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优秀课件人教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45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45张PPT)

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地方行政机 构不断调整的目的是什么?
加强中央集权
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不断的削弱地方权利
如果你生活在古代; 如果你想有所作为; 如果你想有份稳定的工作; 如果你想让家人过得更好; 如果你是个读书人…… 你会选择……
三、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汉朝——察举制
考察 举荐
“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汉书•武帝纪》
刘邦为什么要部分恢复分封制?
依靠同姓家族,巩固皇权,稳定天下。
长 安
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中央直接控制) (诸侯)国并行制度,以稳定天下。刘邦 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
权利过大
七国之乱
汉景帝
景帝、武帝时如何解决王国问题? 侯国
王国
实行推恩令
王国
汉武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控制的?
设立刺史,在全国分设监察 区,监察地方官吏 。
材料一中可统治者实行科举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延揽人才、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二中统治者用什么来吸引读书人?
功名利禄
唐代科举科目包括明经、进士、算学、 医学等共10余科。宋以后科目逐渐减少, 明清时仅从儒家经典中命题,不允许发表 个人见解。文体严格规定为“八股文”。
宋朝以后科举制的变化造成什么影响?
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加强了君 主专制;禁锢了思想,使中国社会发展 缓慢。
隋朝
581年,北周外 戚杨坚称帝,国 号隋,定都长安。 杨坚即隋文帝。 589年灭陈,统 一南北。隋炀帝 在位时,滥用民 力,引起农民起 义,618年,隋 灭亡。

隋朝统一时的疆域图
长安

长安
吐 蕃

隋末农民起义之际,李渊父子起兵 618年李渊称帝,即 唐高祖 国号唐,都长安。626年 李世民即位 即唐太宗。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42张)1(共42张PPT)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42张)1(共42张PPT)
北 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 宋 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
地方的 控制逐 渐加强
中央集
中央掌控地方财政
权不断
元 实行行省制度; 朝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发展
从汉到元君主专制的发展
阶段
调整、演变情况
特点
两汉
从魏晋 南北朝
丞相 →中、外朝(西汉) →扩大尚书台权力(东汉)
趋向严密、科学
1、西汉建立之初的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
A 中央机构
B 皇帝权力
C 地方行政制度
D 思想专制
✓ 2、元朝宣政院管辖的地方是
A 台湾 B 河北、山东
C 西藏 D 新疆
✓ 3、“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
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九卿
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制
皇帝 政事堂
决中 执尚 审门 策书 行书 议下
吏户礼兵刑工
● 宋
皇帝

祖 加
财政 行政

中 央
三司


权 度盐户 相
支铁部
军事
(( 统调 兵兵 )) 枢三 密衙 院
元朝的中书省 皇帝 中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盛行 奴隶社会 时代 (西周)
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 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
九品中正制实质是察举制.
科举制 “一切以呈文任去留”, 学而优则仕.
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
科目—
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 开元礼科、童子科、道举科、制科、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31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31张PPT)

枢 中 密 书 院 门 下 (二府)
二、从汉到元君主专制的演进
阶段 调整、演变情况 特点
两汉
中外朝制度
从魏晋 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 南北朝 到隋唐 北宋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 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 元朝 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

元朝的中书省
D
)
4、元史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这里的 “内”是指B ( )
A.蒙古汗国初建时的斡难河源一带
B.大都及周围地区 C.女真部落活动的东北地区
D.淮水以南原南宋统治区
2、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 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 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C ( )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课堂练习
3、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 B.《趣谈秦始皇与郡县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宋代行省制与中央集权的强化》
二、从汉到元君主专制的演进
阶段 调整、演变情况 特点
两汉
中外朝制度
从魏晋 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 南北朝 到隋唐 北宋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 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 元朝
北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皇帝 财政 行政
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
军事
度 盐 户 参 支 铁 部 政 知 (三司) 事
第3 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高中历史人教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27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27张)

唐朝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其中以进
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 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2020/4/21
• 科举制的影响:

①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②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
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
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③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
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
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020/4/21
3,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
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
权的独尊。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
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
管理体制。
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
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
归郡管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
强。

