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51-2014 热交换器
GB热交换器解读

热交换器管束级别精度提升(主要指钢制) ——Ⅰ、Ⅱ级管束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与国际接轨,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管束精度主要影响: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质 量;对壳程流体的无相变传热效率的影响(漏流量) ——NB/T47019.1~8《锅炉、热交换器用管订货技 术条件》 TEMA《列管式换热器制造商协会标准》用在除套管式 换热器以外的所有管壳式换热器中,是对ASME标准 的补充和说明
管板
6.5.1管孔直径允许偏差随换热管进行调整。 6.5.1.8当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钛、铜、镍、锆及其合金换热管 与管板采用强度胀接时,管板的管孔公称直径宜减小0.05~0.1mm。 8.4.1DN≤2600的热交换器管板不宜拼接(新增) 8.4.2a)对接接头应采用全焊透结构 8.4.3b)基层材料的待堆焊面和覆层材料加工后(管板钻孔前)的表面, 应按JB/T4730进行表面检测,Ⅰ级合格(不得有裂纹、成排气孔,符 合Ⅱ级缺陷显示) 8.4.4管板管孔偏差要求 a)允许有4%的管孔上偏差超出表中相应值的50%(0.15mm) b)抽查不小于60°管板中心角区域内的管孔,未达到a)要求时100%检 查。(100%检测为新增)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6.6.4内孔焊(新增) 适用于大口径换热管
其他
增加了热交换器传热计算的基本要求 修订了单管板设计计算,增加了双管板设 计计算 增加振动计算
GB/T151-2014《热交换器》是一个什 么样的标准,具有怎样的地位?
相关标准 GB150-2011《压力容器》
下列容器不在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内: a) 设计压力低于 0.1MPa 且真空度低于0.02MPa 的容器; b)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管辖的容器; c) 旋转或往复运动机械设备中自成整体或作为部件的受压器室 (如泵壳、压缩机外壳、涡轮机外壳、液压缸等); d) 核能装置中存在中子辐射损伤失效风险的容器; e) 直接火焰加热的容器; f) 内直径(对非圆形截面,指截面内边界的最大几何尺寸,如: 矩形为对角线,椭圆为长轴)小于 150mm 的容器; g) 搪玻璃容器和制冷空调行业中另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容 器。
GB151-2014 热交换器

定义了什么是压力容器: 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 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 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 L的气体、液化 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 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 1.0MPa· 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 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GB/T151-2014《热交换器》是一个什 么样的标准,具有怎样的地位?
安全技术规范:如:
TSG TSGR0004-2009 R0001-2005《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范围: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压力容器 TSG R0002-2005 《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 、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1MPa。 TSG R0003-2007 《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 、工作压力与容器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 2.5MPa· L。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以及介质最高工作 TSG R0005-2011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6.6.2强度焊接 适用于本标准规定的设计压力,但不适用于有振动、 有缝隙腐蚀倾向的场合 6.6.2.3强度焊焊角高l应满足7.4.7中换热管与管板 连接拉脱力的要求,且l不应小于δ1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6.6.3胀焊并用 适用范围: a)振动或循环载荷时 a)密封性能要求高的场合 b)存在缝隙腐蚀倾向时 b)承受振动或疲劳载荷的场合 c)采用复合管板时 c)有间隙腐蚀的场合 d) 采用复合管板的场合 6.6.3.3强度焊接加贴胀的管孔结构形式及尺寸见图6-21, 强度焊接还应遵守强度焊接的规定。贴胀的管板孔可不开 槽,胀度宜控制在2%—3% 6.6.3.4先胀后焊,要求全长胀接。
