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世界500强及中国500强企业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中国企业与世界企业差距分析

中国企业与世界企业差距分析作者:李成程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我国企业发展迅速,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本文从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弱,国际竞争力低,人才匮乏等方面分析我国企业与世界企业存在的差距,提出了中国企业缩小与世界企业差距的方法,努力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nterprises have a rapid development, but compared with the first-class enterprise in the world, there is a big gap.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gaps of our enterprises with the world enterprises, such as, the weak innovation capacity, low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lack of personnel, and so on, proposed the ways to narrow the gaps,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terprises.关键词:企业;竞争力;差距;建议Key words: enterprise;competitiveness;gap;suggestion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112-020 引言如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正在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
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的比较_336

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的比较_336 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的比较尽管中国工业500强中的个别企业如纺织品、服装、家用电器等行业的企业的海外销售比例较大。
对外投资也在逐步展开,但规模和比例都相当小,尚难以形成气候。
根据有关资料,中国全部大型企业的出口仅占全国出日总额的40%左右,即600亿美元左右。
而工业500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其出口肯定要远远小于这一数字。
又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截至1998年,中国共批准海外投资企业2396家,累计中方投资25.84亿美元。
如此小的投资规模,即便全部算到中国工业500强头上,也是微不足道的,与世界500强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国际竞争力低下可以说是中国工业500强与世界500强的最大差距。
一.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的差距分析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比较有四点明显的差距:(一)规模小。
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500强的最表面化的差距是规模大小。
1998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折算成美元为711.56百万美元,销售收入平均值为398.12百万美元,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0.88%和1.74%。
1998年中国最大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为6113.06百万美元,仅相当同年世界500强最小企业销售收入8902.00百万美元的68.7%。
即使以中国企业100强同世界500强比较,差距也仍然是显著的。
1998年中国企业1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折算成美元为1948.06百万美元,销售收入平均值为1089.14百万美元,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2.44%和4.75%。
(二)效率低。
同世界50O强相比,中国企业500强效率明显偏低。
1998年,中国工业企业500强的平均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和人均收入分别为2.78、1366.14美元/人和27456.26美元/人,而当年世界500强的同类指标分别为11.29、11093.9美元/人和288855.4美元/人,前者分别仅相当于后者的24.62%、12.31%和9.51%。
中国前500强企业的行业结构及其变化

称,2009年,中国企业前500强企业平均资产收益率为165%,首次超过世界和美国前500强企业(前者为094%,后者为136%),平均收入利润率、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两年超过世界和美国前500强企业。
2009年中国前500强企业平均收入利润率为544%,高于世界前500强企业平均收入利润率为416%,美国前500强企业平均收入利润率为400%;中国前500强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40%,也高于世界前500强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16%,美国前500强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79%。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结构调整优化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国大企业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积累先进经验,但同时应当看到,中国前500强企业多集中于具有垄断优势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如国有银行、国有能源企业等,大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我国大企业在体制机制、资源整合、自主创新能力、海外营销网络、自主品牌及国际化经营方面仍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从长远来看,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不断调整优化企业结构、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切实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国际化经营,提高和扩大中国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是我国大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部分执笔人:王佳、葛岳静)中国前500强企业的行业结构及其变化一、2009年中国前500强企业三次产业结构分析(一)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小,第二产业表现出明显规模优势,第三产业在一些指标份额上超过第二产业。
