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论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论读后感

养生论读后感

读庄子养生主心得》

读书心得·读庄子《养生主》心得

几天前我参加福州市骨干教师培训,听了张毅老师(复旦大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的讲座《薪火与刀锋》,颇有些受启发。可惜张老师由于身体的原因无法将本课讲完,这让人不免感到遗憾。课后,我继续回味其中内涵,对张老师未讲完的部分作进一步探讨,并整理出一些心得,留作日后改进自身的依据。

关于庄子的《养生主》,几乎所有上过学的人都耳熟能详。譬如《庖丁解牛》的故事和“游刃有余”、“批隙导窾”、“薪尽火传”等成语皆源于此文。但假若读者未能深入体味,不仅辜负庄子所传递的精神,也对不起自己虚付于文字的光阴。《养生主》这个标题大致有两层意思:

一是以养生(颐养精神)为主,二是养生的主要内容。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逐渐开始注意养生,于是广场舞大妈成了中国标志性的时代风景。然而,老百姓所谓的养生大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没能领会到养生的关键在于内在精神。庄子的寓言故事虽是虚构,却蕴含丰富的道理。庖丁学宰牛包含人的成长历程的三个阶段。在初步认识阶段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如瘦牛、肥牛、大牛、小牛、公牛、母牛、黄牛、黑牛等等。中级认识阶段就深入了解到事物的内在结构和矛盾规律。而高级认识阶段则摆脱现象与感官的约束和干扰,只以内在精神去领会事物的本质,物我之间不存在丝毫障

碍,一切自然而然,类似于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与《庖丁解牛》一起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还有《九方皋相马》。行家九方皋记不清马的毛色和性别,却真实地带回一匹千里神骏。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记忆力有限,以有限的生命去记住无限的知识并不明智。况且知识中掺杂着大量的旁枝末节。人之所以学习文化,是要从中获得益于立身与发展的理念。战国时期有位公孙龙,辩才很好,能将两只耳的奴婢说成三只耳,能让人相信白马不是马。可以想见,战国乱世与当时过多混淆视听、颠倒黑白的高端技术人才不无关系。今天有句流行语:

流氓不可怕,最怕流氓有文化。所以庖丁听到文惠君美他的技艺时并不以为然,他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比“技”更进一层的是“道”。孔子说的“君子不器(君子不能满足于当个专业技术人才)”意思与此相近。明白关键道理,就能避免买椟还珠。

庄子说,普通厨师操刀不得要领,胡劈乱砍,致使锋卷刃缺,损毁严重,所以每个月都必须换刀。好

的厨师割肉有方法,懂得避实就虚,因此只须一年更换一次。更高明的庖丁在十九年间宰过上千头牛,而刀依然像刚磨过一般锐利无比。庄子的比方适用于每个人、每个行业。以教师工作为例,如果处事过于直接粗暴,不但无法收到良好的成效,反而会白白耗散精力,使自己进退维谷,疲惫不堪。优秀教师不仅能透过细节洞悉学生心理,而且一举手、一投足、一次微笑、一个眼神都具有极强的感化力。好似庖丁解牛,刀落无形,砉然騞然,莫不中音,牛不知其死,如土委地。解决问题要是能达到这般境界,可谓神妙了。在庄子看来,事物

的诸多环节之间都有间隙,这些间隙就是化解困阻的门道。只有保存足够的精神锐气才能探清其中门道,轻松排除障碍。这是庄子提倡以养生为主的原因之一。如果说杀牛故事只是庄子的浪漫主义想象,那么请看历史上的官渡之战。当时曹袁两军长期对峙,曹军兵弱粮尽,困局是不言而喻的。但曹操并不灰心懈怠,他充分了解了袁军主帅、干将、兵力分布、后勤供应等情况,于是亲率精骑突袭敌方粮草辎重,致使袁绍一方军心涣散,百万之众瞬间瓦解,溃若决堤。设想此时领导者不是曹操,而是刘表或袁术,历史的转折就不会这么干净利落。《养生主》中讲到另一则故事:

老子去世时,秦失去吊唁。他只

象征性地哭了几声就出去了。老子的弟子感到不解,就问他其中缘故。秦失说:

“你们的老师在该来的时候应时而生,该走的时候顺时而死,安心事实而顺应变化,所以不必为他太过悲伤。”人有生命,“生”是精神方面,“命”是物质方面。命会逝去,就像油脂薪柴会烧光,而精神火种却可以不断传递。五千年来,中国人一直通过传播文化延续着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这又是庄子提倡以养生为主的原因之一。人的精、气、神类同于刀的锋刃。如何保养刀锋,就是养生的主要内容。我很喜欢一个词:

聚精会神。明确理想或信仰才能凝聚精、气、神。人的心灵就像一亩田,种进有益的作物,就能有效防止杂草丛生。反过来说,杂草丛生之地很难培育出滋养生命的庄稼。而能够聚精会神做的事也一定符合自己的志趣。牛顿、爱迪生们当然不会聚精会神地跟着中国大妈学跳广场舞或摸上一夜麻将。庖丁解牛时,专心致志,若无旁物。宰

完牛,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一副很得意的样子。可见他热爱本行,只有一心一意才能达到如此“高大上”的境界。使人分心的,大概是无尽的欲望。贪欲好比江河的支流,要提防它泄漏人的精神元气。庄子《大宗师》中说: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被贪欲蒙蔽住眼睛的人

如何看清眼前的一切?名气大了,为名所累;利益多了,为利所累。恰如脂肪多了,就会为肥胖所累。《养生主》使我们懂得,做善事不要贪图名声,犯错误也不要明显到为自己招来惩罚,这样就能够减轻阻力、减少麻烦而有益于身心。也许这就是庖丁所谓的“进乎技”的道理。适当地为人生做一些减法,好比磨快刀锋。人的困扰常常在于要选择的太多。假如面前只有一条道,境况就简单了。中国文化从来贯穿着本土的哲学思想。庄子的养生观念也体现在书法中。古代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强调中锋运笔,目的在于避免偏侧而损耗笔力。中锋正笔,万毫齐力,发于一端,宛如钢锥画沙,入里三分。同理,要使人的有限精力发挥最大功效,就须放弃过多的附加追求。电脑同时处理多个程序时会降低效率,更何况人脑?

想要干好本职工作、顺利处理各类事务,除了明确理想信仰、热爱本行、专心致志,还要熟悉对象及其外部环境,包括自己与对象的关系。庖丁遇到难题时并不心浮气躁、急于动手,而是认真观察,“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作家写不出不了解的事情,画家画不好感触不深的物象。作为教师,如果把握不清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历程、学业基础、同学关系、家庭环境等方方面面特点,教育就是空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