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语 法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第五章 语法(1)概说

《现代汉语》第五章 语法(1)概说
那个人养的那只猫抓的那只老鼠跑掉了。
三、语法的单位
(一)四级语法单位
语素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
法单位。
词 ——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
是由语素构成的高一级语法单位。
词组 ——词和词按一定句法Fra bibliotek则组合而成的语
法单位。
句子 ——由词组或词加上一个句调形成,是最大
的语法单位。(最基本的表述单位)
——有限的语法规则可以产生出无限合法的结构
可递归
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也知道我们 知道他们在说谎,我们也知道他们知道我 们知道他们说谎,但是他们依然在说谎。
明天的明天的明天…… 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3)民族性
相较于语音和词汇,语法更能反映 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共性与个性。
比如: 英语名词短语分单复数 汉语名词短语使用量词
各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 “安、是、三、家、老、的、他、公”
(二)语法单位的分类
1.语素的分类
按音节的多少来分:
非音节、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语素
按语素意义的虚实来分:
实语素(词根)/虚语素(词缀)
按语素的用法来分:
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自由语素/黏着语素) 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 ……
2.词的分类
看、说、读、研究、整理…… 看看、说说、读读、研究研究、整理整理……
语法规则的这种抽象性,从语言编码的角度来说, 表现为一种极强的“生成性”
——有限的语法规则可以产生出无限合法的结构
可类推
动词重叠:看看、听听、说说、聊聊、找找…… 数+量+名:一个苹果、三条鲤鱼、四张桌子……
语法规则的这种抽象性,从语言编码的角度来说, 表现为一种极强的“生成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为了规范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维护国家语言文字的纯正性和规范性,加强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机关根据宪法制定的基本法律,对于全国范围内的语言文字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维护国家语言文字的纯正性和规范性,加强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语言文字使用权,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以汉语普通话为基础,符合汉字表音法规定,成熟并广泛使用的语言文字。

第三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全国各个民族的共同财富,是各个民族相互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标志。

第四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传承和发展要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管理和推广工作,促进多语种文字的和谐发展。

第五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定、推广和规范工作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管理机构负责,具体职责由法律和行政法规进行规定。

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和普及第六条:全国公共场所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公示、标识、宣传和服务,不得擅自使用其他语言文字。

第七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广泛普及并得到正确使用,全国各级教育机构要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必修科目进行教学。

第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要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进普及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语言文字保护和推广。

第九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应当注重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鼓励各界积极参与语言文字的普及和应用。

第三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第十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语音、语调的纯正和规范,不夸张、不失真。

现代汉语基础教程课件第五章语法——句子

现代汉语基础教程课件第五章语法——句子
(6)表示强调语气的,常用“毫无疑问、不可否认、说实在的、 老实说、说真的、不用说、从心里往外说、不客气地讲”等词语。
一、句子的特殊成分和变化→ (一)独立语
(7)委婉表达自己看法的,常用“我想、让我说、我看、依我 看、我觉得”等词语。
(8)表示招呼、应答或感叹的,常用表示称谓的名词、叹词。 (9)模拟声音以增加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的,用拟声词。
句首状语,即出现在句首的状语,它可以只修饰单句,如“对于他,你不应
该有什么偏见”中的“对于他”;也可以修饰复句,如“去年,老大考上了研究 生,老二大学也读三年级了”中的“去年”。根据构成上的不同,句首状语可分 为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性句首状语,主要由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或方位短语及少数定 中短语充当,多表示时间或处所。 (2)介词短语充当的句首状语,以表示方式、依据、范围、对象的为多见。 (3)副词、形容词性词语充当的句首状语,多表示特定的语气或情态。
一、句子的特殊成分和变化→ (二)提示语
提示语是用在句子前面,并同句
子中的某个成分有一定复指关系的词或 短语,它有话题的作用,但不参与句子 的组织,其后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表 示。有的语法书称之为外位语、复说语。 提示语可分为称代式提示语和总分式提 示语。
一、句子的特殊成分和变化→ (二)提示语
一、句子的特殊成分和变化→ (五)省略
课堂互动
下列句子是不是倒装句或省略 句?谈谈你的看法。 (1)谁呀? (2)今天星期一。 (3)下雨了。 (4)他一句话也没说。 (5)多可笑哇,你看。 (6)快过来!
二、句类→ (一)陈述句
陈述句用来述说一件事情,语调通常比较平
直,句末略降,书面语中用句号表示,有时带有 语气词“的、了、嘛、啊、呢、罢了”等。

