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课件.ppt
完整版中国的民族PPT课件

人口为27708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 治州的陇川、梁河 等县,少数分布在 盈江、潞西、瑞丽 等县及保山地区的 龙陵、腾冲县。
阿昌族
人口为12212人 。 主要分布在甘肃 省积石山保安族 东乡族撒拉族自 治县,少数散居 于甘肃省临夏回 族自治州和青海 省循化县。
保安族
人口为82280人 。 主要分布在 云南省西双版纳 傣族自治州的勐 海、景洪,临沧 地区的双江、永 德、云县、耿马 ,思茅地区的澜 沧、墨江等地。 布朗族
人口为1025128人 。 傣族人主要聚居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 傣族自治州、德宏 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和耿马傣族佤族自 治县、孟连傣族拉 祜族佤族自治县。 少数散居在附近其 他县。 傣 族
达斡尔族
人口为121357人 。 达斡尔族人主 要聚居在内蒙古 自治区莫力达瓦 达斡尔族自治旗 及附近旗县、黑 龙江省齐齐哈尔 市郊及附近县, 少数居住在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塔 城县。
白族
人口1594827 人。主要居住 在云南省大理 白族自治州, 其他分布于云 南省各地及贵 州省毕节地区 、四川省凉山 彝族自治州、 湖南省桑植县 。
藏族
人口4593330人。主 要聚居于西藏自治区 ,以及青海省的海北 、黄南、海南、果洛 、玉树几个藏族自治 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 自治州,甘肃省的甘 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 藏族自治县,四川省 的阿坝、甘孜两个自 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 县,云南省的迪庆藏 族自治州。
人口为1920597人。 朝鲜族人主要分布 在吉林省,其次在 黑龙江省、辽宁省 ,还有些散居于内 蒙古自治区。吉林 省延边朝鲜族自治 州是最大的聚居区 朝鲜族
人口为2545059人 。 主要聚居于贵州 省黔南、黔西南 两个布依族苗族 自治州,贵州省 其他地区、云南 省罗平和四川省 宁南、会理也有 分布。 布依族
我国各民族分布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青海、河南、新疆、云南、河北、安徽、辽宁、吉林、山东等省及北京、天津等城市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
苗族现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彝族现有人口657万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省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
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
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
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贵州、云南、四川省的部分地区。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
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
现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湖南的新晃、靖县、通道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56个民族的故事(三)

56个民族的故事(三)29、基诺族(jīnuòzú)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
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
1979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的第55个少数民族。
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
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
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30、京族(jīng zú)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
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安南”,1958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
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
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
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
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31、景颇族(jǐng pōzú)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
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
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
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
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32、柯尔克孜族(kēěr kèzīzú)“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柯尔克孜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
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拉祜族介绍

拉祜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约41万(1990年统计),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两岸思茅、临沧两个地区。
其中78%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