汉元期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202时0/4/2隐1 时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制度的演变。
2020/4/21
2020/4/21
2020/4/21
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
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
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
效治理。 2020/4/2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 制度的演变
2020/4/21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 1,汉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汉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郡县、封国并存。
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

新人教版必修1第1单元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32张PPT)

新人教版必修1第1单元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32张PPT)

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 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 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 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相 同 点
①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③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三、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 1.察举制:汉代—人才举荐制; •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 3.科举制:隋唐以后考试选官成为 主要的选官制度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决策机构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常 侍
有事上报
皇 帝 外朝
执行机构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卿
太 尉
1.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 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皇帝
中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 吏 部 户 部 尚书省 (执行命令) 礼 部 兵 部 门下省 (审核政令) 刑 部 工 部
第 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史料链接:
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狱死者占 其半,生者如田蚡、石庆、公孙弘辈,只 能装聋作哑,唯命是从而已。以至于讨论 出兵边疆的大事,汉武帝竟说 “田蚡不足 与计”。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用近臣、 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所以当他拜公孙 贺为相时,贺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绶。
展 宣政院辖地
加强 削弱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4)君权与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始终 存在。
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
比较点
盛行的时代 不 不同
• 评价科举制:
•积极: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 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

【人教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精品课件1

【人教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精品课件1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度虽然在当时看起来比较完 善,但是无论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试的方式 和程序来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 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4、 科举制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 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 做科举。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选拔官吏制度 。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 )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 ,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 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
六部
2、三省职责及相互关系
3、影响:
吏户礼兵刑工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演变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 说明了:
1、皇权进一步加强,相权进一步被削弱。 2、中央机构逐步完善。 因为:
1、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都为宰相,相权 分散;同时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 强化了皇权。
2、三省其中中书负责颁布皇帝诏令,门下负责审核 政令不可行应驳回,尚书负责执行政令,尚书下 还设置六部。三省互相牵制监督,行政效率大大 提高,标志着中央机构的完善。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1.均田制始于北魏时期,隋唐时期进 一步发 展。 2.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 府的“ 授田” 外,还 将荒地 和部分 官田授 给无地 或少地 的农民 。百姓 每年向 国家缴 纳一定 数量的 租税, 还要服 徭役和 兵役, 隋唐时 ,规定 可以纳 绢代役 。 3.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 拥有少 量土地 ,调动 了农民 生产积 极性使 荒地得 到开垦 ,促进 了经济 的恢复 和发展 。 4.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 卖的频 繁,加 之安史 之乱, 均田制 逐渐瓦 解。 5.通过对 东汉道 教兴起 与佛教 传播社 会背景 的了解 ,使学 生认识 到,一 切宗教 都不过 是支配 着人们 日常生 活的外 部力量 在人们 头脑中 的幻想 的反映 ,在这 种反映 中,人 间的力 量采取 了超人 间的力 量的形 式,从 而形成 马克思 主义宗 教观。 6.浪漫主义对未来的设想和憧憬不再 适应当 时的社 会现实 ,出现 敢于直 面现实 ,揭露 社会黑 暗和丑 恶现象 的文学 家。资 本主义 社会中 的道德 观念和 文化价 值观念 发生了 深刻的 变化。 7.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 公共事 务和国 家治理 ,承担 公共责 任,维 护公共 利益, 践行公 共精神 的意愿 与能力 。 8.教材力求提供一些复杂的情境和贴 近现实 生活的 真问题 ,着眼 于深化 思考, 让他们 在思考 中呈现 真实的 想法, 在思考 中发现 问题的 答案, 在思考 中深化 和扩展 自己的 认识, 从而培 养学生 的以科 学精神 。

高中历史人教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29张)1

高中历史人教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29张)1
魏晋南北朝握有 实权的先是尚书
省、继而是中书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省、再是门下省
和官 赋户 举主 军 刑 建国
考吏 税籍 等管 政 狱 设家
核的