现代汉语第五章 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第五章 语法知识

現代漢語章五語法一、名詞解釋:1、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2、语法单位:可分为四级,即语素、词、短语、句子,均为音义结合体;3、句子:具有一个句调,可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4、句类:根据语气划分出的句子类型,可分为四类: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5、句型:根据句子结构划分出的句子类型,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6、句式:句子的特征分类,句式是根据局部特点分出的下位结构类型;7、实词: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可充当句法成分的词;8、虚词:没有词汇意义,仅有语法意义,不可充当句法成分的词;9、谓词:指在前面可以加“不”,在句法结构中经常作谓语,同时能作主语和宾语的词。

包括动词、形容词和一部分描述性代词,如“这么”;9、区别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作用的词,其属性常存对立性质,故多成对或成组出现,如中式:西式;10、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与所代替、指示的语言单位的语法功能大致相当,传统语法按作用将之划分为三大类:代替人或事物的人称代词,表疑问的疑问代词,指称或区别人事物的指示代词;11、拟声词:即模拟声音的词,又称“象声词”,如“叮当”。

有修辞作用,可使语言具体形象,予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故常运用于口语及文学作品中;12、短语:即意义上和语法上可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又称词组,是大于词而不成句的语法单位;13、层次分析法:分析短语和句子的一种方法,即尽量将短语或句子划分出两个直接组成成分,除联合结构等可能由多个并列组成的短语或句子外,其余均可采用此法,故又称“二分法”,最能反映出短语和句子的内部组合层次;14、中心语:即偏正短语中的中心成分,可为词或短语。

主要有三种类型: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补语中心语;15、独立语:句子中的某个实词或短语与其前后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互不为句法成分,但句意上又是必需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成分的特殊成分即独立语。

按表意作用可将之分为四类: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16、单句: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可独立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据不同的标准可分出句型和句类两类。

第五章 语义特征分析法

第五章 语义特征分析法

• 马庆株的一项研究成果
• 实例:
• (1)A死了三天了

B等了三天了
•C看Leabharlann 三天了•D挂了三天了
• 词类序列相同,层次相同,内部构造相同。
• 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尽相同,实际代表了四 种不同的情况:
• A句中的时量成分“三天”,只指明“死” 这一行为动作完成、实现后所经历的时间。
• 类似的例子:
• 伤了三天了 • 熄了三天了 • 丢了三天了 • 出现了三天了 • 娶了三天了 • 到任了三天了
• 例如: • 看[+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 看见[+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动作者能主观决 定并自由支配的、
有意识的
• “语义特征”这个概念术语借用到语法学中, 有两个目的:
• 一是用以解释造成同形多义句法格式的原 因
• 二是用以说明在某个句法格式中,为什么 同是动词,或同是形容词,或同是名词而 有的能进入,有的不能进入。
• 通过上例发现,我们是通过分析该句法格 式中处于关键位置上的动词在该句法格式 内所呈现的互有差异的不同小类的词的不 同语义特征,来达到说明造成该同形、歧 义句法格式的原因的。
二、关于语义特征
• “语义特征”(semantic feature)原是语义 学中的概念,指的是某个词在意义上所具 有的特点。
第四节 语义特征分析法
一、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 产生
• 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但不能用来解释 造成歧义现象的原因
• 前面举过用变换分析分化“名词(处所)+ 动词+着+名词”歧义句式的实例。
• 通过变换分化为两个句式:

