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意识具有的特点
简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简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高,渐趋稳定,但尚未完全成熟,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已到达较高水平。
这不仅从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得分和自我评价的得分高可以证明,而且从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协调,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也证明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
一、大学生自我认识的主要特点:1、自我认识更具有主动性2、自我评价更客观3、自我形象结构的变化。
(1)大学生自我形象的丰富性(2)完整性(3)更具有概括性(4)更具有稳定性。
二、大学生自我体验的主要特点1、自我体验敏感性2、自我体验丰富性和波动性3、大学生的自尊心明显增强。
三、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主要特点:1、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自觉性与自我监督能力明显提高2、自我设计的愿望强烈3、强烈的独立倾向和反抗倾向。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3讲:自我意识

心理测试(二)
一共30个问题 答案为肯定的记1分
答案为否定的不计分
1、你是否对别人怎样看待你感到担忧? 2、假如走进商店逛一圈后却不买东西,你会感到不好意思吗?
3、你是否总是尽量不做使别人感到不安的事情?
4、假若有人偶然地看见你赤裸着身体,你会感到羞耻与不安吗? 5、星期天早晨你是否不愿躺在床上睡懒觉?
如何确立自我认同感 1.自我分化:把整体自我分化为“主体我”与“客体我”
2.在整合:通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达到自我认识的整合统一
不能确立自我认同
如果客体我和主体我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之间
的矛盾难以协调,就会造成自我认同感危机,导致自我认同感扩散(自暴自弃)或 社会角色混乱。
否:接Q10
否:接Q15 否:A型 否:B型 否:接Q14 否:C型
12、对于第一次见面的人,会好奇对方的学历和职位。 13、很少出国旅行,一旦出国就一定要住一流的宾馆。 14、你非常向往金童玉女舒适又多金的婚姻。
15、你很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语。
16、买东西时,即便是小钱,你都会用大钞请人找给你。
A型:虚荣强度10% 不管周遭现在流行什么,你都不太在意。你甚至会觉得那些人一天到晚比来比去是一件很无 聊的事,你认为自己的心情最重要,没有必要去管别人怎么想。你对于自己相当的有自信, 似乎没什么能打动或干扰你的心情。但是要小心太过于冷漠,反而让爱你的人着急。 B型:虚荣强度40% 你是一个虚荣型不怎么强的人。虽然偶尔也会花钱去买一些昂贵的东西,但都是在你的经济 许可范围里面,你认为有必要采取买它。不过有时候你会为了不想扫对方的兴而去迎合别 人、配合别人,做一些令自己不开心的事情。建议你最好是去找一些和自己趣味相投的人, 这样子你比较不会觉得郁闷。 C型:虚荣强度70% 你除了虚荣心强,自尊心也很强,你是一个不愿意认输的家伙。你非常在意周围的人怎么看 你,别人又如何如何,总是装着一副光鲜亮丽,很幸福快乐的样子,老是爱跟别人比。其 实你可以做一个朴素点、真实点的人才对,有时不妨放松一点,做你自己才是最明智的人 生选择。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应采取的措施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大学生时期,他们虽然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主体,可以充分认识自己的行为,但却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懂得情绪是自己的主观感受,而大多是照搬成人的观点,以此作为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他们逐步获得心理自我,开始关心自己的形象,关注自己的心理活动,不再简单地认同别人的观点,而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具有浓厚的主观性。
这一阶段,处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时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自我意识开始分化,并且迅速发展,自我矛盾开始出现。
进入大学以后,随着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理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分化,并且迅速发展,导致矛盾冲突日益明显。
这种矛盾分化,使得大学生发生自我意识的改变,经过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而表现出各种激动、焦虑、喜悦与不安情绪。
2、自我意识矛盾日益突出,但调控能力相对较弱。
由于自我意识的分化,“主体我”和“客体我”,“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的种种矛盾开始出现,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作用下,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常常是矛盾的,对自己的态度也是波动的,对自己的调控常常是不自觉、不果断的。
但大学生的这种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弱,过多关注自己,过于看重自己,而对他人、集体、社会考虑较少等。
3、自我意识的矛盾不断激化,出现混乱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混乱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过高的自我评价,另一种则是过低的自我评价。