管壳式换热器GB151讲义

管壳式换热器GB151讲义一.适用范畴 1.型式固定——P t 、P S 大,△t 小浮头、U 形——P t 大,△t 大*一样不用于MPa P D 5.2>,易燃爆,有毒,易挥发和贵重介质。
结构型式:外填料函式、滑动管板填料函、双填料函式(径向双道) 2.参数41075.1,35,2600X PN DN MPa P mm D N N ≤⨯≤≤。
参数超出时参照执行。
D N :板卷按内径,管制按外径。
3.管束精度等级——仅对CS ,LAS 冷拔换热管Ⅰ级——采纳较高级,高级精度(通常用于无相变和易产生振动的场合) Ⅱ级——采纳一般级精度 (通常用于再沸,冷凝和无振动场合) 不同精度等级管束在换热器设计中涉及管板管孔,折流板管孔的加工公差。
GB13296不锈钢换热管,一种精度,相当Ⅰ级;有色金属按相应标准。
4.不适用范畴受直截了当火焰加热、受核辐射、要求疲劳分析、已有其它行业标准(制冷、造纸等)P D <0.1MPa 或真空度<0.02MPa+二.引用标准1.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监察范畴,类别划分*等*按管、壳程的各自条件划类,以其中类别高的为准,制造技术可分别要求。
*壳程容积不扣除换热管占据容积计,管程容积=管箱容积+换热管内部容积。
壳程容积=内径截面积X管板内侧间长度。
2.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设计界限、载荷、材料及许用应力、各受压元件的结构和强度运算。
3.有关材料标准。
管材、板材、锻件等4.有关零部件标准。
封头、法兰(容器法兰、管法兰)紧固件、垫片、膨胀节、支座等三.设计参数1.有关定义同GB1502.设计压力Mpa分别按管、壳程设计压力,并取最苛刻的压力组合(一侧为零或真空)。
管板压差设计仅适用确能保证管、壳程同时升降压,如1)自换热 2)Pt P s均较高,操作又能绝对保证同时升降压。
3.设计温度℃0℃以上,设计温度≥最高金属温度。
0℃以下,设计温度≤最低金属温度。
《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作者:来源:《品牌与标准化》2015年第06期《热交换器》标准编号:GB/T 151-2014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制热交换器的通用要求,并规定了管壳式热交换器材料、设计、制造、检验、验收及安装、使用的要求。
本标准的通用要求适用于管壳式热交换器及其他结构型式热交换器,本标准的所有内容适用于管壳式热交换器。
本标准适用的设计压力:a)管壳式热交换器的设计压力不大于35Mpa;b)其他结构型式热交换器的设计压力按相应引用标准确定。
本标准适用的设计温度:a)钢材不得超过GB 150.2-2011列入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范围;b)其他金属材料按相应引用标准中列入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确定。
本标准中管壳式热交换器适用的公称直径不大于4000mm,设计压力(MPa)与公称直径(mm)的乘积不大于2.7X104。
超出该条范围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可参照本标准进行建造。
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热交换器:a)直接火焰加热的热交换器;b)烟道式余(废)热锅炉;c)核能装置中存在中子辐射损伤失效风险的热交换器;d)非金属制热交换器;e)制冷空调行业中另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界定范围:a)热交换器与外部管道连接;b)接管、人孔、手孔等的承压封头、平盖及其紧固件;c)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的连接焊缝;d)直接连接在热交换器上的非受压元件如支座、垫板等;e)安装在热交换器上的超压泄放装置。
发布/实施日期:2014-12-05/2015-05-01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修订状况:本标准代替GB 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标准修订内容:本标准与GB 151-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扩大了标准适用范围;——修订了管壳式热交换器的适用参数范围;——增加了热交换器传热计算的基本要求;——提高了管壳式换热器管束的尺寸精度要求;——修订了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修订了单管板设计计算,增加了双管板设计计算;——增加了附录A“标准的符合性声明及修订”;——将GB 151-1999附录F“壁温计算”修订为附录B“管壳式热交换器传热计算”;——修订了附录C“流动诱发振动”;——增加了附录D“常见流体的物理性质数据”;——增加了附录E“污垢热阻”;——增加了附录F“金属导热系数”。