2009年中国前500强企业在三次产业上的分布中,第一产业仅有1家,营业收入、利润、资产分别为72685亿元、1690亿元、57366亿元,仅占前500强企业相应总量的027%、011%和006%。
相比其他几个指标,第一产业的从业人数比重较高,为250%。
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有明显的规模优势,企业数量、营业收入、所有者权益和从业人数均是三次产业中总体规模最大,其中又以365家的企业个数和亿元的营业收入为最高,分别占前5强企业相应总量的7300%和7044%。
世界500强榜单,中国企业的进步与差距

世界500强榜单,中国企业的进步与差距C h i n as t o r a g e&t r a n s p o r t m a g a z i n e 2019.0998若有所思:7月22日,最新《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在世界上最大的500家企业中,中国企业占到了129家,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的121家。
从2000年的10家入选,到如今的129家,世界五百强榜单的变化也折射了中国经济的成长。
央企是主力军在此次榜单中,沃尔玛高居全球首位,中国的中石化紧随其后位居全球第二。
除了中石化,中石油、中国国家电网也进入了全球十强。
作为经济领域的新兴势力,中国多家互联网公司也“杀入”世界五百强。
虽然国内习惯性地将互联网巨头概括为“B A T ”,但百度此次并不在榜单之中,入榜的互联网公司已形成“J A T ”的新态势。
其中,京东以69818百万美元的营收额,排在榜单的139位,较去年提升42位,连续4年位居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首。
阿里巴巴和腾讯排名也出现大幅增长,分别以182位和237位紧随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依然是中国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的“主力军”。
此次共有48家中央企业上榜。
除去13家新入榜的企业,今年116家连续入榜的中国企业中,有77家排位较去年上升,这也显示了中国企业向上的势头。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2006年才以486位首次跻身榜单,随后一步一个台阶,2009年进入前300强,2010年进入前200强,2012年进入百强,此次已经上升至21位。
其他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类的央企也有着较高的排位:中国中铁排名55,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排名59,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排名93位。
在诸多央企中,坐拥两家世界五百强的招商局尤为受到关注。
其中,招商局集团位居244位,招商银行位居188位。
在此次入选榜单的中国企业中,制造业十分抢眼。
作为全球钢铁产能排名第一的国家,多家中国钢企进入全球五百强。
其中宝武钢集团排名149位,河钢集团排名214位,江苏沙钢排名340位,在高铁领域,中国中车集团今年首次上榜,排名359位。
中国500强比世界500强差在哪

论坛 ” 上 ,专 家 学者 在 总 体分 析 20 06中国
企 业 5) 强 的 状 况 时 指 出 。 中 国 企 业 5 (强 () ( 0)
的 现象 ,刘 翼 生 分 析 ,除 企 业 自身 存 在 问
题 外 ,当前 ,民 营发 展 的发 展 环 境 上 存 在
正遭遇 5 大发展 “ 颈” 即重化 工特征 明显 、 瓶 ,
2 0 年 中 国企 业 5 0 平 均 利 润 增 长 率 为 低 成 本 获 得 资 本 、 技 06 0强
2 % ,但 是它 的增幅 b2 o 年 下 降2 %。 0 Lo 5 6
术 、人 才 、信 息 等 战略
清 华 大 学 经济 管理 学 院 教 授 刘 冀 生 分 资源 ,把生产 制造 基地 析 指 出 ,此 次5 0 0 强榜 单 的重 化 工工 业特 征 建在 不 发达 地 区 ,低成
 ̄ 2 0 年下 降4 %。从 利 润 增长 率 来 看 , L05 3
刘 翼 生 说 ,大 型企 业 要做 好 总 部 战 略 强 中的 制造 业 企业 是2 8 , 占企业 总数 的 7家 56 0强 计 划 ,应 该 把 企 业 总 部 设 在 中心 城 市 , 以 5 .% ,世 界 企业 5 0 中的制 造 业企 业是
2 0 中 国企 业 5 0 中 。东 部 有 3 8 06 0强 6 问题 ,政 府 的管 理 还 不 适 应 非 公 经 济 的 发
缺 核 心 竞 争 力 、地 区分 布 不 均 、 民 营增 速 家 , 占7 % ;中部 5 家 , 占1『 ;西 部 展 。 36 5 ‘ %
年增 长 2 .%。 其 中 实现 利 润 超 过 1 { 的 企 业 有8 家 , 占5 0 利 润 总 额 的 21 Z元 O 4 0强
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情况分析

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情况1.1995年世界500强中国上榜企业3家,分别为中国银行、中化集团和中粮集团,排行最高的为中国银行第207 位。
2.2014年世界500强中国上榜100家其中,前10位3家,分别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第 3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第4位),国家电网公司(第 7位)。
排名前10-100位的有13家,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25),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32),中国建设银行(38),中国农业银行(47),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5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55),中国银行(59),来宝集团(76),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79),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80),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5),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86),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98)分析:中国大企业的世界地位进一步提高。
