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概论-中医儿科疾病-感冒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感冒ppt课件完整版

感冒在中医体系中地位
感冒在中医体系中的重要性
感冒是中医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中医辨 证施治的重要实践场所。
感冒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感冒可单独发病,也可引起其他多种疾病,如咳 嗽、哮喘、肺炎等。
现代医学对感冒分类与诊断
现代医学对感冒的分类
现代医学将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其中普通感冒又可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
中医感冒ppt课件完 整版
目录
• 感冒概述与中医认识 • 感冒病因病机分析 • 临床表现与辨证施治原则 • 中药治疗策略与方法探讨 • 现代医学视角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感冒概述与中医认识
感冒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
感冒定义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 咳嗽、发热等症状。
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弱, 卫外不固,易感受外邪而 发病。
年龄与性别
老年、儿童、妇女等特定 人群因生理特点不同而易 感外邪引发感冒。
03
临床表现与辨证施治原则
风寒感冒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 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 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辨证要点
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 流清涕、苔薄白等为主症,结合季 节、气候及患者体质等因素进行辨 证。
辨证要点
以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等为主症,结合季节、 气候及患者体质等因素进行辨证。
虚人感冒特点和处理方法
特点
素体虚弱、易反复感冒、感冒后缠绵难愈,或反复发热、或恶风怕冷、或鼻塞流涕、 或头痛身痛、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处理方法
中医内科学——感冒20728PPT课件

.
【辨证思维程序】
• 第三步:尚须做哪些相关检查。 患者年 近六旬,嗜咽及肥厚食物,平素偶有腹胀, 近日发热较高,应进行相关检查。 1.做 血常规、肺部X线检查,了解病变情况。 必要时做病毒分离、荧光抗体检查、血培 养等以了解感染病毒、细菌情况。 2.病 情缓解后,可进行纤维胃镜及幽门螺杆菌 检查,排除胃部病变。 3.通过细致的体 格检查,及相关心、肺、血液等检查,排 除其他病变。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肢体酸楚等。
2.病史:冬、春季节多见,伤风受凉史,或时行感
冒的流行。
3. 病程: 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 4. 辅助检查:
(1)病毒感染:WBC↓ 淋巴细胞↑ (2)细菌感染:WBC↑
.
四、鉴别诊断
1.感冒与鼻渊
共有症状:鼻塞、流涕,头痛。
区别:
感冒
鼻渊
腥臭浊涕 伴随症状
☆兼气虚:自汗易感冒者,玉屏风散加减以益气固表,
以防感冒,有良好效果。
☆兼阳虚:寒甚无汗:麻黄附子细辛汤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
六、预防与调护
1.防止感受外邪:
★注意锻炼,增强体质,以御外邪。 感冒的预防关键在于增强体质。
.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2.风热证
(1)症状 主症:身热,微恶风,汗泄不畅,头昏胀痛,目胀面赤。 兼症:咳痰粘黄,咽痛口干,鼻流浊涕。 舌脉: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审证要点:发热重,恶寒轻,口渴或咽痛,苔薄黄,脉
浮数。
.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2.风热证
(2)基本病机:风热袭表,肺失清肃。 (3)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4)代表方:银翘散加减。
中医内科学 感冒
【辨证思维程序】
• 第三步:尚须做哪些相关检查。 患者年 近六旬,嗜咽及肥厚食物,平素偶有腹胀, 近日发热较高,应进行相关检查。 1.做 血常规、肺部X线检查,了解病变情况。 必要时做病毒分离、荧光抗体检查、血培 养等以了解感染病毒、细菌情况。 2.病 情缓解后,可进行纤维胃镜及幽门螺杆菌 检查,排除胃部病变。 3.通过细致的体 格检查,及相关心、肺、血液等检查,排 除其他病变。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肢体酸楚等。
2.病史:冬、春季节多见,伤风受凉史,或时行感
冒的流行。
3. 病程: 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 4. 辅助检查:
(1)病毒感染:WBC↓ 淋巴细胞↑ (2)细菌感染:WBC↑
.
