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优秀课件评比《中国旅游地理》课件 PPT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05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CHAPTER
中国旅游地理发展趋势
旅游需求多样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趋 势,包括休闲度假、探险 体验、文化教育等。
旅游产品个性化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产品将更加个性化 ,如定制旅游、主题旅游 等。
旅游方式自由化
随着自由行的兴起,越来 越多的游客选择自由行的 方式出游,对旅游服务的 需求也更加个性化。
中国旅游地理
目录
CONTENTS
•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 中国旅游资源 •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 中国旅游地理环境与文化 • 中国旅游地理未来发展
01 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CHAPTER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的 地域影响以及旅游地的演化过程。
山等。
华东地区
01
02
03
04
上海市
拥有外滩、迪士尼乐园等著名 景点,是中国现代化大都市的
代表。
江苏省
以园林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为 主,如苏州园林、南京明孝陵
等。
浙江省
以山水风光和古镇古村为主, 如杭州西湖、乌镇等。
安徽省
以黄山等自然风光和徽派建筑 文化为主。
华南地区
广东省
以珠江夜游、广州塔等为主要特色,是中国 南方经济中心。
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秦始皇陵等。这些古迹吸引了大 量游客前来参观,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民族地区,了 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苗年等。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介绍.pptx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介绍.pptx

导游

业务






旅行

+ + 标

调 研
化 的 课
中国旅 游地理
社 计调
型 旅




发 展 方 向
分 析
开 发 方


领队

业务

课程 设计 理念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 教学内容 | 教学实施 | 教学队伍 | 教学环境 | 教学效果 | 特色与创新
主要围绕着本课程所要重点培养的职业能力来设计教学内容,分 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旅游资源分析;第二部分为旅游线路设 计,教学内容以项目课程方式进行组织,每个项目由若干个真实 的工作任务与应用训练组成,每个任务均由工作任务描述、完成 任务必备知识、工作任务完成、知识拓展等内容组成。
教学 方法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 教学内容 | 教学实施 | 教学队伍 | 教学环境 | 教学效果 | 特色与创新
讲授法
项目教学法
头脑风暴法
情景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
主要用于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地图、景区导游 图的能力,信息收集等相关案例的学习,通过 各种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导游工作的各种带 团技巧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课程设置 | 教学内容 | 教学实施 | 教学队伍 | 教学环境 | 教学效果 | 特色与创新
表现 教学 内容
教学内容
基于立体化建设
辅助教材
课程设置 | 教学内容 | 教学实施 | 教学队伍 | 教学环境 | 教学效果 | 特色与创新
2012年课程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项目+情境”的结构形式自编教材

《中国旅游地理》完整版课件全体ppt教程中职教材共117页PPT

《中国旅游地理》完整版课件全体ppt教程中职教材共117页PPT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中国旅游地理》完整版课件全体ppt教 程中职教材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全文】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全文】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现在旅游者不仅追求美景,还追求心灵充实和自我完 善。来长白山的旅游者往往以获得审美愉悦、探求认识生 活、美化心灵为真正途径。
• 问 题:研究旅游者的特点、类型、差异及其心理行为 对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有什么作用?
• 案例分析:长白山旅游是心理学与民俗学的结合,由于长 白山民间传说的流传,强化了旅游者的游览观赏心理、寻 根思祖心理、参与尝试心理和求知心理等。认真研究旅游 者的旅游心理,开发利用长白山民间传说这一丰富的文化 旅游资源,将会对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 用。
PPT课件
15
第二章旅游者、旅游流与旅游客源
• 学习 目标 • 了解旅游者的概念与特征
• 了解旅游决策的过程,掌握影响旅游决策 的因素及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
• 了解旅游流形成的地理背景、分布特征, 影响旅游流形成的因素
• 了解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互作用 • 掌握各种旅游客流的基本情况
PPT课件
16
课堂 练习 • 讨论旅游地理学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
技能 操作 • 中国地图填图比赛:分组开展填图比赛,
熟悉各省区的轮廓、位置,并指出该省区 一处代表性旅游景点。
PPT课件
14
第二章旅游者、旅游流与旅游客源
• 本章导读 本章首先介绍了旅游者的概念、特征、旅游
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接着从旅游流形成的地 理背景、旅游客源地、感知环境与旅游者决策行 为等方面揭示旅游客流的形成,且分析了旅游客 流的时空分布特征;最后一节分析了中国入境客 源市场和国内客源市场的发展及构成,并讨论了 中国三种旅游客流,即入境旅游客流、国内旅游 客流和出境旅游客流的基本特征。
• 学习 目标 • 掌握旅游交通与旅游线路的概念 • 了解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线路的分布格局 • 掌握旅游交通的性质、方式 • 了解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

