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报告
表面活性剂课题研究报告

表面活性剂课题研究报告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在溶液中具有降低表面或界面张力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洗涤剂、乳化剂、高分子合成等。
本报告将介绍表面活性剂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应用,并重点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
一、基本原理:表面活性剂是由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组成的分子,其可以在液体的表面或界面上聚集形成一层分子膜,从而降低液体表面或界面的张力。
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液体的表面性质,实现各种应用,如降低洗涤剂对水的接触角、提高液液乳化效果等。
二、分类:表面活性剂可以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四类。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基团带有负电荷,疏水基团为烃基。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基团带有正电荷,疏水基团为烃基。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没有离子性质,由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通过化学键连接。
两性型表面活性剂具有同时含有正离子和负离子特征的分子结构。
三、应用: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洗涤剂、乳化剂、药物传递系统等领域。
在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能够改善水的润湿性,提高清洁效果。
在乳化剂中,表面活性剂能够将油水两相稳定地分散,形成乳状液。
在药物传递系统中,表面活性剂可以加速药物的吸收和解离,提高药效。
四、最新研究进展:最近的研究表明,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和改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例如,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具有环境友好性的表面活性剂,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有研究探索表面活性剂在纳米颗粒制备、油污分解等方面的应用。
总结: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具有降低表面或界面张力的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其基本原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应用。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新的表面活性剂材料和应用领域,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保护环境。
实验报告-表面活性剂

综合化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纯化、表征及在精细化学产品中的应用姓名:路璞学号: 1011080312专业:应用化学班级: 0803班同组人:刘慧刘晓蕾刘国普指导教师:赵永光张建平赵莹完成时间: 2011.12.0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理化学院综合化学实验室目录摘要 31 绪论 42 实验原理 43 仪器、药品 53.1 实验仪器 53.2 实验药品 54 实验过程 54.1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制备 54.2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纯化 54.3 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张力及CMC的测定 54.4 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精细化工工业中的应用 64.4.1 餐具洗涤剂的工业制备及性能测定 64.4.2 牙膏的制备及检验 64.4.3 水基涂料的制备及检验 75 结果与讨论 76 结论 8参考文献 9摘要十二烷基硫酸钠是阴离子硫酸醋类表面活性剂的典型代表,具有广泛的用途。
本文采用氨基磺酸法制备十二氨基硫酸钠,并对粗产品进行纯化,测定其表面张力。
在此基础上研究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制备餐具洗涤剂、牙膏和水基涂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
结论:该方法能够很好的制备出十二烷基硫酸钠,制备出的精细化工产品符合要求。
关键词:氨基磺酸法;十二烷基硫酸钠;餐具洗涤剂;牙膏;水基涂料1 绪论具有明显“两亲” 性质的分子,即含有亲油的足够长的(大于10-12个碳原子)烃基,又含有亲水的极性基团(通常是离子化的)。
由这一类分子组成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如肥皂和各种合成洗涤剂等,表面活性剂分子都是由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组成的,若按离子的类型分类,可分为三大类: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羧酸盐(肥皂),烷基硫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磺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②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是胺盐,如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胺;③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类。
近年来,表面活性剂的品种开发和产品应用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表面活性剂工作总结范文

表面活性剂工作总结范文表面活性剂工作总结。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重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它们具有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增强液体的渗透性和分散性的特性,因此在清洁剂、化妆品、农药、润滑剂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一项关于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工作,并且对其工作原理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在此,我将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有所启发。
首先,我们对表面活性剂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性和疏水性基团,使得它们能够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从而降低表面张力。
这种特性使得表面活性剂在清洁剂中能够有效地去除油污和污垢,同时在农药和医药领域中能够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性。
通过对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机制,为相关产品的研发和改进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我们还对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