四、鉴别诊断
1.感冒与鼻渊
共有症状:鼻塞、流涕,头痛。
区别:
感冒
鼻渊
腥臭浊涕 伴随症状
☆兼气虚:自汗易感冒者,玉屏风散加减以益气固表,
以防感冒,有良好效果。
☆兼阳虚:寒甚无汗:麻黄附子细辛汤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
六、预防与调护
1.防止感受外邪:
★注意锻炼,增强体质,以御外邪。 感冒的预防关键在于增强体质。
.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2.风热证
(1)症状 主症:身热,微恶风,汗泄不畅,头昏胀痛,目胀面赤。 兼症:咳痰粘黄,咽痛口干,鼻流浊涕。 舌脉: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审证要点:发热重,恶寒轻,口渴或咽痛,苔薄黄,脉
浮数。
.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2.风热证
(2)基本病机:风热袭表,肺失清肃。 (3)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4)代表方:银翘散加减。
中医内科学 感冒
小儿感冒的中医诊疗 ppt课件

13
• 四、治疗 • (一)治疗原则 • 感冒治疗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则。
原则上应区分主证和兼证辩证论治。 治疗主证时根据不同的证型相应治 以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化湿 及清热解毒。治疗兼证时应在解表 的基础上,分别佐以化痰、消导、 镇惊之法,其中兼有寒痰者宜宣肺 化痰,兼有热痰者宜清肺化痰。
PPT课件 14
舌苔厚腻,脉浮滑或滑数。 • 2、夹滞证 • 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气 秽臭,恶心呕吐,吐物酸腐,大便酸 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舌苔 垢腻,脉滑。
PPT课件 12
• 3、夹惊证 • 感冒兼见惊惕,惊叫,烦躁不宁,甚
至骤然两目凝视,肢体抽搐,口唇发 绀,舌质红,脉浮弦或弦数。
PPT课件
PPT课件 6
• 4、辅助检查:病毒感染时白细胞
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时白细 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咽拭 或鼻咽部分泌物病毒分离可明确病 因。
PPT课件
7
• 三、辩证 • (一)主证 • 1、风寒感冒证: • 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
喷嚏,咳嗽,痰稀白易咯,面色白, 头身痛,口不渴,咽无红肿疼痛,舌 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 同时,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过
汗则耗伤津液,甚则损伤心阳,不 利病愈,反致病深转重,故在解表 时发汗不宜太过。如为体虚感冒者 可用扶正解表法治疗。本病除内服 汤药外,还常用中成药治疗,也可 配合使用外治疗法。
PPT课件 15
• (二)分证论治 • 1、主证 • 1、1风寒感冒证 • 治法:辛温解表。 • 主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 常用药:荆芥、防风、羌活、苏叶、
PPT课件 2
• 二、诊断 • (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
中医临床概论-中医儿科疾病-感冒

操作技巧介绍
针灸治疗儿童感冒时,需选择适当的穴位,如大椎、风池、合谷等,采用轻柔 的手法,避免过度刺激。同时,要注意针灸前后的消毒工作,防止感染。
推拿按摩手法演示和效果评估
推拿按摩手法演示
推拿按摩通过特定的手法作用于儿童的体表,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 脏腑功能的目的。常用的手法包括推、拿、按、摩、揉、捏等。
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通过刮拭儿童的皮肤和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排毒驱邪的目的。刮 痧疗法在治疗儿童感冒时,可以辅助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
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通过调整儿童的饮食结构,以达到辅助治疗感冒的目的。在感冒期间,应给予儿 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同时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补充维生 素和矿物质。
儿童感冒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儿童感冒以发热、恶寒、鼻塞、 流涕、咳嗽、咽痛等为主要症状 ,部分患儿可伴有头痛、身痛、 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诊断要点
根据患儿的病史、症状、体征及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等,可进 行综合判断。同时,需注意与流 感、肺炎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和具体方法探讨
04 中药方剂选用及配伍禁忌
常用中药方剂介绍及功效分析
荆防败毒散
具有疏风解表、败毒消肿、祛痰 止咳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胸闷 咳嗽、痰多色白等。
银翘散
具有清热解毒、辛凉透表的功效, 主治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口 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
小柴胡汤
具有和解少阳、疏肝和胃、解表散 热的功效,主治少阳病证,症见往 来寒热、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 烦喜呕、口苦咽干等。
中医临床概论-中医儿科疾病-感冒
contents
针灸治疗儿童感冒时,需选择适当的穴位,如大椎、风池、合谷等,采用轻柔 的手法,避免过度刺激。同时,要注意针灸前后的消毒工作,防止感染。
推拿按摩手法演示和效果评估
推拿按摩手法演示
推拿按摩通过特定的手法作用于儿童的体表,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 脏腑功能的目的。常用的手法包括推、拿、按、摩、揉、捏等。
