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热资源循环梯级利用(组图)

天津:地热资源循环梯级利用(组图)
天津:地热资源循环梯级利用(组图)

天津:地热资源循环梯级利用(组图)

2007-5-18 15:51:21

采用地热梯级利用技术的高温热泵系统

人民网·天津视窗5月18日电:

节能降耗关键词

地热资源利用,回灌技术,梯级利用技术

项目单位: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

天津市河东区房地产管理局供热公司

项目内容:

天津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全市地热分布面积达8700平方公里。地热资源已经成为天津经济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不可多得的清洁能源。但在地热资源利用过程中也显现出种种问题,地热资源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时间漫长(几千年乃至数万年),补给量有限,随着地热资源利用的广泛,长期以单纯开采井的形式开发,将会导致热储层水位下降过快,地热井使用寿命缩短。而且地热尾水排放温度过高,容易造成对环境的热污染。

为了解决保持热储压力,减少地热流体直接排放污染环境问题,并使地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天津市国土资源和

房屋管理局在地热的开采与利用过程中,组织地热勘查和开发利用单位研究和采用地热回灌技术和梯级利用技术。

地热回灌技术是将经过利用温度降低的地热尾水或其他水源通过地热回灌井重新注回热储层。回灌的地热尾水和其他回灌水在热储层中经过与地热流体混合,并和热储层中的岩石骨架进行热交换,温度升高,可以再次循环利用。梯级利用技术根据地热资源温度高、富含丰富的矿物质等特点,多梯次利用地热资源。以冬季采暖为主,利用后的尾水可直接通过回灌井回灌到地下,也可以用于生活热水、理疗、种植、养殖等。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单井供热能力,提高了地热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地热水的排放温度,从而有效地节约和保护地热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避免了热污染和环境污染,资源的效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项目背景:

天津地热资源开采利用在全国开展得比较早,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我国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报告》显示,天津地热供暖面积约占全国地热供暖总面积的50%,是我国利用地热供暖规模最大的城市。对回灌技术与梯级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也较早、较广泛。

1.地热回灌技术

地热回灌技术是一种避免地热废水直接排放引起热污染和化学污染的技术措施,对维持热储压力,延长地热田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在地热资源开发中均十分重视这一技术的运用。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发地热资源开始,为保持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开展了回灌研究。天津地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热水回灌的研究工作,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先后在大港油田、塘沽区开展了新近系砂岩热储层回灌试验。1996年以后,本市地热资源主管部门积极推广基岩地热井回灌模式,调整了基岩地热井打井审批条件,确立了基岩地热供暖项目必须回灌式开发的审批制度。目前我市已批准建立的回灌地热站33个,今明两年内,随着一批回灌井的投入使用,回灌量将会有大幅提高(从目前的360万立方米增加到600万立方米)。地热回灌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使地热循环开发模式日趋完善,

是地热管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2.地热梯级利用技术

天津在地热开发利用中,坚持对地热温度的梯级利用,对温度60℃以上的地热水,先行供暖,并严格控制排放水温度;温度40℃至50℃的地热水,则以地板采暖、理疗、浴疗为主;温度25℃至40℃的地热水,按健身项目进行开发。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基础上形成的《天津市地热资源集约化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成果,获得2002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都是迄今为止我国地热界所获得的最高科技奖项,成为我市地热开发利用综合技术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地位的标志。

为了提高本市地热资源管理水平,完善地热资源管理技术手段,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组织天津大学和有关科研单位研发建设了地热井智能网络化监测系统,2006年已经完成安装70余台,及时掌握了地热开发单位地热资源的回灌开采现状。

为鼓励节约和可持续利用地热资源,作为天津地热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编制了一系列地热资源开采利用标准规程,如《天津市地热回灌运行操作规程(试行)》、《天津市地热利用工程设计标准(试行)》,并发布实施。同时,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还出台申请矿产资源保护项目经费、减免矿补费等相关政策促进地热资源合理利用,通过经济杠杆鼓励地热井权单位对老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少用水多用热,尽可能地减少地热开采量,鼓励补打回灌井,保证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项目亮点: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天津地热梯级利用形成了以地热采暖为主,工业生产、农业养殖、温泉康乐、生活洗浴等多用途的格局。

华馨公寓综合利用地热资源项目是本市地热梯级利用示范工程,华馨地热站隶属河东区房管局供热公司,建于1999年,小区总供热面积20万平方米。地热梯级利用过程为第一梯次是将开采出来的85℃地热水,经过换热器提取热能供管网系统供热,之后进入二级换热器;第二梯次是将经过一级换热后的地热水(50℃至55℃)进行再次换热,提取热能供地面辐射式采暖系统供热;第三梯次是将由第二梯次系统排出的地热水(35℃左右),进入热泵机组进行温度的提升后(55℃左右),再供新开发的小区采暖;热泵机组排出的地热水(12℃左右)由另一眼地热井回灌到地下。至此完成了一个循环过程。

