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3小学奥数练习卷(知识点:最佳对策问题)含答案解析
六年级奥数第37讲 对策问题

第37讲对策问题一、知识要点同学们都熟悉“田忌与齐王赛马”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田忌采用了“扬长避短”的策略,取得了胜利。
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蕴含着数学道理,人们在竞赛和争斗中总是玩游戏,大至体育比赛、军事较量等,人们在竞赛和争斗中总是希望自己或自己的一方获取胜利,这就要求参与竞争的双方都要制定出自己的策略,这就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哪一方的策略更胜一筹,哪一方就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解决这类问题一般采用逆推法和归纳法。
二、精讲精练【例题1】两个人做一个移火柴的游戏,比赛的规则是:两人从一堆火柴中可轮流移走1至7根火柴,直到移尽为止。
挨到谁移走最后一根火柴就算谁输。
如果开始时有1000根火柴,首先移火柴的人在第一次移走多少根时才能在游戏中保证获胜。
先移火柴的人要取胜,只要取走第999根火柴,即利用逆推法就可得到答案。
设先移的人为甲,后移的人为乙。
甲要取胜只要取走第999根火柴。
因此,只要取到第991根就可以了(如乙取1根甲就取7根;如乙取2根甲就取6根。
依次类推,甲取的与乙取的之和为8根火柴)。
由此继续推下去,甲只要取第983根,第975根,……第7根就能保证获胜。
所以,先移火柴的人要保证获胜,第一次应移走7根火柴。
练习1:1、一堆火柴40根,甲、乙两人轮流去拿,谁拿到最后一根谁胜。
每人每次可以拿1至3根,不许不拿,乙让甲先拿。
问:谁能一定取胜?他要取胜应采取什么策略?2、两人轮流报数,规定每次报的数都是不超过8的自然数,把两人报的数累加起来,谁先报到88,谁就获胜。
问:先报数者有必胜的策略吗?3、把1994个空格排成一排,第一格中放一枚棋子,甲、乙两人轮流移动棋子,每人每次可后移1格、2格、3格,谁先移到最后一格谁胜。
先移者确保获胜的方法是什么?【例题2】有1987粒棋子。
甲、乙两人分别轮流取棋子,每次最少取1粒,最多取4粒,不能不取,取到最后一粒的为胜者。
现在两人通过抽签决定谁先取。
2018年小学五年级奥数真题及答案

时间比为 4: 5 那么乙行完全程需要 10×5/4=12.5 小时 那么 AB距离 =72×12.5=900 千米 25、甲乙两人分别以每小时 4 千米和每小时 5 千米的速度从 A、 B 两地相向而 行,相遇后二人继续往前走,如果甲从相遇点到达 B 地又行 2 小时, A、 B 两地 相距多少千米? 解:甲乙的相遇时的路程比 =速度比 =4:5 那么相遇时,甲距离目的地还有全程的 5/9 所以 AB距离 =4×2/ ( 5/9 )=72/5=14.4 千米 2、一项工作,甲 5 小时先完成 4 分之 1,乙 6 小时又完成剩下任务的一半,最 后余下的工作有甲乙合作,还需要多长时间能完成? 解:甲的工作效率 =( 1/4 ) /5=1/20 乙完成( 1-1/4 )× 1/2=3/8 乙的工作效率 =(3/8 )/6=1/16 甲乙的工作效率和 =1/20+1/16=9/80 此时还有 1-1/4-3/8=3/8 没有完成 还需要( 3/8 )/ (9/80 )=10/3 小时 3、工程队 30 天完成一项工程,先由 18 人做, 12 天完成了工程的 3/1 ,如果 按时完成还要增加多少人? 解:每个人的工作效率 =(1/3 ) / (12×18) =1/648 按时完成,还需要做 30-12=18 天 按时完成需要的人员( 1-1/3 )/ (1/648 ×18) =24 人 需要增加 24-18=6 人 4、甲乙两人加工一批零件 , 甲先加工 1.5 小时 , 乙再加工 , 完成任务时 , 甲完成 这批零件的八分之五 . 已知甲乙的共效比是 3:2. 问: 甲单独加工完成着批零件需 多少小时 ? 解:甲乙工效比 =3:2 也就是工作量之比 =3:2 乙完成的是甲的 2/3 乙完成( 1-5/8 )=3/8 那么甲和乙一起工作时,完成的工作量 =( 3/8 )/ ( 2/3 )=9/16 所以甲单独完成需要 1.5/ (5/8-9/16 )=1.5/ ( 1/16 ) =24 小时 5、一项工程,甲、乙、丙三人合作需要 13 天,如果丙休息 2 天,乙要多做 4 天,或者由甲、乙合作多做 1 天。问:这项工程由甲单独做需要多少天? 解:丙做 2 天,乙要做 4 天 也就是说并做 1 天乙要做 2 天 那么丙 13 天的工作量乙要 2×13=26 天完成 乙做 4 天相当于甲乙合作 1 天 也就是乙做 3 天等于甲做 1 天 设甲单独完成需要 a 天 那么乙单独做需要 3a 天 丙单独做需要 3a/2 天 根据题意 1/a+1/3a+1/ (3a/2 )=1/13
小学六年级奥数第37讲 对策问题(含答案分析)

