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农业科学技术
第4章 农业生产要素

复 习 思 考 题
一、名词解释 农业生产要素 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推广 规模报酬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农业科技进步
复 习 思 考 题
二、判断题 1.我国面临着耕地资源数量减少与质量下降的双重 威胁,不可能保护农产品稳定增长。 2、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科技成果的推广成 效很差。 3、农业科技进步就是指硬技术的应用 4、农业科学技术是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的生产要 素。 5、农业科技推广的技术都是最先进的技术。
一、农业生产要素组合的原理 (一)制度层面的农业生产要素组合 (二)技术层面的农业生产要素组合 1、要素的不可分离性 2、要素作用的非均衡性 3、部分要素的可替代性 4、要素组合功能的系统性 5、要素组合比例的变动性
二、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应遵循的规律 (一)重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二)重视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的作用 (三)重视规模报酬的变化规律的作用 三、农业生产要素组合的经济效益
2、广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内涵
(1)新技术应用产生的经济效益
(2)提高技术效率后产生的经济效益
(3)提高资源的分配效率和产品结构效益 (4)合理调整规模取得的规模效益
3、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现状
时期 “一五”时期 “二五”及三年恢复时期 下降) “三五”时期 “四五”时期 “五五”时期 “六五”时期 “七五”时期 “八五” 时期 “九五” 时期 “十五”时期 “十一五”时期 科技进步贡献率(%) 19.92 负值(表明经济效益 2.29 15.36 26.68 34.84 27.66 34.28 45 45.68 48
(1)整体性;(2)地域性;(3)有限性;(4)可变 性;(5)多用性
二、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
(二)劳动力
1、农业劳动力的概念 农业劳动力资源:一般是指总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农
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

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
一、科技在农业中的重要性
科技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
其中,机械化农业是科技在农业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及早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做好机械化农业的研究和应用。
二、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
1.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将能量机械设备用于农业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并节约人力的一种宗旨。
目前,机械化农业主要包括播种机械、收获机械、农业机械化农具等。
2.精确农业技术。
精确农业技术是利用现代定位与导航技术,控制机械农具部件和滴灌系统等进行农业生产的有效技术手段。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有针对性的施肥和栽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从而节省成本。
3.智能农业。
智能农业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出的集土壤、气象、植物护理、农业营销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农业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各种环境信息,实现对农业灾害和作物产量的预警和诊断,并给出有效的决策建议。
三、农业未来的发展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即智慧农业——让农业更安全、更健康、更有效率。
智慧农业能够有效地将传感器,精确农业技术和植物护理等新技术结合起来,以实现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更多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收获率,以及加强农业生产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农业科学专业农业技术推广实践心得与成功案例

农业科学专业农业技术推广实践心得与成功案例一、引言农业技术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它的实施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农业科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与了农业技术推广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与观察,我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本文将结合我的实践心得,分享几个成功案例。
二、案例一:高效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在农业技术推广实践过程中,我参与了一项高效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
我们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了解当地水稻种植的现状和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针对水稻生长期间的病虫害问题,提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施肥、科学旋转种植、选用抗病虫种类等。
通过大力宣传和培训,使农民了解到这些技术在提高产量和减少损失方面的重要性。
该种植技术的推广效果显著。
在推广区域,水稻的产量明显提升,同时病虫害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解决了许多农民长期以来困扰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认识到只有在与农民深入沟通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三、案例二:优质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在另一个农业技术推广实践项目中,我们致力于推广一种优质玉米新品种,旨在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让农民更好地了解这个新品种,我们策划了一场专门的品种介绍会。
会上,我们详细介绍了该品种的特点和生长习性,并邀请一些种植该品种取得成功的农民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收益。
通过这次推广活动,我们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许多农民表示对这个新品种充满兴趣,并纷纷参与了试种。
在推广区域,试种的玉米产量普遍超过传统品种,品质也有明显提升。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面对农民的需求,方法的选择和宣传的方式都非常重要。
四、个人实践心得在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首先,与农民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确切了解农民的情况和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推广。
农业科学技术与推广

