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响方案_1_ -上课讲义
乡镇村村响实施方案

乡镇村村响实施方案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发展步伐,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我们制定了乡镇村村响实施方案,旨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 加大对乡村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交通运输能力,便利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出行。
2. 完善乡村水电供应系统,确保农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电需求。
二、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1.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2. 支持农民发展特色产业,鼓励农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三、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1.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治理农村垃圾、污水等环境污染问题。
2. 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 加强农村就业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2. 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民创业、发展农村小微企业。
五、加强村级治理能力建设。
1. 支持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提高村级自治水平和治理能力。
2. 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民、为农民服务的村级干部队伍。
六、强化政策宣传和督导检查。
1. 加强对乡镇村村响实施方案的政策宣传,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2. 建立健全督导检查机制,确保乡镇村村响实施方案的落实效果。
七、加强统筹协调推进。
1. 加强乡镇村村响实施方案的统筹协调,形成各方合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效。
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
八、强化监督考核。
1. 建立健全乡镇村村响实施方案的监督考核机制,对各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评估。
2. 加强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研究解决,确保乡镇村村响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乡镇村村响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动乡镇村村响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为农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广播村村响实施方案

广播村村响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农村地区的文化娱乐设施相对欠缺,广播作为一种传统的宣传媒介,对于农村居民的信息获取和精神文化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广播村村响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
1. 实现农村广播全覆盖,让每个农村村庄都能收听到清晰的广播信号;2. 提高农村广播节目质量,满足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3. 加强对农村广播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广播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实施方案。
1. 完善农村广播网络。
通过加强对农村广播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每个村庄都能接收到广播信号。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广播等,拓展广播覆盖范围,解决传统广播信号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
2. 提高广播节目质量。
加强对农村广播节目的策划和制作,结合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推出丰富多彩、贴近生活、富有乡土气息的广播节目。
同时,鼓励本地优秀文艺团体和个人参与广播节目的录制和表演,丰富广播节目内容,提高节目质量。
3. 强化广播设施管理。
建立健全的农村广播设施管理机制,加强对广播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加强对广播设施的安全监管,防止设施被损坏或盗窃。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广播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经费;2. 建立健全的农村广播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加强监督;3. 加强对农村广播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广播节目制作水平;4. 积极开展宣传工作,鼓励农村居民参与广播节目的制作和收听,提高广播覆盖率和听众满意度。
