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中国主要统计指标简介》

合集下载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的通知-国统字[1998]204号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的通知-国统字[1998]204号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的通知正文:----------------------------------------------------------------------------------------------------------------------------------------------------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的通知(国统字〔1998〕204号1998年9月2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1992年,国家统计局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曾联合制定了《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定》。

该规定对反映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及其变化情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这一规定,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情况。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准确反映和研究我国所有制结构以及国有经济的控股情况,为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宏观决策服务。

我局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现行规定进行了修订,重新制定了《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关于统计上经济成分的推算办法》和《关于统计上国有经济控股情况的分类办法》,并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发了《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第一条为了反映我国经济中所有制成分的构成情况,为宏观决算和管理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综合加工和计算各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如产值、销售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的经济成分。

第三条经济成分分类与代码代码分类及构成111122212223公有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经济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第四条公有经济是指资产归国家或公民集体所有的经济成分,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第五条国有经济是指资产归国家所有的经济成分。

第六条集体经济是指资产归公民集体所有的经济成分。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诠释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诠释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诠释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包括国民经济总量、国民收入、国际收支状况、价
格指数、货币政策指标、人口统计指标、国有资产统计指标、经济结构统
计指标、就业指标等。

国民经济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国家经济
总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态势、经济结构和国家社会经济建设成果。

国民收入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
发展程度,可以分析出收入的分布情况,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公平性。

国际收支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收入和支出的报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价格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物价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情况。

货币政策指标是指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所关注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
衡量政府货币政策的成功程度。

人口统计指标指的是一个国家人口的统计数据,包括人口数量、人口
结构、职业分布等,可以反映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国有资产统计指标指的是政府管理的金融资产、财产、债务等统计数据,可以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必须掌握的100个常用统计指标解释1.什么是GDP?如何全面看待GDP?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省及省以下称地区生产总值或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规模,在诸多经济指标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情况的晴雨表。

GDP核算的对象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即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经济单位。

如美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中国的GDP,而中国公司在美国投资开办的工厂所创造的增加值,要计入美国的GDP。

GDP核算的范围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

GDP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三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如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娱乐服务企业提供的娱乐服务;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如城乡居民自有住房服务。

GDP是世界组织和各国官方普遍认可、广泛采用的重要经济指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感叹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因为GDP自身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所决定的:GDP涵盖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行各业,计算简便,可操作性较强。

它采用“增加值”的概念,剔除了传统总量指标——社会总产值的重复计算,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分别统计的新增投入及附加价值,理论上说不重复、不遗漏,比较准确、全面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总量,是政府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经济实力比较的重要指标。

解读中国统计指标:概念、方法和含义(第二版)

解读中国统计指标:概念、方法和含义(第二版)

解读中国统计指标—概念、方法和含义(第二版)2019年 6月目录第二版说明 (1)第一版序言 (2)对季节调整和移动节假日等问题的说明 (5)中国经济数据统计范围 (7)中国统计指标的重要性和可靠性 (8)中国统计数据的主要发布单位 (12)第一章经济活动 (13)1.生产 (13)1)国内生产总值(GDP) (1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6)3)服务业生产指数 (17)2.采购经理指数(PMI) (19)1)官方PMI (19)2)财新PMI (21)3.投资 (23)1)固定资产投资 (23)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支出法GDP) (24)4.消费 (27)1)最终消费支出(支出法GDP) (27)2)居民消费支出(住户调查) (2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0)5.存货 (32)1)存货变动(支出法GDP) (32)2)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 (33)6.房地产 (34)1)房地产开发投资 (34)2)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 (35)3)房屋新开工面积 (36)4)土地购置面积和成交价款 (37)7.工业产能利用率 (38)第二章收入 (40)8.企业收入 (40)1)营业盈余(收入法GDP) (40)2)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41)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 (42)4)上市公司利润 (43)9.居民收入 (45)1)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45)2)农民工月均收入 (46)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7)第三章对外经济 (49)10.对外贸易 (49)1)货物贸易进出口(海关) (49)2)出口交货值 (51)3)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国际收支) (52)11.直接投资 (54)1)外商直接投资 (54)2)对外直接投资 (55)12.国际收支 (57)1)国际收支平衡表 (57)2)国际投资头寸表 (58)13.外汇和外债 (60)1)外汇储备 (60)2)央行外汇占款 (61)3)外债 (62)第四章政府部门 (64)14.财政收支 (64)15.政府存款 (66)1)财政存款 (66)2)机关团体存款 (67)16.政府债务 (68)第五章货币金融 (71)17.货币信贷 (71)1)货币供应量 (71)2)新增贷款 (72)3)社会融资总量 (74)18.货币政策工具 (76)1)存贷款基准利率 (76)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77)3)公开市场操作 (78)4)SLF、MLF、PSL、TLF、TMLF (79)19.利率 (81)1)回购利率 (81)2)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82)3)国债收益率 (83)4)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84)5)余额宝收益率 (85)6)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 (86)20.汇率 (87)1)在岸人民币汇率(CNY) (87)2)离岸人民币汇率(CNH) (89)3)人民币有效汇率 (90)4)人民币汇率指数 (91)第六章价格 (93)21.通胀 (93)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93)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 (95)3)进出口价格指数 (96)4)GDP平减指数 (97)22.房价 (99)1)70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 (99)2)百城价格指数 (100)第七章人口与就业 (102)23.人口 (102)1)总人口 (102)2)人口年龄结构 (103)24.就业 (105)1)就业人数 (105)2)城镇新增就业 (106)3)城镇登记失业率 (107)4)调查失业率 (108)5)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 (109)。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诠释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诠释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诠释一、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一〕基本定义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规模和经济结构。