第37讲对策问题一、知识要点同学们都熟悉“田忌与齐王赛马”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田忌采用了“扬长避短”的策略,取得了胜利。
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蕴含着数学道理,人们在竞赛和争斗中总是玩游戏,大至体育比赛、军事较量等,人们在竞赛和争斗中总是希望自己或自己的一方获取胜利,这就要求参与竞争的双方都要制定出自己的策略,这就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哪一方的策略更胜一筹,哪一方就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解决这类问题一般采用逆推法和归纳法。
二、精讲精练【例题1】两个人做一个移火柴的游戏,比赛的规则是:两人从一堆火柴中可轮流移走1至7根火柴,直到移尽为止。
挨到谁移走最后一根火柴就算谁输。
如果开始时有1000根火柴,首先移火柴的人在第一次移走多少根时才能在游戏中保证获胜。
先移火柴的人要取胜,只要取走第999根火柴,即利用逆推法就可得到答案。
设先移的人为甲,后移的人为乙。
甲要取胜只要取走第999根火柴。
因此,只要取到第991根就可以了(如乙取1根甲就取7根;如乙取2根甲就取6根。
依次类推,甲取的与乙取的之和为8根火柴)。
由此继续推下去,甲只要取第983根,第975根,……第7根就能保证获胜。
所以,先移火柴的人要保证获胜,第一次应移走7根火柴。
练习1:1、一堆火柴40根,甲、乙两人轮流去拿,谁拿到最后一根谁胜。
每人每次可以拿1至3根,不许不拿,乙让甲先拿。
问:谁能一定取胜?他要取胜应采取什么策略?2、两人轮流报数,规定每次报的数都是不超过8的自然数,把两人报的数累加起来,谁先报到88,谁就获胜。
问:先报数者有必胜的策略吗?3、把1994个空格排成一排,第一格中放一枚棋子,甲、乙两人轮流移动棋子,每人每次可后移1格、2格、3格,谁先移到最后一格谁胜。
先移者确保获胜的方法是什么?【例题2】有1987粒棋子。
甲、乙两人分别轮流取棋子,每次最少取1粒,最多取4粒,不能不取,取到最后一粒的为胜者。
现在两人通过抽签决定谁先取。
对策问题五六年级奥数知识讲解