此外,在澜沧江以东的景东、镇沅、景谷、金平、江城等县以及澜沧江以西的景洪和勐海等县也有少量拉祜族人民居住。
拉祜族主要分为两大支系,即拉祜纳支系和拉祜西支系,两个支系均有着共同信仰和习俗、共同的文化传统,大体同步的社会发展进程,只是在方言、服饰等方面有一些差异。
云南省是拉祜族的故乡,省内拉祜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县(市)共计22个,分别隶属云南省思茅地区、临沧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玉溪地区。
拉祜族的服饰美观、宽松、大方,极富民族特色。
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它是与彝语、僳僳语、纳西语、哈尼语并列的一种独立语言,分为拉祜西、拉祜纳两种方言。
民族简介拉祜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
拉祜族先民属于古代羌人系统,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
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地区属于亚热带山区,以农业为主,1950年以前,拉祜族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有的地区已发展到地方经济;有的保存着土司制度的残余;澜沧西南部,孟连、沧源,耿马和西双版纳等地的拉祜族都是被傣族封建领主所统治,保留原始公社制的残余。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拉祜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由于同汉族、傣族交往密切,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过去部分拉祜族曾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1957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
历史拉祜族——历史拉祜族源于原分于甘、青地区的古羌人,后不断向南迁徒。
至迟到战国时代已活动在云南境内。
根据考古发现分析,战国时期的拉祜族先民已脱离原始时代,他们男女均头梳双辫、身着及膝长袍,从事迁徙农业和畜牧业。
少数民族拉祜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授课人:XXX 日期:XXX
contents
目录
➢ 拉祜族简介 ➢ 拉祜族的传统文化 ➢ 拉祜族的民俗风情 ➢ 拉祜族的文化遗产 ➢ 拉祜族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与保护
CHAPTER 01
拉祜族简介
拉祜族的历史与起源
源于古代氐、羌系统 ,属于古越人的后裔 之一。
秦汉时期,拉祜族得 到不断的发展,逐渐 迁徙到现今的分布地 区。
宗教仪式
拉祜族有许多宗教仪式,如祭祀 、祈福、驱邪等,这些仪式通常 由祭司主持,村民们也会参与其 中。
拉祜族的音乐与舞蹈
拉祜族的音乐
拉祜族的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通常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音乐形式多样,有山歌、情歌、劳 动歌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快乐拉祜》,这首歌曲表现了拉祜族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CHAPTER 04
拉祜族的文化遗产
拉祜族的传统音乐舞蹈
传统音乐
拉祜族有着丰富的传统音乐,如山歌、小调等,其音乐风格独特,节奏明快,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舞蹈
拉祜族的舞蹈多与生活、狩猎等有关,如《打猎舞》、《种庄稼舞》等,其动作刚健有力,富有生活情趣。
拉祜族的传统手工艺品
01
纺织品
拉祜族擅长纺织,其手工纺织品 图案精美,色彩鲜艳,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
动等。
拉祜族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与影响
融入现代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拉祜族人民逐 渐融入现代社会,接受现代教育 、参与现代产业和经济活动。这 种发展变化对拉祜族文化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促进了文 化的交流和发展。
拉祜族文化对当地社 会的影响
拉祜族文化在当地社会中具有重 要地位,对当地的经济、教育和 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应当鼓励和支持拉祜族人民发挥 本族文化的优势,为当地社会的族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 与保护
云南省临沧市地图矢量PPT模板(推荐)

曲靖市
玉溪市
保山市
麒麟区 宣威市 沾益区 马龙区 陆良县 师宗县 罗平县 富源县 会泽县
红塔区 江川区 澄江市 通海县 华宁县 易门县 峨山彝族自治县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隆阳区 腾冲市 施甸县 龙陵县 昌宁县
楚雄市
楚雄市 双柏县 牟定县 南华县 姚安县 大姚县 永仁县 元谋县 武定县 禄丰县
沧源佤族自治县
【选中地图】-【右键】-【组合】-【取消组合】,可对地图进行任意的拆分
自迪
治庆
州藏
怒
族
江
傈
僳
丽江市族自Fra bibliotek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
楚雄彝族 自治州
保山市
昆明市
昭通市 曲靖市
MAP OF YUNNAN PROVINCE
云南省 地图PPT
德宏傣族 景颇族自治州
临沧市
玉溪市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普洱市
红河哈尼族 彝族自治州
泸水市 福贡县 贡山独龙 族怒族自 治县 兰坪白族 普米族自 治县
香格里拉市 德钦县
维西傈僳族 自治县
临沧市
临翔区 云县 凤庆县 永德县 镇康县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沧源佤族自治县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 傣族自治县
新疆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甘肃 青海
四川 云南
辽宁
内蒙古
北京
天津
河北
宁 夏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选中地图】-【右键】-【组合】-【取消组合】,可对地图进行任意的拆分
南海诸岛
感谢您的使用!