GDP包括国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这些常住单位既包括国有的、集体的和外资的企业,也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

从全社会看,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不包括中间产品,如用来组装汽车的零配件,其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产品汽车中。

〔二〕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有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

生产法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新创造的价值,从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产品的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得到新增价值。

收入法依据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收入来衡量最终成果。

收入法增加值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

支出法依据生产活动成果的最终使用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为政府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与服务净出口等四部分之和。

中国对外公布按照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的GDP,以按照生产法和收入法混合计算的GDP为标准。

GDP核算分为季度核算和年度核算,按照现价和不变价分别核算。

现价核算采用的是当期的价格,不变价核算采用的是固定基期的价格。

在统一的核算方法和核算原则框架下,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全国的GDP,各省级统计局各自负责核算其本地区的GDP。

参照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年度GDP核算按照94个行业分别计算。

农业包含的5个行业采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包含的39个行业同时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包含的50个行业则采用收入法计算。

在94个行业中,对基础资料较充分的行业直接计算增加值,对基础资料不够充分的行业,通过比例系数推算法和相关指标推算法间接计算增加值。

季度GDP核算按照17个行业分别核算。

由于季度GDP核算对时间要求较严格,所获得的基础资料也比年度核算少,各个行业都是采用间接计算的方法得到增加值。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国民经济统计是指通过统计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来评估和分析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的一系列统计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了解经济的结构、增长率、质量和效益等重要信息。

下面是国民经济统计的常用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活动中创造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最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

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个人的收入。

人均GDP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经济水平,是国际上比较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劳动力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人口(指年龄在15岁及以上的人口)中参与经济活动的人的比例。

劳动力参与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利用率和就业水平,是衡量劳动力市场供给的重要指标。

四、就业率(Employment rate)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中就业的人数与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就业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水平的高低,对于评估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五、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暂时无法找到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的关键指标,它反映了经济的繁荣程度和就业机会的稳定性。

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动情况的指标。

CPI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对于货币政策制定和经济运行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七、工业增加值(Industrial added value)工业增加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增加值。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简介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简介

中国主要统计指标简介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统计指标。

它代表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的计算方式可以通过三个角度进行:产业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其中,产业产出法是最常用的方式,它将经济活动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将各个产业的产值相加得到GDP。

2. 人口总量人口总量是指一定国家或地区内居住的人的数量。

人口总量的统计数据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社会发展的规划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口总量的统计通常通过普查和抽样调查来获得,各地区的人口数量会因为出生、死亡、迁移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消费品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

它是通过对一篮子代表性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统计,计算出的消费价格指数。

CPI的涨跌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购买力。

高通胀会导致消费品价格上涨,居民的购买力下降;低通胀或通缩则会提高居民的购买力,但也可能抑制经济增长。

4. 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国家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总量。

它包括以外币计价的现金、存款、债券、黄金等。

外汇储备的规模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情况和经济实力。

较高的外汇储备可以为国家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应对外部经济风险。

5.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资金流动。

这包括国际贸易、外汇交易、外资流入和对外投资等。

国际收支数据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活动以及国际竞争力。

平衡的国际收支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增强国家的国际地位。

6. 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每年可支配的收入总额。

它是通过将居民收入进行汇总并除以人口总量得到的。

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反映居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是评估国家发展水平和人民福祉的重要指标。

7.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劳动力参与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情况和劳动力市场的活跃程度。

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统计部门周期性普查和大型调查经费开支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统计部门周期性普查和大型调查经费开支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统计部门周期性普查和⼤型调查经费开⽀问题的暂⾏规定》的通知⽂号:国统字[1995]133号颁布⽇期:1995-05-04执⾏⽇期:1995-05-04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各省、⾃治区、直辖市统计局、财政厅(局)、计划单列市统计局、财政局:现将《关于统计部门周期性普查和⼤型调查经费开⽀问题的暂⾏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

附件:关于统计部门周期性普查和⼤型调查经费开⽀问题的暂⾏规定附件:关于统计部门周期性普查和⼤型调查经费开⽀问题的暂⾏规定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国家统计局关于建⽴国家普查制度改⾰统计调查体系请⽰的通知》(国发〔1994〕42号),进⼀步明确统计部门周期性普查(⼈⼝、第三产业、⼯业、农业、基本统计单位)和⼤型调查(如投⼊产出调查、1%⼈⼝调查等)经费⽀出的范围,划清⽀出渠道,规范列⽀科⽬,合理安排预算,确保普查和⼤型调查任务的顺利进⾏,现特作出如下规定:⼀、普查和⼤型调查经费⽀出范围的规定1.印刷费:是指调查表、过录表、指标解释、指导⼿册、⽬录、代码、培训教材、资料汇编、⽂件等与调查直接有关的印刷费⽤。

2.试点费:指各级进⾏调查⽅案必须进⾏试点的费⽤。

3.培训费:指组织普查教员、普查员、调查员、录⼊员、编码员进⾏业务培训所需的各种费⽤。

4.补助费:指⽀付给⽆固定⼯资收⼊的普查员、调查员、录⼊员、编码员的补助费。

5.数据处理费;指调查数据处理⽅案的研制,各种磁盘、光盘、纸张等消耗材料的费⽤。

6.资料邮运保管费:指调查制度、调查资料的包装、运输以及资料保管费⽤。

7.公务费:指普查和⼤型调查业务必须⽀付的办公费、电讯费、会议费等。

8.其他费⽤:指普查和⼤型调查⼯作必需的宣传费、调查对象清理整顿和上述1-7项未包括的其他费⽤。

⼆、普查和⼤型调查经费渠道划分根据国务院有关⽂件规定,普查和⼤型调查经费由中央和地⽅各级政府共同负担,并列⼊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