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共2篇)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共2篇)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共2篇)篇一:生物化学实验报告2012年生物化学实验b姓名:学号:实验时间:实验分组:组内成员:任课教师:实验报告xxxx 2012年11月17日摘要1. 实验部分1.1试剂与仪器1.试剂:(2)1 mol/l 醋酸,1 mol/l naoh,硫酸铵。

(3)平衡缓冲液:0.01 mol/l tris-hcl,ph 8.0。

(5)酶的底物溶液:用底物缓冲液配制15×10-3 mol/l 对硝基苯磷酸二钠溶液。

(7)分离胶缓冲液:1.5 mol/l tris-hcl缓冲液,ph 8.8,已加入10% sds。

(8)浓缩胶缓冲液:0.5 mol/l tris-hcl缓冲液,ph 6.8,已加入10% sds。

(13)脱色液:500 ml 10%甲醇和10%冰醋酸的脱色液1000 ml。

匀浆机、eppebdorf5型冷冻离心机、gsy—2型恒温水浴、uv76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2 小牛肠碱性磷酸酶提取方法2)将小肠粘膜液集中倒入匀浆机中,加冰冷蒸馏水,高速匀浆,重复多次。

3)缓慢加入冰冷正丁醇高速匀浆重复多次。

在4℃,10000 rpm条件下离心。

4)用滤布过滤去除杂质,倒入分液漏斗中,静止分层,取下层水相,用hac溶液调ph到4.9。

5)得到上清后放入离心管中,用naoh溶液调ph至6.5,称取硫酸铵加到离心管中溶解;再加冰冷丙酮,混匀,4℃静置30 min以上。

6)上清液中加入冰冷丙酮,4℃放置30 min以上。

4℃,10000 rpm,离心。

7)取沉淀溶于平衡缓冲液至全部溶解至冰箱保存待用。

1.3 小牛肠碱性磷酸酶酶活检测方法2)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条件为405 nm波长,测定时间60 s,取值2 s,记录范围0.0-1.5。

上下倒2次,放回分光光度计中,测定酶动力学曲线1.4 聚丙烯凝胶制备分离胶制备(浓度10%,制备量10 ml)试剂用量 h2o30% 丙烯酰胺1.5 mol/l tris-hcl缓冲液ph 8.810% 过硫酸铵temed4.1 ml 3.4 ml 2.4 ml 100 μl 10 μl浓缩胶制备(浓度5%,制备量6 ml)试剂 h2o30% 丙烯酰胺0.5 mol/l tris-hcl缓冲液ph 6.810% 过硫酸铵temed用量3.4 ml 1.0 ml 1.5 ml 60 μl 8 μl1.5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3)各取100 μl加入到5 ml考马斯亮蓝试管中,混匀,反应5 min以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生物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生物化学实验是利用生物化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代谢过程进行研究的实验。

其中包括蛋白质、核酸、酶、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分子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蛋白质、核酸、酶、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分子样品;试剂,酚酞、硫酸、氢氧化钠、蛋白质定性试剂、酶定性试剂等;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蛋白质的定性实验,取少量蛋白质样品,加入蛋白质定性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2. 核酸的定性实验,取少量核酸样品,加入核酸定性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3. 酶的定性实验,取少量酶样品,加入酶定性试剂,观察反应情况并记录结果。

4. 碳水化合物的定性实验,取少量碳水化合物样品,加入酚酞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5. 生物分子的定量分析,利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等仪器,对生物分子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样品中的蛋白质、核酸、酶、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分子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从而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代谢过程。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了生物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实验意义,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生物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不仅学会了生物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还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范例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范例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范例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生物化学中的某一特定现象/理论/反应。

实验原理
在这一部分,我们对本次实验所涉及的生物化学理论或原理进
行介绍。

这有助于读者了解实验的背景和相关知识。

实验材料
列出本次实验所用到的材料和试剂,包括其名称、规格、供应
商等信息。

实验步骤
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使用的仪器和试剂的准备,以
及各个步骤的操作方法。