3、有100根火柴,甲乙两人轮流玩火 柴游戏,规定每人每次可取10根以内 的任何火柴(包括10根),以谁取完 火柴使对手无火柴可取者胜,如果甲 先取,问谁一定能获胜?他怎样才能 获胜?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在上面玩法中,两堆 火柴数目一开始就相同,例如两堆都是35根火 柴,那么先取者还能获胜吗?
例7 有3堆火柴,分别有1根、2根与3根火柴。 甲先乙后轮流从任意一堆里取火柴,取的 根数不限,规定谁能取到最后一根或最后 几根火柴就获胜。如果采用最佳方法,那 么谁将获胜?
分析与解:根据例6的解法,谁在某次取过火柴之 后,恰好留下两堆数目相等的火柴,谁就能取胜。
对策问题五六年级奥数
智取火柴
在数学游戏中有一类取火柴游戏, 它有很多种玩法,由于游戏的规 则不同,取胜的方法也就不同。 但不论哪种玩法,要想取胜,一 定离不开用数学思想去推算。
例1 桌子上放着60根火柴,甲、乙二 人轮流每次取走1~3根。规定谁取走 最后一根火柴谁获胜。如果双方都采 用最佳方法,甲先取,那么谁将获胜?
分析与解:本例是例3的变形,但应注意, 一开始棋子已占一格,棋子的右面只有 1111-1=1110(个)空格。由例3知,只 要甲始终留给乙(1+7=)8的倍数加1格, 就可获胜。
(111-1)÷(1+7)=138……6,
所以甲第一步必须移5格,还剩下1105 格,1105是8的倍数加1。以后无论乙移几 格,甲下次移的格数与乙移的格数之和是 8,甲就必胜。因为甲移完后,给乙留下 的空格数永远是8的倍数加1。
由例3看出,在每次取1~n根火柴,取到最后 一根火柴者为输的规定下,谁能做到总给对方留 下(1+n)的倍数加1根火柴,谁将获胜。
六年级奥数 第37讲 对策问题

第37讲对策问题一、知识要点同学们都熟悉“田忌与齐王赛马”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田忌采用了“扬长避短”的策略,取得了胜利。
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蕴含着数学道理,人们在竞赛和争斗中总是玩游戏,大至体育比赛、军事较量等,人们在竞赛和争斗中总是希望自己或自己的一方获取胜利,这就要求参与竞争的双方都要制定出自己的策略,这就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哪一方的策略更胜一筹,哪一方就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解决这类问题一般采用逆推法和归纳法。
二、精讲精练【例题1】两个人做一个移火柴的游戏,比赛的规则是:两人从一堆火柴中可轮流移走1至7根火柴,直到移尽为止。
挨到谁移走最后一根火柴就算谁输。
如果开始时有1000根火柴,首先移火柴的人在第一次移走多少根时才能在游戏中保证获胜。
先移火柴的人要取胜,只要取走第999根火柴,即利用逆推法就可得到答案。
设先移的人为甲,后移的人为乙。
甲要取胜只要取走第999根火柴。
因此,只要取到第991根就可以了(如乙取1根甲就取7根;如乙取2根甲就取6根。
依次类推,甲取的与乙取的之和为8根火柴)。
由此继续推下去,甲只要取第983根,第975根,……第7根就能保证获胜。
所以,先移火柴的人要保证获胜,第一次应移走7根火柴。
练习1:1、一堆火柴40根,甲、乙两人轮流去拿,谁拿到最后一根谁胜。
每人每次可以拿1至3根,不许不拿,乙让甲先拿。
问:谁能一定取胜?他要取胜应采取什么策略?2、两人轮流报数,规定每次报的数都是不超过8的自然数,把两人报的数累加起来,谁先报到88,谁就获胜。
问:先报数者有必胜的策略吗?3、把1994个空格排成一排,第一格中放一枚棋子,甲、乙两人轮流移动棋子,每人每次可后移1格、2格、3格,谁先移到最后一格谁胜。
先移者确保获胜的方法是什么?【例题2】有1987粒棋子。
甲、乙两人分别轮流取棋子,每次最少取1粒,最多取4粒,不能不取,取到最后一粒的为胜者。
现在两人通过抽签决定谁先取。
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奥数系列 第18讲最佳策略问题全国通用含解析