换热器管座角焊缝裂纹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换热器管座角焊缝裂纹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本文在换热器实际使用环境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换热器管座的常见缺陷,之后对主要缺陷,即换热器管座角焊缝疲劳裂纹从分类与分布上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检测疲劳裂纹的方法以及检修换热器管座角焊缝疲劳裂纹的措施,提供相关单位进行参考。
关键词:换热器;管座角焊缝;疲劳裂纹;维护技术前言: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在化工企业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复杂的生产工况条件以及换热器管座自身的结构型式、受力特点和材料特性,以及制造成型工艺的影响下,换热器管座会在容器内压、重力载荷(包括设备自重、介质、附属设备、管道等)、连接管道等部件的作用力、温度梯度引起的作用力、压力激烈波动引起的冲击载荷[1]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的缺陷,最为典型的就是疲劳损伤。
疲劳断裂是一种主要的金属结构失效形式,在循环载荷的强烈影响下,钢结构会因腐蚀、应力集中等状况出现裂纹,归根结底,这种裂纹是由于疲劳强度引起的,而扩展的裂纹将会引发结构的失效。
目前,换热器管座疲劳开裂以及成为了设计维护关键问题。
一、换热器管座的常见病害(一)涂装劣化换热器通常都是直接接触到大气、周边空气的,而这种长期暴露会对换热器产生一定的侵蚀,对换热器管座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为保护换热器管座的完整性,通常会对结构表面进行一定的维护,而其中最具有效力及最为经济型的就是涂装。
但是观察长期服役的换热器管座表面涂层可以发现,其仍出现大量生锈、脱落、裂纹、起泡、粉化问题,涂层的劣化将导致进一步的腐蚀。
(二)腐蚀不同生产装置所面临的环境有所区别,但工业废气中含有的大量盐粒子、水分、氮化物及硫化物会对换热器管座角焊缝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而所处位置周边空气通常会存在大量工业废气。
换热器标准精选

换热器标准精选(最新)G151《GB/T151-2014热交换器》G3625《GB/T3625-2007换热器及冷凝器用钛及钛合金管》G8000《GB/T8000-2001热交换器用黄铜管残余应力检验方法:氨熏试验法》G8890《GB/T8890-2007热交换器用铜合金无缝管》G9082.1《GB/T9082.1-2011无管芯热管》G9082.2《GB/T9082.2-2011有管芯热管》G13754《GB/T13754-2008采暖散热器散热量测定方法》G14811《GB/T14811-2008热管术语》G14812《GB/T14812-2008热管传热性能试验方法》G14813《GB/T14813-2008热管寿命试验方法》G14845《GB/T14845-2007板式换热器用钛板》G16409《GB16409-1996板式换热器》G19447《GB/T19447-2013热交换器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翅片管》G19700《GB/T19700-2005船用热交换器热工性能试验方法》G19913《GB19913-2005铸铁采暖散热器》G24590《GB/T24590-2009高效换热器用特型管》G27670《GB/T27670-2011车辆热交换器用复合铝合金焊管》G27698.1《GB/T27698.1-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G27698.2《GB/T27698.2-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2部分:管壳式热交换器》G27698.3《GB/T27698.3-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3部分:板式热交换器》G27698.4《GB/T27698.4-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4部分:螺旋板式热交换器》G27698.5《GB/T27698.5-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5部分:管壳式热交换器用换热管》G27698.6《GB/T27698.6-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6部分:空冷器用翅片管》G27698.7《GB/T27698.7-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7部分:空冷器噪声测定》G27698.8《GB/T27698.8-2011热交换器及传热元件性能测试方法第8部分:热交换器工业标定》G28185《GB/T28185-2011城镇供热用换热机组》G28712.1《GB/T28712.1-2012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1部分:浮头式热交换器》G28712.2《GB/T28712.2-2012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2部分: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G28712.3《GB/T28712.