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周年科学精英:袁隆平_名人故事

合集下载

功勋模范人物袁隆平伟人事迹简介7篇

功勋模范人物袁隆平伟人事迹简介7篇

功勋模范人物袁隆平伟人事迹简介7篇功勋模范人物袁隆平伟人事迹简介篇1当今,农学院的老师只会“纸上谈兵”,学农的学生不会下田种地的情况并不罕见。

很多冠以硕士、博士、教授、博导名头的学者,缺乏对常识、对社会、对国情的起码了解,满足于做一些外文翻译和文字堆砌工作,偏激固执,信口开河,做了很多对社会发展并无多少益处的“空头学问”。

而袁隆平恰恰相反,他是田野里的科学家,田野就是他的实验室。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这句袁隆平的名言足以让很多埋在故纸堆里的“学问家”感到羞愧。

实验室和电脑前的工作,袁隆平认为也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顶着太阳,趟着泥水,下田”。

袁隆平告诫弟子:“书本里种不出超级稻,电脑里也敲不出超级稻,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来自于深入细致的实干!”袁隆平用他的行动说明,知识分子只有走出书斋,走进社会;走出书本,走进实践;走出自我,走进人民,才能在科学与生活的田野上大有作为。

袁隆平不是因循守旧、盲从的科学家。

在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中国科学界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盲目跟风、盗版抄袭、低水平重复成为中国科学界整体上缺乏创造性成果的硬伤所在。

袁隆平曾说,硬要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其中的“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

在袁隆平所处的年代,水稻方面的鸿儒大家有很多,但他们不敢也无法突破前人,最终没有产生什么创新性成果。

而袁隆平作为一名普通中专教师,却对“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金科玉律”提出质疑,根据实践提出了相反的设想,开始了独辟蹊径的研究。

“不迷信,不迷信书本,科学研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袁隆平认为这是一名科学家的重要素质。

鼓励科学家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特别要让年轻人勇于实践、敢于超越,应该成为我们今后科技创新努力的方向之一。

当今学界,浮躁、浮夸之风盛行,门派成见根深蒂固,为了评职称、快出名,不少人甚至不惜剽窃,一些单位仍然论资排辈盛行。

袁隆平院士功勋事迹简介(5篇)

袁隆平院士功勋事迹简介(5篇)

袁隆平院士功勋事迹简介(5篇)袁隆平院士功勋事迹简介篇1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工作和生活的安江农校采访。

安江农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我一踏进校园,就被“勤奋务实、文明进取”的校训振憾了。

学校里古树参天、风景秀丽、果树成林。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袁爷爷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任教。

当时,全国人民严重缺少粮食,过着苦日子。

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饿肚子。

从此,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揭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终于研究成功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杂交水稻从地处物种变异天堂的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了世界。

学校的老师还介绍说,现在为了让人记住袁爷爷的伟大发明和贡献,准备建设“安江农校杂交水稻园”,建成后,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师讲解完后,带领我们在学校里参观。

阵阵凉风从身边拂过,我想:袁爷爷为什么能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问身边的老师。

老师沉思片刻,告诉我:这或许是因为他勤奋务实,潜心进取,心想人民吧,因为袁院士有个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哦,我终于明白了,袁爷爷为了我们的吃饭问题,用自己的知识,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杂交水稻,真是伟大呀!袁隆平院士功勋事迹简介篇2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与科学成就写满祖国大地。

年轻干部要心怀信念、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做新时代拓荒农。

心怀信念,种下梦想的“种子”。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

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农业报国誓言,“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接下来袁老袁一生践行自己的誓言,用一甲子去寻找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穗有扫把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百姓坐在禾下悠闲地纳凉的“种子”。

袁隆平爷爷个人事迹介绍精选全文完整版

袁隆平爷爷个人事迹介绍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袁隆平爷爷个人事迹介绍“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他就是我们最敬佩的袁隆平爷爷,他的一生真的太辛苦了,让我们一起了解他的感人事迹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袁隆平爷爷个人事迹介绍最新,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袁隆平的事迹简介(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湖南长沙。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袁隆平的故事“对钱不能看得太重”在一些人眼里,似乎袁隆平很有钱,但他是一位拿国家俸禄的科学家,每个月的全部收入连工资和补贴加起来,总共4000多元钱的样貌。

他乐呵呵地说,这些收入不低了,够我花的了,所以,他几乎将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和扶掖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人。

此外,他还出资捐助过教育事业。

他对于金钱的观点,一是不吝啬,二是不奢侈。

在袁隆平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他说:“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饭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

但钱够一般日常生活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对钱不能看得太重。

”倘若对钱看得太重,被金钱蒙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钱的奴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