地热资源开发中的几个问题

地热资源开发中的几个问题 1.地热回灌技术问题 地热回灌是目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它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地热资源可否持续开发利用,也关系到开发的成本。沉积盆地型地热田从长远利用考虑,都必须进行回灌,实行采、灌结合,尽可能做到少消耗储层中的地热水量,通过回灌技术多采取储层中的热量,保持储层均衡稳定的热水头压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回灌中的技术问题主要有二,一是回灌堵塞问题,二是回灌水在储层中的运移与热均衡问题。由于热储层储存的热量,远远大于回灌水比原水减少的热量,只要回灌井与开采井保持适当的间距,采、灌区的热平衡不会有多大的问题。所以,实际上地热回灌的主要技术问题是回灌堵塞问题。从北京、天津、西安、福州等地近年开展回灌的经验来看,岩溶裂隙和裂隙地层,回灌堵塞的问题并不突出,尤其是岩溶裂隙地层,基本上可以实行1:1的回灌;第四系、第三系孔隙热储,回灌的堵塞问题比较突出,一个回灌井的回灌量,仅能回灌开采量的40%左右,开采井与回灌井的比例是1:2~1:2.5。从而加大了采、灌的成本。 华北、松辽盆地第三系热储分布普遍,开发利用中都面临回灌的问题,有必要加强(开展)试点来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2.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成本与价格问题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初投资是比较高的,以北京为例,目前地热井钻井平均深度已近2500m,钻成一个深度3000m、出水量1000m3/d、出水温度60℃的地热井,包括以下成本: 1、钻井前期地质论证,平均20万元; 2、钻井费按1600元/m计,共需480万元; 3、水处理费及输配水系统建设,约需50万元 4、矿权评估及矿权价款15万元 以上共计:565万元,如利用热泵技术提取10℃温度,增加采暖面积约1.3万m2, 还需增加热泵设备配置费130万元(热泵配置费按100元/m2供暖面积计)。总共需费用695万元。 在采用回灌技术的条件下,还需增加钻井及相关费用,约500万元。 3.地热资源开发投资风险问题 目前所指地热资源开发投资风险,主要还是深部地热资源开发的投资风险。深部地热资源开发风险大小,取决于深部地热地质的研究程度,需要对开采地区较准确的判断有无可供开采利用的热储、热储埋深、热储温度和钻井的可能出水量。由于地热资源开发地点选择主要取决于开发单位,不完全取决地质条件,加之深部地质勘查程度低,现有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还不能准确地解决地热钻井所需的地质问题,大大增加了开发的风险,尤其是新区和深部地热资源的开发。通常会遇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预计深度内,未钻遇可供开发利用的热储层或构造破碎带,不能成井; (2)上部地层渗透性强,常温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地热增温率偏低,达不到理想的出水温度;

天津:地热资源循环梯级利用(组图)

天津:地热资源循环梯级利用(组图) 2007-5-18 15:51:21

采用地热梯级利用技术的高温热泵系统

人民网·天津视窗5月18日电: 节能降耗关键词 地热资源利用,回灌技术,梯级利用技术 项目单位: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 天津市河东区房地产管理局供热公司 项目内容: 天津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全市地热分布面积达8700平方公里。地热资源已经成为天津经济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不可多得的清洁能源。但在地热资源利用过程中也显现出种种问题,地热资源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时间漫长(几千年乃至数万年),补给量有限,随着地热资源利用的广泛,长期以单纯开采井的形式开发,将会导致热储层水位下降过快,地热井使用寿命缩短。而且地热尾水排放温度过高,容易造成对环境的热污染。 为了解决保持热储压力,减少地热流体直接排放污染环境问题,并使地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在地热的开采与利用过程中,组织地热勘查和开发利用单位研究和采用地热回灌技术和梯级利用技

术。 地热回灌技术是将经过利用温度降低的地热尾水或其他水源通过地热回灌井重新注回热储层。回灌的地热尾水和其他回灌水在热储层中经过与地热流体混合,并和热储层中的岩石骨架进行热交换,温度升高,可以再次循环利用。梯级利用技术根据地热资源温度高、富含丰富的矿物质等特点,多梯次利用地热资源。以冬季采暖为主,利用后的尾水可直接通过回灌井回灌到地下,也可以用于生活热水、理疗、种植、养殖等。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单井供热能力,提高了地热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地热水的排放温度,从而有效地节约和保护地热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避免了热污染和环境污染,资源的效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中国大陆地区地热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

地热能系指储存于地球内部的能量,一方面来源于地球深处的高温熔融体;另一方面源于放射性元素(U、TU、40K)的衰变。按其属性地热能可分为4种类型。 地热能系指储存于地球内部的能量,一方面来源于地球深处的高温熔融体;另一方面源于放射性元素(U、TU、40K)的衰变。按其属性地热能可分为4种类型:①水热型,即地球浅处(地下100~4500m)所见的热水或水热蒸气;②地压地热能,即某些大型沉积盆地(或含油气)盆地深处(3~6km)存在着高温高压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气体;③干热岩地热能,需要人工注水的办法才能将其热能取出;④岩浆热能,即储存在高温(700~1200℃)熔融岩体中的巨大热能,但如何开发利用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上述4类地热资源中,只有第一类水热资源在中国已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中国地热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三种类型:①高温(>150℃)对流型地热资源,这类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腾冲现代火山区及台湾,前二者属地中海地热带中的东延部分,而台湾位居环太平洋地热带中。②中温(90~150℃)、低温(<90℃)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如广东、福建、海南等省区;③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这类资源分布在中新生代大中型沉积盆地如华北、松辽、四川、鄂尔多斯等。这类资源又往往跟油气或其他矿产资源如煤炭等处在同一盆地之中。上述三类地热资源分布在我国不同地区,并与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密切相关。 一、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发电

