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月经生理概述
月经生理调节

月经的调节
参与月经调节的垂体激素主要是FSH和LH, 由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细胞合成和分泌, 直接调节卵巢卵泡的发育和激素的合成和 分泌,又短(负)反馈调节(抑制)GnRH的合成 和分泌。其中FSH较偏重于对卵巢卵泡发育 和雌激素合成的调节,而LH较偏重于对卵 巢孕激素合成、排卵和黄体功能维持的影 响。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PCOS的治疗 调整月经周期——口服避孕药 高雄激素血症的治疗 ——各种短效避孕药均可用于高雄激素血症 的治疗,以复方醋酸环丙孕酮(达英-35) 为首选
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的特点
雌激素依赖性 痛经、月经量多、不孕 进行性,复发性 良性→恶变率低 治疗的关键——降低雌激素
临床表现 围排卵期出血:经期≤7天,血停数天有出 血,量少,持续1-3天 经前出血(黄体期出血):BBT下降前出血, 持续数天不等;BBT下降后出血量增多如月 经,并按时停止。 月经期长(卵泡期出血):BBT下降后出血 >7天
有排卵性功血的治疗
治疗方法 改善卵泡发育药物:克罗米酚等 定期补充孕激素,补充不足的黄体功能, 孕激素撤退。 雌孕周期序贯疗法:倍美力+MPA 短效口服避孕药:妈富隆 治疗持续半年左右
月经生理调节
月经的概念
月经(menstruation)是非妊娠子宫内膜生 理性的周期性剥脱和出血,是卵巢激 素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是女性生殖功 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月经的生理
正常发育的女性,其月经在青春期初潮, 围绝经期终止。青春期和围绝经期的月经 周期可不规律,多为月经稀发(月经周期 >35d),也可月经频发(月经周期<21d)}与卵 巢不排卵或黄体功能缺陷有关。而性成熟 期的月经周期多较规律。 每次出血总量一般不超过80mL。月经血除 含有全血成分外,还含有子宫内膜碎片、 宫颈粘液、阴道脱落细胞等。
女性生理期

女性生理期女性生理期指经期,一般来说女性生理期就是指发育成熟的女性每个月都有一次月经,也就是月经期。
正常育龄女性每个月来1次月经,从本次月经来潮开始到下次月经来潮第1天,称为1个月经周期。
从避孕的角度考虑,可以将女性的每个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排卵期和安全期。
每次出血的第一天称为月经周期开始,两次月经第一天所间隔的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
一般的月经周期为28~30天,提前或错后7天都属于正常范围。
中文名女性生理期外文名Menstrual cycle月经例假月经,又称月经周期(Menstrual cycle),是生理上的循环周期,发生在一些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人类.育龄妇女和灵长类雌性动物,每隔一个月左右,子宫内膜发生一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崩溃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阴道排血或子宫出血现象,称月经。
女性月经首先必须了解女性的生殖器官结构及其生理功能,才能说明这一问题。
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
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十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
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
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
当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之后,卵铴壁塌陷,细胞变大、变黄,称为黄体,它不仅合成雌激素同时还产生孕激素。
随着卵巢的变化,子宫内膜受其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
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内膜细胞增多、增大,知管变得愈加迂曲,呈螺旋状,称为增殖期子宫内膜。
排卵后,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子宫内膜发生水肿,腺体产生大量粘液及糖原,内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称为分泌期子宫内膜。
如果此时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则受精卵经输卵管运送到子宫内发育,称为妊娠,妊娠组织合成一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黄体继续发育;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在排卵后14天左右,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此时子宫内膜中的血管收缩,内膜坏死而脱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经。