对人生,对金钱,对地位,乃至对家庭,袁隆平悟得很透彻明了,他向来对自我很“小气”,对别人却有一份古道热肠,侠义肝胆,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会尽全力帮忙他人。

他是博士生导师,带过许多博士生,其中有一个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生活较困难,有一次,这位学生打电话给他,说是父亲病重住院,急需用钱,他十分同情,从自我的工资收入中给那个学生寄去了两千块钱。

▼袁隆平的贡献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

袁隆平的故事15则

袁隆平的故事15则

袁隆平的故事15则袁隆平,中国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科研成果不仅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也对全球粮食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

袁隆平的成功离不开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对农业事业的热爱与责任心。

下面是袁隆平的故事15则,展示了他一生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

故事1:梦想初萌袁隆平生于1930年,他出生在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农民家庭。

在贫困的家境中,袁隆平上学的机会非常有限。

然而他从小就心怀梦想,渴望改变农民生活的困境。

这个梦想扎根于他的心灵,成为他一生努力的动力和目标。

故事2:科研之路的艰辛袁隆平的科研之路并不平坦。

他曾经多次面临研究项目资金不足、科研条件简陋等种种困难。

然而,袁隆平从不放弃,他始终坚持在农田里亲自动手,一遍遍地进行试验,不断探索和改进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

故事3:精益求精的态度袁隆平对科研工作充满了敬畏之心,他从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而是追求更加卓越的目标。

无论是研究项目还是实验结果,他总是追求尽善尽美。

他的一句名言:“要做到世界一流!”故事4:艰苦奋斗1956年,袁隆平在湖南师范学院完成学业后,来到中国农科院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

在那个年代,物质条件极为困难,但袁隆平调整好心态,安然面对,并且以坚定的信念进行科研工作。

为了开展农业科研,他亲自动手种植杂交水稻,并亲自动手培育,不惜付出艰辛和努力。

故事5:对杂交水稻的追求袁隆平坚信杂交水稻是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根本途径。

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通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1973年,他培育出了一系列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并取得了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突破。

故事6:科技兴农袁隆平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个为农业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他倡导科技兴农,提倡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使广大农民受益。

他的科研成果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故事7:扎根农田尽管袁隆平已经成为一位享誉全球的科学家,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农民身份。

袁隆平的故事15则

袁隆平的故事15则

袁隆平的故事15则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创始人,是国际上最早、最具影响力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之一。

他的杰出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以下是袁隆平的故事15则。

第一则:母亲的影响袁隆平出生在中国湖南农村,从小家境贫困。

然而,他的母亲教育他要勤奋努力,追求知识。

母亲对袁隆平的影响使他心怀梦想,并坚持不懈地追求学问。

第二则:农村种田经验袁隆平在农村长大,从小就有丰富的种田经验。

这为他日后的杂交水稻研究奠定了基础,因为他深刻理解农民的需求和问题。

第三则:埋头刻苦研究袁隆平在南方农业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勤奋努力,埋头苦干。

他在学术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并在农业科学领域崭露头角。

第四则:水稻杂交育种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的育种研究。

通过将不同品种的水稻杂交,他成功地培育出高产、抗病、品质优良的杂交水稻品种。

这项创新对解决全球粮食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则:跨国研究合作袁隆平在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中得到了国际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参与。

他与国际学者们合作,共同研究、交流,不断推动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进步。

第六则:国际荣誉袁隆平因其在杂交水稻育种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了许多国际奖项和荣誉。

他被视为农业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家,并受到了全球科学界的尊崇和赞誉。

第七则:精益求精尽管袁隆平已经取得了众多成就,但他仍然不满足于现状。

他持续不断地改进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致力于培育更高产、更抗逆的水稻品种,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八则:帮助农民袁隆平一直关注中国农民的困境,并致力于帮助他们解决种植问题。

他不仅研发新的水稻品种,还通过教育和培训农民,提升他们的种植技术和收入。

第九则:水稻技术推广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已经推广至全国各地,尤其是在中国南方,出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这为中国和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带来了重要的益处。

第十则:农业可持续发展袁隆平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产、抗病的杂交水稻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还减少了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有助于环境保护。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7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7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7篇袁隆平是中国闻名的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的宏大事迹会始终留存在我们的心中。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盼望大家喜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篇1他的办公室里面已经摆满了各种奖牌和证书。

但老头子还是坚持在第一线做科研。

每年一到冬天,他都要到三亚基地去。

有次他爬田埂,旁边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挡开了,你以为我老了啊,我蹿田埂比你年轻人还快当!成名成家的袁隆平似乎仍旧喜爱拘束随便的生活。