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通过刮拭儿童的皮肤和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排毒驱邪的目的。刮 痧疗法在治疗儿童感冒时,可以辅助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
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通过调整儿童的饮食结构,以达到辅助治疗感冒的目的。在感冒期间,应给予儿 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同时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补充维生 素和矿物质。
儿童感冒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儿童感冒以发热、恶寒、鼻塞、 流涕、咳嗽、咽痛等为主要症状 ,部分患儿可伴有头痛、身痛、 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诊断要点
根据患儿的病史、症状、体征及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等,可进 行综合判断。同时,需注意与流 感、肺炎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和具体方法探讨
04 中药方剂选用及配伍禁忌
常用中药方剂介绍及功效分析
荆防败毒散
具有疏风解表、败毒消肿、祛痰 止咳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胸闷 咳嗽、痰多色白等。
银翘散
具有清热解毒、辛凉透表的功效, 主治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口 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
小柴胡汤
具有和解少阳、疏肝和胃、解表散 热的功效,主治少阳病证,症见往 来寒热、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 烦喜呕、口苦咽干等。
中医临床概论-中医儿科疾病-感冒
contents
中医感冒完整ppt课件

风热证 感风热之邪
相同点
恶寒 发热 鼻塞 流涕
主症
不同点
恶寒重,发热轻, 无汗,鼻流清涕, 口不渴,舌苔薄白, 脉浮紧
发热重,恶寒轻, 有汗,鼻流浊涕, 口渴,舌苔薄黄, 脉浮数
完整版ppt课件
10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病因
发病季节 流行情况 症状
传变情况
普通 感冒
风邪为主
冬春季多发 常呈散发 发热不高或不 病情较轻,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 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8片,一日2-3次。
完整版ppt课件
22
银黄颗粒
成分: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
功能主治:清热疏风,利咽解毒。用于外感风 热,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干、咽痛、喉核肿大、 口渴、发热。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 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诸症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3次, 小儿酌减。
禁忌症: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完整版ppt课件
28
板蓝根颗粒
成分:板蓝根。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 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见 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克,一日3~ 4次。
完整版ppt课件
兼证: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痰黏或黄, 面赤,口干欲饮.
舌脉: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2、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3、治 法:辛凉解表。
4、代 表 方:银翘散或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桔梗汤加减。
完整版ppt课件
18
中成药
柴胡滴丸
成分:柴胡皂苷及挥发油。 功能主治:解表退热。用于外感发热,症见身 热面赤、头痛身楚、口干而渴。 用法用量:含服。每次1袋,一日3次。
相同点
恶寒 发热 鼻塞 流涕
主症
不同点
恶寒重,发热轻, 无汗,鼻流清涕, 口不渴,舌苔薄白, 脉浮紧
发热重,恶寒轻, 有汗,鼻流浊涕, 口渴,舌苔薄黄, 脉浮数
完整版ppt课件
10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病因
发病季节 流行情况 症状
传变情况
普通 感冒
风邪为主
冬春季多发 常呈散发 发热不高或不 病情较轻,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 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8片,一日2-3次。
完整版ppt课件
22
银黄颗粒
成分: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
功能主治:清热疏风,利咽解毒。用于外感风 热,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干、咽痛、喉核肿大、 口渴、发热。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 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诸症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3次, 小儿酌减。
禁忌症: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完整版ppt课件
28
板蓝根颗粒
成分:板蓝根。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 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见 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克,一日3~ 4次。
完整版ppt课件
兼证: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痰黏或黄, 面赤,口干欲饮.