五、预期效果。
1. 农村广播全覆盖,每个村庄都能收听到清晰的广播信号;2. 农村广播节目质量得到提升,满足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3. 农村广播设施得到有效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六、总结。
通过广播村村响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力地推动农村广播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村村响广播实施方案

村村响广播实施方案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播在农村地区的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特点,一些偏远地区的广播覆盖不够全面,信号质量不够稳定,影响了广播节目的传播效果,也制约了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
因此,制定和实施村村响广播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农村广播覆盖率和广播节目传播效果,满足农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
1. 提高农村广播覆盖率,实现村村响广播全覆盖;2. 提升广播信号质量,确保广播节目传播效果;3. 满足农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提高信息获取渠道。
三、实施方案。
1. 完善广播设施建设。
对于偏远地区广播信号覆盖不足的地方,应加大对广播设施的建设投入,完善广播发射台和广播接收设备,提高信号覆盖范围和质量。
2. 加强技术维护和保障。
加强对广播设施的技术维护和保障工作,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确保广播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信号质量的稳定。
3. 开展广播节目定制。
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群众的需求,定制符合农民群众喜好和实际需求的广播节目,增加农村广播节目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4. 宣传推广。
通过宣传推广活动,向农民群众宣传村村响广播实施方案的意义和效果,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村村响广播建设和节目定制,提高农民群众对村村响广播的认知和接受度。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村村响广播实施方案的资金投入,确保广播设施建设和技术维护的顺利进行。
2. 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村村响广播实施方案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广播设施建设和节目定制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3.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群众对村村响广播实施方案的认知和理解,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村村响广播建设和节目定制。
五、预期效果。
1. 农村广播覆盖率全面提高,实现村村响广播全覆盖;2. 广播信号质量稳定提升,确保广播节目传播效果;3. 农民群众对信息的获取渠道得到增加,满足农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
村村响广播管护方案

村村响广播管护方案1. 引言随着农村地区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逐渐增加,广播电台在农村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由于广播设备的老化和管理不善,导致很多农村地区的广播电台出现了设备故障和频率干扰等问题。
为了提升农村地区广播电台的服务质量,特制定了村村响广播管护方案。
2. 现状分析2.1 设备老化农村地区广播电台的设备大多数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存在老化和损坏的情况。
这导致广播电台无法正常发射信号,影响了广播的覆盖范围和音质。
2.2 频率干扰随着无线电通信的普及,农村地区周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线电设备,这些设备可能与广播电台的频率产生干扰,使得广播信号变得模糊或干扰其他频段的广播。
3. 解决方案3.1 设备维护与更新为了解决设备老化问题,应制定设备维护与更新计划。
定期检查广播设备的运作状况,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并且根据需要进行设备更新,以保证广播电台的正常运行。
3.2 频率监测与调整建立频率监测系统,定期对广播频率进行监测和测试,并且及时调整频率以避免与其他设备的干扰。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确保广播电台的使用频率不会被其他通信设备占用。
