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常见的几种分类
幼儿园消毒剂种类、用途及使用方法详解

幼儿园消毒剂种类、用途及使用方法详解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为了保障幼儿园环境的卫生和安全,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幼儿园常用的消毒剂种类、用途及使用方法,以保障幼儿园的健康环境。
一、消毒剂种类1. 乙醛消毒液:乙醛是一种常用的高效消毒剂,可以杀灭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
其有效成分乙醛的浓度通常为5%至10%,可以购买市售的乙醛消毒液进行使用。
2. 次氯酸钠消毒液:次氯酸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消毒领域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次氯酸根离子可以有效杀灭多种微生物。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稀释含次氯酸钠的漂白粉来制备次氯酸钠消毒液,稀释比例应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
3. 过氧化氢消毒液:过氧化氢消毒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它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并且无残留物,不会污染环境。
过氧化氢消毒液在室温下稳定性较好,更适用于大面积清洁和消毒。
二、消毒剂的用途1. 空气消毒:通过喷洒或蒸发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净化空气,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地面消毒:对于幼儿园地面的清洁和消毒,可以选择使用可以直接接触地面的消毒液,如稀释过氧化氢消毒液,切实保障地面的卫生。
3. 器材消毒:物品和器材是细菌滋生的重要场所,对这些器材进行消毒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将器材浸泡在消毒液中,或者使用喷洒的方式进行消毒。
4. 手部消毒:手是细菌最容易滋生的地方,保持幼儿园师生的手部清洁尤为重要。
可以选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毒。
三、消毒剂的使用方法1. 使用前准备:在使用任何消毒剂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可以阅读产品标签上的说明,或者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2. 稀释消毒剂:对于浓度较高的消毒剂,通常需要适当稀释后再使用。
稀释比例可以根据具体消毒要求和产品说明进行调整。
3. 喷洒或湿拖地面:将稀释后的消毒剂倒入喷洒瓶中,均匀喷洒在需要消毒的地面上,或者使用湿拖把蘸取消毒剂进行拖地消毒。
消毒剂 分类

消毒剂分类
消毒剂分为三个种类分别是家用消毒剂,工业级消毒剂和食品级消毒剂。
家用消毒剂:浓度一般较低,家用消毒剂的一般化学成分为次氯酸钠(84消毒剂),季铵盐(94消毒剂),间氯氧苯甲酚(滴露消毒剂)等。
此类消毒剂一般在超市都可以直接进行购买,可以进行家庭内部消毒,也可以在公共场合消毒。
工业级消毒剂:类型很多,常见的有二氧化氯消毒剂,季铵盐消毒剂,含氯消毒剂(二氯氰尿酸,氰尿酸),过氧乙酸消毒剂。
此类消毒剂可以进行医用消毒,以及生物消毒,如制水厂的消毒步骤可用工业消毒剂。
食品级消毒剂:一般应为食品加工业定制二氧化氯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剂,次氯酸钠消毒剂。
由于此类消毒金应用于食品方面所以要求较高,再投入使用之前必须要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同意才可进行使用。
常用消毒剂分类及消毒方法