本模板有完整的逻辑框架,内容详实,稍作修改可直接使用
8
探索佤族民族文化佤山之歌自然与和谐课件PPT

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信仰是佤族最具特点和普遍性的信仰;佛 教和基督教传入佤族地区的时间不长,信仰者也只 是部分地区的佤族。佤族相信灵魂不灭和万物有灵。 在他们的观念中,人类、山川、河流、植物、动物 和凡为他们所不能理解的一切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 等等,都有灵魂,或称鬼神。在佤族人那里,鬼和 神没有加以区分,都指观念中的灵魂。佤族认为人 的生、老、病、死都与灵魂有关。通过人性的泛化 和外推,也就很容易地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 象都有灵魂,都受一个不可理解的力量所主宰,由 此形成了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或原始宗教。
传奇建筑寨竹楼。
佤族民居内部主要分为里外两间,里间是主卧室,而外间则用于生火煮饭、聚会待客以及孩子们睡觉。此外,佤 族民居的装饰相对简单,没有华丽奢侈的装饰,装饰多采用自然元素,如模拟自然形状的木雕和茅草。佤族民居 的设计不仅考虑了居住的实用性,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元素,成为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信仰灵魂心。
佤族最崇拜的是“木依吉”神,把它视 为是主宰万物和创造人间万物的最高神 灵“鬼”。佤族所进行的如拉木鼓、砍 牛尾巴和猎人头祭等较大的宗教活动, 都是为了祭祀它而举行的。每个佤族村 寨附近。
பைடு நூலகம்
都有一片长着参天大树的茂密林子,佤 族称其为“龙梅吉”,即“鬼林地”。 佤族认为神林是“木依吉”存在的地方, 人们不能乱闯进神林,不能动神林中的 一草一木、一石一土,否则,会受到神 灵的惩罚。
第肆章节
美味佳肴“食盛宴”
自然与和谐,佤族人的生活哲学
美味佳肴食盛宴。
佤族酸肉:酸肉的做法很特别,要把牛肉和糯米饭混合均匀加入盐和花椒,再用绿油油的叶子包起来捆好,等三天后就可以吃啦, 时间越久肉就会越酸!鸡肉烂饭:这是佤族相当有名的一道美食,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要吃,鸡肉要用当地的土鸡,将米和肉 加调味料一起放锅里煮,煮到比稀饭干一点就刚好合适!牛皮菜根:这道下饭菜是用熟牛皮和撇菜根腌制而成的,佤族人相当能 吃辣,这道菜不是吹牛皮可以把一般人吃哭了!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图矢量PPT模板(推荐)

西双版纳 傣族自治州
行政区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云 南 省 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自治区,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 老挝、越南毗邻。云南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有8个州 (市)的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
普洱市
西双版 纳傣族 自治州
思茅区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景东彝族自治县 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矢量图标,可随意修改!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 图 矢 量 P P T 模 板
本模板有完整的逻辑框架,内容详实,稍作修改可直接使用
1
弥勒市
泸西县
石屏县 红河县 绿春县
开远市
建水县
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
元阳县
个旧市
蒙自市 屏边苗族自治县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河口瑶族自治县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图
MAP OF THE HONGHEHANIYIZUZIZHIZHOU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东南部, 北连昆明,东接文山,西邻玉溪,南与越南社会主 义共和国接壤,北回归线横贯东西。
红河州辖区面积3.293万平方公里,下辖4市9 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有 10个世居民族,有241万少数民族人口。红河州有 滇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蒙自,有世界锡 都个旧,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文献名邦石屏; 有河口和金水河两个国家级口岸;有的锡文化、陶 瓷文化和梯田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与年 山 蹈 吹 节初 按 谁 祜 争新 洁
欢情坡。响 日二拉最人先年身 “
乐侣上晚葫 狂日祜先认恐的, 接
之在升上芦 欢才的抢为后第各 新
中 。
一 起 谈 情 说 爱 , 沉 浸 在 幸 福
起 了 一 堆 堆 篝 火 。 一 对 对 青
, 看 热 闹 的 人 们 纷 纷 离 去 ,
笙 , 跳 起 丰 富 多 彩 的 民 间 舞
村 寨 鸣 放 三 响 火 炮 、 火 枪 。
水 “ 习 俗 晚 上 , 全 家 人 沐 浴
1.
火把节 火把节也别具民族情趣,届时以松木为 燎,火把齐燃,蔚为壮观,身穿节日盛装的青年男 女在篝火旁载歌载舞,尽情欢歌,热烈异常。
1.