舌脉: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2、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3、治 法:辛凉解表。
4、代 表 方:银翘散或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桔梗汤加减。
完整版ppt课件
18
中成药
柴胡滴丸
成分:柴胡皂苷及挥发油。 功能主治:解表退热。用于外感发热,症见身 热面赤、头痛身楚、口干而渴。 用法用量:含服。每次1袋,一日3次。
感冒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感冒的分类
❖ 风寒感冒的治疗:应祛风散寒解表,代表方 是荆防败毒散。
❖ 荆防败毒散由荆芥、防风、柴胡、川芎、枳 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前胡、甘草 组成。
❖ 中成药有可选用风寒感冒冲剂、荆防冲剂、 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伤风感冒冲剂、 杏苏感冒冲剂、荆防败毒丸等。
感冒的分类
❖ 风热感冒患者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头 胀痛,咽喉红肿、肿痛(或胀痛),汗出不畅, 鼻流黏涕或黄涕,咳嗽,痰黄稠,口干,舌 苔薄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 中药热奄包疗法:中药热奄包疗法是将加热 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 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通过奄包的热 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 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 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 拔罐疗法:拔罐是以各种罐为工具,利用燃 烧、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罐内 负压,使其吸附于人体一定部位,达到扶正 祛邪、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散 寒除湿、行气活血等作用,是治疗疾病的一 种物理性的外治疗法。
❖ 阴虚感冒的治疗:应滋阴解表、疏风宣肺 , 代表方是加减葳蕤汤。
❖ 加减葳蕤汤由玉竹、葱白、豆豉、桔梗、薄 荷、白薇、甘草、大枣组成,心烦口渴甚者, 可加黄连、竹叶、天花粉。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
❖ 常见的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有板兰根、大 青叶、薄荷、菊花、银花、连翘、丹皮、栀 子、紫草、秦皮、胖大海、蚤休、贯众等。
中医常见适宜技术
❖ 中医的适宜技术有针灸、温针、艾灸、刮痧、 拔火罐、中药热奄包、放血、推拿、挑治等 治疗。
❖ 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 一种针刺方法。祖国医学重视人的整体调整,认为 “邪气所凑,其气必虚”,局部病变反映了整体运 行中的薄弱环节。腹针疗法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 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 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具有调补脏腑气血、强壮机体、疏通 经络、行气血、健脾、化湿、祛痰、清热解毒等作 用
中医内科学——感冒ppt课件

受触冒外界风邪而发病。
• (二)临床特征: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 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 (三)发病季节:一般感冒四时皆有,尤以冬春两 季为多。
• (四)称谓较多:伤风,冒风,冒寒;重伤风, 小伤寒,时行感冒。
• 伤风——感冒中症情较轻,多为感受当令之气者, 或称冒风。其中因感寒所致者又叫冒寒。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者多相染易”。 并指出“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 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 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 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 明确说明时行感冒有较强的传染性。
• (四)宋元以后,医家提出了“感冒”病名,确立了 治疗大法,对虚体感冒补充了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
• 时行感冒——感受时行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 并可引起广泛流行。
• (五)病症特点:*病邪少有传变,*时行感冒或老 幼病弱,或原有某些肺系慢性疾患,病邪由表入里, 可引起某些合并症或继发病。
• 二、沿革:
• (一)《内经》中即已有类似感冒的病因、症状及治 疗原则的记载。
• 《素问·太阴阳明》篇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肺系的常见病证有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 痈、肺痨、肺胀、肺痿等。
另外,肺系的病变可涉及到心脾、肝肾、膀胱、 大肠等。所以在临证时应详加辨别给予相应的处理。
• 治疗要点:
• 1.直接治肺法,此是肺系病证通治法。根据肺系
的生理病理特点和肺的证候表现,常用的有宣肺、肃
肺、清肺、泻肺、温肺、润肺、补肺、敛肺八法。八
• 《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 头痛,身重恶寒。”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 (二)临床特征: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 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 (三)发病季节:一般感冒四时皆有,尤以冬春两 季为多。
• (四)称谓较多:伤风,冒风,冒寒;重伤风, 小伤寒,时行感冒。