现代汉语 语法

现代汉语 语法

(二)动词
1、动词的种类
(1)动作 (2)心理活动(3)存在、变化、消失 (4)判断动词(5)能愿动词(6)趋向动词
2、动词的语法特征
(1)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2)前面能加副词“不”,但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3)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一部分表示可持续动作的动词重叠可以表示短暂。
2.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面,同数词一起组成 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等。 (2)一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组成BB式。
BB式重叠量词作主语、定语表示“每一”或“许 多 BB式重叠量词作谓语表示“多” BB式重叠量词作状语表示“逐一” 数量短语重叠作定语,表示数量多 数量短语重叠作状语,表示按次序进行
所见所闻 不要被他的话所蒙蔽。 为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给——加强语气。 连——表示强调。 们——表示群体。
这事儿被他给办砸了。
我把房间都给收拾出来了。
我连想都没想过。
连三岁孩子都懂这理。
小弟弟小妹妹们。
陈士强们拉了一天船,
半夜未到家。
(四)语气词 1.表示陈述语气:的、了、吧、啊、啦、也好、嘛
名、动、形、区别、数、量、副、代、拟声词、叹词

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二、实词
(一)名词 1、名词的种类(1)表示人和事物 (2)表时间 (3)表处所 (4)表方位 2、名词的语法特征 (1)常作主语和宾语。 (2)名词前一般能加数量短语不能加副词。 (3)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4)有的名词能加“们”表示群体。 3、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时间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以及状语。 方位名词组成方位短语表处所或时间,也可单用

现代汉语重点(2)

现代汉语重点(2)

现代汉语重点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二、语法的性质1、语法的性质有哪些P3语法具有比较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1)抽象性①语法是从众多具体的语法单位里抽象成其中共同的组合式、类型及如表达语义的规则。

②语法指的是抽象出来的公式,舍弃了个别的、具体的容,一种语言里具体的词多得很,但其部的组合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

③语法学的任务是描写、解释组成词、短语和句子的规则和格式。

④例:汉语里的“看、说”可以说成“看看、说说”从中抽象出一条词的变化规律: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少量或短时。

(2)稳固性①稳固性:任事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而语法的变化就显得缓慢得多。

②语法的稳固性并不限制语法的演变,新的语法规则总会逐渐产生出来。

③例:主语位于谓语之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语法习惯。

(3)民族性①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

②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不能因有共性而忽略了语法的民族特点。

③例:比如“两本书”在汉语里有量词的习惯,“two books”在英语中却没有量词,这就是语法的民族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P4(具体看课本和笔记,分析具体用法)第二节词类(上)一、划分词类的依据1、划分词类的依据有哪些P7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

(1)词的语法功能①词的分布功能:主要是指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能作主语、宾语,就是能居主位、宾位。

把词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指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没有词汇意义仅有语法意义、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叫虚词。

②词的组合能力:A、实词与另一些诗词的组合能力。

例:“新的机遇”正确,“不机遇”错误B、虚词依附实词表示语法意义的能力。

例:“我的书”“高兴地说”“听得津津有味”(2)词的形态变化①构形形态:主要为重叠例:“看看”“红红的”②构词形态:主要为加词缀例:“凿”加词缀“子”变为“凿子”(3)词的意义词的意义是具有参考作用的,这里的词的意义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词的意义,而是指概括了的某一类的词的意义。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第五章 语法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第五章 语法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第五章语法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学习要点:了解语法的基本特征,掌握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

人们的言语行为必须符合语法规则,否则就无法交流信息。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从言语表达的角度看,说写者在用词造句时必须遵循语法规则,否则听读者会不知所云或感到别扭。

例如,光有“力量、就、知识、是”几个零散的词,还无法表达意思;把它们加合成“力量就知识是”或“是就知识力量”,也还是不能表达意思,因为这些组合不符合汉语的结构规则。

