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情况

合集下载

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信息一体化教学

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信息一体化教学

感,充分挖掘引导学生的探索意识。根
交流平台,促进教学模式改革。通过项
也反映出本地就业资源的欠缺;第三,升
据整合资源的分类,形成教学资源和反
目的建设形成一个共享的资源平台,以
学高校比较集中,多梯度跨越极其困难,
馈信息的互制系统。
土木工程毕业生的工程经验带动土木工
存在一定的教育资源不平衡现象;第四,
科研和就业于一体,以产学研模式为导
才培养就更应该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实
伴随着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需要大
①重复性,教学内容的重复,带给学
践的重要性,推进理论与实践的并行,落
程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高校人
生感官疲劳,使得学生丧失对教学内容
实产学研培养模式。自 2019 年 12 月突
才培养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
的深入思考,土木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
等局面仍不在少数,已成为制约不发达
的多理论知识形成系统的体系,无法搭
区域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就
建系统知识框架。
④脱节化,无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土木工程类传统工科而言,类似问题更
加突出,亟待探索一种突破壁垒的有效
念,难以实现理论知识体系与就业实践
教学模式,提高区域高校土木工程毕业
之间的密切联系,导致学习缺失目标和
术人才,是突破壁垒的关键之一。
以上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培养
的毕业生缺乏有效的竞争力。
目终止。
③缺乏健全的体制和政策,企业的
利益获取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高校的
责任和义务界定不清晰,缺乏适当的约
束。
3
基于数据分析的内循环产学研
信息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思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本科教育的不断

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研究——以安徽理工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为例

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研究——以安徽理工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为例

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研究——以安徽理工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为例姚韦靖,陈海明,庞建勇,傅菊根(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安徽淮南232001作者简介:姚韦靖(1990-),男,安徽芜湖人,讲师,博士,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从事城89:空间工程[教学与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高水平教学团队):城89:空间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18jxtd059);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城市9:空间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9zyrc037);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本科基9):土建类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9(2019rcsfjd039);安徽理工大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基于信息化教学[城89:空间工作课程教学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1)01-0123-04 DOI:10.16330/ki.1007-7359.2021.01.055!引言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为合理开发与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而建立的创新型全日制本科专业,是教育部根据我国城市发展趋势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方面人才短缺的实际于2001年批准设立的本科特设专业,2012年列入教育部特设专业目录(981005T)o该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在城市地面以下土层或岩体中修建各种地下工程:地下铁道、地下交通隧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街、地下人行通道、地下公共建筑、地下生产车间、地下发电站、地下能源存储设施、地下人防建筑等,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维护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钱七虎院士曾指出“2°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4。

伴随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等为代表的城市大规模建设如火如荼,相关人才需求很大。

为此,近年来开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院校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19年,全国已有78所高校开设此专业,还有些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开设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方向。

“土木工程概论(双语)”教学质量分析

“土木工程概论(双语)”教学质量分析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4)2-0092-02DOI:10.16330/ki.1007-7359.2024.2.0350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与国外的交流。

人才、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全球流动,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

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能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能力,才能够快速的查阅国际资料、使用国外设备[2]。

学校2021年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针对原本纯汉语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提出了双语教学要求,并且规定该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不得低于50%。

此要求提出后,学校师生都有各种不适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1教学质量现状分析1.1学校及学院层面双语教学的提出,未能给教师留出足够的缓冲时间。

部分教师原本只适应纯汉语教学,个别教师不能熟练使用英语工具[3]。

受疫情因素的影响,学校及学院未能推选一定比例的教师到国内外更高层次的学校进修并提高英语水平。

在此情况下推行双语教学,部分教师难免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英语教学质量很难有保障。

双语教学中英语所占比例要求相对较高,未能进行平稳过渡。

若英语教学内容要求从20%逐年升至50%,效果可能更佳,而直接规定要有50%的英语教学内容,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较为吃力。

目前尚无规范的“土木工程概论(双语)”课本,教师及学生所使用的依然是原有的“土木工程概论”课本。

即在教材方面,给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相对有限。

1.2教师层面长期的汉语授课,使得教师自身英文表达水平逐渐弱化。

教师未能有机会到更高的国内外学习平台进行研修交流,由此极大地限制了教师英文水平的提高[4]。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土木工程行业的各个领域[5],包括道路、桥梁、隧道、水力、能源、环保、轨道等,短时间内想掌握全部专业英语相当困难。