目前在西藏羊八井热田已建起装机容量为25.18MW的地热电站,由于西藏地区传统能源如油气、煤炭缺乏,而高温地热资源又颇为丰富,因此在解决当地能源供应问题上起很大作用。羊八井地热电站从1977~1991年的14年内共装机25.18MW,最后一台3MW机组于1991年初投入运行。自1993年以来,年发电均保持在1亿度左右,截至2002年5月,羊八井地热发电总量达16亿度,电站年平均运行4300小时(羊八井地热电厂生产科,2002)。羊八井地热电站全年供应拉萨的电力为41%,冬季超过60%。另外两个较小的地热电站也已在朗久和那曲建成,其装机容量分别为2MW和1MW,对当地经济发展也起到相当作用。据估计,滇藏地热带的发电潜力为5817.65MW。表1我国大陆地区地热电站装机容量地点名称机组数装机容量/MW西藏羊八井925.18那曲11郎久22续表地点名称机组数装机容量/MW广东丰顺10.3湖南灰汤10.3总计28.78 二、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非电直接利用 如供暖、制冷、水产养殖、旅游疗养等。进入90年代,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地热兴起了直接利用的高潮,尤其在高纬度寒冷的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加大了以地热供暖(采暖和生活用水)为主的开发力度。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减少了大量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还能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截至1999年底,用于非电直接利用的热水流量为64416L/s,相当于每年提供162009MJ 的热能。这一数字说明中国的地热直接利用水平已居世界之首。全国

水循环利用及节水

践行企业使命建造绿色生态小区 —水循环利用及节水技术在住宅小区的应用 作者1李长城 (1 单位,北京顺鑫佳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生态系统已经变得很脆弱,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生态住宅小区成为人们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并且重视城市生态住宅小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顺鑫佳宇作为上市公司顺鑫农业的子公司,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推广使用节水技术,在多年的房地产开发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节水技术;社会和经济效益 英文【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natural ecosystem has become very fragile ecosystem, maintain relative stability and balance of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become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rend. And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residential quarters in city water resources circulation utilization for real lif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Xin Jia Yu as a listing Corporation Shunxin agriculture company subsidiary, active commitment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omote the use of water-saving technology, after years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英文【关键词】:City;water resources; recycle; water-saving technology;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顺鑫佳宇公司通过积极采用绿色建筑节水技术的应用,多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在住宅小区开发时进行了一定的投入,

天津地热资源概况知识分享

天津地热资源概况 地热,是指埋藏在地壳内岩石和流体中能被经济合理地开发出来的热能。地热资源隐 伏埋藏于地下岩层中,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相对独立的储存空间和渗流系统,它的形成、 分布和运移主要受地质条件控制,它的勘查与开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矿产 资源法实施细则》中,地热被列为能源矿产;在今年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中,地热也 被列为可再生能源。 天津市地热资源的勘查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1970年10月,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先生专程对天津地热工作进行考察,对天津地热的发展高度重视,要求把天津地热利用 作为一个试点和样板,并责成当时的国家计委地质局对天津的地热勘查工作给予组织上和 技术上的支持。 按照李四光先生的指示和要求,我市于1970年12 月召开了上千人参加的全市地热会战誓师动员大会,成立了由13 个区、局、厂矿和教育、科研等单位组成的“地热会战指挥部”,在市建设局组建了第一支地质勘探队,并相继开展了重力勘测、地温测量、钻井勘探、利用试验等工作。在市区及近郊10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王兰庄和万家码头两个地热异常区,为我市地热勘探评价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随后,地矿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地热地质调查。在宝坻—宁河断裂以南8700平方公里的平原地区,先后发现了10个地热异常区。 据地矿部门提交的《天津市地下热水赋存条件及开发利用研究报告》,估算地热资源远景储量8446.17亿立方米,远景可采储量85.41亿立方米,远景年可采储量8541万立方米。

八十年代,在市政府和原地矿部的支持下,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援助下,累计投入勘探资金8000多万元,完成钻探总进尺10万余米,先后对王兰庄、山岭子地热异常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地热资源勘探工作。提交了《天津市区及王兰庄地热田勘探报告》和《天津市山岭子地热田详查报告》。 九十年代后,又对滨海地区、武清杨村地区等非地热异常区进行了地热资源勘探评价。提交了《天津市滨海地区地热普查报告》和《天津市武清县地热资源普查报告》。

地热开发与利用

关于中国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 一、我国地热资源概述 地热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发出的热量。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它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统称为新能源,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与地热能加以比较,地热能是新能源中最为现实的能源。地热资源按赋存形式可分4种类型:一是热水型,即地球浅处(地下100~4500m)所见到的热水或水蒸汽;二是地压地热能,即在某些大型沉积盆地深处(3~6 km)存在着高温、高压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气体;三是干热岩地热能,由于特殊地质构造条件造成高温但少水甚至无水的干热岩体;四是岩浆热能,即储存在高温(7001 200℃)熔融岩浆体中的巨大热能;根据地热水的温度地热能可分为高温型(>l50℃)、中温型(90~150℃)和低温型(<90℃)三大类,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直接利用。 我国是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地热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7.9%(表一),可采储量相当于4626.5亿t标准煤。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热储温度≥150℃)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川西以及台湾省,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我国的台湾省,