• 伤风——感冒中症情较轻,多为感受当令之气者, 或称冒风。其中因感寒所致者又叫冒寒。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者多相染易”。 并指出“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 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 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 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 明确说明时行感冒有较强的传染性。
• (四)宋元以后,医家提出了“感冒”病名,确立了 治疗大法,对虚体感冒补充了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
• 时行感冒——感受时行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 并可引起广泛流行。
• (五)病症特点:*病邪少有传变,*时行感冒或老 幼病弱,或原有某些肺系慢性疾患,病邪由表入里, 可引起某些合并症或继发病。
• 二、沿革:
• (一)《内经》中即已有类似感冒的病因、症状及治 疗原则的记载。
• 《素问·太阴阳明》篇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肺系的常见病证有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 痈、肺痨、肺胀、肺痿等。
另外,肺系的病变可涉及到心脾、肝肾、膀胱、 大肠等。所以在临证时应详加辨别给予相应的处理。
• 治疗要点:
• 1.直接治肺法,此是肺系病证通治法。根据肺系
的生理病理特点和肺的证候表现,常用的有宣肺、肃
肺、清肺、泻肺、温肺、润肺、补肺、敛肺八法。八
• 《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 头痛,身重恶寒。”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中医儿科_感冒 PPT课件

南阳理工学院 中医儿科学·第四章·肺系疾病
感冒
张炜
南阳市中医院、南阳市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 南阳理工学院 教授 主任中医师
【目的要求】
1.了解感冒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熟悉感冒主证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 3.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常见兼夹证的产生机理与 辨证治疗。
2012-03-04
2
目录
15
④感受时邪
外感时疫之邪,犯于肺胃二经。 疫邪性烈,易于传变,故起病急骤;
2012-03-04
邪犯肺卫,郁于肌表,则初起发热、恶寒、肌肉酸 痛; 疫火上熏,则目赤咽红; 邪毒犯胃,胃气上逆,则见恶心、呕吐等症。
16
⑤兼夹之理
夹痰---- Ⅰ.素有痰湿。Ⅱ.小儿肺脏娇嫩,感邪之后, → 失于宣肃,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内生痰液, →痰 壅气道→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感冒夹痰。 夹滞---- Ⅰ.素有积滞。Ⅱ.小儿脾常不足,感邪之后,脾 运失司,稍有饮食不节→乳食停积,阻滞中焦, →脘腹 胀满、不思乳食,或伴呕吐、泄泻----感冒夹滞。 夹惊---- Ⅰ.肝胆素有积热。Ⅱ. 素有肝肾阴虚。 Ⅲ. 惊吓 在先。 Ⅳ.小儿神气怯弱,肝气未盛,感邪之后→热扰心 肝,引动肝风, →心神不安,睡卧不宁,惊惕抽风----感 冒夹惊。
一、病名解析 二、临床特征 三、小儿感冒特点 四、预后 五、【病因病理】 六、【临床诊断】 七、辨证要点 八、治疗原则 九、证治分类 十、中成药 十一【预防护理】
3
2012-03-04
一、病名解析
“感冒”是中医病名,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代 《丹溪心法》作为病名出现。清《类证治裁》出现 “时行感冒”。宋《小儿药证直诀 .风论篇》首先提出 “伤风”之名。《幼科释谜 · 感冒》 : “感者触也,冒其 罩乎。触则必犯,犯则内趋;罩则必蒙,蒙则里瘀。” 又称伤风(普通感冒)。 古典医籍: “伤寒” “中风” “温热” “风温” “湿 温” “秋燥” 西医学:“急性鼻炎”、“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
感冒
张炜
南阳市中医院、南阳市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 南阳理工学院 教授 主任中医师
【目的要求】
1.了解感冒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熟悉感冒主证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 3.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常见兼夹证的产生机理与 辨证治疗。
2012-03-04
2
目录
15
④感受时邪
外感时疫之邪,犯于肺胃二经。 疫邪性烈,易于传变,故起病急骤;
2012-03-04
邪犯肺卫,郁于肌表,则初起发热、恶寒、肌肉酸 痛; 疫火上熏,则目赤咽红; 邪毒犯胃,胃气上逆,则见恶心、呕吐等症。
16
⑤兼夹之理
夹痰---- Ⅰ.素有痰湿。Ⅱ.小儿肺脏娇嫩,感邪之后, → 失于宣肃,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内生痰液, →痰 壅气道→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感冒夹痰。 夹滞---- Ⅰ.素有积滞。Ⅱ.小儿脾常不足,感邪之后,脾 运失司,稍有饮食不节→乳食停积,阻滞中焦, →脘腹 胀满、不思乳食,或伴呕吐、泄泻----感冒夹滞。 夹惊---- Ⅰ.肝胆素有积热。Ⅱ. 素有肝肾阴虚。 Ⅲ. 惊吓 在先。 Ⅳ.小儿神气怯弱,肝气未盛,感邪之后→热扰心 肝,引动肝风, →心神不安,睡卧不宁,惊惕抽风----感 冒夹惊。
一、病名解析 二、临床特征 三、小儿感冒特点 四、预后 五、【病因病理】 六、【临床诊断】 七、辨证要点 八、治疗原则 九、证治分类 十、中成药 十一【预防护理】
3
2012-03-04
一、病名解析
“感冒”是中医病名,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代 《丹溪心法》作为病名出现。清《类证治裁》出现 “时行感冒”。宋《小儿药证直诀 .风论篇》首先提出 “伤风”之名。《幼科释谜 · 感冒》 : “感者触也,冒其 罩乎。触则必犯,犯则内趋;罩则必蒙,蒙则里瘀。” 又称伤风(普通感冒)。 古典医籍: “伤寒” “中风” “温热” “风温” “湿 温” “秋燥” 西医学:“急性鼻炎”、“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法:清暑解表 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20
.
