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低碳生活的调研报告(5篇)

低碳生活的调研报告(5篇)

低碳生活的调研报告(5篇)低碳生活的调研报告(篇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大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倡导和谐社会的同时,“低碳”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20_年1月10日至2月10日,我对低碳生活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社会调查背景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20_年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_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

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_中的岛国。

另外,美国媒体20_年12月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机。

研究显示,温度过高容易导致过敏加重、物种缩小、肾结石增加、外来传染病爆发、夏季肺部感染加重等一系列的人体健康问题。

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最近几年,地球上由于环境遭受破坏而引起的自然灾害和自然隐患越来越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是刻不容缓。

低碳环保也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已成为全球性的一大热点话题。

虽然这一概念现在在国际上很热门,但是在国内的普及程度明显还很不够。

希望通过这一次小小的问卷调查,提醒人们低碳生活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提醒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不要忘了时时刻刻都要以环保节约为先,警示人们不要忘了,现代舒适生活必须要以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

只有在人人都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低碳意识的情况下,社会的发展才会更加的有可持续性,科技的发展创新才会更加的有意义有保障。

三、调查过程1、通过各种可以接触到的途径查找有关低碳生活的资料和新闻,确保自己可以全面并且深刻的了解低碳生活这一概念,为接下来制作优秀的调查问卷做好充分准备。

低碳生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秀8篇)

低碳生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秀8篇)

低碳生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秀8篇)关于的低碳生活调查报告篇一三、课题解决二氧化碳给全球带来的危机,扣动了人们忧患意识的扳机,纵然世界各国仍就减排问题进行着艰苦的角力,但低碳这个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告诉《生命时报》:“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首先,减碳主要落实在生产上,如大力开发水能、核电、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其次,低碳,从我做起。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为保护环境献一份力。

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做起:结论篇二所谓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主张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的一种理念。

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

”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篇三调查对象:宗址村三队村民调查人:潘峰调查目的:了解有多少人了解“低碳”的含义,又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

调查方式:口头访问访问的内容:1、你知道“低碳”是什么意思?2、你在生活中如何解决衣、食、住、行中的节能低耗的问题。

3、家里新增添了什么家用电器,会正确节能使用吗4、近距离外出和远距离外出时,分别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调查分析:1、本次调查中,一共访问了五十多位村民,其中分老年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2、在对老年人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知道“低碳”是什么意思,但他们从小吃过苦,生活大多很节俭,因此其实一直在过着低碳生活。

比如:在天黑之后他们才会开灯;米和菜都先拿到池塘洗一遍,回家再用自来水清洗一遍,用过的水也不浪费,用来浇花洗菜、喂性畜等;常把细小的肥皂收集起来,装到丝袜里,捏成大肥皂再用;上街时,除步行外,一般骑自行车或电动车;买菜时会自己带篮子,不用塑料袋。

关于低碳的调查报告5篇

关于低碳的调查报告5篇

关于低碳的调查报告5篇关于低碳的调查报告1一、调查课题:创造低碳生活二、调查人:张纪巍李晨琪三、调查________1、居民生活问卷2、网上查阅四、调查目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缓解生态恶化。

五、调查内容1、现在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现代社会正处于高碳生活,低碳生活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关注。

虽然当前,不少的人们对低碳生活的意识已经开始转变,从节约水电,降低能耗,减少具有污染性材料的使用等日常小事入手,不断培养文明、责任的低碳方式。

但仍有不少的人对低碳生活的观念还比较模糊,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还难以改变。

2、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低碳不仅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低碳(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的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因此低碳生活是我国提倡生活方式之一。

3、低碳生活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是一直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比如我们坐汽车要耗费燃油,燃油燃烧就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气中就增加了碳排放。

我们每天都要看电视、用电脑,这些家电都耗费电能,电能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因此,如何通过节约能源节制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少用空调、暖气,少开车,少坐飞机等,都属于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4、低碳生活的意义:全民低碳生活,对缓解全球变暖有非常巨大的效果。