它们是妨碍良好自我意识形成的心理障碍。
4、自我意识的矛盾转化不断进行,且渐趋稳定在自我意识由“矛盾——统一——新矛盾——新统一”转化发展过程中,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生重大变化,由刚进校的“依赖性”和“盲目性”,渐渐转变为“想入非非”,到毕业前就显得沉稳多了。
正是由于这种矛盾转化,使得大学生自我意识发生了明显的飞跃,个体之间出现了不同的差异,自我意识也逐渐趋向成熟。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认知的增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经历了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过渡阶段,开始对自己的特点、兴趣、价值观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认知。
他们逐渐明确自己的个人优势和劣势,并尝试在各个领域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2. 自我身份的建构:大学生开始逐渐摆脱与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关联,积极主动地为自己建构独立的个人身份。
他们通过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方式,逐渐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并形成对自己的独特认同感。
3. 自我理解的深化:大学生在与不同的人交往和接触中,通过对他人经历和观点的理解和比较,进一步拓宽对自己的认知。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目标,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观。
4. 自我调控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着更加自由和多样的生活环境,需要学会平衡个人需求和社会期望的关系。
他们逐渐发展出对自己情绪、行为和决策的自我调控能力,并更加注重个人成长和发展。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通过学习、社交和实践等方式,他们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
当代大学生性格特点

(1)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特点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对自我及与周围环境的认识、体验与评价。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大学生与其同龄青年相比有许多共同之处,又有所不同:①强烈关注自己的发展:不像普通青年直接进入社会,他们有四年左右的知识技能储备期,在这段缓冲期里会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有关自我的一些问题:我聪明吗?我风度如何?别人会怎么看我?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工作较适合我?等等。
②自我评价能力趋于客观。
知识的增多,生活经验的积累,感性和理性都趋于成熟,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变得客观、全面.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相关度比较高,即差距较小.③自我体验丰富而复杂。
比如落榜同学去打工,他们的社会角色已经开始定位,自我情感体验稳定简单些,而大学生则是各种社会群体中“最善感”的群体,自尊、好胜、敏感,得意、失意时易有正负两极情绪.④矛盾性和不成熟性。
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
盲目自卑或自大。
(2)大学生自我观念的矛盾及其调节①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
大学生活相对范围较窄,交往多限于老师、同学、父母,相对简单直接,他们对自我的认识的参照点少,局限性大,很容易染上光环色彩,其实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很平凡,和想象中的自己有较大差距,就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苦恼。
②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大学生富于理想,成就欲望较强,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不容乐观的残酷现实不得不思考现实中的我的诸多困境,这种差距可能会引起自我的分裂,导致一些心理疾病。
那么如何让自己生活得快乐关键是你站在什么位置上看问题.人有一种可贵的智慧,便是给每一种现象赋以意义。
③独立与依附的冲突。
希望在经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独立,摆脱成人的管束,但在心理上又不成熟而依赖成人,从而很苦恼。
④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
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寻求对某种团体的归属以及获得爱情,但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存在戒备心理,总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特别是从二年级之后,所以总有一种孤独感在里面.3、大学生的气质特点“气质”既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
能理智地分析自我、真实地感受自我、客观
地评价自我、积极地改造自我是大学生在大学阶
段人生发展的首要任务。
分析材料1:
•
张某,女,某大学新生。上中学时在班上成绩优良,初
中担任班上的班长,高中时担任学习委员,深得老师信任和
同学爱戴。但高考失利,进入了一所与自己理想中有差距的
大学就学。决心在大学学习中努力奋斗,保持在中学时的优
回。他刻苦学习并把自己学的东西灵活地运用于实践在大学期间他
不仅写出了多篇很有分量的论文,还与一些厂家合作成功地完成了
