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危害

合集下载

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有哪些?

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有哪些?

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有哪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磁波无处不在。

从我们使用的手机、微波炉,到广播电视信号、WiFi 网络,电磁波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我们周围。

然而,你是否曾经思考过,这些电磁波对我们的身体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电磁波。

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振荡粒子波,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

它的频率范围非常广泛,从极低频率的无线电波,到高频的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低频率的电磁波,如无线电波和微波,通常被认为对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

然而,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无线电波和微波环境中,可能会导致一些身体上的不适。

比如,在一些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塔附近工作或生活的人,可能会出现头痛、疲劳、失眠等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电磁波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干扰。

手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电磁波源之一。

虽然目前的研究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表明手机辐射会直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但一些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手机可能与某些健康风险有关。

例如,频繁使用手机可能会增加耳部和脑部的温度,从而对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有研究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与脑瘤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但这一结论仍存在争议,需要更多的长期研究来证实。

对于微波炉所产生的微波,只要微波炉的门密封良好,并且在使用时保持一定的距离,其对人体的影响通常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如果微波炉出现故障,导致微波泄漏,就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引起皮肤灼伤、眼睛损伤等。

而高频的电磁波,如紫外线、X 射线和伽马射线,则具有更强的能量和穿透力,对人体的危害也更为明显。

紫外线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电磁波。

过度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导致晒伤、皮肤老化,甚至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这是因为紫外线能够破坏皮肤细胞的 DNA ,导致细胞变异和癌变。

X 射线常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过度暴露,可能会对人体细胞造成损伤,尤其是对生殖细胞和正在发育的胎儿影响较大。

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范措施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而电子设备的普及更是如日中天。

由电子设备所带来的电磁辐射也就越来越成为了大众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会阐述电磁辐射的危害以及防范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1. 肉眼无法观测电磁辐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物质,往往被忽视。

但红外、紫外线等都是电磁波,直接接触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2. 电磁辐射会对视力造成伤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接触到电子屏幕,看电视、玩电脑、使用智能手机等等。

这些电子设备显然都会散发出电磁波。

无论是充电一边看电影,还是充电一边打游戏,都会对视力造成损害。

3. 引发神经系统疾病长期处于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受损,引发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疾病。

头疼、嗜睡、失眠等都是常见的症状。

此外,还有一种名叫“电磁过敏症”的疾病,这种症状通常是因为过多的电磁辐射引起的。

4. 对儿童的危害儿童身体娇嫩、免疫系统不够完善,更加容易受到电磁波的影响。

长期接触电磁波会对儿童的身体产生巨大的负担,并且可能会产生潜在的健康隐患。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电磁辐射对于儿童的威胁。

二、防范措施1. 减少接触电子设备显然,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接触电子设备,就可以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损害。

比如,可以尽量不使用电子设备来消磨时间,可以去户外运动、读书、看电影等等。

2. 远离高辐射区域有些地方,比如辐射治疗室、雷达站等等,其辐射程度是非常高的。

长时间待在这些地方,一定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远离这些高辐射区域。

3. 贴上防辐射贴科技发展的今天,防辐射贴可以说是防护电磁辐射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贴上防辐射贴,可以减少电子设备所散发出的电磁波对身体的威胁。

4. 合理使用电子设备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电子设备时,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比如减少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等,同时可以采用一些软件来减少辐射。

此外,在使用电子设备时,也应该合理安排坐姿、距离等等。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长期接触电磁辐射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正确认识电磁辐射的危害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护方法进行探讨,详细阐述相关步骤。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1.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高剂量电磁辐射可能引发急性症状,如头痛、眩晕、恶心等。

- 长期低剂量电磁辐射可能增加患癌症、不孕症、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二、电磁辐射的来源1. 家庭用电器- 电视、电冰箱、电饭煲等家电产品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

2. 移动通信设备- 手机、无线路由器等设备都会产生辐射,特别是当手机通话时辐射强度较高。

3. 电力设施- 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等电力设施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