8
第八章
LOGO
农业科学技术与推广
教学目标
第二节 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组织、方法与程序
三、农业科技推广的模式
(一)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二)以农业科研、教育部门为主体的推广模式 (三)以农村合作组织、农民技术协会为中心的推广模式 (四)以公司或企业作为主体的推广模式 四、农业科技推广的方法 农业科技推广方法是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和推广人员为达到推广目标,对推广对象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组织 措施、组织形式、教育和服务手段。农业科技推广的手段,是指在传播农业技术时所利用的各种载体和媒体。 (一)大众传播法 (二)集体指导法 (三)个别指导法 (四)项目推广 (五)综合服务 (六)技术市场 (七)公司(企业)加农户 (八)民间组织加农户
(四)农业科学技术的特点
1.区域性 2.研究和转化周期长 3.突出的基础性和公益性 4. 综合性强 5.不确定性强和风险大 6.实施难度大和效果的不稳定性
4
LOGO
第八章
农业科学技术与推广
教学目标
二、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
第一节 农业科学技术概述
1.农业科学技术决定集约高效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2.农业科学技术有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 3.农业科学技术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4.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产品质量,推进安全健康农业的发展 5.农业科学技术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21世纪以来,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和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成为世界 各国重点发展的领域
LOGO
5
第八章
LOGO
农业科学技术与推广
教学目标
第二节 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组织、方法与程序
农业科技年工作方案(四篇)

农业科技年工作方案一、总体目标1. 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 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3. 增强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提升农业竞争力。
二、关键任务1. 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2. 推广农业高效水肥一体化技术;3. 加强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与推广;4. 推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5. 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与安全控制。
三、具体措施1.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力量建设,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研合作与交流。
2. 推广农业高效水肥一体化技术:- 提供农业节水肥料和灌溉设施的技术支持与培训;- 加大对高效灌溉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力度;- 加强水质监控和土壤监测,指导科学用水和施肥。
3. 加强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与推广:- 加强农作物基因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 建立健全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体系,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 开展新品种示范推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病虫害。
4. 推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加大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研发与推广;- 推动农业信息技术在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应用;- 推广农业智能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5. 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与安全控制:-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 加强对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监管;- 推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可追溯。
四、工作安排1. 第一季度:制定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加强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建设。
2. 第二季度:推广农业高效水肥一体化技术,研发农业机械化设备。
3. 第三季度:加强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与推广,推动农业智能化发展。
4. 第四季度: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与安全控制,总结一年的工作经验。
五、工作保障1. 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农业科技创新经费。
2.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项目评估和考核体系。
农业科学技术政策

五、建立现代科技农业的政策体系
5.制定农业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不
断优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结构和素质。
6.制定农业科学技术管理政策,提高科学技
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效率和速度。
六、实施现代农业科技政策的措施
1.尽快建立实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的支撑
体系。
2.进一步优化科学技术运用的社会经济环境
农业科学技术的特点如下:
1.科学技术的区域性强
2.农业科学技术的周期长
3.农业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强
4.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分散性
5.农业技术的保密性差
(二)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
1.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向深度和广度 发展
2.引导农业结构调整 3.提高农业劳动者技能 4.开发农村能源,改善生态环境
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二是
从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主,向为生产、加工与
生态协调发展服务转变;三是从以资源开发 技术为主,向资源开发技术和市场开发技术 相结合转变;四是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向 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变。
(三)农业科技工作的战略转变与自身建设
农业科技的自身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
本法所称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农用航空技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不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农村能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
第九章
农业科学技术政策
学习目标:
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农业科学技术的内在涵义 国家对扶持农业科技及科技推广的政策与 法规 “十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及政策的主攻 方向和重点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变化
农业科技的作用

农业科技的作用
1、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科技进步,可不断为农业提供大量先进的各类农具、农业机械、运输工具、生产性建筑设施等,从而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规模效益化,成本降低,提高投入产出率.
2、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
技术进步,一可为农业不断开发和提供高质量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地膜等,提高生产效率;二可为农业培育和提供动植物新品种,提高投入产出比;三可为农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耕作技术等,改善和提高各种农艺技术水品.这样就可大大提高土地生产率或投入产出比率,改善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3、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技术进步可扩大农业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农业资源的质量和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农业资源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用;还可促进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统一和协调,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地域优势,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4、可以改善和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
国家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可以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减少或避免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采取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高效健康的进行.
5、可以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农业技术进步可使农民的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收入水平不断
提高,从而调动农民推进技术进步的积极性,是农民努力学习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一旦被农民掌握,必将引起农民思想行为的一系列变化,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农村经济与管理名词解释