二氧化碳在地球上能存在上百年,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减少农业生产领域的二氧化碳,却忽视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张女士说,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据测算,1999年—__年间,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全国26%,我国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7吨。

按照78.5公斤碳排放量需一棵树来算,人均每年消费8吨的南京每年就要种101棵树。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0篇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0篇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0篇低碳生活调查报告低碳生活调查报告(一):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摘要:由于工业化建设日益壮大,矿物资源得到超多的开采,使得社会环境所承受的压力逐渐加大,从而,导致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绿色低碳问题。

在我国,自2022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之后,对绿色低碳采取了各项有利的措施,也同时,让绿色低碳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

时隔三年后,我们国家绿色低碳生活的现状如何还存在着哪些问题我们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在各高校针对绿色低碳生活都进行了哪些活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行社会调查。

调查目的:对当今绿色低碳生活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高我们的绿色环保意识,对绿色低碳生活有必须地了解。

调查方法:针对我国绿色低碳有关状况进行资料采集,摘取有价值的部分进行分析,并整理。

一、现状和问题:自2000年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使温室气体得到超多的排放,导致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世界气象组织提前公布的“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中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

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应对如此严峻的形式,2022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让低碳生活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这天,你减碳了吗”也变成了很多年轻人见面时新的问候语。

[]二、解决方法1.绿色低碳生活需让人人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物质需求。

这些需求和发展,一方面消耗着超多的资源、能源,另一方面又排放出超多污染物,破坏环境,使得全球环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环境污染压力。

例如,能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状况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许多资源被浪费、被污染;污染物的排放节制不够等等。

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15篇

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15篇

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15篇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1一、问题提出低碳生活一直是我们热议的话题。

为了更加了解“低碳生活”和“众人眼中的低碳环保”,我特地去做了一次“低碳新生活,你做到这些了吗”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通过网上向同学朋友和陌生人随机发放、以及向爸爸妈妈单位里的人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和调查结果数据见附件)。

发放了50份问卷,回收了41份。

三、从调查报告中看出来的'众人眼中的低碳环保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熟不熟悉低碳生活”,比较熟悉各占了一半不到一点,不熟悉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说明大家对“低碳生活”多多少少没有经历过,也耳闻过一些了。

我在统计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是从第二题到第七题都是全部一次性打勾“a”的,所以让我产生了好奇,像是把空调开高一点、乘公车或者步行节省汽油、关闭电脑显示器、双面使用纸张、及时关灯等等大家都可以做到。

这些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随手就能做到的节能习惯,虽然看似十分平常,实际上这就是环保。

而且既然是力所能及的,为什么大家不多做一些呢?大家不愿意对水进行二次利用原因我分析了一下有两点,一是嫌麻烦,二是觉得没必要。

大家可能不知不觉还是这样认为:水还有很多,没有必要进行二次利用,而且二次利用也被局限了,最多冲个厕所之类的,就算有这个意识,也没什么人会去储水。

所以做到的人很少。

问到你认为身边的环境如何的时候选择“一般”的人数比较多。

说明现在的环境问题还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还没有人能够很自信的说出:“我认为我身边的环境相当不错了!”这样的话。

为什么许多人不选择环保节能型的东西,原因可能是现在的商品(电器)上没有标注节能不节能,所以一般买东西没有人会知道这是否节能。

而且节能的东西样式或许都不是特别漂亮,会不被人注意到。

另外因为电池的回收箱看到的都不多,所以很多人会直接丢进垃圾桶。

但是最好还是把电池专门放在一个地方,因为废电池是有毒的。

从调查问卷里,我可以看出来,大家对低碳生活是充满了期待,也是乐于配合的。

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优秀6篇

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优秀6篇

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优秀6篇调查方式篇一通过网上向同学朋友和陌生人随机发放、以及向爸爸妈妈单位里的人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和调查结果数据见附件)。

