰得一清二楚的公众场所,她竟然在这样的抛头露面之处荡秋千。

春香传观后感

春香传观后感

观《春香传》有感 说实话,当时选韩国概况这门课时,真没想到会在这门选修课里了解到到这么多关于韩国政治、经济、文化相关的东西。

当然,我最感兴趣的自然是韩国的文化。

如果说前段时间,是怀着遗憾、悲痛、反思,又时而笑到开怀等复杂的心情看完《华丽的休假》,那么《春香传》这部影片又带给了我一些新的感悟。

影片主要讲述了贵族子弟李梦龙和艺妓之女春香在广寒楼相遇,一见钟情而私订终身。

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不允许他们成婚,李梦龙只好忍痛告别春香,随家进京。

官吏卞学道逼春香作侍妾,遭到拒绝后,施酷刑将她定成死罪。

考中状元的李梦龙救出春香,严惩了卞学道。

春香的形象在朝鲜家喻户晓,成为纯洁美丽、刚毅坚贞的象征。

尽管影片以大团圆、大圆满式的形式结尾真的蛮令人开心的,但是针对这部电影我还是要谈谈自己一些看法。

首先,我觉得剧情挺让人失望的。

因为之前就听说《春香传》被名为韩国版的《红楼梦》。

我觉得情节就太简单了点,觉得它的伟大程度没有传说中那么厉害,有点“雷声大雨点小”。

我觉得最精华、最具特色和艺术性的说唱部分,却是我一个外国人没有弄懂的地方,对本国的京剧都没有弄清楚,自然不能对韩国的这个说唱进行评论,但从国人的态度看其艺术价值绝不低于中国的京剧。

其他的,可能这类型的看太多了,也可能是大中国主义,总觉得韩国的实在是太小儿科了,因为这种故事在亚洲国家也太多了,剧情基本在意料之中,从来就没什么感觉,也有点审美疲劳。

第二,在人物角色分析上。

春香不畏强权,坚强冷静,她的勇气令人钦佩。

在面对卞学道的威逼利诱之下,春香依然不为所动,反而将他教训了一顿,大快人心。

可惜,在卞学道掌权之日,所以春香始终斗不过卞学道,周围的老百姓也并没有人起来反抗,所以春香一个弱女子只能留在死囚牢房里。

梦龙软弱,离春香而去。

梦龙碍于父亲和封建思想的压力,离开了心爱的人。

当梦龙不顾春香的哀求骑马离开的时候,我真的为春香感到非常失望,仿佛在封建势力的前面,爱情什么都不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香传》读后感
《春香传》读后感
韩国青春偶像剧《豪杰春香》曾在中国荧屏上大放异彩,引得无数观众为之叫好,而这部热播韩剧正是改编于朝鲜半岛古典文学作品之《春香传》。

《春香传》在朝鲜半岛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正如《红楼梦》之于中国古典文学一样。

《春香传》的故事最初是作为一首《春香歌》而在民间流传的,这是一种民间的盘索里艺术。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文学形态,且版本繁多,既有盘索里《春香传》、唱剧《春香传》,还有小说《春香传》,小说还分为国语本和汉文本,等等不一而足。

视角一才子佳人小说
且看故事中人物关系的走势图
一女方家庭母亲月梅——女儿春香——侍女香丹;
二男方家庭御史——儿子李梦龙——仆人房子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春香传》和中国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说有很多类似之处春香与梦龙是渴求爱情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但不为世俗所容,遭到了男方家长的极力反对。

好在最后梦龙一举中第,回乡之后终与春香成婚,这就使整部剧变成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的爱情剧。

文中的春香之母月梅是塑造较为真实的人物形象之一,也是封建家长中的一员。

月梅在女儿认识梦龙之后,对二人当面说明门户之见是一道重重的阻隔,若二人想在一起,梦龙必须摒弃门户之见;在梦龙要与春香分手时,月梅拿先前告诫梦龙之语来讽刺梦龙;在春香入狱之后,月梅对化作乞丐前来探望的梦龙非常鄙夷;而在梦龙摆明自己的全罗御史身份之后,态度立马又变得巴结起来。

可以看出,月梅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真实,描绘出了封建时代退妓家长的真实性情。

而侍女香丹和仆人房子在春香与梦龙感情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
用,类似于中国作品中的红娘,在故事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由于房子的引荐,梦龙得以与春香相见相识;由于香丹在牢狱之外对梦龙颇有照顾,使得梦龙救春香这一出闹剧又锦上添花。

视角二烈女形象新论
《春香传》的传统主题是作者站在平民阶层的立场上,热情地赞颂了青年男女为摆脱封建身份制度的束缚而结下的平等、真挚的爱情。

不过,随着时间的变化,《春香传》这一作品的主题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17世纪出现完整故事的《春香传》,其全称是《烈女春香守节歌》,从其名字我们可以看出,最初人们歌颂的主要是烈女春香,突出的是其节烈品格。

