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写意山水画的抽象性
文人精神的恪守与山水语言的抽象——黄宾虹山水画研究

黄 宾虹 的 “ 塘 夜 游 ” 发 生 在 游 青 城 后 回 沪 途 瞿
中 的奉 节 ,时 值 五 月 的 晚 上 ,黄 宾 虹 追 寻 杜 甫 的 “ 石上 藤萝月 ”沿 江边朝 白帝城 方 向走 去 ,月 色下 的
夜 山的幽 微 深 邃 深 深 地 吸 引 了他 ,于 是 他 就 着 月 光 画了一个 多小 时 的速 写。 翌晨 视 之 ,该稿 实 中有 虚 , 虚 中藏实 ,深 具 “ 移 壁 ” 之 妙 。至 此 ,雨 山、夜 月 山成 为 了黄宾虹 山水 中 出现 最 多、亦 是 其 用心 最 深 、 也最 擅长 的绘 画主题 。
法。
、
古法之滋养 与 自然之启悟
黄宾 虹成 长 的 1 9世 纪 后半 叶 ,西 方绘 画已 经 进 入 中国 ,传 教 士 和 留洋 人 员带 来 西 方 的 油 画、 水 彩 画等 绘 画形 式 让 国 人 眼界 一 新 ,西 风 东 渐 之 势 渐 成 气 候 。美术 教 育 逐 渐 兴 起 ,办 学 之 风 渐 炽 ,体 制 内
文人 精 神 的恪 守 与山水语 言的抽 象
黄 宾 虹 山 水 画研 究
王 惠
( 南师 范高 等专 科学校 美术 系 , 肃 陇 甘 成县 7 20 ) 4 5 0
摘要 : 黄宾虹对古 法的汲取和 自然的启悟下, 其绘 画成就推进 了中国山水 画的半抽 象化进 程, 画面布局 、 其 笔墨结构 、 墨特 点等方 用 面都 形成 了独具 自身标记 的笔 墨“ 内美” 意蕴。 关键 词 : 黄宾 虹; 线条 ; 笔墨; 抽象
中 图分 类 号 : 0 J 5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44 2 1 ) 20 7 — 4 17 — 4 X(0 2 0- 0 9 0
《皴之魅——初中山水画大单元教学构建》武绍华

《皴之魅——初中山水画大单元教学构建》武绍华发布时间:2023-06-05T09:29:32.11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6期作者:武绍华[导读]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中学江苏省太仓市 215400在初中山水画教学中,技法的教学是重中之重,也是难点。
需要学生对传统山水画的综合认知和解读比较,也需要教师师的单元化教学渗透。
一、对自然的探究中华大地,绿水青山,美不胜收,历来是画家诗人歌颂的对象,大自然创造千变万化山势地貌。
王维《山水论》云:山高云塞,石壁泉塞,道路人塞。
石看三面,路看两头,树看顶头,水看风脚。
此是法也。
凡画山水,平夷顶尖者巅,峭峻相连者崖,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通者川。
两山夹道者名为壑也,两山夹水名为涧也,似岭而高者名为陵也,极目而平者名为坂也。
依此者粗知之仿佛也。
熟悉山川地貌,收集素材;教师引领图片解读练习(手卷图片速写);活动要求:1比较南方丘陵的地貌(富春江、太湖)和北方山水的地貌(云台山、泰山)2寻找古画里表现的名胜实景(五岳)名称,可以用速写形式记录;3描绘山水的古诗词感受意境之美;学生交流分享手机的图片资料和画的速写。
这一阶段是知识大整合,即按自然和山水画知识体系进行“模块单元”归类,打破美术和地理、历史、文学学科之间的限制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同课异构”。
二、对笔墨的探究这一阶段是目标问题背景下的大贯通,即国画笔墨“核心素养”,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当成一幅作品来画。
在教学流程上,要求教师先整体消化国画语言知识,然后在练习、游戏基础上重新编程。
把技能反馈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师要先尝试,深入浅出,用最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把握皴法。
“皴”是山水画中用笔墨的形式来表现山石树木的轮廓、结构纹理等的技法名称,是历代山水画家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从大自然中提炼出来的一一种写意的表现形式。
中国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并得到不断地发展和成熟,在很大程度上,与皴法的形式和发展密切相关。
国画的特质语言是笔墨,有时亦作中国画技法的总称。
尽精微致广大

尽精微致广大作者:廖慧玲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39期传统中国山水画作画时常见的步骤是:勾、皴、擦、点、染。
当然,山水画作画次序也并非全然如此。
例如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他的大部分山水画就舍去了染色这一项。