3.3 人员培训与管理加强对广播电台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他们的技能与专业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操作广播设备并且能够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确保人员的工作纪律和责任意识,从而提升广播电台的管理效果。
3.4 社会宣传与参与加强对广播电台的社会宣传,提高广播电台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吸引更多的农村居民收听广播节目。
同时,组织相关的社区活动,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广播节目的制作和宣传,增强农村广播电台的社会影响力。
4. 实施计划4.1 设备维护与更新计划制定设备维护与更新计划,包括设备检查的频次和内容,设备更新的时间和预算等。
4.2 频率监测与调整计划建立频率监测系统,设定监测的时间和频次,制定频率调整的标准和程序。
4.3 人员培训与管理计划制定人员培训的内容和方法,建立人员管理的制度和流程。
农村信息化村村响广播工程整体解决方案

农村信息化村村响广播工程整体处理方案一、农村信息化村村响广播工程整体处理方案简介1.农村信息化村村响广播旳项目背景有关农村信息化广播建设旳必要性及其重要旳社会意义, 已经有大量旳论述以及有关旳文献。
党中央、国务院在《有关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旳若干意见》中指出,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旳首要任务”。
发展现代农业, 最主线旳是亿万农民都会进行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 需要把最新旳农业科技信息、农业生产服务信息及时送到农民旳手中。
早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中就提出: “加强预警系统和预警信息公布平台建设, 构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布公用渠道, 提高全社会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村等信息末端旳预警能力, 处理预警信息公布最终一千米旳瓶颈问题”, 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处理。
之前有些省份在“村村通”和“村村响”工程中, 进行了某些有益旳探索, 购置了诸多村组一级旳广播设备, 建设了一批乡村大喇叭。
但由于技术问题和营运模式没有得到主线处理, 要么设备闲置, 要么成了“半拉子”工程。
对应旳“传递信息服务农民、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旳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伴随“三网融合”旳推进和文化产业旳发展, 尤其是中央1号文献有关怎样发展现代农业旳战略布署及实行环节, 农民对党政国策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及农业生产信息旳渴求不停增强, 农村信息化广播平台建设也日益摆到了重要旳位置。
国务院有关部门、某些省份都在积极探索、争相试点。
首先, 寻求可以普遍推广旳技术方案, 同步也在探索长期有效旳运行机制。
既有旳各个广播平台, 包括有线电视、调频电台, 为何难以满足农村信息化广播旳应用需求呢?由于这些广播平台是单向旳, 频道旳数量也有限。
农村信息化广播系统, 大多旳时间是各个村、各个乡镇这些基层在使用。
同一时间, 一种省也许会有几千个内容在播放。
这种满足运行条件旳个性化播放规定要用IP网络来覆盖。
村村响工程方案

村村响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农村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我们提出了“村村响工程”方案。
二、方案概述“村村响工程”是一项旨在推动农村地区发展的全面工程项目。
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的全面振兴。
具体来说,“村村响工程”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1.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道路、铺设通讯设施、建设供水系统、改善电力设施等,以解决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提高农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
2. 农业发展:通过技术培训、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
3. 农村金融:建立农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解决农民的融资难题。
4. 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促进农村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5. 卫生健康:建立健全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改善农村医疗条件。
6. 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倡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村村响工程”旨在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解决农村地区面临的诸多问题,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振兴。