在《财富》杂志发布的2014世界企业500强中,中国上榜企业首次达到了 100家。
中国成为自榜单发布以来第三个上榜企业数量达100家的国家,企业上榜数量仅次于美国。
在2014世界企业500强中,中国内地入围企业数量比法国、德虱英国3个国家的总和还要多,比排名第三的日本多出35家,中国依然是世界 500强新晋企业最重要的培育摇篮。
在2014世界500强上榜企业行业分布中,中国企业明显占优势的行业分别是采矿与原油生产、金属产品、工程与建筑、能源,这些都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产业的低级形态;而在现代金融服务领域、IT领域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美国企业明显占据优势。
【大中华地区100家企业】2013年中国两岸三地共有 95家企业上榜,2014年增加到整整 100家。
其中台湾地区 5家,香港4家,内地91家。
台湾企业比上年减少一家。
内地有一家企业落榜,7家企业新上榜,总数比上年增加了6家。
中国企业在世界 500强排行榜中第二军团的地位进一步稳固。
【中国企业盈利艰难】中国大陆进入世界 500强排行榜的95家企业平均利润为32.2亿美元,低于世界500强公司的总平均数39.1亿美元。
500强跨国公司_世界与中国的比较

“世界500强”是指由美国《财富》杂志每年按照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评选的全球最大500家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作为全球直接投资和国际分工的重要载体,对世界经济和各国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根据世界500家最大跨国公司1995—2009年的行业演变、地区格局、国际化程度及企业规模变化,分析总结500家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中国最大跨国公司的差异。
一、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一)行业分布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行业变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产业变迁。
2009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制造业有157家,服务业227家,其他产业116家,依次占500强跨国公司总数的31.4%、45.4%和23.2%(缪荣,2009)。
从具体行业分布来看,2009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行业比较集中,其中银行60家、保险37家、炼油49家、机动车辆与零件29家、电信20家、电子及电器设备15家、天然气与电力19家、食品与医药22家。
从行业的动态分布来看,1995年以来,炼油、能源、金属、采矿及原油生产等行业跨国公司数量明显增加,电子及电器设备、贸易、零售行业的数量显著下降,其他行业如电信、航空航天、食品与医药等跨国公司数量基本没有较大变化(表1)。
(二)地区分布由500强跨国公司区域分布来看,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主500强跨国公司:世界与中国的比较葛顺奇赵玉静表1:1995-2009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行业分布资料来源:《财富》杂志历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相关数据统计。
要分布于北美、欧盟、东亚三个地区(表2),2009年其数量分别为158、152、128家,占500强跨国公司总量的87.6%。
1995-2009年,北美、欧盟的企业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东亚地区虽然中国、韩国500强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但由于日本企业数量大幅减少,东亚总的500强企业数量由1995年的161家降为2009年的128家。
从国家分布来看,1995-2009年,500强跨国公司主要集中于美、日、德、英、法等国。
第八章 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剖析 《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PPT课件

2012年,全球500强企业行业划分为53个,实现利 润额最多的是炼油业,其利润额达3189.1亿美元,占500 强利润总额的19.9%。另外,娱乐业的利润达到113.94亿 美元。
1.在2012年的全球500强排行榜上,比较突出的是炼油业。不仅 数量比较多,达到44家,而且前十强中就有七家是石油公司。分别是皇家 壳牌石油公司(第一)、埃克森美孚(第二)、英国石油(第四)、中国 石化(第五)、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美国的雪佛龙(第十)。
2011年上榜企业为68家,比上年增加一家企业,比上年增加 了1.5%。上榜企业数和营业总额都仅次于美国,居榜单第二位。日 本企业表现并无出彩之处,其经济仍在低速和平稳中发展;缺乏高 速发展的同时,其稳步经营的态势造就了较强的抗冲击能力。
原因在于它在进入经济低速发展期后,其综合商社针对日本 国内需求下降,国内的业务不断减少及日本经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 加深的状况,采取例如确立全方位国际化发展的长期规划,加强国 际营销网络、扩大三国间贸易,同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增大对外 直接投资,以世界经济为中心向多国籍企业发展的种种措施有关。
三、500强中的中国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文 论 坛223INTELLIGENCE························2009年世界500强及中国500强企业产业结构对比分析华中科技大学 朱梦醒摘 要: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国际竞争原来越激烈,为了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各国都在不断地调整、优化和升级各自的产业结构。
本文从世界500强企业与中国500强企业入手,将500强企业按行业进行分类,统计出各行业的比重,然后由行业比重入手对比产业结构,查找中国当前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产业结构 企业排名 行业比重 高技术产业一、2009年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的上榜情况简述(一)世界500强企业的评选标准世界500强的评选标准主要包括五项内容:1、销售收入;2、企业统计数据必须具有较高的透明度;3、独立的公司治理;4、统一按美元进行排序;5、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申报相关资料。