我们尝试使用不同的合成方法,探索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工艺和工艺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应用研究,包括清洁剂的配方优化、农药的改进和医药制剂的研发等。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不仅验证了表面活性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效果,还为相关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指导。
最后,我们还对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作为一种化学物质,表面活性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毒理和安全性评价,以确保相关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深刻地认识到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清洁、医药、农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和安全性问题,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和生产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推动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和发展。
表面活性剂实验报告

表面活性剂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表面活性剂的特性、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观察,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够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其分子结构通常由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组成。
亲水基团倾向于与水分子相互作用,而疏水基团则倾向于避开水相。
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时,它们会在溶液表面定向排列,从而降低表面张力。
此外,表面活性剂还能在溶液中形成胶束,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胶束的形成会导致溶液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氯化钠去离子水油酸钠2、实验设备表面张力仪恒温槽磁力搅拌器容量瓶移液管烧杯四、实验步骤1、表面张力的测定用去离子水清洗表面张力仪的测量探头,并用滤纸擦干。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如 0001 mol/L、0005 mol/L、001 mol/L 等的 SDS 溶液和 CTAB 溶液。
将恒温槽温度设定为 25℃,待温度稳定后,将配制好的溶液放入恒温槽中恒温 15 分钟。
用表面张力仪测量各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每个浓度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2、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按照上述方法测定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
以表面张力对浓度的对数作图,曲线的转折点所对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3、离子强度对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配制一定浓度的 SDS 溶液和 CTAB 溶液,并向其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氯化钠,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
测定加入氯化钠后溶液的表面张力和 CMC。
4、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测定将等量的油和水分别加入两个烧杯中,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如油酸钠),用磁力搅拌器搅拌。
观察并比较两个烧杯中油和水的乳化情况。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表面张力测定结果不同浓度 SDS 溶液的表面张力数据如下:|浓度(mol/L)|表面张力(mN/m)|||||0001|728||0005|605||001|552|不同浓度 CTAB 溶液的表面张力数据如下:|浓度(mol/L)|表面张力(mN/m)|||||0001|705||0005|582||001|456|2、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结果通过作图法,得到 SDS 的 CMC 约为 0008 mol/L,CTAB 的 CMC约为 0002 mol/L。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测定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了解其在溶液中形成胶束的临界条件,以及对其胶束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实验原理,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分子既有亲水性又有疏水性的化合物,当其在水溶液中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分子会自组装形成胶束结构。
临界胶束浓度是指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所需的最低浓度。
实验步骤:1. 准备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
2. 采用表面张力计或其他适当仪器,测定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
3. 绘制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曲线。
4. 通过曲线的拐点或导数最小值所对应的浓度值,即可得到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得的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曲线,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表面张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随后趋于平稳。
通过对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到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为X mol/L。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溶液中的行为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的临界条件,以及其对溶液性质的影响,这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 实验过程中,由于仪器精度的限制或操作技巧的差异,测得的数据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2. 实验条件的控制不够严格,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改进方案:1. 在实验中尽量减小操作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2. 在实验条件的控制上加强,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了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案。