实验结果
将实验过程中所得的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或文字描述的形式展示实验结果。

数据分析与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解释实验所得结果与理论之间的
关系。

如果有多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使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处
理和分析。

结论
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和主要发现,给出一个简明扼要的结论。

实验总结
针对本次实验,总结实验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

同时,还可以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列举实验中所涉及的参考文献,包括教科书、期刊论文等。


保引用的内容是可靠和可确认的。

附录
如果有需要的话,将实验中的详细数据、图表、记录表格等附
在文档的末尾。

致谢
感谢在实验中提供帮助的老师、同学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在这一部分对他们表示感谢。

以上是一份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的范例。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度增加和调整各个部分的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命体系中化学成分和物质转换过程的科学,其实验研究对于揭示生命的本质、改善人类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介绍一次生物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和结果。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旨在从多个方面探究某种生物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功能,以及探索该物质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

具体的实验目标包括:1. 通过化学方法及相关仪器对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和测定;2. 对该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进行测定,并探究其可能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3. 通过光谱分析、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确定该化合物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4. 总结实验结果,探讨该化合物在生物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及前景。

二、实验步骤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提取目标化合物。

选用某一生物体组织作为原料,在适当的化学反应条件下,经过酶促反应、液液抽提、柱层析等步骤,旨在获得目标化合物的高纯度样品。

2. 分析结构。

使用核磁共振(NMR)、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现代科学仪器和技术,对提取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和测定,以揭示化合物分子结构,及其性质和可能的反应机制。

3. 氧化还原性测定。

利用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对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进行测定,及探究其可能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

4. 酶活性测定。

通过对该化合物活性酶的特定底物的催化反应,测定其反应速率及相关动力学参数,以推测该化合物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方式及机制。

5. 总结实验结果。

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对该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功能进行总结,即探讨其在生物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及未来前景。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通过化学反应及柱层析等步骤,我们从生物体组织中获得了目标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分析,揭示了化合物的结构;2. 通过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我们测定了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并推测了其可能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3. 通过酶活性测定等方法,我们推测了该化合物在生命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及性质,具体表现为一定的生物活性及催化能力;4.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总结了该化合物在生物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并探讨了可能的发展方向及挑战。

生物化学实训课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训课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层析法二、实验目的:1. 理解凝胶层析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蛋白质分子量测定的方法。

3. 分析实验结果,并探讨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三、实验原理:凝胶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纯化蛋白质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凝胶的分子筛作用,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

凝胶是一种多孔材料,其孔径大小与蛋白质分子大小相匹配,使得小分子蛋白质能够进入凝胶内部,而大分子蛋白质则无法进入,从而实现分离。

四、实验材料与试剂:1. 蛋白质样品:如鸡蛋清、血清等。

2. 凝胶: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琼脂糖凝胶等。

3. 电泳缓冲液:如Tris-HCl缓冲液、硼酸缓冲液等。

4. 标准蛋白质分子量对照品:如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

5. 电泳仪、电泳槽、紫外灯等。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凝胶:将凝胶溶解在适当浓度的缓冲液中,倒入模具中,制成凝胶板。

2. 准备样品:将蛋白质样品与适量的电泳缓冲液混合,加入样品缓冲液,制成样品溶液。

3. 制备标准蛋白质分子量对照品:将已知分子量的蛋白质溶解在电泳缓冲液中,制成标准蛋白质溶液。

4. 加样:将样品溶液和标准蛋白质溶液分别加入凝胶板上的孔中。

5. 电泳:将凝胶板放入电泳槽中,加入电泳缓冲液,接通电源,进行电泳。

6. 显色:电泳完成后,将凝胶板取出,放入含有显色剂的溶液中,进行显色。

7. 测量:用紫外灯照射凝胶板,观察蛋白质条带的位置,并记录下蛋白质分子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观察电泳图谱,可以清晰地看到蛋白质条带,其中标准蛋白质分子量对照品的条带位置已知,可以用来判断样品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