且部分新入职教师,自身在博士阶段的研究仅是土木工程方向的一个极小领域,对土木工程方面的许多知识难以消化,“吃不透”专业内容,即使具有英语表述能力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挤扩支盘桩-土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挤扩支盘桩-土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22422"3!2#56e7MM8(9:;M<)2222年3月Jonrcat oV AnCu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coloya(Naturai Science)Vol.04No.0Mae02222挤扩支盘桩-土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童宇,马宏",吴怡颖,姜晓强(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安徽淮南232046)摘要:为揭示静荷载作用下挤扩支盘桩-土相互作用机理,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的abV.>00~+1G pq182G9:T;B o ablm:-.1的静承载力比等直径直孔桩高2倍以上,承载力随盘径的增大而增大;扩大盘盘阻贡献率随着盘径和外荷载的增大均增大,同时,盘阻的增大可引起桩侧阻力的提高;在盘底以下2D深度处附加土压力主要分布在桩周2D范围内,附加土压力沿竖向的分布范围主要为盘底以下2.4D深度内。

关键词:挤扩支盘桩;桩-土相互作用;模型试验;应力场中图分类号:TU47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098(2222)22-0213-26SwUy on tUv MecCanism oV SqueezeP Branch Pile-Soil Interaction TONG Yu,MA Honcwei,WU Yiyine,JIANG Xiaoyianc (SeennaniCnenaEaynaeeenayaadAeeenieeiuee,AaeunUaneeetnianiSeneaeeaadTeeeananya,HuanaaaAaeun232226,Cenaa) Abtractr I nanedeeineeeeaaieenaieeaeinnameeeaantm beiweeatuueeeedbeaaeepnaeaadtnnauadeetiaineanad,the of expandeP plate diametee on the worOina peOomidcco of pite and the aOditionat stress distripution nitnnaaenuadpnaewattiudnedbameaatnimndeaietiaadieeneeineaaaaaaatnt0Teeeeteaeeetenwtieaiieetiaine beaenayeapaenianiieetuueeeedbeaaeepnaent2inmetenyeeeieaaieainitieanyeienaepnaeniieeeuuaadnameiee ,aadieebeaenayeapaenianaeeeatetwnieieenaeeeateniieepaaiednameiee;ieeenaienbuinnaeaieniieeeppaaded paaieeetntiaaeenaeeeatetwnieieenaeeeateniieepaaiednameieeaadanad0Meaawenae,ieenaeeeateniieepaaie re s istance con ccoso the increaso of the pite sife re s i stance;TUv aOditionat stoss at the2D depth below the bot-inm niie paai ntmanaaadntienbuidnaie2Deaay niie pna,aadie dntienbuinnaniie addninnaaatie t na ie e eineaadne einnantmanaaawniena205Dd pieb anwie bn i nm niie paai0Key WOrdt:squeezeP branch pile;pPe-soV mteractiou;moVet test;stress fielU挤扩支盘桩是在直孔灌注桩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桩基础,桩体上附加的扩大盘可以有效提高桩体的承载能力,并减小桩体在静荷载作用下的7,PB o建、M、建n[6-3]+的用+。

冻结法深层位温度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冻结法深层位温度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图 5 杨村矿副井井筒 6 6 7 m层位 ( 细砂岩 ) 冻结温度场云 图( 冻结 7 5 3 d)
4水 位均 已溢水 ; 共布置 5 个 测温孔 , 其 中测 1 、 测 3位于外排 孔外侧 主面上 ; 测 2 、 测 4位于 中排孔和外排 孔之问 ; 测 5位于 内排孔 和防片帮孔之 间。

厚度 2 . 3 0 3 m, 冻结深度 7 2 5 m, ( 深层位 ) 井筒深 度 1 0 0 1 . 9 m。该 井筒采用冻结法施工 , 井筒 主要技术特征见表 1 。
2 . 2副 井冻 结 方 案
7 1 4 . 0 5 m。在第 四系 3 7 8 . 2 ~3 9 8 . 9 m和 4 0 7 . 3~ 4 4 5 . 3 5 m深度段 为2 0 . 7 m和 3 8 . 0 5 m的两层特厚砂质粘土层 。冻结段最大井壁
2 . 1工 程概 况
杨村煤矿设计有 主、 副、 风三个井筒 , 其 中副井井筒设计净 直径为 7 . 5 m, 井筒 表土层厚 度 6 8 1 . 0 5 m, 其中: 第 四系底板埋深
5 3 6 . 6 5 m,第 三 系底板 埋 深 6 8 1 . 0 5 m,基 岩 风化 带 底 板埋 深
段起封水作用 ( 见表 2 ) 。 2 . 2 . 3冻结壁设计
井筒表土段最大掘进荒径 1 2 , 2 5 6 m。设计 冻结 盐水温度为