他间或出差逛街,看到廉价衣服,就先在自己身上比试一下,然后又在助手身上比试一下,买上一大堆,回来就人人都发一件。

有次到香港中文高校去作报告,他就扎了条刚在街边用10元钱买的领带。

1998年,湖南一个事务所评定袁隆平品牌价值一千亿元,杨澜到海南去采访他: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谈论这件事的时候,她有什么看法结果,他的回答是,从来没有谈。

他之后跟助手说,我就是个过路财神。

还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给他1。

5万美元奖金,他全部拿出来,设立了一个杂交水稻基金,特地嘉奖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

他常常跟人说起他以前做过两次的梦: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颗粒像玉米一样大,他和助手们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谈天乘凉。

刚开头,四周人呵呵的笑,时间长了,才发觉他满脑壳就惦记这个事情。

他把身边英语好的年轻助手都尽量送出国去深造,为的是他的其次个抱负:要让杂交水稻推广出去,造福全世界。

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说,袁老师又有追求又能拘束,是个幸福的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篇2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了袁隆平爷爷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艰辛历程故事,现在就让我来给大家一一叙述吧!首先,袁隆平爷爷一班级时一次去郊游,老师带他到一个农场去参观,当袁隆平爷爷观察处处都是芳香的花草和一串串艳丽的果实时,就立志要去学农。

从那时开头,袁隆平爷爷就刻苦学习,高中毕业后,袁隆平爷爷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后来改名为西南农学院)。

袁隆平人物事迹介绍简介(精选)

袁隆平人物事迹介绍简介(精选)

袁隆平人物事迹介绍简介(精选)袁隆平人物事迹介绍简介(精选)袁隆平,中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教育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的杰出贡献使得中国的粮食问题得到了解决,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袁隆平于1930年9月7日出生在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县。

他在一个养殖技术员的家庭中长大,父母的聪明才智对他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家人的影响下,他对农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953年,袁隆平考入了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

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并且展现出了出色的学术天赋。

1957年,他顺利毕业并留校任教,随后前往苏联留学深造。

二、杂交水稻的探索与突破回国后,袁隆平开始了他在杂交水稻领域的研究工作。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正遭受着严重的粮食危机,袁隆平深感粮食问题的紧迫性。

他决心攻克高产水稻的难题,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

然而,杂交水稻的研究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国内外种种困难和挑战,袁隆平始终保持着坚持和乐观的态度。

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他成功地培育出了中国首个丰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华稻1号”,并在青海的试种中取得显著成果。

此后,袁隆平领导下的团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高产水稻品种,有效地缓解了中国的粮食压力,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也被多个国家广泛应用,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对粮食安全的贡献与荣誉袁隆平的成就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我国稻米产量显著提高,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粮食短缺问题。

在他的努力下,中国逐渐从粮食短缺转变为粮食自给自足,为亿万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粮食供应。

袁隆平的杰出贡献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与赞誉。

他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胡椒博士勋章、狄拉克科学奖等多项殊荣,并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杰出农艺家奖的首位获得者。

四、教育事业与传承除了在科研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袁隆平还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人物事迹介绍简介

袁隆平人物事迹介绍简介

袁隆平人物事迹介绍简介袁隆平,中国农业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和“中国水稻之父”。

他的杰出成就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

袁隆平是中国的科技精英之一,他的人物事迹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纪念。

一、早年生活与学术背景袁隆平于1930年9月7日出生于中国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

在艰苦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家人对教育的重视让他从小就培养了勤奋好学的习惯。

他获得了雄厚的学术背景,1953年毕业于浙江农学院农学系,随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

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他与杂交水稻的探索之旅。

当时中国正遭受着人口增长和粮食短缺的压力,袁隆平意识到通过培育高产稻谷来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性。

他致力于将水稻品种进行杂交,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抗病性。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袁隆平成功地培育出了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广杂1号”,这一突破性成果为中国农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有效解决了中国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的粮食问题。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也被许多国家借鉴和采用,对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荣誉与奖项袁隆平以其突出的科学贡献获得了众多荣誉与奖项的肯定。

他先后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际科技奖、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人类发展杰出贡献奖、万隆奖等。

袁隆平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科学研究上,他还一直致力于将科技成果推广到农田中,帮助贫困地区提高粮食产量。

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示范,帮助广大农民了解和掌握了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他以身作则,激励着更多的科学家们关注农业领域,为农民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四、袁隆平的教育理念袁隆平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一直强调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他积极推广农业科技知识,组织培训班和讲座,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技术。

他倡导科学家走出实验室,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60周年科学精英:袁隆平
建国60周年科学精英:袁隆平
简介:袁隆平,1930年出生,男,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西省德安县人。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后在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

从60年代开始,袁隆平就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

1976年至199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已达32亿多亩,累计增产稻谷3000多亿公斤。

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产5-10%的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荣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荣誉称号,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撰有《杂交水稻制种和高产的关键技术》、《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等论文。

主编有《杂交水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