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召开科研与期刊工作会议

作者: 秦洁
出版物刊名: 周易研究
页码: F0002-F0002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3期
主题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科研机构;期刊工作;古代;易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
摘要:2017年3月25日,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为进一步提升基地的学术影响力、办好《周易研究》,特邀请来自韩国首尔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11家科研机构的31名专家学者参加中心的专题工作会议,共商基地发展与期刊建设对策。
中央文史馆员、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先生出席会议。
论孔颖达_备包有无_的易道观

,
,
、
。
页
门
。
鉴 于 此 本 文 不 揣 邀 陋 对 其 备包 有 无 的易道 观 作 一 初 步 之 探 讨
,
,
“
”
所 谓 易 道 观 就 是 对 易 道 的 看法 和 理 解 而 易 道 有 广 义 和 狭 义 之 分 学
”
。
,
,
。
粗 略地 讲 广义 的易 道 是 指所
,
,
,
经 传 所 阐发 的独 特 的易 学 思 想 的体 和 用 的 理论 以 及 由 此 衍 生 的思 想 也 就 是 广 义 的 易 有涉 及 由《周 易 》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四 库 全 书 总 目提要 》 说
《系 辞 天 地 烟 组 万 物 化 醇 男 女 构 精 万 物化 生 , ’
下
的 过 程 而 生 化 出天 地 万 物 来
,
。
其 次 原初 的发 生 结 构 意 义 上 的无
,
。
,
。
所 谓原初 发生 结构 指 一 种构成 性 的存 在 之 域 它 是 一 种 生 成
・
,
性 架 构 和 原 则 而 不 是 一 种本 源 实 体 《系辞
, ,
,
,
,
。
”
经传通 过 其 卦艾 画 符号 及 其 其 二 是 指《周 易 》
。
文 字所 揭 示 的 宇 宙 万 物变 化 生 息 的 世 界 图 景 和 宇 宙 万 有 的 形 上 之 本 体 并 包括 辞 变 象 占及 其关 系 的
“ ” 理 论 历 代《周 易 》 注疏 的 主要 着 力 处 就 在 于 此 这 也 正 是 本 文 所 用 的 易 道 的 所 指
张克宾;-哲学视域中_周易_诠释诸问题刍议

周易研究2008年第3期(总第八十九期) 哲学视域中《周易》诠释诸问题刍议张克宾(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摘要:本文立足于哲学视域,对《周易》诠释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其一,在《周易》的性质问题上,认为从发生意义上看,它是一部卜筮之书;从内涵意义上看,其意蕴精微广大,乃天人之学;从历史发展来看,它自身有一个学术品格转换、提升、发展的历程。
其二,初步揭示了占筮中所具有的哲理意蕴,指出占筮与《周易》的天人整体之学之间有甚深之诠释关系,占筮所蕴具的天地人物一体融通的终极境域乃是易学无穷意义的来源。
其三,认为深入挖掘文本,澄清《周易》的表达方式,乃是易学研究的基础,就此本文主张回到《易传》以开显易学活的精神,辞、变、象、占四圣道的确立为解读《周易》精微之蕴开辟了道路。
关键词:周易;诠释;卜筮之书;终极境域: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82(2008)03-0045-07On the Her m eneuti cs of the Zhouyi i n Ph ilosoph i ca l Perspecti veZ HANG Ke2bin(Center for Zhouyi&Ancient Chinese Phil os ophy,Shandong University,J inan250100,China)Abstract:Thr ough certain phil os ophical visi ons,this paper ponders on a fe w basic her meneutic issues of the Zhouyi.Firstly,as faras its genetic nature is concerned,the Zhouyi is a book of divinati on;by its subtle and p r of ound connotati ons,it is a learning of integ2rity of heaven and human being;f or its hist ory of devel opment,the Zhouyi experienced a p r ocess of academ ic character’s transfor ma2ti on,p r omoti on and evoluti on.Secondly,this paper tentatively points out the phil os ophical meaning conceived in the divinati on,andthe ulti m ate real m which incor porates heaven,earth,humanity,and the myriad of things derived fr om divinati on is the s ource of itsinexhaustible connotati ons.Thirdly,the basic work f or the Yi studies relies on p r obing int o the old Text and clarifying the exp ressingquality f or the Zhouyi,in vie w of which this paper p r oposes returning t o the traditi on of the Yi zhuan.Key words:Zhouyi;humeneutics;book of divinati on;ulti m ate real m整个一部易学史,就是对《周易》不断进行诠释创造的历史。
刘大钧(中国周易学会会长)