3 1 一3 3 ℃, 设计 冻结壁厚度 , 粘土 4 4 5 . 3 3 m控制层冻结壁厚
度 l O m;砂层 5 3 6 . 6 5 m控制 层冻 结壁 厚度 1 0 . 2 m;三 系上部 6 4 1 . 7 m控制层冻结壁厚度 1 0 . 6 m。冻结壁平均温度 一 1 8 ℃。 副井 冻结站于 2 0 1 2年 4月 9日开机 运转 , 截止 2 0 1 4年 1 月 7日冻结站运转正常 。水文孔 1 、 水文孔 2 、 水 文孔 3 、 水文孔

软岩巷道的破坏机理与控制

软岩巷道的破坏机理与控制

软岩巷道的破坏机理与控制李乃頔(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ꎬ安徽㊀淮南㊀232001)收稿日期:2018-04-27作者简介:李乃頔(1994-)ꎬ男ꎬ江苏徐州人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研究方向:岩土工程ꎮ摘㊀要:在工程实践中ꎬ巷道施工发生变形破坏的现象十分常见ꎬ尤其是在深井软岩巷道中更为频繁和突出ꎮ越来越深的采深ꎬ采动压力以及越来越复杂的围岩地质情况ꎬ不仅加大了挖掘难度ꎬ而且为巷道安全质量带来了十分大的隐患ꎬ为确保巷道环境安全稳定ꎬ专家学者们也做了大量研究ꎬ几十年来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ꎮ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软岩巷道破坏机理和工程常用支护和控制稳定的方法ꎬ在保证巷道环境安全稳定的前提下选择最合理的施工方法ꎬ满足井下设备基础正常使用ꎬ减少二次支护合理降低造价ꎮ关键词:软岩巷道ꎻ破坏机理ꎻ稳定ꎻ支护方式中图分类号:TD3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011(2018)10-0090-02DOI:10 3969/j issn 1672-4011 2018 10 046DestructionMechanismandControlofSoftRockRoadwaysLINaidi(SchoolofCivilEngineeringandArchitectureꎬAnhu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Huainan232001ꎬChina)Abstract:Intheengineeringpracticeꎬthephenomenonofdeformationanddestructionofroadwayconstructionisverycommonꎬespeciallyinthesoftrocktunnelsofdeepwells.Deeperanddeeperminingꎬminingpressureandcomplexgeologicalconditionsofthesurroundingrocknotonlyincreasethedifficultyofdiggingꎬbutalsobringgreathiddendangerstothesafetyandqualityoftheroadway.InordertoensurethesafetyandstabilityoftheroadwayenvironmentꎬexpertsandscholarsWehavealsodonealotofresearchandachievedfruitfulresultsfordecades.Thisarticlemainlyintroducessomecommonsoftrockroadwayfailuremechanismsandthemethodscommonlyusedforsupportingandcontrollingthestabilityoftheroad.Underthepremiseofensuringthesafetyandstabilityoftheroadwayenvironmentꎬthemostreasonableconstructionmethodisselectedtomeetthenormaluseofthedownholeequipmentfoundationandreducethesecondarybranch.Safeguardingreasonablecostreductions.Keywords:softrockroadwayꎻfailuremechanismꎻstabilityꎻsupportmethod1㊀软岩巷道常见的破坏现象巷道变形破坏的特性有顶板下沉㊁变形㊁扩容㊁冒顶ꎻ两帮变形㊁收敛㊁扩容㊁位移ꎻ底板变形破坏㊁底臌ꎮ复杂应力区会引起巷道位置发生时空变化㊁偏移走向㊁倾向㊁倾角等破坏形式ꎮ这些复杂的破坏形式给巷道的安全稳定㊁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ꎮ引起巷道发生变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ꎬ总体来说有三大决定因素ꎻ①地应力ꎻ②岩性ꎻ③支护强度ꎮ埋深巷道中地应力与深度呈线性关系ꎬ地应力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而增大ꎬ地应力也是造成工程事故发生最主要的