高温温泉达90处以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西藏高温热田主要集中在羊八井裂谷带,其中藏南西部、东部及中部约有108个高温热田,构成中国高温热田最富集的地带;云南是全国发现温泉最多的省,高温热田主要分布在怒江以西的腾冲-瑞丽地区,约2O 处;川西分布着8个高温地热区,为藏滇高温地热带的一部分。我国主要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其主要热储层为厚度数百米至数千米第三系砂岩、砂砾岩,温度在40~80℃左右,目前已发现全国共有地热温泉3000多个,其中高于25℃的约2200个。从温泉出露的情况来看,我国主要有四个水热活动密集带[1]:藏南-川西-滇西水热活动密集带;台湾水热活动密集带;东南沿海地区水热活动密集带;胶东、辽东半岛水热活动密集带。从地质构造上看,我国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构造活动带和大型沉积盆地中,主要类型为沉积盆地型和隆起山地型。 二、我国地热资源开发现状 我国地热资源的利用历史悠久,但真正大规模勘查和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70年初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需求的推动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

中央空调水循环系统简介

中央空调系统简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央空调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城市的宾馆、饭店、大型商场、娱乐场所、大型写字楼、办公楼、现代化生产车间都相继安装了中央空调设备,它不仅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环境,同时也被用来调节工业生产所需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中央空调循环水系统包括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和采暖水系统。冷却水系统是由热交换器、冷却水泵、管道、冷却塔、贮水池组成。冷却水在冷冻机里冷却受热受压的制冷剂,温度上升至37C 左右, 经水泵送至冷却塔,冷却后返回至冷冻机中循环使用。冷冻水系统是由热交换器、冷冻水泵、管道、风机盘管、膨胀水箱组成。冷冻水在冷冻机中被制冷剂冷却至7C左右后送往风机盘 管,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升温至 12C左右后,再返回到冷冻机中被冷却。热媒水在热水锅炉中被加热至60C左右后送往风机盘管,与空气进行热交换降至55C左右后,再返回到锅炉 中加热。热水和冷冻水共用一套管道系统。1.中央空调系统特点 中央空调一般承担着夏季供冷、冬季供热的任务,春季和秋季停机检修或保养,即使在正常运行期间也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工作环境的需要停机。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由于编制上的限制不设专门水处理技术管理人员,实行粗放式管理,因此,水处理技术和方案对这一情况应有较强的适应性,既要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又要管理简单方便,水处理成本低廉。 2.冷冻水系统特点 冷冻水系统是以水做冷媒介质和空气进行能量交换的密闭式体系,虽然与外界接触较少,但在整个体系的最高处设有膨胀水箱,这样冷冻水介质还是和空气有所接触,使溶解氧和一些营养物进入冷冻水系统,导致粘泥沉积,不仅影响传热,还可能形成氧浓差引起设备的腐蚀,经常出现黄褐色水质或黑灰色水质。因此,对于冷冻水系统水处理的重点是控制设备的腐蚀及粘泥的产生。 3.冷却水系统特点冷却水在循环使用过程中不断蒸发浓缩,含盐量不断上升,为了不使含盐量无限制的升高,必须排放掉一部分冷却水,同时补入新鲜水,前者称之为排污,后者称之为补水。含盐量上升后极易在热交换器的水侧形成水垢,垢的形成不仅使传热效率下降、制冷负荷增大,还会形成垢下腐蚀,造成水电浪费和缩短机组使用寿命。冷却水系统的另一特点是保有水量小,极易浓缩,如掌握不好排污量和补水量,浓缩倍数波动较大,难以保证水处理效果。因此,对于冷却水系统水处理的重点是控制结垢兼顾缓蚀。中央空调系统为什么会有上面所讲的问题呢,主要是由于其媒介——水所造成的。 自然界中的水是怎样的?水在自然界中大量的存在,比较容易取得,价格便宜。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水的潜热大,这是水成为工业首选作为冷却介质或热载体的重要原因。但自然界中的水并非纯净的物质,因为水是很好的溶剂,当它流过岩石、矿床和土壤时,就会有很多的盐类溶入其中。空气中带入尘埃、有机物及其它们的分解产物,水中生长的物质,都将成为各种各样的杂质,溶入水中。那么,溶入水中的盐类和杂质以离子形态存在的有阳离子:Ca2+、 Mg2+、 Na+、 Fe2+、Zn2+> Ci/+、Mr?、K NA1*等;以阴离子形态存在的有:CO2-、HC?、Cl-、SQ2-、NO-、 HSiO3-、F-、H2PQ-、OH、H2BQ、HPO2-、HCO-、NQ-、HS等;以气态存在于水中的有: CQ、02、N2、HN、SQ、H2S、CT、H2等;以悬浮物形式存在于水中的有粘土、无机的土壤污物、有机污物、有机废水、各种微生物;还有以胶体形式存在于水中的SiO2、 Fe2O3、 AI2Q、MnO、植物色素、生长在水中的各种细菌和藻类。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地表水(江河水、湖水)和地下水(井水),不同水源、不同地区、周围的不同环境和不同季节,自然界水中的各类杂质的品种和量有很大的差别。 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垢是怎样产生的?自然水(地表水)经城市自来水厂处理后,绝大部分的悬浮物、胶体性杂质基本被清出水体,而溶于水中的阳离子和气体,仍存在于水中。这样的水作为补充水加入中央空调外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经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水温提高,经凉水塔曝气纯水被蒸发出去循环水逐渐被浓缩,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与碳酸盐硬度之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