三、电磁辐射的防护方法1. 减少接触电磁辐射的时间- 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

- 减少看电视的时间,保持一定距离。

2. 使用电磁辐射防护产品- 使用手机辐射贴等防护产品,减少手机对人体的辐射。

- 使用铁质屏蔽窗帘、铁质窗框等屏蔽电磁辐射的产品。

3. 调整使用习惯- 使用蓝牙耳机或免提设备来减少手机对头部的辐射。

- 尽量使用有线网络,减少使用无线路由器的频率。

4. 选择电磁辐射较低的产品- 选择低辐射手机和电器产品具有更低的辐射强度。

- 可以查看国家质量认证机构的认证标志,选择通过质量认证的产品。

四、居家环境的电磁辐射防护1. 室内电器的布置- 电视、电脑等电器尽量放置在远离人体的位置,保持一定的距离。

- 将无线路由器等设备放置于较远的位置,减少辐射强度。

2. 定期检测和修复电器设备- 若电器出现漏电或其他故障,应及时进行修复。

- 定期使用电磁辐射检测仪测量室内的电磁辐射水平,确保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3. 使用屏蔽材料- 使用电磁辐射防护窗帘、窗框和墙纸等产品,减少外部电磁辐射的入侵。

- 如果有大型电力设施附近,可以考虑使用特制的屏蔽材料进行辐射防护。

电磁波人体效应

电磁波人体效应

电磁波人体效应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磁波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

本文将就电磁波人体效应展开讨论,包括电磁波的分类、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以及如何减少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

一、电磁波的分类及特点电磁波是由一组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波动而形成的能量传播形式。

根据波长和频率的不同,电磁波可分为电磁谱中的不同区域,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这些电磁波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如无线电波可传输信息,可见光使我们能够看到事物等。

二、电磁波对人体的潜在危害1. 热效应:高频电磁波,如微波、红外线等,能够导致人体组织发热,长期暴露可能导致热性疾病,如热射病等。

2. 电离辐射:高能电磁波,如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具有电离能力,能够引起DNA损伤和细胞突变,增加患癌风险。

3. 非热效应:低频电磁波,如无线电波和可见光等,虽然无法导致明显的热效应,但长期暴露可能引起一些潜在的非热效应,如睡眠障碍、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

三、电磁波人体效应的研究进展对于电磁波人体效应的研究已经进行多年,尽管现有研究结果尚不完全一致,但一些共识已经形成。

例如,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高频电磁场评为“可能致癌物”,这意味着长期高频电磁波暴露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电磁辐射可能对生殖系统、大脑功能等产生潜在影响,但仍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这些结果。

四、如何减少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虽然无法完全避免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潜在的危害:1. 保持距离:尽量远离高强度电磁场源,如微波炉、手机基站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 使用耳机:在使用手机时,尽量使用耳机或免提设备,减少电磁波对头部的直接暴露。

3. 控制使用时间:减少使用电磁波辐射源的时间,如减少手机通话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等。

4. 使用屏蔽设备:对于一些频繁使用的电磁辐射源,如电视、电脑等,可以使用屏蔽设备减少辐射。

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能量传播形式。

电磁波辐射是指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电磁波辐射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热效应:高频电磁波,如微波、红外线等,会导致体内组织产生热效应,引起局部或整体升温,长时间暴露可能导致皮肤烧伤或热中暑等症状。

2. 组织损伤:高能电磁波,如X射线和γ射线等,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对细胞和组织产生直接的损伤,长时间的暴露可能引发白血病、肿瘤等疾病。

3. 生物电效应:低频电磁波,如电力设备产生的电磁场,可干扰人体神经和细胞的正常电信号传导,影响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产生头晕、失眠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4. 生殖和发育影响:某些频率的电磁波可能对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如减低生育能力或导致流产。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对于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在科学界仍存在一些争议。

大部分研究认为,低剂量的非离子辐射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长时间暴露和高剂量的辐射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减少电磁辐射的危害,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接触电磁辐射源的时间和距离、使用适当的屏蔽装置、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等。

电磁波的应用与危害

电磁波的应用与危害

电磁波的应用与危害电磁波是指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

它的广泛应用使现代社会的通信、医疗、能源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潜在的电磁波辐射危害。