关于月经的科普文章

关于月经的科普文章1.引言1.1 概述概述:月经是女性生理周期中的一部分,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和排出的过程。
它是女性身体健康和生殖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标志之一。
月经周期通常是从一个月经期的第一天开始计算,到下一个月经期的第一天结束。
这一周期的长度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为28天左右,但也有可能会比较短或长一些。
月经是女性生物学特征之一,开始于青春期,通常持续到绝经期。
它的产生源于女性体内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主要由激素分泌的协调作用引起。
在每个月经周期中,卵巢会释放成熟的卵子,同时子宫内膜会变厚以备受孕。
如果没有受精,卵子会被排出,子宫内膜也会脱落,形成月经血。
月经周期的变化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引起的。
这些变化包括荷尔蒙水平的波动、卵巢的发育和排卵、子宫内膜的分化和剥落等。
这些变化在每个月经周期中都会重复出现,从而形成了女性生理周期。
本篇科普文章的目的在于向读者介绍月经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通过了解月经的定义和月经周期的变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女性生理健康,并且有助于女性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月经周期。
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对月经健康的关注和认识,消除对月经的误解和偏见。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月经的定义、月经周期的变化以及对月经健康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增长相关知识并加强对月经的理解。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文章结构的设计旨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关于月经的科普知识。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1.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概述部分简要介绍了月经是女性生理周期中的一部分,涉及月经的定义和基本知识。
文章结构部分即本文的文章目录,向读者展示了文章的整体框架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目的部分说明了本文撰写的目的,即为读者提供有关月经的科普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月经周期。
女性月经生理概述

女性-----月经生理第一部分:HPO轴组成及相关激素女性自青春期到更年期,生殖器官出现周期性变化,称“性周期”。
由于最明显的外在表现为月经,因而称“月经周期”。
这种周期性变化,是通过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的下丘脑、垂体、卵巢(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内分泌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作用来调节的。
一、下丘脑性激素下丘脑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内分泌调节方面有重要作用。
下丘脑的内分泌机能主要集中在正中隆起,弓状核,视交叉上核,腹内侧核等基底部的“促垂体区”。
其中的神经细胞将神经信息( 动作电位)转化为激素信息,起到换能神经元的作用,被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称为神经肽。
下丘脑也受其他激素及化学物质影响,尤其是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影响,也受脑其他部位的调控,通过神经降压素、P物质、脑啡肽;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的影响。
(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为调节生殖功能的主要激素,于1971年人工合成,其化学结构为10肽化合物GnRH在血液中的半衰期为5~6分钟。
此激素能使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素(F SH)和少量黄体生成素(LH)。
GnRH释放频率为0.3~1次/小时,分泌高峰之后出现LH的释放,但是与FSH周期释放不同步,GnRH的周期释放机制称为GnRH波动发生器,受性激素和神经递质影响。
* GnRH垂体兴奋试验鉴别垂体与下丘脑病变的区别;10肽GnRH50μg加生理盐水3ml静脉推注,15min,30min;60min,120min血清检测LH。
(二)下丘脑激素的释放与抑制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许多神经递质都影响下丘脑的分泌活动,其中对生殖功能有直接作用的是3类: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5-羟色胺(5-HT)。