地热开发与利用

地热开发与利用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关于中国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 一、我国地热资源概述 地热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发出的热量。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它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统称为新能源,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与地热能加以比较,地热能是新能源中最为现实的能源。地热资源按赋存形式可分4种类型:一是热水型,即地球浅处(地下100~4500m)所见到的热水或水蒸汽;二是地压地热能,即在某些大型沉积盆地深处(3~6km)存在着高温、高压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气体;三是干热岩地热能,由于特殊地质构造条件造成高温但少水甚至无水的干热岩体;四是岩浆热能,即储存在高温(7001200℃)熔融岩浆体中的巨大热能;根据地热水的温度地热能可分为高温型(>l50℃)、中温型(90~150℃)和低温型(<90℃)三大类,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直接利用。 我国是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地热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表一),可采储量相当于4626.5亿t标准煤。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热储温度≥150℃)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川西以及省,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我国的台湾省,高温温泉达90处以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西藏高温热田主要集中在羊八井裂谷带,其中藏南西部、东部及中部约有108个高温热田,构成高温热田最富集的地带;云南是全国发现温泉最多的省,高温热田主要分布在怒江以西的腾冲-瑞丽地区,约2O处;川西分布着8个高温地热区,为藏

地热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研究

地热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研究 热岩开发最早于1984年在美国FentonHill试验成功并进入商业运行发电,随后世界许多国家相继进行了大规模工业试验与商业开发,但受技术能力和设备装置等条件限制,我国从2007年才开始相关研究,目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尚未进入商业运行[5~8]。地热资源与其他常规能源相比有经济和环境方面的优势,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主要包括对地下水、地表水、生态、土壤、大气以及声环境等造成的影响。但不同地区由于地热能类型的开发利用方式不同,则对环境的影响亦不同,因此需要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视为一体,基于地热工程整个生命周期的观点来分析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才能全面地评价热资源开发过程的环境影响,以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浅层地温能和深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过程包括勘查与评价、开采利用和运营管理等阶段,其环境影响伴随整个过程[9]。勘查与评价阶段主要通过采用航卫片图像解译、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热钻井、产能测试和动态监测等技术方法进行综合性勘查,查明地热地质背景,确

定地热资源可开发利用的地区及合理的开发利用深度[10];开采利用阶段主要包括地下热水的开采、传输、供热和回灌等过程;运行管理阶段主要包括动态监测、设备维护和人员管理。 1.1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过程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主要有地下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两种方式。热泵机组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调节阀控制系统和换热器组成,在能量转换时需要消耗一定的辅助能量,在压缩机和机组内部制冷剂共同作用下,从环境中吸取低品位热能,然后转换为高品位热能释放至循环介质中加以利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热源为地下热水,冬季热泵机组从生产井提供的地热水中吸收热量,提高热能品位后,对建筑物供暖,取热后的地热水回灌地下;夏季则生产井与回灌井交换,将室内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实现降温或制冷。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原理与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大体相同,区别在于前者的热源为土壤。由于土壤源热泵系统和大部分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都为能量循环利用模式,即只取热不取水,所以浅层地温能整个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热泵机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以及勘查、钻井过程中占用场地造成的生态破坏和土壤扰动等环境问题。 1.2深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过程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可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方式。间接利用主要指发

郑州市地热资源研究

郑州市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及利用前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郑州市没有地热井,地热开发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地热开发形成高潮,一直持续至今。 郑州市区东部地热资源普查的目的是为郑州市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热资源提供资源储量及其所必须的地热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取得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最大限度的保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配合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工作,贯彻和落实国家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 郑州市区地热田属于开封次凹陷地热田的一部分,位于开封次凹陷地热田的西南部边缘地带,西部大致以老鸦陈断裂为界,南部大致以尖岗断裂、中牟断裂为界,属于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华北大型盆地沉积上层为分布广、厚度大的淡水相沉积,在结构上呈现砂层与泥质岩层交互叠置,以高的砂岩层比值构成富含低盐度、低温热水的半开启系统,成为有开采利用价值的主要热水储层。 由于沉积盆地型地热流体埋藏较深,其水源除少量大气降水补给外,大部分为古沉积水。地热资源开采所消耗的地热流体储存量,大部分为地热流体静储量。因此,随着地热资源的大量开采,地热流体静储量消耗很快,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原自流井均