至于山水画中将点苔这一步省去的却是极其少见,尤其在表现宏观景象的山水画中,几乎没有不点苔的。
点苔于山水画中形态微小似不足道,然若将其单独抽出画面,毫无疑问,即使是技艺精湛的传世名画,其笔墨表现力也会顷刻间变得苍白无力。
一、超现实的意象美《道德经》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中国写意画造型形式的至高境界是“无形”,是齐白石先生常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苔的造型,无论从微观角度的单颗来看,还是积聚成势的组合建构来观察,都没有半点西方理性视觉的三维空间写实物象的特征。
早在先秦时代中国文学艺术的代表《诗经》里的民歌《蒹葭》就写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美丽的女子,不会直面在我眼前,她一定要“在水一方”。
隔水相望,把意境空间拉到一种虚幻的维度,与现实物象产生一种距离感,作者强调的不是外在实景,而是进入到一种半遐想的思维层面,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类恋爱初期对爱慕对象的美好心理投射。
可是一旦“宛在水中沚”的“伊人”转化为实,性格偏差、生存劳作、家庭出生等等原因都可能导致亲密关系之间的对立、矛盾与冲突,会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定感,整首诗的美感便会大打折扣。
再者,中国古琴曲《流水》,激流涌荡奔向无边无际的水面时,它会出现一个片刻停顿,任凭听者处于一种广阔无垠地遐想当中流连忘返。
因此在这样一种追求抽象性与虚拟性的美学土壤当中,在不求完全写实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写意山水画点苔的抽象、符号化、精炼的表现手法自自然然应运而生,并成为山水画中最为幻化至简的形迹。
点苔作为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画面空间层次的组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因它的运笔过程无论直、横、圆、尖或破笔几乎多在随笔天蒙的有意无意中显现,从而不会导致微观画面陷入理性逻辑思维刻意组建的头脑分析的小框架之中,从而将受儒、释、道三家所影响的中国文人士大夫内在追求的改变、自在、观赏精神在微观中予以充分地呈现。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研究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研究作者:张志勇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16期摘要:中国古代山水画在道家思想影响下,非常倡导意境空间的营造,打破了时空限制,表现出冲淡、整体、体道、虚静的特征,营造出丰富的理想空间,山水画成为了解画家思想精神的重要窗口。
意境来源于客观自然,意境是实的形象与虚的联想相结合,画家创造的景物形象是实,引起人们联想的是虚,由形象产生的意象,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就在于其表现意境,意境加深了绘画作品的深度,本文基于此,针对古代山水画的意境与意象进行了分析,探讨山水画的意境空间营造方式。
关键词:中国古代山水画意境意象空间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6-0040-03绘画是典型的空间艺术,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创作中,空间是一个重点问题,在山水画空间的设置上,一般比较隐晦,当前,针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感型、灵的空间、空间意识、空间境界、空间结构、意境结构上。
中国古代山水画利用笔墨浓淡、意境塑造营造出一个个独特的空间,时至今日,中国古代山水画空间的研究依然是一个热点话题。
一、古代山水画的意境与意向山水画属于独立画科,与花鸟画、人物画相比而言,审美特征独特,对于意境的营造是判断山水画品格的主要标准,古代的文人、画家从多个角度针对意境进行了论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轼对于王维画的评价——“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意境是贯穿在山水画呈现过程中的,丧失了意境,那么山水画就会失色不少。
画家们将层次鲜明、高低不同的意境融在绘画中,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就在于其表现意境,意境加深了绘画作品的深度,也为中国山水画赋予了动人的力量和情绪,从空间层面而言,意境是对山水画空间的升华。
(一)意象到意境的过渡其实,意境属于诗歌领域的词,在唐代,王维将意境引入了绘画中。