2. 实验结果显示,样品蛋白质分子量分布较广,存在多个分子量大小不同的蛋白质。

3. 通过比较样品蛋白质条带与标准蛋白质条带的位置,可以估算出样品蛋白质的分子量。

4. 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包括凝胶的制备、电泳条件、显色剂的选择等。

七、讨论与心得:1. 凝胶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等优点。

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层析法二、实验目的:1. 了解凝胶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利用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验原理:凝胶层析法是一种利用凝胶作为固定相,通过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在凝胶孔径中的移动速度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在凝胶层析中,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凝胶内部的孔径,而小分子物质可以进入孔径,从而在洗脱过程中,大分子物质先流出,小分子物质后流出。

通过测量不同分子量蛋白质的洗脱体积,可以计算出其分子量。

四、实验材料与试剂:1. 凝胶层析柱(直径1.5cm,长30cm)2. 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3. 蛋白质样品(已知分子量)4. 标准样品(已知分子量)5. 洗脱液(Tris-HCl缓冲液)6. 显色剂(考马斯亮蓝G-250)7. 移液器8. 旋转混匀器9. 分光光度计五、实验步骤:1. 准备凝胶层析柱:将凝胶倒入层析柱中,用洗脱液充分浸泡凝胶,直至凝胶膨胀并固定在层析柱中。

2. 准备样品:将蛋白质样品和标准样品分别稀释至适当浓度。

3. 加样:将蛋白质样品和标准样品分别加入凝胶层析柱中,用洗脱液洗脱,收集不同洗脱体积的洗脱液。

4. 显色:将收集到的洗脱液加入考马斯亮蓝G-250显色剂,室温下显色10分钟。

5. 测量: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显色液在595nm处的吸光度值。

6. 数据处理:以标准样品的分子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蛋白质样品的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蛋白质的分子量。

六、实验结果:(此处插入实验数据表格,包括标准样品和蛋白质样品的分子量、洗脱体积、吸光度值等)七、实验分析:通过凝胶层析法,成功分离了蛋白质样品,并测定了其分子量。

实验结果表明,蛋白质样品的分子量与标准样品的分子量相符,说明实验操作正确。

八、讨论与心得:1. 凝胶层析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蛋白质分离方法,可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凝胶层析柱的制备、样品的加入和洗脱液的收集等操作步骤,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蛋白质分子量测定——凝胶层析法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6日实验目的:1. 理解凝胶层析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通过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3. 掌握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技术。

实验原理:凝胶层析法,也称为分子筛层析法或排阻层析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凝胶是一种多孔材料,其孔径大小不一,能够根据分子的大小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离。

在凝胶层析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内部的孔洞,因此沿着凝胶颗粒间的缝隙快速移动,而小分子蛋白质则可以进入凝胶内部,移动速度较慢。

通过比较不同蛋白质在凝胶层析中的迁移距离,可以推断其分子量。

实验器材与试剂:- 凝胶层析柱- 凝胶- 蛋白质样品- 标准蛋白质分子量对照品- 缓冲液(pH 7.4)- 标记笔- 移液器- 洗脱液- 紫外线检测仪实验步骤:1. 准备凝胶层析柱,用标记笔标记起始线。

2. 将凝胶加入层析柱中,使其填充均匀,注意避免气泡。

3. 准备蛋白质样品和标准蛋白质对照品,用缓冲液稀释至适当浓度。

4. 用移液器将蛋白质样品和标准蛋白质对照品分别加入层析柱的起始线处。

5. 加入洗脱液,调节流速,保持洗脱液面始终高于凝胶表面。

6. 收集洗脱液,每隔一定时间取样,用紫外线检测仪检测蛋白质的吸收峰。

7. 根据标准蛋白质对照品的分子量和迁移距离,绘制标准曲线。

8. 根据样品的迁移距离和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分子量。

实验结果:- 蛋白质样品和标准蛋白质对照品在凝胶层析中的迁移距离分别为:样品A 2.5 cm,样品B 3.0 cm;标准蛋白质对照品1 2.0 cm,标准蛋白质对照品2 3.5 cm。