不自流。对地热资源的进一步调查和勘查将对有关部门如何制定合理的地热资源利用规划,做到服务最大化和资源的有效保护为一体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郑州市区地热田地热流体属低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供暖、供热、医疗、洗浴、温室、水产养殖等。郑州东部地区地下蕴藏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地热开发、利用前景是乐观的。通过对现有的地热井开发利用,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郑州市地热开发起步较晚,而且从未按照《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89)》系统的进行地热资源勘查,前期所施工的地热井大多由企业自主投资,所取得的地热资料,残缺不全,缺少地热资源评价的岩石孔隙度、岩石密度、渗透性能等有关主要参数,所计算的地热资源量相当于推测地热资源。为得到准确详实的资源量数据,地勘单位后续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牢固树立“大资源、大环境、大地质”服务观,找准“三个定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现阶段,郑州市区年开采地热水量较小,占年可开采热水量的比例较低。因此,目前开采条件下,不会产生地面沉降问题。今后,如长期大规模开采地热水,应重视因热储压力下降,导致地面变形和沉降的问题。解决地热开采回灌中出现的技术难题,避免地热水位下降而引发地面沉降,应科学规划、合理开采地热

浅谈地热资源的类型与开发利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514004449.html, 浅谈地热资源的类型与开发利用 作者:李心玉张文国 来源:《西部资源》2016年第02期 摘要:地热资源是可为人们开发利用的地球热能,是一项清洁可再生能源。本文分别从温度、埋藏深度和赋存状态划分了地热类型,并介绍了地热资源在发电、直接利用和浅层地温能方面的开发利用。合理、可持续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不仅节约能源,对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人类开始寻求新型能源、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以改变严重依赖煤炭、石油等能源结构。地热资源是与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并列的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循环利用,不仅可以改善能源结构,而且对保护全球环境有着至关重要作用。 1.地热资源概述 地球内部蕴藏着巨大的热能,如果这些热能在岩浆、火山、构造等地质因素控制下向地壳一定范围内富集,并达到可开发利用的条件,便可成为地热资源。即地热资源是指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的地球内部热能,包括地热流体及其伴生的有用部分。 目前地热资源主要来源有三方面:一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二是地球熔融岩浆加热作用;三是太阳的热辐射。 2.地热资源的类型 地热资源有多种分类方法,一般按温度、埋藏深度、赋存状态等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2.1按温度分 根据温度,地热资源可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三类:其中高温地热资源温度大于等于150℃,中温地热资源温度小于150℃且大于等于90℃,以及低温地热资源温度小于90℃。 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出现在地质活动性强的各大板块边,即如板开裂部分、板块的碰撞带等。著名的冰岛地热田,日本和新西兰的地热田,我国西藏羊八井地热田,都属于高温地热资源。中、低温地热资源则分布在板块内部,如活动断裂带、断陷谷和坳陷盆地地区。 2.2按埋藏深度分 根据地下埋藏深度可分为埋藏深度为200m以上的深层地热资源和埋藏深度200m以下的浅层地热资源。如云南的腾冲、西藏的那曲等地热田,都属于浅层地热资源。

天津地热资源现状与可持续性开发利用问题

天津地热资源现状与可持续性开发利用问题
马凤如 1 ,林黎 1,王颖萍 2,程万庆 1,赵苏民 1 (1.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天津 300250;2.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50)
摘要:天津地区地热资源十分丰富,至 2005 年底,已有地热井 269 眼,年开采量 2564 万 m 。但地热资源 利用率最高为 62.4%,地热尾水回灌率不到 8%,是一种粗放的开发利用模式。笔者从实现地热资源 可持续开发利用角度出发, 针对天津地区不同热储层的特征, 在阐述天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所存在的缺乏统一规划、地热利用率低和回灌量少等问题,针对不同的开采类型区制订了相应的保护 措施及保护目标,提出了分区管理、总量控制、强度控制、利用方式控制和优化配置的保护原则,为有限、 宝贵的地热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保证;并提出地热资源必须走回灌开发道路,增加回灌井,提高回 灌率是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率;回灌;保护对策;天津市 中图分类号:P641.25 文献编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135(2006)03-0222-07
3
1.地热资源概况
在华北断陷盆地,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通过普查,在宁河-宝坻断裂以南,天津地区 2 8 3 地热资源分布面积达 8 700 km ,据估算全区可采资源量 85.41×10 m ,按盖层平均地温梯度大于 [1] 3.5 ℃/100 m 划分,共圈定了 10 个地热异常区,中低温地热资源十分可观 (表 1,图 1) 。
表 1 天津市地热异常区一览表 Table 1 Geothermal anomaly areas in Tianjin City 地热异常区 王兰庄 山岭子 万家码头 潘庄 周良庄 桥沽 王庆坨 沙井子 唐官屯 看财庄

构造部位 双窑凸起 大、小东庄凸起 小韩庄凸起 潘庄凸起 王草庄凸起 构造带 大城凸起 北大港凸起 构造带 构造带
行政区位置 市区中南部及西区东部 市区东北部,东丽区 津南区,大港区西部 宁河县西部 宝坻区东南部 汉沽区北部 武清区西南部 大港区东南部 静海县南端 汉沽区东部
面积 (km 2 ) 534 315 235 610 180 90 114 190 40 20 2328
盖层最大地温梯度 (℃/100m) 8.0 8.3 8.8 6.9 5.5 5.5 5.0 4.5 7.6 5.5
合计
天津地热资源按其赋存特征划分为孔隙型热储和基岩岩溶裂隙型热储,二者顶板埋深多在 1 [2] 000 ~ 2 000 m 和 1 000 ~ 1 500 m 以下 。天津目前地热探采深度已达 4 041 m,井口流体 温度最高达 102 ℃。截至 2005 年底,已进行勘查评价并经国家储量认定的有七大地热田:王兰
收稿日期:2006-07-10 基金项目:天津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2003556) 作者简介:马凤如(1953— ) ,男,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工作。 。 1