NE一般有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多巴胺有时抑制有时促进,较为复杂,5-HT一般为抑制作用。
此外有几种阿片类物质(如内啡肽)对下丘脑的生殖调节激素有抑制作用,其可导致GnRH的脉冲频率减小,幅度降低。
关于月经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月经的知识点总结一、月经的生理过程月经是女性生理周期中的一部分,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的结果。
每个月,女性的卵巢会释放出一个卵子,同时子宫内膜会增厚以备受孕。
如果卵子未受精,子宫内膜就会在周期结束时脱落,形成月经流出。
月经的生理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姨妈来前的排卵期:这个阶段一般在月经周期的中间,也就是排卵期,此时卵巢会释放出一个成熟的卵子,等待受精。
2. 子宫内膜增厚:排卵后,子宫内膜会迅速增厚,为受孕做准备,这个阶段称为增殖期。
3. 子宫内膜脱落:如果卵子未受精,子宫内膜就会在周期结束时脱落,形成月经流出,这个阶段称为子宫内膜脱落期。
4. 细胞更新:子宫内膜脱落后,子宫会开始迅速更新细胞,进入修复期。
以上就是月经的生理过程,这个过程受到激素的调控,一般来说,整个月经周期大约为28天,但是也有可能存在周期长短不一等情况,一般来说周期短于21天,或者长于35天都属于不正常的月经周期。
二、月经周期的特点月经周期一般指从上一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到下一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的间隔时间。
正常的月经周期为28天左右,但实际情况却有很大的差异。
月经周期受到内分泌激素、体质、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女性身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 月经周期长短不一:有的女性的月经周期会短至21天,而有的女性月经周期则会长达35天以上。
2. 月经量也会有所差异:有的女性每次月经会有较多的出血,有的则较少。
3. 月经周期不规律:有的女性的月经周期非常规律,几乎每个月都在同一天来潮,而有的则会出现不规律的情况,可能是提前、延后或者间断的情况。
以上是月经周期的一些特点,了解自己的月经周期有助于女性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发现月经异常的情况及时就医。
三、月经不适症状及调理方法月经来潮时,不少女性会出现月经不适症状,包括疼痛、不适、情绪波动等情况。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月经不适症状及对应的调理方法。
1. 痛经:痛经是月经期间最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许多女性在来潮时都会出现腰痛、腹痛的情况。
月经有关知识

月经有关知识月经是女性生理周期的一部分,通常从青春期开始,一直到绝经期结束。
它是女性身体内的一种生理现象,周期性地排出体内未受精的卵子和子宫内膜。
这是女性生育能力的一个标志,也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月经周期是指从月经的第一天到下一次月经的第一天的时间间隔,通常为21到35天。
一般来说,月经周期在青春期开始时不太规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月经周期会逐渐变得更加规律。
周期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可能是不正常的,可能是由于某些生理或病理因素引起的。
月经的持续时间通常为3到7天,但也有些人可能持续更长的时间。
月经期间,子宫内膜会脱落,并通过阴道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可能会导致一些不适,例如腹痛、乳房胀痛、疲劳和情绪波动等。
这些症状在每个女性身上可能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会感觉到更多的不适。
月经血一般为红色,但也可能呈现为深红、紫红或棕色。
血液的颜色和质地可能会因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月经周期而有所不同。
有些女性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出现血块,这是正常的,通常是由于子宫内膜脱落过程中血液凝结而形成的。
月经周期的调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荷尔蒙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压力和生活方式等。
一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月经周期的改变,例如怀孕、哺乳、使用避孕药、更年期和某些疾病等。
如果月经周期长期不规律,或者出现异常症状,建议咨询医生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问题。
除了月经周期,女性还需要关注月经的周期间隔和流量。
月经周期间隔的变化可能意味着激素水平的变化或其他潜在问题。
月经流量过多或过少也可能是健康问题的表现。
如果月经周期和流量出现异常,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断。