主要论文
帛《易》源流蠡测,文史哲,2005年第4期 《今本、帛本、汉唐诸本〈系辞〉异同考》,载《孔子研究》2003年5期 《周易》古义考,载《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帛书《易传》中的象数易学思想,载《哲学研究》2001年第11期 《太一生水》篇管窥,载《周易研究》2001年第4期 “卦气”溯源,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人物经历
生于1943年1月3日,
刘大均属马。他天资聪明,学习成绩优秀,尤其爱好语文与历史课。1961年高中毕业后连续三年报考山东大 学,都因为家庭有问题而不能如愿。于是他到济南市里拉起板车,干起了临时工。刘大钧的外公看见自己的外孙 名落孙山,心中不忍,于是就指给他一条自学成才的路:研究 “大道之源”的《易经》。自此,刘大钧便白天干 活,晚间攻读《周易》。因为他对外公的卜筮“预测”能力深信不疑,于是便稳住心性,一心研究《周易》,反 复攻读外公的易学书籍,背诵六十四卦及《系辞传》,写下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开始,红卫兵把他打成“封资修的残渣余孽”,拉出去游街,还抄了他的家。所有这方面的书籍和读书笔记都被 付之一炬。在这种情况下,他攻读《周易》,也只好转入了“地下”状态。
学术专著
1、《周易概论》 2、《周易古经白话解》 刘大钧3、《周易传文白话解》4、《易传全译》 5、《周易讲座》 6、《纳甲筮法》 7、《纳甲筮法讲座》 8、《今、帛、竹书〈周易〉综考》 9、《周易古经白话解》(英文版) 10、《易经全译》(法文版) 11、《周易折中》
主编论文集
刘大钧现场照1、《大易集要》 2、《大易集述》 3、《大易集义》 4、《大易集说》 5、《大易集奥》 6、《元典哲蕴》 7、《象数易学研究》(一、二、三辑) 8、《大易集成》
学术总结报告

第十三回世界易经大会学术总结报告鞠曦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各位代表:第十三回世界易经大会于 2010年6月14日至17日在中国无锡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和谐美好世界”,这一主题得到了海内外易学界普编认同,认为挖掘和弘扬易学精华,为推动和谐世界作出贡献,是易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届大会由无锡市社科联、无锡市周易数术学会、无锡市灵山实业有限公司承办,由新加坡易学会、印尼易经美化大自然基金会、马来西亚易经学会、泰国弘易学会、国际易经学会韩国总会、国际易经学会台湾总会、台湾中华乾坤国宝易理学会、台湾明山园易经学会、中国安阳周易学会、江苏省周易研究会、哈尔滨易经科学研究所、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中心、中巴学术交流中心、陕西省华山周易学会、湖北省武当山周易研究会、中国国际易学风水策划设计研究院(香港)、澳大利亚大洋洲风水研究学会、湖南益阳易经文化研究会、湖南资阳易经文化研究会、云南中华周易研究会、中华海峡两岸周易科学交流协会、美国国际易经学会、甘肃华夏易经研究院等二十三个国内外学术团体协办。
无锡市周易数术学会为了大会的成功举行,精心专门制作了“第十三回世界易经大会”网站,广泛宣传联络、走访国内外学者、征求各方意见、明确会议方向、取得有关单位支持。
本届大会得到了江苏省政协、江苏省社科联的关心和支持。
无锡市委、市政府对大会高度重视,决心办成最有特色、最有个性、最有影响的世界易经大会;为此专门成立了大会筹委会和由政府十八个有关部门组成的会议协调工作委员会,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全方位提供了高规格的会议保障。
大会在金碧辉煌的灵山梵宫隆重举行。
出席大会的主要领导有:江苏省政协主席张连珍女士(并发表了颇具学术意蕴的赞扬《易》经思想的讲话)、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先生(并致开幕词)、无锡市市长毛小平先生(并奏响开幕吉祥锣)、无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解清先生、无锡市政协主席贡培兴先生、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廖进先生、无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立人先生、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卜人先生、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佳中先生,以及无锡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相关部门领导。
从孔子易学观的转变看《周易》文本的性质