三、方案实施1. 定位目标:确定“村村响工程”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明确项目方向和工作重点。
2. 制定规划: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村村响工程”实施规划,确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3. 筹集资金: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本引入、金融支持等多种方式筹集项目资金,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4. 实施工程:按照规划,逐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农村金融、农村教育、卫生健康、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等工作,全面推进“村村响工程”。
村村响方案_1_-

临夏县综合信息应急广播数字系统设计方案兰州捷讯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目录一项目背景 (3)二概述 (4).临夏县简介 (4). 综合信息应急广播数字系统概述 (4). 建设内容 (5)三系统功能 (5). 系统主要功能 (5).系统组成 (6). 各级系统功能 (6)功能特点 (7)系统原理框图 (8)四系统设备预算清单 (9)五设备技术参数 (10)六公司简介及服务承诺 (18)一、项目背景随着国家的强大、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广播村村响”建设是国家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民心工程、富民工程、保障工程。
《十二五》期间,已先后在四川省、湖北省、浙江省等多省份建设、健全了以调频共缆传输、无线传输及定压传输各类传输手段进行农村广播村村响的有效覆盖;针对临夏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资源、节省工程建设资金;之前的各类传输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夏县农村应急广播的建设发展需求。
当下,中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這种形勢还在加剧,加之中国还是世界上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利用广播电视传播紧急信息、发布预警消息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有效手段。
在這些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广播电视在及时传达政令、发布信息、引导舆论、稳定人心、协助救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播应急系统已经成为国家应急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应急广播”的实施将会使农民及时获取党的富民政策,进一步改变农村封闭落后的状况,掌握知识,脱贫致富。
“电视村村通“,”广播村村响”是一项政绩工程、民心工程。
有关部门也已把实现“农村应急广播网”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来。
“农村应急广播”的实施可以使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的干部和群众能进一步及时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民众的素质,有利于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广播“村村响”系统建设方案

广播“村村响”系统建设方案一、建设内容乌拉特前旗广播村村响播控平台及终端建设二、基本情况2.1地理情况乌拉特前旗位于巴彦淖尔东部,总面积7476平方公里,东西长达120公里。
分为套区、前山和后山三个地区。
我旗地形地貌复杂,有牧区、农区、山区和平原。
套区为平原,套区内的乌拉山镇、新安镇、西小召镇和苏独仑镇可直接接收前旗主站信号;后山地区需补4个发射站,即:大佘太发射站、小佘太发射站、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发射站和明安镇发射站。
前山地区需补两个发射站,即:联光发射站和中滩发射站。
前山用微波传输信号、后山租用联通光缆传输信号。
2.2行政村、牧场、林场、矿区分布情况及覆盖人口乌拉特前旗辖11个苏木(镇),93个行政村,5个农牧场及48个分场和1个乌梁素海渔场及10个分场。
总户数10.77万户、约34万人(其中,城镇户3.97万户,约10万人;农牧户6.8万户,约24万人)2.3信息发布需求日常正常播出乌拉特前旗调频广播和巴彦淖尔市3套电视节目及前旗自办电视节目;村村响大喇叭能够及时播出各级的重要通知和应急通知等信息具有终端回传功能。
三、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现状3.1信号总体覆盖情况信号已覆盖套区的乌拉山镇、新安镇、西小召镇和苏独仑镇;后山地区的大佘太镇、小佘太镇、明安镇、额尔登布拉格苏木、沙德格苏木及前山地区的先锋镇和白彦花镇未覆盖。
后山地区需补4个发射站,即:大佘太发射站、小佘太发射站、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发射站和明安镇发射站。
前山地区需补两个发射站,即:联光发射站和中滩发射站。
前山用微波传输信号、后山租用联通光缆传输信号。