中国500强企业也采用了同样的评选标准。
(二)2009年世界500强企业的上榜情况简述200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在全球金融的危机背景下看点颇多。
1、美国上榜企业数14年最低。
2009年上榜的美国公司为140家,是自《财富》于1995年开始计算世界500强以来最少的一年。
2、沃尔玛丢掉老大的头衔。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取代沃尔玛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司,它也是自1996年以来第一家登上世界500强排行榜首位的非美国公司。
3、43家中国企业入围。
2009年上榜企业达到创纪录的43家,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公司34家,来自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公司分别为6家和3家。
4、中石化首进全球十强。
2009年的世界500强,中国石化以207814.5百万美元的营业收入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前十名。
5、联想集团黯然落榜。
2008年才刚刚首次上榜的联想集团,又成为今年惟一一家下榜的中国企业。
二、2009年世界500强与中国500强企业产业结构对比分析(一)产业结构对比分析将国民经济划分成第一、二、三产业,是目前各国、各地区分析产业结构比较通行的方法,本文也将遵循这一方法。
根据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将三次产业分类如下: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将附表1按照这一标准,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进行统计的结果如下:表1:2009年世界500强企业产业比重表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数量0246247比重0.4920.494表格来源:作者统计所得注:另外,还有7家企业是做多元化的,比重为0.014,不分在上表中。
上表给出一个很清晰的结果:在世界500强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为零,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基本持衡,各自占比近半。
这一结构反映的世界整体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我们来做个参照,比如说美国服务业达到了70%的水平,工业29%,农业1%都不到,这种结构在其技术水平下,其产业结构正好能够符合全世界需求的要求。
这说明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形成的产业结构基本是合理的。
将附表2按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进行统计得出下表的结果:表2:2009年中国500强企业产业比重表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数量2316116比重0.0040.6320.232表格来源:作者统计所得注:另外,还有66家企业是做多元化的,比重为0.132,不分在上表中。
上表反映出:中国500强企业形成的产业结构是4:63.2:23.2,这一结构是否合理,参照发达国家的情况。
发达国家三次产业结构一般已为2:26:64,这一结构是否合理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发达国家实际走过来的。
这说明中国现阶段仍是重化工工业阶段,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偏高,人 文 论 坛224INTELLIGENCE························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具体说来,中国目前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有:1、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差距仍然很大目前中国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差距仍在扩大。
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农村中大部分农民还是靠体力种田,而不是技术种田。
由于没有技术,农村劳动生产力过剩情况严重,剩余劳动力得不到有效转移。
现实的情况比如,一个家庭有四个有效劳动力,若是掌握一定技术,由两个留下种田即可,另外两个剩余劳动力可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中从事其他工作,这样不仅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第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也会提高。
2、对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步调整了投资结构,国有经济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呈现如下态势: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由升到降,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总的呈上升趋势。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产业结构明显好转,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投资比重下降过快,这就弱化了农业的基础地位;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增加过快;而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仍然不足。
这反映在表2中也正好是第二产业的发展较之第一、三产业明显过强。
3、技术升级滞后,导致产业结构失衡产业结构要优化和升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中国由于在技术升级方面的问题,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失衡,主要表现在:(1)人才外流严重,人力资本管理不足中国人才大量外流是阻碍我国技术升级的一大因素,尽管这几年外流技术人员出现了“回归热”,但仍有大量已流出国外和正流出国外的技术人员。
据统计,在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中,有一半以上是自费出国,而学成回国人员却不足三分之一,其中自费留学生学成回国率只有4%左右。
而中国的大部分企业还能未能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本管理的重要性,在人力资本管理上的工作做的不充分,常常采取的是被动的人力资本管理方式。