因素ꎻ由于采动而形成的采动应力也会造成巷道破坏ꎻ当巷道布置过于集中ꎬ形成应力相互叠加的巷道群时ꎬ围岩也易发生破坏ꎮ一般来说ꎬ硬岩的强度较高ꎬ通常做一次支护便可以较好地控制变形ꎬ但软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十分复杂ꎬ膨胀性泥岩遇风㊁遇水㊁震动等都极易造成围岩破坏与变形ꎮ支护类型分为刚性支护㊁柔性支护㊁加固支护ꎮ支护方式有砌碹支护㊁棚户支护㊁喷锚㊁注浆等ꎬ支护强度与巷道变形相耦合才能有效地控制变形ꎮ2㊀软岩巷道破坏产生的原因在深井软岩巷道中ꎬ顶板下沉㊁两帮收敛㊁片帮内移㊁底臌导致巷道断面的形变ꎬ带来大量的维修工作ꎬ增加巷道维护费用ꎬ严重影响着矿井的安全与生产ꎮ由于软岩的独特性质以及深度增加而带来的采动影响ꎬ导致各类巷道破坏的原因都不相同ꎬ所以到目前为止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ꎮ2.1㊀软弱岩层的物理原因软岩一般由固相㊁液相㊁气相三相组成ꎮ其中ꎬ大小不一ꎬ形状不同的固体颗粒按照不规则的排列组合方式聚集构成了软岩的骨架部分ꎬ经过漫长的时间通过与其余两相物质相互作用ꎬ最终形成了软弱岩层ꎮ构成固相部分的颗粒实际上是矿物颗粒ꎬ主要分为:①原生矿物ꎻ②次生矿物ꎻ③有机质ꎬ其中原生矿物是由岩石风化㊁沉积成岩而形成的软岩ꎬ形成的软岩会保留风化前母岩中的矿物成分ꎬ其特性也各不相同ꎬ比如云母类矿物白云母㊁氧化类矿物石英㊁极易风化的硫化物类矿物等ꎮ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在一定条件下进一步风化㊁分解而形成更细的矿物ꎮ其中黏土矿物是构成软弱岩层的重要组成部分ꎬ主要有蒙脱石㊁伊利石㊁高岭石等ꎮ有机质是通过动植物在微生物分解的情况下而形成的亲水性极强的矿物ꎬ对软岩的影响很大ꎮ总之ꎬ矿物成分的固有特性影响着软岩的地质情况ꎮ2.2㊀软弱岩层的力学特性2.2.1㊀可塑性可塑性指软岩经过外力作用之后无法恢复的塑性变形ꎮ不同应力的软岩有着不同的可塑性机理ꎮ低应力软岩一般是泥岩遇水软化甚至液化ꎮ高应力软岩是根据亲水性和结构面共同引起的ꎬ因其机理较为复杂ꎬ所以目前为止研究甚少ꎮ节理化软岩是根据其结构面变化而引起的ꎬ与吸水性没有关系ꎮ2.2.2㊀膨胀性膨胀性是指软岩在水或外力作用下发生膨胀的现象ꎮ内部膨胀是指水分子进入矿物元素层间而发生的膨胀ꎮ外部膨胀是指水分子在颗粒之间发生的膨胀变形ꎬ扩容膨胀是09指受力后体积因裂隙扩大而发生的变形ꎮ2.2.3㊀崩解性不同应力的软岩对应的崩解机理也各不相同ꎮ低应力软岩因遇水软化造成裂隙变形而导致应力不均ꎬ从而发生崩解现象ꎬ高应力软岩和节理化软岩因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局部应力不均而发生崩解现象ꎮ2.2.4㊀流变性在荷载作用下ꎬ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应变称之为蠕变ꎮ在应变不变的前提下ꎬ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而减小称之为松弛ꎮ蠕变和松弛现象都是软岩具有流变性的具体体现ꎮ2.3㊀软弱岩层的水理作用巷道底板积水是煤矿生产最常见的现象之一ꎬ岩层浸水后强度降低ꎬ当软岩以高岭石㊁伊利石为主的黏土矿物岩层时ꎬ浸水后还会泥化崩解甚至液化ꎬ直至丧失强度ꎮ巷道底板裂隙浸水从而使水进入底板内部致使裂隙扩大ꎬ加速丧失底板围岩强度ꎮ3㊀软岩巷道破坏的有效控制3.1㊀软岩巷道锚喷支护(新奥法)在巷道开挖过程中ꎬ由地应力引起的围岩应力总是使开挖空间径向变形ꎮ喷锚支护就是在开挖后及时地向围岩喷射5~20cm厚的混凝土ꎬ必要时再设立锚杆以达到控制变形的目的ꎮ由于开挖洞室后及时喷锚ꎬ混凝土可以与围岩紧密贴合ꎬ并且其本身具有柔性特性ꎬ所以充分利用了其材料性能ꎬ使围岩既能变形又能很好地控制ꎬ使锚杆㊁混凝土㊁围岩三者稳定地受力工作ꎮ这也是与刚性支撑只能被动承受力的最大区别ꎮ但是由于围岩的强度各不相同ꎬ因此锚杆设计也会有所差别ꎮ现根据围岩可分为以下四类ꎮ3.1.1㊀整体围岩整体围岩强度高㊁整体性好㊁围岩裂隙少ꎮ这类围岩开挖过后可以保持其自身稳定ꎬ无需锚杆支撑ꎬ将围岩表面打磨平整后喷射3~5cm混凝土即可ꎮ3.1.2㊀块状围岩块状围岩强度高ꎬ但整体性差ꎮ这类围岩开挖过后强度可保持自身稳定ꎬ但因整体性差ꎬ巷道内部时常会有岩石掉落ꎬ所以开挖过后需及时喷射混凝土保证其稳定性ꎬ防止裂隙发育致使更多岩石掉落ꎬ必要时可配合锚杆支撑ꎮ3.1.3㊀层状围岩层状围岩的岩体内有一组结构面特别发育ꎮ开挖过程中不易成拱形ꎬ若不加固则会大大减少其抗弯性能逐渐破坏ꎮ对于层状围岩ꎬ应以锚杆为主要支护手段ꎮ用锚杆把各岩层连接在一起可大幅度增加顶板的抗弯性能ꎮ3.1.4㊀软弱岩层软弱岩层强度低㊁整体性差㊁裂隙结构面发育ꎮ难以保持稳定ꎮ开挖后需及时喷射混凝土ꎬ防止围岩表面掉落ꎬ通过成组有规律地布置径向锚杆来提高岩体强度和稳定性ꎮ如遇到上方荷载较大ꎬ以上方法不足以抵抗变形时ꎬ则使用锚杆喷进行一次支护ꎬ待能量释放后进行第二次支护ꎬ选择合适的支护时间和强度是这个方法的关键ꎮ3.2㊀软岩巷道钢结构支护3.2.1㊀工字钢支护工字钢翼缘宽㊁腹板厚㊁稳定性好㊁抗弯能力强㊁使用灵活ꎬ可以应对井下围岩复杂的应力ꎮ工程中常使用9号㊁11号㊁12号三种规格ꎮ与一般型钢比其成本低㊁精度高㊁残余应力小ꎮ与混凝土相比工字钢可增大使用面积