中国地热资源储量及分布概况

中国地热资源储量及分布概况 中国地热概述 最近两年,在中国的东北高纬度寒冷的大庆地区和西北干旱的宁夏银川地区开展了地热勘探和开发利用工作,巨大的盆地型地热资源已被证实。在中国的西南边陲地区云南腾冲近代火山地区也开展了以动力开发为主的高温地热勘探工作,为拟建单机10MW以上电站提供资源参数,在首都北京市区钻取到88℃地热流体,为减轻城市环境污染作出贡献。目前,地热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国家正在制订2001—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规划,“十五”清洁能源科技发展计划。地热开发规模和科学技术将以崭新面貌迎接21世纪。地热资源 通过地质调查,全国已发现地热异常3200多处,其中进行地热勘查的并已对地热资源进行评价的地热田有50多处。全国已打成地热井2000多眼。发现高温地热系统255处,经过评估总发电潜力5800MW?30a,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的西部。在西藏羊八井地热田ZK4002孔,孔深2006米,已探获329.8℃的高温地热流体。发现中低温地热系统2900多处,据调查,总计天然放热量约为1.04×1014kJ/a,相当于每年360万吨标准煤当量。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诸省区和内陆盆地区,如松辽盆地、华北盆地、江汉盆地、渭河盆地以及众多山间盆地区。这些地区1000—3000米深的地热井,可获80—100℃的地热水。中国地热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高温(>150℃)对流型地热资源,这类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腾冲现代火山区及台湾,前二者属地中海地热带中的东延部分,而台湾位居环太平洋地热带中。 ②中温(90-150℃)、低温(〈90℃)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如广东、福建、海南等省区; ③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地热开发与利用 最近5年,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发展很快,尤其是地热供热、温泉疗养、游乐等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如在北京小汤山和河北省雄县等地均建立了温泉旅游疗养基地,在南方的湖南汝城县热水镇建立了以种植、养殖和培育良种的综合示范基地。高温地热发电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在西藏、云南的高温地热分布区,其水能资源也非常丰富,当地热衷于建造10—20MW的迳流式小水电站,而对建造地热电站,实施多能互补的认识不够。但是,无论如何当地小水电站都是季节性的,每年只在丰水期发电3000—4000小时,而枯水季节则不能满发或停发。为改变枯季缺电现状,地热专家提出地热发电与小水电联合调度、优势互补方针,得到了共识,今后地热发电仍会稳步增长。 一、资源状况 中国地热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据粗略计算,主要沉积盆地小于2 000米的深度中储存的地热资源总量约4.0184×1019kJ,相当于1.3711×1012吨标准煤的发热量,以其1%作为可开采量计算,可开采地热资源总量为4.0184×1017kJ,约相当于1.3711×1010吨标准煤的发热量(表2.5.7)。 因中国山地多,全国平均单位面积热储存量将小于沉积盆地单位面积平均热储存量,全国960万平方千米地热资源总量若以沉积盆地单位面积平均热储存量4.415×1013kJ的50%估算,估计约2.11920000×1020kJ或相当于7.2310×1012吨标准煤的发热量。可开采热量仍以热储存量的1%计算,则全国地热资源可开采量约相当于7.23×1010吨标准煤。 据1996年统计,全国已勘查的地热点(田)有738处,其中进行过勘探的有43处;详查的83处;普查及区域调查的612处。探明各级可开采地热水总量为247.016万立方米/天,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发展趋势问题与建议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发展趋势、问题与建议 作者:宾德智2010年05月28日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地热资源作为绿色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普遍受到关注。为促进我国全面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笔者借此短文,就我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发展趋势及有关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和建议,供讨论。 一、地热和地热资源的概念 地热是指地球内部所储存、产生的热量。能够经济的为人类所利用的地球内部热量,称地热资源,人们习惯简称为“地热”。地热资源的现代涵义包括:地热过程的全部产物,指天然蒸汽、热水和热卤水等;由人工引入(回灌)热储的水、气或其他流体所产生的二次蒸汽、热水和热卤水等;由上述产物带出的矿物质副产品。目前,可利用的地热资源有:天然出露的温泉地热资源;通过热泵技术可开采利用的浅层地热资源;通过人工钻井直接开采利用地热水(气)资源和干热岩体中的地热资源。 当前,我们所讨论的地热开发利用问题,实际上还限于天然温泉、通过热泵技术利用的浅层地热和通过人工钻井技术直接开采利用地热水(气)资源,尚未涉及干热岩中的地热资源利用问题。