这对于今后的相关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试实验报告篇一:表面活性剂性能与测试方法表面活性剂性能与测试方法1表面活性剂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性能表征:产物结垢表征(或叫产品分析,用来验证合成的是否为目的产物)、产品表面化学性能测定(用以了解产物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产品应用性能测定(实际应用效果)1.1产物结构表征:红外、质谱(分析相对分子质量)、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镜、固体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法、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元素分析)、酸碱滴定;1.2产品表面化学性能测定: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胶束聚集数、c20(表面张力作图可得)、krafft点、胶束尺寸及分布、胶束形态、电导率、分散力、增溶能力、耐硬水能力、亲水和亲油的平均值、润湿作用测定(接触角法)、溶液的流变性(和粘度有关系)和动态变频扫描测定;1.2.1性能测试方法1.2.1.1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测试方法包括:吊环法、拉起液模法、最大气泡法、线圈法、滴体积法;采用bZY-A型自动表面张力仪,用拉起液膜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温度为(20〒0.2)℃,溶液配制后静置30min,使表面活性剂溶液达到平衡,测量时铂金板应充分被溶液润湿。
表面张力数据为测量3次的平均值。
1.2.1.2电导率的测量用二次蒸馏水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于超级恒温槽恒温(25℃)静置分散均匀,用DDs-11A型电导率仪分别测量其电导率,以电导率对浓度作图,曲线的转折点所对应的浓度即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1.2.1.3临界胶束浓度(可通过电导率或者表面张力,均是采用作图法)作表面张力(γ)-浓度对数(lgc)曲线,曲线上转折点的相应浓度即是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1.2.1.4胶束聚集数以芘(py)为荧光探针物质(p),二苯甲酮(DpK)为猝灭剂(Q),对样品在浓度为10倍的cmc胶束聚集数(nm)进行测定。
表面活性剂项目申请报告

表面活性剂项目申请报告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医药、日化及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功能性化学品。
由于其具有降低表面张力、增强润湿性、分散、乳化等特性,因此在很多工业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个项目的研发和应用,特此撰写本申请报告。
一、项目背景和意义目前,全球表面活性剂的市场规模达数百亿美元,且仍在不断增长。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已经广泛涉及到生活、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如洗涤剂、乳化剂、润滑剂、药物输送系统等。
然而,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环境污染、生物毒性等问题,因此研发新型的表面活性剂成为了当前的热点和需求。
二、项目目标和内容本项目旨在研究和开发一种新型的环保型表面活性剂,并将其应用于洗涤剂和乳化剂等领域。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抗污性能和去污性能的测试和评价;2.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毒性的研究;3.面向不同工业应用的性能优化和定制。
三、项目进展计划和措施1.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优化,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2.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测试抗污性能、去污性能、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毒性等指标;3.基于实验数据,设计和开展工业应用的验证和试验。
四、项目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预期通过这个项目的研发和应用,可以获得以下成果和价值:1.研发一种环保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抗污性能和去污性能;2.完善并提高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毒性等指标,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3.推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4.促进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五、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预计本项目的实施周期为两年,总预算为1000万元人民币。
具体的实施计划包括:1.第一年:表面活性剂合成和初步性能测试,预算500万元;2.第二年:性能优化和工业应用试验,预算500万元。
六、项目申请人及团队本项目的申请人是XX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XX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型功能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表面活性剂》报告

环保型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极其应用表面活性剂是由两个单链单头基普通表面活性剂在离子头基处通过化学键联接而成, 因而阻抑了表面活性剂有序聚集过程中的头基分离力, 极大提高了表面活性。
与当前为提高表面活性而进行的大量尝试, 如添加盐类、提高温度或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相比较, 表面活性剂是概念上的突破, 因而被誉为新一代的表面活性剂【1】。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主要由疏水基团决定,并随着疏水基线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末端季碳原子会显著降低降解度,疏水链长短也影响降解性;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性质对生物降解度有次要的影响;乙氧基链长影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增加磺酸基和疏水基末端之间的距离,烷基苯磺酸盐的初级生物降解度增加(距离原则)。
最后指出了我国今后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度研究的发展方向【2】。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绿色化学从化学学科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前化学学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学是绿色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继续揭示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特别是生物降解等环境相容性的关系;②降低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③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应用。