发放了50份问卷,回收了41份。

低碳生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篇二一、摘要“低碳环保”一词频繁被提及,各行各业都在低碳时代展现自己的环保意识,进行自己的环保行动。

为了加深对低碳环保的认识,提高低碳环保的意识,我们利用暑假时间,组队对于低碳环保做了相关调查。

以调查问卷和宣传单的形式,针对不同人群,深入社区、街道、商业区、旅游景点等场所进行调查。

此次活动历时两周,不仅仅我们对于低碳环保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地居民在我们的影响下对于这个词也是身体力行。

二、实践目的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快乐,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居住环境,显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更残酷的事实:地球上的固有能源在一天天地减少,环境也在一天天地遭受着污染,地球的生态在遭受着破坏,我们的身心健康也正在受到极大的威胁。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我们也应该在此大浪潮下做些什么。

三、实践内容为了向低碳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山大不同院系的同学自发的组成一支环保小分队——“绿色先锋”,在我们小组成员的家乡滕州开展起了低碳环保的调查宣传活动。

首先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环保与治理的相关信息,设计并打印调查问卷以及宣传单,以供活动所需;再者就是商量各自的分工以及活动的具体日程;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最后当然是把商讨结果付诸行动。

我们所采取的活动形式具体如下:1、对我们市街道、社区、商业区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实际调查。

我们发现在我们家乡大多数人都没有及时把垃圾投入到指定的垃圾箱内,人们随手乱仍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那边的垃圾箱一般分两格,一格是装可回收垃圾的,另一格是装不可回收垃圾的,一般人不能把垃圾正确的投入到垃圾桶中。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5篇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5篇

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5篇低碳生活调查报告1一、问题的提出今年暑假期间,学校安排我们进行一次关于低碳生活的现状调查。

二、调查时间及地点7月29日下午12时30分至15时30分,由大队辅导员王坤老师带领五年级组12名同学,在董家沟街道福泉东里小区发放关于低碳生活调查问卷。

三、调查方法1、分三个小组,每组4人,分工负责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

2、在小区内走街串巷入户进行。

3、整理统计。

四、调查内容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出行;废旧电池处理情况;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具;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忘记关灯情况;处理垃圾是否分类;使用纸张情况;是否自带袋子购物;是否倒掉剩菜剩饭;未冷却的饭菜直接入冰箱;小区内是否有宣传节能环保的专栏和活动等。

五、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1、共发出67张问卷,收回67张问卷。

其中:18岁以下16人,占23.88%;18至30岁17人,占25.37%;30至50岁23人,占34.33%;50岁以上11人,占16.42%。

2、低碳生活统计表被调查人员年龄段交通工具如何处理废旧电池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生活中忘记关灯情况在餐馆是否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垃圾分类情况半张纸处理情况购物时是否自带袋子是否经常倒掉剩菜剩饭是否将未冷却饭菜直接放入冰箱中所在社区是否有宣传节能环保专栏或者活动六、统计:1、用一次性的餐具较多,占56.7%;使用一次性筷子非常多,占了三分之一;剩菜剩饭直接倒掉,比较浪费。

2、现在许多人生活富有了,出行都开私家车较多,占17.9%,很少人选择骑自行车。

这样一来,大量的汽车尾气会严重污染环境,希望出行时尽量选择坐公交车,如时间允许,就应该选择骑自行车外出。

3、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浪费电和水,关灯就是一个例子。

有些老人会忘记,做儿女的要时常提醒老人家,不能浪费电和水。

七、调查建议低碳生活被认为是一种时尚生活逐渐被人们认同,但是实施的人群相对较少。

就是说,人们都有了低碳生活的意识,但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因此,我们向大家倡议低碳生活,希望大家在生活中注意以下细节:1、改变用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的习惯,改用手洗衣服,既节约又环保。

低碳环保调研报告(4篇)

低碳环保调研报告(4篇)

低碳环保调研报告(4篇)低碳环保调研报告(通用4篇)低碳环保调研报告篇1调查对象与方法对象为随机抽取仙游县华侨中学高中三个年级同学,参加问卷共有126人。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高中学生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高中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状况、态度状况和行为状况。