在月经期间,女性需要特别关注个人卫生。
每天更换卫生巾或卫生棉条是保持清洁和防止感染的重要举措。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月经周期的规律和身体的健康。
总结一下,月经是女性生理周期的一部分,周期性地排出未受精的卵子和子宫内膜。
月经周期通常为21到35天,持续时间为3到7天。
姨妈是什么原理

姨妈是什么原理
姨妈是女性生理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也被称为月经。
它是指女性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脱落并排出体外的过程,通常持续3-7天,周期平均为28天。
姨妈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姨妈的发生是由于卵巢内排卵后,子宫内膜受到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调控而发生周期性地变化。
在月经周期的第一天开始,子宫内膜开始逐渐增厚。
如果没有受精卵着床,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壁血管收缩,血管断裂,子宫内膜组织崩解。
这些组织和血液一起通过阴道排出,形成姨妈。
姨妈的发生是女性生殖系统保持健康的一个重要过程。
它是卵巢功能正常的表现,也是女性身体自我调节的表征。
同时,姨妈的周期和质量也对女性生殖健康产生影响。
周期的长短和规律性可以反映女性体内荷尔蒙的平衡情况,从而了解卵巢功能的状态;而姨妈的量多少、颜色和质地等也可以反映子宫内膜的状态以及可能存在的疾病问题。
尽管姨妈是女性生理周期的一部分,但它被社会上的一些观念视为隐私和不便的事情,导致了对月经的讨论和认识的不足。
然而,正确了解和关注姨妈对女性的健康非常重要。
女性在月经期间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同时也需要权威的医学知识指导。
女性月经原理

女性月经原理
月经是女性正常生理周期的一部分,通常以阴道出血为主要表现。
月经的产生与女性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协调作用密切相关。
月经周期一般为28天左右,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在月经的第一天,子宫内膜开始脱落,形成的血液通过阴道排出体外,这就是月经出血。
月经周期中,卵巢的卵泡发育和排卵是关键过程。
在月经开始的第一天,卵巢中的卵子开始发育,同时子宫内膜也在增厚。
卵泡启动后,产生雌激素的分泌增加,导致子宫内膜的增厚。
当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时,会释放出一颗成熟的卵子,即排卵。
如果卵子没有受精,子宫内膜会逐渐脱落,形成月经。
此时,囊泡卵巢激素水平下降,会引起子宫内膜的细胞凋亡和血管收缩,进而导致内膜脱离,血液从子宫腔流出。
月经的周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压力、体育活动等等,而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月经紊乱。
总结起来,月经是女性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下的产物。
它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关注月经正常周期的变化对于女性的健康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月经生理第一部分:HPO轴组成及相关激素女性自青春期到更年期,生殖器官出现周期性变化,称“性周期”。
由于最明显的外在表现为月经,因而称“月经周期"。
这种周期性变化,是通过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的下丘脑、垂体、卵巢(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内分泌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作用来调节的.一、下丘脑性激素下丘脑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内分泌调节方面有重要作用。
下丘脑的内分泌机能主要集中在正中隆起,弓状核,视交叉上核,腹内侧核等基底部的“促垂体区”。
其中的神经细胞将神经信息(动作电位)转化为激素信息,起到换能神经元的作用,被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称为神经肽。
下丘脑也受其他激素及化学物质影响,尤其是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影响,也受脑其他部位的调控,通过神经降压素、P物质、脑啡肽;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的影响。
(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为调节生殖功能的主要激素,于1971年人工合成,其化学结构为10肽化合物GnRH在血液中的半衰期为5~6分钟。
此激素能使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素(FSH)和少量黄体生成素(LH)。
GnRH释放频率为0.3~1次/小时,分泌高峰之后出现LH的释放,但是与FSH周期释放不同步,GnRH的周期释放机制称为GnRH波动发生器,受性激素和神经递质影响.* GnRH垂体兴奋试验鉴别垂体与下丘脑病变的区别;10肽GnRH50μg加生理盐水3ml静脉推注,15min,30min;60min,120min血清检测LH。