本文将探讨电磁波应用的领域以及可能的危害,并提出一些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电磁波的应用1. 通信领域: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电磁波是不可或缺的。

无线电、电视、卫星通信等都依赖于电磁波的传输。

例如,手机通过电磁波实现了无线通信,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语音、图像传输。

2. 医疗领域:医疗设备的发展离不开电磁波的应用。

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了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内部进行非侵入式的成像诊断。

激光手术、心脏起搏器等医疗技术也依赖于电磁波的使用。

3. 能源领域: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借助电磁波。

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风力发电机利用风能产生电能。

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仅环保,而且可持续发展。

二、电磁波的危害1. 电离辐射:高能电磁波,如X射线和γ射线,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可对人体内部组织产生离子化影响。

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下可能导致细胞DNA损伤,增加患癌风险。

2. 热效应:高频电磁波,如微波、雷达波,具有较强的热效应。

长时间暴露在高功率电磁场中,可能导致局部区域温度升高,对人体组织产生热损伤。

3. 感应电流:较强的低频电磁场可以在人体内诱发感应电流,进而影响机体正常生理活动。

例如,长时间暴露在强磁场中可能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三、电磁波的防护措施1. 限制暴露时间:尽量减少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的机会,特别是高能电离辐射。

避免过度频繁地使用手机、电视等电磁波辐射源。

2. 保持距离:与电磁波辐射源保持一定距离,减少电磁波对身体的直接影响。

例如,在使用微波炉时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过度接触。

3. 使用防护器材:在需要接触电磁波的工作环境中,使用防护器材,如电磁波屏蔽服、防护眼镜等,有效减少电磁波的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电磁辐射对人眼的危害及防护(三篇)

电磁辐射对人眼的危害及防护(三篇)

电磁辐射对人眼的危害及防护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它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中。

电磁辐射对人眼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光电生物效应和热效应。

光电生物效应是指电磁辐射能够对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等眼部组织造成损伤;而热效应则是指电磁辐射能量被吸收导致眼部温度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和组织损伤。

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电视、电脑、手机和微波炉等电子设备。

长时间、高强度的电子屏幕辐射可能导致眼睛疲劳、干涩、眼睑痉挛、视力模糊等症状。

特别是青少年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过长,易导致近视。

此外,电磁辐射还被认为与白内障、黄斑部病变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等眼部疾病有一定的关联。

为了防护电磁辐射对人眼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1. 控制使用时间和距离: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屏幕,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经常休息,适当眯眼放松,远离屏幕数分钟。

2. 佩戴护目镜或滤光板:使用电子设备时佩戴特制的护目镜或滤光板,它们能够减少光线的反射和散射,降低对眼睛的刺激和疲劳。

3. 保持光线适宜:使用电子设备时室内光线要适中,不宜过暗或过亮。

可以采用柔和的光线,避免直射光照射到屏幕上。

4. 注意用眼卫生:多喝水,合理膳食,保持视力健康。

适当进行眼部保健运动,如远离屏幕注视远方,眼球转动等。

5. 调整屏幕亮度和对比度:合理调整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和对比度,使其符合人眼的视觉舒适度。

6. 定期检查眼睛:定期到医院进行眼睛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眼部疾病。

此外,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强对电子设备的安全标准和对电磁辐射的监测,以保护公众的眼睛健康。

综上所述,电磁辐射对人眼具有一定的危害,但只要注意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和距离,佩戴护目镜,保持光线适宜等防护措施,就能够减少对眼睛的损害,保护视力健康。

电磁辐射对人眼的危害及防护(二)电磁辐射是一种常见的环境辐射源,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

虽然电磁辐射对人眼的危害相对较小,但长期接触高强度电磁辐射可能会对人眼造成损害。

电磁波的应用与危害

电磁波的应用与危害

电磁波的应用与危害电磁波是指在电磁场中传播的波动现象,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电磁波具有多种应用,例如通信、医疗、能源等领域,然而,长期暴露在电磁波下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就电磁波的应用和危害展开讨论。