意境与意象之间息息相关,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在山水画中,每个意象都是独特的景致,也包含画家们的寄托,在各个意象的结合下,让整幅作品成为意境交融的山水世界。
写意山水笔法特点

标题:写意山水笔法特点中国画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写意手法和深远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特别是写意山水的笔法,更是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
在探讨这一艺术形式时,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画家笔下的自然风光,更能透过画面感受到画家的心境与哲思。
写意山水的笔法特点首先体现在它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上。
与工笔山水的精细描摹不同,写意山水强调以少胜多,通过简练的线条和点染来传达物象的精神特质。
这种笔法不追求形象的外在逼真,而是注重内在气质的表现。
一笔一划之间,既是山石的形态,也是画家的情感表达。
其次,写意山水的笔法讲究笔墨的变化与节奏感。
画家通过不同的笔触、墨色浓淡、干湿变化来构建画面的层次与空间。
这种丰富而多变的笔墨关系使得画面既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又充满了生动的节奏美。
例如,淡淡的墨色可以表现远山的朦胧,浓重的墨色则能突出近山的雄浑;快而有力的笔触可描绘山石的坚硬,轻柔而细腻的笔触则能表现水流的柔美。
再者,写意山水的笔法还注重即兴性与自然流露。
画家往往在情感的驱动下挥洒自如,笔随意走,墨随心发。
这样的笔法更能捕捉到自然界的瞬间之美,同时也能展现出画家的个性与风格。
每一幅写意山水画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记录了画家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此外,写意山水的笔法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文人画家看来,山水画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投射。
因此,写意山水的笔法往往寓意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
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将自己对于道家的自然观、儒家的道德观、禅宗的宇宙观等哲学思想融入画作之中,使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部蕴含哲理的诗篇。
最后,写意山水的笔法还体现了一种超脱与放达的生活态度。
在中国传统的文人画中,山水画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画家在描绘山水时,往往是在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因此,他们的笔法自由奔放,不拘小节,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束缚,向往自然本真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写意山水的笔法特点是一个包含了概括性与抽象性、笔墨变化与节奏感、即兴性与自然流露、深厚文化内涵以及超脱放达生活态度的综合体。
第3课寄情山水教案(终极版)2 (2)

第3课寄情山水课题:《寄情山水》教学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课题类型:欣赏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人:2013级油画1班指导老师:唐佩君一、教材分析1、知识与能力目标:(1)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2)初步掌握对中国山水画的赏析。
(3)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中表现的传神与魅力特点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图片导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初步学习并了解中国山水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领略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本节课通过欣赏与对比中国山水画作品,让学生初步学习并了解中国画山水画。