上述四类可用地热资源,从总量及开采难易程度的角度分析,天然温泉资源量小、地域局限性较大,但开采容易,且无风险,是当前温泉旅游业开发利用的重点资源;浅层地热(指地表恒温带以下一定深度内地层中储存的热量)资源量丰富、分布普遍,易开采,风险低,主要利用热泵技术进行利用,但开采对环境有一定影响,是当前空调采暖开发利用的热点,发展较快;通过人工钻井直接开采利用的地热水(汽)资源,主要开采3000m深度以上地层热储中储存的地热水(汽)资源,资源量大,但开采的可行性主要取决于热储的分布与渗透条件,有较大风险,当前主要是直接开采热储中的地热水(汽),因地热水的补给有限而限制了其开发利用的规模,今后将逐渐转向仅利用热储中的“热量”的方向转化;干热岩中蕴含的地热资源量最大,主要通过地下换热技术开采,由于受当前开采技术条件的限制,国内尚没有投入实际利用,从发展的观点和未来能源需求考虑,这种地热资源将成为开发利用的重点。 二、我国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状况 (一)地热资源勘查 我国地热资源勘查活动始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50年代中期,当时地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的范围仅限于天然出露的温泉等。在此期间,在全国主要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开展了地热资源普查。为配合国家医

中国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

中国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 发布时间:2010-7-20信息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 [摘要]介绍了我国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开发现状,从地热发电和地热采暖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地热资源在我国的利用,对我国地热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等角度指出地热资源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地热资源概述 地热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发出的热量。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它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统称为新能源,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与地热能加以比较,地热能是新能源中最为现实的能源。地热资源按赋存形式可分4种类型:一是热水型,即地球浅处(地下100~4500m)所见到的热水或水蒸汽;二是地压地热能,即在某些大型沉积盆地深处(3~6 km)存在着高温、高压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气体;三是干热岩地热能,由于特殊地质构造条件造成高温但少水甚至无水的干热岩体;四是岩浆热能,即储存在高温(7001 200℃)熔融岩浆体中的巨大热能;根据地热水的温度地热能可分为高温型(>l50℃)、中温型(90~150℃)和低温型(<90℃)三大类,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直接利用。 我国是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地热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7.9%(表一),可采储量相当于4626.5亿t标准煤。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热储温度≥150℃)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川西以及台湾省,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我国的台湾省,高温温泉达90处以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西藏高温热田主要集中在羊八井裂谷带,其中藏南西部、东部及中部约有108个高温热田,构成中国高温热田最富集的地带;云南是全国发现温泉最多的省,高温热田主要分布在怒江以西的腾冲-瑞丽地区,约2O处;川西分布着8个高温地热区,为藏滇高温地热带的一部分。我国主要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其主要热储层为厚度数百米至数千米第三系砂岩、砂砾岩,温度在40~80℃左右,目前已发现全国共有地热温泉3000多个,其中高于25℃的约2200个。从温泉出露的情况来看,我国主要有四个水热活动密集带[1]:藏南-川西-滇西水热活动密集带;台湾水热活动密集带;东南沿海地区水热活动密集带;胶东、辽东半岛水热活动密集带。从地质构造上看,我国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构造活动带和大型沉积盆地中,主要类型为沉积盆地型和隆起山地型。 二、我国地热资源开发现状 我国地热资源的利用历史悠久,但真正大规模勘查和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70年初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需求的推动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近年

地热资源管理规定

地热资源管理规定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国地热资源管理制度 2008-05-04 19:10:23 一、地热管理体制 自1986年《矿产资源法》颁布至1998年4月以前,地热资源由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各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实行统一管理,中央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全国地热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行使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各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地热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在城市区内有地热资源可供开发利用的城市,一般在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其他综合部门内设地热管理处,行使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统一管理;②一般地区的地热资源由所在地区的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管理体制如下: 1998年3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1998年4月按改革方案撤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由地质矿产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测绘局共同组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有关地热管理职能改由国土资源部行使。 二、地热管理法规与制度 地热资源属矿产资源范畴,在中国的矿产资源分类中,列入能源矿产类。地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包括:《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和地下水勘探报告审批办法》、《矿产储量登记统计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登记管理办法》等。1998年3月以前在中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对其行使管理职能;在地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央与地方的分工管理权限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能。具体包括: 1.地热资源勘查登记 对探(采)矿权人申请勘查地热资源或探(采)结合建地热井,依照《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进行登记,办理地热资源勘查许可证。 2.地热储量审批 对探(采)矿权人经勘查探明可提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可开采储量,由矿产储量审批机构依照《矿产和地下水勘探报告审批办法》进行审批,批准其可采储量及其开采范围,作为申请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依据。明确地热资源可采储量未经批准不得提供开发利用。 3.地热资源储量登记统计 依据《矿产储量登记统计管理办法》对探(采)矿权人探明的并经矿产储量审批机构批准的地热可开采储量进行登记,并对申报登记情况进行监督,建立国家统一的地热资源(储量)数据库。 4.地热资源开采登记 依据《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对探(采)矿权人申请开采地热资源的地区范围、开采深度、开采水量进行审定,办理开采许可证。 5.地热资源开发监督管理 对地热资源的开采量、开采中的水质、水位、水温、水量动态,及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地热水位下降速度和幅度、地面沉降、环境污染等进行监督管理,依据《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征收地热资源补偿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