3-2012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3部分:U形管式热交换器》G28712.4《GB/T28712.4-2012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4部分:立式热虹吸式重沸器》G28712.5《GB/T28712.5-2012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5部分:螺旋板式热交换器》G28712.6《GB/T28712.6-2012热交换器型式与基本参数第6部分:空冷式热交换器》3G28713.1《GB/T28713.1-2012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强化传热元件第1部分:螺纹管》G28713.2《GB/T28713.2-2012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强化传热元件第2部分:不锈钢波纹管》G28713.3《GB/T28713.3-2012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强化传热元件第3部分:波节管》G29039《GB29039-2012钢制采暖散热器》G29463.1《GB/T29463.1-2012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垫片第1部分:金属包垫片》G29463.2《GB/T29463.2-2012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垫片第2部分:缠绕式垫片》G29463.3《GB/T29463.3-2012管壳式热交换器用垫片第3部分:非金属软垫片》G29464《GB/T29464-2012两相流喷射式热交换器》G29465《GB/T29465-2012浮头式热交换器用外头盖侧法兰》G29466《GB/T29466-2012板式热交换器机组》G30059《GB/T30059-2013热交换器用耐蚀合金无缝管》G30261《GB/T30261-2013制冷空调用板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G30262《GB/T30262-2013空冷式热交换器火用效率评价方法》G31565《GB/T31565-2015热交换器用钢板搪瓷边缘覆盖率的测定》CB1036《CB/T1036-1997船用板式热交换器》CB3961《CB/T3961-2004船用热交换器设计计算方法》NB47004(合)《NB/T47004~47006-2009板式热交换器/板式蒸发装置/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NB/T47004-2009板式热交换器NB/T47005-2009板式蒸发装置NB/T47006-2009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NB47007《NB/T47007-2010(JB/T4758)空冷式热交换器》J4714《JB/T4714~4723-1992压力容器换热器》(共10项)J4740《JB/T4740-1997空冷式换热器型式与基本参数》J4751《JB/T4751-2003螺旋板式换热器》J7261《JB/T7261-1994铝制板翅式换热器技术条件》J7262《JB/T7262-1994铝制板翅式换热器型号编制方法》J7356《JB/T7356-2005列管式油冷却器》J8701《JB/T8701-1998制冷用板式换热器》J10379《JB/T10379-2002换热器热工性能和流体阻力特性通用测定方法》J10523《JB/T10523-2005管壳式换热器用横槽换热管》J11248《JB/T11248-2012金属复合翅片管对流散热器技术规范》J11249《JB/T11249-2012翅片管式换热设备技术规范》J50017《JB/T50017-1999铝制板翅式换热器产品质量分等》HG3181《HG/T3181-2009高频电阻焊螺旋翅片管》HG3187《HG/T3187-2012矩形块孔式石墨换热器》HG4172《HG/T4172-2011管壳式聚四氟乙烯换热器》HG4174《HG/T4174-2011超纯PFA列管加强式换热器》HG20537《HG/T20537.1~4-1992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HG21503《HG21503-1992钢制固定式薄板列管式换热器》SH3119《SH/T3119-2000石油化工钢制套管换热器设计规范》SH3418《SH/T3418-2007石油化工换热器钢制鞍式支座技术条件》SH3420《SH/T3420-2007石油化工管式炉用空气预热器通用技术条件》SH3532《SH/T3532-2005石油化工换热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40《SH/T3540-2007钢制换热设备管束复合涂层施工及验收规范》JG2《JG2-2007钢制板型散热器》JG3《JG3-2002采暖散热器灰铸铁柱型散热器》JG4《JG4-2002采暖散热器灰铸铁翼型散热器》JG143《JG/T143-2002采暖散热器:铝制柱翼形散热器》JG148《JG/T148-2002钢管换热器》JG220《JG220-2007铜铝复合柱翼型散热器》JG221《JG/T221-2007铜管对流散热器》JG293《JG293-2010压铸铝合金散热器》JG409《JG/T409-2013供冷供暖用辐射板换热器》JG3047《JG/T3047-1998灰铸铁柱翼型散热器》CJ163《CJ/T163-2002导流型容积(或半容积)式水加热器》CJ191《CJ/T191-2004板式换热机组》CJ467《CJ/T467-2014半即热式换热器》YB4103《YB/T4103-2000换热器用焊接钢管》YS446《YS/T446-2011钎焊式热交换器用铝合金复合箔、带材》YS749《YS/T749-2011电站冷凝器和热交换器用钛-钢复合管板》DL742《DL/T742-2001冷却塔塑料部件技术导则》API Std661《API Std661-2002炼油通用操作空冷式热交换器》(中文版) API Std662《API Std662-2002炼油厂通用板式换热器》(中文版)。