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春香这一形象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比如在日本占领朝鲜时期,春香就是作为反抗暴力的形象出现的。

《春香传》的主人公春香虽被誉为千古烈女,但她并非一开始就以烈女见称。

广寒楼下的荡秋千处,是从楼上完全可以俯瞰得一清二楚的公众场所,她竟然在这样的抛头露面之处荡秋千。

李道令追求她,彼此一见钟情,当晚双方就如胶似漆,她其时的言行,可以说完全不似当时的窈窕淑女。

本是婚前的处女,与逾墙而入的小伙子有了好感,未经双方的父母同意,就海誓山盟爱得难离难分,这与当时的烈女的标准显然有一定的距离,与严格的儒教伦理与道德背道而驰,只是其实现生命的自由的欲望的一种流露。

在与李梦龙离别时,她的行止与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女人的妇德也相去甚远,她甚至要李梦龙写下去京城后绝不抛弃她的定情契约。

只是后来由于卞学道的加入,才使春香烈女的形象进步一凸显出来。

视角三汉文化的介入
《春香传》深受中国诗歌文化濡染,文中人物的言语不时夹杂汉文化诗歌。

那么汉文化诗歌为何对《春香传》影响如此之大?一则朝鲜作为受中国文化圈影响的国家之一,知识分子皆以能诵读汉文化诗文为耀,于是随处可见文人对汉诗的吟诵、模仿等等。

再则是《春香传》中夹杂很多中汉诗和汉文化,但杂乱无章,这和《春香传》的版本来源有很大关系,因它是以早先说唱者的唱词为底本发展而来的。

早先说唱者在讲说唱词的同时,夸耀自己的文学才能成为一大表现内容。

正是为了卖弄文采及口才,说唱者不时穿插、夹杂很多汉诗,并且时有重复,这咋说唱艺术中都是很正常的。

视角四从化丐救妇看东西文化的异同
《春香传》结尾部分写道李梦龙化作一个乞丐去探望入狱的春香,后来自己以全罗御史的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以此上演了一出化丐救妇的闹剧。

这和《奥德修纪》中奥德修斯回乡救妻的情节颇有相似之处。

《春香传》中李梦龙与春香对簿公堂,而公堂受审时堂下受审之人是匍匐于地的,根本无法看到官吏的面目,这就为梦龙在堂上试探与调戏春香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此时台下之人,除了春香莫不知台上全罗御史正是赶走恶官卞学道、解救春香的李梦龙,这就使整出戏成了一场闹剧,也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而《奥德修纪》中的奥德修斯从海外归乡,知道自己的妻子佩涅罗佩有众多的求婚者,便依照雅典娜的计策,变成一个真正的乞丐,作为妻子的众多求婚者之一。

佩涅罗佩对丈夫忠贞不渝,十分讨厌这些求婚者,后来她就想到一条妙计丈夫有一把弓箭,谁能拉开就嫁给谁。

其实,佩涅罗佩知道只有除了丈夫绝无他人能再拉开这把弓。

果不其然,众多求婚者没有一个能拉得开弓的,但是轮到衣衫褴褛的乞丐奥德修斯时,他却很轻易地就把弓拉开了,并且用弓箭把其他求婚者都当场射死了。

后来奥德修斯恢复本真面目,终得与家人团圆。

从中我们发现,《奥德修纪》作为西方的经典文学,凸显的是女人的智慧;而《春香传》作为东方的经典,彰显的是男人的智慧,这就显示出了相似境遇下不同的东西方文化特质。

视角五透析作者的创作缘由
首先不难看出的是,作者是按照世俗心理创造出的春香形象。

春香这一人物形象符合底层劳动人民的心理期望,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当时男性下层劳动人民对理想女性对象的渴望标准来塑造美好人物形象春香的。

其次,作者通过作品表达了下层人民的向上心理。

《春香传》的成书年代正直朝鲜国内局势混乱、等级划分鲜明的黑暗时代。

朝鲜进入18世纪以后,农民起义在全国范围内此起彼伏,市民阶层的反封建气势空前高涨,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李氏王朝已经是摇摇欲坠,行将崩溃。

与李氏王朝国势衰微相反,市民阶层的反封建文学像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其中对为典型的代表就是《春香传》。

因此,一部《春香传》代表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呼声,即渴望打破不平等的等级制度,有进入上层社会的渴望。

最后,大团圆的爱情脱不了宣传教化的干系。

作品成功塑造了春香和梦龙这一对追求理想爱情的青年形象,该书在不断流传与演变的过程中,无形中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宣传教化作用。

春香和梦龙是《春香传》塑造的人民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典范他们都遵从了当时社会的核心道德规范的要求;都具有对不合理的现实社会的叛逆精神。

这体现了劳动人民渴望平等、渴望自由自主生活的强烈愿望,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使他们成为劳动人民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典范。

尤其是春香,她是作为一个守节烈女的形象出现在小说中并作为一代典型的女性形象在朝鲜乃至韩国流传不息,春香形象亦被当做女性完善自我的标榜与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