一、电磁波的应用1. 通信领域电磁波在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常见的手机、电视、无线网络等设备都离不开电磁波的传输。

手机通过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电视通过电磁波传输图像和声音信号,而无线网络则依赖电磁波进行数据传输。

电磁波的应用使得人们能够快捷地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

2. 医疗领域电磁波在医疗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医生通过X射线可以观察到骨骼和内部器官的情况,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

此外,电磁波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的研发和治疗技术的改进,如磁共振成像(MRI)和放射治疗等。

3. 能源领域电磁波的应用还可见于能源领域。

太阳能是一种利用太阳辐射的电磁波来直接产生能量的可再生能源,通过太阳电池板的转换,太阳能可以用于供给家庭和工业企业的电能需求。

电磁波还被应用于工业领域,如激光技术和高频感应加热等,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二、电磁波的危害尽管电磁波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长期暴露在电磁波下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以下是电磁波的几个可能的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暴露在辐射场中,如高压输电线路、微波炉等,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根据研究,电磁波过度暴露可能导致DNA损伤、细胞畸变以及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此外,长时间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也有可能增加脑部肿瘤的风险。

2. 对环境的影响电磁波不仅对人类有影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也可能造成潜在的危害。

例如,电磁辐射可能会对动物的迁徙和群体行为产生干扰,破坏生态平衡。

此外,过度的电磁干扰可能对生态系统的气候、植物生长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3. 安全隐患电磁波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在工业生产领域,如激光切割、高频感应加热等操作中,电磁波辐射可能导致工人的职业健康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拒绝愚昧迷信,走出手机辐射误区!手机辐射是电磁波辐射的一种,因此要了解手机辐射必须先从电磁波谈起。

什么是电磁波辐射?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

正像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中而眼睛却看不见空气一样,人们也看不见无处不在的电磁波。

电磁波就是这样一位人类素未谋面的“朋友”。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

电可以生成磁,磁也能带来电,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所以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

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波理论。

他断定电磁波的存在,推导出电磁波与光具有同样的传播速度。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之后人们又进行了许多实验,不仅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发现了更多形式的电磁波,它们的本质完全相同,只是波长和频率有很大的差别。

将常见的电磁波按频率顺序列举如下:长波<广播中波<广播短波<广播调频<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除了大自然的太阳光和闪电外,各种电器用品如电视、微波炉、电灯泡、电脑等都会产生电磁波,而广播电台、电视台、卫星通信等发射出的电磁波,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

所以我们在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时,也正和电磁波朝夕相处,和平共存。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设备产生电磁波频率段:50Hz~5KHz:电力公司使用的高压输配电缆、变电站、电磁炉、吹风机、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电热毯、空调、台灯;5KHz~500MHz:调频广播、调幅广播、无线电、电视信号、对讲机;500MHz~50GHz:手机、雷达、微波炉、GPS、卫星通信;50GHz~:太阳光、电灯泡、红外线、烤箱、炼钢电炉。

(Hz:赫兹,频率的单位,这里表示电磁波在一秒中内振动的次数。

下面是常用的电磁波频率换算1KHz=1000Hz=1X10^3Hz,1MHz=1000KHz=1X10^6Hz,1GHz=1000MHZ=1X10^9Hz,1THz=1000GHz=1X10^12Hz,1PHz=1000GHz=1X10^15Hz,1EHz=1000PHz=1X10^18Hz)手机辐射是什么?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

手机通信时所发出的电磁波属于微波,通常情况下频率在 800MHz~2100MHz之间的几个波段。

根据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的定义,微波是频率在~300GHz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为1毫米到1米。

作为电磁波的一种,微波也是被广泛应用的,从雷达到微波炉,从电脑显示器到电视信号都是微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波正在信息技术、通信、医疗、军事、测绘、勘探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核弹可以造成无数人的死亡,难道辐射没危害吗?首先要澄清的一点是:核弹致人死亡主要是利用原子核裂变产生的大量热能和随之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物理作用,核辐射只是核弹爆炸后的副产品,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生物的健康,但并不是核弹致人伤亡的直接原因。