(整理)gb151-《热交换器》编制说明.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浅谈换热器设计的一些结构和强度问题

浅谈换热器设计的一些结构和强度问题雷 勇 余子豪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成都 610041摘要 本文结合标准对换热器的部分常见设计问题(例如防短路挡板的设置位置、防冲板的设置条件、换热器进出口的流通面积计算以及法兰的设计等)进行分析总结,给换热器的工程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压力容器 换热器 结构设计 强度计算雷勇:高级工程师。
2003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主要从事压力容器设计工作。
联系电话:028 65530523,E mail:leiyong@chengda com。
《热交换器》GB/T151-2014[1]是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检验等方面的通用标准。
本文针对运用该标准进行换热器设计时遇到的部分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给换热器的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1 防短路结构根据GB/T151-2014要求,短路宽度超过16mm时应设置防短路结构,折流板缺口间距小于6个管心距时设置一对旁路挡板,超过6个管心距时每5~7个管心距增设一对旁路挡板;分程隔板槽背面或U形管式换热器管束中间每隔4~6个管心距设置1根挡管。
为起到防短路的作用,以上挡板均应设置在折流板重叠区,见图1;不应设置在折流板缺口区,见图2。
2 防冲板设置防冲板的作用是防止进入换热器的流体对换热管直接产生冲蚀、腐蚀作用。
通常气液混合物的冲蚀能力比气体或液体的冲蚀能力更强,在气液混合物中,气体的流速比较快,液滴夹杂在气体里对于设备表面冲击力就比较大[2]。
对金属表面产生的磨蚀通常来自于液体或者夹杂着固体的气固混合物。
由于腐蚀流体和金属表面间的相对运动,引起金属的加速破坏或腐蚀,这类腐蚀常与金属表面上的湍流强度有关。
湍流使金属表面液体的搅动比层流时更为剧烈,使金属与介质的接触更为频繁,故通常叫做湍流腐蚀。
湍流腐蚀实际上是一种机械磨耗和腐蚀共同作用的结果[3]。
图1 旁路挡板设在折流板重叠区图2 旁路挡板设在折流板缺口区磨蚀的外表特征是槽、沟、波纹、圆孔和山谷形,还常常显示有方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
GB/T151-2014《热交换器》是一个什 么样的标准,具有怎样的地位?
相关标准 GB150-2011《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行业基础标准 ——给出了压力容器建造的通用要求,包括材料、设计、 制造检验与验收等内容
1、本标准适用的设计压力 1.1、钢制容器不大于35MPa。 1.2、 其他金属材料制容器按相应引用标准确定。 2、本标准适用的设计温度范围 2.1 设计温度范围:-269℃~900℃。 2.2 钢制容器不得超过按GB 150.2 中列入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范围。 2.3 其他金属材料制容器按本部分相应引用标准中列入的材料允许使用温度确定
换器管
换器管
8.3.2 管端清理长度: 焊接时:不小于换热管外径,且不小于25mm 胀接时:不小于强度胀接长度,且不得影响胀接质量 (不小于两倍管板厚度) 双管板时:按设计文件规定 8.3.3.3 U形管的弯制: U形管弯制后应逐根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不得小于热交换器的耐压试验压 力(管、壳程试验压力的高值)(新增) 8.3.4换热管的拼接(换热管直管或直管段长度大于6000mm时允许拼接) b)最短直管段长不应小于300mm,且应大于管板厚度50mm以上。 f)对接接头100%射线检测,合格级别不低于Ⅲ级,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AB级。 (抽检10%,不合格加倍,再100%) g)对接后应逐根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不得小于热交换器的耐压试验压力(管、 壳程试验压力的高值)(设计压力2倍液压试验)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6.6.4内孔焊(新增) 适用于大口径换热管
其他
增加了热交换器传热计算的基本要求 修订了单管板设计计算,增加了双管板设 计计算 增加振动计算
GB/T151-2014《热交换器》是一个什 么样的标准,具有怎样的地位?