好几个科研项目。结果在同学们中,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对他越
来越多地投来了敬佩赞赏的目光。他说:“现在上不上台表演对我
来说已成了一点也无所谓的事了。上台,我会很自信地表演了。尽
管我的演技仍然不佳。而不上台,我也绝不会再把它与‘没出息’
开夜班车,造成心动过速和失眠。在苦闷中她来到了心理咨
询室。
咨询教师分析:
• 1、这位同学的问题是大学新生的自我认识的失调,昔 日的中学辉煌形象到大学却不受到青睐,导致心理失衡。 大学新生入学后,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重新定位自己, 改变从前的参照系,重新认识自己,而不能老是按照中学 的唯一标准来要求自己,衡量自己。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失 望与苦恼,进而丧失信心。
3、完善自我、放飞理想
• 培养健全的意志品质: • 对自我的监督与修正,也与人改造客观世界一样,需要
意志的力量作为保证的条件。只有意志健全的个体,才会 做到对自我的有效控制。大学生要特别注意增强自我控制 的自觉性、主动性,将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主观上实现理想 自我的内在动机;增强自信心和坚持性,准备为目标的实 现作不断的努力;增加自制力,防止消极情绪对自我控制 过程的干扰。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最新版)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升入大学的学生,一般都是达到17、18岁的青年。
他们已走过儿童期、青少年期,经历了相当长的学习和生活岁月,他们的身体成长已成熟,心理发展也逐渐定型。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趋于稳定,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成熟的水平,其特点如下: 1.大学生自我认识的主要特点(1)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
大学生刚跨入大学的校门,一个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又一次摆在面前,这就是:"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我可能和应该成为怎样的人?""我的条件和前途如何?""我一生已经做了些什么?还能做些什么?"这些问题的解答都涉及大学生的自我认识问题。
大学生们总是十分感兴趣而又急迫地思考着这些问题,强烈地期待着一个满意的或比较满意的答案。
自我认识的迫切性在少年期已有明显的表现,但是大学生自我认识更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并具有更高的水平。
他们往往主动地把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作比较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他们往往主动地参照书本上的学者、工程师、经济师、政治家、英雄人物和优秀教师,力图将社会的期望内化为自我的品质,并对自己作出评价。
(2)自我评价更符合实际情况。
个人的自我评价在多大程度上是客观的,是与个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特性是怎样变化的?由于认识对象的不同以及自我评价的方法的不同,很难检验自我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以及符合的程度如何。
通常,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检验自我评价的客观性。
第一种方法,是将个人自我认识中的抱负水平和活动的实际结果(如体育成绩、学习分数、测验得分、科研成果等)进行比较,以考察两者之间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第二种方法,是将个人的自我评价与他人(教师、家长、同学)对被考察对象的评价进行比较,以考察两者之间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教师、家长、同学)之间无大的差异。
第三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

舒伯生涯彩虹图(P84) 自我成长、发展的动因 ——拱门模型理论
(二)自我意识的主体——主我 1、自我意识的心理过程(P2,P66)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
情绪情感的 自我体验
意志行为的 自我调控
(1)自我认识 自我意识中的认知成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 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如 身高体重)、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如人际关系)的认识。 自我认识主要解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自我评价、自我概念是核心。
(2)自我体验
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包括自尊、自信、自卑、自我效 能感、成败体验、自豪感与羞愧感、内疚等。自我认识主要 解决“自己对自己是否满意?”的问题。
自尊、自信、自我效能感是最重要的。
(3)自我调控
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 我完善等。核心是“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成为什么 样的人?”
第三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第一节 自我意识
第二节 人格发展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一、人格的基本概念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二、气质
三、常见自我意识问题及对策 三、性格
四、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
四、常见人格问题及对策
五、人格优化的途径和方法
课程引入
每个同学在一张白纸上写 下尽可能多的关于自我描述的 句子:“我是…..”