- 根据标准曲线,样品A的分子量为 10 kDa,样品B的分子量为 15 kDa。

讨论与分析:本实验成功地将蛋白质样品与标准蛋白质对照品分离,并测定了样品的分子量。

凝胶层析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

最新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最新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最新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性实验,探究特定生物化学过程的机制和特点,验证理论假设,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验技能。

实验背景: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化学变化及这些变化与生物体功能之间关系的科学。

设计性实验是生物化学教学和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实验材料:1. 酶类样品2. 底物溶液3. 缓冲液4. 酶活性测定试剂盒5. 分光光度计6. 离心机7. 微量移液器8. 试管和比色皿9. 冰浴和恒温水浴实验方法:1. 预实验:首先对酶样品进行纯化,并通过酶活性测定初步了解其活性范围。

2. 实验设计: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一系列实验,包括不同pH值、温度、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 实验操作:a. 准备一系列不同pH值的缓冲液,并调整酶样品和底物溶液至相应pH值。

b. 在不同温度下(如25℃、37℃、50℃)测定酶活性,记录数据。

c. 改变底物浓度,观察米氏常数(Km)和最大速率(Vmax)的变化。

4. 数据分析:利用图表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酶活性与实验条件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1. 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图显示,酶活性在特定pH值下达到最大,而在过高或过低的pH值下活性显著降低。

2.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图表明,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在接近50℃时急剧下降,表明酶可能发生变性。

3. 底物浓度实验结果显示,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酶活性趋于平稳,计算得到的Km值与文献值相近。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酶活性受pH值、温度和底物浓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表明设计性实验是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原理的有效手段。

同时,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问题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改进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实验实验报告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论文——马铃薯的成分分析课程名称: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班级:学号:姓名:摘要根据在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的六堂课上,根据介绍相关的技术与方法对土豆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主要研究其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与VC含量,运用相应的数据统计方法,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对马铃薯进行初步的品质分析,作为本文的基础数据基础。

关键词:马铃薯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VC含量前言、洋山芋,属茄科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是全球第三大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与小麦、玉米、稻谷、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

人工栽培历史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年的秘年到5000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 鲁南部地区。

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美国等。

克兰、家。

年,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2015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玉米外的又一主粮。

铃薯将成稻米、小麦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112005年月秘鲁常驻代表提出一项寻求将世界关注重重,上点转移到马铃薯对粮食安全以及增强发展中国此提议在家对于马铃薯种植的重要性的提议,年为国际2008,当年获得通过联合国宣布认定年,马铃薯的世界产量已经2010马铃薯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吨,188924183达到了亿万万吨。

中国马铃7500世界第一产量大国,将近.内蒙古和东北地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约占全国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区。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马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薯种植基地。

一、实验过程及各自分析1.1实验一马铃薯的VC含量分析以及分析结果一、实验过程(1)取新鲜的黄瓜约2g加入少量2%草酸溶液少许研碎,注入50ml容量瓶中,加2%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线,取滤液十毫升于三角瓶中,用已标定过得2,6-二氯酚靛酚钠盐溶液滴定至出现桃红色,15秒不褪色,再吸收2%草酸溶液10ml,用染料作空白滴定,记下用量。

二、实验数据v1初v1末=0.799ml 研磨液 =0.065ml第一次v3末初v3=1.189ml =0.799ml 对照组w=12.643v2v2初末=0.40ml 研磨液第二次 =0.02mlv4末初v4=0.54ml 对照组 =0.40mlw=8.82三、实验分析.1、维生素c的作用维生素C 具有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促进胶原蛋白的形成,使皮肤光滑、美白、有弹性;具有抗氧化、解毒的作用,减少烟、酒、药物副作用、环境污染对身体的损害等作用。

而人体不能制造维生素C,必须每天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中摄取来满足身体需要。

维生素C在人体内只能停留4个小时,所以每天必须至少补充两次,同时由于一支香烟可破坏25mg的维生素C,长期吸烟的人更需要服用维生素C。

2、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的优缺点优点:方法简便、快速,器材方便——无需电器,计算方便——无需标准曲线等。