ꎬ减少自重带来的二次破坏ꎬ充分发挥其力学特点使巷道稳定ꎮ3.2.2㊀U型钢可缩性支护U型钢刚度大㊁支撑效果好㊁安装灵活方便ꎬU型钢比工字钢承载能力更强ꎬU型钢可提供较大的变形量和承载力ꎬ但它无法使围岩充分发挥其自承能力的特点ꎬ并且其造价较高ꎬ需经常维护ꎮ3.2.3㊀其他支护钢材除了工字钢和U型钢ꎬ矿井常用支护钢材还有扁钢角钢以及带钢等ꎮ卡揽是支架接头处的连接件ꎬ它会直接影响支架的稳定ꎮ底梁连接板可以使两根底梁搭接成一根ꎬ有效地支撑巷道底板ꎮ钢背板可以均匀地分散围岩压力以及防止块石掉落ꎮ钢支撑在巷道施工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刚度大㊁稳定性强㊁灵活多变等特点ꎬ使安全系数显著提高ꎬ巷道布置支护形式更加合理化ꎮ3.3㊀锚注支护对于普通支护无法维护围岩稳定的巷道中ꎬ为确保安全施工ꎬ杜绝安全隐患ꎬ可使用锚注技术施工ꎮ在开掘开采空区之前ꎬ通过锚杆向开采区打设空心锚杆ꎬ将浆液扩散至岩体内使松散的围岩提高强度ꎬ提高整体化ꎬ增加内摩擦角和内聚力ꎬ为后期掘进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ꎮ4㊀结㊀论深井巷道普遍处于高地压㊁高地温的环境ꎬ地质环境复杂ꎬ支护困难ꎮ本文主要阐述了巷道工程中破坏的主要原因ꎬ还有一些常见的支护方式ꎮ长期以来巷道支护一直是矿井工程的技术难题ꎬ经过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ꎬ取得了众多学术成果ꎬ为整个巷道工程也指明了研究方向ꎬ但因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ꎬ工程支护也不能墨守常规ꎬ灵活多变是巷道支护工程的特点ꎬ在探索未知复杂的工程仍需不断努力ꎬ不断丰富巷道支护工程的研究史ꎮ[ID:006707]参考文献:[1]㊀何满潮.中国煤矿软岩巷道工程支护设计与施工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04.[2]㊀李绍春ꎬ李仲辉.跨采软岩巷道支护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ꎬ2000ꎬ28(10):1-3.[3]㊀王焕文ꎬ王继良.锚喷支护[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ꎬ1989.[4]㊀刘建庄ꎬ张农ꎬ郑西贵ꎬ等.U型钢支架偏纵向受力及屈曲破坏分析[J].煤炭学报ꎬ2011ꎬ36(10):48-52.[5]㊀郭健卿.软岩控制理论与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ꎬ2011.[6]㊀康红普.软岩巷道底臌的防治[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ꎬ1993.19。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吴金荣 教授
试验研究
6 陈少秋 某交通枢纽综合体深基坑支护设计与监测分析 袁文华 副教授
盾构下穿既有建筑物沉降变形分析与控制技
7 司增国
袁文华 副教授
术研究
8 何翔
混凝土梁的交叉孔静态破碎试验研究
卢小雨 副教授
主席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郭杨 庞建勇 经来旺 平琦 张经双
答辩委员会
正高工
安徽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学位论文答辩
时间:2019 年 5 月 26 日 地点:求是楼土木建筑学院南 227 会议室
序号 答辩人
学位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1 司亚余 活性炭储能相变混凝土制备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马芹永 教授
2 顾皖庆 月桂醇/膨胀珍珠岩相变储能混凝土制备与试验分析 马芹永 教授
答辩委员会
主席
林定权
正高工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委员
马芹永
教授
安徽理工大学
委员
袁文华
副教授
安徽理工大学
委员
卢小雨
副教授
安徽理工大学
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莅临指导!
2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学位论文答辩
时间:2019 年 5 月 26 日
地点:求是楼土木建筑学院南 225 会议室
序号 答辩人
学位论文题目
8 朱建华 混杂纤维粉煤灰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与耐久性研究 张经双副教授
9 李从鑫 冲击荷载下再生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张经双副教授
答辩委员会
主席
陈云生
正高工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委员
吴金荣
教授