表面活性剂与环境的相容性则是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学的重点。
因此,了解表面活性剂的被处理特性,并进一步掌握其在自然界中的行为,对讨论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具有重要意义【2】。
淀粉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始于30年代,到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由于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及价格的不断上涨,迫使人们寻找表面活性剂新的原材料。
通过对多糖类高聚物(尤其是淀粉)的研究发现,在由淀粉制得的表面活性剂结构中含有葡萄糖单元,该表面活性剂具有易被生物降解的特点,而且产品还具有无毒、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等独特性能淀粉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开发,为化学工业和相关行业开辟了新的原料资源,其开发利用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3】。
烷基糖苷(Alkyl Polyglucoside,简称APG)又称烷基多苷,是90年代最新商品化的一类温和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国内外有关专家称它为世界级表面活性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保型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极其应用表面活性剂是由两个单链单头基普通表面活性剂在离子头基处通过化学键联接而成, 因而阻抑了表面活性剂有序聚集过程中的头基分离力, 极大提高了表面活性。
与当前为提高表面活性而进行的大量尝试, 如添加盐类、提高温度或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相比较, 表面活性剂是概念上的突破, 因而被誉为新一代的表面活性剂【1】。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主要由疏水基团决定,并随着疏水基线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末端季碳原子会显著降低降解度,疏水链长短也影响降解性;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性质对生物降解度有次要的影响;乙氧基链长影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增加磺酸基和疏水基末端之间的距离,烷基苯磺酸盐的初级生物降解度增加(距离原则)。
最后指出了我国今后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度研究的发展方向【2】。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绿色化学从化学学科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前化学学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学是绿色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继续揭示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特别是生物降解等环境相容性的关系;②降低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③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应用。
表面活性剂与环境的相容性则是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学的重点。
因此,了解表面活性剂的被处理特性,并进一步掌握其在自然界中的行为,对讨论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具有重要意义【2】。
淀粉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始于30年代,到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由于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及价格的不断上涨,迫使人们寻找表面活性剂新的原材料。
通过对多糖类高聚物(尤其是淀粉)的研究发现,在由淀粉制得的表面活性剂结构中含有葡萄糖单元,该表面活性剂具有易被生物降解的特点,而且产品还具有无毒、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等独特性能淀粉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开发,为化学工业和相关行业开辟了新的原料资源,其开发利用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3】。
烷基糖苷(Alkyl Polyglucoside,简称APG)又称烷基多苷,是90年代最新商品化的一类温和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国内外有关专家称它为世界级表面活性剂。
它以碳水化合物和天然脂肪醇作原料制成,除了具有传统表面活性剂的优异性能外,还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APG一直是近10年来世界各国表面活性剂工业的研究重点之一,也成为我国精细化工的研究热点,许多科研单位在从事这项研究工作,并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工业化生产也日趋成熟【3】。
表面活性剂在实际应用上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除了在日用化学工业中(主要是洗涤剂、化妆品)的大量应用外,也广瑟应用于其它生产实际,诸如石油、煤炭、矿冶、机械、纺织、医药等工业及农业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表面活性剂科学与许多重要学科,如生命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以及信息科学等,有着密切联系,对这些学科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此外,应该注意到,表面活性剂是在各种界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物质,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序组合体溶液又是一类极有特色的胶体,即缔合胶体(亲液胶体之一).因此,表面活性剂科学成为胶体及界面科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说是研究胶体科学和界面科学的桥梁【4】。
表面活性剂与环境,6O年代表面活性剂就已在洗涤工业中大量应用。
在卫生用品及某些工业洗涤材料中所用的表面活性剂被直接排入废水系统,这些表面活性剂不仅直接危害水生环境,而且抑制其它有毒物质的降解,导致了严重的水质污染。
生物降解性是评价环境接受表面活性荆能力的重要表征。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是指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微生物的代谢物或细胞物质,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完整的生物降解需经历以下过程:(1)初级生物降解:母体分子结构消失,特性发生改变。
(2)达到环境可以接受程度的生物降解:降解得到的任何产物不再导致污染。
(3)最终生物降解:底物完全转化为=氧化碳和水等无机质和代谢物。
由于降解程度的差异,许多难以降解的表面活性剂仍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世界许多国家和组织、环境学家以及生态学家们对此深为关注。