缺点:滴定终点难以确定,样品中如果存在色素(如番茄等红色材料)则会干扰对终点的判断,操作必须迅速否则误差较大等。

突出的一点是滴定终点难以确定。

利用2.6一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物质溶液而当抗坏血酸尚未被全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一二氮酚靛酚立即被还原成无色。

而溶液中的坑坏血酸一旦被氧化,则滴入的2.6一二氮酚靛酚则立即使溶液呈现红色。

所以,当溶液从无色转变成微红色时,即表示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刚刚被全部氧化,此时为滴定终点。

此种方法对于无色或淡黄色、绿色样品液的滴定终点易确定,而对于山植、大枣、草葺、酸枣等紫色、粉红或褐色等色泽的朵蔬样品液的滴定终点就难以观察确定。

为此,往往经稀释,添加活性炭、白陶土来进行脱色处理,添加维生素C的方法来解决。

3、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分析1 用捣碎机捣碎时有组织被打出2 吸取10ml组织液之时,吸取器皿中含量气泡且难以清除3 滴定之时,溶液极易变色,难以掌控4 滴定终点的颜色比较难以分辨5 滴定仪器的刻度为一颗度0.02ml与其他滴定管不同。

1.2实验二马铃薯的蛋白质含量分析以及分析结果一、实验过程1.2.1 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1、考马斯亮蓝蛋白标准曲线的制作2、样品提取液中蛋白质浓度的测定)样品提取1(.取土豆2g左右,研磨,转移至离心管中,冲洗三次研钵,收集于离心管中,放置半小时后以充分提取然后以4000r/min离心10min,弃沉淀取上清液转入1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测定吸取0.1ml提取液加入5ml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试剂充分混合,放置两分钟之后放置后用1cm光径比色杯在595nm下比色,比色至少两次,取平均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蛋白质浓度,记录光密度OD (3)对比标准曲线计算数据二、实验数据第一次(阴性对照):0.000第二次:1.350第三次:1.110第四次:0.060(舍弃)标准蛋白质含量=0.01008ug/g三、实验分析1、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的优缺点优点:②反应迅速,只需一种显色液。

①方法简单,只需一步反应,显色可在 5 min 之内完成。

③干扰少,许多被认为对Lorwy 法有干扰的物质(如糖、缓冲液、还原剂和络合剂)不影响该方法。

尽管该方法有如此多的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其缺点,如线性关系不很好,因此使用该方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时应特别注意。

缺点:1. 由于各种蛋白质中的精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不同,因此Bradford 法用于不同蛋白质时有较大的偏差。

在制作曲线时通常选用G-球蛋白为标准蛋白质,以减少这方面的偏差。

2.仍然有一些物质干扰此法的测定。

主要干扰物质有:去污剂Triton X-100,SDS和0.1mol/L的NaOH3.标准曲线也有轻微的非线性,因而不能用Beer定律进行计算,而只能用标准曲线来测定蛋白质的浓度。

2、注意事项1、在试剂加入后5-20min内测定光吸收,因为在这段时间内的颜色最稳定。

2、测定中,蛋白染料复合物会有少部分吸附于比色杯上,测完用乙醇洗干净。

.3、实验分析本次试验所得结果在1%左右,与实际数据2%-3%之间相差不多。

1.3实验三马铃薯的还原糖含量分析以及分析结果一、实验过程1.2.3 还原糖及总糖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1、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2、样品中还原糖的测定(1)将2.0g土豆研磨,用少量蒸馏水研磨成匀浆,然后加入蒸馏水定容至50ml,混匀,放在50℃恒温箱内10min(2)将容量瓶取出,将溶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置于离心机4000r/min,离心10min (3)将离心后的上清液分别转移到2支试管中,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放入水浴锅中加热,用空白组作为对照组(4)分别将三只试管中的液体在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光密度(5)对比标准曲线计算数据二、实验数据OD540 0G含量0.002 OD540 =0.125mg还原糖百分比=0.00125% OD540 0.0040.082 OD540三、实验分析1、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的优点简单、快速、杂志干扰少2、土豆里是否含有还原糖?马铃薯没有还原糖的原因:它虽含有大量的淀粉,但本身没有水解淀粉的淀粉酶,淀粉就不能够水解成还原糖,所以它就没有还原糖.而甘薯含有淀粉酶,淀粉被水解,所以它就含还原糖.70摄氏度时正好是淀粉酶活性最高的时候,活性高就是催化效率高,效率高了,就有更多的淀粉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还原糖,所以70摄氏度时甘薯还原糖的含量最高。