中医儿科学—L—O感G冒O
21
.
中医临床概论-中医儿科L疾OG病O
各论:
感冒
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胡任飞
2009年12月
1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目的要求:
了解:小儿感冒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分型
熟悉:小儿感冒主证、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
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常见兼夹证的产
生机理与辨证治疗
2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治法:辛凉解表,解热定惊
代表方药:银翘散加菊花、钩藤、石决明、蝉蜕等。
18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病例分析
(二)
刘某某,男,6岁,“六一节”到公 园游玩后,回家当晚又贪凉席地而睡,半 夜出现呕吐,伴发热,头痛,身困,流涕, 咳嗽,打喷嚏,纳呆,大便溏。查体: T39.6℃,见咽红,舌红,苔薄腻,脉滑 数。
▪ (四)虚证感冒
▪ 证候:反复发作,倦怠乏力,面色欠华, 自汗,恶风怕冷,鼻塞流涕,咳嗽,纳 食不香,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 治法: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
虚汗多——加龙骨、糯稻根
▪
气虚明显——加党参、茯苓
▪
食欲不振者—11 —加炒谷麦芽等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 (一)夹痰
荆芥、防风,连翘、薄荷、石膏。
9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 (三)暑邪感冒
▪ 证候:发热无汗,身热不扬,头痛,身 重困倦,食欲不振,舌红,苔腻,脉数。
▪ 治法:清暑解表
▪ 方药:新加香薷饮
▪
热重于湿——黄连、黄芩、石膏、滑石
▪
湿重于热——荷梗、荷叶、藿香、佩兰
▪
吐泻——藿香、竹茹、法夏
10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写出诊断、辨证分型、证候分 析、治法、代表方药。
17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参考处理:
诊断:感冒
证型:风热挟惊
证候分析:患儿外感风热,犯于肺卫。风热袭表,肺卫不 利,则发热无汗;肺气失宣,故鼻塞流涕,咳嗽;风热 乘咽,咽红肿痛;热灼阴津,口干欲饮;舌质红,苔 薄黄,脉浮数,为风热表证之证;烦躁啼叫不安,偶见 惊惕,是热扰肝经之象。
脉浮紧
▪ 治法:辛温解表
▪ 方药:荆防败毒散合葱豉汤
▪
头痛—葛根、白芷
▪
呕吐—法夏、紫苏
▪
咳嗽痰多—白前、法夏
▪
外寒里热—黄芩、石膏
8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 (二)风热感冒 ▪ 证候:发热重,流黄涕,痰粘稠,咽红,舌质
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 治法:辛凉解表 ▪ 方药:银翘散或桑菊饮 ▪ 里热重—石膏、知母、黄芩 ▪ 鼻衄—鲜茅根、鲜芦根、仙鹤草 ▪ 寒热挟杂—表里双解,寒热并用:
▪ 证候:咳嗽加剧,痰多,喉间痰鸣。
▪ 治法:化痰止咳
▪ 方药:属热——佐用黛蛤散加黄芩、桑
白皮等清肺热痰;
▪
属寒——佐用二陈汤温化寒痰。12.ຫໍສະໝຸດ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二)夹滞 证候: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苔厚腻。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佐用保和丸。
神曲、焦山楂、麦芽、莱菔子等。 若发热不重挟食滞便溏者,可用藿香正气
寒包火 ≠风寒+风热
15
风热感冒
发热重,流 黄涕,痰粘 稠,咽红, 舌质红,苔 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预防与调护
1
增强体质, 流行期间少 去公共场所
2
多饮开 水,给 予易消 化食物
3
保持病室空 气流通,保 暖
16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病例分析
(一)
冯某,男,2岁。因“发热2天” 来诊。症见:鼻塞流涕,稍咳无汗, 口干欲饮,烦闹啼叫不安,偶见惊惕; 查体:T39℃,咽喉红肿,舌质红, 苔薄黄,脉浮数。