中国旅游地理(1)PPT课件

中国旅游地理(1)PPT课件
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全长5464千米,流经青 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等9省市,注入渤海。
*
9
(三)珠江
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漓江是其支流桂江的一段, 上源为云南高原,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最 后注入南海。
(四)黑龙江
中俄界河,也是中国冰封期最长的河。
*
10
(五)富春江
(六)京杭大运河
北起北京,南止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 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全长1700余公里,沟通了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 也是世界最早开凿的运河。
*
6
(五)历史文化名山 1、革命摇篮——井冈山 2、八达岭 3、四大道教名山 4、四大佛教名山 5、其他
*
7
第三节 水自然景观
*
8
一、江河景观
(一)长江
正源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发源于唐古拉山的 各拉丹东雪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 庆、湖南、湖北等11个省市,最后注入东海。
(二)黄河
(二)黄河壶口瀑布
是黄河上最大的瀑布,位于山西吉县以西。
(三)吊水楼瀑布
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南部群山之中。 此外,许多风景名山都有瀑布风景点,如雁荡 山大龙湫瀑布、云南大叠水瀑布、庐山瀑布等。
*
14
五、海洋和海滨景观
我国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全 长18000公里。海岸类型有泥沙质、基岩质和生物型 三种。
核心区 缓冲区
实验区
*
25
禁止行为
• 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 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 等活动
■福建厦门海洋珍稀物种自然保护区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第五章:旅游地图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第五章:旅游地图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二 地图的基本特征
123
科学性 概括性 符号性
三 地图的基本要素
(一)比例尺
比例尺是指地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 度之比,表示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主要分为数字式(如1∶100 000 000)、文字式(如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和线段式三种。
(二)图例
CHAPTER
FIVE
第五章
旅游地图
地图是表达空间现象的一种主要的图形形式,具有科学性、概括 性、符号性等基本特征。比例尺、图例和指向标是地图的基本要 素。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旅游地图是一种主 要表示旅游要素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的专题地图,包括景区(景 点)、旅游交通、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等内容。旅游地图具有服务 功能、广告功能和科教功能,并应满足实用性、准确性、及时性、 通俗性、艺术性等要求。
二 旅游地图的功能
(一) 服务 功能
A
(二) 广告 功能
B
(三) 科教 功能
C
三 旅游地图的分类
旅游地图的分类方法很多。
1
按地域大小的不同,旅游地图可分为世界旅游图、国家旅游图、 区域旅游图、城市旅游图、景区游览图等。
2
按服务对象的不同,旅游地图可分为供游客使用的旅游地图和供 旅游管理部门、专业研究人员使用的旅游地图。
【第五章】
01 PART ONE
第一节 认识地图
一 地图的含义
地图是运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按一定比例描绘显示地球 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经济状况的图形,有“空间 信息的载体”和“空间信息的传递通道”之称。传统地图的载 体多为纸张,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地图已越来越普及。
地图是表现空间现象的一种主要的图形形式。通过地图,人们 可以形成对一定区域的整体认识,明确各物体的空间位置,建 立正确的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说课课件.ppt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说课课件.ppt