二、试验总结论马铃薯含有叫少量的还原糖,大量的蛋白质,100g样品中大概有10mlVC。

三、总结论3.1 药用价值可以用来主治胃痛、痄肋、痈肿、湿疹、烫伤,是和胃健中药和解毒消肿药,性平味甘。

.性平味甘无毒,能健脾和胃,中医认为马铃薯“益气调中,缓急止痛,通利大便。

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畅的患。

现代研究证明,马铃薯对调解消者效果显著”是胃病和心脏病患者的良药及优化不良有特效,马铃薯富有营养,是抗衰老的食物质保健品。

之一。

次左右,5,新膳食指南建议每人周应食薯类克马铃薯含钾高达100克-100克。

每每次入50多种经常食用的蔬菜水果中含20300毫克,是个马每周吃5~6日本一个研究发现,钾最多的。

40%。

铃薯,可使中风几率下降马铃薯中含有的抗菌成分有据国外研究显示,同时不它不仅有抗菌效果功效,助预防胃溃疡,会造成抗药性。

3.2吃土豆的好处一、远离负面情绪,改善精神状态。

生活中很多女性不仅要面对职场的压力,在家还要面对与婆婆不合,永远做不完的家务等多种压力。

因此更容易受到很多不良情绪的影响。

比如说易发脾气,没信心,甚至抑郁。

而专家认含量都是非A和维生素C为马铃薯中的维生素.常高的,而维生素C是一种具有安抚情绪,帮助女性摆脱各种精神困扰的元素之一,再者马铃薯容易有饱腹感,吃了之后就可以减少肉类食物的摄入了,就可有效的避免食物酸碱度失衡的问题。

对女性保持一个健康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抗衰老,保持年轻态。

土豆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比如说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含量都是相对较高的。

B族维生素是天然的抗衰老的食物,所以女性常吃就可保持年轻态。

再者马铃薯中的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牙龈健康,保持充沛的精力,抗疲劳,保持年轻态都均有着很好的保健功效呢?三、吃出好身材。

土豆还是很神奇的,瘦人吃了变胖,胖人吃了可减肥。

土豆的营养丰富,但是脂肪含量相对较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想减肥又担心饿肚子则可多吃土豆,把土豆当成主食吃,你会发现身上的肥胖越来越少哦。

而土豆也是淀粉含量相对较多的食物,所以瘦人们日常可以把土豆当成菜在吃,还有一定的增肥功效呢?四、赶走便秘,排出毒素,助你拥有好肤色。

土豆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其对促进肠胃的蠕动,预防便秘等均有着很好的保健功效。

再者大家也都知道排便事实上就是排出体内产生的垃圾,因此对于排出身体的毒素也是具有很大的帮助的。

另外用土豆来直接护肤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1、直接将土豆切成片敷在脸上可帮助消除色斑,促进美白,特别是晒伤之后使用效果更佳哦。

2、煮熟的土豆贴在眼袋的位置可减少浮肿的问题,贴在法令纹多的地方还可减少皱纹的产生呢?3、平时取土豆汁在长青春痘的地方擦下还可很好的减少痘痘,特别是消除痘印。

五、保护心脑血管,促进身体健康。

马铃薯中含有丰富的黏体蛋白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减少中风的作用。

另外土豆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具有控制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丰富的钾离子对促进内外酸碱度的平衡,避免血压突然升高等都均有着很好的保健功效。

因此日常常吃土豆更有利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促进全身健康。

.3.3 营养价值一般新鲜马铃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