2、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对中国画绘画表现、审美和鉴赏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意境、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等画法赏析,加深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手法的理解,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
四、教学准备黑板多媒体五、教学过程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授课人XXX,我授课的课题是初中二年级第三单元笔墨丹青中的第三课寄情山水。
接下来是我的授课时间。
(一)组织教学老师:同学们,上课。
学生:老师好(起立)。
老师:同学们好,请坐。
(二)导入课题老师:(以播放有诗情画意的山水风景配以山水为内容的音乐导入)1、播放有诗情画意的山水风景配以山水为内容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欣赏与观察,并提出“你知道有哪些描写和赞美祖国山水的名诗名句”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你看到的山水和画家笔下的山水有何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乙:不知道!老师:有同学说对了,看来大家都很聪明!生:风景师:这些风景图片除了有照片还有的是什么?生:中国画师:对,除了照片,我们看到的还有我国传统画作中国画。
论郝文杰抽象山水画的审美意义

论郝文杰抽象山水画的审美意义摘要:本文通过郝文杰的抽象山水画,来阐明郝文杰的绘画语言,探索郝文杰抽象山水画背后所揭示的哲学概念以及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利用“本源”以及“本原”两种概念的切入来论证出郝文杰抽象山水画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抽象山水画;本源;本原;审美特征绘画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内塑造出静态的视觉艺术形象的艺术。
在郝文杰的笔触下,不但传统东方的笔墨得到了极度的挥洒,抽象主义等一系列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也贯穿于郝文杰的绘画作品中。
本应该格格不入的风格,却在郝文杰笔下显得和谐、生动。
从根本上来说,一方面郝文杰的绘画作品在讨论着生命的“本源”,另一方面郝文杰作品中也透露着对世界宇宙“本原”的思考。
正如郝文杰在《中国当代抽象绘画本土语言建构的断想》中谈到的一样。
“抽象绘画正如其名称“抽象”一词,限定其表现手法及内涵之“抽象”,而非任何肉眼所察之现实之物象,但究其质,抽象也并非无迹可求,它还是创作者的审美情感与外在物象的内在契合后形成的审美结晶,尽管在形态上,它并非具体的形象之物,但是从根本上讲,它仍然是一种“镜象”。
” 在郝文杰的绘画作品中,“抽象”正如它词本身的含义一样。
画面中没有具体的物象,而是纯粹的色块与色块、线条与线条之间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大色块的运用很多时候是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水墨来代替了西方油画的色块。
从这一点来看,由于使用物质材料的不同,使得郝文杰的绘画作品中的抽象带上了东方的色彩。
而就是这样的东方色彩,使得郝文杰的作品在审美层次的方面,有了更多的“韵味”。
一方面,色块的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传统水墨的运用也使绘画本身拥有了东方“意境”的韵味。
当我们看到郝文杰《风景》系列作品时,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
按照西方绘画的角度来看,画中没有具体物象,大色块之间的配合极具视觉冲击力;同时从中国传统绘画的角度来看,虽然没有清晰可辨的物象,但是在大色块的视觉冲击下仔细辨认,也能够通过色块来辨认出一些物象。
中外美术史考研题库 名校考研真题 中国美术史(第4章 五代宋元美术——第6章 近现代美术)【圣才出品

3.《鹊华秋色图》的作者是______。[中央美术学院 2001 年研] A.王蒙 B.赵孟頫 C.黄公望 D.钱选 【答案】B 【解析】《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于一二九五年回到故乡浙江时为周密所画。
4.______提出“书画本来同”的主张。[四川大学 2004 年研] A.张璪 B.苏轼 C.赵孟頫 D.董其昌 【答案】C 【解析】赵孟頫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提出“书画本来同”的主张,将书法用笔引 进绘画之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2.以______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被称为“南宋 四大家”。[湖北美术学院 2006 年研]