分析方法:编码问卷全部回收后,进行数据录入,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调查结果及分析.17%的同学选择很有必要建立低碳生活一族社团,.92%的同学选择可有可无。

可见同学对学校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有较高的认同度与参与愿意。

低碳生活内涵、内容的熟悉程度: .83%的学生认为提倡低碳生活是有(很有)必要的,可见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可度很高。

.41%的学生听说过低碳生活,其中72.22%的学生了解低碳生活,可见学生已经开始关注低碳生活。

低碳关于哪些方面:78.6%的同学选择发展新能源,77.8%的同学选择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73.02%的同学选择节能。

使用新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及节能都可以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见大部分同学对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明确的认识。

仅有60.32%的同学认为不会降低生活水平,17.46% 的同学选择不清楚,可见对于低碳生活的内涵部分学生还是不清楚甚至误解。

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有93.65%的学生是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上知道低碳生活的,比例远大于其他途径,只有6.35%的学生是从教师、同学处知道低碳生活,可见学校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理念和实践教育开展得不理想,在倡导公众参与方面还大有可为。

影响低碳生活的实践方法:水电:仅有15.87%的同学选择手洗衣物这种家庭节能减排方法低碳生活社会调查报告低碳生活社会调查报告。

84.13%的同学经常随手关闭水龙头,42.06%的同学不认同盆浴,.08%的同学选择经常随手关闭电器,可见仍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测试表明1次盆浴与5次淋浴用水量相当,可知盆浴使用热水所耗能源比淋浴大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班级:四(三)班姓名:杨xx 韦xx 马xx 覃xx原因我家公园的花朵原来都是五颜六色,泌人心脾,小草、小树嫩绿嫩绿,像一片“绿色的花园”,每天散步在公园里,会让我们心旷神、十分得意,让你感觉到大自然的美丽。

可尽几天我早晨来时,发现天空灰蒙蒙的,公园的花的花瓣沾满了灰尘,小草、小树都显得很失落,在放学的路上,不时会听见一些老人的咳嗽声,我觉得很奇怪。

于是,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

调查我统计了一些数据和环境调查,还画了,拍了照。

在公路边,小树的枝叶上都是灰尘,空气里也有灰尘和二氧化碳。

人们生病的原因大多是因为空气。

现在人们都不爱上街、出门,出门都要戴上口罩。

分析空气不好人们都出门戴口罩。

大多都是汽车的尾气和工厂排放的废气。

另一个就是我们每天要看电视用电脑,这些家电都耗费电能,电能的生产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除大量的二氧化碳。

1 / 13结论排放二氧化碳主要原因有:1.有的人为了图方便就开汽车去上班。

2.有的工厂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3.有的人乱仍废电池。

4.有的人乱扔垃圾袋。

建议低碳生活只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甚至可以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

为我们能生活在一个低碳的环境而努力!让我们一起低碳生活吧!参与学生:彭xx、陈xx、张x、林xx、温x、李xx指导教师:谢xx、周xx一、研究背景: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拥有30万平方米的绿色生态校园自然环境,五山环抱,两湖相伴,绿化率达到70%以上,特别是五个山岗上的树林,已经具有26年以上的历史,虽然是人工林,但保护措施好,植皮繁茂,出现较明显的乔木层:如马尾松、桉树、台湾相思树、樟树、枫树、木麻黄、大叶榕、柞树、朴树等等;灌木层有雀梅、土---------------------------------------------------------------范文最新推荐------------------------------------------------------ 密树、九节、了哥王、山黄麻等等;草本植物层有蕨类、忍冬、海芋等等的分层结构。

形成了较丰富的树林生态系统。

也是学校引以为豪的自然宝库,对于学校的定位和教育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一片树林其中松树在其中占有重要比例,松树是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树种之一,它有药用、工业、美化环境的作用、并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大量优质木材;同时松树也有一定的德育教育作用,如人们赞美松树的挺拔生命力强、松树的不惧怕严寒等。