安全技术规范:如:
TSG TSGR0004-2009 R0001-2005《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范围: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压力容器 TSG R0002-2005 《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 、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1MPa。 TSG R0003-2007 《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 、工作压力与容器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 2.5MPa· L。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以及介质最高工作 TSG R0005-2011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热交换器管束级别精度提升(主要指钢制) ——Ⅰ、Ⅱ级管束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与国际接轨,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管束精度主要影响: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质 量;对壳程流体的无相变传热效率的影响(漏流量) ——NB/T47019.1~8《锅炉、热交换器用管订货技 术条件》 TEMA《列管式换热器制造商协会标准》用在除套管式 换热器以外的所有管壳式换热器中,是对ASME标准 的补充和说明
换器管
新增NB/T47019.1~8《锅炉、热交换器用管订货技术 条件》 引入了强化传热管的相关标准: GB/T 24590《高效换热器用特型管》 GB/T28713.1《螺纹管》 GB/T28713.2《不锈钢波纹管》 GB/T28713.3《波节管》 增加镍、锆制管材标准
换器管
GB/T151-2014《热交换器》
适用范围(管壳式热交换器):
a)设计压力不大于35MPa b)公称直径不大于4000mm c)设计压力(MPa)与公称直径(mm)的乘积不大于 2.7x104
本标准不实用于下列热交换器:
a)直接火焰加热的热交换器; b)烟道式余(废)热锅炉; c)核能装置中存在中子辐射损伤失效风险的热交换器 d)非金属制热交换器; e)制冷空调行业中另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热交换器;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来自胀度(新增概念)公式:
k=(d2-di-b)/2δx100%
d2——换热管胀后内径mm di——换热管胀前内径mm b——换热管与管板管孔的 径向间隙mm
δ——换热管壁厚mm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胀度可按式6-2计算,机械胀接的胀度可按表6-18选用.当采用其他胀接 方法或材料超出表6-18时,应通过胀接工艺试验确定合适的胀度。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6.6.2强度焊接 适用于本标准规定的设计压力,但不适用于有振动、 有缝隙腐蚀倾向的场合 6.6.2.3强度焊焊角高l应满足7.4.7中换热管与管板 连接拉脱力的要求,且l不应小于δ1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6.6.3胀焊并用 适用范围: a)振动或循环载荷时 a)密封性能要求高的场合 b)存在缝隙腐蚀倾向时 b)承受振动或疲劳载荷的场合 c)采用复合管板时 c)有间隙腐蚀的场合 d) 采用复合管板的场合 6.6.3.3强度焊接加贴胀的管孔结构形式及尺寸见图6-21, 强度焊接还应遵守强度焊接的规定。贴胀的管板孔可不开 槽,胀度宜控制在2%—3% 6.6.3.4先胀后焊,要求全长胀接。
管板
8.4.5.1管板孔桥的最小孔桥宽度计算公式改变。 8.4.7管板管孔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应有影响胀接或焊接连 接质量的毛刺、铁屑、锈斑、油污等;胀接管孔表面不得 有影响胀接质量的纵向或螺旋状刻痕等缺陷。(更严格, 原为贯通的)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6.6.1强度胀接 a)设计压力小于等于4.0MPa b)设计温度小于等于300℃ c)操作中无振动,无过大的温度波动及无明显的应力腐蚀倾向(剧烈的 振动) 6.6.1.2设计压力大于4.0MPa时需要采用强度胀接,应进行胀接工艺试 验,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拉脱力满足7.4.7(许用拉脱力)的要求。 6.6.1.5强度胀接的结构尺寸要求 a)最小胀接尺寸应取管板名义厚度减去3mm的差值与50mm二者的小值; 超出部分可采用贴胀,当有要求时也可全长采用强度胀接 b)连接尺寸:伸出长度上角标+2改为+1 c)采用柔性胀接工艺时,开槽宽度按式6-3计算,且不得大于13mm。 d)需要时可开多个槽
GB/T151-2014《热交换器》
新旧版本参数变化
标准版本 GB151-1989 GB151-1999 GB/T151-2014 公称直径mm 1500 2600 4000 设计压力与公称直径的乘积 104 1.75x104 2.7x104
GB/T151新标准的变化
一、名称的变化 二、范围、参数的变化 三、重点内容变更
GB/T151-2014《热交换器》是一个什 么样的标准,具有怎样的地位?