• 尝新节 尝新节是拉祜族人生庆祝 收获的节日,尝新节期间,全寨杀猪 煮酒,男女老幼休息两天。节前将谷 米收割一部分回家,先祭祀祖先,然 后再正式开镰收割。
节 日 期 间 , 姑 娘 和 小 伙 子 们
能 走 亲 访 友 , 互 相 拜 年 贺 喜 。
风 俗 , 初 一 日 不 准 外 人 入 寨 ,
到 新 水 , 谁 就 是 最 幸 福 的 人 ,
, 一 年 之 始 , 泉 水 最 新 最 纯 ,
奔 往 山 泉 边 “ 接 新 水 ” 。 拉
一 天 凌 晨 , 各 村 的 青 年 男 女
1.
“抢新水”和“芦笙舞会”,是拉祜族春节期间重 要而独特的节日活动。“抢新水”是指新年第一天, 即正月初一清晨抢先到山泉边去接取“新水”。这是 拉祜人极为重视的新年头等大事。他们认为,新水是 最圣洁的,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谁先接到新水,谁 家的谷物、瓜果就会先熟,谁家就更有福气。因此, 每年正月初一凌晨,听到雄鸡的报晓声,各家的代表 便背起盛水的竹筒和葫芦,迅速奔向泉边,抢接新水。 接回来的新水要先敬献祖先,然后给老人洗脸。
1.
1.
•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 双江、勐海、西盟等县。人口41.15万 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 拉祜族历史悠久,早在2 0 0 0 多年前的西 汉时期,其先民就开始游牧于云南洱海地区, 与彝族、纳西族等同源于古代氐、羌族系。
1.
文化
•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 系藏缅语族彝语 支,分拉祜纳 和拉祜西两大方言。过去无文字, 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曾创制过 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因欠科 学,未能推广。新中国成立以后, 创制了新的拼音文字。
1.
忌讳
• 正月初一这一天,任何人都不能说不吉利 的话;男女客人,即使是夫妇,借宿时也 不能同住一室;不许打骂狗,禁止杀狗, 忌食狗肉。
•拉祜族人认为谷种是狗尾巴带来的,有谷 种大家才有饭吃,所以对狗十分珍爱,不 打骂狗,禁止杀狗,忌食狗肉,狗死后还 要很好埋葬。1. Nhomakorabea1.
1.
扩塔节,是拉祜族人民间最隆重、最热 闹、最欢乐的传统年节。又称为拉祜大年, 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节期共九天。 节前准备 除夕这天,家家户口把村寨内外收 拾的焕然一新。人们杀猪、泡米,把舂好的 粑粑放在犁杖、砍刀、锄头等农具上,表示 它们辛苦了一年,应和主人分享节日的快乐, 人们还为牛割草添美食,以示慰劳
1.
拉祜族的口头文学,想象丰富,内 容生动。最著名的史诗《牡帕密 帕》,它是由《勐呆密呆》(意为 造天造地)、《雅卜与乃卜》(意 为兄妹打猎)、《勐属密属》(意 为寻找肥沃土地)三部分组成。
1.
• 主要作物 :、玉米
旱谷、
水稻
1.
有有
话酒 头不
当桌 会得
面上 疼茶
说喝
喝
, 1.
建服 筑饰
1.
1.
1.
1.
• 拉祜族的节日有春节、扩塔 节、端午节、尝新节,火把 节、新米节、祭祖节、卡腊 节、搭桥节、葫芦节等
1.
春节,也叫过年,拉祜语称“扩尼哈尼”。时间为农历 正月初一至初九,与汉族春节时间基本相同。不过,拉 祜族过年分过大年和过小年。大年从正月初一至初五, 也称“女人的年”;小年从正月初七至初九,也称“男 人的年”。传说过去只有大年,没有小年。年前男人们 总是集体远行围猎,回来时常常误了年期。女人们为了 慰劳远途而归的男人们,也总是一次次重新备办酒肉食 品,给他们补过新年,后来竟逐渐沿袭成习。因为这是 为男人而补过的年,因此,就被称为“小年”、“男人 的年”。原来的年则称为“大年”、“女人的年”。关 于过两次新年习俗的形成,也有的传说,古代拉祜人常 常遭受外族人的侵扰。为了狠狠打击敌人,保卫自己的 家园,有一次男人们离乡远征作战。当他们凯旋归来时, 年已过完。但为了庆祝胜利和万家团圆,人们载歌载舞, 又重新过了一次年,而且从此相沿成习,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