只有按照汉语语法规则,把它们组成“主,动,宾”的结构,即说成“知识就是力量”,才能让听读者理解。

又如,当听到外国学生说“一点点我不舒服”“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这类句子时,我们能明白其意,但会感到很别扭,觉得不像中国话。

原因在于这类组合偏离了汉语的语法规则。

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前一句中的“一点(点)”不能用来修饰全句,也不能用来修饰形容词,应改为“我有点儿不舒服”。

后一句前后两个分句是让步关系,应改为“即使......也”。

“尽管......也”在汉语中不能搭配。

第二,从话语理解的角度看,听读者在理解话语时必须借助语法规则的指示,否则无法理解。

例如一个不懂“主,动,宾”结构规则、不懂“是”表示判断的语法意义的外国人,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句子的意思的。

同样,若不懂“什么”的否定用法,也是无法真正理解“你都懂什么~”这句话的含义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在表达时并不是先想好语法规则再说话或写文章的呀,对了,我们在表达时,一般不会这样做。

那语法规则怎么起作用的呢,是下意识地起作用的。

既会下意识地起作用,那为什么还要学呢,因为只靠“下意识”还无法避免语法错误,特别是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

只有自觉地系统地学习了语法规则,才能自觉地更好地利用语法规则,避免在言语交际中出现语法错误。

要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语法规则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递归性
▪ 指语法结构的某个单位可以不断地被一个同 功能的结构去替换与扩展。
▪ 唱一支歌→唱一支五月天的歌→…… ▪ (三)稳定性
▪ 从历时角度来看,语法是语言结构要素中最 为稳定的一个要素。
▪ (四)民族性和地方性
▪ 汉语主要采用“主谓宾”的结构形式,藏语 则采用“主宾谓”的形式。
▪ 粤语中“我走先”、“怎么样了你?”
第五章 语 法
▪ 第一节 语法的性质及其单位 ▪ 一、语法和语法学 ▪ 语法是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
的汇集,它包括词的构形、构词规则和组词成 句的规则。专门研究语法的学科叫语法学。
▪ 二、语法的特点 ▪ (一)抽象性 ▪ 语法的抽象是对词或句之间的关系进行抽象,
抽象出来的是语法意义。语法抽象的结果常常 是一些结构、模式、类型。
▪ 如英语名词中的普通格和所有格。汉语没有 格的范畴。
▪ 4.体
▪ 动词以词形变化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状态的语 法意义。
▪ 汉语的“着”、“了”、“过”被认为是表 示体。
▪ 5.时 ▪ 表示行为发生时间的语法意义的一个类别。 ▪ 如英语的现在时、过去时。汉语无时的范畴。 ▪ 6.态 ▪ 以动词词形变化表明主体或客体与动作关系的
▪ 以上几种方法属于综合型手段。
▪ 6.词序
▪ 运用句子中词与词组合次序的变化表达一
定的语法意义,如“我请他”和“他请 我”。
▪ 7.虚词
▪ 专门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在句法组合中表
达不同的语法关系,如“and”、“的”。
▪ 8.语调
▪ 在句子中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说话人的不
同态度,如“他来了。”和“他来 了?”。
▪ 9.冠词
▪ 主要作为名词的附加词并对该名词加以修
饰或限制,如“the boy”、“a book”。
▪ 10.前置词和后置词
▪ 表示词与词在话语中的各种关系。多 出现在俄语里。
▪ 11.助动词
▪ 位于动词前后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词,如 “shall”、“will”。
▪ 以上几种方法可以称为综合——分析 型手段。
▪ 三、形态和形态分类
▪ 形态一般指词法范围内的语法形式。
▪ 根据形态的方式(手段)可以把语言相对 地分为综合语(如俄语)、分析语(如汉 语)、综合——分析语。