15旅游二班
课程作用
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 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对旅游资 源的考察、线路设 计、市场调研能力
全面掌握 中国旅游实务
15旅游二班
知识目标
掌握旅游资源的特点、主要类型及分布地区;各 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状况以及重要旅游景区和景点
掌握旅游客流形成的地理背景和时空分布特 征;旅游区划的概念、目的、意义及原则
前续课程:旅游学概论 后续课程:模拟导游、旅游心理学
15旅游二班
课程任务
也是旅游服务人员全 面热情宣传、推广 中国的知识源泉
补充学生的旅游地理知识
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
通过介绍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发展、 旅游资源以及旅游区划,提供丰富而
生动的中国区域旅游知识
掌握旅游与地理的关系
15旅游二班
能力目标
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对旅游市 场的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能科学欣赏国内知名旅游景区、景点
15旅游二班
情感目标
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与旅游文化,提高 旅游人文素质,提高旅游审美欣赏力审美感受力
激发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
培养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15旅游二班
《中国旅游地理》 课程说课
15旅游二班
课程分析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 学习方法 考核方式
说课内容
15旅游二班
一、课程分析
课程性质、任务与作用
课程目标
课程重难点
教学资源
15旅游二班
课程性质
《中国旅游地理》(第2版)是高职旅游管理 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开设在第二学年第一 学期,是该专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中国旅游地理PPT课件
的探讨,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 20世纪3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麦克默里发表的
《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一文,被世界地 理学界公认为是第一篇关于旅游地理研究的论 文。 50年代,旅游地理学被纳入到经济地理学中。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旅游地理学研 究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向。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和方 法系统研究开始。
20世纪80年代初,旅游地理学已形成其基本的理 论体系和方法构架。
1976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第2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 上,第一次把旅游地理列为大会的一个专业组, 这标志着旅游地理这门新学科得到了地理学家的 承认,从此,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被确立下来。
2.国内旅游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国家标准分类系统:包括8个主类、31个亚类 、155个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5 37) 水域风光类(6 15) 生物景观类(4 11) 天象与气象景观类(2 8) 遗址遗迹类(2 12)
建筑与设施类(7 49)
旅游商品类(1 7)
人文活动类(4 16)
CDB陆地动物栖息地
象与气候景观
DA光现象 DB天气与气候现象
DAA日月星辰观察地 DAB光环现象观察地 DAC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 DBA云雾多发区 DBB避暑气候地 DBC避寒气候地 DBD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 DBE物候景观
DBD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
DAC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 DBA云雾多发区
观赏型旅游资源 运动型旅游资源 休(疗)养型旅游资源 娱乐型旅游资源 特殊型旅游资源(如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 旅游资源)等
(三)根据旅游资源的吸引级别分类 国家级旅游风景资源 省级旅游风景资源 市(县)级旅游风景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气候
• 安徽省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终年温和湿润,并有明 显的南北气候过渡特征。其中淮北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一般南高于北。年 降水量适中,南多于北,山地多于平原。
•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合肥市 气温 2.1 4.2 9.2 15.5 20.6 25 28.3 28 22.9 17 10.6 4.5 雨量 33.5 50.3 75.3 105.9 105.5 96.4 181.6 114 79.8 43.1 52.6 31.5 黄山市 气温 8.8 5.6 10.3 16.2 20.8 24.5 28.1 27.7 23.3 17.3 11.4 6 雨量 65.4 108.8 155.9 205.1 268.4 303.8 154.6 120.7 110 70.9 56.3 50.1