【答案】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解析】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以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 画以清奇峭拔的形象和简括的笔墨章法塑造了空灵雅秀的江南山水,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 的新风格
4 / 4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黄筌、徐熙一在宫廷,一为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思乡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都使 他们形成面貌迥异的风格。宋人谓:“谚云:‘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盖 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正是指的这一点。
2.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溪山行旅图》是北宋画家______的代表作。[中央美术 学院 2007 年研]
A.范宽 B.李成 C.郭熙 D.李唐 【答案】A 【解析】《溪山行旅图》是由北宋的范宽Leabharlann 画,墨笔绢本。此图一改常规构图,迎面耸
1 / 4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三、名词解释 1.“马一角,夏半边”[厦门大学 2008 年研、华南师范大学 2004 年研] 答:“马一角、夏半边”指的是南宋四家中马远和夏圭在绘画中得构图风格。马远在构 图时常取一角、半边的景致,被称做“马一角”。夏圭在构图上喜欢取半边之景,侧重一隅, 意境开阔,被称为“夏半边”。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他们把富有感情色 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有浓郁的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两人 新的山水画风,左右了南宋 150 余年的画坛,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营科技2 0 1 4 年第1 2 期
论 写意 山水画 的抽 象性
孙 慧 萱
( 哈 尔滨师 范大学,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摘 要: 写意 山水画是运用 简练的笔法描绘大 自然。写意山水画较 工笔 画更 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 , 也 更能直接 地抒 发作者的
在写意 山水画中, 具象的了解只是其进行绘画创作的一种手段 , 并不 是 其 主要 的创作 形式 。 当然 , 这 种手 段尤 其 自身 的重要 性 , 因此不 能够 忽视。 2 写意 山水 画抽 象性 的表现 写意山水画的创作一般都具有抽象 陛的特点 ,这种特点贯穿 了
水画用墨又用彩, 从天然屙 I 生和表现特征来说 , 墨与彩应属于一类东 西。 一 般来 说 , 在 工笔 山水 中用 的彩多 一些 , 而 写 意山水 少用 彩或 不用
有很重要的比重 。山水画的用笔和书法有着一定 的相同点 , 但是其比 书法更加的富于变化和隐蔽。笔其是通俗的说法就是线条 , 在写意山 水画中, 很多的景物都需要线条的修饰 , 才能够更好的表现 自然景物 的真实状态。写意山水画的笔 , 也就是线条能够将画中的景物赋予生 命力。 所以说在写意山水画的造型中, 其是很关键的。 虽然线条在写意
彩 。中国写意山水画不上色或少上色 , 固然是 由于不 以客观描绘 自然 对象为主要手段 , 还与墨的超强表现力有密切的关系。 古人云, 墨分五 色: 焦、 浓、 重、 淡、 轻, 或浓 、 淡、 干、 湿、 黑, 墨的浓淡干湿 、 渗化洇润 、 光 彩鲜亮等效果足以表现真实山水色彩的层次与变化。墨分五色, 但毕 整个画风。在写意山水画中, 其抽象 胜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还不是真正的彩色 , 所 以更高一层 的境界则 2 . 1 造 型方 面 。 自古 以来 , 写 意 山水 画 的大家 , 都是 通 过对 山水 的描 竟是从浓淡干湿处着 眼, 是 墨 中能幻 化 出真 的五 彩来 , 即 能让 人看 出翠 绿, 看 出鲜 红 , 看 出金 画来 凸显 自己的志 向和抱 负 。