内容
1
病因病机
2
诊断要点
3
治疗原则
4
辨证论治
5
预防与调护
3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发病规律
概述
概念
感冒
特点
4
症状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1
病因病机
病因
外因:六淫,以风邪为主,兼杂寒、热、 暑、湿、燥等。
内因:脏腑娇嫩,卫外功能薄弱。
感冒
病机
外邪侵袭肺卫,卫阳被遏,肺失宣肃
病位
主要在肺,可 累及肝、脾。
散加减
13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 (三)挟惊 ▪ 证候:高热,惊惕啼叫,睡卧不宁,甚则神昏
惊厥,舌尖红,脉弦。 ▪ 治法:解热镇惊。 ▪ 方药:加用钩藤、石决明、蝉蜕、僵蚕、羚羊
骨等平肝熄风,安神定惊。
14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类证鉴别:
风寒感冒
恶寒发热、无 汗、头痛、鼻 塞流涕、喷嚏、 喉痒; 舌淡苔薄白; 脉浮紧。
写出诊断、辨证分型、证候分析、治 法、代表方药
19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参考处理:
诊断:感冒 证型:暑邪感冒
证候分析:病发六月,暑邪当令,当晚有贪凉,席地而睡, 复感风邪,症见发热,头痛,流涕,喷嚏诸症,是感冒 的症状表现。夏令冒暑,风挟暑湿之邪侵入,卫表 失 宣,证见高热无汗,头痛疲倦。湿困中焦,胃失和降, 故见呕吐,纳呆,风邪客肺,故见时咳。咽喉受邪,故 咽红。舌红,苔腻,脉滑数,大便溏,皆为暑热挟湿 之候。
5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2
诊断要点
症状
感冒
发病 特点
6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3
治疗原则
疏风解表
外感风寒——辛温解表 外感风热——辛凉解表 外感暑湿——清暑解表 体虚感冒——扶正解表 夹痰、夹滞、夹惊
7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4
辨证论治
▪ (一)风寒感冒
▪ 证候:恶寒,无汗,清涕,咽痒,舌淡苔薄白,
20
.
中医儿科学—L—O感G冒O
21
.
中医临床概论-中医儿科L疾OG病O
各论:
感冒
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胡任飞
2009年12月
1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目的要求:
了解:小儿感冒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分型
熟悉:小儿感冒主证、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
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常见兼夹证的产
生机理与辨证治疗
2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治法:辛凉解表,解热定惊
代表方药:银翘散加菊花、钩藤、石决明、蝉蜕等。
18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病例分析
(二)
刘某某,男,6岁,“六一节”到公 园游玩后,回家当晚又贪凉席地而睡,半 夜出现呕吐,伴发热,头痛,身困,流涕, 咳嗽,打喷嚏,纳呆,大便溏。查体: T39.6℃,见咽红,舌红,苔薄腻,脉滑 数。
▪ (四)虚证感冒
▪ 证候:反复发作,倦怠乏力,面色欠华, 自汗,恶风怕冷,鼻塞流涕,咳嗽,纳 食不香,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 治法: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
虚汗多——加龙骨、糯稻根
▪
气虚明显——加党参、茯苓
▪
食欲不振者—11 —加炒谷麦芽等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 (一)夹痰
荆芥、防风,连翘、薄荷、石膏。
9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 (三)暑邪感冒
▪ 证候:发热无汗,身热不扬,头痛,身 重困倦,食欲不振,舌红,苔腻,脉数。
▪ 治法:清暑解表
▪ 方药:新加香薷饮
▪
热重于湿——黄连、黄芩、石膏、滑石
▪
湿重于热——荷梗、荷叶、藿香、佩兰
▪
吐泻——藿香、竹茹、法夏