四、历史文化
• 分组讨论:作为
一名安徽人,你对 安徽的历史了解多 少呢?
• 安徽省历史悠久,人 杰地灵,英才辈出。 有旧石器时代的“和 县猿人”,秦汉之争 、淝水之战以及太平 天国抗清等的战争遗 存。歙县、寿县、亳 州都列为中国历史文 化古城。徽文化是明 清最有影响的文化。
1、徽文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茶文化
4.皖南古村落
(1)西递古村落 (2)宏村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是“中国画里的乡村”。
(二)、皖北旅游亚区
1.巢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巢湖市,因湖呈鸟巢状而得名。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半汤温泉
巢湖
姥山
巢湖三珍
(二)、皖北旅游亚区
2.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与南京燕子矶、岳阳城陵矶并称为“长江三矶”。
太白楼
捉月台
(二)、皖北旅游亚区
3.醉翁亭:位于滁州市琅琊山中,为我国四大名亭之一。因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得名。
双 绝
(二)、皖北旅游亚区
4.寿县古城:是我国唯一保存着完整宋代城墙的城市。
寿县古城 天下第一塘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二、地貌
• 思考:
安徽省的地形和地势 是怎样的?
• 答案:安徽省地貌
类型多样,以平原、 丘陵和低山为主,平 原与丘陵、低山相间 排列,地势南高北低 。自南至北为皖南山 地、长江沿江平原、 江淮丘陵、淮北平原 。
皖南山地
沿江平原
江淮丘陵
淮北平原
第七——十二张幻灯片:展示第四部分内容 ,设疑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然 后分别用图片展示了安徽省的历史文化, 目的是为了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 生在生动和有趣的环境中学习。由于这部 分是重难点,这样就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第十三——二十四张幻灯片:展示第四部分 内容,在这部分,我精选了一些精美的图 片来介绍安徽省的一些主要的风景旅游景 区。让学生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 主动去探求这一知识点。有利于完成本课 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和难点。
姓 名:汪慧云 联系电话:
1、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能够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呈现传 统教学无法呈现的教学过程。
二、课件内容简介: 第一张幻灯片:出示本课课题,让学生知道本课的
学习内容。
第二张幻灯片:超链接视频资料魅力安徽,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情境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自然、顺利地导入新课。
黄山毛峰
祁门红茶
太平猴魁
屯溪绿茶
3.戏剧
黄梅戏
庐剧
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 年倒有九年荒。大户 人家卖骡马,小户人 家卖儿郎;奴家没有 儿郎卖,身背花鼓走 四方。
曲艺“双条鼓”、戏 曲“花鼓戏”、民间 歌舞“花鼓灯”,合 称为“凤阳花鼓”。
4.安徽名人
第三张幻灯片:展示本课第一部分内容,出 示安徽省地图,更形象、直观地让学生去 了解安徽省的行政区划。
第四、五张幻灯片:展示第二部分内容,设 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图片展示安 徽省的几种地形。图片的展示可以更形象 、直观地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
第六张幻灯片:展示第三部分内容,表格展 示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安徽省的气 候特点。
四、旅游资源
• 想一想:你最想
去安徽哪个旅游风 景区?为什么?
• 安徽省是中国旅游资源最 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共 计有国家级、省级各类旅 游点290多处,其中国家 级重点名胜风景区5处, 历史文化名城3座。以黄 山、九华山为中心的皖南 旅游区是我国品味最高, 景点最集中的旅游区。
(一)、皖南旅游亚区
1.黄山风景名胜区 (1)一绝——奇松 (3)三绝——云海
(2)二绝——怪石 (4)四绝——温泉
黄山日出、佛光和雾凇
(一)、皖南旅游亚区
2.九华山山风景名胜区:我国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享有“莲花佛国”之称号。
地藏王肉身殿
古拜经台
祗园寺中的佛事
(一)、皖南旅游亚区
3.齐云山山风景名胜区:是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山分为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三大景区。
第二十五张幻灯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供不同水平的练习。
第六章 华东旅游区
第五节 安徽省 授课人:汪慧云
第五节:安徽省
• 考考你的眼力:视
频“魅力安徽”中给 我们介绍了哪些旅游 资源?
一、行政区划
• 安徽省
简称“皖”,位于中国东 南部,横跨淮河、长江、 新安江三大水系。东连江 苏,南邻浙江、江西,西 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 ,面积13.96平方千米。 辖17个地级市,44个市辖 区 ,5个县级市,56个县 ,省会合肥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