入 了画家思 想 的山水 画 , 其 在本 质上 就不同于工笔山水画。写意山水画运用一种似真非真的描写手法, 对 黄, 看出五彩缤纷。 在欣赏一幅水墨山水画时, 那黝暗的山谷仿佛是绿 山水进行刻画, 山水的本体是接近现实但是又超脱现实 , 在写意山水 树成阴, 水墨渝郁之处像是 白云在飘动 , 而一簇簇屈 曲的线条又恰是 画中, 画 家会 有 自己的想 象加 入 , 将 现实 中的风 景 置于 更 高深 的意 象 碧 波 在荡漾 。 中, 画家根据 自己的意志和所要表达 的情感 , 对画的整体的造型设计 2 . 4 渲染方面。这种笔法变化较多 , 有晕、 罩、 烘、 刷等不同技法 , 这些 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 比如将一座大山置于云雾缭绕的仙境般的环境 不 同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它们各 自之间的差异 , 二是这些笔法在工 中, 用一种超然和抽象的表现方式和造型方式 , 来表达画家的真实心 笔 山水和写意山水之间体现出的差异 ,这两种差异有—个共 同之处 , 理感受。 写意山水画具有一种既重写形又超越写形 的一种独特的造型 就是有无笔痕。 虽然孤立地来说, 这些笔法分有无笔痕 的不同 , 其实概 手 段和 审美理 念 , 写 意 山水 画在造 型上 更注 重的是 对 自然景 物 的 自然 括来 说 , 在工 笔 山水 中 , 渲染 的笔法 几乎 都不 见笔 痕 ; 而在 写 意 山水 画 则 必须要 见笔 痕 。 没有 笔痕 的涂 染虽然 也很 精致 漂亮 , 但 它少 了力 状态 的 表现 , 写 意 山水 画 虽 然很 注重 抽 象 的画 法 , 但是 这 种抽 象 画法 中 , 的前提就是要尊重 自然景物 的真实形态 , 如果不能够遵守这点 , 那 么 写意山水画就不是 山水画, 只是一种纸上泼墨而已。写意山水画在造 型的好坏上没有—个准确的评价标准 , 但是却有—个可参照的基本原 则。 那就是在创作一幅写意山水画时, 具体的物象不能够改变 , 也就是 无论画的造型多么的大气磅礴 , 笔墨多么的豪放不羁 , 画中呈现的具 体物象都不能够随意的进行篡改 , 要保持其原有的形态 。在保证具体 物象之后 , 可以进行环境的转化 , 运用抽象的手法 , 在整体画作的造型 上进行设计 , 使其具有超现实性 , 这样才能创作 出具有价值的写意山
中国画中包括工笔 画和写意画两类 ,而山水画是将写意和工笔 界 限划 分 的最 为明显 一种 绘 画形式 。 写 意 山水 画和工 笔 山水画 虽然 是 出 自同- -I ' ] 派, 但是两者因为绘画的手法和意境不同, 所以在后来就 各自 成立 自己的门派, 使得两者之间有了明显的区分。 自古以来 , 可以 说能够画好工笔山水画的画家不一定能够欣赏的了写意山水画, 虽然
一
这样说 比较绝对, 但是这确实一个不争的事实。写意山水画有着明显 山水画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局限陛, 但是其仍然是写意山水画造型的 山水画以山水为主体, 就水而言, 其瀹郁浩淼固然可以 的 自我特征 , 其在诞生之 日 起就具有很强的抽象 , 只有对写意山水 个重要手段。 通过墨的浓淡效果来体现; 但要表现水的阔大气象和动势 , 还是要靠 画的抽象 l 生 有个细致的了解 , 才能够真正瞳得写意山水画的内涵。 丰富多变 的线条来得更加有量感和力度。 水在写意山水中是用线来表 现的 ; 而山的情况则较为复杂一些 , 应该有三个构成要素 , 即线 、 皴、 染, 线主要用来勾勒 , 但变化要丰富一些, 这种变化如果达到 了质变则 成了皴。皴其实还是一种线 , 线和皴是一个范畴, 就是线 , 它们要么流 畅、 要么涩滞 , 要么纤巧、 要 么厚重 , 但下笔一样是斩钉截铁 , 不容更 所有的迟疑、 重复 、 修饰 、 琐碎都是要不得的 , 这就是写意山水 中线 表现景物的特征。但是山水画毕竟是一种艺术形式 , 有着独特 的欣赏 改 , 价值 , 画家如果没有对 自然 的一草一木有着具象 的了解 , 很难只用抽 的基本 特征 。
1 山水 画 的起 源 中国画 的形 式 多种 多样 ,中 国画派 的 区分是 通 过笔 墨 的 材料 和 载体进行 区分。中国具有着 自古传承下来 的审美观 , 在山水画的画风 中, 没有将客观的对象最为主要表现的事物 , 其创作手法并没有一定 的精准 眭。在意境和景物的表现上 , 山水画更注重运用抽象的形式来 象 将 自然 的独特 美表 现 出来 ,更别 提是 对写 意 山水 画 的 内涵 的表现 。 2 . 3 墨 的方面 。山水须 从 笔墨 而成 , 墨 的重要 性不 亚 于用 笔 , 中 国山
感情。 写意山水画可以说是平心而创作的作品, 其表王 见 的景物既具有现实性又超脱现实。 写意山水画描画的是大 自 然本身, 具有独特的
审美特 点。写意 山水 画中充分表现 出了墨的 色彩和韵味 , 运 用墨体现 自然的生命和呼吸。笔墨的 交融使得 写意山水画富有更加深刻的
意味 , 更加 能 够 凸显 出 画者 的 心 境 。 关键词 : 写意 山水 画 ; 抽 象性 ; 笔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