相关标准 GB150-2011《压力容器》
下列容器不在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内: a) 设计压力低于 0.1MPa 且真空度低于0.02MPa 的容器; b)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管辖的容器; c) 旋转或往复运动机械设备中自成整体或作为部件的受压器室 (如泵壳、压缩机外壳、涡轮机外壳、液压缸等); d) 核能装置中存在中子辐射损伤失效风险的容器; e) 直接火焰加热的容器; f) 内直径(对非圆形截面,指截面内边界的最大几何尺寸,如: 矩形为对角线,椭圆为长轴)小于 150mm 的容器; g) 搪玻璃容器和制冷空调行业中另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容 器。
定义了什么是压力容器: 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 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 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 L的气体、液化 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 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 1.0MPa· 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 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管板
6.5.1管孔直径允许偏差随换热管进行调整。 6.5.1.8当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钛、铜、镍、锆及其合金换热管 与管板采用强度胀接时,管板的管孔公称直径宜减小0.05~0.1mm。 8.4.1DN≤2600的热交换器管板不宜拼接(新增) 8.4.2a)对接接头应采用全焊透结构 8.4.3b)基层材料的待堆焊面和覆层材料加工后(管板钻孔前)的表面, 应按JB/T4730进行表面检测,Ⅰ级合格(不得有裂纹、成排气孔,符 合Ⅱ级缺陷显示) 8.4.4管板管孔偏差要求 a)允许有4%的管孔上偏差超出表中相应值的50%(0.15mm) b)抽查不小于60°管板中心角区域内的管孔,未达到a)要求时100%检 查。(100%检测为新增)
GB/T151-2014 《热交换器》
代替: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发布:
2014年12月05日 实施: 2015年05月01日
GB/T151-2014《热交换器》是一个什 么样的标准,具有怎样的地位?
国家行政法规: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2009 年549 号令
管板
5.3.1锻件级别不得低于Ⅱ级 取消了 4.3.1.2管板本身具有凸肩并与圆筒对接连接时,应采用锻件 4.3.1.3厚度大于60mm的管板,宜采用锻件 5.3.2.1带凸肩的管板、内孔焊管板和管箱平盖采用轧制板材直接加工制 造时,碳素钢、低合金钢厚度方向性能级别不应低于GB/T5313中的 Z35级,并在设计文件上提出检验要求。 5.3.2.2复合板引入标准NB/T47002《压力容器用爆炸焊接复合板》 5.3.3衬层复合结构(新增)
GB/T151-2014《热交换器》是一个什 么样的标准,具有怎样的地位?
相关标准 GB/T151-2014《热交换器》
——从属压力容器范畴,依托于GB150 ——其理论基础、安全系数、许用应力和材料选择、通用要求等方面均与 GB150相同 ——管壳式热交换器中通用受压元件的强度设计计算公式已纳入GB150的, 本标准不再重复,本标准中强度设计计算公式只针对管壳式热交换器特定 的受压元件,包括管板、浮头、钩圈等 ——以换热器为对象,提出共性通用要求,通过引用标准方式,将螺旋板式 换热器JB4751、板式换热器NB/T47004、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 NB/T47006、空冷式热交换器NB/T47007等其他结构型式的热交换器纳 入热交换器的框架内 ——对于采用铝、钛、铜、镍、锆等其他金属材料制热交换器、受压元件, 也采用引用标准方式,凡是涉及材料内容执行相应标准要求,凡是产品制 造内容执行相应产品标准,凡是共性内容应符合本标准的通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