10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写出诊断、辨证分型、证候分 析、治法、代表方药。
17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参考处理:
诊断:感冒
证型:风热挟惊
证候分析:患儿外感风热,犯于肺卫。风热袭表,肺卫不 利,则发热无汗;肺气失宣,故鼻塞流涕,咳嗽;风热 乘咽,咽红肿痛;热灼阴津,口干欲饮;舌质红,苔 薄黄,脉浮数,为风热表证之证;烦躁啼叫不安,偶见 惊惕,是热扰肝经之象。
脉浮紧
▪ 治法:辛温解表
▪ 方药:荆防败毒散合葱豉汤
▪
头痛—葛根、白芷
▪
呕吐—法夏、紫苏
▪
咳嗽痰多—白前、法夏
▪
外寒里热—黄芩、石膏
8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 (二)风热感冒 ▪ 证候:发热重,流黄涕,痰粘稠,咽红,舌质
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 治法:辛凉解表 ▪ 方药:银翘散或桑菊饮 ▪ 里热重—石膏、知母、黄芩 ▪ 鼻衄—鲜茅根、鲜芦根、仙鹤草 ▪ 寒热挟杂—表里双解,寒热并用:
▪ 证候:咳嗽加剧,痰多,喉间痰鸣。
▪ 治法:化痰止咳
▪ 方药:属热——佐用黛蛤散加黄芩、桑
白皮等清肺热痰;
▪
属寒——佐用二陈汤温化寒痰。12.ຫໍສະໝຸດ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二)夹滞 证候: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苔厚腻。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佐用保和丸。
神曲、焦山楂、麦芽、莱菔子等。 若发热不重挟食滞便溏者,可用藿香正气
寒包火 ≠风寒+风热
15
风热感冒
发热重,流 黄涕,痰粘 稠,咽红, 舌质红,苔 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预防与调护
1
增强体质, 流行期间少 去公共场所
2
多饮开 水,给 予易消 化食物
3
保持病室空 气流通,保 暖
16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病例分析
(一)
冯某,男,2岁。因“发热2天” 来诊。症见:鼻塞流涕,稍咳无汗, 口干欲饮,烦闹啼叫不安,偶见惊惕; 查体:T39℃,咽喉红肿,舌质红, 苔薄黄,脉浮数。
内容
1
病因病机
2
诊断要点
3
治疗原则
4
辨证论治
5
预防与调护
3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发病规律
概述
概念
感冒
特点
4
症状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1
病因病机
病因
外因:六淫,以风邪为主,兼杂寒、热、 暑、湿、燥等。
内因:脏腑娇嫩,卫外功能薄弱。
感冒
病机
外邪侵袭肺卫,卫阳被遏,肺失宣肃
病位
主要在肺,可 累及肝、脾。
散加减
13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 (三)挟惊 ▪ 证候:高热,惊惕啼叫,睡卧不宁,甚则神昏
惊厥,舌尖红,脉弦。 ▪ 治法:解热镇惊。 ▪ 方药:加用钩藤、石决明、蝉蜕、僵蚕、羚羊
骨等平肝熄风,安神定惊。
14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类证鉴别:
风寒感冒
恶寒发热、无 汗、头痛、鼻 塞流涕、喷嚏、 喉痒; 舌淡苔薄白; 脉浮紧。
写出诊断、辨证分型、证候分析、治 法、代表方药
19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参考处理:
诊断:感冒 证型:暑邪感冒
证候分析:病发六月,暑邪当令,当晚有贪凉,席地而睡, 复感风邪,症见发热,头痛,流涕,喷嚏诸症,是感冒 的症状表现。夏令冒暑,风挟暑湿之邪侵入,卫表 失 宣,证见高热无汗,头痛疲倦。湿困中焦,胃失和降, 故见呕吐,纳呆,风邪客肺,故见时咳。咽喉受邪,故 咽红。舌红,苔腻,脉滑数,大便溏,皆为暑热挟湿 之候。
5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2
诊断要点
症状
感冒
发病 特点
6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3
治疗原则
疏风解表
外感风寒——辛温解表 外感风热——辛凉解表 外感暑湿——清暑解表 体虚感冒——扶正解表 夹痰、夹滞、夹惊
7
.
L中O医G儿O科学——感冒
4
辨证论治
▪ (一)风寒感冒
▪ 证候:恶寒,无汗,清涕,咽痒,舌淡苔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