期
岁
成人 18-25 前期 岁
自我统合←→角色混乱 (identity vs. confusion)
友爱亲密←→孤独疏离 (intimacy vs. isolation)
自我观念明确,追求方 生活缺乏目标,时感彷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自我意识具有的特点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
一个人如果还不认识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外界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
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
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
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
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大学生正处于处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时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自我意识开始分化,并且迅速发展,自我矛盾开始出现。
进入大学以后,随着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理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分化并且迅速发展,导致现实和理想差距太大的矛盾冲突日益明显。
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抱有幻想,而现实往往不是他们所想象的,于是就出现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
这种矛盾分化,使得大学生发生自我意识的改变,经过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而表现出各种激动、焦虑、喜悦与不安情绪。
当理想自我占优势时,往往会将“客体我”降到实际能力以下,产生较强的自卑感,甚至放弃努力,形成自暴自弃或伤感的心理状态。
相反,当“现实我”占优势时,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自我陶醉,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担心暴露自己的缺点,而做出过于傲慢、虚假的表现。
2、自我意识矛盾日益突出,但调控能力相对较弱。
由于自我意识的分化,“主体我”和“客体我”,“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的种种矛盾开始出现,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作用下,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常常是矛盾的,对自己的态度也是波动的,对自己的调控常常是不自觉、不果断的。
他们忽而看到自己的这一面,忽而又看到自己的另一面,时而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时而又高估或低估自己,时而感到自己很成熟,时而感到自己很天真,时而对自己充满信心,时而又对自己不满。
面对自我意识中的种种矛盾,大学生便开始通过各种活动来重新认识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调节矛盾中认识自己,完善自我。
他们常常会问自己,“我聪明吗?”,“我的性格如何?”,“我有什么能力和特长?”,“大家喜欢我吗?”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矛盾冲突和自我探究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就会在新的水平和方向上趋于一致,达到暂时的自我统一。
然而新的矛盾又会产生,还需要不断地自我调控和自我探究。
但大学生的这种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弱,过多关注自己,过于看重自己,而对他人、集体、社会考虑较少等。
3、自我意识的矛盾不断激化,出现混乱。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混乱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过高的自我评价,另一种则是过低的自我评价。
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导致个体自我意识确立过程中的过分自负或过分自卑这两大心理缺限。
它们是妨碍良好自我意识形成的心理障碍.过低的自我评价。
处于这种意识状态的大学生,在把理想我与现实我进行比较时,对理想我期望较高,又无法达到,对现实我不满意,又无法改进。
他们在心理上的一个特征就是自我排斥。
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理想我与现实我的距离过大所导致的自我矛盾冲突,他们往往会产生否定自己、拒绝接纳自我的心理倾向。
这类大学生往往降低人的社会需求水平,对自我过分怀疑,压抑自我的积极性,并可能引发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
他们的心理体验常伴随较多的自卑感、盲目性、自信心丧失和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孤僻、抑郁等现象,尤其是面对新的环境、挫折和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会产生过激行为,酿成悲剧。
近几年来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由此心理问题所导致。
过高的自我评价。
这是一种与过低自我评价相对立的自我意识状态。
在
这种自我概念的支配下,个体往往扩大现实的自我,形成错误的不切实际的理想自我,并认为理想我可以轻易实现。
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往往盲目乐观,以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易被周围环境和他人所接受与认可,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
因此极易遭受失败和内心冲突,产生严重的情感挫伤,导致苦闷、自卑、自我放弃。
有时会引发过激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4、自我意识的矛盾转化不断进行,且渐趋稳定
在自我意识由“矛盾——统一——新矛盾——新统一”转化发展过程中,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生重大变化,由刚进校的“依赖性”和“盲目性”,渐渐转变为“想入非非”,到毕业前就显得沉稳多了。
正是由于这种矛盾转化,使得大学生自我意识发生了明显的飞跃,个体之间出现了不同的差异,自我意识也逐渐趋向成熟。
由此可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转折”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和自我矛盾表现最突出的阶段,对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采取相应的自我意识教育和培养,可以促进大学生走上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之路,因此要引导他们全面认识自我,积极认可自我,努力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