现已拥有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和西欧等24个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应用的表面活性剂的降解性作了具体详细的规定(例如规定家庭用洗涤剂所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初级生物降解度必须高于8O ,并相应规定了统一的分析测试准则)。
有人预言在今后若干年内,降解性能优越的烯基磺酸盐、氧化胺、聚氧乙烯非离子型以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将逐步取代烷基、芳基磺酸盐,含苯环的聚氧乙烯烷基酚醚也将被容易降解的聚氧乙烯直链烷醇系所取代【5】。
表面活性剂对环境的影响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研究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的试验方法生物降解试验主要考察表面活性剂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及分解的程度天然水源、污泥、土壤、污水系统等都可以成为表面活性剂的降解环境,模拟这些环境条件可以对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进行研究。
由于模拟条件复杂且难以精确控制,因此用不同的模拟方式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同。
为此,早在1965年肥皂与洗涤剂协会(TheSoap and Detergent Association)就制定了专门测定某些表面活性剂(如LAS)的方法。
之后许多国家与组织都规定了某些试验标准OECD不仅建立了一套成员国之问相互承认的测试准则,而且规定必须是OECD专门委员会承认的合格实验室测出的试验结果才能得承认【5】。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的两性化合物。
与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相比,它们除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稳定乳化液和发泡等相同特性外,还具有一般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所不具备的无毒、能生物降解等特性,有利于环境保护。
因此,近年来对它的研究日益增多,它们在医药、化妆品、洗涤剂和食品等工业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6】。
微生物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包括许多不同的种类,如糖脂、脂肽、多糖.脂类复合物、磷脂、脂肪酸和中性脂等。
它们主要是由利用碳氢化合物作碳源的微生物产生,用来乳化这些碳源,以利菌体的吸收.本文介绍了筛选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方法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种类的分析方法,并筛选出lO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它们分别产生糖脂、磷脂、脂肪酸和脂多糖等生物表面活性剂【6】。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在石油开采和涂料工业中有巨大应用前景的聚合物材料,在仿生膜中亦有着广泛的应用。
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相比,它的优点是溶液粘度高,成膜性好,其缺点是降低表面张力能力差,表面活性伴随着分子量提高急剧下降。
因此,合成高分子量(粘度) 、高表面活性的两亲性聚合物,成为近年来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虽然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在80 年代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就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而言,由于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知之甚少,涉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大分子水溶液体系又异常复杂,因此溶液性质的研究皆在非水体系(选择性有机溶剂)或分子量低于1 ×104的大分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系,高分子量、表面活性优良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品种几乎空白。
伊藤浩一曾总结了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合成方法,但没有涉及大分子化学结构、分子形态与胶束行为、表面活性等一系列分子设计的关键问题【7】。
普通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一般为碳氢链,称碳氢表面活性剂。
将碳氢表面活性剂分子碳氢链中的氢原子部分或全部用氟原子取代,就成为碳氟表面活性剂,或称氟表面活性剂。
碳氟表面活性剂是特种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品种,有很多碳氢表面活性剂不可替代的重要用途。
碳氟表面活性剂的独特性能常被概括为“三高”、“两憎”,即高表面活性、高耐热稳定性及高化学稳定性;它的含氟烃基既憎水又憎油【8】。
随着全球范围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近几年来,双亲油基一双亲水基型表面活性剂(Gemini Surfactants,以下简称双联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崭新的、高性能表面活性剂而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研究表明,双联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值比传统的表面活性剂低lO倍~100倍;连接基为亲水的双联表面活性荆有很低的Krafft点,能够用于冷水中和传统表面活性剂相比,双联表面活性剂降低水表面张力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另外,双联表面活性荆还有更好的钙皂分散性口,可用于制备高效润湿荆;一些短链连接基的双联表面括性剂具有独特的流变性能,它们在稀的浓度范围内表现出粘弹性归;双联表面活性荆和传统的单琥水基单亲水基型表面活性荆组成的混合体系有协同效应,使得复配体系的性能更卓越。
双联表面活性剂同传统表面活性荆一样也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类型,如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
它们的台戚方法各异,性能也有所不同【9】。
REFERENCES1 新一代表面活性剂: Gem in is, PRO GRESS IN CHEM ISTRY, Vo l. 11 No. 4,Nov. 19992 表面活的结构与生物降解性的关系,DETERGENT & COSM脚CS,V01.25 N0.5,Oct.20023 淀粉基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及其应用,30 l997年第5期化工进展4 表面活性剂科学的一些进展,ACTA PHYSIC0.CHIM ICA SINICA,Ⅵ,l_13.N0.8,August,19975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中的生物降解,环境科学,15卷2期,19936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微生物学报,vol 39 No.3 June19997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设计,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8 碳氟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学工业,2001年10月第5期9 双亲油基一双亲水基型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学工业,2000年6月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