从孔子易学观的转变看《周易》文本的性质李圣强【摘要】对《周易》文本性质的界定,学界常用一句很通用的话概括,即《周易》本为卜筮之书.这句话对《周易》性质的界定似乎不全面,也似乎降低了《周易》的地位与价值.《周易》具有卜筮和德性之二重性已得到学界公认,孔子晚年易学观发生重大转变,原因是孔子发现了《周易》的“德义”,但这其中的逻辑关系要分析清楚,即《周易》的“德义”是本已有之还是经孔子的德性解释之后才具备的.如果《周易》的“德义”是本已有之,而不是经过孔子的解释才具备,是孔子晚年发现了《周易》其中的“古之遗言”,那么称《周易》本为卜筮之书是不全面的,起码应该称《周易》不只是卜筮之书,或者称《周易》是穿着卜筮外衣的有决策之用的体现文王与周公“德义”思想的教化之书.【期刊名称】《中州学刊》【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6页(P109-114)【关键词】孔子;易学观;周易;文本;德义【作者】李圣强【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2一、关于《周易》文本性质的争论百年来,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周易》中无“哲理”思想,《周易》文本中的“哲理”思想是《易传》强加给《易经》的。
陆侃如说:“我们知道《易经》并不是古圣王说教的著作,而是民间迷信的结晶,从起源到写定,当然需要几个世纪。
这些迷信的作品,与近代之‘观音籖’‘牙牌诀’极相近,既谈不到哲理,更谈不到文艺。
”①高亨则说:“我认为研究《周易》古经,首先应该认识到《周易》古经本是上古的筮书,与近代的牙牌神数性质相类,并不含有什么神秘深奥的哲理。
”②余敦康先生等也认定《周易》的“哲理”是后人“加上”去的,是《易传》强加给《易经》的,这是“孔子之《易》”而非“文王之《易》”。
③但大多数的传统文献和当今学者还是认可《周易》是讲哲理的。
《系辞传》云:“《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中国十大风水师个人简历

中国风水大师排名个人简介关键词:风水择日中国风水大师排名风水讲座华尔街风水师堪舆师王祥沣裴翁:又名裴伟胜,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易经》智慧运用实战高级研修班主讲教授、清华大学国学智慧与应用高级研修班主讲教授。
中国易经协会、创始人兼会长、全球易经文化协会主席、全球风水协会主席、粤港澳建筑设师协会主席、中国建筑风水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风水工程院士,兼任中国风水岭南研究院执行院长,被易学界所公认的易学专家,成为当前中国易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邵伟华:我国著名的命理及易学专家。
出生于1936年12月,祖籍湖北鄂州,幼年在湖北咸宁成长,青中年落户西安,老年定居深圳。
从事过工、农、商、兵、当过干部,于易学、相学、四柱、建筑风水等学科的研究。
1987年起分别出席了国际和全国的《周易》学术研讨会,并在国内外发表多篇论文,中国易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开始活跃于国内外易学界。
唐明邦,号云鹤,1925年1月23日生,重庆市忠县人。
国际统一易学联合会讲师团教授,世界当代十大杰出易学家,著名哲学家。
他出生贫农家庭,小时候上山放牛割草,下田栽秧割谷;农闲入私塾,读四书、五经。
韩炫烨,男,1966年出生,湖北省武汉市人。
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水电学院,同年分配在湖北省电力系统担任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工作,任工程师;2000年赴日本担当软件研发工作,2003年出任“中日合资?大连创一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年赴北京出任“香港无名资本导向有限公司”中国区CEO,从事中小企业科技创投业务,2009年兼任“科技部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家委员会”工作。
潘汝汮:(笔名潘玩字,号映竹)广西柳州人,中国太易玄空学第十三代传人,中国“易”学著名预测学家、风水学家、命理学家及姓名学家之一。
现任世界易和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应用组副组长,风水专家组长,中国太易玄空学研究院院长、中国风水应用科学研究院第一副院长,中国国际易经学院第一副院长,广西堪舆学院院长,任五家大企业风水高级顾问。
清华简《筮法》筮占法探微

On the Mantic Art on the Tsinghua University
Bamboo Slips
作者: 林忠军[1]
作者机构: [1]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出版物刊名: 周易研究
页码: 5-11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清华简筮法;大衍筮法;数字卦占法;王家台《归藏》筮法
摘要:清华简中的筮数八、五、九、四,是大衍筮法数,用大衍筮法“挂扬法”可以推演出清华简由一、六构成的卦。
一、六卦参杂了筮数八、五、九、四,与战国楚地风俗习惯相关。
清华简的筮法应该与《周易》大衍筮法是近亲。
清华简虽然为战国简.但从其根源说,其筮法不可能是晚于《周易》的大衍筮法。
清华简与之前出土的数字卦,有相似之处,保留了战国前流行的数字的特征,透过清华简可以看到数字卦数字过渡到一、六,再转化为阴阳符号是一个过程。
清华简对于数字意义的解释和使用三位数字卦占。
是由早期单数占过渡到三位数占,证明了早期数字卦起源于单数占和早期数字卦三位数占的存在,后世的八卦占与清华简数字占一脉相承。
清华简与传世辑本和出土《归藏》关系密切,其筮具与筮法应与出土王家台秦简《归藏》一样,以蓍草为筮具的复杂筮法和以刻有数字的骰子为筮具的简化筮法并用,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多是用简化的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