原子弹以及各类核物质泄露事故发生后,会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弥散于环境中,这些放射性物质会发生称为衰变的物理现象。

通常的,衰变现象会发出三种类型的射线,分别是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玛射线。

阿尔法射线射线是氦原子核流,贝塔射线是电子流,这两种射线都不属电磁波,当然和手机辐射就完全扯不上关系了。

与上述两种射线不同的是,伽玛射线是一种强电磁波,而且对人体有害,但它的频率与手机发射的电磁波频率是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的。

由此可以看出,原子核幅射与手机辐射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电磁波是否都能穿透人体呢?电磁波是一种横波,具有横波的一般特性:频率越高波长越短,传播时波长越短的越容易受到障碍物的阻挡,波长越长的越容易绕过障碍物或发生衍射现象。

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遇到不同的材料时,会产生反射、吸收和穿透现象,这些作用和其程度、效果取决于电磁波的频率和被照射物质的特性。

一般来讲,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穿透能力越强。

事实上,常常对于同一种介质,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穿透性与频率有时并不成正比关系,这与介质自身性质有关。

对于X射线和伽马射线这类极高频的电磁波,它们更具有粒子性,因而能够穿透大多数物体。

因此医院用X射线检查体内病变,工业上用伽马射线为工件探伤。

微波也具有一定的穿透性,但相对较弱。

对于人体,微波的穿透深度和微波波长处于同一数量级。

经实验测试,频率为915MHz的微波源的人体实际穿透深度为5~6厘米,频率为2450MHz微波源的人体实际穿透深度为2~4厘米。

因此现在医疗技术中常使用微波热辐射对浅层组织进行治疗,从而减少病患开刀的痛苦。

而对于频率更低的电磁波,如广播信号等基本是不会发生穿透作用的,一般仅会利用反射或衍射作用绕过障碍物进行传播。

电磁波辐射有哪几种类型?电磁波辐射可按照其产生的效应分为两种:游离辐射和非游离辐射。

根据波粒二象性理论,所有的电磁波也可以被视为光子束。

而在高频率时,电磁波会比较像是粒子式的能量。

因此当高频高能量电磁波把能量传给其他物质时,光子就有可能撞出该物质内原子、分子的电子,使物质内充满带电离子,这种效应称为游离化,而造成这种游离化现象的电磁波就称为游离辐射,伽玛射线、X光、紫外线都属于游离辐射。

频率低于红外线(约为30GHz)的电磁波辐射都不会发生游离效应,称为非游离辐射。

此类辐射则不具游离化能力,不会产生有害人体的自由化离子。

非游离辐射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 波长远小于身体的光学辐射,可产生电子激发效应,如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2. 波长小于身体,以诱发电流而造成加热的效应,如微波和高频率的射频;3. 波长远大于身体,很少发生诱发电流而加热,如低频率的射频、交流电频率和静电场(直流电场)。

有害的游离电磁辐射是如何伤害人体的呢?电磁波的粒子特性是主要的,每个粒子能量是决定其生物效应的因素。

高频率的电磁波粒子(光子)有足够能量可以产生游离效应,从而打断被照射生物组织有机物的化学键,例如X光(波长小于10纳米)。

当高频电磁波射线进入到人体的内部时,会与体内细胞发生电离作用,与细胞内的构成活细胞组织的主要物质成份(如蛋白质、核酸和酶)抢夺电荷。

一旦这些物质中的原子的电荷失去,分子的结构就会出现不稳定,形成离子。

一些离子很容易通过化学反应破坏该离子所在位置的细胞物质,从而导致细胞结构的损坏甚至细胞死亡。

更加严重的是,如果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被损坏,也就意味着基因序列受到干扰,细胞就有可能向着无法预计的方向发展,比如成为可以无限增殖的癌细胞,最终可能导致癌症等疾病的发生。