(二)下丘脑激素的释放与抑制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许多神经递质都影响下丘脑的分泌活动,其中对生殖功能有直接作用的是3类: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5-羟色胺(5-HT)。
NE一般有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多巴胺有时抑制有时促进,较为复杂,5-HT一般为抑制作用。
此外有几种阿片类物质(如内啡肽)对下丘脑的生殖调节激素有抑制作用,其可导致GnRH的脉冲频率减小,幅度降低。
雌、孕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即是促进阿片类物质的合成来抑制促性腺激素.全身各组织均有合成前列腺素(PG)的功能,合成后在局部发挥作用,在下丘脑PG可以促进GnRH的释放,若在排卵前给予PG抑制剂可以消除排卵前L H的峰式分泌。
*松果体位于第三脑室顶部,是一很小腺体。
属于神经内分泌转能器,将神经信号转为褪黑素,再分泌到机体其他部位,褪黑素受“光—暗”变化的调控,对于月经周期有调控。
幼年时被破坏易发生性早熟。
成年时被破坏,则GnRH的释放将受影响。
发生肿瘤时,常伴有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状态的抑制。
二、垂体性激素垂体位于脑的基底部,与下丘脑通过门脉系统相连。
由腺垂体(垂体前叶)和神经垂体(垂体后叶)构成,各自独立。
(一)催乳素(PRL)大分子激素,有199个AA组成的多肽。
此激素结构与生长素相似,但作用不同。
除受PIH调节外,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雌激素和5—羟色胺等对其有促进作用。
PRL和雌、孕激素有协同作用,即促乳房发育和乳腺分泌作用。
血液中PRL浓度无周期性变化,但卵泡中含量在月经前半期中偏高,抑制了颗粒细胞的黄素化,在黄体期则浓度降低,有利于黄体酮的合成。
(1)对乳腺与泌乳的作用:妊娠期PRL具有进一步促进乳腺发育的作用.前期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较高,竞争乳腺细胞的受体,使PRL失去催乳的作用;分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PRL恢复催乳作用.(2)对性腺的作用:催乳素可以促进卵泡生成LH受体,并为孕酮提供底物。
PRL与LH共同促进黄体的形成,而大剂量的PRL又会溶解黄体。
(3)参与应激反应(二)促卵泡激素(FSH)促进卵泡各种细胞的生长发育,促进卵泡周围间质分化成为卵泡膜细胞,使颗粒细胞增生及细胞内芳香化酶系统活化.(二)促黄体生成素(LH)作用于已分化的卵泡膜细胞,使卵泡完全成熟,与FSH协同促使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作用是使颗粒细胞黄素化并分泌黄体酮(孕酮)。
卵泡成熟后LH突然大量释放,诱发排卵.黄体的正常功能,也是在LH的作用下产生的。
LH是一种糖蛋白激素,由α-亚基(与FSH,TSH,HCG的α-亚基相同)和β-亚基构成.LH受GnRH影响,LH在一个恒定的基础上呈脉冲式分泌,周期为1—2小时,波动在5-10mIU/ml,雌激素正反馈调节LH分泌,使L H呈峰值分泌,从起始峰到峰值时间因人因周期而不同,峰值持续时间大致为4个小时,受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负反馈抑制LH很快下降,LH到达峰值时启动排卵,约在峰值后的16。
5小时排卵,此后LH和FSH一直受到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负反馈抑制,直到下个周期开始.青春期启动时LH仅在夜间分泌,白天LH≥7。
5mIU/ml时标志青春期启动;性成熟时正常月经周期LH浓度在20mIU/ml(尿LH维持在10mIU/ml以下为基础水平),LH有一个分泌高峰,既排卵峰。
正常LH变化参考曲线示例0102030405060701234567891028(天)三、卵巢性激素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 排卵-黄体闭锁卵泡原始卵泡最早于发育20周的卵巢中,婴儿出生后2个卵巢各自有75万个原始卵泡。
随着年龄增加,绝大部分原始卵泡瓦解消失。
从20-40岁,一个卵巢中原始卵泡降至7万个,40岁后仅有1万个;出生后初级卵泡内的初级卵母细胞维持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排卵之前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排出的次级卵母细胞,24小时内受精则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排出第二极体,未受精则退化),到青春期多数卵母细胞退化,仅剩34000个。
妇女一生中大约只有200—400个卵泡能发育成熟.在促性腺激素的影响下,每月大约有10-20个初级卵泡发育,一般只有一个卵泡可以发育成熟。
排卵后的卵泡塌陷,形成黄体,正常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维持大约14天,7—8天发育到顶峰,10天开始退化。
若此周期受孕,在HCG 作用下,黄体功能维持,形成妊娠黄体,直至妊娠的5—6月.在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影响下,卵巢主要合成并分泌雌激素与孕激素。