2.运作程序
• 材料1: 在唐代,凡 军国大事,照例先由 中书省中书舍人(中 书省属官)各拟意见 ,再由宰相(中书省 长官)审核裁定,送 经皇帝画敕后,再须 送门下省,由给事中 (门下省属官)一番 复审,若门下省不同 意,还得退回重拟。 ……宰相不能独裁。
中国行政区
4个直辖市、 23个省、 5个自治区、 2个特别行 政区
(四)元朝:行省制度的实行
1个中书省 10个行中 书省(行 省) 1个宣政院
(四)元朝:行省制度的实行
1、措施:
①省下分设路、府、州、县
⑴机构设置 ②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
⑵行省权力: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
到中央节制
权:_削__实__权_ 财:______
控财权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
中央掌控地方财权
材料1:“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 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
郡 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影响
利: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加强了中央集权
弊: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埋下 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东汉后期为豪强地主所垄断,助长了其势力
→门第(东汉)
(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属于察举制,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 然后授官的制度。
标准:家世、道德、才能并重 →家世成为唯一标准 评价:为世家大族所把持,不利于选拔人才和中央集权, 同时也促进了世家大族的没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共23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共23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科举制度的开创,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的产物,是一种 代表下层地主利益、维护封建统治的选官制度。
(1)积极意义: ①科举考试,向整个地主阶级开放仕途,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素 质。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 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消除地方 和中央在选官方面的腐败,是历史的一大进步。③考试制 度所体现的公正、公平、公开和选拔性的原则推动了着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今天人才选拔和考试
唐睿宗为加强西、北边防,于710年始 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唐政府不仅对参 加叛乱的节度使不予追究,还任命安史旧 部担任节度使。平叛过程中设置的节度使 也大多保留下来。
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 续100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封建社会的选官制度 (1)察举制:汉朝时创设自下(地方官员推荐)而上 (皇帝任命)选拔官吏的制度。察举的主要依据是才学和 品德。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材。由州推举的称为 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 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 实的现象。 (2)九品中正制:由中央派品评官,按出身、品德等考 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录用, 再由皇帝任命为官的制度。魏、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 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改良,主要分別是将察举之权,由地 方官改由中央任命的官员负责。中正,品评官,负责评定 人才等级,晋代以后,都由世家士族出任,他们考核人材 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堵塞了民间人材,造成士族 地主长期把持政权,影响了皇帝的权力。
军事:收主要将领兵权归中央;充实禁军 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课堂检测】
4.元朝时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 ( ) A.中书省 B.二府 C.门下省 D.尚书省
【课堂检测】
▪ 5、元朝时期,由中央直辖的省份是 ▪ ①河北 ②河南 ③山西 ④山东 ▪ A.①②④ ▪ B. 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合作探究二、皇帝的烦恼之中央制度
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西 汉
唐 朝
北 宋
特点
元 朝
合作探究二、皇帝的烦恼之中央制度
阶段
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特点
西汉
隋唐 北宋 元朝
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 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 国家大事,削弱相权
三省六部制度确立完善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 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
陈生,儒生,为人 正直,是当地有名 的孝子。
汉朝 魏晋南北朝
唐宋
朝代
地方制度 中央制度
选官制度
汉 魏晋南北 朝 隋唐 宋

推恩令
节度使和藩 镇 文官担任地 方长官,财 权、军权归 中央 行省制度
中外朝制度 三省体制 三省六部制 一参二府三司制
一省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课堂检测】
▪ 1、 唐朝时负责审议法令的中央机构是
吏、户、礼、兵、刑、工
合作探究二、皇帝的烦恼之中央制度 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枢密使:最高军事机构,分割宰相军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
合作探究二、皇帝的烦恼之中央制度
皇帝 中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连连看
▪ 汉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将下列官职和朝代正确的 连接在一起
合作探究三: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制度 故事三:成语“覆水难收”的出处是什么?
故事一:中国古代跳舞最好的
地方官员是谁?