(2)技术引进及利用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差中国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一方面,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积极性不高。
中国则习惯于引进成套生产设备,长期以来形成一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创新”的局面。
韩国和日本在许多领域内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的投入之比达到1:5甚至1:8,而中国仅为1:0.08。
另一方面,对引进技术的相关性认识不足,在发展战略上出现严重失误,对现代高新技术大投入、规模化、国际化、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缺乏认识。
(3)技术科研投入不足发达国家的科研经费站到其国民生产总值的3%,而中国仅是0.3%。
欧美绝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而中国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还是空白。
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一些跨国的大公司手中,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越来越被动。
技术创新需要企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投入,中国应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二)高技术产业对比分析高技术产业是指用当代尖端技术(主要指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领域)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
是研究开发投入高,研究开发人员比重大的产业。
根据美国的标准产业分类法(SIC),“高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以下三大产业13个领域:1、高技术制造业:①计算机及办公室设备;②消费电子产品;③通讯设备;④电子元件及附件;⑤半导体;⑥工业电子产品;⑦光电子产品;⑧国防电子产品;⑨电子医疗设备。
2、通讯服务业3、软件及与计算机相关的服务业:①软件服务业;②数据处理及信息服务业;③租赁、维修及其他与计算机相关的服务业。
根据该分类标准,由附表3和附表4统计出的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高技术行业的比重如下表:名称世界500强高技术行业中国500强高技术行业企业数量6026比重12%5.2%上表表明: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有12%是高科技领域的,这一比例已相当高,说明就世界整体来说,高技术产业发展还是很快的。
但就中国而言,进入世界500强排名最前面的并不是高技术的产业,中国500强中高技术产业的比重也只占到了5.2%,不到世界500强的一半。
这说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世界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目前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尽管发展快,但规模仍然不大,除信息产业外,还没有形成应有的经济规模。
二是整个行业的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不够成熟,中国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值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大多数先进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发展能力比较弱。
加之国家在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上存在遗漏,对有些企业和部门的补贴优惠等政策惠及不足,也阻碍了其发展。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还缺乏能与世界跨国公司相抗衡,并不断促进产业升级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
四是各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出现一定程度的 “高水平”重复现象,特色不明显,比较优势没能充分发挥。
三、结束语产业结构的问题是各国都热衷于研究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怎样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升级,达到其最佳的总体效益水平,是各国孜孜追求的目标。
毋庸置疑,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在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支撑发展很好的时候,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越快越发达越好,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就越强,国家也就越强盛。
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还存在失衡的问题,要解决失衡问题,促进中国投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既要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又要根据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注意协调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比例,使这两种投资相适应,其边际效率基本相等,这样才会以集约方式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才能获得经济新的增长点,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蔡浩仪.抉择: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6.[2]陈越峰.关于金融混业经营的一个综述[J].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2004.3.[3]黄儒靖.美国混业经营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6.[4]曾令华,王忠生.开放形势下我国金融监管完善的借鉴与对策[J].银行与经济,2003.7.[5]康荣平,柯银斌.企业多元化经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