地方高校“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创新与成效研究——以A大学为例[]

地方高校“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创新与成效研究——以A大学为例[]

地方高校“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创新与成效研究——以A大学为例[ ]摘要:“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文以地方高校A大学为例,提出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打通,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制定衔接培养计划,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有效衔接,一体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在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培养质量、优化生源质量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对于提升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高层人才培养;直博生培养;模式;路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前言“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目的在于通过系统和连贯的体系设计,打破不同学习阶段间的壁垒,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力求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全方位发展。

当前地方高校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开展“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实现学生选拔、导师配选、培养管理、协同教育、分流淘汰等培养全过程有效衔接。

“本-硕-博”连续培养模式的出现是满足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需求,把握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规律的主动探索,对于提升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优秀人才、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地方高校A大学为例,自2018年以来,创新衔接现有的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制度和选拔机制,推进试行“本-硕-博”连读选拔培养模式,实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体化培养。

2020年,学校首获招收直博生资格,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相关本科专业中,选拔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培养潜质的本科生,依照培养优秀本科生与科研学术尽早融合这一要求,创新“本-硕-博”连读培养和直博培养机制,构建了完善的贯通式培养体系,形成了“3+1+2”本硕连读培养模式、“2+3”硕博连读培养模式和“4+5”直博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加快推动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学校“双一流”创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
岩土、结构工程 岩土、 岩土、 岩土、结构工程 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 岩土工程
校外导师简介
姓名 职称 职务
芜湖市建科工程技术咨询检测有限 研究方向和指导学生 的专业要求
方从严 教授 责任公司、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责任公司、
芜湖市建科工程技术咨询检测有限 黄文斌 高工 责任公司、芜湖市质监站副站长 责任公司、
校外导师简介
姓名 陈远坤 赵时运 徐辉东 王继献 雷成祥 白 蓉 张 平 职称 职务 研究方向和指导 学生的专业要求 岩土工程
教授级 淮北矿业(集团)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 高工
岩土、 高工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岩土、结构工程 高工 中煤矿山建设集团副总经理 高工 中煤矿山建设集团副总经理 高工 淮南矿业集团朱集矿矿长 高工 中建四局六公司高级工程师 高工 总工程师
结构工程 结构工程 结构工程 结构工程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
曹达旺 教授 责任公司
芜湖市建科工程技术咨询检测有限 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芜湖市建
李国方 教授 科工程技术咨询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 赵士兵 高工 事长
王厚良 高工 工程师
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
工程结构抗震与减震控制,天大博士, 工程结构抗震与减震控制,天大博士,芜 辛立民 副教授 湖建委副主任 工程结构抗震与减震控制,浙大博士,芜 工程结构抗震与减震控制,浙大博士, 李玉荣 副教授 湖市建设局副局长
桥梁与隧道方向校内导师简介
姓名 职称 研究方向
桥梁检测、安全评价与加固技术, 桥梁检测、安全评价与加固技术,北京工业 马芹永 教授 大学教授, 大学教授,人事处出站 桥梁检测、安全评价与加固技术, 傅菊根 教授 桥梁检测、安全评价与加固技术,科大硕士 隧道快速施工技术研究, 宗 琦 教授 隧道快速施工技术研究,科大博士 科大博士, 徐 颖 教授 隧道工程理论与应用 ,科大博士,院长
汪仁和 教 授 徐 颖 教授