非唐朝安禄山莫属。 安禄山30岁那年 明
步入军旅,但是,总也得不到重用。后来 皇
安禄山听说唐明皇喜欢胡旋舞,为了达到 与
目的,安禄山不惜力气,五年寒暑终成一 杨
代胡旋舞大师。但可知道他的体重足有 200斤以上,此后,杨贵妃专门为他安排
贵 妃
了一次在皇帝面前显露的机会。安禄山的
表演引起了玄宗极大的好感,他对这个胖
大的家伙如此精于舞蹈而感到诧异。在不 安 到4年的时间就做到范阳节度使, 并身兼 禄 三镇节度使,荣耀君宠达到顶峰。但他却 山 在755年发动叛乱,使强大的大唐帝国开 画 始走下坡路。而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 像
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掌控地方财政.
中央集
元 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权不断 朝 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加强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故事二: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怎么回事?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丞相,他每次 或是征战、或是赏罚都借着天子 的名号,可谓“出师有名”“赏 罚分明”,而且凭借天子之军的 名义,他更是收拢到众多谋臣武 将的归顺,他所攻打下的土地上 的百姓也更容易得到顺从。就比 如他曾假借天子诏书,让刘备去 打袁术,使得二人残杀消耗掉彼 此的实力,后来不堪一击。这便 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宣慰司
三司使
侍中
节度使
故事三:成语“覆水难收”的出处是什么?
有一个成语叫覆水难收,一般形容男女之间的感情。西 汉有个读书人叫朱买臣,从小孝顺父母、办事廉正。但 这哥们儿有一缺点就是家穷,家里穷得连裤子都穿不上, 然后他媳妇老踩吧他:整天在那看书有什么用,你干点 有用的事儿行不行?去做买卖,炒股去。朱买臣说我不 会。不会到超市搬矿泉水去,这我也不会。他媳妇一生 气,离婚了,拜拜。汉朝的时候风气还挺开放的,女的 可以提出来离婚,朱买臣他媳妇改嫁了。可是后来当地 官员听说朱买臣孝廉,就把他举到皇上那里,被任命为 郡守,大官,衣锦还乡。朱买臣骑着高头大马,带着随 从就回来了,他媳妇来找他,说上次跟你逗着玩儿呢! 我早看出来你行,我不过激励你一下,咱俩复婚吧!朱 买臣说小样,你甭跟我来这套。马前泼水,一盆水泼在 马前面,你若收回来,复婚;收不回来,玩去!最后他 前妻羞愧难当,精神失常。
必修一 第3课
皇帝的烦恼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选官制忠度忠奸奸难辨难睡不辨好,中后央宫制度争宠吃不消;
要官是吏官吏难选不选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地怕方地方难造反管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地方制度
说一说皇帝的烦恼是什么?
合作探究一:皇帝的烦恼之地方制度 故事一:中国古代跳舞最好的地方官员是 谁? 合作探究二:皇帝的烦恼之中央制度 故事二: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怎么回事?
合作探究三、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制度
朝代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选官制度
选官依据
隋唐
合作探究三、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制度)
朝代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选官制度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隋唐
科举制
选官依据
孝廉 门第 才能
谢生,出身名门王 族,父亲在朝中担 任大官。
欧阳生,出身寒 微,高大俊朗, 才学渊博,能言 善辩,高中榜眼。
合作探究一、皇帝的烦恼之地方制度
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
演变特点
西 汉
唐 朝
北 宋
元 朝
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
演变特点
西 汉初郡国二制并存→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武

汉 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地方权
唐 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 朝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力不断 削弱
北 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 宋 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 中央
颁布“推恩令”
“推恩令”
——瓦解王国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 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 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 越小力量削弱。
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
相权 不断 削弱
皇权 不断 加强
判断下列图示属于哪个朝代的?
合作探究二、皇帝的烦恼之中央制度
皇帝
中朝
外朝
尚书令
侍中 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制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合作探究二、皇帝的烦恼之中央制度


中书省 (决策)
门下省 (审议)
尚书省 (执行 )
▪ A.中书省 ▪ B .门下省 ▪ C .尚书省 ▪ D .三司
【课堂检测】
▪ 2、(2006天津卷)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 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无关的措施是 ()
▪ A.西汉设立尚书令、侍中 ▪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三司使 ▪ D.元朝设立行省
【课堂检测】
▪ 3、(09年上海卷)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 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 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