本周我们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进入劳动技术学校的5座山岗进行了植物调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劳动技校马尾松大批死亡显现,我们马上成立调查小组,尝试寻找其中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方案,拯救马尾松。

二、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地考察、测量与比较劳动技校的树林,了解马尾松在劳动技校的情况,实地调查马尾松的生境。

了解2.能力目标: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生态问题,初步学会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考察出现的一些问题。

学会小组合作进行考察、实践、交流、探究,并学会整理考察报告,具有敢于向全班同学展示与汇报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加强对树林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通过考察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自信与互信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3 / 13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调查日记:12月2日(第一天),星期一。

我们来到了广州市劳动技校进行学农的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现场的植物调查和指导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劳动技校里的马尾松又一次大规模的死亡情况,并且这种情况还在持续。

为此,我们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研究马尾松大批量死亡的原因。

1、发现大量死亡的松树2、有一些松树正在干枯濒临死亡3、一棵刚死亡的马尾松4、分析是否为植物绞杀今天中午12:30分,我们和老师走进了劳动技校的其中一个树林,没走几步路,我们就发现了一棵枯干的的马尾松树,干斜地躺在地上,这是一颗已经死了有七八年的马尾松,树干已经变得干脆了,轻轻一捏就碎,我们踏着崎岖的山路,继续往树林深处走去,一棵棵枯干的马尾松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一片狼藉。

仿佛在哀怨着世界对它们的不公。

更有还未到下的但只剩下树干与光秃的树枝立在那里。

5、对死亡松树进行拍照取证每走过一棵倒地的马尾松,我们个人的心中就揪成一团,真是触目惊心。

一棵挺拔的松树生长起来至少需要二三十年,但是,仍处于壮年期的它们为何会如此薄命呢?我们一边研究一边哀叹着…走完了两个山头,我们观察到了一些症状,并推断出了几种有可能的原因。

---------------------------------------------------------------范文最新推荐------------------------------------------------------ 第一:有些枯干的马尾松的树干上缠绕着绞杀植物,所以我们推断有可能是绞杀植物造成的;第二:有些马尾松残骸上有白蚁洞和白蚁幼虫,因此我们推动是白蚁啃噬马尾松造成的;第三:绝大部分的马尾松出现了叶片枯黄,呈红褐色,和松材线虫病的症状十分相似,因而我们把是松材线虫病也列为可疑的对象。

傍晚和晚上我们进行小组分组然后,分头查找资料和初步分析资料第一组写马尾松的作用(林培姗)第二组写马尾松在劳动技校的分布图和最大一棵马尾松的数据(温昊、彭博成)第三组马尾松死亡的原因分析(林培姗、李浩俊、陈智浠)1、极端天气造成大规模死亡(林培姗)2、寄生植物绞杀造成大规模死亡(陈智浠)3、病虫害大规模死亡(李浩俊)第四组:写调查日记(张民)6、查找和分析资料12月3日(第二天),星期二。

我们小组继续调查马尾松大规模死亡的原因。

今天我们去到学农基地的另外两座山进行野外观察。

一路上,我们看到大量生长得很好的蕨类植物,走进深处,沿途我们发现有许多枯干伏地死亡的马尾松,有的已经腐烂了,健康的马尾松已难寻其迹了。

7、松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流出很多的松香。

很有粘性并带有松树特5 / 13有的味道。

我们一边走,一边观看着树林的美景。

有阴香、石柏、桉树、朴树,还有和马尾松外形十分相似的木麻黄。

老师拿着结实的木棍走在前头,带着我们走过崎岖的山路,一边走一边给我们介绍沿途植物的名称、用途以及科属。

我们所能看见的,从零星的几棵马尾松,到整片的马尾松林,一阵阵淡淡的松香萦绕在我们身旁,地上铺着厚厚的松针,还有不少小动物钻的洞,十分有趣。

我们踩在被厚厚的松针覆盖的山路上,感觉比刚才的走过的泥土地松软,舒服得多,抓起一把松针,用手折几下,凑到鼻子前,一阵淡淡的松香味沁人心脾。

老师告诉我们,一棵马尾松幼苗要长成树,至少需要几十年,更何况这一片马尾松林呢?马尾松林十分茂密,把阳光都遮挡住了,其他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地上只呈现零星的光斑,在树荫的衬托下,几束光线显得格外迷人,整片马尾松林看起来很干净,简直可以席地而睡。