女性体内雄激素,也可由卵巢以及肾上腺皮质分泌.卵泡期的卵泡内卵泡膜细胞为合成雌激素和雄激素的主要场所,其酶系统能将雄激素部分地转化为雌激素。
颗粒细胞的芳香化酶系统受FSH的作用活化,也能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
黄体期上述细胞的性激素合成更为活跃.此时内卵泡膜黄素细胞主要产生雌激素,也分泌孕激素;黄体粒层细胞的LH受体量大为增加,主要分泌孕激素.除卵巢外,胎盘可产生大量雌激素与孕激素,肾上腺皮质及睾丸也能产生极少量雌激素与孕激素.外卵泡膜细胞和卵巢间质细胞,正常能合成极少量的雄激素。
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与胆固醇相似,为一种类固醇激素,也称甾体激素。
各激素合成的基本途径是统一的,仅因组织中酶系统的差别,而合成了不同的激素.活动过程均在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内进行.(一)雌激素),活性最强含量也最丰富;雌酮;人体内的雌激素主要如下:雌二醇(E2雌三醇(E),大量的雌酮是由外周雄激素转化来的。
3雌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下:雌激素对于生殖器官的作用被认为是“雌性化”激素,若在青春期分泌不足则生殖器官不能正常发育,若分泌过多则性早熟.(1)雌激素通过HPO轴调节卵巢的周期活动.通过正反馈造成LH分泌高峰,引起排卵和黄体生成;还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LH和FSH的分泌,引起黄体的退化和新周期的开始.此外还可以协同FSH作用于卵泡,促进卵泡的发育。
(2)促使子宫发育,肌层增厚,血管增生,内膜呈增生期改变。
可提高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度.此外,在排卵前,雌激素使子宫颈分泌大量清亮,稀薄的黏液,其中黏液的蛋白分子纵向排列,利于精子穿过(宫颈黏液观察法CS,临床上用于判断排卵,羊齿状晶体)。
ﻫ(3)促进输卵管的发育及蠕动,出现纤毛细胞,有利卵子或受精卵的运行.ﻫ(4)促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角化程度与雌激素水平成正比,并使上皮细胞内糖元增加,经阴道杆菌分解成为乳酸,使阴道分泌物呈酸性反应(pH为4—5),有抑制致病菌繁殖的作用,从而增强局部的抵抗力。
(5)促使乳腺管增生。
产后立即用较大量雌激素能抑制乳汁的分泌。
(6)促使女性第二性征发育。
ﻫ(7)促使体内钠和水的潴留。
(月经前乳房胀痛的原因)(8)加速骨骺端的闭合。
ﻫ(9)对雄激素起拮抗作用。
(10)可以调节脂肪代谢(降低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
ﻫ(二)孕激素人体内产生的孕激素,主要是孕酮,其代谢产物主要为孕二醇,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从尿中排出。
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子宫平滑肌,以适应着床和维持妊娠。
由于孕酮受体含量受雌激素调控,因此孕酮作用的实现需要雌激素的允许.孕激素主要生理功能如下:1.使经雌激素作用而增生的子宫内膜出现分泌现象,宫颈粘液变得粘稠,精子不易通过。
此外,还可以抑制母体的免疫反应,防止母体将胎儿排出体外造成流产。
2。
抑制输卵管的蠕动.3.逐渐使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现象消失,脱落的细胞多倦缩成堆.4.促使乳腺小泡的发育,但必须在雌激素刺激乳腺管增生之后才起作用。
ﻫ5.有致热作用,可能系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使体温升高约0.5℃(提高体温调调定点)并在黄体期维持高温,使得体温呈双相变化,可以通过对基础体温的检测来检测排卵(BBT)。
6。
促使体内钠和水的排出。
ﻫ7.通过丘脑下部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孕激素与雌激素既有拮抗作用又有协同作用。
孕期此两种激素在血中上升曲线平行,孕末期达高峰,分娩时子宫的强有力收缩,与二协同作用有关。
(三)雄激素女性体内的雄激素主要是睾丸酮,有无生理重要性,一直是探索中的问题.据认为雌激素的组成、代谢和促进生长的能力有限,少女在青春期生长发育迅速,似难单以雌激素作用来解释,还可能有少量雄激素的作用。
第二部分:雌性生殖系统的调节与雄性生殖系统相比,雌性体内的LH和FSH分泌调节要复杂很多.它受GnRH波动发生器的影响,还受下丘脑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影响,也受雌激素的反馈调节.一般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分为紧张性分泌和脉冲性分泌两种模式。
LH的紧张性分泌随月经周期变化,这种按月出现的规律只在正常成年女子中出现.在儿童期LH的分泌不具有紧张性特点,并且浓度很低,紧张性分泌出现于青春期,仅在夜间出现。
LH与FSH的脉冲式分泌是由GnRH的脉冲式所决定.LH与FSH分泌的频率与高度是由卵巢激素调控,并在整个月经周期中有变动.至今尚未证实有分离出的FSH释放激素.有迹象提示同一种细胞有时含有LH及FSH,故各种因子(如GnRH,雌二醇,抑制素)的相互作用,必定会造成LH与FSH有差别的释放。
同时不同的LH(20~30分钟)与FSH(2~3小时)的半衰期也影响血液中的水平。
在卵巢激素中,雌二醇-17β对下丘脑与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是最强的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