▪ 根据形态的结构可以把语言相对地分为孤 立语也叫词根语(如汉语)、粘着语也叫 胶着语(如土耳其语)、屈折语(如俄语 和德语)、多式综合语也叫编插语、抱合 语(如印第安语)。
第二节 词法
▪ 一、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 ▪ 词的语法意义是指在组合和聚合中所产生的
关系意义。 ▪ 语法意义又可进一步分为范畴义、关系义与
功能义。 ▪ 把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语概括所形成的意义
类别就叫语法范畴。词的语法范畴包括词形 范畴和词类范畴两种。
▪ (一)词形范畴 ▪ 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种类。 ▪ 1.性
一种语法意义。
▪ 一般分主动态和被动态。 ▪ 7.式 ▪ 用动词词形变化表示说话人对所谈事物所持的
态度的语法意义的一个类别。
▪ 如英语的陈述式、虚拟式等。
▪ 8.人称
▪ 以动词词形变化表示行为发生者的一种语法 意义的类别。
▪ 如英语“be”和不同人称连用时的词形变化 ▪ 9.级
▪ 以形容词和副词的词形变化表示性质或属性 的程度区别的语法意义的一个类别。
▪ 一般分为原级、比较级、最高级。 ▪ 英语“young-younger-youngest”
▪ (二)词类范畴 ▪ 词的分类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 1、形态标准,即根据词的词形变化确定词类。 ▪ 俄语中有性、数、格变化的常常是名词。 ▪ 2、意义标准,指建立在词汇意义基础上的一
种范畴意义。
▪ 四、形态学描写的几种模式
▪ 1、WP,即“词和聚合体”模型(Word and Paradigm),是传统语法中分析词的构形的 标准方式。
▪ 2、IP,即“项目和变化”模型(Item and Process),这种方法把构形和构词看成是同 样的一种派生过程。
▪ 名词形容词用词尾标志或词形变化表现的语 法上的性别观念种类。
▪ 在俄语中常见,汉语没有性的范畴。 ▪ 2.数
▪ 运用词形变化表明某类词的数目的语法意义 的一个种类。 一般表现为单数和复数两种, 如英语“cat-cats”
▪ 3.格
▪ 从名词、代词、形容词在句中与其他词的关 系中,以词形变化的形式概括出来的语法意 义的一个种类。
▪ (二)句子
▪ 句子是具有一定语调的,表达相对完整的 思想和感情,按照一定语法规则组织起来 的交际的基本单位。
▪ 形式和意义是句子必备的成分,结构和功 能是句子的分类依据。
▪ 根据句子的结构,可把句子分为主谓句和 非主谓句。
▪ 根据句子的表述功能,可把句子成分分为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几种。
▪ “花”、“石”、“草”、“木”等从意义 上即可归为名词
▪ 3、功能标准:
▪ 包括三种情况:
▪ (1)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如汉语名词不与 “不”组合。
▪ (2)词的句法功能;如名词常充当主语和宾 语。
▪ (3)词的重叠方式,如形容词的重叠多为 AABB(老老实实),动词则为ABAB(整理 整理)。
▪ 3.重叠法
▪ 利用词根全部或局部的重叠表达一定的语法 意义的方式 ,如“人人”
▪ 4.异根法
▪ 用不同的词根表达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意义 的方法 ,如“she”-“her”
▪ 5.重音法
▪ 利用词中重音移动的方法表达一定的语法意 义 ,如“im’p”。
▪ 三、语法的单位
▪ (一)词组
▪ 词组是实词与实词的有机组合。
▪ 根据组合关系可把词组分为陈述、支配、 修饰、平行、补充五种关系;
▪ 根据组合层次可把词组分为简单词组和复 杂词组;
▪ 根据组合的程度可把词组分为自有词组和 固定词组;
▪ 根据中心词的词性可把词组分为名词性词 组、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
▪ 二、语法形式和语法手段
▪ 语法形式主要指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可感 知的语音形式。对语法形式再概括所得出 的类别就是语法手段,也叫语法方式。
▪ 1.内部屈折法
▪ 在词根内以语音交替变化为手段改变语法 意义的一种方法 ,如“foot”-“feet”
▪ 2.附加法
▪ 在词根上加词缀或在词干上加词尾改变语 法意义的方法 ,如“book”-“book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