风徐徐地吹来,四周响起一阵松树林特有的声音,老师说那是松涛,我们闭上眼睛,感受着周围这美妙的一切,心想着:如果这么美妙的大自然慢慢消失,那该多可惜啊!于是我们暗下决心,一定要拯救这些濒临死亡的马尾松。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山中兜兜转转,终于到达了老师口中所说的基地里最大的那一棵马尾松。

站在这棵高大的马尾松下,抬头向上看,这棵树又高又直,看不到它的顶端,老师也非常兴奋的用手粗略的测量它的树径,于是我们又拿出了卷尺精---------------------------------------------------------------范文最新推荐------------------------------------------------------ 确地测量出了这棵最马尾松的树径,足足有一米长,然后用水准仪测量这棵树的高度,水准仪的角度为46°,我们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数的高度为17~18米。

这棵树应该是长得最健康的树。

我们看着这棵树,心里想到:要是这棵树倒了是多么可惜啊12月4日统计数据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

四、结果与评价1、通过两天的树林考察我们了解了树林生态系统和分层现象。

2、通过查找现场考察和查找资料对马尾松这个南方森林的主要树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对于它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工农业用途、和文化育人方面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体会3、通过调查马尾松的分布,并绘制地图对于将来开展活动和学校对马尾松的保护提供了帮助4、通过分析造成马尾松大规模死亡的原因,使我们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更加的关心。

对于生态环境的变化有了更为主动和更快的反应速度。

五、学生收获(可附学生作品):一、马尾松在劳动技校的分布图和生长情况我们对劳动技校的山林进行了两天的考察,其中如下图所示的标号,我们在第1、2、3红点处发现成片的马尾松,并且发现已死亡的马尾松很多,比较集中、比较严重,特别是靠近科普楼的山坡死亡情况还在持续。

在第4、5座比较少死亡。

总体来讲死亡严重靠近西南面上7 / 13坡靠近高速公路方向。

学校马尾松的种群数量在不断的减少,面积在不断减少的趋势,优势地位正在被阔叶林不断的蚕食。

我们在劳动技校的5座山岗对松树的树茎进行目测和工具测量,其中在5号点录得最大一棵马尾松的树茎为1米,高度用水准仪进行测定和通过查找三角函数算的得到树高为18米。

8、马尾松在劳动技校的分布图,红色点为马尾松群落分布地带9、我们通过目测和皮尺测量收集松树的大小,并尝试推断树龄。

10、在树林中发现一棵特别伟岸的松树11、通过皮尺测量树茎为1米,通过水准仪测量高度为18米12、队员在劳动技校最大松树前拍照留念二、马尾松大批死亡的原因分析由于我们的探究时间只有一周的时间并且没有专业的检测设备所以我们采用的排除法对造成马尾松大批死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尝试找出其中原因1、极端天气造成死亡(林xx)通过查找近十年广州的天气变化情况我们绘制出近10年广州天气变化的曲线图通过查找文献我们得到了广州的极端天气数据广州年平均气温变化图综合分析以上的数据都是在马尾松的适应生长范围内,不构成大规模死亡的原因。

2、寄生植物(陈xx)---------------------------------------------------------------范文最新推荐------------------------------------------------------ 经过我们的考察,在劳动技校山上的马尾松上发现有地锦和扭肚藤缠绕生长的情况,据此,展开分析马尾松死亡是否与寄生植物的生长有关,根据网上的资料我们可知地锦:别名:爬山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