非游离电磁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吗?在低频率,如可见光、射频、微波等,这些非游离辐射的光子的能量不足以打断化学键结,因此非游离辐射与上面所述游离辐射造成的生物效应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非游离的电磁波也可能是有害的,如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但是要取决于光子的能量,而且它们在生物体上产生的效应主要是电子的激发而不是游离。

激发效应会在生物体内诱发电流,会产生灼热感,但激发效应的产生仍取决于射源的频率、被照射物的大小和照射的方向性。

至于频率低于调频广播的电磁波,则连激发效应也无法产生。

由此可得知,大量非游离电磁波只会造成热效应,就如同做日光浴或站在浴霸灯下方一般,只要不在短期内将太多能量传给人体,生理组织就能加以调控。

所以在安全范围下长期接受非游离电磁波,并不会产生累积性伤害(如细胞癌变)。

即使当非游离电磁波的强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最多也只是灼伤。

显然,可见光、广播信号、电视信号、手机信号这类功率极低的非游离辐射都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危险性的幅射。

微波炉会把一块猪肉烤焦,为什么还说微波对人体无害?微波炉的辐射只要不直接接触人体,是无害的。

国际上规定家用微波炉的微波波长为122毫米,对应频率为2450MHz。

它的工作原理是发射和水分子频率相当的电磁波,使水分子产生共振运动,在强大的振动能量下水分子相互磨擦产生热量,从而达到使带有水分的食物加热的目的。

如果人体直接被微波炉产生的微波照射,只会产生烫烧伤损害,而不会造成累积性伤害。

而手机与微波炉相比功率极低,因此对人体是安全的。

紫外线和红外线也是电磁波吗?它们对人体有伤害吗?正如上面所介绍的,紫外线和红外线都是电磁波。

在极端情况下,他们对人体都是有一定伤害的。

红外线和紫外线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只有要太阳,就会有这两类射线。

前面提到过,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光线,但频率不属于可见光的范围,肉眼无法看见。

大家知道可见光按频率高低可以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个色段。

比红光频率更低的是红外线,比紫光频率更高的是紫外线。

太阳光中就有很强的紫外线,虽然紫外线穿透人体的能力不强,但可以达到真皮层,所以长时间的曝晒太阳会使皮下组织受到损伤,致病原理和X射线类似,当伤害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使细胞DNA中的分子结构被损伤而引起器质性病变,比如皮肤癌等。

也正是因为紫外线可以破坏细胞组织,所以在医学上常用来作消毒。

太阳在发射大量紫外线的同时也在发射高能的红外线,它的波长较长,无法穿透人体,但红外线有很强的热效应,所以高强度的红外线可以使人体表皮灼伤。

家里面常用的浴霸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

红外线也可被用来作信号的载波,比如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和手机与电脑的红外数据传输等就是如此,但这类红外线的能量是极低的(数量级为10毫瓦),根本不足以让被照射到的生物组织升温或产生电流。

手机信号有很多种,都对人体无害吗?是的,现在常见的手机通信协议有GMS、CDMA和WCDMA等,它们的微波频段分布较广,而且全世界各地的设定都不一样。

常见的有800MHz、 900MHz、1800MHz、1900MHz和2100MHz等,远远低于可产生游离效应的电磁辐射频率下限(约为30GHz),而且一般手机的发生功率都不会超过2瓦,这是极其微弱的,要知道一般家用微波炉的功率可以高达2000瓦。

当然,现在很的很多手机还支持蓝牙和的协议,这些协议所利用的波段也都属于微波。

蓝牙的辐射频率为~,协议通常有和5GHz两个工作频段,比普通GSM信号的频率高,但这些微波的发射的能量极低(几毫瓦),不可能对人体有害。

一些手机还支持红外协议,其原理和电视遥控器是一样的。

可以确信的是,无论今后手机上有任何新的通信协议问世,只要使用的电磁波频段在微波的泛围内,就对人体完全无害,这是手机自身功率的限制所决定的。

世界各地对于手机辐射又是怎样认识的呢?以下是一些世界上比较权威的机构关于微波电磁辐射发表的声明或研究结果。

世界卫生组织(WHO):人体暴露於极低频的电磁波中,不会产生生理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