庞建勇 教 授 马芹永 教 授 姚传勤 教 授
建筑与土木工程校内导师简介
姓名 职称
院长
研究方向
结构工程、建筑设计,我校硕士,教学副 结构工程、建筑设计,我校硕士,
倪修全 教 授
结构工程,科大硕士, 吕 渊 正高工 结构工程,科大硕士,基建管理处主任 结构工程, 姚直书 教 授 结构工程,我校硕士 结构工程, 荣传新 教 授 结构工程,科大博士 桥梁与隧道工程, 宗 琦 教 授 桥梁与隧道工程,科大博士 桥梁与隧道工程, 傅菊根 教 授 桥梁与隧道工程,科大硕士
庞建勇 教授 隧道工程理论与应用 ,东南博士 姚直书 教授 隧道工程理论与应用 ,我校硕士 林 雨
桥梁及道路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技术, 副教授 桥梁及道路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技术,同济
工程力学校内导师简介
姓名 职称 研究方向
爆炸作用及效益,校长, 爆炸作用及效益,校长,铁道部科学研究 院博士
颜事龙 教 授 程 桦 徐 颖 宗 琦
软土工程性质及本构模型, 姚兆明 副教授 软土工程性质及本构模型,同济博士
结构工程方向校内导师简介
姓名 程 桦 职称 研究方向 教 授 地下工程结构设计
地下工程结构设计; 汪仁和 教 授 地下工程结构设计;工程结构数值计算
庞建勇 教 授 工程结构数值计算
路基路面工程, 马芹永 教 授 路基路面工程,北京科技大博士
地下工程注浆堵水、衬砌结构的防渗堵漏、 地下工程注浆堵水、衬砌结构的防渗堵漏、 岩土工程的锚注加固
土力学、冻土力学、 林 斌 副教授 土力学、冻土力学、地下工程结构监测 人工冻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人工冻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人工冻土水热 李栋伟 副教授 力耦合研究
岩土工程方向校内导师简介
姓名 宗 职称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计算工程力学,北京科技大学博士, 计算工程力学,北京科技大学博士,人事处处
马芹永 教 授 宫能平 教 授 经来旺 教 授 郭子如 教 授 胡坤伦 教 授
建筑与土木工程校内导师简介
姓名 程 桦 职称 教授 研究方向
岩土工程,同济博士, 岩土工程,同济博士,安大校长 岩土工程,科大博士, 岩土工程,科大博士,设备管理处处长 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科大博士, 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科大博士,院长 岩土工程,矿大博士, 岩土工程,矿大博士,科研副院长 桥梁与隧道工程,北京科技大博士, 桥梁与隧道工程,北京科技大博士,人事处处 长 结构工程、建筑设计,我校硕士, 结构工程、建筑设计,我校硕士,基建处副处 长
计算工程力学,安大校长, 教 授 计算工程力学,安大校长,同济博士
教授 教授
爆破动力学及爆破控制技术; 爆破动力学及爆破控制技术;爆炸危害与 爆破能量控制技术,科大博士, 爆破能量控制技术,科大博士,院长 爆破动力学及爆破控制技术;矿山灾害与 爆破动力学及爆破控制技术;矿山灾害与 控制, 控制,科大博士 爆破动力学及爆破控制技术; 爆破动力学及爆破控制技术;矿山灾害与 控制, 控制,科大硕士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方向校内 导师简介
姓名 职称 研究方向
暖通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东北大学本科, 暖通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东北大学本科, 我校硕士, 我校硕士,教学副院长 暖通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天大博士, 暖通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天大博士,芜 湖建委副主任 暖通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科大博士, 暖通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科大博士,江 苏科技大学院长 暖通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 暖通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西安建筑 科技大在读博士
介绍 导师队 介绍
导师队伍简介
截止2011年9月,我校共有校内硕士研究 年 月 截止 生导师22人 冻土所: 人 地下结构所: 生导师 人(冻土所:4人;地下结构所: 4人;工民建:8人;爆破:3人;其他:3 人 工民建: 人 爆破: 人 其他: 人);校外硕士生导师 人。 );校外硕士生导师13人 校外硕士生导师 校内硕士生导师均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校内硕士生导师均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校外导师均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 校外导师均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