过氧化物类
环氧已烷 过氧乙酸 过氧化氢 二氧化氯
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为杂环类消毒剂 特点:沸点10.8℃、密度1.52 、嗅阈值760~1064 mg/L 易燃易爆最低燃烧浓度为3%
适用范围:对医疗器械和用品、书籍、文 件、皮毛、棉、 化纤和塑料制品、木制品、陶瓷与金属制品等一般方法不
宜灭菌的物品
邻苯二甲醛 (OPA) 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发、我国已经 研发出性能优异的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实验室研究可达 到灭菌要求。目前美国FDA只推荐将邻苯二甲醛用于内 窥镜消毒,我国卫生部已经批准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 特点: *杀灭微生物速度快效果好、对耐戊二醛与过氧乙酸的 分枝杆菌杀灭效果良 *一元包装不需要活化剂使用方便 *杀灭微生物作用和稳定性受pH值影响 *对人毒性低、无刺激性气味、对物品无损坏作用适宜 多种材料
O
Cl
=
C O=C N
● ●
N N-Cl C
+ 6H2O
●
A
● ●
3HOCl + 3NH3↑ + 3CO2↑
● ● ● ● ●
氯 胺 类 有 机 氯
有 机 氯 含 量 90%
-
=
O
90 30 化 学 性 质 稳 定 小 时 完 全 溶 解 小 时 完 全 分 解
Cl
高 效 广 谱 消 毒
● ● ● ●
CCl4 (四氯化碳) CH4 (-CH3) + HClO 大剂量可引起肝小叶中心坏死
CHCl3(氯仿)
CH2Cl-CH2Cl (二氯乙烷) 引起肾脏损害 CH2=CH2 (-CH2-CH3) +HClO CH2Cl-CHCl2 (三氯乙烷) RR’- NH + HOCl RR’- NCl(氯胺类) 引起神经毒性 引起肾脏损害
家用消毒剂产品分类

家用消毒剂产品分类一、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家用消毒剂,主要包括漂白粉、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等。
这类消毒剂通过释放氯气起到消毒作用,对于多种病毒和细菌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含氯消毒剂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并注意通风。
二、乙醇消毒剂乙醇是一种常用的家用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对多种病毒和细菌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乙醇消毒剂在使用时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对于物品表面的消毒非常方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乙醇具有易燃性,使用时应远离火源。
三、过氧化物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是一种强氧化剂,通过释放氧自由基起到杀菌作用。
这类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快速有效等特点,常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氧化物消毒剂具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
四、季铵盐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起到杀菌作用。
这类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无色无味、无刺激等特点,常用于物体表面和手的消毒。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季铵盐类消毒剂对于某些病毒的杀灭效果较弱。
五、洗必泰消毒剂洗必泰是一种有机氯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对多种病毒和细菌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洗必泰消毒剂在使用时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对于物体表面的消毒非常方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洗必泰对于皮肤的刺激较强,使用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六、碘类消毒剂碘类消毒剂是一种常用的家用消毒剂,主要包括碘伏和碘酒等。
这类消毒剂通过释放碘离子起到杀菌作用,对于多种病毒和细菌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碘类消毒剂具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
七、含溴消毒剂含溴消毒剂是一种广谱杀菌的家用消毒剂,具有高效、广谱、快速等特点。
这类消毒剂对于多种病毒和细菌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常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含溴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刺激性,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
八、过氧乙酸消毒剂过氧乙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对于多种病毒和细菌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常用消毒剂分类及消毒方法

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各种微生物 杀灭除细菌芽胞在外的各种微生物 杀灭抵抗力比较弱的微生物
1
灭菌
2
高水平消毒
3
中水平消毒
4
低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微生物
依据对微生物杀灭能力分为
消毒剂消毒功效水平等级
季铵盐: 苯扎氯铵 苯扎溴铵 吡啶溴铵 双胍类: 氯己啶 阿立西定 酸或碱类: 乳酸.醋酸.碳酸钠 酚类: 石炭酸(苯酚) 煤酚皂(甲酚) 卤化酚(六氯酚) 氯羟二苯醚
甲醛水溶液
1
2
戊二醛1908年合成、1962年Pepper定灭菌剂、我国1977年合成、80年代用于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
戊二醛
灭菌效果可靠对金属腐蚀性低对其他物品损坏作用小适宜于多种材料 挥发的气体刺激呼吸道、有异味、对分支杆菌较差、对血液和组织有固定作用、过敏和炎症反应较常见
特点:
消毒或灭菌处理后的器械或用品不得用生理盐水等含盐的水冲洗、以免产生腐蚀现象
胍类消毒剂特点
胍类消毒剂杀菌机理 由于聚六甲基双胍分子的胍基聚合构成正电性、易被带负电的细菌或病毒吸附、紧紧缠绕于为微生物体、从而抑制细菌或病毒的分裂功能、使其丧失繁殖能力、加之聚合物形成的薄膜可堵塞细菌或病毒的呼吸通道使其迅速窒息死亡。 优点: *抑制细菌生长的浓度低 *杀菌广谱: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致病菌和人体皮 肤表面多数细菌 *对病毒也有较好的灭活作用 *可抑制或杀灭粘泥菌和藻类
01
二溴海因
二溴海因(二溴二甲基乙内酰脲)是甲基海因卤化后的衍生物、属于一种较新型的卤素类消毒剂杀菌因子是次溴酸。可杀灭各种微生物 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真菌和病毒、属高效消毒剂。
02
特点:
气味较小、性质稳定、释放出溴后、剩余产物很快被光、氧和微生物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不污染环境。
消毒剂分类