3.2网络覆盖具体情况乌拉特前旗广电局播出机房位于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现有:1千瓦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两部(36频道转播内蒙古电视台蒙汉语电视节目;45频道转播巴彦淖尔电视台3套电视节目和我旗一套电视节目);无线覆盖模拟电视发射机4部、调频广播发射机4部;天线高度90米,能够覆盖河套地区的4个镇约3.5万户,12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夏县综合信息应急广播数字系统设计方案兰州捷讯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目录一项目背景 (3)二概述 (4)2.1.临夏县简介 (4)2.2. 综合信息应急广播数字系统概述 (4)2.3. 建设内容 (5)三系统功能 (5)3.1. 系统主要功能 (5)3.2.系统组成 (6)3.3. 各级系统功能 (6)3.4功能特点 (7)3.5 系统原理框图 (8)四系统设备预算清单 (9)五设备技术参数 (10)六公司简介及服务承诺 (18)一、项目背景随着国家的强大、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广播村村响”建设是国家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民心工程、富民工程、保障工程。
《十二五》期间,已先后在四川省、湖北省、浙江省等多省份建设、健全了以调频共缆传输、无线传输及定压传输各类传输手段进行农村广播村村响的有效覆盖;针对临夏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资源、节省工程建设资金;之前的各类传输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夏县农村应急广播的建设发展需求。
当下,中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這种形勢还在加剧,加之中国还是世界上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利用广播电视传播紧急信息、发布预警消息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有效手段。
在這些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广播电视在及时传达政令、发布信息、引导舆论、稳定人心、协助救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播应急系统已经成为国家应急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应急广播”的实施将会使农民及时获取党的富民政策,进一步改变农村封闭落后的状况,掌握知识,脱贫致富。
“电视村村通“,”广播村村响”是一项政绩工程、民心工程。
有关部门也已把实现“农村应急广播网”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来。
“农村应急广播”的实施可以使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的干部和群众能进一步及时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民众的素质,有利于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利用广播站每天早、中、晚播放新闻节目的有利时机,可以适时插播诸如财务、政务、务工信息、抗震安居补助、种植/养殖政策以及市(县)、乡镇政府近期工作动态等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有助于群众更多更广的了解社会信息,让农村居民知道党的下一步任务重点,更直接地了解农业科技知识,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政策等,增强法制和权益认识。
二、概述2.1、临夏县简介临夏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临夏州西南部,东与临夏市、东乡县、和政县接壤,南以甘南州合作市、夏河县为界,西与青海省循化县毗连,西北与积石山县相连,北面与永靖县隔河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1—103′40,北纬34′57—36′12之间。
县境东西宽53.1公里,南北长59.85公里,总面积1212.4平方公里。
辖6个镇、19个乡、2个民族乡,共219个行政村、2101个村民小组、2个居委会、11个居民小组。
全县总人口38.69万人(2011年),有汉族、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蒙古族、土家族等9个民族,是一个民族杂居的大县。
临夏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貌为青藏、黄土高原参半,多山沟,兼有塬、川。
地势东北低、西南高,海拔1735—4636米之间,平均海拔为2287.6米。
2.2“综合信息应急广播数字系统”概述根据《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规范》的最新要求,结合目前临夏县地面数字电视DTMB发展现状与现有的网络资源以及地形条件,制定出符合临夏县广播发展需要的“综合信息应急广播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案。
临夏县基本建成了以国标DTMB的地面数字电视系统,除了个别偏远乡镇及少数村庄地面数字电视未覆盖外,全县到各乡镇、行政村乃至组、社已基本覆盖。
为建设广播村村响应急系统的搭载、数字化创造了条件;因此临夏县各乡镇可以在DTMB的平台上建设一套适合当地广播电视发展的“综合信息应急广播数字”系统,对于个别电视信号覆盖不好的地方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以至达到全县90%以上的覆盖率。
系统整体规划设计,视实际情况可分期分步实施。