姚直书 教 授 立井井壁结构设计
工程结构数值计算, 荣传新 教 授 工程结构数值计算,科大博士 地下工程结构设计, 夏红兵 副教授 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科大博士
结构工程方向校内导师简介
姓名 姚传勤 倪修全 吕 渊 吴 庆 辛立民 李玉荣 江昔平 林 斌 李栋伟 职称 教授 教授 正高工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矿大本 科,我校硕士,前教学副院长,基建处副处长 我校硕士,前教学副院长, 新型工程材料与结构设计,我校硕士, 新型工程材料与结构设计,我校硕士,教学副院长 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科大硕 士,基建管理主任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大博士,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大博士,江苏科技大学院长 工程结构数值计算;建筑结构设计,天大博士, 工程结构数值计算;建筑结构设计,天大博士,芜 湖建委副主任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浙大博士,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浙大博士,芜湖交通局副局长 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 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在读博士 地下工程结构监测 地下工程结构设计、计算理论 地下工程结构设计、
岩土工程方向校内导师简介
姓名 程 桦 职称 研究方向
深井冻结法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深井冻 结方案优化及其冻结壁设计研究, 结方案优化及其冻结壁设计研究,科大博士 岩土力学支护,同济博士 教 授 岩土力学支护 同济博士
汪仁和 教 授
岩土力学支护, 庞建勇 教 授 岩土力学支护,东南博士
姜玉松 教 授
倪修全 教 授 辛立民 副教授 吴 庆 副教授 江昔平 副教授
防灾减灾工程方向校内导师简介
姓名 徐 颖 倪修全 宗 琦 傅菊根 职称 研究方向
爆破动力学及爆破控制技术; 爆破动力学及爆破控制技术;爆炸危害与 教授 爆破能量控制技术,科大博士, 爆破能量控制技术,科大博士,院长 工程结构防灾减灾技术,东北大学本科, 工程结构防灾减灾技术,东北大学本科, 教授 我校硕士, 我校硕士,教学副院长 爆破动力学及爆破控制技术;矿山灾害与 爆破动力学及爆破控制技术;矿山灾害与 教授 控制, 控制,科大博士 教授 爆破动力学及爆破控制技术; 爆破动力学及爆破控制技术;矿山灾害与 控制, 控制,科大硕士
工程爆破技术与爆破安全, 琦 教 授 工程爆破技术与爆破安全,科大博士
徐 颖
教授
矿山深井围岩支护与加固技术; 矿山深井围岩支护与加固技术; 岩土工程 计算力学, 计算力学,科大博士
现代工程爆破技术, 傅菊根 教 授 现代工程爆破技术,科大硕士
教授级 工程爆破施工、监测技术等,科大硕士,基 工程爆破施工、监测技术等,科大硕士, 吕 渊 高工 建管理主任
市政工程方向校内导师简介
姓名 职称 研究方向
城市道路与桥梁, 马芹永 教 授 城市道路与桥梁,北京科技大学博士 城市道路与桥梁, 傅菊根 教 授 城市道路与桥梁,科大硕士
倪修全 教 授 辛立民 副教授 林 雨 副教授
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东北大 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 学本科,我校硕士, 学本科,我校硕士,教学副院长 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 ,天大博 天大博 士,芜湖建委副主任 桥梁及道路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技术, 桥梁及道路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技术, 同济博士硕士
傅菊根 教 授
工程力学校内导师简介
姓名 职称
长 计算工程力学、冲击动力学、矿山工程力学, 计算工程力学、冲击动力学、矿山工程力学, 教务处处长, 教务处处长,科大博士 计算工程力学、矿山工程力学,矿大博士, 计算工程力学、矿山工程力学,矿大博士,理 学院院长 爆炸作用及效应, 爆炸作用及效应,化学工程学院弹药工程系主 任 爆炸作用及效应, 爆炸作用及效应,矿大博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