1、消毒剂分类根据国家卫生部编写的消毒技术规范、消毒剂的杀菌水平将消毒剂分为如下3类:1.1 高效消毒剂 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消毒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漂白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三氯异氰尿酸等。
1.2 中效消毒剂 可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以及多数病毒、真菌,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的消毒剂。
如含碘消毒剂(碘伏、碘酊)、醇类、酚类消毒剂等。
1.3 低效消毒剂 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剂.如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 (洗泌泰)等双胍类消毒剂等。
预防消毒时,根据消毒对象和消毒任务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若有疫病发生,最好选用高效消毒剂进行扑灭,或选用已经权威机构检验鉴定杀灭效果确切的消毒剂进行扑灭。
2、常用消毒剂介绍2.1 卤素类消毒剂 卤素类消毒剂包括:(1)含氯消毒剂;(2)含碘消毒剂;(3)含溴消毒剂。
其杀菌原理是通过氧化、卤代反应破坏细胞壁、细胞膜,使细胞质漏出,细胞核也被破坏。
也可以解释为其细胞结构、蛋白质、酶系统被氧化、卤代、分解、破坏。
2.1.1 合氯消毒剂 包括:(1)无机类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漂白粉、漂粉精等);(2)有机类含氯消毒剂(——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氯海因);(3)——氧化氯消毒剂。
无机类含氯消毒剂主要成分是NaOCI或Ca(OCl):。
其中还含有NaOH或Ca(OH),,其水溶液是碱性。
氯是以次氯酸根存在。
次氯酸根带负电,病菌小粒也带负电,电性相斥,次氯酸根不易接近病菌进行杀灭。
次氯酸是不带电荷的中性小分子,就很容易接近病菌,进行杀菌。
试验也证实次氯酸的杀菌效力比次氯酸根强几十倍。
有机含氯消毒剂属于氯胺结构类,在水溶液中逐渐水解生成次氯酸,其水溶液显酸性。
其消毒杀菌力强于无机氯消毒剂,在水处理中使用,药效持久,对保证余氯的含量有利。
该类消毒剂只要按规定保存,相当稳定,其有效期长。
消毒剂常见的几种分类

消毒剂常见的几种分类常用的消毒剂按成分分类主要有9种: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按消毒效果分类有3种: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当今社会提倡无毒环保,环凯推出了高效环保消毒剂。
下面对几种常见消毒剂进行介绍。
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
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
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
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氯化磷酸三钠)、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铵T等)。
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具有强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
这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等。
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
二氧化氯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和穿透能力,放出原子氧将细胞内的含巯基的酶氧化起到杀菌作用。
国外大量的实验研究显示,二氧化氯是安全、无毒的消毒剂,无“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同时在消毒过程中也不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生成可产生“三致作用”的有机氯化物或其它有毒类物质。
但由于二氧化氯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应避免在高浓度时(>500ppm)使用。
当使用浓度低于500ppm时,其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100ppm 以下时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的影响,包括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
对皮肤亦无任何的致敏作用。
事实上,二氧化氯的常规使用浓度要远远低于500ppm,一般仅在几十ppm左右。
因此,二氧化氯也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
常用消毒剂知识培训

