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中国肉类深加工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中国肉类深加工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在过去的一年里,世界经济经历了缓慢而不平衡的复苏——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态势晦暗不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世界经济潮流的催化力量正在悄然的发生转化。伴随着强劲的增长,新兴经济体或将成为大量溢出资金的流向地,并在其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对其资产价格和物价形成长期压力,推动了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作为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的代表,中国正面临着通胀压力的严峻形势。在我国通胀压力巨大的当下,食品行业是通胀贡献率的主力之一。在过去的2010年,“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涨价热词轮番的刺激着国人的“食觉”神经。但是,曾经一直是食品涨价风向标的“肉类”,却没有在2010年的“涨声一片中”。甚至,其2010年通胀贡献率为负增长。不过,在全国面临通胀压力的大环境下,肉类食品在2011年同样的面临着涨价的压力。并且,价格的上涨预期压力很严重。

但是,我们在面临通胀涨价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咒骂”,一味的“声讨”。在面对危机和机会的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眼光看问题,坚持以科学的方式来发展。2011年的肉类食品业亦是如此,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我们要坚持以科学的眼光看问题

在2010年,“蒜你狠”、“姜你军”和“豆你玩”的凶猛,很多人认为是“热钱”炒作所导致的。包括饮料、奶粉等涨价也被人们“顺其自然”的将其原因归咎于“热钱”炒作。我们不能否认,“溢出资金”进入市场是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但是,我们也不能片面的认为价格的上涨仅仅是“热钱”的炒作。

所以,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和分析2011年肉类价格可能上涨的原因——

一.生产成本增加所带来的涨价压力

——饲料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涨:2010年,猪、鸡饲料的主要原料玉米和豆粕价格上涨,拉高了猪肉、鸡肉成本20%左右;2011年,为确保为确保粮食有效供给,无论是提高最低收购价,还是从国际市场进口补差,或是提高粮食生产的人工工资,都将推动粮价上涨,进而传导到下游的肉类产品价格。其他如土地、能源、水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也会传导到肉价中来。

——劳动工资增加:2010年食品工业的用工荒已经成为生产供应收紧的重要原因。虽然许多企业争相提高工资待遇,仍然难以招到足够的操作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造成食品工业用工难的主因,一方面是由于种地能赚钱、土地出租价格提高、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民获得拆迁补偿款等,农民减少了外出打工;另一方面,是由于食品企业用工需求明显增加。在劳动力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企业员工流动性呈现出现加大趋势,使人力资源成本不断上升,成为推动肉价持续上涨的重要因素。

——防疫减灾支出加大:近一段时间,国内及周边国家口蹄疫、禽流感等动物疫病此伏彼起,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对畜禽养殖业生产影响很大。为加强防疫减灾,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各地相关投入都将不断增大,进入畜禽原料的生产成本中去。

二.市场需求拉动所带来的价格压力

目前,我国人均GDP刚刚超过3000美元,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国内个人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81年的52.5%下降到2009年的35.1%。城乡居民的肉消费量还没有达到台湾地区人均70公斤的水平,增长潜力很大。特别是农民的肉类消费,还有较大增长的空间。据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肉类产量达到7850万吨,禽蛋产量276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6%和1.5%,但人均肉类占有量仍低于2005年人均59.2公斤的水平。牛羊肉供应一直偏紧。客观的说,我国肉类市场供求处于有限平衡的状态。随着我过人口总量的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特别是个人消费支出占国内生

产总值比例的渐进提高,对肉类食品的市场需求必将持续扩大,从而拉动肉价的上涨。

三.投机资金的搅动所带来的价格压力

在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的趋势下,社会资金转向炒作农产品而非投资实业,使粮价、肉价不再是单纯的商品价格,而正在成为金融产品的价格。许多基金和投资银行进行的投机活动,可能成为粮价、肉价进一步上涨的动因。

以上的三方面是2011年肉类食品可能涨价的主要原因。其中,被人们所“看重”的“热钱”,相对其他生产重要要素所带来的价格上涨作用力而言,其不应该被认定为涨价的“最主因”。相反的,溢出资金进入市场,只要引导得当,它还能为我国肉类食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相应贡献。

抓住利好政策机遇,有效缓解行业压力

针对当前形势的特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动力。这对我国肉类食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肉类产业结构调整:中央已经明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从肉类产业来看,国家将继续实施整合生猪产业链的财政专项,大力推进养殖、屠宰、加工和流通等环节的紧密衔接,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肉产品市场的稳定供应。为增强对肉类市场的调控能力,将加大适时、适地收储力度,进一步扩大肉类存储设备的规模、品种和规格,或必要时增加对中低收入者的补贴。

——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热钱”有效引导: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国家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的引导、

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的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由于肉类食品加工是与“三农”紧密相连的实体经济领域,90%属于中小企业,在成本不断上升、物价严格受控的情况下利润相当微薄。2011年如果能将被称为“热钱”的社会资金更多的导入肉类食品业,支持肉类食品行业养殖、机械制造等实体经济发展,对于我国在“十二五”时期逐步培育并形成一个健康的财富积累和增长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改变民生为己任,以科学的方式来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之一。肉类食品不仅对于物价的稳定影响较大,而且历来是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肉类食品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对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行业要坚持以科学的方式来发展,为国家保障及改善民生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加强行业自律及监管,保障食品安全。在2010年间,假鸡蛋、假蜂蜜、假豆腐等食品造假现象层出不穷。肉类食品业也没能幸免,注水羊肉、假羊肉卷等等注水掺水掺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说明,我国肉类食品行业,还存在着生产者缺乏自律、相关部门缺乏标准和监管的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了肉类食品市场的秩序,打击了国人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产生了阻碍。所以,在2011年行业内及相关部门必须把食品安全重视起来,加强市场监管、食品安全监管,作为产品生产者更是要增强自律。避免此类现象的日益加剧,为实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增添有效力量。

——除了食品安全方面的隐患,我国肉类食品业在肉类供应能力、产业结构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这与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要求不相符,亟待改变。那么行业改怎么去改变呢?以下的几点需要肉类食品行业内的企业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