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物理-状元笔记-力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笔记(第六章)

初二物理笔记(第六章)

第一节怎样认识力一、基础知识(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

(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外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我们通常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是同时存在的。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同时也对甲物体施了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五)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六)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二、知识拓展:三、范例精解与拓展[例4]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B.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D.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剖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种作用包括如推、拉、提、压、吸引、排斥以及摩擦等,因此判断是否有力存在,就是要判断有没有作用。

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能没有相互作用,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没有作用。

所以A、B错。

[例5]游泳运动员用手、脚向后推水,于是人就前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是施力体,不是受力体B.运动员是施力体,同时也是受力体C.水是施力体,不是受力体D.运动员给水一个推力,水也给运动员一个向前的力,使运动员前进解答:BD[剖析]: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受到力的作用,运动员给水向后的推力,水给运动员向前的推力使运动员前进,所以B、D正确。

[例6]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解答:D[剖析]: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或两者同时改变。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笔记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点,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马拉车时,车也在拉马;再比如人推墙时,墙也在推人;这样的叫做一对相互作用力,一对相互作用力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一对平衡力的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也不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3、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比如磁铁吸引铁钉(铁钉同时也在吸引磁铁);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产生了力的作用,比如两块并排放着的砖(两砖之间没有挤压)。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就是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一般画图顺序是先画力的作用点(最好画在受力物体重心上),在画力的方向,最后在箭头附近写明所画力的符号及大小。

5、如果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一定不平衡。

原因方向不相反。

6、物体受力时都会发生形变,有的物体在不受力时会恢复原来形状,这种性质叫弹性,这个过程叫弹性形变,比如弹簧、直尺、撑杆、气球;还有的物体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状,这样的性质叫塑性,比如橡皮泥。

7、在物理学中,我们是利用力产生的形变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力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8、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一是应轻轻来回拉动它的挂钩几次,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弹簧自由伸缩。

二是要观察量程,使用时不能超过其量程。

三是要认清分度值,读数时其分度值一般不为0.1 N。

9、生活中的测力计有握力计、弹簧秤、托盘称。

10、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利用这一性质可制成重垂线,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也可制成来检查桌面或窗台是否水平。

1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受力物体是物体本身。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初中物理状元笔记(思维导图加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状元笔记(思维导图加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状元笔记思维导图+公式大全固态液态气态熔化(吸)凝固(放)凝华(放)升华(吸)液化(放)汽化(吸)熔点沸点物态变化汽化蒸发沸腾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条件:吸热(任何温度下都可能发生)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表面的气体流速3.液体表面积大小等。

液化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条件:放出热量使物体液化的方式:降低温度或者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白气”、雾、等。

升华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特点(条件):升华吸热。

常见的现象:水的升华(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干)碘的升华,灯泡变黑,干冰升华(人工降雨)。

熔化凝固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冰,海波,常见金属)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石蜡,)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特点:凝固过程放出热量,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固体分类(按照熔化特点)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温度测量仪器:工作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常见的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3)寒暑表。

温度计温度计用使物质的三态:通常情况下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态。

物质所处的状态与温度有关。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单位:摄氏度,符号。

C,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种类:汽化有蒸发与沸腾两种方式。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与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最全笔记

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最全笔记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也就是“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2)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①设计实验:取一辆小车,让它三次都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如图所示,第一次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毛巾,第二次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棉布,第三次让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

比较小车每次滑行的距离有什么不同。

②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棉布、木板、毛巾、刻度尺③实验过程:a、让小车从斜面上适当的位置滑下,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毛巾,观察小车在阻力较大的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b、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在水平木板上铺上棉布,观察小车在阻力较小的面部表面上滑行的距离;c、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观察小车在更光滑些的木板表面上花型的距离。

④实验结果:表面状况小车受到的阻力小车滑行的距离毛巾较大小棉布较小较大木板最小最大⑤实验结论:水平面的表面状况反应物体所受阻力的大小。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大,速度减小的越慢。

⑥对以上实验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由本实验可以验证伽利略的说法是正确的,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方法技巧:(1)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在刚进入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只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从而改变阻力对运动状态的影响。

排除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只改变一个变量,控制其他的因素都不变,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关键。

(2)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在实验中的应用我们周围的物体表面没有绝对光滑的,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

因此物体受到阻力为零的情况是不存在的,物体受到阻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就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只能根据实验现象作进一步推测。

物理学霸笔记

物理学霸笔记

物理学霸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第一章:力学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物体在运动或静止状态下的力和运动规律。

在学习这一章节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变形的原因,通常用符号F表示。

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N)作为单位来表示。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它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这三个定律分别描述了物体的惯性、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物体上施加的多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反之,一个合力也可以被分解为多个力,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热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热量及其传播规律的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学习这一章节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核心内容: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平均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热量是一种能量形式,其传递方式主要有传导、传导和辐射三种。

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和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原理)。

这些定律揭示了热力学系统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3. 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热能被转换为机械能的过程。

其中最典型的循环包括卡诺循环和斯特林循环,它们是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的热力学模型。

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电荷、电场和磁场等现象的学科,涉及到的实验和应用极为广泛。

学习这一章节时,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内容:1. 静电学:静电学研究电荷、静电场和电场中的电荷运动规律。

静电场是由静止电荷产生的场,其作用规律可以由库仑定律描述。

2.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磁场中运动的导体内部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它是电磁学中的重要现象之一。

法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描述了电磁感应的规律。

3. 电磁波: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传播波动,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word完整版)八年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八年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七章力第一节力1、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离开物体力就不存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速度、方向)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①大小②方向③作用点5、力的符号: F 单位:牛顿 N6、力的种类:①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引力、分子力、电磁力②效果分:动力、阻力、向心力、浮力、拉力、压力、支持力③自然界:弱力、强力、电磁力、引力7、力的方向:①重力:竖直向下②浮力:竖直向上③压力:垂直于被压面,指向被压物体④支持力: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物体⑤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⑥弹力: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8、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就是力的示意图。

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做法: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并在箭头附近表上力F第二节弹力1、弹力:①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

(被动力)②塑性:变形后部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③产生: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④施力物体: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⑤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⑥受力物体: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支持力、压力、拉力、推力、分子表面张力,都属于弹力2、弹簧测力计: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②测力原理:二力平衡 f=F③使用:⑴所测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⑵使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点。

⑶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测力计能自由伸缩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

⑷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⑸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时才可以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

第三节重力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初中物理学霸全套笔记中考复习必备

初中物理学霸全套笔记中考复习必备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请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七年级物理学霸笔记上册

七年级物理学霸笔记上册

七年级物理学霸笔记上册
目录
1. 引言
2. 牛顿三大定律
3. 速度和加速度
4. 力和运动
5. 能量和功率
1. 引言
本学霸笔记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体运动与相互作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
分支之一。

2. 牛顿三大定律
牛顿三大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石,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和相互
作用。

它们分别是: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
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与它作用于另一个物体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概念。

-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 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4. 力和运动
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 弹力是弹性物体恢复原状的力。

-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

- 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运动时产生的阻力。

5. 能量和功率
能量是物体拥有的做工能力。

-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功是物体受力作用产生的效果。

-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功。

本学霸笔记上册涵盖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知识,并在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下册将继续介绍更深入的物理学内容,敬请期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