常用消毒剂知识培训一、消毒剂的介绍消毒剂是一类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去除或杀灭不洁净物等的具有杀菌作用的化学品。
消毒剂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餐饮、食品生产、日化等领域,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消毒剂作为一种特殊的化学品,使用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规定使用,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或环境污染。
二、常见消毒剂类型1. 酒精类酒精类消毒剂主要包括乙醇和异丙醇。
它们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用于消毒的同时还具有除臭、溶解油脂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家庭清洁等领域。
2. 氯类氯类消毒剂以次氯酸钠和漂白粉为代表,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杀菌作用,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饮用水消毒等领域。
3. 过氧化物过氧化氢是一种常见的过氧化物消毒剂,具有杀菌作用同时又能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不会留下有毒残留物。
常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等领域。
4. 醋酸类醋酸类消毒剂以醋酸、乙酸为代表,具有较好的除菌功能,而且对环境影响较小,是一种较为环保的消毒剂。
5. 醛类醛类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但使用过程中需注意防护,以免对人体造成损害。
三、消毒剂的正确使用1. 选用适合的消毒剂在选择消毒剂时,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杀菌对象来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不同消毒剂对不同病菌有不同的杀菌效果,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在使用消毒剂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步骤进行,避免因误用或不当操作造成伤害。
3. 保证消毒剂的浓度和时间消毒剂的杀菌效果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在使用时需严格控制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保证消毒效果。
4. 注意消毒剂的稀释和保存对于需要稀释的消毒剂,一定要按照要求进行稀释,避免稀释不当影响消毒效果。
同时,消毒剂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存,避免受潮、暴晒等影响。
5. 避免混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不同种类的消毒剂在使用时不宜混用,以免产生有害气体或产生化学反应,造成意外。
四、消毒剂的安全操作1. 防护措施在使用消毒剂时,应做好相应的个人防护工作,例如戴手套、口罩等,避免接触消毒剂对皮肤、呼吸道造成刺激或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剂常见的几种分类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消毒剂常见的几种分类
常用的消毒剂按成分分类主要有9种: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按消毒效果分类有3种: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当今社会提倡无毒环保,环凯推出了高效环保消毒剂。
下面对几种常见消毒剂进行介绍。
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
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
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
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次氯
酸钙、氯化磷酸三钠)、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铵T等)。
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具有强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
这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等。
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
二氧化氯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和穿透能力,放出原子氧将细胞内的含巯基的酶氧化起到杀菌作用。
国外大量的实验研究显示,二氧化氯是安全、无毒的消毒剂,无“三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同时在消毒过程中也不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生成可产生“三
致作用”的有机氯化物或其它有毒类物质。
但由于二氧化氯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应避免在高浓度时(>500ppm)使用。
当使用浓度低于500ppm时,其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
100ppm以下时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的影响,包括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
对皮肤亦无任何的致敏作用。
事实上,二氧化氯的常规使用浓度要远远低于500ppm,一般仅在几十ppm左右。
因此,二氧化氯也被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
醛类消毒剂
包括甲醛和戊二醛等。
此类消毒原理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
甲醛和戊二醛均可杀灭各种微生物,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般仅用于医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酚类消毒剂
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又名来苏尔,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酚。
卤化苯酚可增强苯酚的杀菌作用,例如三氯强基二苯醚作为防腐剂已广泛用于临床消毒、防腐。
醇类消毒剂
最常用的是乙醇和异丙醇,它可凝固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属于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醇类杀微生物作用亦可受有机物影响,而且由于易挥发,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以保证其作用时间。
醇类常作为某些消毒剂的溶剂,而且有增效作用,常用浓度为75%。
据国外报道:80%乙醇对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复合醇,这些产品多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含碘消毒剂
包括碘酊和碘伏,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可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医院常用于外科洗手消毒。
环氧乙烷
又名氧化乙烯,属于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微生物。
由于它的穿透力强,常将其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包装后进行消毒或灭菌,而且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可用于精密仪器、贵重物品的消毒,尤其对纸张色彩无影响,常将其用于书籍、文字档案材料的消毒。
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它们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也可用于手消毒,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其杀菌效果作为皮肤消毒剂。
由于这类化合物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常将它们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其杀菌效果和杀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