第18讲最佳策略问题知识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竞赛或争斗性质的现象随处可见,小到下棋、做游戏,大到体育比赛、军事较量等,人们在竞赛或争斗中总是希望自己或自己的一方能够获取胜利或获得最好的结果,这就要求参与竞争的双方都要制定出自己的策略,即分析对方可能采取的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自己的克敌计划。
哪一方的策略更胜一筹,哪一方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对策现象”。
重点·难点如何制定最佳策略,要根据具体的“对策现象”来分析。
一般来说,“对策现象”有三个基本要素:(1)局中人,即在一场竞赛或争斗中的加者,他们为了在对策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必须制定观对付对方的行动计划。
局中人并不特指某一个人,而是指参加竞赛的各个阵营。
(2)策略,是指某一个局中人的一个“自始至终贯彻”的可执行方案,在一局对策中,各具局中人可以有一个策略,也可以有多种策略。
(3)得失,在局对策中,肯定会有胜利者和失败者,竞赛的成绩也会有好有差,我们称之为得失。
每个局中人在一局对策中的得失与全体局中人所采取的策略的优劣有着直接的关系。
学法指导解决策略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寻找胜局如何把握胜局。
这可以结合前面几讲中的“带余除法和同余”、“最大与最小”等来进行分析。
经典例题[例1]有一堆棋子共有2002粒,甲、乙两人玩轮流取棋子的游戏。
甲先取乙后取,并且规定每次取的棋子不能超过7粒,但不能不取。
如果规定取到最后一粒棋子的人为胜者,那么甲应如何制定策略以取胜?思路剖析甲为了能取到最后一粒棋子,必须使得当他取到倒数第二轮时,还有8粒棋子。
因为此时轮到乙来取,乙最少要取1粒,最多只能取7粒,因此无论乙取几粒,甲都可以将剩下的棋子一次取净,从而保证必胜。
可见,“8”是个关键数字,一开始甲取的棋子数,应该保证余下的棋子数是8的倍数。
往后的每一轮,不管乙取多少粒(1至7粒),甲总可以使自己所取的棋子数和乙所取棋子数和为8,从而将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中。
完整版本小学各题型奥数题包括答案.doc

小学各题型奥数题及答案一.比例问题1.AB 两人在河边钓鱼 ,A 钓了三条 ,B 钓了两条 ,正准备吃 ,有一个人请求跟他们一起吃 ,于是三人将五条鱼平分了 ,为了表示感谢 ,过路人留下 10 元 ,A、B 怎么分?答案: A 收 8 元, B 收 2 元。
解:“三人将五条鱼平分,客人拿出 10 元”,可以理解为五条鱼总价值为 30 元,那么每条鱼价值 6 元。
又因为“A 钓了三条”,相当于 A 吃之前已经出资 3*6 =18 元,“B 钓了两条”,相当于 B 吃之前已经出资 2*6= 12 元。
而AB 两人吃了的价值都是 10 元,所以A 还可以收回 18-10= 8 元B 还可以收回 12-10=2 元刚好就是客人出的钱。
2.一种商品,今年的成本比去年增加了 10 分之 1,但仍保持原售价,因此,每份利润下降了5 分之 2,那么,今年这种商品的成本占售价的几分之几?答案 22/25最好画线段图思考:把去年原来成本看成20 份,利润看成 5 份,则今年的成本提高1/10,就是 22 份,利润下降了2/5,今年的利润只有 3 份。
增加的成本 2 份刚好是下降利润的 2 份。
售价都是 25 份。
所以,今年的成本占售价的 22/25。
3.AB 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A.B 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A 的速度减少20%,B 的速度增加 20%,这样 ,当 A 到达乙地时 ,B 离甲地还有 10 千米 ,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原来 A.B 乙的速度比是 5:4现在的 A :5×(1-20%)= 4现在的 B:4×( 1+20%) 4.8A 到乙地后,B 离甲地还有: 5-4.8= 0.2总路程: 10÷0.2 ×( 4+5)= 450 千米4.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减少 25%,要使体积增加 1/3,现在的高和原来的高度比是多少?答案为 64: 27解:根据“周长减少 25%”,可知周长是原来的3/4,那么半径也是原来的3/4,则面积是原来的9/16。
2018年小学奥数试题附答案

2018年小学奥数试题附答案难倒大学生的小学奥数题见过吗?小编觉得那些会做奥数题的都好厉害啊!是不是你?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2018年小学奥数试题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2018年小学奥数试题1.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
每支铅笔多少钱?2.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
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
甲车每小时行40km,乙车每小时行 45km,两地相距多少km?(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3.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
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km,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km。
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
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4.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
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5.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
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6.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7.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快车每小时行75km,慢车每小时行65km,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km,甲乙两地相距多少km?8.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
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
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9.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km的地方去春游。
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km,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km。
第一中队先出发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出发,第二中队出发后几小时才能追上一中队?10.妈妈让小红去商店买5支铅笔和8个练习本,按价钱给小红3.8元钱2017最新小学奥数题及答案2017最新小学奥数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