土地制度:也叫“土地所有制”,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中土地所有关系的总称,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行种养加、供产销、农工商一体经营,由多元参与主体组成的经济共同体。
企业: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劳务等经济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利润为目的,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劳动力:劳动力资源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从事劳动时所能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资源: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农业劳动力利用率:指农业劳动力实际参加农业生产的程度。
经济信息:是对经济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描述,是经济运动中各种发展变化和特征的真实反映。
信息的收集:就是经济工作者或有关人员有意识地收集经济信息,并用文字、数字、符号等记载下来。
信息咨询:是指咨询机构应客户的要求,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和实现最大利益为目标,客观、独立地提供的信息劳动。
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是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并以货币为媒介的一系列运动过程。
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是集体商业,它是联系工业与农业、农村与城镇、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纽带。
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农产品批发业务的场所或领域。
农产品期货市场:按达成的协议交易农产品,并按预定日期交割的交易场所或领域。
农村集市:一般指在农村定期或临时买卖商品的场所。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工农业产品的剪刀状价格差,是对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交换工业品的数量逐渐减少或一定数量的工业品交换农产品的数量逐渐增多现象的一种形象说法。
是对这一工农业产品交换比例变动趋势的形象概括。
农产品比价与差价:农产品比价是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不同农产品收购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农产品差价是同一种农产品由于不同的销售时间、销售地点或商品质量、购销环节而引起的价格差额。
市场与市场经济:市场的含义:狭义的市场指商品交易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农业机械创新收益的保护与内部化比高 产品种等生物创新更容易,使私人部门 进行的任何农业研究可能偏重于机械技 术。
政府关注、受公共基金资助的非赢利 机构承担。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道路 1、高产、优质、高抗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技术。 2、节水、节肥、节省饲料的农业资源高效利
• 农业技术进步的阶段:农业科技成果的 生产(创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农业科技成果的扩散与推广应用。
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容:
1、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物化为生产资料,表 现为有形的新品种、投入物、新设备等。
2、农艺制度的变革与新农艺方法的出现, 包括栽培饲养技术、贮藏保鲜加工技术 等。
3、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的出现与应用 (软科学)。
4、农业生产者素质的提高。
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
1、区域适应性 2、综合性、相关性 3、研究开发周期长、风险大 4、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
内在动力: 产量、质量、利润、农产品竞争力
外部动力: 农业产业结构变革的要求、农业现代
化建设的引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 农产品贸易的推进
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农业技术体系、农业工程 体系和农业经济体系:
1、由育种学提供的有关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技术 知识;
2、有关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的技术知识;
3、有关农产品收获、采伐、捕涝和贮藏加工的 技术知识;
4、为改进生产手段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有效实 施各种农业技术的农业工程学知识;
5、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分析的知识体系 和方法论。
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
1、劳动节约型:以节约活劳动消耗为主, 提高劳动效率的技术;
2、资源节约型:以节约资源特别是土地资 源为主,提高资源的生产效率;
3、中性技术上述两种技术的结合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
•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创造、掌握和 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 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
第二节 农业技术创新
一、技术创新理论 二、农业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 美国:首先广泛采用劳动节约型技术,再
逐步推广资源节约型技术。1880年12公 顷,1980年107公顷。 日本:与美国相反 西欧:劳动力稀缺,土地资源不充裕
三、农业科学研究体系 1、规模性与分散性的关系 2、具体的体系
五、农业技术创新中的制度安排
用技术。 3、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 1287kg/亩
南农创造
4、农业生物灾害防治。 5、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
第三节 农业技术扩散与推广
一、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对先进、成熟、能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有较高
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进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 的商品性生产和网络化营销的活动。 二、农业技术扩散
创新的技术和科技产品被其他企业和经营主体通 过合法手段所采用的过程,是将技术的潜在收益扩 展到整个行业部门,从而实现社会效益最优的途径。 A、了解新技术,B、被说服、喜欢新技术,C、决定 采用(或拒绝)新技术。
第四节 农业教育(讨论)
一、农业教育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地位 二、农业教育体系 三、我国农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 目前全国肉牛平均胴体重133公斤左右,仅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6%;每头存栏肉 牛年产肉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3,甚至还低 于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
• 新疆呼图壁种牛场246头成年母牛创平均 年单产牛奶9505公斤的我国最高记录
第四章 农业科学技术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概述 农业技术创新 农业技术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推广 农业教育
第一节 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概述
一、农业科学技术体系 • 科学: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
的知识体系。包括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两 层含义。 • 技术:是科学知识的物化形态,表现为生 产过程中的劳动手段或工(农)艺方法。 • 二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