2.3 建设内容在临夏县地面数字电视前端机房建设一套“综合信息应急广播数字”平台,系统播出的音频流是符合数字电视系统传输流的标准,平台包括:多路电话广播服务、多路立体声音频节目的采集服务、控制数据的生成服务、分控平台音频流的转发服务、节目调度服务、文本转语音服务、短信转语音服务、GPRS终端监控服务;在县级前端部署一个主控平台,分控平台分别建设在乡镇机房,在每个行政村建议每个村部署最少一个接收终端(即一个数字智能广播收扩机配两只高音喇叭)、为了做到不扰民,在每个行政村人口集中区配置数字智能广播音柱(无需收扩机可直接接收)。
有个别信号覆盖不好的偏远地方,可增加补点站。
以此达到县、乡镇、行政村三级联控,另外系统前端分别预留有应急广播接口可与市、省互联互通,从而达到多级联控。
三、系统功能3.1.系统主要功能广播;2. 根据组织结构的设定可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权限按上级优先的原则的优先广播;3. 分控平台通过登录总平台进行语音直播或者上传音频文件、节目定时播出编排等等;同时自动生成控制指令;4. 村级广播室通过拨打平台的电话线路来实现本村的讲话的,当电话呼入系统的时候,通过来电识别比对白名单号码,系统通过语音提示进行密码验证,允许进行电话广播;5. 通过发送短信实现短信转语音的预警播报;6.终端可以通过GPRS系统把工作状态发回到系统,可以随时查看终端的工作状况。
7. 可以将文本转语音进行语音播报;8. 播出日志查询、电话录音查询。
3.2 系统组成1、综合信息应急广播数字平台。
2、客户端分控平台。
3、终端:终端包含数字智能广播音柱、数字智能收扩机、数字智能广播接收控制器、数字音频监听音箱等,终端设备的配置需据实际需求而定。
3.3各级系统功能3.3.1 县级前端功能播和定点广播;根据组织结构的设定可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权限按上级优先的原则的优先广播;分控平台通过登录总平台进行语音直播或者上传音频文件、节目定时播出编排等等;同时自动生成控制指令;村级广播室通过拨打平台的电话线路来实现本村的讲话的,当电话呼入系统的时候,通过来电识别比对白名单号码,系统通过语音提示进行密码验证,允许进行电话广播;通过发送短信实现短信转语音的预警播报;终端可以通过GPRS系统把工作状态发回到系统,可以随时查看终端的工作状况。
可以将文本转语音进行语音播报;播出日志查询、电话录音查询。
◆特点:支持16路以上的电话广播服务;多路立体声节目采集服务;分控平台节目转发服务;控制数据生成服务;短信文字转语音服务;转发来自客户端的语音直播流;文本转语音服务;户外广告大屏图文、视频播出服务; GPRS终端监控服务;预留与省、市级应急广播平台对接接口。
3.3.2 乡镇前端功能a. 实时直播功能;b. 节目编辑;c. 终端设备管理;d. 终端参数远程设置;e. 电话广播查询;f. 组织机构管理;g. 用户管理;h. 安全管理:登陆平台用户日志查看、电话广播日志查看、电话录音回放、三级认证登陆;3.3.3 村级终端功能a. 支持DTMB、DVB-C、IP接收;b. 通过接收控制指令实现音频PID的跳转从而实现优先级的控制,音量大小、待机和休眠的控制;c. 0~9级播出优先级控制;d. 防雨型外壳;e. 支持音频格式:✧ AAC、MPEG-1 ⅠⅡⅢ✧ MPEG-2 ⅠⅡⅢ3.4 功能特点1)、县、乡镇级分控平台经授权可登录综合信息应急广播数字平台,进行如下操作和功能实现:✧实时直播功能;✧节目编辑及音频文件上传功能;✧终端设备管理;✧终端参数远程设置;✧电话广播查询;✧组织机构管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登陆平台用户日志查看、电话广播日志查看、电话录音回放、三级认证登陆;✧具有 AAC工具、格式转换工具、文字转语音工具;✧文件节目上传及管理节目文件,支持专网、互联网;2)、村级电话广播✧村级采用拨打呼叫中心号码的方式进行语音广播,前端系统会根据来电号码判断号码级别、号码所属区域及合法性来形成控制数据进行对终端的控制;✧采用独立的应急广播电话线路,避免关键时候占线;✧短息预警发布。
3.5系统原理框图系统原理:应急数字广播播控中心建立在县广播电视台或地面数字电视前端机房,应急数字广播分控平台建立在各乡镇文化站;县、乡镇之间利用互联网(应急广播平台服务器只需申请一个公网IP)、局域网或政务专网实现联网联控;分控平台将音频及控制指令利用IP网上传至县应急广播播控中心,与县的音频及控制指令统一调度打包成TS流,由应急广播播控中心封装成IP信号上传至县地面数字电视前端机房,接入多路复用器(剩余空间大的节目包),混入原地面数字电视系统进行传输;乡镇及行政村终端采用数字智能广播音柱、数字智能广播收扩机带喇叭、数字广播接收控制器+扩大机三种模式接收。
地面数字电视信号没覆盖的区域则利用光纤或地面波直放站进行补点,从而实现应急数字广播系统县、乡镇、行政村、终端多级联网,远程控制。
四、系统设备预算清单五、设备技术参数1、播控软件1)系统主控软件,包括系统基本设置、用户管理、节目管理、终端管理、定时广播、即时广播、发送文字信息、定时播时、预警预案、运行状态、系统日记、时间同步等功能模块。
2)系统管理:包括基本设置、用户管理、运行状态、系统日记、备份/恢复等功能。
3)节目管理:包括节目管理模块,各类音频文件和文本文件目录组织、导入、增加、删除、编辑、保存等;支持文本文件TTS自动转语音广播。
4)播出管理:包括定时广播、即时广播、播时打铃功能模块,能设定广播任务列表,并可编辑、导入、增加、删除广播任务,自动定时或即时向指定区域广播。
5)终端管理:包括终端管理和终端控制功能模块,终端管理对广播接收终端分区、分组、命名管理,终端控制对广播终端进行开关控制,状态、音量调整。
6)▲文字信息发送:编辑发送文字信息、通知、广播节目单等,终端可接收显示驻留的文字信息。
支持LED屏显示效果控制,有效期管理等。
7)▲预警预案:可设置各种应急预案,紧急状态下一键启动按预案自动控制广播;可接入紧急广播控制器,实现感知传感器或紧急按钮按设定预案的自动紧急广播。
8)▲支持TTS文本文稿自动广播功能:能对WORD等各类文档自动语音广播。
可以通过播控软件编辑文本,并自动转换为语音进行广播,便于播发通知等信息。
2、网管软件1)网管系统对机房设备及终端的工作状态、工作参数进行远程监测,自动提示被监测设备故障,查询设备及终端工作状态和参数。
2) 采用地图模式,能直观的对终端在线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